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二)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在受检血 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活化剂和部分磷脂) 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较好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手工法:32~43秒,较正常对照延 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凝血(blood coagulation)
血栓形成(thrombosis)
血栓(thrombus) 出血、血栓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①血管 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②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 质的异常;③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 异常;④抗凝机制或纤溶机制减弱。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 1.筛选试验 FDP和D-二聚体 (1)FDP和D-二聚体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 临床出血与纤溶无关。 (2)FDP阳性,D-二聚体阴性:多数为原发性纤 溶症或FDP假阳性如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 纤溶初期等。 (3)FDP阴性,D-二聚体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 溶症或FDP假阴性如DIC、血栓形成和溶栓治疗等。 (4)FDP和D-二聚体均阳性:见于继发性纤溶, 如DIC和溶栓治疗等。
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亢进,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 和血栓形成;其后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筛选实验:同时有下列三项或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但肝病、白血 病则要求血小板<50×109/L﹚。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但白血病及其他恶 性肿瘤<1.8g/L,肝病<1.0g/L﹚,或进行性下降,或 >4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时FDP> 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 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

靶向治疗
02
研究并应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
抑制剂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疗法
03
探索并应用免疫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治疗血
栓性疾病。
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策略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早期筛查与预防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和预防性治疗,如对家族 遗传性血栓形成疾病的患 者进行早期干预。
普及知识
加强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自 我保护能力。
THANKS.
生物标志物检测
研究并应用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蛋白质等,用于早期 发现血栓形成和止血异常。
影像学技术
发展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超声、MRI等,提高对血栓和止血过程的 可视化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精准医疗
01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诊断动脉血栓性疾病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性、凝血酶和纤溶酶等指标,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脑卒中等动脉血栓性疾病。
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监测华法林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评 估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监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估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 ,预防血栓形成。
当血管损伤后,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 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白,与血小板共同作用形成凝块。
血栓形成的过程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结果判断
+ N/↑
N
N
血管因素
+↑
↓ 不良
PLT量减少
+↑
N
不良 PLT功能异常、VWD
N
N
N
N
凝血因子异常可能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凝血象检查 —APTT、PT、TT、Fg定量检测
1、仅有APTT↑
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异常(因子Ⅷ、Ⅸ、 Ⅺ、Ⅻ),常见血友病。
2、仅有PT↑
提示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异常(因子Ⅶ)。
【临床意义】
新出血点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
血管壁的结构和(或)功能缺陷: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的量、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血小板检测
P298
血小板检测
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1、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PC或BPC,PLT)
【参考值】 (100-300)×109/L
P260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 ﻯ‬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造血功能障碍(再障、急
白、急性放射病)
‫ ﻯ‬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ITP、DIC、TTP ‫ ﻯ‬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血小板增多: ‫ ﻯ‬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
PT
共Ⅹ
同Ⅹa+Ⅴa+Ca2+ +PF3 途Ⅱ
径Ⅰ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依K因子:因子Ⅱ 、Ⅶ 、Ⅸ 、Ⅹ )
三.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作用 体液抗凝作用: ❖ AT-Ⅲ :体内最主要的生理抗凝活性物质。 ❖ 蛋白C和蛋白S系统。
四.纤溶系统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
❖ 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牵涉到多个系统的多个 环节,因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及其复杂。
[参考值]31~43s ,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为异常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① APTT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
25%甲型血友病。 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Ⅸ(血友病乙)、 Ⅺ和Ⅻ缺乏症; 当共同途径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血管壁检测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 臂试验,CRT)
[原理] 在上臂给静脉及毛细血管外加“标准压力”、增加
血管负荷,观察前臂一定范围内皮肤出血点数量的方法。 主要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也与血小板质和量有关。
[参考值] 5CM 8min 成年男性低于5个出血点; 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0个出血点。
1.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 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 FM具有自行 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的特性。如 发生继发纤溶时,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 可与FM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而硫酸鱼精蛋白具 有解离析出FM的能力,FM自行聚合形成肉眼可 见的纤维状物,称为3P试验阳性。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a.病理性CRT阳性见于: 毛细血管壁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APTT延长:血友病,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肝脏疾病,阻塞性黄 疸,,新生儿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SLE等。
为内凝血途径常用的筛选试验。正常参考范围:28-40秒,超过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
纤维蛋白原(Fg)测定
增高的意义:
感染毒血症、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 无菌性炎症、肾炎、风湿热、恶性肿瘤等; 其它如放射治疗、月经期或妊娠期。 正常凝血反应的最终结果为纤维蛋白原反应生成纤维蛋白,所以,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也十分重要。参考值:2-4g/L
目的:确定患者是否有止血功能缺陷(尤其是轻微止血异常) 必要性:检出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尤其是轻型,亚临床型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或后天)。给予替代或对症治疗,防止术中、术后出血,术后伤口愈合差 结论:术前凝血象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预防手术出血,保证手术安全,消除医疗隐患的必要步骤
术前常规检查(出血危险过筛试验)
3、实验室检查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
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 < 100×109/L或呈进行性 下降
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4.0g/L,或 呈进行性下降
02
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血浆D-二聚 体(D-Di)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
PT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 APTT延长或缩短10秒以 上
抗凝血机制
细胞抗凝血作用: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促凝物质、凝血因子吞噬、清除。 体液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作用 蛋白C系统(蛋白C、蛋白S)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浆肝素定量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抗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时 ⑴检查Fg有无异常 间测定(TT) ⑵检查循环血中有无抗凝物 AT-Ⅲ是否增高(肝素样物质) 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增高→出血 AT-Ⅲ活性降低→血栓形成 血浆蛋白细胞抗原测定(PC) 必须转换成活化的蛋白细胞(APC)才发挥抗凝作用 减低: 见于先天或获得性PC缺乏症,后者鉴于 DIC、肝病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APTT(A)
PT(N) 内源途径缺陷
APTT(A)
PT(A) 无出血症状
共同途径缺陷
凝血因子I、II、V、X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凝血因子XII、PK、HMWK缺陷症
(遗传性、获得性)
21
血友病筛选及诊断试验
筛选试验
确诊试验
PT APTT TT Fg
混合试验
纠正
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2
血管性血友病分型
❖ 1型, VWF 量部分缺乏 (75%)
❖ 2型, VWF 质异常 (25%)
90%以上漏诊
◆ 2A型,血浆中缺乏大中分子量VWF多聚物 ◆ 2B型,血浆中缺乏大分子量VWF多聚物,与血小板GPIb的 结合能力增强 ◆ 2M型,血浆中VWF多聚物分布正常,血小板黏附能力下降 ◆ 2N型,血浆中VWF多聚物分布正常,与因子VIII结合能力 明显下降
❖ 3型, VWF 完全缺乏 (《5%)
13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室诊断
出血筛查
PLT ; PTT; PT; Fibrinogen or TT
VWD初步诊断
VWF:Ag; VWF:Rco; FVIII; BT
确诊和分型
➢ VWF:Rco /VWF:Ag比值 ➢ 多聚物检测 ➢ 胶原结合试验
费时 经验
➢ RIPA ➢ FVIII 结合试验
17
病例1
女,25岁,月经增多伴皮肤黏膜瘀点、瘀斑10年 APTT70’‘,PT13“,Fg2.1g,BPC130×109/L FⅧ:C21%,FⅨ:C60%, FⅪ:C73%,FⅫ:C81% vWF:Ag 30% ,BT16’, vWF:Ristocf A:25% 诊断 血管性血友病 治疗 DDAVP,低温冷沉淀制剂

血栓与止血检查

血栓与止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被检者PT/正常人PT,参考值1.
• 整个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2)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标本采集:同APTT,枸橼酸钠抗凝血2ml,mlml血液混匀,两者是1∶9关系。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 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黏附(GPI、VWF、胶原)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小板血栓 聚集 血小板血栓 聚集 释放反应Ⅰ ADP
释放反应Ⅰ 其肝抗素凝 :的是主一要种机酸制性在粘于多它糖能,结主合要血由浆肥中大的细一胞些和抗嗜凝碱蛋性白粒,细使胞这产些生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ADP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 凝血途径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

• 分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
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
瀑布学说
•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
作用,直至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 纤维蛋白形成期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除因子Ⅳ(钙)外,均为蛋白质。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若血管臂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vWF因子等有缺陷,则血管臂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出血点增多。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与因子Ⅲ组成复合物,在有Ca2+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2 参考值 < 5mg/L
3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纤溶、DIC、恶性肿瘤、肝 脏(肾脏)疾病、肺梗死、溶栓治疗、 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
四 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1 原理 受检血浆+DD抗体 2 参考值 凝集法阴性;ELISA <200μg /L 3 临床意义 ① 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
1 定义
被检血浆+TF(组织凝血活酶)+Ca2+后血 液凝固所需时间
2 原理
TF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块形成

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是检查外原性凝血途径是否有异常的筛选试验。同 时也可检查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Ⅴ、Ⅹ是否有异常
3 参考值 11~13s,与正常对照 >3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4 临床意义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 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 纤溶机制
一 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损伤后,血管的止血机制表现为
1 血管收缩
(1)作用 血流变慢或受阻、血小板粘附
、聚集 (2)机制
①神经反射 ②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TXA2、5 -HT
2 血小板的激活
血小板粘附、聚集 由vWF介导
3 凝血系统的活化
3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Ⅷ 、 Ⅸ、 Ⅺ 明显缺乏( 血友病A、B ,因子Ⅺ缺乏症)
(2凝血酶原、Leabharlann 子Ⅴ、因子Ⅹ减少:严重肝 损害(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严重肝损害、 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5)纤溶亢进:FDP增多 (6)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CT缩短见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血栓与止血相关检查2

血栓与止血相关检查2
出血性疾病诊断策略
一、出血性疾病定义
由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质 量改变、凝血和抗凝系统功能障碍 而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 出血不止。
二、临床表现
PLT+血管
凝血因子缺乏
瘀点瘀斑
深部血肿
皮肤黏膜
关节肌肉
自发性
外伤较多
过程短暂可反复发作 术后延迟出血、终身性
女性多见
男性多见
少有家族史ຫໍສະໝຸດ 多有家族史本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 验。
[操作]
(一)试管法
1.硅化试管或塑料管中加入109mmol /L枸橼酸钠溶液0.2ml,静脉采血 1.8ml加入上管中,充分混匀, 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
2.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健康人 混合冻干血浆和待测血浆,置37℃水浴 中预温5min。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实验
FDP D-dimer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测定
原理:胶乳凝集法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 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 梗死、溶栓治疗等。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简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酶原 被过度激活,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后 者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 使其水平及活性降低。
PTR=待侧血浆PT/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
INR=PTRISI(ISI为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 国际敏感指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
用白陶土(激活剂)激活Ⅺ、Ⅻ因子, 用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 因子,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Ca2+离子 后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待测血浆0.1ml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操作规程血管壁与内皮细胞检验出血时间(BT)出血时间检测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行停止所需的时间。

此过程反映皮肤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包括血小板粘附,血小板活化和释放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反应。

1.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自肘前窝凹下二横指处,经常规消毒后,使刀片由“测定器”内刺入皮肤,启动秒表,每隔半分钟用干净滤纸吸干流出的血液,直至出血自然停止,按停秒表,记录出血时间。

2. Duke法,自耳垂或指尖取血。

【方法与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注意事项】测定器法:1. 采取部位应保暖,血液应自动流出。

2. 由于刺入皮肤的刀片长度和深度均固定,故“测定器法”的结果较为准确。

3. 滤纸吸干流出血液时,应避免与伤口接触。

4. 试验前1周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影响结果。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检验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血小板计数:目视计数法。

【标本】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方法与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试剂】1. 草酸铵法稀释液。

2. 许汝和稀释液。

【附注】1. 血小板稀释液要清洁。

防微粒和细菌污染。

试管和吸管也应清洁、干净。

2. 针刺应稍深,使血流通畅。

拭去第一滴血后,首先采血作血小板检测,动作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

采取标本后尽快计数。

3. 血液稀释液充分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后,要静置10~15min。

室温高时注意保持计数池周围的湿度,以免水分蒸发。

4. 计数时光线要适中,注意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杂质灰尘相区别,附在血细胞旁边的血小板也要注意,不要漏掉。

血小板计数仪计数【标本】末梢血。

【方法与操作】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及与其相匹配的稀释液。

操作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测定【标本】根据仪器的要求用末稍血或静脉取血注入抗凝管(EDTA.Na2或肝素)【方法与操作】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均可检测血小板功能检验血小板粘附试验【标本】自静脉取血1.0~1.5ml。

血栓与止血检测二

血栓与止血检测二

2.以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表示: PTR = PT被检者/PT正常 3.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表示: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INR = PTRISI (抗栓治疗时,一般维持在2.0~3.0之间)
( ISI为组织因子的国际敏感度指数 )
APTT 与 PT 的结果分析
做筛选试验: CRT新出血点24个,BT 8min (TBT法), APTT 37s,PT 13s。
分析结果: CRT阳性,其余均正常 推测:血管壁异常 诊断结论:过敏性紫癜
重 点 小 结
1. APTT、PT、Fg、TT、FDP、DD 的临 床意义与结果分析
2. 手术前必做的检测项目及凝血三项 3. 肝素与口服抗凝剂的抗栓治疗监测
APTT
内源途径因子 Ⅻ、Ⅺ、Ⅸ、Ⅷ 、 PT N :
APTT N、 PT
: 外源途径因子(Ⅶ)
APTT N、 PT N : 正常人或XIII缺乏症
APTT
、 PT
四种可能 :
APTT 、PT
时可能:
1.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多种因子同时缺乏
2.共同途径的某个因子异常(Ⅹ、Ⅴ、Ⅱ、Ⅰ)
3.血中存在抗凝物质

Fg含量正常:存在抗凝物质或其它因子减少
三、 抗凝系统检测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
抗凝血酶(AT)、肝素系统※
蛋白C(PC)、蛋白S抗凝系统
体液
(灭活Ⅴa、Ⅷa 、激活纤溶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抑制TF-Ⅶa复合物、Ⅹa)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thrombin time, TT) + 甲苯胺蓝中和试验
四、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

血栓和止血实验检查

血栓和止血实验检查
platelet aggregation tset,PAgT
诱聚剂
PRP
PPP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意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聚集率减低 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 贮存池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 使用血小板抑制剂等。
聚集率增高 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性疾病、糖尿病、口服 避孕药、人工瓣膜移植术、吸烟等。
因子II、V、VII、X、Fg活性减低
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监测
高凝状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要保证止凝血检验的质量 必须做好以下十点:
❖ 1. 采血须顺利,尽量用大号针头,动作要轻柔; ❖ 2. 标本用加盖有刻度标记的塑料试管或硅化管收
集; ❖ 3. 抗凝剂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与
因子VIII、IX、XI活性减低 肝素抗凝监测
高凝状态
APTT纠正试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于患者血浆中分别加入1/4 的正常新鲜血 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正常血清,再作APTT 试验。
硫酸钡吸附血浆 VIII、XI、XII
正常血清
IX、XI、XII
新鲜血浆
VIII、IX、XI、XII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的筛选检验 四、抗凝物质检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正常值:(100~300)×109/L
危险
PC<20×109/L
可引起自发性出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磷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二)A2型题题干是一个叙述性主体(如简要的病历),有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第1题:某女患肝炎20余年,近期鼻黏膜、牙龈经常出血,血小板105×109/L,PT、K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该患者出血的原因很可能为A.体内有狼疮样抗凝物质B.肝脏对维生素K灭活障碍C.肝脏合成肝素增加D.肝脏对雌激素灭活障碍E.肝脏对肝素灭活障碍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2题:一儿童,牙龈、鼻黏膜出血,身体多处有出血点。

连续血常规检查结果为RBC4.2×10 12/L,Hb125g/L,WBC9.2×109/L,血小板25×10g/L,对诊断最有帮助的是A.KPTT确诊血友病甲B.vWF活性测定确诊vWDC.查过敏原确诊过敏性紫癜D.血小板功能检测诊断血小板无力症E.骨髓细胞学检查和PAIg确诊ITP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3题:一中学生两年前开始双下肢大片出血点,对称性分布。

其间时有发作,但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始终在正常范围。

病人出血更为可能的原因是A.白血病B.血友病C.过敏性紫癜D.血小板无力症E.vWD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4题:某病人手术后伤口渗血不止,术前检查PT、APTT、Plt都正常,但进一步检查发现,病人的血凝块很容易溶解于5mol/L尿素,据此可怀疑病人出血的原因为A.病人FⅩⅢ缺乏,无法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复合物B.病人原有的疾病恶化-DICC.亚临床型血友病-APTT不够敏感D.输入了血库血-抗凝物质增多E.病人有vWD-术前所用检查项目无法查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

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男,14岁,自幼常见皮下淤斑,皮肤碰破后出血不止。

5岁时做扁桃腺手术出血,曾输注新鲜血浆400ml。

8岁时曾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血。

查体时身高1.32m,跛行,双侧膝关节已变形。

血常规检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出血时间(Duke法)4min;凝血时间(普通试管法)18rain;APIT(手工法)60s(正常对照42s);Prlle(正常对照11s)。

其叔父幼年时也有类似症状。

第5题:本病可初步怀疑为A.血友病B.ITPC.VwdD.过敏性紫癜E.维生素K缺乏症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6题:患者STGT35s(正常对照14s),可被正常新鲜血浆及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加血清不能纠正。

疾病类型及所缺陷因子为A.血友病甲因子缺乏B.血友病乙因子缺乏C.先天性因子缺乏症D.血友病甲因子缺乏E.vWD因子稳定性降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7题:本病产前诊断的最佳指标为A.有家族史B.黏膜、关节出血C.STGT及纠正试验结果D.因子活性促凝活性测定E.基因诊断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8题:与本病关系最密切也最需鉴别的疾病为A.血友病乙B.先天性Ⅺ因子缺乏症C.严重肝病D.维生素缺乏E.vWD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一产妇分娩后一直卧床,3周后起床活动时突然出现头晕、心慌、紫绀、呼吸困难,紧急抢救后脱离危险,X线检查发现右肺大片阴影。

第9题:应首先怀疑A.急性肺炎B.肺结核C.肺癌D.肺栓塞E.异物吸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0题:实验室检查结果为:FDPl5mg/L,DD阳性(胶乳法),结合临床资料,可确诊病人发生了A.急性肺水肿B.肺淤血C.肺出血D.肺栓塞E.异物吸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1题:医生给予t-PA和肝素治疗后,病人逐渐好转,此时应注意A.纤维蛋白原含量应降至1g/L以下B.血小板数低于50×109/LC.APTT延长至2.5倍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应持续高于正常E.TT维持在正常的1.5~2.5倍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某患者经常鼻腔出血,皮肤受伤后经常出血不止。

血小板计数128×109/L,MPV8.5fl,出血时间(Duke法)、凝血时间(普管法)正常,APIT延长。

无用药史。

第12题:如怀疑血友病甲应继续检查A.血小板功能B.血小板形态C.血小板相关抗体D.Ⅷ因子活性E.PT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3题:检查结果Ⅷ因子活性也正常,则可以排除A.血友病甲B.Ⅺ因子缺乏症C.Ⅻ因子缺乏症D.vWDE.血小板功能异常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4题:经检查,因子Ⅸ活性正常,则排除了A.Ⅺ因子缺乏症B.血小板无力症C.Ⅻ因子缺乏症D.储存池病E.血友病乙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5题:如果Ⅺ、Ⅻ因子也都正常,则可确诊血小板无力症的是A.血小板黏附功能测定B.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C.血小板GMPl40测定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测定E.血小板膜糖蛋白Ib-Ⅸ测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一青年男性,突然右下肢疼痛,水肿,患肢皮肤颜色发暗但无皮损,皮温略高,足背动脉有搏动。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都正常第16题:根据病人表现,可认为病人发生了A.右下肢动脉堵塞B.右下肢静脉堵塞C.右下肢动、静脉都有堵塞D.双下肢静脉堵塞E.右下肢有炎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17题:经探查,其右侧大隐静脉有血栓形成。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血浆β-TG都正常,Fg1.8g/L,APTT43s(正常对照45s),PT9s(正常对照13s),因子Ⅱ、Ⅴ、Ⅶ、Ⅹ的促凝活性正常,病人指标异常的是A.血小板异常活化B.凝血因子异常活化C.肝素D.ATⅢ缺乏E.PC或田缺乏-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8题:经检测,病人PLG及PAI活性正常,PS含量正常,但其血浆中加入富含正常APC的血浆后,其APTT为49s(正常对照45s),由此可判断病人血栓形成的原因为A.PCB.PSC.纤溶酶原缺陷D.纤溶抑制活性增强E.APCR现象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某患者有15年肝炎史,现已诊断为肝硬化,近来鼻腔、牙龈出血,无继往出血史及家族史。

第19题:实验室检查结果为:PT25s(正常对照13e),APTT60s(正常对照44s),TTs(正常对照16s),可被甲苯胺蓝纠正。

Fg2.58/L。

出血的原因为A.内源凝血障碍B.外源凝血障碍C.共同途径凝血障碍D.维生素K缺乏E.体内抗凝物质过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0题:该病人体内抗凝物质的为A.ATⅢB.肝素C.TFPID.APCE.狼疮样抗凝物质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21题:若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叮258(正常对照13s),APTT60s(正常对照44s),TT18s(正常对照16s),Fg2.5g/LPLG正常。

则出血的原因为A.内源凝血障碍B.外源凝血障碍C.共同途径凝血障碍D.维生素K缺乏E.纤溶亢进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某女性患者3年前诊断为SLE,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衄、月经过多现象,检查结果为血小板66×109/L,APTT90s(正常对照39s);PTl7s(13s);与正常入血浆混合后上述两个实验结果不变。

TT20s(正常对照17s);纤维蛋白原定量为2g/L 第22题:病人出血的原因很可能是A.血小板减少B.纤溶亢进C.共同途径凝血障碍D.纤维蛋白原缺乏E.抗凝物质过多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3题:病人体内游离肝素时间为TT25s,甲苯胺蓝中和后TT24s,其出血原因可排除A.肝素类抗凝物质过多B.狼疮样抗凝物质过多C.因子Ⅹ功能障碍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E.维生素K缺乏症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4题:取该病人的血浆进行Lupo和Lucor实验,Lupo为60s;Lucor为50s。

该结果可证实病人出血的原因为A.狼疮样抗凝物质过多B.因子Ⅹ功能障碍C.自发性流产D.因子Ⅴ缺乏症E.凝血酶原缺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某患者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3后住院治疗,一次因"感冒"注射药物后突然出现体表大片淤斑,且肌肉注射部位大片血肿,病人一般状态尚可。

第25题:实验室检查结果为Plt55×109/L,PT24s(正常对照13s),APTT87s(正常对照35s),DD阳性。

病人出血的最初原因是A.白血病-血小板减少B.药物性血小板减少C.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D.病人发生了DICE.原发性纤溶亢进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26题:医生在给鱼精蛋白控制病情的同时,又给予大量肝素治疗,目的是A.给鱼精蛋白的目的是使病人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B.给鱼精蛋白的目的是使病人D-二聚体转阴C.给鱼精蛋白的目的是防止病人发生原发性纤溶D.给肝素的目的是对抗鱼精蛋白的副反应E.给肝素的目的是纠正原发病引起的高凝状态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27题:用药3d后,病人的PT为16s(正常对照12s),APTT85s(正常对照36s),血小板78×109/L。

该结果说明A.病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B.病人仍存在内源性凝血障碍C.病人病情仍未得到控制D.病人病情开始得到控制,但仍应继续观察E.病人PT高于正常,有出血危险,应停用肝素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先天性Ⅷ因子缺陷[B].先天性Ⅸ因子缺陷[C].先天性Ⅺ因子缺陷[D].先天性Ⅴ因子Leiden变异[E].先天性vWF缺陷第28题:血友病甲______参考答案:A详细解答:第29题:血管性血友病______参考答案:E详细解答:[A].先天性Ⅷ因子缺陷[B].先天性Ⅸ因子缺陷[C].先天性Ⅺ因子缺陷[D].先天性Ⅴ因子Leiden变异[E].先天性vWF缺陷第30题:APCR______参考答案:D详细解答:第31题:血友病乙______参考答案:B详细解答:X型题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32题: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的有A.服用解热镇痛药B.口服避孕药C.血小板无力症D.肾小球肾炎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参考答案:ACE答案解析:第33题:所谓维生素依赖性蛋白包括A.FⅡB.FⅢC.FⅤD.PCE.FⅦ参考答案:ADE答案解析:第34题: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指标有A.vWF降低B.血小板降低C.内皮素生成降低D.束臂实验阳性E.6-酮-PGF1α降低参考答案:DE答案解析:第35题:反映血小板异常活化的指标有A.血小板计数增加B.PT4减少C.血小板黏附率增加D.血块收缩过度E.GMPl40过度表达参考答案:CE答案解析:第36题:血栓前状态的筛查指标有A.APTT、PT缩短B.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C.血小板计数减低D.GMPl40过度表达E.D-二聚体阳性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第37题:DIC时会出现A.APTT延长B.FDP降低C.DD阳性D.Plt增高E.PT延长参考答案:ACE答案解析:第38题:显示纤溶亢进的试验有A.血小板B.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TTD.PTE.FDP参考答案:ADE答案解析:第39题:血友病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为A.STGT及纠正试验结果B.黏膜、关节出血C.基因诊断D.有家族史E.Ⅷ因子活性促凝活性测定参考答案:ACE答案解析:第40题:含有丝氨酸活性中心的是A.ⅫB.ⅪC.凝血酶D.ⅨE.Ⅹ参考答案:ABCDE答案解析:第41题:红细胞变形能力差的是A.微血管病B.糖尿病C.缺铁性贫血时D.高脂血症E.高血压病参考答案:BDE答案解析:第42题:导致红斑狼疮病人出血的原因有A.纤维蛋白原缺乏症B.血小板严重减少C.凝血酶原缺乏D.原发性纤溶亢进E.狼疮样抗凝物质过多参考答案:BDE答案解析:第43题:血浆黏度增加见于A.DICB.某些病毒感染C.多发性骨髓瘤D.肝硬化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参考答案:CD答案解析:第44题:一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现有皮肤紫癜现象,受到影响的是A.TM测定B.血小板黏附率C.出血时间D.束臂试验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CD答案解析:第45题:严重肝病患者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A.血小板减少B.肝素生成减少或灭活障碍C.容易并发DICD.纤溶物质清除能力下降E.凝血因子合成严重减少参考答案:ABCDE答案解析:第46题:一个有紫癜症状的病人,如果BT和nt都正常且饮食结构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