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肝吸虫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又称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胆囊中的寄生虫,它的生活史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
肝吸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卵期、毛蚴期、囊蚴期和成虫期。
首先,肝吸虫的生活史始于成虫在人体肝脏和胆囊内产下的卵。
这些卵随着宿主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如果宿主排泄物进入水体中,卵就会孵化成毛蚴。
毛蚴是肝吸虫的第二个阶段,它们在水体中游动并寻找适合的介绍宿主,比如某些螺类。
一旦毛蚴进入了螺类体内,它们就会发育成囊蚴。
囊蚴是肝吸虫的第三个阶段,它们在螺类体内生长并形成囊状结构。
一旦宿主(人类或其他动物)摄入了感染囊蚴的螺类,囊蚴就会在宿主的肝脏和胆囊内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成虫。
成虫是肝吸虫的最终阶段,它们寄生在宿主的肝脏和胆囊内,通过吸食宿主的血液和营养物质来生存。
成虫会产下大量的卵,重复着肝吸虫的生命周期。
肝吸虫的生活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复杂。
而对于人类来说,了解肝吸虫的生活史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肝吸虫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希望通过对肝吸虫生活史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
目录
肝吸虫简介 肝吸虫对人体的影响 肝吸虫的诊断与治疗 肝吸虫的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01
CHAPTER
肝吸虫简介
呈圆柱形,外观似葵花籽,长约10-25mm,宽约3mm。
肝吸虫成虫
呈黄褐色,椭圆形,直径约27-35um,有卵盖和卵周结构。
肝吸虫卵
肝吸虫的形态特征
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经过约20天的孵化发育成为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其肌肉中,形成囊蚴。 人或哺乳动物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或虾后,即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逸出的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再穿过膈肌进入胸腔和肺,最后移行至支气管、气管,再上行至口腔或喉部,随痰或呕吐物排出体外。
胆道疾病
肝吸虫的成虫和虫卵可随血液流动至胰腺,引起胰腺炎,表现为腹痛、恶心等症状。
胰腺炎
肝吸虫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伤,使人体易感染其他疾病。
免疫系统损伤
肝吸虫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03
CHAPTER
肝吸虫的诊断与治疗
粪便检查
血液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
胆管造影
肝吸虫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通过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肝吸虫卵,这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肝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物传播。
肝吸虫感染后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疾病。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害,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肝吸虫病。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
食品卫生监管是预防肝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肝吸虫病也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那么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呢?
一、引起胃肠道不适
肝吸虫病患者在前期会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比如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中期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等症状;到肝吸虫病重度期,则会出现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二、导致肝脏疾病
肝吸虫病患者由于肝内胆管,可能会出现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并且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
三、导致其他并发症
肝吸虫病还会引起替他并发症,如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胰腺炎等,并且伴有乏力、消瘦、黄疸、低热、食欲不振、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且进食后加重、厌油等症状。
四、肝吸虫病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
导致肝吸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因此首先应
进行病因治疗。
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开对应症的驱虫药,遵医嘱进行服药,驱除体内的华支睾吸虫。
对症治疗
对重度感染并有较重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者,除驱虫外并加用抗菌药物。
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梗阻时应予手术治疗。
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人体寄生虫实验肝与胆管寄生虫
• 原头蚴与成虫头节的区别在于其体积小 和缺顶突腺
棘球蚴
• 母囊
子囊
孙囊
生发囊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hydatid Sand
• 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 统称为棘球蚴砂(Hydatid sand)。
二 、生活史
• 成虫寄生:在狗等犬科动物小肠内。 • 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 • 人、羊等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 • 棘球蚴为致病阶段 • 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
六、防 治
• 治疗:首选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术中应务必取尽虫囊并避免囊液外 溢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腹腔感 染。
• 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 疗,目前以阿苯咪唑疗效最佳,亦 可使用吡喹酮、甲苯咪唑等。
肝与胆管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一、倒置沉淀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肠检胶囊法 三、棘球蚴的显微镜检查砂
形状:低倍镜似芝麻, 高倍镜下瓜子形;
黄褐色;
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 周围形成肩峰,另一端 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卵盖 肩峰 小疣 毛蚴
二、生活史
童虫 囊蚴 第二中间宿主
成虫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第一中间宿主
活肝吸虫成虫
虫卵
肝吸虫毛蚴
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
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
肝吸虫胞蚴
保虫宿主——羊
致病
1)童虫移行期对各脏器特别是肝组织的破坏, 引起肝的炎症反应及肝脓疡,出现急性症状 如高热、腹痛、荨麻疹、肝肿大及血中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等;
2)成虫对胆管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物的化 学性刺激而引起胆管炎症、胆管上皮增生 及胆管周围的纤维化。胆管纤维化可引起 阻塞性黄疸,肝损伤可引起血浆蛋白的改 变(低蛋白血症及高球蛋白血症),胆管增 生扩大可压迫肝实质组织引起萎缩、坏死 以至肝硬化,还可累及胆囊引起相应的病 变。
肝吸虫-2024鲜版
2024/3/28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鼓励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肝吸虫研究领域的发展。
25
挑战和机遇并存
2024/3/28
面临的挑战
肝吸虫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有限且存在副作用等。
面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肝吸虫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基 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肝吸虫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的应用有助于挖掘肝吸虫研究领域的新知识和新发现。
交叉污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03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
20
加强水源管理和保护
治理污染水源
对于污染严重的水源,要进行治理和净化,确保 饮用水安全。
定期检测水质
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 准。
加强水源地保护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2024/3/28
21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分类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肝 吸虫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华支睾吸 虫、猫后睾吸虫等。
4
肝吸虫生活史
虫卵
肝吸虫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 便排出体外。
毛蚴
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虫卵孵化出毛 蚴。
胞蚴
毛蚴钻入淡水螺等软体动物体内,发 育成胞蚴。
2024/3/28
雷蚴和尾蚴
胞蚴经过无性繁殖产生雷蚴,雷蚴再 产生尾蚴。
囊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淡水鱼或虾体 内形成囊蚴。
成虫
人或哺乳动物食入含有囊蚴的未煮熟 鱼虾肉后,囊蚴在消化道内脱囊并上 移至肝脏胆管内发育为成虫。
肝吸虫知识点总结
肝吸虫知识点总结一、肝吸虫的病因肝吸虫的病因主要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或动物的肝脏内。
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通过卵垂直感染,进入肝脏。
在肝脏内,肝吸虫卵孵化成囊蚴,囊蚴移行至肠外器官,成熟后经肠外器官经血管回到肝脏而寄生。
在肝脏内形成成虫后,产生大量的卵,排入肠道,再经粪便排出,卵外生活在湖泊、河流中,人或动物摄入含有外生卵的水中的水生生物,会感染到肝吸虫病。
二、肝吸虫的症状肝吸虫病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引起胆管阻塞、胆汁淤积、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肝癌,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黄疸、右上腹疼痛、肝大、脾大等。
三、肝吸虫的传播途径肝吸虫主要通过食用带有肝吸虫卵的生水生物而感染,如生鱼片、蟹、虾等。
此外,也可通过饮用含有肝吸虫卵的污染水源感染。
在肝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普遍不注意饮水卫生,并且喜爱食用生、半生食物,是肝吸虫病的易感人群。
四、肝吸虫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预防肝吸虫病的关键是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半生的水生食物;饮用干净的饮用水,避免飘浮悬浮物和杂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肝吸虫卵的传播。
对于已感染肝吸虫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吡哆醇、氯硝西泮、吡喹酮等,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将寄生在肝脏内的成虫清除掉。
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充足的营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五、肝吸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肝吸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它可以引起肝部疾病,包括肝硬化、肝癌等,甚至威胁生命。
肝吸虫的感染率在一些地区非常高,且易反复感染,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另外,肝吸虫的疗效较差,容易导致慢性感染,使患者长期饱受疾病的折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肝吸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肝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寄生虫学肝吸虫介绍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
1 形态特征 3 致病性 5 总结 7 肝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2 生活史 4 诊断与防治 6 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 8 展望
寄生虫学肝吸虫介绍
1
肝吸虫,又称为华支睾吸虫,是寄生在人或动 物肝脏内的寄生虫
2
在我国,肝吸虫的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均较高,
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和西南等地区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 强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提 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12
+34ຫໍສະໝຸດ 然而,由于肝吸虫病的流 行地区广泛,防治工作仍
然面临挑战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 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肝吸
虫病的全球威胁
-
THANK YOU
蚴的水生植物或贝类等
食物而感染肝吸虫
5
3
PART.3
致病性
致病性
长期感染可导致肝 硬化、肝癌等疾病
感染肝吸虫后,患者 可能出现乏力、食欲 不振、右上腹疼痛等
症状
肝吸虫的感染对寄主肝脏造 成损伤,导致肝脏炎症、纤 维化和胆管细胞增生等病变
此外,肝吸虫的寄生 还可能引起胆管炎、
胆囊炎等疾病
严重感染的患者可 能出现黄疸和腹水
3
本文将从肝吸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 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PART.1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肝吸虫成虫呈圆柱形,外观类似于蚯蚓, 体长10-25mm,宽3-5mm
头部有一个口吸盘,用于吸附在寄主肝 脏表面
身体由皮层、肌层和肠层组成
皮层具有微绒毛,可增加与寄主的接触面 积;肌层由横纹肌组成,使虫体能够灵活 运动;肠层是消化器官,具有复杂的肠管 和盲囊结构
寄生虫02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 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幻灯片 6 一、形态 口吸盘(o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虫体后
1 肝吸虫生活史图 幻灯片 15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 20~30 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1 幻灯片 16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据 2001—2004 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1 幻灯片 28 五、流行与防治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1 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幻灯片 19 三、致病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管阻塞,胆 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引起阻塞性黄疸。 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肝肿大,甚至胆道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形成结石。
1 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示) 幻灯片 20 三、致病 1)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1 幻灯片 22 三、致病
1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幻灯片 23 三、致病
1 腹水 幻灯片 24 三、致病
医学寄生虫肝吸虫PPT课件
Symptoms
轻度感染无症状。 中度感染:消化不良,上腹不适,虚弱, 体重减轻. 重度感染:贫血, 肝肿大, 黄疸, 腹泻
四. 实验诊断 1.病原学 诊断
1)直接涂片法(50%)。 2)浓集法(90%以上) a.自然沉淀法、碘醛汞沉淀法: b.加腾法 3)十二指肠引流(100%)
2.免疫诊断
ID、IHA、 IFA、 ELISA
五. 流行与防治
1. 流行地区:流行于亚洲,我国有24 个省市, 广东、辽宁等地较严重。 2.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多种哺乳 动物 2)中间宿主存在 3)不良的饮食习惯
六.防治原则
(1)治疗病人(病畜)。
吡喹酮、 阿苯哒唑。
(2)改变不良食鱼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3)加强粪管,防水污染。
二. 生活史
1.阶段:
水 100d 1月 1月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2.特点 1)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2)终末宿主:人 保虫宿主:猫 犬 3)中间宿主:Ⅰ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 Ⅱ淡水鱼虾 4)生食半生食含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THANK
YOU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
1.成虫
1)外形似葵瓜子仁,长1-2.5cm,背腹扁平, 半透明。 2)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 前1/5处。 3)两肠支沿虫体两侧至虫体后端。 4)睾丸两个,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 后1/3。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 卵黄腺位于虫体的中段两侧。
SUCCESS
2019/4/15
肝吸虫卵形态特征
肝吸虫卵形态特征肝吸虫,又称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寄生虫,是引起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体。
肝吸虫卵是肝吸虫成熟个体的产物,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进一步传播给其它寄主。
了解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有关肝吸虫卵形态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大小和形状:根据研究资料,肝吸虫卵通常呈椭圆形或卵形,大小约为75-120微米长和45-70微米宽。
一些文献还报告了略大的卵的存在,有时可达到150微米长。
2. 外壳和颜色:肝吸虫卵是由外壳包裹的,通常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外壳通常较厚,有些文献还描述了一个内壳和外壳的结构。
3. 卵壳的纹理和形态特征:肝吸虫卵壳的纹理和形态特征是其鉴定的重要依据。
肝吸虫卵表面通常有棘突或纹路,形成斑点状和橄榄核状的特征。
棘突通常是细长的刺状突起,有时可以很粗糙。
4. 内部结构:肝吸虫卵内部一般包含一个发育中的肝吸虫胚胎或幼虫,该胚胎或幼虫称为激动幼虫。
激动幼虫是下一代肝吸虫的前体,通常具有特殊的染色性。
5. 形态差异: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还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
不同地理区域的肝吸虫卵可能有些许的差异,这与蛋白质组成和遗传变异有关。
另外,肝吸虫感染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导致卵形态的差异。
为了确诊肝吸虫病,医生通常需要进行粪便检查来寻找肝吸虫卵。
通过观察卵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肝吸虫。
此外,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还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关肝吸虫传播途径和寄主普遍性的重要信息。
以上是有关肝吸虫卵形态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从卵的大小和形状、卵壳的颜色和纹理、内部结构以及形态差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这些特征对于肝吸虫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
一、华支睾吸虫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或其它动物(如猫、狗、鼠等)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中排出。
虫卵入水,当水中有可作为其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如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虫卵被螺吞入,毛蚴在螺体内孵化,经胞蚴、雷蚴阶段的发育,最后发育成尾蚴时离开螺体进入水中。
尾蚴在水中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即侵入鱼皮下、肌肉等处,经30~40天发育形成囊蚴。
当人和动物等终宿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时,囊蚴在终宿主消化道内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后的后尾蚴(童虫)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到粪便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二、流行概况(一)分布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俄罗斯等。
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22个省、市、自治区,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二)传染源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以外,还有猫、狗、猪、鼠等多种动物。
(三)传播途径病人或患病动物粪便内含有的虫卵落入水中,先后经过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鱼虾类)体内的发育,形成大量感染期囊蚴,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三、临床表现成虫在肝胆管内寄生,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代谢产物的刺激使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使附近的肝实质萎缩,甚至肝硬化。
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发生胆管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细胞可能构成结石的核心,发生胆石症。
国内外一些资料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癌、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人体寄生虫学肝吸虫ppt课件
肝癌
肝吸虫感染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长 期感染可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03
诊断方法与标准
实验室检查
03
血液检查
粪便检查
十二指肠液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肝吸虫抗体等 ,辅助诊断肝吸虫感染。
通过粪便涂片或集卵法查找肝吸虫卵,是 确诊肝吸虫感染的主要依据。
采集十二指肠液进行镜检,查找肝吸虫成 虫或虫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认识重要性
加强宣传教育
01
强调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加强肝吸虫病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肝吸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倡导加强国际间在肝吸虫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推动科研创新
0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推动肝吸虫病防治技术的创新
与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肿 大等肝吸虫感染相关症状。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或十二指肠 液检查找到肝吸虫成虫或虫卵。
影像学诊断
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 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肝吸虫 感染的征象。
04
治疗措施及药物选择
药物治疗方案
吡喹酮
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 毒、疗程短等优点,对成 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肿大、压痛等 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 。
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症 状。
并发症风险
胆道感染
肝吸虫可引起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 疼痛、寒战高热等症状。
胰腺炎
肝吸虫感染可累及胰腺,引发胰腺炎, 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
咽管长(为虫体的1/3~1/2),
雌虫子宫较长,其中段含虫卵,
后段和近子宫处充满幼虫,新生 幼虫自阴门产出(卵胎生)。
2. 幼虫囊包 梭形,位于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内含1~2 条幼虫。
二、生活史
囊包(宿主吞食)
胃液
肠液
48h
幼虫 小肠腔
肠粘膜
5~7d 新
宿 主 囊包
肠腔(蜕皮4次)
成虫(交配)
卵胎生 产幼虫
(二)流行因素
1. 传染源 自然界有猪、狗、羊、牛、鼠等120多种哺乳动物 可自然感染。 2. 传播途径 食入了半生或生的受染猪肉(涮羊肉、涮猪肉、烤 猪肉串) 3. 易感人群
鼠
猪
猪
猫、犬
人
野生动物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
猪肉中的幼虫囊包 -15oC 活20天 腐肉中的幼虫囊包 常温 2~3月 猪肉中的幼虫囊包 70oC以上 很快死亡 凉干、腌制、熏、烤、涮食常不能杀死幼虫囊包
重点:
1. 钩虫的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常规 诊断方法。 2. 旋毛虫成虫、幼虫、囊包形态,生活史,致病, 主要实验诊断方法。 3. 肝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 4. 肺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
复习题:
1.概念:钩蚴性皮炎、异嗜症 2.简答:
(1)钩虫导致人体贫血的机制是什么?
分叶,位于睾丸之前。
(二)虫卵
形似芝麻(27~35) m
×(12~20) m,黄褐色,前端
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
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
卵内已含有毛蚴。
肝吸虫卵
二、生活史(life cycle)
肝胆管内成虫
人 猫、狗吞食(保虫宿主) 囊蚴
肝吸虫ppt课件
推动肝吸虫诊断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便捷性;同时,开展多中心、大样 本的临床研究,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肝吸虫感染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推动疫苗研发和应用 ,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肝吸虫感染的认知和防 范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 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 加强学习和实践。
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讨论,我不断拓 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对肝吸虫病有了更加 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下一步学习计划
继续深入学习肝吸虫病的相关知 识,加强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理
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加学术活 动,了解肝吸虫病的最新研究进
肝吸虫生活史
虫卵
肝吸虫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 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01
胞蚴
毛蚴钻入中间宿主(如螺蛳)体内, 发育成胞蚴。
03
囊蚴
尾蚴从螺蛳体内逸出,进入水中,侵入第二 中间宿主(如鱼虾)体内形成囊蚴。
05
02
毛蚴
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虫卵孵化出毛蚴。
04
雷蚴和尾蚴
胞蚴经几代繁殖后发育成雷蚴和尾蚴 。
并发症
03
胆道感染、胰腺炎等
慢性肝吸虫病
症状
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体征
肝肿大、质地变硬、肝功能异常等
并发症
肝硬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肝癌等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彻底清除 病原体,保护肝功能,防止并发
医学寄生虫学38肝吸虫课件
二、生活史
3、离体
⑴、阶段:虫卵 ⑵、方式:随粪便
三、致病
1、致病阶段: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2、致病机理:机械性阻塞作用,及虫体分泌物、代 谢产物和虫体崩解产物等引起的免疫 病理反应 。
240例病理确诊肝胆疾病中:
确诊肝胆疾病
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
胆管上皮癌
8例
3例
肝
92例
15例
胆结石及胆囊胆管炎32例
3例
比例 37.5% 16.7% 16.3%
9.4%
香港的原发性肝癌有15%以上由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
五、流行
1、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 中国:除西北六省区外均有流行,患者470万
2、流行特点: ⑴、南北两端感染率高 ⑵、散在、点状分布 ⑶、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保重宿主多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肝吸虫 Liver fluke)
一、形态
1、成虫
似葵花子仁,红色,体 形狭长,背腹扁平,体 表无棘 具口、腹吸盘 雌雄同体 两个睾丸呈分支状,前 后排列
一、形态
2、虫卵
似芝麻形,蠕虫卵中最 小者,27-35×12-20μm, 黄褐色 一端有卵盖,盖旁有肩 峰样突起,后端有小疣 内含毛蚴
一、形态
3、尾蚴
烟斗状,尾部长度为 体部长度的2-3倍。
二、生活史
成虫 虫卵
毛胞 蚴蚴
雷 尾 囊 童成 蚴 蚴 蚴 虫虫
终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
终宿主:人、肉食类哺乳动物(犬、猫等);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纹沼螺、赤豆螺等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二、生活史
1、感染
⑴、阶段:囊蚴 ⑵、途径:经口 ⑶、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鱼肉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内的寄生虫,其生活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寄主。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吸虫的生活史。
第一阶段:卵在水体中孵化
肝吸虫生活史的第一阶段是卵在水体中的孵化。
肝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内,通过痰液和粪便排放出卵。
这些卵进入水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孵化成为毒蚴(miracidium)。
毒蚴是肝吸虫生活史中的第一个寄主。
第二阶段:毒蚴进入二级寄主体内
毒蚴在水体中游泳,寻找到某种介体,例如某些螺类(如钉螺、角螺等),然后钻入其中一种螺类体内。
在螺类体内,毒蚴不断发育,形成囊蚴(sporocyst)。
囊蚴是肝吸虫生活史中的第二个寄主。
第三阶段:囊蚴进入三级寄主体内
囊蚴在螺类体内发育成熟后,便钻出螺类体表,形成尾蚴(cercaria)。
尾蚴游动到水面后,寻找到人类体表,钻入人类皮肤内。
进入人体后,尾蚴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最终发育成为成虫。
成虫在人体肝脏内寄生,开始进行产卵和繁殖,完成肝吸虫生活史的全部过程。
成虫是肝吸虫生活史中的第三个寄主。
总结
肝吸虫的生活史经历了三个寄主——毒蚴、囊蚴和成虫。
肝吸虫的卵在水体中孵化成毒蚴,毒蚴进入螺类体内发育成囊蚴,囊蚴再进入人体,形成尾蚴,进入肝脏发育成为成虫。
成虫在人体肝脏内寄生,进行产卵和繁殖。
肝吸虫的生活史过程繁琐,人们应该加强卫生意识,避免肝吸虫的感染。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又称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内的寄生虫,它的生活史充满了
奇幻与恐怖。
肝吸虫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卵到成虫,它们在不同的宿主体内完成了它们的生命周期。
肝吸虫的生活史始于成虫在人体肝脏内产卵。
这些卵经过排泄物排出体外,然
后在水中孵化成为毛蚴。
毛蚴是肝吸虫的幼虫阶段,它们需要在淡水中寻找适合的介体——螺类。
一旦找到螺类,毛蚴会寄生在螺类的体内,经过数周的发育,最终变成尾蚴。
尾蚴是肝吸虫的另一种幼虫阶段,它们会离开螺类,游动到水中,等待被宿主
摄入。
一旦被宿主(如牛、猪等)摄入,尾蚴会穿过宿主的肠壁,进入宿主的肝脏内,然后在肝脏内继续发育成为成虫。
成虫会寄生在宿主的肝脏内,产卵,完成了整个生命周期。
肝吸虫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幻与恐怖,它们在不同的宿主体内完成了它们的生命
周期。
然而,肝吸虫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旦人类摄入了感染肝吸虫的水,就有可能被感染肝吸虫病。
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肝吸虫病,保护水源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及时治疗感染肝吸虫病也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肝吸虫病的发病率,保护人类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分布: 主要在亚洲
我国大部分地区
平原水网型 成年人感染为主
流行区类型
山地丘陵型 儿童感染多见
1.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经口食入 3.易感人群 4.中间宿主
(二)防治
大力开疗药物──吡喹酮
(二)临床表现 多为慢性过程 1.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乏力、肝区不适、腹泻
2.体征
肝肿大,肝硬变、腹水等
3.儿童感染严重者导致侏儒症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检查 * 粪便查虫卵——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 *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
(二)免疫学诊断
ELISA、IHAT等
鉴别诊断:与乙肝、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1.虫体的机械阻塞 2.虫体分泌物、代谢物和机械刺激
虫体破坏胆道上皮、血管+代谢物
胆道上皮损伤 胆管扩张
炎细胞浸润
管壁增厚
虫荷多时的机械性阻塞 胆淤
合并感染
炎症:胆囊炎/胆管炎
肝细胞受损
浓缩Ca++析出+ 虫卵+死亡虫体
影响肝细胞代谢 脂肪变性
胆淤性肝硬化
胆石核心
胆石症
与胆管上皮癌、肝癌发病有关
引起的胆管扩张、炎症、胆汁淤积、胆石症 等,严重致胆淤性肝硬化。
解剖结构
back
鱼、 虾
囊蚴
雷蚴 尾蚴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要点
1.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2.终宿主:人、脊椎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3.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生食或半生食 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
4.保虫宿主——猫、犬、猪等
三、致病
主要病变在肝胆管内
(一)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 体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 ★ 消化道不完整(有口无肛) ★ 雌雄同体,睾丸分支,前后排列。
2.虫卵:
二生活史
成虫
人、猫 肝胆管内
粪
卵
入 水
第一中间宿 主淡水螺
卵
(吞入)
毛蚴
胞蚴
第二 中间 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