中国的人口与国情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13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体国情: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一、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省市介绍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三、民族我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

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全国普查人口情况汇报

全国普查人口情况汇报

全国普查人口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14亿,而且仍在不断增长。

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上,全国普查人口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结构、特点以及变化趋势,为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根据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种地区间的人口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也对城乡发展、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国人口的结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对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劳动力供给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我国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男女比例失衡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关注的是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提速,我国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人口政策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全国普查人口情况汇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结构、特点以及变化趋势,为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次普查,能够为我国的人口问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政策的科学制定。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大国,其国情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超过 14 亿。

这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2. 经济发展: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对中国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地理环境: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

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5. 政治制度: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 教育与科技: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些领域仍有待提高。

7. 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了解中国国情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政策制定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努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处东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我国地理上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东临东海、黄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

我国横跨亚洲东部,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对国情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构成。

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河流。

这种多样的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三、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居于全球第一位。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人口的多样性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四、民族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汉字、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国的文化还以中国功夫、京剧、国画、茶道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水平,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服务业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你知道以下几个问题吗?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不足,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2.为什么说我国人均资源不足?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就很少了。

例如: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量的二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四分之一;人均林地只有九分之一。

人均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3.我国人口的特点:数量多,增量大,素质偏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4.(1)1995年度人口密度:世界平均每平方公里39人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18人(2)2007年度人口密度:世界平均每平方公里33人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38人(3)2007年度人均耕地面积:世界:2.88亩中国:1.39亩(4)人口发展情况: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8000万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700万5.我国人口发展的形势:1970年统计:我国平均每千人出生33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到1995年下降到每千人出生17人,2007年每千人出生12.1人,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多,1995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再2000万以上,目前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594万左右。

大家算一下,如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将会无限期的增长下去,这对我国的发展和子孙我国人口增长趋势:6.人口过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只有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适应,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如果人口过多,吃、穿、住、行、教育、医疗、工作等需求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国家就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和各项事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

人口分析报告

人口分析报告

人口分析报告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人口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从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人口数量方面的分析。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已
经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和环
境的压力都提出了挑战,因此,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人口结构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也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

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劳动力的培训和发展,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另外,人口的分布情况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人口的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人口分布对资源的配置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产业的转移来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

综上所述,人口分析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分
析和研究,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人口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

4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上传者:李春美

4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上传者:李春美

人 口 问 题
加重国民经济负担,阻 人口数量大,影响 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给资源、环境、就 增长快 业、教育等带来较大的 压力 影响 意识薄弱,不能适应现代 人口素质低 化建设的需要等。
人口老龄 化加速
会带来劳动力不足和养 影响 老等社会问题,影响国 家经济发展
育实 事施 业计 、划 完生 善育 社、 会发 保展 障教
存在的问题
造成的影响
人口 人口多、增长速度 快、人口素质低; 城市化问题严重 资题和环 境污染严重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 恶化
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 费,开发成本高,制 约了经济的发展
生态破坏,环境日益 恶化
1.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C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三废”问题 D.赤潮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B )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资源问题 D卫生习惯问题 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缺水 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由于资源短缺,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上述事实说明: ( ) C ①解决人口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的人口已超过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 ③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离不开控制人口数量 ④人口数量越少,越利于经济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一、人口数量大;二、人口素质低;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
(2)结合材料谈谈这些人口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1)人口多,素质低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 的压力,加重国民经济的负担,阻碍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带来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 会福利等社会问题; 2)老龄化使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给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沉重的 压力 (3)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或者已经采取了哪些措 施? 实施计划生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到 优先发展的位置、完善医疗保健、养老保障等社 会保障体系。

中国国土人口情况汇报

中国国土人口情况汇报

中国国土人口情况汇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

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人口总数约为1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总人口的近20%。

中国的国土分布广泛,包括了广袤的平原、高耸的山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域。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气候类型丰富,从寒冷的东北地区到温暖的南方地区,各种气候型态都有所体现。

中国的人口分布也非常广泛,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

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和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口相对较少。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面临着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推进人口政策,努力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中国的国土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多样,人口结构不断变化。

中国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的双重压力,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同时,中国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好自己的国土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我国国情、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我国国情、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我国国情、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作者:王小兰何爱平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9年第01期【知识归纳】一、我国国情1.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2.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问题。

3.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具体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二、基本国策1.面对人口国情,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形势,我国实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3.面对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把坚持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三、发展战略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跟踪训练】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C.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D.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2.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有()①计划生育②对外开放③节约资源④保护环境⑤男女平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3.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二、 出生人口素质仍需大力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上稳步提升,死亡率不断下降; 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2015年达到76.3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 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有所增加。但是出生缺陷及残疾发生率仍然 较高。 据测算,我国每年有20万~30万个新生儿 为出生缺陷儿,即病残儿。再加上出生以 后数月、数年才发现的先天性病残儿,每 年的总数高达80万~120万人,占出生人口 的4%~6% 。
• 第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与孩次成正比,孩次越高性别 比越高
• 第四,近年来,由于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 下降,2015年为113.5。
• 有数据显示,历年累加大约多出男性3000万人。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120
106.6
110
100
90
80
70
60
1国情
三、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主要特征如下。 • 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
年升高的态势, • 1982年为108.5, 1990年为111.9, • 2000年为116.9, 2010年为121.21。
• 2015年为 113.5 2018年为104.64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 第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波及范围越来越广,1982年我国出 生人口性别比超过107的省份有一半;1990年超过107的省有 三分之二。
• 200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除了西藏、新疆、贵州等省区外均 偏高,其中超过120的省份有7个;而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 超过120的省份上升到13个。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口急剧增长给予自然地理环境极大的压力, 使人类生存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目前,世界 人口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人口增长 速度依然较快。2008年10月资料显示:全球人 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5亿。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消耗量剧增,以及 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事实,正日益危及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比较
思考:我国当前情况下的人口文化素质会给
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哪些负面 影响?
负面影响:
环境(保)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 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 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影响到对有关政策的落实。
思考: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给资源、环
境、家庭和社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2、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阻碍了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 3、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就业、教育、住 房、变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 带来较大的压力。
六国单位面积人口数
国 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9、家庭模式多元化。除保留少量三代人家庭之外, 以两代人家庭为主体,但单身家庭、单亲家庭、丁 克家庭、不婚而居和不婚而育家庭均会增加。 10、妇女生育率下降。1995年,每个妇女生育3.17 个,到2025年降为2.36个,2050年将会不足两个。
全球和中国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生物多样性锐减 土地荒漠化 酸雨污染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生态恶化
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
• • • • • • • • • 河南省 9256万,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山东省 9079万 广东,8642万人 黑龙江省总人口为38312224人 四川,8329万人 江苏,7438万人 河北,6744万人 湖南,6440万人 湖北,6028万人 安徽,5986万人。

浅析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浅析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世界各地的老年人数绝对的或者相对的增加。

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是个急待于解决的问题。

按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的预测,到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末期,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两个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日益突出。

现在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还没到来。

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4月28日、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号、二号公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距离上一次“五普”已整整10年。

此次普查数据反映出新世纪10年间中国人口国情的五大变化——人口总量和素质变化、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同时,这也是未来10~20年中国人口国情影响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五大变数。

人口总量和质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欧洲国家趋近于0‰,发展中国家高达14‰。

由于中国实行了有计划的生育政策,人口年均增长率正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的人口总量仍是世界第一,但预计到2030~2035年左右,印度将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但是,当代世界的国家实力竞争早已与人口总量关系不大,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竞争才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比拼人口总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比拼才是国家竞争的实质。

中国目前所作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为中国未来10~20年储备‘人口竞争力’,中国的人口素质如能得到较快提升,将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配合,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人口比较优势。

人口流动迅猛我国超过2亿的人口流动,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成为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的重要推手,但同时又凸显出国民待遇、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在社保制度尚未实现城乡统筹、全国范围内顺畅转移接续的背景下,流动人口这一庞大群体出现“两不沾”现象,社会权益受到损害。

中国国情知多少(人口情况)

中国国情知多少(人口情况)

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 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 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 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显示,2011年,中 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50%,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 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这同时也带来了流动人口增加的问题。从乡村向城镇流动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主线。 从流动方向看,乡村流出的人口为17042万人,占77.1%;城镇流出的人口为5061 万人,占22.9%。流入城镇的人口为18626万人,占84.2%;流入乡村的人口为3477 万人,占15.8%。
流浪人口

我国平均城市路宿者占全国人口的0.02%。

谢谢大家!
小组成员:李金钊、肖璇、邓必平、王梦园、 曾颐戎、于恬、许舒娴、周倩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国情知多少
--人口问题
人口概况
·到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0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92‰。其中,乡村常住人口62961万人,比上年减少126 1万人。中国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 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相比上 年继续减少。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 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44万人,占总人口的 比重为67.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 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7%。从性别 结构看,中国男性人口69728万人,女性人口66344万人,总 人口性别比为105.10(以女性为100),值得注意的是,20 1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60。

《中国国情分析》第一讲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国情分析》第一讲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分析

三、解决பைடு நூலகம்国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
具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 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 口安全作为人口管理的目标,努力促进人 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
(二)具体要求 1、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
调控机制 2、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3、稳定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 4、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5、加强人口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
第一讲 我国的人口国情及其分析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过大 (二)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三)人口结构不甚合理 (四)人口分布不均衡
二、我国人口问题产生原因及分析 (一)经济落后 (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五)人们的生育观念落后 (六)人口政策及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大特点,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挑战。

中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和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压力。

二、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差距,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政府腐败、权力滥用和司法不公等问题,这是中国的一个挑战。

四、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享有产业规模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不平等问题。

中国还面临着外部经济风险,如国际贸易摩擦和金融危机等。

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保护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权益,但仍然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发展滞后、民族融合问题。

六、中国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主动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外交挑战,如与邻国的领土争议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

总之,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的国土人口国情

中国的国土人口国情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一、国土与资源(一)自然状况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

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

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如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也计算在内,则长度超过3.2万千米。

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我国的人口情况汇报

我国的人口情况汇报

我国的人口情况汇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3亿,占据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这一庞大的人口数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而生育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就导致了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给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人口分布导致了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也给区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再次,我国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的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动力。

最后,我国的人口政策不断调整。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推行全面两孩政策,鼓励生育政策等措施,以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的人口情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老龄化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素质提高和人口政策调整等是当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人口管理,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撑。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基本国情概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国土资源和文化遗产。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国家统一和稳定,追求和平与安全。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众多,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人口密度大、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中国需要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规划,推动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完善。

人口政策的调整•放开二孩政策,缓解老龄化压力•制定多元化的人口政策,鼓励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生育教育体系的改革•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但仍需继续努力。

多元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中国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公平公正受到质疑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力度,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结语中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中国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 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 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 物。同时, 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 就不能进口很多的 重工业成套设备, 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 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 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 “就 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 控制人口 实属刻不容缓, 不然的话, 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 愈难解决。 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 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 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 把人口增长纳入 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
– 战国中期的人口大约为二 千五百万到三千万,这是第 一级台阶;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第一次有正式全国 人口记录,全国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 • 从汉到唐,人口似乎没有超过六七千万,这是第 二级台阶; • 从北宋后期起,人口大约增长到一亿左右,这是 第三级台阶; • 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短短100年间人口即从一 亿多猛增到四亿,随后又陷于发展迟缓的状态, 这是第四级台阶。 • 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四亿一千二百八十余万。
• 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一共有 601938035人,这是一个静态的纪录。同 年,在 29个大中城市、宁夏全省、其余各 省每省选10个县进行普查,另有35个县只 查一区、两镇、58个乡、9个村,共有3018 万人,出生率千分之三十七、死 亡率千分 之十七,因此人口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
• 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 面, 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 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 因为中 国人口多, 消费大, 所以积累少, 只有把人口控制 起来, 使消费比例降低, 才能多积累资金; • ②搞社会主义, 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多搞大工 业, 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 然而, 为安排好多人 就业, 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 农业搞低效率劳动, 实际上是拖住了高 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马寅初先生在做了以上各点的分析说明以后, 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建议在1958年至迟在1963年进行普选时, 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使 我们可以知道这5年 中或这10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接着 认真举办人口动态统计,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 人口政策,一面把人口增长的数字订入第二个 或第 三个五年计划之中,使以后计划的准确性 可以逐步提高;
•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 术奖励大会,授予湖 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 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 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 论,实现了水 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 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 斤,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 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 并在西南 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 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二、新中国人口增长
• 1、马寅初与新中国人口增长 • 马寅初(1882—1982)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 口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南京政府立法委员, 1929年后,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 兼任南京中 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 任重 庆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 1949年8月, 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 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 因发表《新 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 世。
人口与国情
一、 、“马尔萨斯陷阱”与古代中国人

二、新中国人口增长 三、改革开放30年的计划生育制度变迁
一、“马尔萨斯陷阱”与古代中国人口
• 1、“马尔萨斯陷阱”?简单地说,马尔萨斯在他 的时代断言:全世界的人口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不可能根本地增加。他的理由很简单,在那个农 业技术几乎停滞的年代,全世界的耕地能养活多 少人是个定值。当全世界的人口数量低于这个定 值时(也即人均食物量相对较多时),人们就会 较少地饿死并且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于 是全世界 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以至于达到那个定值;当 全世界的人口数量高于那个定值时,必然有人吃 不饱饭,被饿死,于是人口数量又逐渐回归到那 个定值。总之,在当时的环境下,人口数量就会 在“马尔萨斯陷阱”里打转,跳不出来。
• 玉米呢?“……初传地区大约也在闽粤,然后普 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和玉米之所以 普及,是因为番薯的种植,“不拘土壤与地形, 因此山地、畸零地、沙地……无不可以插栽薯 藤”。而玉米“可以在坡度相当斜峻的山地栽种, 又不需要十分照顾”。
很明显,就是由于引进了易种易长的农作物, 令在战乱中本来会饿死的灾民,得以幸存,解决 了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无法照顾到的百姓生存问题, 所以自明朝以来,中国人口就正式迈过了一亿的 大关。
• 二、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第一步要依 靠普遍宣传,使广大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 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 育的方法,一面大 力宣传早婚的害处,迟婚的好处。如果控 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 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国家理应有干涉生 育、控制人口之权; • 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 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
• 资料: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袁隆平 • 袁隆平:1930年生,1953年毕业 于西南农学院。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863- 101-01"专题责任专 家。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 始人,1975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 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不仅是我国杂交 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 稻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在以 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 应用。不久前,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交稻也获得成功。

(3)在前工业化时代,耕地是当时最主要的生 产资料。清中叶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了人均 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据《清实录》和《大清 会典》的统计计算,1753年全国人均占有耕地 约为4亩,以后历年递减,1766 年为3.75亩, 1784年为2.66亩,1812年为2.36亩,1822 年为 2. 03 亩,1851年仅为1.75亩根据中国当时的生 产力水平, “一人一岁之食,约得四亩”(注: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1)。这表明,在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人口的增长已大大超 过了土地资源的负载力,整个社会生活水平已 处于“饥寒界限”以下。

(2)清代是中国人口飞跃上升的时期。在清代以前, 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历了先秦、汉唐和宋明三个梯级。清 代人口的高速增长,又使中国人口发展跃上了第四个梯 级 ——清至民国梯级。其中,清代中叶的人口增长起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人口总量上,连续突破2亿、3 亿、4 亿关口,到1851年达到4.3亿,在110年间增长了 2.9亿, 超过了以往所有历史时期的增长量,形成了庞 大的人口基数。其次在增长速度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0 %。其中,1741—1751年和1771—1781年 两个时段, 分别高达2.40%和2.68%。总之, 清代中叶的人口在增 长速度和绝对数量方面都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最 高纪录,甚至比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还要高。
• 两个世纪以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指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是一种没 有节制的自然增长,它将导致粮食的短缺、生存 条件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马尔萨斯认为:由于 一对夫妻在生育没有控制时不止生两个子女,人 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作 物产量的提高都是缓慢和有限的,粮食只能以算 术级数增长。因此,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 关系的危机,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

(4)在1850-77年间,由于太平天国造反、 西部回民战争和光绪年间的北方大旱灾, 中国损失了1.18亿人口。这一认识也为其 他人口史 学者的研究所大体验证。葛剑雄、 路遇和其他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太平天国 造反直接导致了7000万人口的死亡。
• 资料:令中国人口迈进上亿大关的两种食物:番薯和玉米 • 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科技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去 年出版新书《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他说:汉代人口有五六千万,宋代人口估计有七八千万, 真正过亿的,是在明代。明代疆域虽然比宋代大,但人口 的增 加,却不是必然与疆域大小成正比。许先生认为, 是明代引进了不少新的农作物的功劳。“引进的新作物中, 最为重要者为番薯和玉米……在万历年间,福建人即从南 洋引入闽南泉、漳诸处。据《金薯传习录》,番薯是由菲 律宾引入番薯藤,然后在福建广泛栽培。同时,广东人也 从越南引进番薯,广植于东莞等地。不久,徐光 启又将 番薯从华南引进长江流域,旋即普及于全帽子是: 马尔萨斯主义。 • 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二顶帽子是:否认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给“新人口论”戴的 第三顶帽子是:对6亿 人口缺乏感情。
• 1958年,在北京大学的60周年校庆大会上,中共中 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向马寅初发难。这个党的“理论 家”要马寅初就《新人口论》作检 讨不久,另一个党内 “理论权威”康生,在北大的一次会上说:“北大出了个 《新人口论》。它的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 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当时,毛泽东主张“人多是好 事”的观点:“八亿人口,十亿也不怕。”陈伯达、康生 为了迎合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把马寅初拉出来点名批判。 • 1960年,马寅初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不久, 又被罢免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从此以后,这位著名的学 者从中国政治舞台和 学术论坛上消失了。1979年9月14日, 教育部副部长周林宣布了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共北京大学党 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恢复名誉,并任命马寅 初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