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研究者系统地梳理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以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为例,为您提供撰写文献综述的参考。
标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一、引言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1.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文献中普遍认为,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推动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2.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文献综述显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方面,我国企业已取得一定突破。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也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
3.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文献中普遍认为,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品性能、价格、充电设施等。
三、发展趋势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
2.技术创新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将不断突破,包括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续航里程等。
此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兴技术也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竞争。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上下游企业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快速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

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摘要:汽车能源的基本趋势将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生物燃料、电能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
关键词:能源动力系统混合动力客车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汽车能源未来20 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有关专家指出:“汽车能源的基本趋势将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生物燃料、电能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
”为此,笔者就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1.混合动力汽车指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筑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
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就混合动力技术而言,由于混合动力并未脱离对燃油的依赖,只有节油率达到30%以上的混合动力技术,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要求。
优点:不需要特别的燃料,续航里程长,技术最为成熟,解决单车成本问题后容易普及。
缺点: 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2.电动汽车指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优点: 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技术受到电池容量瓶颈制约;电池的重量、体积、容量、充电速度、稳定性、成本6 个方面极难兼顾;建充电站需投入较大费用,我国建一座可供100 辆车使用的充电站,要花费约2000 万元人民币。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和能源危机的逐渐加深,新能源汽车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成为改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综述,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多启示和指导。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电动汽车作为其中的代表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长期以来,电池能量密度低、电池寿命短、充电周期长等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动汽车已经实现了从工程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逐渐成为人们选择日常出行方式的一种新型形式。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中,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各国政府部门纷纷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并逐步扩大市场规模。
例如,我国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各大汽车厂商也在不断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生产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发展,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此外,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日趋明确。
其中,通过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趋势之一。
例如,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自动泊车技术、高精度导航、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和不断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环保、交通出行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综述点评总结范文

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文献综述的点评总结》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点评总结,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众多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1.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创新、市场分析、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
2.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 研究结论: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市场推广、政策支持等。
三、研究方法点评1. 文献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背景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3.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异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研究结论点评1. 产业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存在问题:技术瓶颈、市场推广、政策支持等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 政策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扩大市场推广、优化政策环境等。
五、存在的问题1. 研究深度不足:部分研究停留在表面,对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不够。
2. 研究视角单一:多从技术、市场、政策等角度进行研究,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分析。
3.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部分研究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实践。
六、总结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进行了点评总结。
总体而言,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然而,仍存在研究深度不足、视角单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加强深度探讨,拓展研究视角,提高成果转化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电动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课题背景电动汽车技术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推行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我国也在“863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目标。
迄今为止,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道路上涉及到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电动汽车产业化是否能迅速地、顺利地进行,也是各利益方利益均衡的结果。
所以,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主要就电动汽车产业替代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问题:进入壁垒、发展模式、技术创新、产量决策、政策制定这些方面,运用经济博弈论的方法,建立相关博弈论模型,把这些问题中涉及到的各个利益方纳入博弈模型中,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发展战略。
“电动汽车技术从90年代起步,在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的推动下得到飞速的发展。
尽管目前在价格、技术成熟度方面还不能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比拟,但电动汽车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将最终在今后10—20年中逐步取代传统汽车。
”在不久前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一次电动汽车试验总结报告会上,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组组长万钢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2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状况2002年,中国轿车产销量因超过40%的增长而被称为“中国轿车元年”。
尽管汽车生产商因销量大增而欢天喜地,消费者因品种增加而选择余地更大,但由此造成的现实与未来的交通拥堵、原油进口以及环境压力却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从1994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
2000年进口石油7000万吨,成品油3000万吨,进口石油价格达25亿美元;2001年进口石油大约8000万吨;2002年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预计不会少于9000万吨。
另据联合国调查,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
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汽车尾气已成了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有预测报告说,到2010年,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将比现在增长一倍。
新能源汽车发展综述

新能源汽车发展综述首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
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替代燃油汽车的产物,具有环保无污染、节能高效等优势。
同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出台政策、提供补贴等方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展。
在电池技术方面,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类型,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点,但仍然存在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有限等问题。
相比之下,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快速充电、续航里程长等优势,但目前燃料电池技术仍处在发展初期,成本较高,普及面临一定挑战。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充电等技术实现车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再次,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销量逐年增长。
据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8.18万辆,占全年汽车销售总量的5.4%。
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投入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不断提升。
最后,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发展新能源汽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充电设施建设不完善,充电时间长、充电桩稀缺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其次,新能源汽车成本较高,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此外,电池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预计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推动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然而,新能源汽车仍然面临各种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交通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趋势综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趋势综述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在动力、节能、环保、驾乘体验、后期保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生产工艺和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燃油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汽车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较高的生产成本、尚待成熟的车辆技术、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相关政策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同样困扰和阻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制造出更加适合普通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
标签: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1 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与发展现状分析1.1 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按照使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以电动机为单一驱动源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驱控制器等部件组成,由于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多齿比变速箱,使用价格较低的电力作为动力源,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使用成本低、驾乘体验舒适、后期保养便捷等明显优势,缺点是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主要适用于市区内通勤,代表车型有特斯拉Model S、日产聆风、比亚迪e6。
2016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49.28万辆,占到了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4%,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绝对主力,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是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加装一套电力驱动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系统与纯电动汽车完全相同,由于在相同体积的燃油车内同时存在燃油驱动系统和电力驱动系统,电池容量比纯电动汽车小,发动机性能比燃油车弱,但可以将两套驱动系统组合叠加使用,以达到更高的性能和更长的续航,也可以单独使用电力驱动系统,以达到节能效果,缺点是由于存在两套驱动系统,结构比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更复杂,增加了车辆自重,在亏电状态下油耗高、驾乘体验差,代表车型有宝马i8、比亚迪唐。
2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综述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综述汤秀红刘伟涛内容提要: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大大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本文叙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电动汽车的特点,概述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电动汽车发展电源电动机1 前言汽车是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汽车的大量使用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正逐步动摇燃油发动机在现代汽车动力系统中占据的统治地位。
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争相研制各种新型的无污染环保车,力图使自己生产的汽车达到或接近“零污染”标准。
而电动汽车以电能为能源,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零污染汽车,因此电动车作为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得到了飞速发展。
电动汽车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以前电池的功率容量和充电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节能与环保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型高能电池技术的发展,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大大提高、充电时间大大缩短,使电动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步入实用化阶段,预计21世纪将是电动汽车的时代。
2 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2.1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电动汽车已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和政府对汽车排放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各大汽车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电动汽车开发,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表1为几种国外电动汽车的技术指标。
2.1.1 美国1991年美国3大汽车公司签定协议,合作研究电动汽车用先进电池,成立先进电池联合体,同年7月美国电力研究院参加了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
1992年美国电力研究院、克莱斯勒公司与南加州爱迪生公司共同开发50辆电动货车。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1995年有190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共有电动汽车2000多辆。
福特汽车公司投资1.5亿英磅开发电动汽车, 1993年研制成功,分赴美国各地进行试运行,采用480个钠硫单位电池,取代原来的铅酸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技术综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综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综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类型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通过电池组提供能源。
它们的排放较低,且噪音污染较小。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搭载传统发动机和电动机,根据行驶状态在两者之间切换。
这种车型在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力,排放物仅为水蒸气。
它们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出行的解决方案。
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1.电池技术: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成本。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主流技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充电时间长等。
因此,研究更高效、更便宜的电池技术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电驱动技术:电驱动技术是指将电力转化为机械能的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更高效、更轻便的电机和变速器正在被开发出来。
3.智能网联技术:智能网联技术是指将互联网与车辆进行连接,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的互联互通。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并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打下基础。
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趋势1.电动化: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向电动汽车倾斜。
预计未来几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进一步提高,充电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2.智能化: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语音控制等功能。
这将为驾驶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行车体验。
3.低碳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注重低碳化,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需要不断改进燃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研发更环保的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综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综述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以及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成为了全球乃至每个国家的关注重点。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致力于寻找替代传统燃油的电力来源,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降低碳排放并改善交通方式。
本文将综述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市场应用情况。
一、电动汽车技术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池作为主要能源,通过电动驱动装置来提供动力的汽车。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汽车形式之一。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B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两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采用纯电动驱动系统,完全依靠电池供电。
电池充放电技术是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主流的电池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正在逐渐成为纯电动汽车中最为重要的电池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则是同时搭载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的汽车,燃料经过发动机燃烧产生机械能和电能,前者直接提供动力,后者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
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油耗,并兼顾电动机的功率输出和能量回收。
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燃料电池作为主要能源,将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车辆运行的一种新能源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在于氢气的制备、存储和输送,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和集成。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态氢气储存材料、高效氢气制备、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等。
然而,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际应用面临着储氢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突破。
三、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是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汽车系统,提高车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互联互通水平。
新型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新型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新型能源汽车的相关文献,包括其定义、发展状况、技术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型能源汽车在解决环境问题、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定义新型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传统燃料或能源的汽车,它们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
这些车辆在驱动系统和动力装置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有所不同,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少的污染排放。
二、发展状况近年来,全球对新型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许多国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了新型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三、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大幅提升,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另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智能充电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另外,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可以同时利用传统燃油和电力,提高燃油利用率和减少尾气排放。
燃料电池技术则具有零排放、快速充电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未来发展趋势新型能源汽车在解决环境问题、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不断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
同时,智能化、共享化和自动驾驶等技术也将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更加智能、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论新型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它们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全球范围内,新型能源汽车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仍然面临着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不久,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不仅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非常大、成本高,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型的传统汽车,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需要突破技术以及产业化两方面的难题,本文将国内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对文章进行了综述。
1.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欧阳明高(2006)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一种着重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角度分析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他认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与现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
为此,应当选择一种“过渡”和“转型”并行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
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解决近期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各种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采用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步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以天然气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尤其是天然气/氢气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到2020年,达到规模商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纯电动车尤其是微型纯电动车。
以城市公交车辆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商业化的发展战略,在个过程中能源动力转型的关键与瓶颈是动力蓄电池和氢能燃料电池,并提出了科技策略。
杨帆(2009)在《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经济考量》一文中,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趋势,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建议。
他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比了传统汽车排放污染物和电动汽车排放污染物数量,从而得出了电动车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最少的结论。
智能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智能能源汽车文献综述引言现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爆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
智能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车企竞相研发和推广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介绍智能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前景。
智能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智能能源汽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突破,现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早期的智能能源汽车主要使用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装置,但由于电池容量有限、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超级电等新型能源储存技术的出现,使智能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目前,智能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智能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智能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电动化:智能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不需要燃油发动机,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
2. 能源多样化:智能能源汽车可以采用多种能源储存技术,如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等,从而增加了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智能化:智能能源汽车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和执行动作,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导航功能。
4. 能量回收利用:智能能源汽车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储存到电池中,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回收利用。
智能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智能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创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智能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智能能源汽车推动了电动化交通的发展,有助于能源结构的升级和环保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
最后,智能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改善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和环保的选择。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就文献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就文献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就一、引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不仅重视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的发展,也积极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深入评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就,并探讨其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汽车工业的影响。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1) 需求推动:中国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市场和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政策扶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在购车补贴、免费牌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 技术进步: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长(1)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自2011年起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近50%。
(2) 市场份额的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自2010年以来保持领先地位。
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中国的市场份额更是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四、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1) 电池技术: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其技术和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 充电基础设施: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电动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普及程度。
(3) 自主品牌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日益崭露头角,例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五、新能源汽车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减少污染物排放: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可以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2) 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理论综述1.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理论研究综述新能源汽车是指以电、氢、太阳能等作为驱动能源汽车,当前我国主要是以电作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
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定,新能源汽车就是使用非传统能源作为驱动能源的,并综合汽车动力装置、驱动技术,形成的新能源、新系统的汽车。
目前,我国市面上主要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第一,新能源汽车节省能源,污染较少。
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能、氢能、电能等,它们多是使用电动机,没有燃烧不彻底等问题,自然尾气噪声等污染就相对较少,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生产效率较高,驾车换件舒适。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效率高,没有过多设备要求,而且新能源汽车没有NVH和变速器,所以在进行变档过程中,就没有那么顿挫感,整个驾驶过程中舒适、平稳,车内噪声也相对较低。
3.新能源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其一,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快充技术有待突破。
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依靠能源是电,而电池是蓄电的重要装置。
但由于技术限制,导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突破电池材料限制,或者对电池能力密度的突破。
另外,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用电安全的限制,在充电过程中不得不降低充电速度,完成充电时间要2-3个小时,远不及传统油耗车的加油速度。
其二,后期维护费用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新能源电动汽车最大的隐患主要是电池,目前电动汽车主要用的燃料电池,汽车在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电池内部的短路,最容易导致短路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二、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未来前瞻其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技術。
目前我国驱动电机主要类型有直流、交流、感应、无刷、永磁等,不同的电机有各自的特点,就速度而言,开关电机速最快,交流电机次之,直流电机的速度最慢;就可靠性而言,开关电机、交流电机最安全;就体积大小来说,开关磁阻电机体积小,重量也小,直流电机体积最大,重量最大。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_林维奇

工作研究摘要:我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二”五国家发展计划以来,对有关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发展、消费者购买意愿等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消费者购买行为;文献综述Abstract:Since the China government includ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to its“12th Five-Year Plan",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for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on the topics of technology,market development, consumers'purchasing intention etc.The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for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did o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which hopefully brings in-spiration and help for the relevant scholars’further research.Keywords:New energy automobile;Purchasing inten-tion;Consumer purchasing behavior;Literature review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理念获得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后,产业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形成一股爆发式的投资浪潮。
电动汽车具有“零废气排放”的优点,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推崇。
电动汽车,这个曾经在汽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第一部“汽车”,在其尘封70多年后再度被搬上汽车舞台是否能获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呢?同时,从政府协助产业研发到提供购车补贴的各种利好消息,多大程度上使我国消费者最终接受电动汽车呢?正是这样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有关消费者和产业发展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新能源汽车与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文献综述

新能源汽车与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文献综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传统石油燃料的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对替代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鼓励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技术的进步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充电速度也得到了加快。
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更加安全和便捷。
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尾气污染的忍受度也越来越低。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特性,使其成为了环保的代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较高,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仍然有待提高,以满足消费者对便捷性和舒适性的需求。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克服。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新能源汽车将会在未来能源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相应政策做的研究分析,同时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产业政策和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消费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专注,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领域也相对有限,本文通过对比总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市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
John R.Wilson和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
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
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 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
其中有日本学者Max 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
Yoichi 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
Masonori 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
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
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
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相配合、产学研相结合,政策的制定和技术的发展相同步,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的研发体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而一些学者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李廷洪(2013)认为新能源汽车其发展要依靠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我国虽然传统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无疑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大元(2011)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核心技术瓶颈突出,整体研发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以电控系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缺失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林琳(2011)的研究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仅仅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安全稳定等反面的相关规定,技术标准不统一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王海峰、田雪萍(2013)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如充电桩、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符贵兴(2013)认为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政策支持的力度看起来很大,但政策的时滞性、地方保护主义等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程振彪(2010)还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存在浮躁之风,科研人员投入相对较少,地方保护主义、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问题都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相关研究在十年多的发展中,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005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政策措施。
2009至2014年,国家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点城市的数量。
2010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汽车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2年明确指出以发展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同时在技术、配套设施、管理制度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高育红(2009)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的刺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刘春娜(2010)和张晓宇等(2011)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使得的生产商有较明确的研发方向,从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的开发具有导向作用,但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马鸿雁等(2011)表示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中惠及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很少且力度不大,从而使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
蒋俐俐,杨亚平(2012)指出我国跳跃式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多层次的需求,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连续、具体的制度支撑。
刘兰剑、陈双波(2013)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但等到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的时候,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的研发活动,不然难以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活动。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市场相期平究我国目前汽车销售量已居世界前列,汽车需求量巨大,但我国新能新车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这成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顾虑。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问题,国内一些学者通过数据和实证分析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马等(2009)对欧美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与消费者效用的1ogit回归分析,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份额的预测模型。
结果显示,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与政府规制有密切的关系。
但政府政策只是市场开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政策的有效性及后续自翻划安排将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点。
吴憩棠(2010)指出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降低汽车价格以及加大补贴力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徐国虎、许芳(2010)通过调査问卷的方法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商指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一定的购买意愿的。
影响购买的因素分为售后服务、购置成本、汽车品质、使用能耗和周围影响这五个主要方面。
唐葆君等(2012)认为政府激励政策、消费者收入和原油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策。
降低汽车价格会很大程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结束语前政前需旋对縮量源汽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政策的有效性、时滞性等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目前的政策多数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产家和消费者制定的,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从文献上来看目前多数学者仅围绕着政策进行分析而忽视了产业链是否完整、产业链如何培育的问题。
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以传统汽车产业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竟争关系。
多数学者只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市场等进行研究,鲜有学者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不足与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1]井志忠.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J].日本学论坛2007,1: 74-79.[2]程振彪. 对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及建议[J].汽车科技, 2010(6):1_6.[3]李大元.低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72-75.[4]林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現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25-26.[5]王海峰,田雪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1):193-193[6]符贵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一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比[J].中国经贸导刊,2013(17):11-13.[7]马湾雁,李武,吴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路径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1(6):30-35.[8]蒋俐俐,杨亚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及有效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2):103-106.[9]刘兰剑,陈双波.基于多回路竟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 31(5):41-45.[10].马钧,王宁,孔德洋·基于AHP及Logit回归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鹿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8): 1079-1084.[1 1]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坏境2010(11) :91-5.[12]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244(2):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