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摘要:普外科的常见疾病在医院日常就诊中发生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在本文中,作者以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痔等四种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为例对普外科常见疾病做出了简要的介绍。
其中内容包括了这四种疾病各自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对应的治疗方法。
对普外科疾病的了解学习重点做出梳理,同时呈现出了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具体联系。
关键词: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Abstract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daily treatment in high incid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four kinds of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acute appendicitis, gall bladder stone, acute pancreatitis, hemorrhoids and so on. 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of these four disea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o make a comb, while showing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ecific contact.Key words: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ommon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 目录1.普外科常见疾病简介 32.急性阑尾炎 32.1急性阑尾炎的简介及诊断 32.2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33.胆囊结石 33.1胆囊结石的简介及诊断 33.2胆囊结石的治疗 44.急性胰腺炎 44.1急性胰腺炎的简介及诊断 44.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45.痔 55.1痔的简介及诊断 55.2痔的治疗 5结论 6参考文献 7普外科常见疾病简介普通外科在临床医疗中简称普外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一般的综合性医院都会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科室,它包括了肝胆胰脾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烧伤外科、血管外科等等多个分支。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一)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AFP>200μg/L。
(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
(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
(4)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5)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首选方法。
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继续3次。
第二周部分处放射。
每次250rad,每天2次,继续3d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
(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的局块型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
常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
每1-2个月重复1次。
(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
(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的中期病人。
常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
(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覆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残癌。
常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
(七)辅佐治疗:赐与保肝、撑持、对症治疗。
肝血管瘤【诊断标准】病史:1.多见于中、青年;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阑尾炎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
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
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
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
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二、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
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3.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黄疸。
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可以确诊。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4.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
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
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普外科常见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肠梗阻可分为五大类型:按发病的急慢性程度分类:急性与慢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小肠与结肠梗阻按血运关系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病因分类:机械性、动力性、血运行性肠梗阻病理生理变化:全身生理病理变化: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梗阻时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主要来自呕吐及肠液渗出引起。
当电解质丢失的同时还会加剧肠壁的水肿。
绞窄性肠梗阻时还会引起血液的丢失。
2、感染和中毒:当肠梗阻时肠内容物大量聚集,会使细菌大量繁殖,并且水肿的肠壁通透性增加及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还会使细菌会穿透肠壁进入肠腔甚至沿着肠系膜及淋巴管道进入血液中引起脓毒血症。
进入腹腔中会形成腹膜炎。
3、休克:消化液丢失使得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4、呼吸、循环及肾功能障碍:梗阻导致腹压增大,抬高膈肌,呼吸受影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同时下腔静脉受阻,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并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急性的肾功能障碍及多器官的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胀、痛、吐、闭1、腹痛:单纯性肠梗阻呈阵发性绞痛,有间歇期,高位肠梗阻3-5分钟,低位肠梗阻间歇10-20分钟,高位腹痛部位在上腹部,低位在脐周,结肠在下腹部,乙状结肠位于会阴部。
绞窄性呈持续性疼痛。
2、呕吐:高位呕吐频繁且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胆汁,低位呕吐晚,含有粪臭味;呕吐含有血液,警惕绞窄性肠梗阻。
3、腹胀。
4、停止排气排便。
肠梗阻引起脱水症状时,尿比重升高,眼眶凹陷,肌肤无弹性,尿量减少。
直肠指诊指套染血时需警惕肠系膜静脉血栓及绞窄性肠梗阻可能。
治疗原则:完全性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应手术治疗。
部分性肠梗阻可试行保守治疗,2-3天无明显好转可行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2、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保持尿量在每小时30-40ml。
3、应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厌氧菌。
4、对症治疗:经胃管注入100ml石蜡油,润滑肠道利于粪便排出。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
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普外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普外科常见疾病有哪些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疾病,大家都会想到要去的地方一定会是医院,但是很弱去了那么多次医院,却也是不了解医院的分科的情况,甚至不知道普外科常见疾病有哪些,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普外科常见疾病有哪些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术前准备:心理准备,术前检查,药物降低基础代谢率;手术要点:宜用局麻,充分暴露甲状腺腺体,切除腺体的量,严格止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呼吸困难,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甲状腺危象;及处理。
2、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急性乳腺炎,乳房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癌。
3、腹部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了解受伤过程和取得体征;腹内脏器损伤指征:①早期出血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或者是进行性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转移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血尿者;⑦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
救治原则:内脏损伤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4、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恶变,急性穿孔,大出血,并发瘢痕性幽门梗阻,应激性溃疡,胰源性溃疡),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
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普外科常见疾病吃什么好1、建议多吃鱼、虾、乳、蛋、禽等易消化、易吸收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清淡、低盐和低脂饮食,避免动物性脂肪和煎炸食品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2、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脂高糖的饮食为主,这样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体力,增强体质。
术后也可吃硒维康口嚼片进行补硒调理,硒能刺激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从提升免疫力,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尤其适用大手术之后的调理。
3、普通外科其实是很大的一门学问,分科极为复杂,但其实作为一名普通人的话,我们也不需要了解得如此详细,只要知道我们生病了就可以去医院挂某个科就OK啦,还有就是如果真的不幸得了这种病的话,希望大家能够采取小编的建议进行恢复哦。
外科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诊断一、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一)、右下肺炎和胸膜炎:右下肺和胸腔的炎性病变,可反射性引起右下腹痛,有进可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但肺炎及胸膜炎常常有咳嗽,咳痰及胸痛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胸部体征如呼吸音改变及湿罗音等。
腹部体征不明显,右下腹压痛多不存在。
胸部X线,可明确诊断。
(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由于小肠系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回肠未端尤为明显,临床上可表现为右下腹痛及压痛,类似急性阑尾炎。
但本病伴有高烧,腹痛压痛较为广泛,有时尚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三)、局限性回肠炎:病变主要发生在回肠末端,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20-30岁的青年人较多见。
本病急性期时,病变处的肠管充血,水肿并有渗出,刺激右下腹壁层腹膜,出现腹痛及压痛,类似急性阑尾炎。
位置局限于回肠,无转移性腹痛的特点,腹部体征也较广泛,有时可触到肿大之肠管。
另外,病人可伴有腹泻,大便检查有明显的异常成分。
(四)、右侧输卵管妊娠:右侧宫外孕破裂后,腹腔内出血刺激右下腹壁层腹膜,可出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
但宫外孕常有停经及早孕史,而且发病前可有阴道出血。
病人继腹痛后有会阴和肛门部肿胀感,同时有内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现象。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有血液,子宫稍大伴触痛,右侧附件肿大和后穹窿穿刺有血等阳性体征。
(五)、卵巢囊肿扭转: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后,囊肿循环障碍、坏死、血性渗出,引起右腹部的炎症,与阑尾炎相似。
但本病常有盆腔包块史,且发病突然,为阵发性绞痛,可伴轻度休克症状。
妇科检查时能触到囊性包块,并有触痛,腹部B 超证实右下腹有囊性包块存在。
(六)、卵巢滤泡破裂:多发生于未婚女青年,常在月经后两周发病,因腹腔内出血,引起右下腹痛。
本病右下腹局部体征较轻,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出。
(七)、急性附件炎:右侧输卵管急性炎症可引起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的症状和体征。
但输卵管炎多发生于已婚妇女,有白带过多史,发病多在月经来潮之前。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如果此附件中有图片,将无法显示。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xx。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xx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xx(Horner)综合征。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一、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 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
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的鉴别诊断: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
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外科疾病的症状识别与治疗预防要点综合介绍
外科疾病的症状识别与治疗预防要点综合介绍外科疾病是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其症状的准确识别以及治疗与预防要点的掌握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合介绍外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识别方法以及治疗与预防要点。
一、症状识别1. 外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外科疾病的症状因病种而异,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症状,例如:(1)疼痛:外科疾病常伴随明显的疼痛,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可有所差异。
(2)肿块:如发现体表或深部可触及的肿块,应高度警惕是否为外科疾病。
(3)出血:外科疾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等。
(4)感染:部分外科疾病易伴发感染,表现为红肿、局部温热、脓液流出等。
2. 外科疾病的症状识别方法(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既往外科手术史、疾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有助于确定病因。
(2)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以了解患者的体征异常情况。
(3)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CT、MRI 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治疗要点1. 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选择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式:(1)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外科疾病,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切除、修复、重建等方式来实现治疗目的。
(2)药物治疗:某些外科疾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激素治疗炎症性疾病等。
(3)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放射疗法等,可用于外科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术后康复。
2. 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准备工作对于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判断手术的适应症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
(2)禁食禁水:手术前一定时间内禁止进食和饮水,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
(3)术前检查: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三、预防要点1. 术后护理手术后的护理是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术后护理要点:(1)定期更换敷料:对于伤口类手术,要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防止感染。
普外科疾病诊断参考.
甲状舌骨囊肿。
诊断参考【病史采集】1。
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
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
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
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2。
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
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
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
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疗效标准】1。
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参考【病史采集】1。
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
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2。
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科常见护理诊断
外二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一、胆道疾病1、舒适的改变2、焦虑恐惧3、知识缺乏4、潜在并发症:出血、黄疸、胆瘘、急性胰腺炎、肝脓肿。
5、营养失调6、清理呼吸道低效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8、有T管引流异常的危险9、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二、阑尾炎1、疼痛2、体温过高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4、知识缺乏5、焦虑6、潜在并发症:术前可出现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门静脉炎等术后可出现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肠梗阻,粪瘘等。
三、急性胰腺炎1、疼痛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3、营养失调4、体温升高5、潜在并发症:出血、胰瘘、休克、感染、MODS等。
四:直肠癌1、焦虑、恐惧或预感性悲哀2、自我形象紊乱3、社交障碍4、知识缺乏5、营养失调6、有感染的危险7、潜在并发症:出血、吻合口瘘、狭窄;肠梗阻、肠造口并发症五、肠梗阻1、体液不足2、疼痛3、体温升高4、潜在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瘘、肠粘连等六、胃癌1、疼痛2、清理呼吸道低效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5、活动无耐力6、舒适的改变7、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吻合口瘘、倾倒综合症等七、混合痔1、疼痛2、便秘3、知识缺乏4、尿潴留5、睡眠形态紊乱6、潜在并发症:出血、大便干硬。
八、胃穿孔1、体液不足2、疼痛3、焦虑、恐惧4、舒适的改变5、有感染的危险6、潜在并发症:腹腔内残余脓肿与胃十二指肠穿孔后并发腹膜炎有关九、脾破裂1、疼痛2、体温过高3、活动无耐力4、知识缺乏5、恐惧焦虑6、营养失调7、有感染的危险8、潜在引流无效9、潜在并发症:血栓等。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与急性胆囊炎鉴别: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加重,疼痛向右肩放射,伴有畏寒、发热,右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可触及肿大得胆囊,MURPHY征阳性。
胆囊穿孔时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但X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
B超提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相鉴别:患者平时可无症状,病情加重时,有腹痛,寒战高热与黄疸,尿黄,陶土色大便。
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可有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升高,黄疸指数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影像学检查:B超,胆道水成像可明确诊断,根据上述依据可排除本病,1。
与消化道溃疡相鉴别:病人有反复、长期、规律得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与进食有关,饭后疼痛或饥饿时疼痛,查体:剑突下、左上腹有深压痛,胃镜、钡餐透视可鉴别,根据上述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2、胰腺炎相鉴别:病人多在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得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可有发热、恶心、呕吐,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左上腹明显,叩击痛(+), 血尿淀粉酶,上腹部CT、MRI等有助确诊,根据以上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
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明显疼痛,发作急,进展快,早期血培养可找出致病菌,查CT及X线检查可排除此病2.与肛瘘相鉴别:肛瘘患者一般有肛门处不适及解大便时疼痛,既往有脓血便病史,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无热痛及波动感,不可见瘘道及漏口,查体肛门指诊,查结肠镜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
骶尾部脂肪瘤:该病任何年龄可出现,好发于四肢及躯干,边界清,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性性感,无痛,生长缓慢,深部者可恶变,可CT,活检等检查有助明确诊断,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与骶尾部血肿鉴别:该病一般有外伤史,血肿体积小,有时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行X线及CT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肾癌一般于高年龄男性多见,有血尿,疼痛与可触及包块,明显消瘦病史,以尿常规,B超,强化CT,MRI等辅助检查相鉴别,多囊肾,一种先天性疾病,于40岁多见,可触及包块,并疼痛,损害肾功能,行CT,尿常规,肾功能,MRI等辅助检查与鉴别;1、肝脓肿:常有高热、左上腹不适等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查腹部超声及腹部CT可进一步鉴别。
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相鉴别: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急骤,早期腹痛剧烈,恶心、呕吐频繁,腹软,随病情发展腹胀逐渐明显,肠鸣音消失。
查腹部CT有助于鉴别,根据病史、查体及辅检可排除本病,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明显疼痛,发作急,进展快,早期血培养可找出致病菌,查CT及X线检查可排除此病2、与肛瘘相鉴别:肛瘘患者一般有肛门处不适及解大便时疼痛,既往有脓血便病史,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无热痛及波动感,不可见瘘道及漏口,查体肛门指诊,查结肠镜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
1.与胆管癌相鉴别:此类病人常表现为黄疸、胆囊肿大、肝大、胆道感染等,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P均显著升高,而ALT、AST只轻度异常、腹部CT、胆道水成像及腹部超声可协助诊治。
2。
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常伴有乏力、纳差、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血中CB与UCB 均增加,但CB增加幅度高于UCB,尿中CB定性试验阳性,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表面抗原阳性、1、肝癌:常有右上腹疼痛不适、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且往往为乙肝患者,肿瘤标志物AFP 明显升高,强化CT可进一步鉴别、2、肝脓肿:常有高热、左上腹不适等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查腹部超声及腹部CT可进一步鉴别。
1、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相鉴别:甲状腺腺瘤经多年仍保持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得单发结节经一段时间后,多变为多个多节,术中区分明显,腺瘤有完整得包膜,周围组织正常,界限分明,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结节则无完整包膜,且周围甲状腺组织不正常。
2。
与甲状腺癌相鉴别:甲状腺恶心肿瘤得患者常颈部胀痛、紧迫感不适,包块一般质硬,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早期伴有淋巴结肿大,肿块侵及临近组织器官,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颈部彩超、CT等有助于鉴别诊断、1.颈部淋巴瘤:淋巴瘤发展迅速,有明显压痛,全身多处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病理活检可确诊、2.颈部血管瘤: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查体:患者颈部可见一大小不等包块,表面呈青紫色,边界不清,触软无压痛,压之色泽消失。
1、与活动性溃疡所致幽门痉挛与水肿相鉴别:有溃疡疼痛症状,梗阻为间歇性,呕吐虽剧烈但胃不扩大,呕吐物不含宿食,经胃肠减压与解痉制酸药应用,疼痛与梗阻症状可改善。
2、与胃癌所致幽门梗阻相鉴别:病程短,胃扩张较轻,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加活检可鉴别、3、与肠扭转相鉴别:该病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根据其发生部位,临床上各有特点、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旋转不良等有关,突然发作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陈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卧位,呕吐频繁,腹胀不显著,腹部平片可诊断。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便、排气后缓解得病史。
除腹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一般不明显。
腹部平片示马蹄状巨大得双腔充气肠道,圆顶向上,两肢向下。
4、与肠套叠相鉴别:小儿多见,三大典型症状就是腹痛、血便、腹部肿块,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得陈发性腹痛,病儿阵发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伴有呕吐与果酱养血便。
腹部X 片示呈“杯口”状。
肠套叠绞窄性肠梗阻:1.此病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2.病情发展快,早期出现休克3.有明显得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快4.腹胀不对称,扪及压痛性肿块5、呕吐或肛门排除血性液体6。
X片可见孤立、突出得肠,且位置固定或有假肿瘤肠套叠:患者多为2岁之内小儿,以腹痛、血便、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
、腹部可扪及腊肠样、便面光滑、稍可活动,有压痛,常位于肚脐右上方,而右下腹部扪及空虚感,空气灌肠X线检查可见“杯口"、“弹簧状"阴影。
1、与急性胰腺炎相鉴别:突然发生得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呕吐及腹膜刺激征。
急性胰腺炎多为左上腹部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但X线检查无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超过500索氏单位。
2。
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穿孔溢出得胃内容物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容易误认为就是急性阑尾炎得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得剧烈腹痛。
体征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与压痛,腹壁板状强直等腹膜刺激征症状也较明显。
胸腹部X线检查如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1、与慢性胰腺炎相鉴别:患者有上腹部慢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加重时腹膜刺激征。
慢性胰腺炎多为上腹部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但CT检查可诊断,血尿淀粉酶增高。
2。
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相鉴别: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慢性、节律性、周期性发作得上腹痛。
检查胃镜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诊断,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1、与溃疡病急性穿孔相鉴别:多有溃疡病史,且近期溃疡病症状加重,突发中上腹或右上腹刀割样剧痛,迅速扩散到全腹。
查体:疼痛面容,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右上腹或剑突下明显。
查腹部平片可确诊。
据上述依据可排除此病。
2、与肠绞痛相鉴别:疼痛以脐周为主、如为机械性肠梗阻,则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排气排便。
查体:腹部可见肠型,肠鸣音增多,并有高调音,可有不同程度与范围得压痛与/或腹膜刺激征、腹部平片可排除。
与胆管癌相鉴别:此类病人常表现为黄疸、胆囊肿大、肝大、胆道感染等,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P均显著升高,而ALT、AST只轻度异常。
腹部CT、胆道水成像及腹部超声可协助诊治。
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常伴有乏力、纳差、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血中CB与UCB 均增加,但CB增加幅度高于UCB,尿中CB定性试验阳性,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表面抗原阳性。
与腹部闭合性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相鉴别:患者有腹部外伤,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
病人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细弱,脉压变小,严重时血压不稳甚至休克,腹痛呈持续性,一般不很剧烈,腹肌紧张及压痛、反跳痛也不严重。
但当有较严重得腹壁挫伤时,则损伤所在部位压痛及反跳痛非常明显,诊断性腹腔穿刺可确诊。
2.与腹部开放性损伤相鉴别:患者有明显得腹部外伤史,腹壁伤口穿破腹膜者为穿透伤,与外界相痛,确诊较容易,患者有出血,腹痛,查体可发现损伤部位,CT检查可诊断。
1、与肝、脾破裂相鉴别:疼痛以上腹部为主,肝破裂以右上腹压痛明显,而脾破裂以左上腹疼痛明显,出血往往较多,多时间内可出现休克症状。
腹穿可穿出不凝血。
2、与空腔脏器破裂相鉴别:疼痛可为腹部得任何部位,常常伴有呕血或便血,腹部常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长时间可伴有中毒行休克,腹穿常可穿出胃肠液。
痔疮1.与直肠息肉相鉴别:本病发病特点无明显得年龄、性别差异,可表现为里急后重感、隐痛不适、刺激性腹泻等,一般不突出肛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内壁局部隆起性病变,直肠镜可确诊,故排除本病2、与直肠癌相鉴别:表现为肛门坠胀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
直肠指检,可触及大小不等包块,质地硬,活动差,有压痛,指套有染血,行结肠镜检查,取活检可确诊。
3、与直肠脱垂相鉴别:易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括约肌松弛;而后者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肛旁脓肿1。
与肛瘘相鉴别:患者表现为反复肛旁脓肿,可伴有肛周疼痛、查体:一般肛旁可见大小不等得皮肤破裂口,周围略水肿。
压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直肠指诊有时可触及直肠粘膜水肿,肛镜直视下可见直肠粘膜破裂口、2、与血栓性外痔相鉴别:患者因粪便擦破痔块粘膜,肛门处坠胀感,触及肿块,疼痛剧烈,坐立不安,行动不便,有肛门处瘙痒,肛周暗紫色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痛明显,直肠指诊可诊断。
直肠癌1。
与骶尾部脂肪瘤相鉴别: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会阴部可见大小不等得包快,之软,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患者症状与之不符,可排除此病、2。
与会阴部淋巴结结核相鉴别:患者既往有其她部位结核病史,有午后低热,盗汗,淋巴结肿胀,有压痛,甚至破溃流脓实验室检查及X片可诊断。
患者目前无类似症状,可排除此病。
3与。
直肠息肉相鉴别:本病发病特点无明显得年龄、性别差异,可表现为里急后重感、隐痛不适、刺激性腹泻等,一般不突出肛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内壁局部隆起性病变,直肠镜可确诊,故排除本病。
肛瘘1。
与肛旁脓肿相鉴别:患者有肛周组织感染病史,有肛周持续性跳动样疼痛、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性症状不明显。
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与压痛,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穿刺时抽出脓液。
2、与血栓性外痔相鉴别:患者因粪便擦破痔块粘膜,肛门处坠胀感,触及肿块,疼痛剧烈,坐立不安,行动不便,有肛门处瘙痒,肛周暗紫色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痛明显,直肠指诊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