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

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研究者系统地梳理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以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为例,为您提供撰写文献综述的参考。

标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一、引言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1.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文献中普遍认为,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推动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2.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文献综述显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方面,我国企业已取得一定突破。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也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

3.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文献中普遍认为,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品性能、价格、充电设施等。

三、发展趋势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

2.技术创新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将不断突破,包括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续航里程等。

此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兴技术也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竞争。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上下游企业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快速发展。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文献综述摘要: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以蓄电池与辅助动力单元共同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节能和降低排放污染方面的明显优势,因而受到很大的重视,研制开发和产业化的进程相当快。

目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有两种混合驱动结构:串联式和并联式.本文结合文献对这两种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并联式进行了分析介绍。

最后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混合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关键技术1.引言[1]节能和环保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大汽车公司,都充分利用内燃机汽车的先进技术和电动机的无污染特性,将他们共同组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一种“超低油耗,超低污染”的车辆,作为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发展的过渡产品.美国的PNGV (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欧洲的“The Car of Tomorrow ”计划、日本的“Advanced Clean Energy Vehicle Project”以及我国的“清洁汽车行动”都正是基于HEV而制定的战略计划.而在HEV关键技术中,整车控制策略占据着核心灵魂位置,因此,科学深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控制策略显得必然重要.通过对混合电动汽车的控制理论及技术现状作了系统分析,可以看到HEV控制策略研究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1 混合动力结构分析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混合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简称HEV)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

通过合理复合动力系统,灵活调控整车功率流向,使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整个电动汽车的重要过渡型产品。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模块化电动汽车充电机设计张露露(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马鞍山)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机的制作思想,单体充电电源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并联协作时的均流控制。

对比目前已有的并联电源模块系统中常应用的均流技术,最终确定采用数字方法进行均流控制,以保证供电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很容易做到单个模块故障时不影响与其并联的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在满足输出电压要求的同时,也达到了很好的均流精度,提高了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关键词:模块化、电动汽车、充电机、均流控制Modular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DesignZhangLulu(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hool of AnHui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production ideas, monomer charging power supply modul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arallel current-sharing control collaboration. Referring to the parallel power supply modules system applications, finally determined using digital method for current-sharing contro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ower supply system’s reliability, and single module fault does not affect the other modules and parallel operation.Practice has proved, to meet the output voltage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achieved a very good current-sharing precision, im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ystem and fault tolerance.Keywords-Modular,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urrent Sharing1 前言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文献综述

车辆工程技术177理论研究0 引言 自2015 年开始,在政策效应叠加的作用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正跑步进入新能源时代。

虽然,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成功跃居世界第一,但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还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新旧国标的转换进展缓慢。

二是互联互通方面。

三是充电安全问题,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等。

四是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

五是现有电动汽车对充电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快充的相关设施已无法跟上其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充储一体化,不仅可以充电,还可以往电网回馈电,这种形式现有的充电设施也难以适应。

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 (1)电动汽车环保节能效果的实证研究。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更环保更节能。

电动汽车的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99%,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降低90%[1]。

YASUYUKISUGII[2](1999)和R.Graham[3](2001)也得出电动汽车在排放废气和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优于传统汽车的结论。

ve,a和Heather L.MacLeanb(2001)发现丰田第二代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比传统内燃机花冠,污染程度低、CO2排放量少、燃油经济性高。

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还能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如果电动汽车获得较大发展,可能使石油使用量每天减少670万桶。

Thomas A.Becker,IkhlaqSidhU和BUrghardtTenderich (2009)认为,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推广会使美国石油进口减少,石油进口赤字减少,就业增加、医疗健康费用支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2)电动汽车推广的制约因素研究。

制约推广电动汽车的主要因素有:其一,电动汽车的成本高。

Department of Energy(2006)认为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价格太高(无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电池更换等的高保有成本风险,导致消费者不能接受。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2.1概述随着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电网充电,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前,对于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研究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和负荷需求计算。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研究涉及动力电池的充电特性、电动汽车用户的用车行为、充电方式等多种因素,是研究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和进行充放电调控的基础。

2)研究电动汽车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力系统的直接影响是导致负荷的增长。

目前的研究,包括对电动汽车发展的不同场景,分析电动汽车接入对电源建设、配电网的影响,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和电网规划。

3)研究电动汽车作为储能单元的充放电控制与利用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可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并能够向电网反向馈电[1]。

文献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和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vehicle to grid)方面。

其中,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vehicle to grid)主要包括削峰填谷和调频等。

2.2电动汽车充电负荷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动力电池作为连接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元件,其建模是研究充电负荷的基础。

对动力电池的建模,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做一定程度的近似或简化。

基于对电池比能量、效率、比功率等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文献[2] 得出结论,锂离子电池具备最佳的综合性能。

文献[3-4]研究了动力电池的几种常用的电路模型,各种模型在精确性和复杂性上各有优劣。

动力电池一般采用“先恒流、再恒压”的方式进行充电,恒流充电时间相对较长,在此期间电池端电压变化幅度很小。

在分析电动汽车队配网影响时,也有采用恒功率负荷模型,如文献[5]将充电负荷作为恒功率负荷。

2)电动汽车运动规律国内对于电动汽车运动规律的研究一般结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将电动汽车分为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和私家车4类。

不同种类电动汽车的用户用车行为和充电行为差别较大。

文献[6] 结合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对上述4 类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进行了调研,采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和能源危机的逐渐加深,新能源汽车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成为改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综述,以期给读者带来更多启示和指导。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电动汽车作为其中的代表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长期以来,电池能量密度低、电池寿命短、充电周期长等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动汽车已经实现了从工程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逐渐成为人们选择日常出行方式的一种新型形式。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中,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各国政府部门纷纷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并逐步扩大市场规模。

例如,我国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各大汽车厂商也在不断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生产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发展,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此外,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日趋明确。

其中,通过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趋势之一。

例如,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自动泊车技术、高精度导航、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和不断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环保、交通出行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纯电动汽车研究前景文献综述

纯电动汽车研究前景文献综述

纯电动汽车研究前景文献综述摘要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早在19世纪后半叶的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Davidsson)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

这比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Daimler)和本茨(KarlBenz)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

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一辆载货车,长4800mm,宽1800mm,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电池。

其后,从1880年开始,应用了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

从一次电池发展到二次电池,这对于当时电动汽车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由此电动汽车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产品,写下了电动汽车在人类交通史上的辉煌一页。

1890年法国和英伦敦的街道上行驶着电动大客车,当时的车用内燃机技术还相当落后,行驶里程短,故障多,维修困难,而电动汽车却维修方便。

在欧美,电动汽车最盛期是在19世纪末。

1899年法国人考门·吉纳驾驶一辆44kW双电动机为动力的后轮驱动电动汽车,创造了时速106km的记录。

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电动汽车为15755辆,蒸汽机汽车1684辆,而汽油机汽车只有936辆。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T型车问世,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大规模批量制造汽车使汽油机汽车开始普及,致使在市场竞争中蒸汽机汽车与电动汽车由于存在着技术及经济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无情的岁月淘汰,后者则呈萎缩状态。

4发展背景电动汽车电池发展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关键,汽车动力电池难在“低成本要求”、“高容量要求”及“高安全要求”等三个要求上。

要想在较大范围内应用电动汽车,要依靠先进的蓄电池经过10多年的筛选,现在普遍看好的氢镍电池,铁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

文献综述点评总结范文

文献综述点评总结范文

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文献综述的点评总结》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点评总结,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众多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1.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创新、市场分析、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

2.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 研究结论: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市场推广、政策支持等。

三、研究方法点评1. 文献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背景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3.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异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研究结论点评1. 产业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存在问题:技术瓶颈、市场推广、政策支持等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 政策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扩大市场推广、优化政策环境等。

五、存在的问题1. 研究深度不足:部分研究停留在表面,对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不够。

2. 研究视角单一:多从技术、市场、政策等角度进行研究,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分析。

3.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部分研究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实践。

六、总结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进行了点评总结。

总体而言,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然而,仍存在研究深度不足、视角单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加强深度探讨,拓展研究视角,提高成果转化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电动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课题背景电动汽车技术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推行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我国也在“863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目标。

迄今为止,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道路上涉及到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电动汽车产业化是否能迅速地、顺利地进行,也是各利益方利益均衡的结果。

所以,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主要就电动汽车产业替代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问题:进入壁垒、发展模式、技术创新、产量决策、政策制定这些方面,运用经济博弈论的方法,建立相关博弈论模型,把这些问题中涉及到的各个利益方纳入博弈模型中,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发展战略。

“电动汽车技术从90年代起步,在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的推动下得到飞速的发展。

尽管目前在价格、技术成熟度方面还不能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比拟,但电动汽车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将最终在今后10—20年中逐步取代传统汽车。

”在不久前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一次电动汽车试验总结报告会上,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组组长万钢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2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状况2002年,中国轿车产销量因超过40%的增长而被称为“中国轿车元年”。

尽管汽车生产商因销量大增而欢天喜地,消费者因品种增加而选择余地更大,但由此造成的现实与未来的交通拥堵、原油进口以及环境压力却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从1994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

2000年进口石油7000万吨,成品油3000万吨,进口石油价格达25亿美元;2001年进口石油大约8000万吨;2002年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预计不会少于9000万吨。

另据联合国调查,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

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汽车尾气已成了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有预测报告说,到2010年,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将比现在增长一倍。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_林维奇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_林维奇

工作研究摘要:我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十二”五国家发展计划以来,对有关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发展、消费者购买意愿等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消费者购买行为;文献综述Abstract:Since the China government includ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to its“12th Five-Year Plan",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for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on the topics of technology,market development, consumers'purchasing intention etc.The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for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did on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which hopefully brings in-spiration and help for the relevant scholars’further research.Keywords:New energy automobile;Purchasing inten-tion;Consumer purchasing behavior;Literature review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理念获得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后,产业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形成一股爆发式的投资浪潮。

电动汽车具有“零废气排放”的优点,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推崇。

电动汽车,这个曾经在汽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第一部“汽车”,在其尘封70多年后再度被搬上汽车舞台是否能获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呢?同时,从政府协助产业研发到提供购车补贴的各种利好消息,多大程度上使我国消费者最终接受电动汽车呢?正是这样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有关消费者和产业发展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智能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智能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智能能源汽车文献综述引言现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爆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

智能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车企竞相研发和推广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介绍智能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前景。

智能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智能能源汽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突破,现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早期的智能能源汽车主要使用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装置,但由于电池容量有限、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超级电等新型能源储存技术的出现,使智能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目前,智能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智能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智能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电动化:智能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不需要燃油发动机,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

2. 能源多样化:智能能源汽车可以采用多种能源储存技术,如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等,从而增加了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智能化:智能能源汽车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和执行动作,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导航功能。

4. 能量回收利用:智能能源汽车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储存到电池中,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回收利用。

智能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智能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创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智能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智能能源汽车推动了电动化交通的发展,有助于能源结构的升级和环保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

最后,智能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改善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和环保的选择。

电动汽车研究综述

电动汽车研究综述

总体来看,国内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电动 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不足仍是阻碍其进一步普及的主要因素。其次,电动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提升竞争力。此外,政 策补贴的逐步退坡也将对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推动国内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 加大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便利性;二是加 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电动汽车的市场普及;三是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企业竞争力;四是加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吸收先进技术和经 验,推动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 成果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创新 和改进。一些研究成果和创新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快充技术:一些研究者通过提高充电功率的方式缩短充电时间,如采用 高电压、大电流的充电方式。这种技术在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也会增加电池的 负担和热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一、电动汽车的分类与特点
电动汽车按照其动力来源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 (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以及燃料电池汽车(FCEV)等。其中, 纯电动汽车完全依赖电力驱动,而混合动力汽车则同时使用燃油和电力。插电式 混合动力汽车则可以在纯电模式下行驶较长的距离,而燃料电池汽车则使用氢气 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力。
1、充电时间过长: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还较长,这对于需要快速补 能的电动汽车用户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痛点。
2、充电效率低下:由于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以交流充电为主, 其充电效率较低,一般在50%-70%之间。

电动汽车发展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发展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发展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从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对我国形成的挑战,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阐述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问题及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内电动汽车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引言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科技水平的象征,近年来,在我国政府重点扶持与政策引导下,汽车制造行业成为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

至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突破2000万辆,达2198万辆,在该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其中,汽车达1.37亿辆。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导致我国石油消耗量日益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升高。

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至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需要控制在61%以内,然而目前的数字正在逼近这一红线。

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就已突破50%的警戒线;至2012年,该数据升至56.4%,2013年更是高达58.1%。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去年及今年,全国大面积持续长时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如何控制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1]。

节能、环保、安全,是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此,我国提出了“发展清洁汽车、调整能源结构、减小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政策。

电动汽车使用成本非常低,将其百公里的用电成本进行换算,电的成本仅是油的20%,即使用电动汽车仅需花1/5的钱就可以行驶与原来相当的公里数。

普通汽车,不论是手动档还是自动档,都用变速器变速,电动车变速是电机驱动,没有变速器,而且非常强劲。

此外,电动车的四轮驱动原理简单,且不用换机油。

电动汽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发展电动汽车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措施。

国外学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综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能源资源的枯竭,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选择,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文献综述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能源形势的紧张,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相关领域的文献,探讨电动汽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能驱动的汽车,主要由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组成。

根据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能来源,可以将其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三类。

当前电动汽车市场的现状目前,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在过去几年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然而,电动汽车在市场推广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仍然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此外,充电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得到更多关注,以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电动汽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技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而成为主流。

同时,快速充电技术、电池管理系统和续航里程的提高也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除了电池技术,电机技术也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由于其高效率和较小的体积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

此外,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充电标准也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重点。

充电设施的便捷性和充电速度对电动汽车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正在制定统一的充电标准,以实现充电设施的互操作性。

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电池技术的进步将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例如,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高速充电站和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将使电动汽车的充电更加便捷和快速。

最后,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文献综述一、电动汽车悬架系统的概述1.电动汽车的概述近年来,社会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能源开采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能源的紧缺,特别是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的紧缺直接导致了油价的不断上涨,在中东地区为了争夺石油资源引发了战争。

工业化的背后是环境的日益恶化。

汽车工业属于社会工业的一部分,近几年内出现来爆发式增长,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和尾气排放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成为了21世纪各个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

为此,世界各国针对各自的国情颁布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交通拥挤也就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汽车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标志在应对这些问题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流。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汽车行业因AOO级小车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谁能想到几年后的今天凭借自身的小巧灵活、节油便宜的特点依然保留着自己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交通拥挤的今天,微型电动车的出现势必也会掀起电动汽车行业的波澜。

发展电动车事业,特别是微型电动车将会面临很多困难。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电池技术是评价整车性能的关键性指标,就目前技术来看还没有到了和内燃机技术那样成熟的程度,所以只有突破现有电池重量大、容量小、续驶里程短、动力响应慢等技术难题电动车事业才能如同内燃机那样更快速的普及。

欧美日本等国家在电动车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电动车事业起步晚,在电池关键技术上还没有突破。

2.悬架系统的概述电动车虽然也是汽车,但是和现有的内燃机汽车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微型电动车,电池技术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突破,比如悬架系统。

汽车悬架是安装在车桥和车轮之间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颠簸力。

因此,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不久,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不仅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非常大、成本高,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型的传统汽车,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需要突破技术以及产业化两方面的难题,本文将国内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对文章进行了综述。

1.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欧阳明高(2006)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一种着重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角度分析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他认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与现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

为此,应当选择一种“过渡”和“转型”并行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

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解决近期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各种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采用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步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以天然气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尤其是天然气/氢气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到2020年,达到规模商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纯电动车尤其是微型纯电动车。

以城市公交车辆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商业化的发展战略,在个过程中能源动力转型的关键与瓶颈是动力蓄电池和氢能燃料电池,并提出了科技策略。

杨帆(2009)在《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经济考量》一文中,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趋势,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建议。

他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比了传统汽车排放污染物和电动汽车排放污染物数量,从而得出了电动车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最少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文献综述题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负荷的影响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石油的消耗也日益增加,作为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所以利用电能替代石油,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截至2015年一月,从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了70座充换电站、620个充电桩,其中杭州主城区投入运营的充换电站有27个。

在杭州市区里,一辆新能源车要找到最近的充电站,只要开4.5公里。

2015年9月,关于充电桩的好消息频频传出,如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修订稿通过审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北京通信展举行期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称:国家准备将充电桩普及的任务交由铁塔公司负责。

国内外电动汽车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下:经过2012和2013年的缓慢起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终于在2014年下半年爆发,全年销售已超过30万辆大关,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突飞猛进,比亚迪从2013年的第40名跃升至第七位,康迪电动车也挤进第十名。

在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40万辆左右。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电网原有装机和线路容量是否能应对新增充电负荷需求,即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原有电网利用率,增加容纳能力,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充电负荷对电网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充电负荷特性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各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将对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主题
由于电动汽车使用一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且其变化周期是以天为周期,因此采用典型电网日负荷曲线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站大量接入对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电网24小时负荷分布中,每天中有两个负荷局峰,分别是上午十点左右和夜间二十点左右。

我国电动汽车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研究发展快。

各汽车生产商进入研发电动汽车的行列,已经在促进电动汽车各方面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有益的成见。

由于配套设施等主要原因,家用电动汽车并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对电动公交车和工程车辆进行充电。

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和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
网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

电动汽车规模预测,用户充电行为的随机性,以及接入电网造成的影响和相应充电控制策略都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和系统,以及对此的全面研究。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包括电网负荷特性影响、谐波影响、电压电流冲击影响、负荷不平衡影响以及功率损耗影响。

在负荷特牲方面,由于用户充电行为习惯具有极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简化假设的思路和数学统计两种方法。

在谐波方面,很多研究人员采用不用的方法和工具对电动汽车充电规模化接入产生的谐波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利用概率统计学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建立多谐波源谐波分析数学模型,研究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产化的偕波电流特性:利用MATLAB 或PSCAD仿软件建立充电站的仿真模型,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电流进行谐波分析,研究充电站电流谐波特性。

在对电网负荷特性影响研究方面,对充电负荷预测目前主要采用对历年负荷曲线进行叠加,“填谷”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缺乏实际运行数掘作为参考,因此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拟合将更切合实际。

美国电科院(Electric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EPRI)的开放式配电系统仿真分析平台,可用于建立配电网模型,分别结合时空随机因素和确定因素,从两方面分析电动汽车对配网负荷平衡、电压以及三相平衡的影响。

一般在设定情景(不同渗透水平、预测规模、充电模式、电池容量/车型)下,研究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例如通过潮流计算,分析电网损耗和电压畸变率。

考虑负荷接入位置、SOC实时状态、充电行为随机性等多种因素,建立负荷模型,研究电动汽车在配网中随接入位置不同对电网节点电压产生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大规模无序负荷接入,将使配网各节点电压波形严重畸变,峰值负荷显著上升,经济运行指标下降此外,在电能质量三大影响中,谐波影响尤为重要,并利用改进的潮流计算法对配网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配电变压器是电网中相对薄弱环节,低压配网中充电负荷接入导致其过载、寿命降低、甚至失效。

同时,其对电动汽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节能减排方面,充电一次行驶60英里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能够减少汽油消耗75%。

电动汽车的减排效果主要受到一次能源类型的影响。

低排放的优势只有在以低碳发电为主的区域才比较显著,而在以燃煤发电本身就增加了碳排放,因此并不太显著。

根据美国对加利福尼亚州汽车保有数量研究表明,在2020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为180万,如果对充电不加以管理,电网就需要在变压器和发电容量方面增加50亿美元投资。

三、总结
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对电力系统的直接影响是导致负荷的增长目前,对于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研究可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
(1)负荷的增长。

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的时候产生的负荷,尤其是在高峰期,会对本来负荷很高的电网造成高峰的叠加,峰上加峰形成更大的峰谷差。

(2)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进行仿真建模,以便了解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根据其内容实现对充电的合理化应用。

电动汽车汽车充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充电方式,用户数量,电池特性,用户的个人行为等。

尤其是在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过程中,巨大的数量会对电网负荷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需要通过仿真研究其充电负荷的大小和特性。

(3)目前的研究电动汽车充放电对配电系统影响情况表明:1.电动汽车最直观的影响是造成网络符合的大幅增长,并会对电网运行,电能质量,基础配电设施等造成影响,2.通过运行分析再配电网测的电网对电动汽车的承受能力,以及承受数量来合理规划管理。

(4)在对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研究中不仅是考虑对其充电控制更重要的是对其接入电网时增加的用电负荷的研究与其能够对电网实施的进行充电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实现对减缓网络负荷的效果。

四、参考文献
[1]甄文媛.电动车生态链的“智慧风暴”聚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_[J].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15, (3): 40-41.
[2] 刘春娜.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展望[J].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益处, 2015, (1): 49-53.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R]. 国务院, 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项规划[EB\OL].
/, 2012-08-07
[5] 张海燕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的影响分析[J]. 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式, 2013, 28(5): 1-6.
[6] 王辉.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及其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分析[J]. 算例与结果, 2011, 22(22): 129-132.
[7]王锡凡, 邵成成, 王秀丽, 杜超.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调度控制策略综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1): 1-10.
[8]李惠玲, 白晓民. 电动汽车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17): 38-44.
[9] 罗卓伟.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7): 5-5.
[10]占恺峤, 宋永华, 胡泽春, 等. 以降损为目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优化[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31): 11-20.
[11]胡泽春, 宋永华, 徐智威, 等.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4): 1-10.
[12]潘炜, 刘文颖, 杨以涵. 概率最优潮流的点估计算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8(16): 28-33.
[13]Liu Z., Wen F., Ledwich G. Optimal planning of electric-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2013, 28(1): 102-110.
[14]Vehicle-to-grid power implementation: from stabilizing the grid to supporting large-scale renewable ener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