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理念》PPT课件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储朝晖中国大学不同于西方大学,在这一点上古今皆同,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这种差异常常被模糊。
中西大学的不同表现有多个方面,但从内质上探讨,这种不同在于价值取向,中国称之大学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则称为大学理念。
然而时下不少研究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以为西方的大学理念,到中国来则自然转换为大学精神。
历史与事实都并非如此,这里试图加以辨明。
一、词义的辨析大学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是现今与大学精神(the spirits of a university)同样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也是同样常常被泛化使用的一个词。
在语义上,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比较接近,其内涵与外延又有所不同,这点尚未被众多人分化出来,因而存有大量的两词混用、误用现象。
1.就其相近来说首先它们都是形而上的概念,都属于意识层面,属于综合性而非具体的概念。
中文常把理念等同于“观念”、“看法”、“思想”,英文除上述义项还包括“构想”、“理想”。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都不属于大学校舍、设施、制度等大学的实在内容,它们都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及不同学校间的共同性、个别差异性。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大学的理念,研究大学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涉及大学的性质与目的、职能与使命等相关的概念……它属于观念性、精神性的范畴,与操作性、行为性的实践活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次,有关这两个词的释义无论中西都显得纷纭。
“理念”源出于古希腊语,意为“形式”、“通型”,与“看”(idein)直接相关,因而与事物的外观和形状相联系。
此后这个词义向抽象方向发展,逐渐有了“观念”、“类型”、“形式”、“本性”的内涵,引入英语后内涵再次延展,有了“精神”、“信仰”、“理想”、“宗旨”、“认识”、“观点”等含义。
在汉语中,理念的内涵还十分不稳定,即便有人将之归纳为:“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
《新华词典》:“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 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按照这一定义,整个世界可以分成两大块:文 化和自然。凡是由人创造的均归于文化范 畴;凡是没有人参与其中的均归于自然。
狭义的文化定义,特指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 不是为职业做准备
“象牙塔”
精选PPT课件
18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 洪堡 纽曼 怀特海
精选PPT课件
19
2.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盛行及两种理念对峙
20世纪初至50年代 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盛行,但理 性主义并未让出自己的阵地
作为一种哲学观
承认人有理性,但理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 题的手段和工具
精选PPT课件
9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 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
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 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
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 因此,建构大学文化,须重塑大学精神
精选PPT课件
10
大学精神既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也是一个 变动的范畴
赫钦斯
精选PPT课件
22
3.大学理念呈现多样化格局时期
二战后 大学理念流派的丛林 理性主义 工具主义 存在主义 新保守主义 国家主义是统摄大学理念的根本力量 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是第一位的,文化功能
是第二位的;社会功能是第一位的,个人功能 是第二位的
精选PPT课件
23
工具主义大学理念 工具主义、实用主义或实验主义当作同一语 把高等教育视为促进国家发展、服务国家需要
《大学》课件ppt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ppt课件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张宝明:从大学理念到大学精神
张宝明:从大学理念到大学精神??文| 张宝明以科学理性之“真”、人文关怀之“善”、和谐精神之“美”三位一体打造的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理想状态。
国有国之精神,民有民之精神,大学有大学之精神,一流的大学更是必有一流的大学精神。
今日,中国正面临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学精神的建构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诉求。
积极、健康的大学精神会引导大学走向良性发展之途,而衰微、消极的大学精神会导致大学异化,甚至成为悖论性的存在。
国内关于大学精神的理论探讨滥觞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所研成果而言,有的从西方传统视域进行大学精神的理论推介和评述,有的从中国文化传统对中国大学精神进行现实考量。
为了更深入地促进东西方大学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实现东西方大学精神研究的互利与融合,本文拟从具有始源性意义的古希腊“理念”出发对中国大学精神进行反思和追问,以期在中西对话中走进本土的理论路径,为中国大学精神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意义注脚。
一、真善美:古希腊的育人理念谈及大学精神,它应该根植于大学理念之中。
“理念”是发端于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事物最本真、最完美、最完善的本质,是事物共有的始源性特征的基本规定。
大学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有着“模铸整全的人”的使命,与此相对应,其理念即是对人之为人最本真、最完美、最完善的本质概括,是人所共有的始源性特征的基本规定。
作为人之培养的本质和共性的规定,大学理念是大学“应然”状态的追求;作为人之培养的基本逻辑及其存在的现实理由,大学精神是大学“实然”状态的表达。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理念的“摹仿”和“分有”,是大学理念的现实延伸和投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
就本文所聚焦的古希腊的“理念”而言,它从本质原初的角度认识、分析和探究人之为人的问题,注重人类知识、道德、审美的教化和培养,致力于人类心灵的关切、灵魂的塑造以及健全、独立、自由精神的培养。
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它最终确立了求真、向善、臻美的普遍性原则。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大学精神与大学生使命
象牙塔的启示大学是传授学问之地,是学术研究之殿,是纯洁象牙之塔,更是精神力量之源。
在漫长的世界大学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还是创办较晚的后起之秀,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公立大学,还是社会出资的私立大学,一直能为世人所公认和看好的,是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内在品质和理想追求,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内涵丰富,是一所大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标志。
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办学理念集中反映了大学品质的特性,是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大学宝贵的财富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象征,不是办学口号、宣传载体,而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办学理念的凝华,当然也是对学校内涵特质的一种简洁表达。
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需要以真理为友”的校训,形象地指出了遵循事物内在规律的原则,鼓励人们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直接表明了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
海南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大道致远”反映了海大人应有的胸怀和境界,折射着海大人的愿景与奋进的精神。
在国家橡胶事业发展受到外国排挤时,海南大学毅然承担起国家橡胶发展的重任。
这个办学理念,使海大一直作为国家科教事业的国家队,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开创者和开拓者,也使海大富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大学,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的名言人人皆知。
所谓大师,不仅自己应当具有创新精神,更应当成为点燃学生心灵明灯的火把,给学生以开启智慧的力量。
正如爱因斯坦所云:“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这就是大学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一百多年来,7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于大学,而其他25%获奖者中绝大多数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大学精神使他们孕育、传承了创新精神,并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实现了价值。
略论大学的理想、理念与理论
①观 点来 自 姚 国华先 生在云南大 学 的讲座 。
< < < 1 4
0000 『 略论大学的 理想、 理念与理论
家布 鲁 纳 一开 口就 是 三个任 何 , 即“ 任 何知 识 都 能
士 ,云南 大 学高 等 教育 研 究 院教 授 ,主 要从 事 教 育哲 学 、高 等 教育 学研究 。
是 “ 从 无 到有”的过 程 。 中国哲学 家老 子认 为 “ 道
生一 , 一生 三 , 三生 万物 ” , 正是 那个 无 形的 道生 出 了万物 。 从 老 子的 言论 中我们 也知 道 , 就 是 那 个看 似 虚 无缥 缈 的理想 使人有 了一切 。 理 想使 人从 无 到 有, 她 让 人有 了奋斗 目标 , 有了前行的 方 向。 理 想 的动 力来源于 精神 的 引领 , 它 通过 精 神 的
善境 界 的追 求 。 它成 为高 等教 育学界 的 经典 著 作 ,
以某 种 方 式教 给 任 何年 龄阶 段 的任 何儿 童 ” 。 他 们 的豪情 万丈 丝 毫不让 人 感到 虚 无缥 缈 , 因为每 个人 都 会在 这 些豪言 壮语 中读 到理 想两 个字的 含义 。 理 想 是大 学从 无到 有 的动力 源泉 , 大学 以其 理性 的构
略论大学的理想\ 理念与理论
口 刘徐湘 李 晓红
为大 学 的精神构 建提供 一 些思路和 参考。
一
、
理想 : 大学从 无到有的动力之源
摘要 : 理想是大学从无到有的动力之源, 大学理想指向未来,
是 对 大学未 来 的美好展 望 , 是 对大 学臻 于最 完善境 界 的理性表 达。 大学理 想 使 大学 人有 了奋斗 目标 。 给 大 学发 展提 供 不 竭 的 动力。 理 念 是 大学心 中值 守 的价 值 取 向, 大学 的理 念构 建于严
2024年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二篇)
2024年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的现代意义讲稿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文化与大学精神引言。
建筑既是建立于物质功能、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等物质范畴的基础之上,又是建立于哲学观念、审美心理、文化传承等精神范畴的基础之上。
好的建筑是一件艺术品,被誉为“立体的画、凝固的乐、无字的诗”。
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更是一个人的心灵与情感,在此最大限度敞开的地方。
因此,无论过去和未来,图书馆在本质上都是人们获取知识,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场域,在这里进行着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应—一种人的心灵与情感参与的内在活动。
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更呼唤现代大学图书馆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加以良好地平衡,以体现“性灵之融合,神意之感触。
”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具有教学、科研、育人职能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机构,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统一的场域,因此,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它从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的视角,折射出大学及大学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特定的精神和品质,集中的展现出各自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统。
大学校园建设的职责,说到底就是维护与弘扬大学精神,并使其成为标志,被认可、被传承、被创新。
校园布局、建筑设计、各个空间均应展现其文化底蕴,以着力营造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物质文化,这正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取向(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价值取向文化即人化,就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不论何种流派、思潮的建筑设计,都应注重“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参与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由“单一性功能”向“多元化集成功能”转变、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坐拥书城”到“坐观世界”的转变、从“知识超市”向“文化体验综合体”转变。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ppt课件
学术自由包括两层涵义
• 第一层涵义指个人学术自由。大学教师根据 其与校方所签合同,在教学和研究以及研究 成果的转让上享有足够的自由。在教学上, 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以及 确定学生学习成绩。在研究上,教师可以自 己确定研究课题、申请研究经费、组建研究 队伍,并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或申请专利。
• 学校的人工标志(校徽、雕塑等)具有很强 的宣示、渲染功能。
• 世界著名大学校园内的人工标志,往往因其 象征的学术意义而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优良的 学术风气。 Nhomakorabea佛大学的校徽
• 一个盾牌图章的中心,用倒三角形排列着三 本打开的书,书上刻着7个拉丁字母—— “VERITAS”,意为“真理”。
• 这是简化了的哈佛校训和座右铭。校训的全 文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与真理为友。”
大学精神
• 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所特有的相对稳 定的健康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
• 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最富大学特质和 时代特色的精神特征
• 是大学群体的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 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 是大学优良文化传统的结晶,是大学历久常 新的动力和源泉
“清华精神”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耻不如人 •第二是讲究科学 •第三是重视实干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特·赖纳·库茨勒 大学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外国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精神
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家马丁·卡诺依 大学要应对教育不平衡现象带来的挑战
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 大学新的核心使命是创造性解决多元化社
会的问题 巴黎第十一大学原校长格扎维埃·夏皮萨
大学的理念ppt课件
• 與紐曼所懷抱者迥然不同,著重在「發展」知 識而不在「傳授」知識。「教學」仍為重要的 功能之一。
• 逐漸影響到歐洲各國,並對美國大學發生根本 性的衝擊。中國現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是以德 國大學為模式,改革北京大學。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德國耶士培(Karl Jaspers)
1. 大學的三個組成: 一、學術性之教學-知識性的社會、忠誠於真 理之追尋 二、科學與學術性之研究-學術自由與容忍 三、創造性之文化生活-師生間蘇格拉底式的 對話、模鑄整全之人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七章 卓越之追求-
蔡明裕先生為新亞設立基金有感
•大學在現代社會之角色-知識創造中心 •大學之發展與民間捐贈 •基金會與大學 •大學與書院之有機關係 •卓越之追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八章
成立「錢賓四先生學術文 簡述新亞書院創建之理想、信念與過程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成立 •錢賓四先生之學養與情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三、專精與通博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我们常用“象牙塔”一词来比喻和形容大学,“象牙塔”意味着大学是那种摆脱外界束缚、放弃暂时利益、保护师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场所;“象牙塔”标志着大学校园与世俗社会之间存在着一道“防火墙”;“象牙塔”固守着大学校园中不受外界喧嚣侵扰的那份宁静。
象牙塔的大学就是宁静的校园;象牙塔精神就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大学精神。
关于“人类命运”、“科学与真理”的思考?正如前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所阐述的:大学应当关注自己,“大学处理与外界的各种关系中,必须不断地面对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责任”,“纯学术研究”是象牙塔的本质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才从“传统上向国家提供了最伟大的服务”。
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的意思是,学了3年,向学之心还没转到做官求禄上,这种人很难得。
他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贫而乐,富而好礼。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那里,好学应该是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无功利的喜爱,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礼记》中也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
诸亮在《诫子书》中对求学和明志的境界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制定《大学令》,确定了大学“教授高深学术”的宗旨,他批判只“对人们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他们能承担政府所急需的工作”的教育目的,认为“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出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
”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研究为单纯目的,反对“以学校为科举,以学校为书院”的急功近利、守一排他的做法。
梅贻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大学精神的注解,指出大学之道重于大学之用。
他明确“大学的使命有二:一曰学生之训练,一曰学术之研究”,大学要进行高深研究,培养知类通达之人。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使命
/plus/view.php?aid=40694 /
三、大学使命
3、如何办好一所大学?
一要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
二要有科学得力的切实可行的治校措施。
三要有一个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四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plus/view.php?aid=40693 /
/plus/view.php?aid=40677 /
二、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内涵有: 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 第二,永恒的道德精神。 第三,敏锐的时代精神。
/plus/view.php?aid=40679 /
/plus/view.php?aid=40689 /
三、大学使命
2、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 第三,大学应注重基础研究,以完成其指引 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使命。 第四,为达到引导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学也 应进一步致力于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五,大学还应该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 作。
/plus/view.php?aid=40665 /
一、大学理念及其演变
2、经典大学理念及其价值取向考察 柏拉图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理智和 智慧的国家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倡导发展学生理性的“博雅 教育”,提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和国 家办学的理念。
/plus/view.php?aid=40672 /
一、大学理念及其演变
21 世纪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十 是”: 大学是探究学术的殿堂,大学是云集大 师的基地,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 是发展科学和经济的源泉,大学是铸就人 生的熔炉,大学是指导社会的灯塔,大学 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加 速器和动力站,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 新文化的生长点,大学是高新科技产业的 孵化器。
/plus/view.php?aid=40669 /
《大学》解析PPT课件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的核心思想 • 《大学》的现代意义 • 《大学》的文学价值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01 《大学》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 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曾子希望通过《大学》来阐述 儒家思想,以稳定社会秩序,恢 复周礼。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大学》在描述事物时,常常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 更深刻地理解事物。
象征手法
《大学》中许多事物和场景都具有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 情感。
主题思想
修身为本
《大学》强调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个人的修养是成为君子 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仁爱原则
作品概述
01
内容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如何 成为一个有德行和学问的人。
02
结构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 善”,每部分又有若干具体条目,共九条。
03
特点
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政治理念
《大学》所强调的“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理念,对古代政治思 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代评价
01
高度赞誉
历代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儒家经典 的精华之一。
批判与反思
02
03
继承与发展
也有一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对《大学》的思想 提出了批判和反思,认为其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的来源与作者来源《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独立出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作者传统上认为《大学》是孔子弟子曾子所作,但现代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大学》在四书中的地位四书之首《大学》被誉为四书之首,是儒家学说的入门之作。
儒家核心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
01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02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03内圣外王之道《大学》强调个人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的统一,即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的核心思想引言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作者及篇章结构。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阐述人生目标及实现途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分析各目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总结概括《大学》的核心思想及现实意义。
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关键语句解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分析此句所阐述的修身、齐家、治国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读此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及道德境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探讨此句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及认知方法。
03分析《大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启示作用。
文学价值探讨《大学》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及篇章结构等艺术特色,如骈散结合、运用典故等。
艺术特色阐述《大学》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如“内圣外王”之道、中庸思想等。
思想深度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儒家思想在《大学》中的体现亲民格物致知亲近爱抚民众。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明明德止于至善诚意正心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树立真诚的心意,保持正直的心态。
教育应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有教无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大学》说课PPT课件(202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2
02
03
3. 专题研讨
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如“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2024/1/28
4. 现代应用
将《大学》智慧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探讨其在当代 社会的实践意义。
5. 总结与回顾
梳理课程内容,巩固学习 成果。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教师对《大学》的基本思想、篇章结 构进行讲解。
倡导慎独精神
在个人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自觉遵守道德 规范,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2024/1/28
21
《大学》中的齐家治国理念
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观念,为治国平 天下奠定基础。
以德治国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18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2024/1/28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01
古代那些想要彰显光明品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联系。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02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告诉
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1/28
01
内容概述
02
《大学》的篇章结构、核心思想、重要概念。
03
选取代表性段落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现代意义。
6
课程内容与结构
大学精神文化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怀特海 哈佛大学 古典学科作为主要课程是缺乏生命力的 。 “过去的知识,它仅有的作用,是武装我们对 付现在。” 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是一切教育的 中心问题 。 ,‘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凡是你所教的东 西,要教得透彻’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二)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开始盛行及两种理 念并存对峙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 赠地学院(美国院校史) 康乃尔大学: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的人 威斯康星大学:送教下乡,技术推广,函授教 育 初级学院--社区学院 大学是象牙塔,社会的边缘—社会的中心(服 务社会)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大学理念:
大学是什么?
大学的使命/大学的功用?
---为什么要办大学?
目的何在?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一、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 (一)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中世纪-20世 纪初) 追求知识/追求高雅知识,而不是实用知识 传播理性知识/训练人的理智 知识即是目的 发展人的个性 培养人的理性,成为文人雅士 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约翰· 亨利· 纽曼(Joh Henry Newman) 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指出:
“从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形式看,大学 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探 索各种知识 的场所。”[2]“如果要用简短而又通 俗的语言来阐明‘大学是什么?’,可以 用一句 古语来表达,就是‘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 的场所 (a studium generaleor school of univ
第一节 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
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 价值层面:大学精神/理念/校训 实践层面: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