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的内涵
浅析大学精神的内涵
载体 , 是一个充满 创新 具有独 立 品格 的思想熔 炉 。大 学 那 么 , 如何解释“ 学精神 ” 大 ?这是 本文着 重要论及 的 问 并不是孤 立的社会 单位 , 它是有精神 的 , 大学 没有了精神 题 。本人认 为,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价值 理念的支配下 , 贯
就如 同人 没有了灵魂 一样 , 大学 精神 的凝练 和培 育是 一
( oi c ne) SeM Si cs e
浅 析 大 学精 神 的 内涵
张 春 男
( 南 大 学 政 治 与 公 共 管理 学 院 , 南 海 口 5 0 2 ) 海 海 7 2 8
摘
要 : 学精 神作 为大学 的灵魂 和 思想核 心 , 虽 然不 是 真 实的 存在 体 , 却 时时 刻 刻 影 响着 一代 代 大 学师 大 它 但
善。 ”2此所谓的大学 当然不同于今天或是本文 中所指 的 现代教 育体 系中的大学 , 但是无论是古 代的太学 、 国子监 还是今天 的大学 , “ 其 明明德” “ 、 亲民 ” “ 、 至善 ” 的精神境 水、 阳光对 于 生命 一样 , 在 于 无形 , 存 却是 生命 的必需 。 大学精神本身蕴含着丰富 的内涵 , 但值得强 调的是 , 对其 理解和认识 我们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问题 :
界应是共 同的。今者 , 大学应具有什么 样的精神 , 很多教
育家和学者也都进行过认真 思考 。
1 .大学精神在大学 的历史发展 过程 中或一段时间 内
可以是稳定 的, 一所大 学不会 有凝 定不变 的精 神。 当 但
大学 的精神有很 多层面 , 但特定到 某个 大学 , 其与众
不 同的特质 , 在校训 之中可以略见~二 。比如 , 到北大 提 我们就想到 “ 国 、 步、 爱 进 民主 、 学 ” 科 的精 神 ; 读清 华 , 解 我们就会想起 “ 自强不息 , 厚德 载物 ” 的追 求 ; 进复 旦 , 走 就能品味 出“ 学而笃 志 , 问而慎 思” 博 切 的境界 。这样 的
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大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大学的研究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知识的追求、人文关怀、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精神的深层次意义。
首先,大学的核心精神之一是知识的追求。
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其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并通过研究与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应该提供广泛而深入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大学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只有不断追求知识,大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的源泉,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其次,大学精神还体现在对人文关怀的追求。
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发展。
大学应该提供丰富的人文课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的历史和现实,培养他们对美、善、真的追求。
同时,大学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应该是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场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探索的环境。
学术自由是推动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重要途径。
大学应该坚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保障学术自由的同时,也要强调学术责任和学术诚信,确保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大学精神还要求大学承担社会责任。
大学作为社会的智囊团和灵魂工程师,应该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创新。
大学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同时,大学还应该担负起培养社会精英和领袖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领导才能。
综上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体现在知识的追求、人文关怀、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理念” 源于希腊文 idea和 eidos
德文和英文里分别用 die 和 idea 表示
编辑ppt
16
一、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
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理性主
义教育目的观占主导地位时期 理性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
编辑ppt
25
(一)社会需求在大学理念形成中 所起作用的历史考察
1.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智慧的花朵”“象牙塔”
编辑ppt
26
2.19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文艺复兴后“黄金时代”结束 大学成了僵
化保守落后的机构 洪堡 纽曼
编辑ppt
27
3.20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编辑ppt
7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 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 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路等冷冰冰的建筑 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聚地,而是人、思想、 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 代表。
编辑ppt
8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 有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 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 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之所在,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编辑ppt
1
大学精神文化的涵义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编辑ppt
2
一、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也。”何为“业”,“我们所有一切身心活动,都是一刹 那一刹那的飞奔过去,随起随灭,毫不保留。但是每活动 一次,他的魂影便永远留在宇宙间,不能磨灭。就像一个 宜兴茶壶,多泡一次茶,那壶的内容便生一次变化。茶吃 完了,茶叶倒去了,洗得干干净净,表面上看起来什么也 没有;然而茶的“精”渍在壶内,第二次再泡新茶,前次渍 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叶更好。茶之随泡随倒随 洗,便是活动的起灭;渍下的茶精便是业。茶精是日渍日多, 永远不会消失的,除非将壶打碎。这叫做业力不灭的公例。 在这种不灭的业力里头,有一部分我们叫做‘文化’。”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
论当代的大学精神论当代的大学精神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二.现在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三.对大学精神产生冲击的元素四.构建新型中国大学精神的路径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功能(一)独立自由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对于大学的行为提供指导,是大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在精神层面的依靠和取向。
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她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发展和未来,是一所大学创办和成长的基础。
在大学精神中,独立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陈寅恪在给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铭文里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历代的知识分子所传诵,并且成为近代大学精神的一个高度的浓缩,独立是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条件,是学科进步、学术繁荣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自由精神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大学应当有其本身独立的精神,而学者不仅要为人师,更要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自由的思想”,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大学必须是自由的,唯有自由的精神才能保证学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利益团体的左右,也能保证学生在研究的时候能够独立和创新。
(二)批判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就认为:“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这段话实际上代表了美国教育界的声音,在美国,学术自由和思想独立是学术界的最高价值和基本原则。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经指出的:“当大学履行发展知识的义务时,学术自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前提。
由于这种义务是大学的基本目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这种探究和表达的自由。
不管是为了照顾捐助者的善良愿望,还是为了平息外界激烈反对某种学术观点的愤怒声音,都不能以牺牲学术自由作出妥协。
”如果说严格的学术规范是保障独立思想的一个前提,那么批判和怀疑精神便是促进独立思想和学术自由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价值与内涵
大学精神的价值与内涵大学精神的价值当今社会正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突发期,中国迫切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来化解、应对各种不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学面临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决定我们的大学能否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从精神的高度来澄明大学发展的前提,面对现实的各种困惑,展望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标志着一所大学对它自身自觉意识的认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着大学发展的水平,预示着大学未来发展的种种趋势。
从这一意义说,大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浓缩了的大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大学的“精神的自我”。
这种精神的价值在于从思想上为大学的师生员工提供一切认知与实践行为的信念,增强自我行为的内在信心、勇气与力量,激励他们对正义、善良、勇敢、洞见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因素的不懈追求,使他们更有价值、有尊严、有希望,从而促使大学和谐有序、科学发展,为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因此,深刻领会大学精神的真实内涵,让大学精神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促进大学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精神是什么?我们能否用一个准确无误的概念来表达呢?中国古代的老子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能表述出的概念,不是永恒的概念。
既然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之中,那么,对于一个易变的大学精神,怎样才能真实表达大学精神的本质内涵?我们能否从认识论的视角单层面、静态来说明呢?用静止的概念来反映动态的精神显然存在矛盾,可见,真实表达大学精神的内涵具有较大的难度。
正如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言:“关于精神的知识是最具体的,因而是最高和最难的。
”“所有精神性的东西都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同外界、同对立面接触、发挥、忍受,然后再回过头来的圆圈式的过程,最终得到精神性的富有”。
简论大学精神的基本思想内涵
游离 于 “ 大 学 ”之外 。何 谓 大学精 神 ,不 同时期 、不 同学者有 不 同的
注解 。依笔 者之 见 ,人文 精 神 、科 学精 神 、 自由精 神 、独立精 神 、批 判精神 、创新 精神 、民主精 神是大 学精神 的基本 思想 内涵。
一
五 、批判精神
批 判 精神 是 大学 的一 贯追 求 ,是大 学 发展 和社 会 进 步 的驱 动 力 ,
大 学作 为一 个客 观存 在 的实体 ,它 不仅 有物 质 的因 素 ,更是学 校
的历 史足迹 与现 实追 求 ,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精 神既 深藏 于 “ 大学 ”之 中 ,又
学术 是 人类 理 智和 自由精 神最 高 的表 现 。它是 主 动 的 ,不 是被 动 的 ,
它是 独立的 ,不是依 赖的 ” 。
能否 大踏 步发 展和 进步 的标 志 。时代 的发 展 ,民族 的振 兴 ,人 类 的进
过 程 中所 凝 炼和提 升 出来 的治 学态 度和 价值 观念 体 系 。它 主要 包括 从 事科 学研 究 的一 系列行 为 规范 ,尊 重客 观规 律 、追求 实 事求是 的严 谨 态 度 ,独立 思考 、敢 于怀 疑 的批 判 精神 ,对 真理 的追 求 、对未 知 的探 索 和对观 念 的创新 精 神 ,是一种 追求 真 理的 精神 ,是 恪 守科 学道德 和
职业教 育
中 国化 工 贸易
Ch i n a Ch e mi c a l T r a d e 2 月
简 论 大 学精 神 的基 本 思想 内涵
王 壮 孟 野 杜 君
( 沈 阳化工大 学应用 化学学 院 。辽 宁沈 阳 1 1 01 4 2 )
物联网视野下大学校园精神内涵解读
物联网视野下大学校园精神内涵解读[摘要]本文对物联网的意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高校物联网的应用特点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独立精神、民主精神做了概要解读。
[关键词]物联网校园精神科学精神独立精神民主精神[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20-02所谓物联网,直译为“各种事物的互联网络”。
就是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红外感应、激光扫描等技术和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地把某些物品的信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网络。
“物联网既是广义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
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成就为依托,同时它又是从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出发,沿着信息化转向对全球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文明演进具有重大影响的路径展开和形成的。
”它比现有的校园网应用更广泛、功能更强大,可以为高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以及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
可以预言,物联网的出现,必将影响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现代大学精神之发展更会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高校物联网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现代大学校园精神最核心的内涵。
也可以说是大学校园精神的底线。
这就是说,你什么都可以不讲,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你不能不讲科学精神,不能没有科学精神。
在一个现代大学校园里,一个以献身科学为职业的人,如果不尊重科学,不崇尚科学精神,那就等于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人们经常把大学称为“科学的殿堂”,这说明,“科学精神”乃是“大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历史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本来就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进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的大学是不会赢得社会尊重的。
在中国,自“五四”以来,科学已经相当普及,在大学,更是言必称“科学”,但是要讲普及科学精神,却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_大学精神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
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意义之所在。
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广阔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定义,文化应当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文明成果。
从狭义的角度定义,文化则主要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观念形态,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
以下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讨论,将以狭义文化概念为基础来展开。
一、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与大众文化或其他文化相比较,大学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文化。
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
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历尽艰辛、追求真理的过程。
在这种特殊活动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大学文化,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必然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作为自己的旗帜。
其次,大学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
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为了使人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人类美好的信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张扬。
一句话,是为了满足人类永恒的需要。
大学文化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建设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充满了对自己民族、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与普通的商业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等相比较,大学文化所凸显的是: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
第三,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
大学精神 演讲稿
大学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生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首先,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知识的追求上。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我们在这
里汲取知识的营养,培养自己的才华。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钻研各门学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大学精神体现在对人生的热爱上。
在大学,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我们要珍惜年华,不负韶华,勇敢地去追寻梦想,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大学精神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上。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念,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有担当精神,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大学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对知识、人生、社会的热爱和
责任感。
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向前迈进,让我们怀揣大学精神,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Vo . ONo 5 13 .
临 沂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L nr NoRM AI UNI RS T I , VE I Y
20 年 1 08 0月
Oc . 0 8 t2 0
论 中国现代大学精神 的 内涵发展与核心竞争 力
开放 精 神 , 坚持 以人 为 本 , 内涵发 展 的道 路 , 造 和 谐 校 园 , 不仅 是 高 等教 育 自身改 革发 展 的 需要 . 走 打 将 更是 社 会 进
步赋 予 大学 的 历 史使 命 。 关键词 : 和谐 理念 ; 学精 神 ; 大 内涵发 展 ; 心竞 争 力 核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0 收 稿 日期 :0 80 .2 2 0 .72 作 者 简 介 : 国 宁(9 9 )女 , 东潍 坊 人 , 坊 医学 院 助教 。 庄 17 一 , 山 潍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6 5 (0 8 0.0 40 10 —0 12 0 )50 5 .4
思。 所谓 “ 自治 ” 指 大学 的 办学 自主 权 , 是 在学 术 的 学 术 追 求 与功 利 追求 并 不 矛盾 ,市 场机 制 就 是 利 基 础 上 自主确 定谁 来 教 、 教什 么 、 何 学 : 学术 自 如 “ 教 师 的保障 制度 。 精 神 的核心 在 于追求 真理 、 探求 学 问 。真 理是 自由 益竞 争 机 制 。 目前各 大 学 中采 取 的激励 机 制 在很 合 理 的 限度 . 利 益 的追 求 过 分膨 胀 , 使 以至 于 不惜 如果 超越 由 ” 指 一种 教 师 在西 方 大 学享 有 的一 种 特 权 , 是 是 大程度 上 就是 以利 益为 杠 杆的 。问题是 , 学 术 自由是 现代 大 学 精 神 的核 心 所 在 。大 学 牺 牲 学 术 之 道 、 育 之 道 , 么 , 利 主 义 就会 与 教 那 功
论大学精神及其形成
论大学精神及其形成如果把创立于公元九世纪的法国巴黎大学( Université de Paris ) 称为“欧洲大学之母”,那么大学的历史迄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
巴黎大学之后诞生了包括英国牛津、剑桥在内的许多大学,它们在效仿巴黎大学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办学之道。
这其中著名的有1810年由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受命创建的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二战后改称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 t zu Berlin,简称HU Berlin)。
还有1861年由美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MIT)。
这些大学以它们的创立和成功,将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完整地诠释出来了。
大学通过传承知识、启迪智慧、培养人才、探索科学、追求真理、完善人性来服务社会和全人类,并将追求人类福祉作为自己永恒的目标,这就是大学的本质所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具体表现为大学的数量和规模都空前地扩大。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感觉到我国的一流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要办好一所大学,除了靠资金投入以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要形成符合大学本质要求的被称为大学灵魂的大学精神。
一、大学精神随着大学的发展,大学不仅成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同时还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其中也包括大学精神。
大学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项基本职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
这种气质经过不断的凝炼和提升,最终形成了大学精神。
也就是说,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大学的人文精神。
同时,大学精神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大学履行自己使命的最重要精神手段,是大学的灵魂。
我国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内涵与边界
富, 而漠视了其价值理性和精神追求。 这样互动发展
的结果必然 导致大学 生的智力发展 与其伦理 道德水
论的不 同而各 有所 异 ,通过个体 精神的三个 基本层 面来体 现。第一个 层面是心 理和情 感 , 这是人 的精神 存在 的基 础。 第二个层面是道德和意识。 这是个人与 他人 交往过程 中逐渐 发展 起来 的高级心 理状 态 , 表 明人际交往 的精神 能力。第三个层 面是审美意识 和 信念 水平。它是个人精神存在 的核心 , 表 明个人精 神 发展 达到的高度 , 是人的 自我认 识的升华 , 对大学 生 的精神成 长具有 广泛 的制约 作用 和持久 的影响 力。 三个层面相互联 系 , 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成长。 在众多的人格理论研究 中。 弗洛 姆的人格理论 别 具一格 , 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深入探讨具 有重要 的参 考价值。他认 为, 影响人格 的因素是人 的主观需求和 外在社会条件 。按 照他的这一观点 , 虽然先天 的素质 为人格的形成 和发展提供 了可 , 取 决于后 天的教 育、 引 导、 训练和社会条件 的影响 。这些外在的社会条件和 人 的主观需求决定着大学生对现 实的态度 、 行为趋向
工 具理 性和价 值理 性是 2 0世纪 德 国政 治经济 学 家和社 会学家马 克斯 ・ 韦伯 ( M a x We b e r ) 提 出来 的 两个概念 。所谓 “ 工具理性 ” 又叫“ 功效理 性” 或者“ 效 率理 性 ” ,它通常是 行动 者 为追求功 利 的动机 所驱
二、 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实质 : 健康 人格的形成
平之间 的失 衡、 物质追 求与精神 成长之 间的失衡 、 急 功近利与求真务 实之 间的失衡 、个人 价值 与社 会价 值追 求之 间的失 衡 、物质 文 明发展 与精神文 明提 高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
关于大学精神的范文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它包括了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等方面。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首先,大学精神包括对知识的追求。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大学的生命之源。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大学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探索。
大学是真理的殿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真理的深层次含义,不断挖掘真理的内在规律。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开放和包容,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再次,大学精神包括对人文精神的尊重。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殿堂,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尊重人文精神,不断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不断传承人文精神的精髓。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最后,大学精神包括对创新的崇尚。
大学是创新的殿堂,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崇尚创新,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不断实践创新的理念。
大学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总之,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对创新的崇尚。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才能不断激发大学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大学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求变,为推动大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培育要旨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 代,奋斗精神需要具备担当性,勇 于承担责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奋斗精神在大学生中的体现
学习热情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学 习热情,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 综合素质,为实现个人和集体的 发展目标而努力。
创新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勇于尝试、敢 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创 造新的价值,为推动社会进步做 出贡献。
提高国际竞争力
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 争力,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影响力。
04
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策略与 方法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自主的精神 。
树立正确价值观
家长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勤奋 努力等。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全 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 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 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具体的指 导。
现实意义
培养具有奋斗精神的大学生对于国家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并提出有效的培育策略。
研究问题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0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
奋斗精神的定义
奋斗精神是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坚持 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它表现 为积极向上、勇于挑战、不畏困难、 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6页word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大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尽管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辉仍然透过历史的迷雾照射着我们的生活,给予后人颇多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大学》包含丰富的儒家思想,提出了“三纲八目”。
“三纲八目”既有修身的道理,也有治人的道理,以修身为本,而达到“至善”的最高标准和境界。
1.三纲《大学》的三大纲领,即在开篇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1 明明德。
“明明德”是《大学》的第一个纲领。
“明明德”,从字面上看,前后两个“明”意义不同。
前一个“明”为动词,意为使……彰明、显明,第二个“明”为形容词,意为光明的、美好的。
“德”是指人人生来就具有的德行、品德和修养。
因此,“明明德”意为彰显人人生来都具有的光明的德行。
彰显的原因在于,人从出生之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各种思想的侵扰和影响,这些来自社会或个人的思想像虫子一样侵蚀着人心,使人心受到污染,所以去除现实污染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应了孟子的“性善”说。
这种彰显内心光明德行的思想并非诞生于孔子这里,而是在孔子之前就早有萌芽。
1.2 亲民。
对于“亲民”的字面意义,古人有不同的看法。
孔颖达在《礼记疏》中将“亲民”解释为“亲爱于民”。
这样“亲民”就是亲近、热爱和爱护他人和人民大众的意思。
这不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人民大众的期望,因为民众之间也需要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和帮助。
不管是统治者亦或是人民大众,在“明明德”即彰显自己内心美好的德行之后,要学会将达到“明明德”的途径和方法,用语言和行为传授或影响他人,使人人都做到“明明德”,最终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
“亲民”的另一种解释,也就是朱熹引用程颐的说法,认为“亲”通“新”,意为革旧更新。
因此“新民”指推己及人,使人革旧更新。
从《大学》的具体内容来看,此种解释较为合理,因此后人大多采用"新民"的解释。
总的来说,“亲民”不论是针对统治者,还是从人民大众角度来说,都具有颇多的现实启示意义。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大学》是孔子的文章,其对现今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
大学的精神内涵就是
只要学习,总有一种可能性,无论环境变化多么激烈,我们都可以突破困境,走向成功。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精神是解决方案的贡献者。
大学的意义在于智慧的传承及交流,为不同
学科的研究提供支持,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在大学里,学生们可以广泛接触学术,了解当代的学术进展,提升学习能力。
他们可以从中受到交流、学习以及涵养的启发,习得创新精神,把知识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使学术思想不断融入生活,为推进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也是学术之城,在学术交流的界线上与世界各国接轨,为世界開放学术研
讨的空间,为学术兴趣提供各大面积的话语权。
国家也得到了更多的收益,学术领域也不断受到振奋,学科跨越及交流技术的突破,都使学术得到伟大的发展。
《大学》精神对当今中国教育也发挥了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追求卓越和质量的发展等方面,使得高校能够立足基础教育,同步重视技能培训,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落脚点,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质量和引领力。
《大学》的精神让学者们从研究深处拨离出来,站在社会生活中央,承担社会
责任,以新思想去改变旧模式新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使教育成为学科卓越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内涵解析
(总第3期70识。
民族危机所激发的精神意识是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形成的重要社会背景,由文化对立到文化融合,从严复到蔡元培以及梅贻琦等中国大学人,最终所选择的中西会通的文化观,克服了“体用之争”,将西方的科学、民主与中国德治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也使中国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发展。
由此培育的中国近代大学精神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演进,在守望中国大学精神自有的逻辑的基础上,吸收并消化西方大学精神,形成了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成为引领中国近代大学迅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两股重要力量的影响:中国传统大学精神和西方大学精神。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根基仍然是中国传统大学精神,它是“砧木”,是西方大学精神能够被移植而且成活的基础,两者的交融形成了中国近代大学精神。
因而,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就是中西大学精神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尧德治的精神储朝晖博士认为,“德治”是中国大学精神的久远根基。
[3](332)到了近代也不例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的大学精神就体现在大学之“道”上,它不仅是一种本体性的规定,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它是对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终极追求目标的定位。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至上”也就成了古代大学办学的价值追求。
近代大学精神的演进仍然是遵循自身的逻辑———大学之“道”来发展的,是以“道”为圭臬。
因而,德治仍然是近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价值。
1917年蔡元培在就职演说中道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真谛,随后他又提出了“循思想自由为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对大学精神所作的完满诠释,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精神。
蔡元培更是重视对大学的继承,他强调“兼容并包,有容乃大”,也就是要精通中外古今学问、取中西文化精华的融合壮大。
其北大精神参酌了“欧美教育新法”与中国古代教授法,提出“大学教育应采用欧美之长,孔墨教授之精神”,这正是儒家“和而不同”精神的现实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精神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学术自由精神
独立自治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理性批判精神
二、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纽曼:博雅教育和智力训练造就具有“经过教养的智慧,高雅的情趣、直率、公正、客观的思想,活行为举止高贵、注重礼节”的绅士
洪堡: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朱九思:学术
钱伟长:“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民主、尊重、宽容、容忍、审慎使用
布鲁贝克:“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像没有限制的经济上的不干涉主义一样成为灾难”。
(4)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感
(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