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入境,缘景明情,理解本诗的艺术特点及李白人生理想2.对比阅读,深入探究,了解游仙诗的艺术构思及一般思想意蕴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艺术特点及李白人生理想教学难点:了解游仙诗的艺术构思及一般思想意蕴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比较阅读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案设计1.熟读成诵①读准字音②理解词义③梳理文脉2.知人论世简要梳理李白人生轨迹:3.比较阅读:阅读李白《泰山吟》组诗,试对比分析《泰山吟》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艺术构思及情感意蕴方面的相同之处。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讲讲这句话背后的故事?明确:贺知章,因一首《蜀道难》盛赞李白为“谪仙人”;在长安,贺知章与李白等相交甚欢,被时人誉为“酒中八仙人”,甚至有“金龟换酒”的美谈。

(适时补充余光中《寻李白》中名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诗仙”李白豪迈洒脱的气质与浪漫飘逸的神韵。

2.解析题意①吟:古体诗的一种。

与“歌”“行”“引”同属乐府诗的范畴。

内容多有悲愁愤慨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如《琵琶行》、《长恨歌》、《游子吟》、《李凭箜篌引》等。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本诗作为古体诗,以七言为主,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

②留别:表明创作动机。

本诗又名《别东鲁诸公》,然全诗并无明显的惜别之情,实为借题发挥。

③梦游天姥:“天姥山”写作对象,“梦游”表明本诗内容为虚构。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了解古体诗的体裁特点,培养学生据此探究本诗艺术形式特点的自主意识。

2. 通过本诗写留别无惜别之情、游山却出于虚构的特点,明确诗歌借题发挥、有所寄托的意向。

二、教学过程任务一:吟咏入境,涵泳诗韵1.听范读,正字音2.自由读,入诗境任务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王国维先生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的怀念》。

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常识等。

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 知识梳理
课程目标
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4.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5.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
一、新知导入
【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 【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 类。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小说采用高超的讽刺手 法,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严贡生欺辱乡里,还被推为优行,考试由别人替考。儿子娶亲,不肯花钱雇吹奏 班,乘船装病,谎称船夫偷吃的云片糕是名贵药材,克扣船夫工钱。赵氏丧子,严贡 生强占她的房子给儿子儿媳居住,赵氏告官。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范进升任学道,为报答周进的知遇之恩提拔荀玫。梅玖鼓吹自己是周进的学生,
生意人们帮周进捐了个监学名额,周进从此官运亨通,官至学道。主持童生考试, 给落榜二十余次的范进批了第一名。范进半生潦倒,挨打挨骂,中举后一度喜极发狂。 人们百般阿谀,张乡绅送房送钱,范进母亲喜极昏厥,一命呜呼。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张乡绅为了买地强说僧官慧敏和何美之妻子调情,蓄意刁难。张乡绅和范进去拜
四、内容简介
(一)
章 节 目 录
(二)结构简介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市井奇人”的发现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以 “幽榜”回映“楔子”。
(三)内容概括
最得宠爱。荀玫考中进士,与王惠一同封了员外。王惠和荀玫请陈礼请仙扶乩,算得 王惠日后会官至宰相。荀玫母亲去世,隐瞒不成,只得回家守孝。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单元测试卷】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单元测试卷】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语文(测试时间:120分试卷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提示默写。

(6分)(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年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练习。

(6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像山泉在,像波涛在。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根据选段中的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卷蜷zhuìchùB. 蜷卷chuòchùC. 卷蜷chuòzhùD. 蜷卷zhuìzhù(2)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咀嚼奔波澎湃呜咽B. 品味奔驰澎湃呜咽C. 咀嚼奔驰呜咽澎湃D. 品味奔波呜咽澎湃(3)选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2分)( )A. 天上闪烁着星星B. 星星好像宝石C. 天上缀着宝石D. 星星缀着宝石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怫.然(fú) 缟.素(gǎo) 休祲.(qìn) 觥.筹交错(gōng)B. 徒跣.(xiǎn) 加冠.(guān) 不屑.(xiè) 浩浩汤.汤(tāng)C. 缊.袍(wēn) 容臭.(xiù) 烨.然(yè) 薄暮冥.冥(míng)D. 的.卢(dì) 皲.裂(jūn) 唐雎.(jū) 水声潺.潺(chán)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豆羹麾下泉香酒列燕然未勒B. 叱咄抵毁舍生取义朝晖夕阴C. 色挠惆怅宠辱偕忘樯倾楫摧D. 霹雳拜谒金尊清酒负箧曳屣3.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4)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5)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__________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8)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布衣之怒,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头抢地尔。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1、43、44、46回)
深入探究—— 典型人物范进
范进,登场于第三回《周学道 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特色鲜明 的人物。他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 黑暗,让人读后难忘。
深入探究—— 故事概要
范进中举
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 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 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 奋得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 复正常。后来大家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 恭维,说明了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作者生平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 五十四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 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 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巡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 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 老人,客扬州。
威作福
万雪花银”
相关情节
①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让
①“偷鸡贼”事件; ②为了表示“清廉”,竟枷死向他行贿五十
斤牛肉的回教老师傅。 (第4、5回)
大家将钱财、余利归公; ②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
都战战兢兢; ③被贪官污吏认为“江西的第一能员”。(第
小说结构
小说结构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小说全书 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 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 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 ,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 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 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 致清楚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PART.03 立体性与典型性
——小人物的任务塑造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任务
1.搜寻记忆,勾勒人物画像。根据前面熟读的内容,搜寻最
深刻的记忆,勾勒人物画像,为课文配插图;
1
2.展示画像,推介人物特色。小组交流,呈现四个人
物的画像,解说绘画时着力想表现人物最明显的特点;
2
3.欣赏特色,品味人物塑造。欣赏人物特色,图文结合,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长妈妈
……
……
……
人物形象 身份低微 行为粗鲁 饶舌多事
迷信 善良 淳朴 ……
突出手法 欲扬先抑
……
学习评价
2.跟着作家写片段。欲扬先抑是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运用得 非常娴熟的一种手法。文章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不满和厌烦, 后笔锋一转,写长妈妈令人震悚的事,先抑后扬使人物形象瞬间高大起 来。请你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150字左右)
(小人物塑造的具体意义)。
学习评价
1.结合自身对人物的理解,选择某一人物的相关事件进行自主创作, 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
2.自主阅读鲁迅的《祝福》一文,对祥林嫂这一小人物形象特点、 作者情感、小人物塑造的社会意义,以及自身体会等,进行具体分析, 形成读书报告,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
(二选一)
单罗列与叙述平铺直叙;
PART.02 平凡性与光辉性
——小人物的境界表现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任务
1.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语
句,明确小人物的缺点与不足,体会小人物的平凡性;
1
2.快速阅读课文,圈画文中能表现小人物品格情怀的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PPT课件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Part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描写雪的这样一 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那大家知道这句诗的出处吗?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这句诗句的来 源。其实这首诗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边塞 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 的豪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入岑参诗中 的世界。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体会主旨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 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首汉代乐 府民歌,暴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 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 故入词,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 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 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过零丁洋
Part 0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 了许多民族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 出生入死、浩然正气、奋斗不息。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南宋时期著 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下面让 我们一起来体会他诗中深厚的情感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选择与坚守”这一人文主题所选取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体裁多样,有议论散文、史传散文、劝学赠序和豪放壮词,其特点是偏于论辨或说理;有四首豪放壮词,包含家国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本单元,学生可以在宋濂的求学经历中体会“厚积学”的必要性,可以在孟子的舍生取义中学习“明大义”的抉择,可以唐雎的不辱使命中感受“勇担当”的精神,也可以在四首词中品味“系家国”的豪情……在古人的思想精粹中,我们希望学生获得现实情境下关于“选择与坚守”的深度思考。

二、学情分析
首先,在文言文学习上,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做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

同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较为浓厚,愿意探究文章背后的写作背景、文史知识和思想内涵。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内容学习上,文言文单篇讲解偏多,单元内多篇文本之间的联系少;在主题理解上,对文言文的理解浮于表面,很少进行主旨上的深度思考。

因此,我们计划通过用读写结合的大单元整合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

九上我们学习过议论文,但学生掌握不熟练,我们可以通过本单元大任务的练习,持续巩固提升。

此外,在词作学习上,学生还较为陌生,可以通过掌握鉴赏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以期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和素养。

三、单元学习目标
在古文学习上,本单元希望学生了解本单元所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古代散文的特点,把握其论证或叙述的层次,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同时,能够了解古代诗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对比、对偶、衬托、反问等,体会这些方式在表现作品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在诗词学习上,本单元希望学生了解本单元所选词的风格,在与诗的比较中,体会词独特的形式特点和抒情方式,理解词作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词人抒发的情感。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持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积累典故、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作品深度解读的能力。

四、单元学习总任务
学校将要举办一场以“选择与坚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选取本单元课文中的论据,写一篇以“选择与坚守”为主题的议论性文学作品。

五、附录
附录1:写作手法任务单
附录2:《词四首》情感探究
附录3:写作评价量表
四类卷(23—0)不符合“选择与坚守”的主题要求,不能够
选用本单元所学课文作文论据,观点不明
确,事例不典型,内容不具体;不能够运用
多种论证手法,有说服力;条理不清楚,结
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分—0分
以16分为基准分上
下浮动,然后加书
写项的得分。

1—0分
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
草,标点错误很多,格
式不规范。

六、学生作业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