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课程
合集下载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疾病:心梗、脑梗、静脉血栓形成等。
26
三. 凝血功能检查 examination for coagulating system
APTT
PT
27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活化接触因子
23
临床意义
BT 延长 见于:
①血小板数量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②血小板功能缺陷: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
症;获得性血小板病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病等。
③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s disease,VWD)。
④血管壁及结构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症等。
⑤药物干扰:如服用阿司匹林 、潘生丁等。
24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 platelet function screen
粘附、聚集试验
[临床意义]
The PFA-100® Analyzer
1.PLT粘附、聚集功能降低常见于PLT无力症、
vWD、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2. PLT粘附、聚集功能升高常见于一些高凝状态的
3. Coagulation (Red Thrombus)
Bleeding and Clotting-1
6
4. Restoration
(endothelial cell regenerate)
5. fibrolysis
6. Recovered Bleeding and Clotting-2
7
二、凝血机制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出血血栓和止血检测77页PPT
2. 聚集反应(platelet aggregation reation):血 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血小板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血小板)
3. 释放反应(platelet release reaction):血小 板颗粒内容物通过OCS释放到血小板外
释放条件:ADP(from RBC)、起始凝血酶
Ca2+-PF3(凝血酶原酶)激活凝血酶原 (FⅡ)
凝血活酶 生成期
凝血酶 生成期
纤维蛋白 生成期
内凝途径
外凝途径
Ⅻa
Ⅲ
Ⅺa
Ⅶa
Ⅸa
Ca2+
Ⅷa Ca2+ PF3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 白原(I)
纤维蛋 白单体 (Ia)
ⅩⅢ
共 同
途
径
ⅩⅢa
交联纤 维蛋白
四、抗凝系统
d-granule a -granule
GPIb-IX receptor-complex von Willebrand - Factor
endothelial cell
collagen fibers
(二)血小板止血功能:
1. 粘附反应(platelet adhesion reaction):血 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 能。(胶原-vWF-GPⅠb/Ⅸ/Ⅴ-血小板)
endothelial cell basal membrane smooth muscle cells collagen fibers
Fig 3 Hemostatic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 wall
作 用:
1.收缩功能:由ET、 PGI-2 、TXA2 等调控。
3. 释放反应(platelet release reaction):血小 板颗粒内容物通过OCS释放到血小板外
释放条件:ADP(from RBC)、起始凝血酶
Ca2+-PF3(凝血酶原酶)激活凝血酶原 (FⅡ)
凝血活酶 生成期
凝血酶 生成期
纤维蛋白 生成期
内凝途径
外凝途径
Ⅻa
Ⅲ
Ⅺa
Ⅶa
Ⅸa
Ca2+
Ⅷa Ca2+ PF3
凝血酶原 (Ⅱ)
凝血酶 Ⅱa
纤维蛋 白原(I)
纤维蛋 白单体 (Ia)
ⅩⅢ
共 同
途
径
ⅩⅢa
交联纤 维蛋白
四、抗凝系统
d-granule a -granule
GPIb-IX receptor-complex von Willebrand - Factor
endothelial cell
collagen fibers
(二)血小板止血功能:
1. 粘附反应(platelet adhesion reaction):血 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或其他异物表面的功 能。(胶原-vWF-GPⅠb/Ⅸ/Ⅴ-血小板)
endothelial cell basal membrane smooth muscle cells collagen fibers
Fig 3 Hemostatic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 wall
作 用:
1.收缩功能:由ET、 PGI-2 、TXA2 等调控。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教案
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 2.增高 见于①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脑血栓形成等;②肾脏疾病: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③其他: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糖尿病、大手术后等。
熟悉
四、血小板的常用检验
(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 布宽度测定
熟悉
一)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
纤溶亢进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FDPs D-D
结果判断
N
N 纤溶活性正常,临床
症状可能与纤溶症无
关
+ - 原发性纤溶
DIC
疾病
- + 继发性纤溶
DIC
+ + 继发性纤溶
DIC和溶栓治疗后
血栓和止血检查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vWD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BT Plt BT Plt BT Plt BT Plt
掌握
(四)血块收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CRT)
血块收缩率(%)=[血清(m1)/ 全血(m1)×(100%―Hct %)]×100%。
【参考值】65.8%±11.0%。 【临床意义】 1.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ITP、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发 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等。 2.血块收缩过度 见于先天 性和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等。
掌握
三)血小板的异常形态
了解
(二)血小板粘附试验 (platelet adhesion test ,PAdT)
【参考值】玻璃柱法:62.5%±8.61% (瑞金医院); 玻璃球旋转法:34.9%±5.9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
心绞痛、脑血栓形成等;②肾脏疾病: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③其他: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糖尿病、大手术后等。
熟悉
四、血小板的常用检验
(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 布宽度测定
熟悉
一)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
纤溶亢进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FDPs D-D
结果判断
N
N 纤溶活性正常,临床
症状可能与纤溶症无
关
+ - 原发性纤溶
DIC
疾病
- + 继发性纤溶
DIC
+ + 继发性纤溶
DIC和溶栓治疗后
血栓和止血检查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vWD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BT Plt BT Plt BT Plt BT Plt
掌握
(四)血块收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CRT)
血块收缩率(%)=[血清(m1)/ 全血(m1)×(100%―Hct %)]×100%。
【参考值】65.8%±11.0%。 【临床意义】 1.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ITP、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发 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等。 2.血块收缩过度 见于先天 性和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等。
掌握
三)血小板的异常形态
了解
(二)血小板粘附试验 (platelet adhesion test ,PAdT)
【参考值】玻璃柱法:62.5%±8.61% (瑞金医院); 玻璃球旋转法:34.9%±5.9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
实验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课件
实验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14
血小板检查
2.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表示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 散度。
[参考值] : MPV为7~11fl;
PDW为15%~17%。
实验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坏,如有血小板自身抗体(原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 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药)、病毒感
小板减少。通
染(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
常血小板数在
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
50 X 109/L 以下, 少症);②消耗亢进(DIC,血栓性血小板
患者即有出血
2
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有少量纤维蛋白生成,并 覆盖在血管内膜上,保护血管内皮,与正常的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共同担负维持血管壁的完 整性的作用。同时生成的纤维蛋白又被纤维蛋 白溶酶所溶解,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保持机体不至出血,也无血栓形成,血液呈流 体状态而循环于周身。当这种平衡失调时,便 可招致出血不止或形成栓塞。
等。
实验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10
血小板检查
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的检查 4.血小板膜糖蛋白(GP)检查 5. 血块收缩(退缩)试验(CRT)
实验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11
血小板检查
1.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
实验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障碍的检查
7
血管壁检查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学习课件
第十七页,共八十三页。
第十八页,共八十三页。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 〔内源性、外源性〕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第十九页,共八十三页。
1.内源性凝血途径
第二十页,共八十三页。
2.外源性凝血途径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三页。
3.凝血的共同途径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三页。
血友病的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初步筛查实验 • 确诊实验 • 分型
• 自幼易皮肤青紫、 自发出血、外伤或 手术后过度出血、 家族史
• 关节、肌肉等部位 出血
• PLT、PT正常、 APTT延长且可被 正常人混合血浆纠 正
因子VⅢ或IX活性水 平降低
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三页。
血友病分型〔中国〕
第一页,共八十三页。
第二页,共八十三页。
第三页,共八十三页。
第四页,共八十三页。
第五页,共八十三页。
第六页,共八十三页。
第七页,共八十三页。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第八页,共八十三页。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响
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三页。
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三页。
本病在临床上可有出血、休克、器官功 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一系 列的主要表现,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的 微循环衰竭或休克。病势凶险,死亡率 高。
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三页。
致病因子
血液 高凝 状态
凝血因子 或血小板
启动凝 血过程
凝血因 子、血 小板被 消耗
第十八页,共八十三页。
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途径 〔内源性、外源性〕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第十九页,共八十三页。
1.内源性凝血途径
第二十页,共八十三页。
2.外源性凝血途径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三页。
3.凝血的共同途径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三页。
血友病的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初步筛查实验 • 确诊实验 • 分型
• 自幼易皮肤青紫、 自发出血、外伤或 手术后过度出血、 家族史
• 关节、肌肉等部位 出血
• PLT、PT正常、 APTT延长且可被 正常人混合血浆纠 正
因子VⅢ或IX活性水 平降低
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三页。
血友病分型〔中国〕
第一页,共八十三页。
第二页,共八十三页。
第三页,共八十三页。
第四页,共八十三页。
第五页,共八十三页。
第六页,共八十三页。
第七页,共八十三页。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第八页,共八十三页。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响
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三页。
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三页。
本病在临床上可有出血、休克、器官功 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一系 列的主要表现,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的 微循环衰竭或休克。病势凶险,死亡率 高。
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三页。
致病因子
血液 高凝 状态
凝血因子 或血小板
启动凝 血过程
凝血因 子、血 小板被 消耗
《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等是止血机制的关键步骤。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2 参考值 < 5mg/L
3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纤溶、DIC、恶性肿瘤、肝 脏(肾脏)疾病、肺梗死、溶栓治疗、 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
四 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1 原理 受检血浆+DD抗体 2 参考值 凝集法阴性;ELISA <200μg /L 3 临床意义 ① 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
1 定义
被检血浆+TF(组织凝血活酶)+Ca2+后血 液凝固所需时间
2 原理
TF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块形成
Ⅶ
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是检查外原性凝血途径是否有异常的筛选试验。同 时也可检查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Ⅴ、Ⅹ是否有异常
3 参考值 11~13s,与正常对照 >3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4 临床意义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 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 纤溶机制
一 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损伤后,血管的止血机制表现为
1 血管收缩
(1)作用 血流变慢或受阻、血小板粘附
、聚集 (2)机制
①神经反射 ②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TXA2、5 -HT
2 血小板的激活
血小板粘附、聚集 由vWF介导
3 凝血系统的活化
3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Ⅷ 、 Ⅸ、 Ⅺ 明显缺乏( 血友病A、B ,因子Ⅺ缺乏症)
(2凝血酶原、Leabharlann 子Ⅴ、因子Ⅹ减少:严重肝 损害(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严重肝损害、 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5)纤溶亢进:FDP增多 (6)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CT缩短见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3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纤溶、DIC、恶性肿瘤、肝 脏(肾脏)疾病、肺梗死、溶栓治疗、 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
四 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1 原理 受检血浆+DD抗体 2 参考值 凝集法阴性;ELISA <200μg /L 3 临床意义 ① 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
1 定义
被检血浆+TF(组织凝血活酶)+Ca2+后血 液凝固所需时间
2 原理
TF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块形成
Ⅶ
Ca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主要是检查外原性凝血途径是否有异常的筛选试验。同 时也可检查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Ⅴ、Ⅹ是否有异常
3 参考值 11~13s,与正常对照 >3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4 临床意义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 止血检测
第一节 止血、凝血和 纤溶机制
一 血管壁的作用
血管损伤后,血管的止血机制表现为
1 血管收缩
(1)作用 血流变慢或受阻、血小板粘附
、聚集 (2)机制
①神经反射 ②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血管紧张素
、TXA2、5 -HT
2 血小板的激活
血小板粘附、聚集 由vWF介导
3 凝血系统的活化
3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1)Ⅷ 、 Ⅸ、 Ⅺ 明显缺乏( 血友病A、B ,因子Ⅺ缺乏症)
(2凝血酶原、Leabharlann 子Ⅴ、因子Ⅹ减少:严重肝 损害(3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严重肝损害、 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
(4)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物等 (5)纤溶亢进:FDP增多 (6)循环血中抗凝物质增多
CT缩短见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PPT课件
实用文档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测定。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AT- Ⅲ:Ag)测定。 3.血浆蛋白C抗原(PC:Ag)测定。 4.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5.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6.血浆游离肝素时间、肝素定量测定。 7.狼疮抗凝血物质测定。
3.BT延长、BPC增多 原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症。
4.BT延长、BPC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某些凝血 因子缺陷,后者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实用文档
血管壁异常的检测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 臂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 4.其他。
● 凝血因子缺陷; ● 循环系统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这些因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复合的障碍。
实用文档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需要有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参与来完成。
止血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以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作用为主形成血小板血栓的 一期止血; 以凝血因子的作用为主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的二期 止血。
实用文档
4.PT延长或缩短 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 10秒以上;
5.AT- Ⅲ活性 < 60%,或蛋白C活性降低;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 200mg/L ; 7.因子Ⅷ:C活性 < 50%。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凝血因子的作用
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 凝血途径
●凝血活酶 —— 凝血共同途径
的形成
●凝血酶和
●纤维蛋白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构成
血栓和止血检查专业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血栓和止血检查专业知识培训
第23页
筛选试验
(1)Plt和BT都正常:多见于血管壁异常所 致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遗传 性出血性毛细胞血管扩张症和其它血管性紫癜。
(2)Plt降低,BT延长:多数为血小板降低 性紫癜,如原发性或继发性。
(3)Plt增多,BT延长:多数为血小板增多 症,如原发性或继发性。
血栓和止血检查专业知识培训
第6页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惯用试验
出血时间(BT)测定
【原理】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出血自然
停顿所需时间(早期止血时间)。其长短主要受
血小板质、量,血管壁完整性、收缩力影响;其
次与凝血因子Ⅷ和vWF相关。
【参考值】 测定器法:6.9±2.1min,超出
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①血小板显著降低:如原发性
与伤口接触,更不能挤压伤口。
血栓和止血检查专业知识培训
第8页
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CT) 【原理】 静脉血放在玻璃试管中,观察自
采血开始至血凝所需要时间称为凝血时间。主要 反应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期有没有异常,与Ⅷ、 Ⅸ、Ⅺ因子关系最大。
【参考值】 4~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 ①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 重降低;凝血酶原严重降低;纤维蛋白原严重降 低;DIC后期。 ②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 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
血管损伤
止血机制
内皮下组织暴露
血小板粘附
ADP、T xA2
血小板聚集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释放反应
止血栓形成
早期止血
血栓和止血检查专业知识培训
纤维蛋白形成 加固止血栓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2023/12/31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课件
PK
激肽释放酶原
HM WK
高相对分子质量激肽原
主要合成场所:肝脏
复习
凝血机理
内源凝血途径 外源凝血途径
内
源
第一阶段:
共
凝
凝血活酶形成 同
外 源 凝
血
第二阶段:
凝
血
系
凝血酶形成 血
系
统
第三阶段:
途
统
纤维蛋白形成 径
复习
凝血机理
第一阶段:凝血活酶,又称凝血酶原酶
(Ⅹa-Va-Ca2+-PF3复合物)形成
P303
【临床意义】
减低:
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 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增高:
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风湿 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大手术 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 性肿瘤等。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
P303
复习
抗凝系统
抗凝系统是维持血液呈液态的重要因素。
主要包括: 1. 细胞抗凝系统 2. 体液抗凝系统
因子Ⅹ的激活有两条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次要) 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当形成凝血酶后使内 凝途径进一步放大)
内凝 血管损伤
胶原
Ⅻ
Ⅻa
Ⅺ
Ⅺa
Ⅸ
Ⅸa
Ⅷ Ca2+ Ⅹ
PF 3
Ⅹ
外凝 组织损伤
组织因子(Ⅲ)
+
Ⅲ、Ⅶ Ca2+
Ⅹa
Ca2+PF3 Va
Ⅹa Ⅴa Ca2+
PF3
V
复习
凝血机理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
小板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血小板聚集试验
➢[原理]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进 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富血 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时, 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 度就发生相应的改变,透光度增 加。
[参考值]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见表
➢ [临床意义] ➢ 1.PAgT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
大血小板综合征。 ➢ 2.PAgT增多:鉴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
[参考值]
PT正常值为11~13S,病人测定值超过 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 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2.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 病如DIC早期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三来自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 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 Ⅹ、Ⅴ、Ⅱ、PK,HMWK和纤维 蛋白原缺乏。
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 态。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原理]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受 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2+,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 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 凝固所需要的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 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DM,急性心梗,急 性传染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 病综合症,灼伤,MM,休克,大手术后, 妊高症,急性感染,恶性肿瘤以及血栓前 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低(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
(四)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Ca++溶液, 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凝块, 将此凝块置入5mol/L尿素溶液中, 如果受检血浆缺乏因子ⅩⅢ,则形 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凝块易溶于尿 素溶液中。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习题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一)出血时间 [原理]将毛细血管刺破,血液自然流 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参考值]测定器法:6.9±2.1min, 超过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BT延长见于:
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2、血小板功能异常;
3、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 细血管扩张症;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 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原理]甲苯胺蓝呈碱性,有中和肝素 的作用,在TT延长的受检血浆中 加入少量甲苯胺蓝,再测定TT。 若延长的TT恢复到正常或明显缩 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有类肝素物 质存在或肝素增多,若不缩短,则 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他抗凝血酶 类物质或缺乏纤维蛋白原。
病理状态下,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的 动态平衡失调,若止凝血机制亢进或 抗凝血机制减退便会形成血栓,临床 上出现血栓性疾病。反之,若止凝血 机制减退,或抗凝血机制亢进,便会 引起出血,临床上出现出血性疾病, 本章重点介绍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以及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4、药物,如服用乙酰水杨酸等。
(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原理] 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 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量受 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泳动一定 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火 箭样沉淀峰,其高度与受检血浆 中VWF浓度呈正相关,计算血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含量。
VWFAg是血管内皮细胞促凝指标 之一,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 泌,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 起促凝作用。
[临床意义]若纤维蛋白凝块在24h内 完全溶解,则表示因子ⅩⅢ缺乏, 见于先天性因子ⅩⅢ缺乏症和获得 性因子ⅩⅢ明显减低,如肝病, SLE,DIC,原发性纤溶症,恶性 肿瘤,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 抗ⅩⅢ抗体等。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
(一)血浆凝血酶时间
[原理]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 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 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它 既不会溢出血管外引起出血,也不会 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这主要是由 于机体内存在着完善的止凝血与抗凝 血机制,这种机制呈动态平衡状态。 机体的止血机制包括,①血管壁和血 小板的止血作用②凝血因子和抗凝血 因子的止血作用③纤维蛋白溶解因子 和抗纤溶因子的溶栓作用等。
PAIgM为0~7.0ng/107血小板; PAIgA为0~2.0ng/107血小板。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ITP患者。也见于 输血后紫癜、SLE等。
观察病情:治疗有效,PAIg水平下降;复发 则升高。
➢ (三)血小板粘附试验
➢ 血小板粘附(PAgT)试验常用玻璃柱法、 玻璃球法和玻璃器法。
➢ [原理]
➢血小板具有粘附损伤的血管表面或异物 表面的特性。当一定数量的血小板粘附 于异物表面上,测定粘附前与粘附后血 小板总数的百分率,即为血小板粘附率 (%)。
[参考值]玻璃柱法:62.5%±8.61%
[临床意义]
1.PAgT增多:见于血凝状态和血栓性疾 病,如心绞痛
2.PAgT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友 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1、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 (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 的指标之一。
2、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 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心梗,心 绞痛,脑血管病变,DM,妊高症, 肾小球疾病,大手术后,恶性肿瘤, 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MDS 等。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一)血小板计数
(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 [参考值]PAIgG为0~78.8ng/107血小板;
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
第三节 凝血因子测定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 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 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 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32~43S,较正常对照值延 长10S以上异常
[临床意义]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凝 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又是监测肝素 治疗的首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