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车身设计新技术分析1. 轻量化设计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轻量化设计技术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轻量化设计通过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达到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和镁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成为轻量化设计的主要趋势。

这些新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在保证车身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整车重量,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智能化设计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技术也逐渐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应用。

智能化设计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和自动化生产。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更精确地预测车身在碰撞、扭曲等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为车身设计和工艺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 模块化设计技术随着汽车产品线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成为一种普遍的设计趋势。

模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车身结构分割成不同的模块,并且通过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设计,使得不同车型之间的共用率提高,降低制造成本。

模块化设计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二、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1. 激光焊接技术传统的汽车车身焊接工艺主要采用点焊和焊锡等方式,而激光焊接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精确的焊接工艺。

激光焊接技术能够快速并且精确地完成焊接工作,焊接接头的质量更加可靠,焊接变形、气泡等缺陷减少,大大提高了车身的质量和稳定性。

与传统焊接相比,激光焊接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工人的伤害,是一种环保型的制造工艺。

2. 涂装技术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汽车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一、内容综述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的需求,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底盘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电子控制转向系统以及车辆动力学稳定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模式,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出现使得制动更加精准、快速,同时还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转向感觉,提高驾驶的乐趣和安全性。

车辆动力学稳定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并通过调整车辆的各项参数,保证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未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阐述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性。

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汽车底盘系统作为车辆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发动机与其他主要部件的重要任务,对于车辆的行驶性能、安全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汽车底盘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车辆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研究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汽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底盘系统中,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功能性直接关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对于车身支撑和减震作用极为重要,能够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转向系统则是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关键,其精确性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操控感受;制动系统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国外商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新技术

国外商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新技术

1 燃 烧技 术 . 2
( )电控 高压 喷 油 系统 1
目前 ,可进 行包 括 以 电控 方 式在 内的、多次 喷 射 的柔 性 高压 喷射 共轨 式 喷油系 统 正成 为主 流 ,预
计 其 适 用 喷 射 压 力 将 从 10 a 发 展 到 今 后 的 6 MP
2 0 a 由于促进 了喷油 的微 粒化 和 向喷雾 内导 入 0 MP 。
领域 ,实现 稀 薄低 温燃 烧 (C I, 目的是 不 需要 P C)
NO 还 原催 化 器或 大幅 度减 轻其 负担 。在 压缩行 程 中进 行 早期 喷射 ,在 较 长滞燃 期 间使稀 薄 化 的预 混 合气 压缩 着火 , 日本 、美 国和欧 洲众 多研 究机构正 在对 其进 行研 究 ,十六 烷值 的选 择很重 要 , 目前 的 泛车惰报 A tmoi fr ain uo teI om t v n o 第 9 页
过 渡 运 转 工 况 要 保 证 加 速 时 的 进 气 量 和 较 低 的 N 必须 确保 E R率 , 为补 充空气 不足 的手段 , O, G 作 可采 用 电动压 气机 和 电动 涡轮 增压 器 等措 施 。
维普资讯
技 术综 述
趋 势是偏 向选择 十六烷 值较 低 的燃 油 。
近年 ,均匀 预 混合 压缩着 火 方式 ( C )正引 HC I 起 广 泛 关注 。如 图 1 所示 ,避 开 NO 和 P 的生成 M
除提 高涡轮和 空气机 的效 率外 ,还 需降低 球轴 承 等 引起 的摩 擦 ,同时 也正 在开 展采 用钛 合金 叶 轮实 现
高效 率 高压 比、低 惯性 等 一系列 的研 究 。特 别是 在
车 的排放 法规 ,并 对在 2 1 年 前后 实施 的 目标值 00

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综述

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综述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 我国在智能化的定义中分为哪五个层次?
智能化等级 等级名称
等级定义
人监控驾驶环境
控制
1(DA)
驾驶辅助
通过环境信息对方向和加减速中的一项操作提供支 援,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操作。
人与系统
2(PA)
部分自动驾 通过环境信息对方向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支

援,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操作
人与系统
无服用禁止精神药品麻醉品记录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试验车辆注册登记 强制性项目检查 人机控制模式转换
数据记录 实时回传 特定区域测试 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推出来的i-VISTA功能场景建设标准
0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 1.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2.德国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 欧盟于2012年颁布法规,要求所有商用车在2013年11月之前安装AEB紧急自动刹车系统。自2014年起,在 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配备AEB,没有该系统的车辆不符合E-NCAP五星级安全认证。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 《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与《道路交通法修订案》
自动驾驶系统(“系统”)监控驾驶环境
监视 人 人
失效应对
典型工况
车道内正常行驶,高速公

路无车道干涉路段,泊车
工况。
高速公路及市区无车道干

涉路段,换道、环岛绕行、
拥堵跟车等工况。
3(CA)
有条件自动 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 驾驶 驾驶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
系统
4(HA) 5(FA)
智能网联行业背景分析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对于相关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并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技术突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梳理车辆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提供参考资源。

一、车辆动力系统车辆动力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

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减少排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献中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燃烧过程优化、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新型变速器的研发等。

二、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设计与优化、车载通信系统的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研究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提升驾驶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献综述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充电与储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等。

这些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车辆安全与 pass:通过减伤技术车辆安全一直是汽车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关文献综述主要涉及车辆碰撞安全的 pass:防护设计、 pass:改善车辆结构强度、车辆安全 pass:气囊技术、主动安全系统等。

这些研究在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与降低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的研究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在改善车辆性能和降低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辆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的方法、减少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的新技术、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模拟与测试等。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一、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介绍: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 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也可称作ESC或VSC。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

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

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

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

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

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综述图片论坛]、新天籁[综述图片论坛]、雅阁[综述图片论坛]八代等都装配了ESP。

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介绍: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技术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经历多次变革。

小编整理了汽车新技术论文,欢迎阅读!汽车新技术论文篇一电动汽车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已迈进汽车社会。

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环境严重污染、交通堵塞等严重问题,因此,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倡导并鼓励研发、使用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能源燃料电池前言在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益缺乏的今天,电动汽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21世纪的交通工具、明日之星。

电动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它集光、电、机、化等各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技术于一体,是汽车、电力拖到、功率电子、智能控制、化学电源、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工程技术中最新成果的集成物。

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于常见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来自蓄电池。

汽车行驶时,蓄电池电流通过控制器输入到电机中,电机输出扭矩,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驱动车轮转动。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排出任何污染物,噪声也很小,而且不仅不消耗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还可应用多种能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修保养方便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1. 电动汽车定义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用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

驱动电动汽车的电力常见的有各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2.电动汽车分类电动汽车的种类: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

2.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BEV):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

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指能够至少从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既可消耗的燃料;也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

现代车辆动力新技术发展综述

现代车辆动力新技术发展综述
维普资讯
第 3期
20 0 8年 6 月
内 燃 机
I e n lCo b to gie ntr a m usin En n s
No.3
J n 2 0 u.0 8
现代车辆动力新技术发展综述
周 蓉 , 荣光 梁 ( 南理 工大学 汽车 工程 学 院 , 华 J 广 州 50 4 ) 东 1 6 0
文章 编 号 :0 0 6 9 ( 0 8 0 - 0 3 0 1 0 — 4 4 2 0 )3 0 0 - 3
An O v r i w n M o r hil we e Te hn l g e ve o de n Ve c e Po r N w c o o y
ZHO U Ro g, J NG ng u n n IA Ro —g a g
汽车 诞 生一 个 多世 纪 以来 ,人 们 就从 未停 止 过
( 醇 ) 二 甲醚 ( ME) 生 物 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已 在 深 入 研 究 和 甲 、 D 和
对 汽 4 动 力经济 等 各种性 能 的 探索 改进 。特 别是 现 三 代 车辆 ,伴 随能源 的 日益 短 缺 和 电子计 算 机技 术 的
摘要 : 论述 小 代 乍辆 动 力新 技 术 的发 展情 况 , 要介 绍 了 现代 车 辆动 力 的新 能 源 技术 和 汽 车发 动机 的节 能环 保 新技 术 。 主 关键 词 : 代 1 辆 ; 能 源 技 术 ; 保 节 能 新 环
中图 分 类 号 : K4 T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的 主 要 消 耗 者 ,也 是 大 气 特 别 是 城 市 大 气 污 染 的 主
过 高 时 , 易 发 生 胶 结 、 碳 的 问 题 ; 气 沸 点 低 容 积 氢 ( 2 3o ) 贮 存 和运 输 性 能差 , 一 5 c , 制取 困难 , 成本 过 高

汽车环保技术综述

汽车环保技术综述

汽车环保技术综述现在的汽车环保技术层出不穷,下面是我所知的一些技术。

1、公用配油管式燃料喷射系统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酝酿多时,终于成为一种新技术,用以改进汽车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柴油发动机。

工作时,柴油是在恒高压下从相邻通道(公共配油管)供给的。

利用发动机计算机管理系统,喷油器对油量进行精确的电子控制。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喷油器只在油料压力足够高时才开启;油压正时及油量均可单独调节,与各种驱动条件匹配。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客车发动机。

2、汽油直喷发动机汽油直喷技术已从早期的赛车专用向普及化过渡。

据丰田公司称,其最新研制的D-4汽油直喷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0%,堪与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媲美。

利用公司专门开发的高压涡流喷射器、螺旋进气道、电子涡流控制阀及嵌入活塞顶的唇壮燃烧室,D-4可在超稀空气-燃料比(50:1)下正常工作。

喷射器的工作压力为80~130巴,是传统喷射器的40倍。

据公司称,D-4配有智能可变阀门正时装置,在优化高速作业功率的同时使中、低转速的扭矩最大。

根据驱动条件的变化,系统可连速改变进气阀门正时。

再配以电子节流阀控制较大范围的空气燃料比,其燃油经济性可最大化。

4、催化转换技术该技术首创于70年代的英国,用以控制车辆污染,满足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法规。

现在,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客车和80%以上的新车中都配有催化转换器。

欧洲93年以后出厂的汽油车中均配有催化转换装置。

利用催化转换器除去汽车废气中残剩有毒污染是一种燃烧后的污染控制技术。

随着无铅汽油时代的到来,汽油车的催化转换技术将更加成熟。

一个性能优良的催化转换装置可把90%以上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氧化氮转化为相对无害的二氧化碳、氮和水。

6、对付冷启动的技术为解决冷启动,有些公司用加热或燃油的方法使催化剂快速达到较高的温度值。

也有的公司把催化剂放到与发动机更近的地方,减少预热时间。

绅宝公司的解决方法是把发动机启动时头几分钟的排气“困”于特殊的容器中,利用系统温度的升高对废气进行再燃烧。

汽车十大新技术

汽车十大新技术

汽车新技术姓名:王梦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4061233汽车新技术近些年汽车的快速增长,除了与消费需求的加大有关以外,汽车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创新改变生活,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让我们的汽车生活更加精彩,在全球范围内技能环保的大趋势下,内燃机节能环保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再次得到大力发展,同时一些汽车新型材料的研发也让大家倍感新鲜。

日产MR16DDT和转矩矢量系统日产最新款JUKE四轮驱动型号16GT FOUR采用了转矩矢量系统TVS (Torque Vectoring System),可以将动力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轮以获得额外的牵引力,同时还能将后轮的转矩再次均分给两侧的车轮。

转矩矢量系统可赋予车辆更灵活更具吸引力的驾驶操纵性能,抵消JUKE车型底盘离地间隙增高而给稳定性和转向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陆集团开发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德国大陆集团开发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该系统关联了ESC、EPS等功能,使用传感器帮助底盘监控路况,在司机来不及踩动刹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帮助转向规避机动的方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CPT停车起步系统减排二氧化碳近一成英国CPT科技公司(Controlled Power Technologies)推出下一代12V 停车起步系统的预生产型号。

新型停车起步系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10%。

与现代汽车动力总成集成后,当前CPT的SpeedStart系列B-ISG 皮带驱动集成起动电机(Belt-driven 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系统大约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满足新欧洲驾驶循环排放标准。

在现实的市区驾驶条件下,减排幅度甚至有望进一步提高。

Cyclone新款外燃发动机Cyclone公司推出新款外燃发动机,具有适应多种气液固态燃料、环保、低成本等优点,一改传统外燃机转矩性能弱、功率低等特点。

以Cyclone 330马力全燃料发动机MK VI为例,其启动转矩高达2800磅•英尺。

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综述

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综述
无服用禁止精神药品麻醉品记录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试验车辆注册登记 强制性项目检查 人机控制模式转换
数据记录 实时回传 特定区域测试 第三方机构检测验证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推出来的i-VISTA功能场景建设标准
0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 1.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01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背景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 请观看视频,并说说未来的出行会是什么样?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 请说说: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
• 根据《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智能网 联汽车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 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 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 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 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 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动驾驶技 术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技术研发、道路测 试、标准法规和政策等方面,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提供了条件。为了加快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政策支持,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活跃,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开 发和测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 问题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在发展自动驾驶,与传统的 汽车比较有哪些优势?
• 2.德国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 欧盟于2012年颁布法规,要求所有商用车在2013年11月之前安装AEB紧急自动刹车系统。自2014年起,在 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配备AEB,没有该系统的车辆不符合E-NCAP五星级安全认证。
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 《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与《道路交通法修订案》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认识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认识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认识汽车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先进的技术是汽车性能先进性的基础。

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环保、能源、安全与信息交流,已经列入现代汽车设计的要目。

今后的汽车,也将围绕这几个方面发展和延伸。

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新能源安全性智能化: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

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汽车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

例如赛德斯-奔驰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循迹辅助系统(Spurhalte-Assistent)是利用摄像机完成工作的。

它可以在汽车无意间离开原车道时提醒驾驶员,并且把即将面临突发事故危险的汽车自动地引导回原车道,以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而这类事故在交通死亡事故中占了三分之一;梅赛德斯-奔驰同时也进行了名为“疲劳识别”的辅助系统的研发。

该系统能及时地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对其继续驾驶予以警告。

这项新系统的开发始于几年前在柏林的驾驶模拟器上的系列试验,随后,在高速公路上,研发人员还进行了夜间驾驶试验。

至今,已经有超过300人参与到了这个试验之中,而试验的里程到也已经超过了500,000公里。

未来将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轮胎,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气囊,音控技术等等。

新能源: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这次奥运会上有通过产学研结合研发成功的50辆锂离子动力大客车进行载货运行,还有5辆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示范运行,有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为奥运官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服务;同时还有三百多辆各种各样的场地车、游览车、清洁车运行,使奥运中心区实现零排放。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篇一: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新技术,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手写10-15页纸。

摘要:报告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讲述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和思考,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缸内直喷、FSAE比赛、差速器壳体改装、后轮转向、制动减配、新材料污染前言:自1886年“奔驰1号”诞生开始,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延续一百多年了,而他的作用也从当初的代步工具逐渐变的多元化。

依我看来现代汽车更像一件融合了高端科技的绝美艺术品。

汽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过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空气污染是否跟汽车尾气排放有关?想必大家对2021年1月中科院关于汽车尾气排放占有率研究的乌龙事件还记忆犹新。

汽车尾气的排放到底占大气污染源的多少我能力有限,真的无法告诉你。

不过眼下很多汽车新技术都是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安全舒适这个两个主题诞生的。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汽车不断向着节能化、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类的安全舒适度需求,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的需求带来问题,人类不得不动脑子解决这些问题。

我觉的百度文库里的这句话说得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下面我就正式开始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一些汽车新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发动机这玩意是将自然界中的某种能量直接转换成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来工作的机器。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80·2020年第17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7-0080-02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吕纯池(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在提倡环保和节能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动力、节能、环保、驾乘体验、后期保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生产工艺和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燃油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汽车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介绍了新能源电动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氢燃料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7.0321新能源电动汽车理论综述与发展现状分析1.1新能源电动汽车理论综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增程式电动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1.2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1.2.1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优势1.2.1.1节能环保,经济性好当前新能源汽车大部分使用电力作为动力,少部分使用氢能、太阳能等。

电动汽车不产生尾气,无污染。

氢能源汽车尾气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具有价格低、零排放等特点。

1.2.1.2效率高,舒适度高,噪声低新能源汽车效率更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没有NVH和变速器换挡时的顿挫感,整个驾乘过程相对平顺、舒适、噪声低。

国际重型汽车技术现状综述与对策

国际重型汽车技术现状综述与对策
料制造汽车零部件 ,因此各制造商把 高可回收率和用 回收材料生产的比仞
标 作为 衡量 汽 车产 品的指 标之 一 。 如 ,V L 0公 司使用的汽车材料9  ̄ O V 5, /
功 率 、环 保化 、电子 化 、轻量 化 、安
全/ 舒适 化、智能 集成化 、驾驶 空间人 其 配 置可 以 有简 易型 、舒 适 型 、豪华 性化 的特点 ,特 别是欧洲 的重 型汽 车产 型 、舒适 型 单层 卧铺 、舒 适 型双 层 卧
Q ie五ey a/j / i征

1 国际重型汽车产品特点
国际重 型汽 车 目前呈现 系列化 、大
造型基础 上 ,具 有短驾驶室 、加长驾驶
②政府鼓励汽车制造商采用可
室 、 中长 半 高驾 驶室 、加 长 高顶 驾驶
室、加长超高驾驶室等 品种可供选择 ,
收再利用的材料生产零部件和用回收
需要可 以变化 ,驱动型式随车 辆用途 而 变 化 ,车 架纵 梁截 面 根据 载荷 需 要变 化 ,车 架安装方式适应不 同用途可 以高
位 、低位变化 。 ④驾驶 室型式 系列化 。适应不 同运
器 、车辆行驶稳定性控制(S ) E P、电亍 动控制 系统(B ) E S 、轮胎气 压检测 系 (D ) D S、车距报警 系统 、主动巡航 系 (C ) A C、防止侧翻/ 转弯系统(S ) V C、 后方警报系统、汽车高度调节系统、 动防滑控制 系统 ( S ) A R 、坡路起步 系
卸手册。
12 大功 率 . 重型汽车因用途不 同,发动机匹配 功率不同。近年发动机功率逐年提高 , 最大功率 已发展到6 0 p,均为增压 中 8h
冷电子控制。 13 环保 化 . ①欧 洲有 关 汽车 排 放法 规 要求 自 20 年起 实施欧 V阶段法规 ,美国2 0 08 09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综述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综述
ma y o o e n M an e a c c n q eo t mo i u r n M d r i tn n e Te h i u fAu o b l e
Ch n Z a e h o
( a g a nvri , h n 4 0 5 , hn) J n h nU iesy Wu a , 3 0 . C ia i t 6
( oa y17 T tl 7 ) l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综述
陈 钊
( 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 武汉 4 0 5 ) 3 0 6
摘 要 : 绍 了现 代 汽 车 维修 技 术 的特 点 , 介 阐述 了制 约我 国汽 车 维 修技 术 的 因素 。 出 了提 升 我 国汽 车 维 修 技 术 的 对 蓑 。 提 关键 词 : 车 ;维修 技 术 汽 中 图分 类 号 : 7 U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3 4 (0 6 0 — 0 7 0 17 — 12 20 )4 0 1— 4
电子导航 系统等一系列机 、 、 电 液一体化装置 , 这些
新 技术 的采 用要 求 汽车维 修 技术 人员 具有 扎实 的机 械 理论 知识 和 电子知 识 。 汽车 新技 术 的大 量采 用 , 引 起 了汽 车维修 技 术 的变革 ,传 统 的维 修技 术对 现代 的汽车 维修 已束 手无 策 ,现 代汽 车维 修技 术 已发展 成 为 以机 、电 、液一 体化 为核 心 的综 合检 测诊 断技
:握现代汽车维修技能 , 掌 是我国汽车维修业急需解
决 的问题 。
材料铝合金、 镁合金外 , 还出现了钒合金 、 钛合金 , 这
'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 的特点 1
11新 技术 .
些新材 料 的采 用 给汽 车维修 技 术带 来 了挑 战 。同时 汽车修 理新 工 艺也 1新 月 异 ,传统 的 汽车修 理 工艺 3

汽车工程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介绍

汽车工程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介绍

汽车工程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介绍
新工艺
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汽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并减少传统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和成本。

2.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趋势。

这项技术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使汽车能够自主行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新技术
1. 智能互联技术:智能互联技术正在改变汽车工程的发展。

通过将汽车与互联网连接,使得车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数据共享以及智能导航等功能,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2. 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为了减少汽车的自重而应用的新技术。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设计,使汽车更加省油、环保,并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新材料
1. 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它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能够有效减轻汽车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同时增加车辆的安全性。

2.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中常用的电池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使得电动汽车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并且充电时间更短。

以上是汽车工程中采用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简要介绍。

这些创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和更环保的特性。

汽车电子新技术综述

汽车电子新技术综述

的主 要优 点是 :) 持 车速 稳定 , (保 1 无论 由于风 力和 道 路坡 度 引起 汽 车 的行 驶 阻力 怎 样 变化 , 只要 在 发 动 机 功 率 允 许 范 围 内 ,汽 车 的 行驶 速 度 便 可 保 持 不 变 。() 2提高 汽车 行 驶 时 的舒 适性 , 尤其 是 汽 车在 郊
维普资讯
3 8
技 术 纵横
轻 型汽 车技 术
2 0 ( / 总 2 12 2 0 8 12) 2 /2
熏 番 接 缭 述
秦 云
汽 车 的电子 化 、 能 化 、 智 网络化 是现 代 汽车 发展 的重要 标志 ,随 着消 费者 对汽 车功 能 和性 能要 求 的 日益提 高 ,汽车 正在 逐渐 由机 械 系统 向 电子 系统转 换, 目前 全球 汽 车 电子产 业面 临着 高速 增长 的 机遇 。 在 国外 , 电子 系 统 已 占 到 一 辆 普 通 轿 车 总成 本 的 3 %, 高 级 轿 车 上 比例 更 高 , 国 内 , 0 在 在 中高 级 轿 车 电子装 置 的配置 已经 接 近或 达到 了 国外汽 车 工业 发
件 更 少等 。
1 线控技术 DW B
汽 车 的各种 操 纵系统 正 向电子化 、 自动化 方 向
2 C N总 线 网络 A
随 着 电控单 元 在 汽车 中 的应用 越 来 越多 , 载 电 车
发展 , 在未来的 5 0年里 , ~l 传统 的汽车机械操纵系 统将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信总线 与高性能 C U相 P 连的电气系统 。如汽车将采用电气马达和电控信号 来实 现线 控 驾驶 、线控 制 动 、线控 油 门和线 控 悬架 等 ,采用这些线控 系统将完全取代现有系统中的液 压 和机械控制 。在新 一代雅 阁 V 轿 车上采用 的 6 D W 就 是 新技 术 之一 。D W 是线 控 油 门的英 文 缩 B B

汽车电子技术综述论文

汽车电子技术综述论文

汽车电子技术综述论文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

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

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正处在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8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该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

1.线控技术DBin/h以上时,该装置可自动按照驾驶员所要求的速度保持行驶,并保持这一恒定速度,驾驶员不用踩加速踏板。

采用这种装置后,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车时,就可使驾驶员踩加速踏板的脚得以休息,不致因长时间驾车控制加速踏板稳定车速而产生疲劳,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

由于电子系统能准确地控制车辆的工况,从而使高速行驶的车辆更加安全、平稳、耗油量减少,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的舒适性。

此功能特别适用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

巡航控制系统如果在安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上使用,更能发挥其优点。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是:(1)保持车速稳定,无论由于风力和道路坡度引起汽车的行驶阻力怎样变化,只要在发动机功率允许范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便可保持不变。

(2)提高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尤其是汽车在郊外或高速公路上行驶,舒适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驾驶员不需频繁地用脚踏踩加速踏板,故疲劳强度大大减轻。

(3)提高经济性和环保性,在同样的行驶条件下,对一个有经验的驾驶员来说,可节省燃油15。

近年来美国重型卡车上主要应用的新技术

近年来美国重型卡车上主要应用的新技术
(. 5t 8 8 <G≤ 1 . 7t , 占重卡 行业 份 额 的 1 。 1 7 ) 约 8
系统 的连 接线 路 , 不但 增 加 r质量 而且 占川 了空 间 ,
增加 了故 障率 , 给检 修 保 养 都 带 来 困难 。为 了解 决
这 一『 题 , 日 J 当前 卡车 上 已采 用 了航 窄 丁 业 的 成 熟 技 术一 单 线多 路 网络传 输 技术 。这一 技 术通 过一 条
( C 或 AN 总线 ) 由 于便 于检 修 和保 养 , 到 用 户 的 , 受
而且 耽误 了不 少 时 间 , 响运 输 效 率 。许 多 运 输 公 影
司都 迫切 需要 一 种 自动 称 量 仪 器 。近 年 , 种 仪 器 这 已在 美 国市场 上广 泛应 用 。这 种仪 器 的工 作原 理 基
丁这 样一 个前 提 , 当 今 的 卡 车 和 挂 车 已普 遍 采 用 即
了空 气悬 挂 , 压 力的变化 经微 电子 处理 装置 处理 , 其 在仪 表上 显示 出各 个 车 桥 上 的 载荷 和 总载 荷 质 量 , 仪表 的精 度在 4 g以 内 。 5k 这项 技术 的应 用 , 省去 质量 计量 站 的费 用 , 可 减 少称 量和 核 实 质 量 的 时 间 和 为 此 而 增 加 的 运 营 里 程, 与通 讯装 置连 接后 , 将质 量 参数传 送 给业 主和 可 货 主 , 理货款 、 款 、 费等结 算 手续 办 税 运 2 单线 多路 网络 传输 技 术 在 现代 卡 车 上 由于采 用 多 种 电子 部 件 , 内的 车 线路 越来 越多 , 电线 质 量 可 达 1 0k 0 g以上 . 括 发 包
在美 国 , 产 重 型卡 车 的并 不 是 我 们 熟 悉 的通 生 用 、 特等 汽车 巨头 。 目前 主宰 美 国重 型 卡 车市 场 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质燃烧模式还可细 分为: 均质稀燃模式 均质燃烧模式。
12-15 15-25 25-50
分层燃烧(Stratified Mode)
应用在中低转速及负荷情况下。 喷油时间在上止点前60°CA至上止点
前45°CA (随转速升高提前), 如果小于这个范围,混合气点燃 困难,过大则趋于均质状态。
均质燃烧
位置控制
电子控制分配泵喷射系统(捷达SDI)
时间控制
电子控制泵喷嘴和单体泵系统 (Bora 1.9L TDI 74kW/4000rpm Audi A6 2.5L 5.2L/hkm)
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力控制
电子控制共轨系统(Common Rail)
油耗降低3%,排放减少15~20%,动力增加5~7%, 噪声减小3dB(A)。
主要控制功能和辅助控制功能,控制内容涉及8 个方面。
主要控制功能包括 点火控制 点火提前角、 初级电路导通角
燃油喷射控制 喷油压力 喷油定时 喷油量 (喷油规律)
辅助控制功能
(1)怠速控制
怠速转速(ISC)。
(2)排放控制
EGR、EVAP(FECS)。
(3)配气与增压控制
进气谐振增压(IACS)、可变配气正时(VVT)、 废气涡轮增压(TUR)。
均质燃烧模式(Homogeneous Mode):主要应用 在高负荷条件下,用来提供大功率。该模式中,燃油 在进气冲程早期喷入发动机,给予燃油与空气充分 的混合时间,形成均一较浓的可燃混合气。喷油压力 适当降低防止冲刷气缸壁。
B. 柴油机
1)由传统的机械控制向电控方向发展; 2)随着排放、降噪要求越来越严格,电控层次不 断提高: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 (CR)。
分层燃烧 如果空燃比达到25:1以上,按照常 规是无法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 层燃烧方式。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花塞周 围形成A/F 12:1左右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外 层逐渐稀薄。保证在顺利点火的情况下尽可能 的实现稀薄燃烧 。
燃烧模式
GDI/FSI发动机有至 少两种燃烧模式: 分层燃烧 均质燃烧。
10
5
10
15
喷射压力( MPa )
压缩比及喷射压力变化
MPI
ε εp
4G93(三菱)
10.5
3S-F(丰田)
9.5
VQ30(日产) 10
LUPO1.4 (大众) 10.5
GDI/FSI
12 5 MPa 10 (8-13)MPa 11 (3-7) MPa 11.5 (3-10) MPa
GDI关键技术
一、动力源
“节能、环保”要求,由单一的内燃机动力 源向 “动力源三国”转变;
内燃机暂时统治,EV无限光明。
内燃机 ICEV
混合动力 HV
电动机 EV
1.内燃机
“高速、节能、环保”要求内燃机向高转速、高 压缩比、高喷油压力、缸内直喷方向发展。
(三高一直)
A. 汽油机
1)控制内容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从1967年开始, 汽车上开始采用发动机控制系统。汽油机控制系统 的功能包括:
GDI关键技术
高压缩比 普通发动机混合气浓度较大,如果ε过 高就容易爆震。稀薄燃烧可使ε由9-11提高到10-12。
Octane
GDI关键技术
高喷射压力 由0.3 MPa提高到5 MPa以上,燃 油颗粒直径由100-150 μm变为15-30 μm改善雾 化效果。
20
油粒
直径 15 (μm)
高效机理
在中小负荷时,GDI不需要节气门来调节负 荷,从而减小了泵气损失、提高了容积效率, 同时减少了气缸壁散热损失,改善了燃油经 济性。
环保机理
MPI将燃油喷在各缸进气阀的背面,在冷起动时, 由于蒸发并不完全,实际喷入的燃油量远远超过理 论值,以致在启动的前4-10个循环中会明显出现失 火现象,导致HC 、CO的排放显著增加。而GDI直 喷缸内,在第2个工作循环时即可正常运转,减少 CO、HC排放量。
化油器和单点喷射SPI(TBI)基本淘汰; 多点 进气管喷射MPI是主流;汽油缸内直喷GDI/FSI增 多。
GDI优势
提高热效率(经济性、动力性) 减少CO、HC、NOx排放量。
怠速油耗降低40% 城市工况降35%
进气效率提 高使功率和扭矩 提高10%
Power (kW)
Torque (Nm)
(Crown 采用V6 3L发动机、THS-H,147kW+3kW,IMG电 动/发电机;
Accord采用V6 1.3L可停气缸数i-VTEC, 70kW+12kW ,薄 型IMA电动/发电机)
弱混合:电机起动发动机,辅助爬坡; “双电动、 双发电”四模式,油耗降低不小于7%(ISG装在离 合器变速器间,又称“直联式”)。
(4)稀薄燃烧控制
汽油缸内直喷GDI、分层燃烧FSI。
(5)故障自诊断
OBD。
(6)其他控制
安全保险功能等。
自适应巡航定速系统
巡航定速装置
自适应巡航定速系统
达到驾驶员设置 的希望车速。
正前方无 行驶车辆
达到驾驶员设置 的希望车速。
正前方有 行驶车辆
将实现由驾驶员 设置的希望车距 (有时间差)。
2)供油方式根本改变
汽车新技术综述
汽车新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人们对汽车“高效、安全、节能、 环保、舒适、可靠”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和 材料、工艺、自动控制等方面技术的进步, 汽车工业获得飞速发展。汽车动力源、底盘、 车身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性能显 著提高。
主要内容:
动力源 传动系 转向系 制动系和辅助安全系统 悬架和车身电器 车载网络
Peng 0.93Pmax
(大众Touran采用4缸 1.78L i-VTEC发动机,110kW+20kW, ISG电动/发电机;
Civic采用4缸 1.3L i-VTEC发动机, 70kW+(10-15)kW薄 型IMA电动/发电机)
中混合:电机使汽车起步、低速巡航、加速爬坡; “三电动、双发电”五模式;油耗降低不小于20%。
高压多喷是核心
2. 混合动力(Hybrid Vehicle)
比传统内燃机“节能、环保”、比纯电动汽车 “充电快、续驶长”的综合优势,使混合动力车 需求增加,过渡期延长。
油电混合动力分类
按电机作用、发动机功率与总输出功率关系分四类:
微混合:电机起动发动机、为蓄电池充电;实现快速 “停车-起动”、避免发动机怠速运转P。eng P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