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 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最新版音乐(江苏凤凰儿童教育出版社)教案
![六年级下册最新版音乐(江苏凤凰儿童教育出版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2698422b160b4e767fcf8d.png)
教学重点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木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 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六、板书设计: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滚核桃》 《非洲鼓魂》2、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3、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2、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最新六年级下册音乐(江苏凤凰儿童教育出版社)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2、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2、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 音乐教案 第1页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全部教案(集体备课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1645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c.png)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得
失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主备人
课 题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节奏听辨与表现
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多变的节奏。
2、能设计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各个难点节奏。
2、远在电报电话发明之前,非洲人就已经利用不同的音调来传讯了,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很远,鼓手们一个接一个重复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的传话。
学生活动二:做一做
(1)我们来做一个传话的小游戏:想象你在一座小山上,用节奏向很远处的另一座小山上的同伴传递讯息。
(2)做游戏:选择几组学生做传讯游戏,节奏可以简单一些。
乐曲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音浪跌宕起伏,音乐抑扬顿挫。
乐曲尾部,号角频吹,将情绪推向高潮。
(3)简单介绍锣鼓经知识:戏曲中打击乐伴奏的图谱就叫做锣鼓经。
(4)拓展——苏南吹打乐。
(二)绛州鼓乐《滚核桃》
(1)再来欣赏一段鼓乐,听听与刚才的苏南吹打有什么不同?你能猜一猜它表现了什么吗?
学生欣赏第一遍,分析乐曲——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请几位学生快速说出有关“鼓”的成语或词语。
2、看一看
师:鼓的种类繁多,能叫出名字的就有上百种,你能说出这些鼓的名字吗?
三、感受“鼓乐文化”
1、设问: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鼓乐的演奏?
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六年级下册音乐《鼓乐传情》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鼓乐传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7bcfad15abe23482f4d8c.png)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5、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鼓打击方法。
三、创作
1、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景。
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了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
教
后
记
课题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课时
4-4
日期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2、学着歌曲数板。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初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五、课堂小结。
教
后
记
课题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课时
4-3
日期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击乐《滚核桃》,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的情景。
教学重点
欣赏打击乐《滚核桃》,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等不同的情景。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三、欣赏《非洲鼓魂》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四、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2、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3、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0f1d125fbfc77da369b1b2.png)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辨与表现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引导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初步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提出希望。
1、出示本单元的篇首小诗:敲起我的小木鼓,敲出核桃滚滚,鼓点会说话,鼓乐能传神,咿唷嘞啦非洲人,闻鼓即起舞,节奏跃动着民族魂。
2、学生朗读小诗,理解小诗的含义。
3、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4、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三、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四、复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五、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你了解佤族吗?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35万多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
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
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
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
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3、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全 音乐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全 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2a53781c758f5f71f6741.png)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 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教学设计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04c1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2.png)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鼓乐传情》是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通过学习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自我情感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打击乐器,如非洲鼓、锣鼓等,以及各种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如击打、摩擦、摇晃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一些乐器的演奏技巧。
他们对打击乐器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研究过打击乐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新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但可能需要一些指导才能更好地把握打击乐的演奏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自我情感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演奏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2.难点: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演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和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示范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3.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打击乐的演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演奏,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非洲鼓、锣鼓等打击乐器。
2.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演奏和活动。
3.音乐资料:相关的打击乐音乐,如非洲鼓乐、锣鼓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非洲鼓乐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学习打击乐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非洲鼓等打击乐器,并向学生介绍各种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如击打、摩擦、摇晃等。
同时,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打击乐的表现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按照教师所教的演奏技巧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鼓乐传情 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鼓乐传情 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dc5e4b27d3240c8447efdd.png)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单元分析】“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
”中国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
中外鼓乐都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
本单元以“鼓乐传情”为题,汇集了若干与“鼓”相关的音乐作品。
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本单元选择了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唷嘞啦》、非洲民歌《巴鲁瓦》三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另外还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
【教学内容】听非洲鼓魂滚核桃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动露一手我的创造【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和《巴鲁瓦》。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2.动露一手【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通过演唱歌曲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通过“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演奏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教材分析】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鼓乐传情》教学案例
![《鼓乐传情》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41993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8.png)
在本单元中,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鼓乐传情》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2、教师播放几段民族鼓乐的音乐片段3、初听 Nhomakorabea滚核桃》
4、再次欣赏
师简介:《滚核桃》集中了“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云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而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绕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1
课前播放民族打击乐合奏《丰收锣鼓》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学生活动1
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感受鼓
环节二:初识“鼓乐”
教师活动2
1、说一说
师:“鼓”是打击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自产生以来,一直作用于人的生活,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民族的精神,汉语中与“鼓”有关的成语和词语很多。
1.教学内容分析
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运用一系列的鼓棰华彩,通过表现山坡滚核桃的动人情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第二部分,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第三部分,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案例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81f04851e79b89690226cd.png)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鼓乐传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2.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2.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木鼓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二、新授: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2.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3.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分析: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三、精讲精练: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六、板书设计: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鼓乐传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将军令》《滚核桃》2.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3.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
![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a9b7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7.png)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二、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通过演唱歌曲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通过“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演奏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难点:掌握十六分及切分节奏的演奏。
四、教学准备钢琴、电脑、多媒体音像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1.发声练习(二)新授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动》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十六分节奏的打法。
2/4 XXX XXXX ︳XX XX ︳(2)歌曲分析:《敲起我的小木鼓》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
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赛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3)跟琴唱谱。
(完整听唱法)(4)按节奏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节奏。
(5)完整学唱歌曲。
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结为歌曲的前十六小结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4.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A.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露一手1.用击掌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他是歌曲中的哪一句?2.用自制的小鼓敲击 XXX XXXX ︳XX XX ︳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非洲音乐方面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滚核桃》二、教学目标1.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2.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教案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6b4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b.png)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鼓乐传情》教案一. 教材分析《鼓乐传情》是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打击乐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打击乐器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打击乐器,如锣、鼓、木鱼等,以及一系列的打击乐曲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并在集体演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打击乐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接触较少,对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打击乐器,掌握基本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4.感受打击乐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能够合奏曲目。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2.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和分析优秀打击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乐器准备:锣、鼓、木鱼等打击乐器。
2.教学音频:打击乐曲目及相关教学音频。
3.教学PPT:包含打击乐器图片、演奏技巧等内容。
4.课堂练习曲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打击乐音频,引导学生关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打击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打击乐器,如锣、鼓、木鱼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演奏方法和特点。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鼓乐传情_苏教版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鼓乐传情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59792bad51f01dc381f137.png)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鼓乐传情_苏教版第三课 1、欣赏非洲鼓乐。
1、演唱歌曲《咿唷嘞啦》 1、用非洲人的动作表演歌曲 1、了解非洲音乐。
第四课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学唱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数板:爷爷打鼓。
欣赏古乐《夕阳箫鼓》。
第五课开学准备课年级六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2、学生能用歌曲的最后四小节为歌曲伴奏。
3、学生能通过伴唱感受2、3、5三个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制造的小鼓敲打歌曲中一个乐句的节奏。
教学内容 1、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学生为歌曲唱伴唱。
3、选择歌曲节奏4、自己制造小鼓并演奏。
教学难点重点 1、本课的难点是:学生用结束句为歌曲伴奏时不能对齐音乐的句子。
2、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唱出歌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环节老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 1、导入新课:今天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你能看一看歌曲的内容是什么?1、学生看书,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能说一说这个内容音乐要怎样表现。
1、(开放式导入)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提出对歌曲情绪的设想。
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你能感受到音乐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吗?(讨论)2、你能说一说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是由音乐的哪些元素表现的呢?3、在这些元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节奏)4、你能打一打乐曲中的一个乐句吗。
1、学生感受的情绪。
(欢快热烈的情绪)2、由自己的感受说一说音乐哪些元素表现了音乐的情绪。
3、学生能说出在这些音乐元素中哪个元素起了主要的作用。
4、学生能模仿打出音乐中的一个乐句的节奏。
1、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对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受。
对学唱歌曲起一个铺垫的作用。
2学生能在已有的经验中感知“节奏”在表现音乐的情绪里起了重要作用。
(这个问题起到层层递进的作用)3、学生通过模仿节奏就能唱准歌曲的节奏。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1第一单元鼓乐传情优质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1第一单元鼓乐传情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254402d4d8d15abe234eac.png)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地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地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地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地多样性有初步地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地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地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地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地“锣鼓经”有初步地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地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地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地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地不同,掌握歌曲中鼓地节奏。
教时安排:三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敲起我地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地不同,掌握歌曲中鼓地节奏。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地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地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地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地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地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地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地方式表现特定地情景.教学地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地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地四小节为歌曲地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地重要作用。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 苏少版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 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391e68bb68a98270fefa2d.png)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苏少版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红河谷》教案苏少版教学目标:1、分析歌曲《红河谷》的速度、力度、节拍特点,从而体会歌曲的深情,感受歌曲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且背唱歌曲《红河谷》。
3、对比聆听《红河谷》合唱版,启发学生初步感受多种演唱形式的音乐魅力。
教学重、难点:选用恰当方法,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红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传历史的歌曲。
由于歌中红河谷地理位置存在争议,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都视之为自己国家的民歌。
该歌曲以朴实的曲调和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朴实的情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本歌曲为F大调,四四拍,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
音域适中,易学易记。
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一、三句开始的三个音为连续的跳进,表现了留恋的深情,二、四句与前面的衔接处也是跳进式的起伏,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呼后应的手法,第二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四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
这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显示出歌曲旋律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特点。
这些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合唱等多种音乐表演形式。
《红河谷》歌词表现了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
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风光片视频,教室里挂上北美地图,营造教室气氛,学生听着歌曲《红河谷》的音乐进教室,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
2、师:根据课前播放的音乐及现在你们看到的图片,同学们猜猜看,今天咱们要去哪个洲或者国家了解它的音乐呢?生:北美洲。
师:有谁知道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叫什么名字?生:《红河谷》。
师:听到《红河谷》还能联想到什么信息?有谁能帮我们介绍一下?生: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有一个美国电影也叫《红河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鼓乐传情10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鼓乐传情10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f92265804d2b160a4ec009.png)
鼓乐传情教学内容1.听《黄河留下威风鼓》2.认识各类鼓课时4教学目标1.听赏《黄河留下威风鼓》,知道鼓在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2.认识各类鼓,了解各类鼓的特点,玩游戏"击鼓接词"。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难点:认识各类鼓,并了解各类鼓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一、复习《咿唷嘞啦》:1.复习《咿唷嘞啦》: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八分音符、后八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的准备把握。
3.变幻演唱形式唱,领唱和齐唱:二、认识种类鼓:1.威风锣鼓--流传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霍县、汾西等地。
过去多在庙会,祈神、求雨等活动中表演。
演奏者在敲击大鼓、锣、钹中倾情舞动,把自己生命的律动和祈求丰收的愿望都融会于表演之中。
2.太平鼓舞--以"太平鼓"命名的有两种:一种是用扇形带柄的单面鼓,另一种用筒形双面大鼓,两者的鼓型、舞法虽有极大区别,但都是用来寄寓人们对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的向往。
3.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欲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果说"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是金鼓齐鸣、壮阔的阳刚之美的话,那么"安塞腰鼓"则是人鼓合一,冲闯腾越,既显示群体精神,又突出了个性之美。
三、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1.第一遍听:注意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按节奏数板:p8 集体练习两遍,自由练习两遍,再集体练习两遍。
3.第二遍听:注意加入音乐数一数。
四、音乐游戏,击鼓接词:鼓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所以中国的文字中有很多带"鼓"的词,比如:锣鼓、大鼓、鼓掌、鼓励等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7dd1005ef7ba0d4b733bd8.png)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课设计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课目的1、学生在赏识《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觉到“鼓乐”这种特别音乐表现形式的独到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宽阔音乐视线,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觉和认识。
2、学生能用快乐、热忱的情绪流利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频频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次序。
3、学生能踊跃参加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形”的创建性活动中,经过感觉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获得训练。
教课的要点难点:感觉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一样,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课要点与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一样,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课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学期教课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伟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前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生机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6、听范唱:让学生感觉少量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快乐并富裕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 的频频出现,增加了歌曲的民族特点。
8、用” lu ”哼唱歌曲旋律,难点要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同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教课内容: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持续唱歌曲 <<伊唷勒啦 >>.动 : 以敲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形 .教课的要点难点 :按节奏顿足、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联合起来。
教课过程:1、师生问好:2、复习稳固歌曲: a. 用“ lu ”哼唱歌曲旋律。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鼓乐传情_苏教版
![六年级下音乐教案-鼓乐传情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79e691ad51f01dc281f16d.png)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围绕民族打击乐器“鼓”进行一组听唱奏的活动。
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乐器“鼓”的作用。
2、学生欣赏《将军令》,能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锣鼓节奏,能和同学合作演奏锣鼓节奏。
3、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演唱歌曲《咿唷嘞啦》,能学着非洲人那样表演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4、学习用“鼓”即兴创作鼓乐“滚核桃”“舞龙舟”和自己想象的情景。
二、学生状态解读:“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
中国的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励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
中外鼓乐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
七单元以“鼓乐传情”为题,汇集了若干与“鼓”相关的作品。
让学生装通过欣赏、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对学生对鼓励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材文本解读:本单元选择了苏南吹打乐《将军令》、合唱《缓和留下威风鼓》、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哟嘞拉》两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另外还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
四、课时安排:课时听唱活动拓展第一课欣赏音乐《将军令》 1、认识苏南吹打击乐器组合2、念出“将军令”锣鼓节奏。
1、学生讨论知道的民族打击乐器。
第二课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学生为歌曲唱伴唱。
2、选择歌曲节奏 1、自己制造小鼓并演奏。
第三课 1、欣赏非洲鼓乐。
1、演唱歌曲《咿唷嘞啦》 1、用非洲人的动作表演歌曲 1、了解非洲音乐。
第四课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学唱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数板:爷爷打鼓。
欣赏古乐《夕阳箫鼓》。
第五课开学准备课年级六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1.听《将军令》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将军令》,了解乐曲,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
二、以乐激情:
1.介绍乐曲《将军令》:这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打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器组合的一种。
2.视频展示,锣鼓乐队、各种打击乐器的图片。
3.听赏《将军令》,请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4.念一念p1的锣鼓节奏。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
三、以歌传情:
1.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乐句?
2.学唱歌曲:
a.学唱印象最深的乐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商定学习内容。(一半)
b.接龙唱:
c.完整唱: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d.处理歌曲:根据歌曲内容,讨论歌曲演唱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我们来了哪些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教学过程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是学唱歌曲的重点。
2.打击乐器的演奏一开始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应适当加入视频。
教学准备
钢琴、磁带、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展望2008:
迟到的新年问候,展望2008年奥运会,提到运动项目赛船,导入鼓乐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和听赏乐曲《将军令》。
2.来露一手:
3.布置制作小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