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学时分配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码:0801111B、0801112B总学时:93总学分: 6适用专业:化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及核心课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大学物理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等内容的一门科学,是化学专业重要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之间的关联性,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和坚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了解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为胜任中学有机化学教学和进一步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根据课时要求,建议第一学期安排前7章内容(45学时),第二学期安排后9章内容(48学时)。

其中,第八章、第十六章和第十八章不作为课堂讲授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

4.了解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基本要点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能够应用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定性地理解、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5.掌握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偶极矩等概念的涵义;能够区别键能和键的离解能以及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键矩的方向。

6.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掌握均裂、异裂、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亲电试剂、亲核试剂、过渡状态和中间体等概念的涵义。

7.掌握BrΦnsted-Lowry酸碱、Lewis酸碱以及共轭酸、共轭碱、酸碱络合物等概念的涵义。

有机化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Orgonic Chemistry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学分:6 理论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课。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制备方法、鉴别和有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选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能力及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科其他后续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等)打下牢固基础。

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思维、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应达到要求:1.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征。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4. 掌握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

5. 掌握某些重要的反应规则及反应历程。

6. 了解各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名称:《有机化学》付建龙、李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年。

参考资料:《有机化学》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主要内容: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类型、氢原子类型及烷烃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杂化轨道理论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主要内容:烯烃及二烯烃的命名、异构现象、烯烃的结构、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烯烃的制备及用途、亲电加成及加成规则、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命名规则及分子结构特点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的统设必修课。

课内学时99 ,5.5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27学时。

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文字教材分(1)、(2)两册,(1)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链烃、脂环烃、对映异构、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红外光谱知识。

(2)的主要内容包括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及知识,包括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糖类、类脂和萜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有机化学与药学、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

二、课程教学媒体的选择本课程选择的主要媒体包括文字教材(主教材、实验教材)、录象教材、直播课堂及网上教学等。

各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下:1.文字教材是主要媒体,录象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网上教学是文字教材的辅助媒体。

几种媒体所表现的内容有共同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互相配合,各有侧重。

2.教材是合一型,分(1)、(2)两册,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由中国药科大学陆涛主编。

文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三种媒体中的核心,学生全部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尽在其中。

3.录象教材是用形象化手段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网上主要是教学实施意见、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习指导等。

三、教学要求(见课程教学实施意见)四、教与学的建议1.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式、命名方法、化学性质反应等比较难记忆,要善于总结,如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等,要掌握内在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2.认真练习、作好作业认真作好平时作业、多做练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有效办法。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学会重要试剂的配制和官能团的鉴别操作,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工科各专业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工科各专业用)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工科各专业)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实验是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回流、萃取、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理的分离提纯方法,并正确选择和安装仪器;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正确的记录、归纳和总结实验结果。

培养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二、教学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三、课时分配情况实验课程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必修实验个数:6个,选修实验个数:1个。

受学时所限,学生实验在以下内容中选作32学时。

四、适用专业材料与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各本科专业五、考核方式及办法实验总成绩=(实验平时总成绩×50%) +(实验操作考试成绩×50%) ;按百分制给出,再折合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试验平时成绩:1)除第一个实验一般知识介绍及简单玻工外,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相关格式完成实验报告一份。

按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态度、实验理论、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内容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按A+、A 、A-、B+、B 、B-、C+、C 得出实验平时成绩。

2)实验平时总成绩对七个试验的成绩取平均值,用百分值给出。

单个试验成绩折算:A+(95)、A(90)、A-(85) 、B+(80)、B(75) 、B-(70) 、C+(65)、C(60)。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104学时,其中理论课66学时,理论课考试2学时,实验课36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剂专业。

三、课程地位、性质有机化学为药学、药剂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药学、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内容根据药学、药剂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要求学员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把有机化学与药学紧密结合起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及从事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授之以“渔”。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比较法、归纳法教学,并以问题引导、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可结合案例引发学员思考,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灵活运用模型教具、电子幻灯、flash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教学大纲(适用于化学专业)说明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满足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高级化学化工技术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122学时,4学分。

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满足化工、制药、环保等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高级化学化工技术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一般概念;2.理解有机结构基本理论到现代化学键理论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特点;3.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4.共价键的断裂方式5.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6.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7.有机化合物的分类8.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第二章烷烃教学目的1.掌握系统命名法;2.掌握甲烷的四面体构型,能够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烷烃的结构和σ键的特点;3.掌握烷烃的卤代反应及其历程;4.理解卤代反应的相对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烷烃的分子结构;烷烃的物理性质;3.烷烃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学时学分:156(理论学时96、实训学时60)专业: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初中化学、基础化学(无机)后续课程:化工分析、实用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合三年制中专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化工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化工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有机化学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用一定的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以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建立完整的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反应;加强对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同分异构现象;掌握立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注意典型反应,理解典型反应的机理;掌握有机反应的理论。

(3)能熟悉常见的化学试剂和仪器,并能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实验,正确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1 有机化学的产生、定义、重要意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3 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6学时
2.1 烷烃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体
2.2 烷烃的物理性质
2.3 烷烃的化学性质
2.4 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及选择性
2.5 烷烃的制备和来源
第三章立体化学6学时
3.1 有机化合物的构型异构和分类
3.2 立体异构体的标识
3.3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3.4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3.5 含有三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3.6 烷烃卤代反映的立体化学
3.7 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四章烯烃8学时
4.1 烯烃的结构与命名
4.2 烯烃的物理性质
4.3 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
4.4 烯烃的化学性质-----催化氢化
4.5 烯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第五章炔烃和二烯烃6学时
5.1 炔烃的结构与命名
5.2 炔烃的物理性质
5.3 炔烃的化学性质
5.4 二烯烃的结构与命名
5.5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六章脂环烃6学时
6.1 脂环烃的分类与命名
6.2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6.3 脂环烃的稳定性与Baeyer张力说6.4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6.5 脂环烃的立体异构现象
第七章芳香烃8学时
7.1 芳香烃的分类命名与芳香性
7.2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7.3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性质7.4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定位效应7.5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稠环芳烃7.6 芳香烃的来源
第八章卤代烃6学时
8.1 卤代烃的结构与命名
8.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8.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8.4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消除反应8.5 卤代烃的制备
第九章醇、酚、醚8学时
9.1 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命名9.2 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9.3 醇的化学性质
9.4 酚的化学性质
9.5 醚的化学性质
9.6 醇、酚、醚的制备
第十章醛、酮14学时
10.1 醛、酮的结构与命名
10.2 醛、酮的物理性质
10.3 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10.4 醛、酮的化学性质-----负碳离子
10.5 醛、酮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
10.6 不饱和醛酮的化学性质
10.7 醛、酮的制备
第十一章羧酸6学时
11.1 羧酸的结构与命名
11.2 羧酸的物理性质
11.3 羧酸的化学性质
11.4 羧酸的制备
第十二章羧酸衍生物8学时
12.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
12.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2.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2.4 酯的特殊性质
12.5 酰胺的特殊性质
12.6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第十三章含氮化合物6学时
13.1 硝基化合物
13.2 胺、重氮盐、偶氮化合物
13.3 联苯胺重排
13.4 胺的制备
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3学时
14.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
14.2 五元杂环化合物
14.3 六元杂环化合物
14.4 卟啉和异卟啉
14.5 吲哚
14.6 生物碱
第十五章周环反应5学时
15.1 环加成反应
15.2 电环化反应
15.3 迁移反应
第十六章糖2学时
16.1 糖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6.2 单糖
16.3 二糖
16.4 多糖
第十七章氨基酸和蛋白质2学时
17.1 氨基酸
17.2 肽和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