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组合练习:古诗+古文+现代文(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67947767ec102de2bd897b.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理解性默写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6)《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4b832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a.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 古诗文阅读(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分)8、(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一)(4分)7、(1)“凄凉地”“弃置身”。
(每空1分,共2分)8、(2)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意近即可,2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答: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答案:(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行路难》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 分)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3分)答:8.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希望再次得到皇帝的任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检测(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c8155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7.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文)检测(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检测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XXX(yān) 被绮绣(pī)缟素(gǎo)以头抢地(qiǎng) B.所恶(è)得我与(yú)休祲(jìn)免冠徒跣(xiǎn)C.蹴尔(cù)。
一豆羹(gēng)。
加冠(guān)分麾下炙(zhì) D.曳屣(xǐ)。
怫然怒(fú)容臭(xiù)缊袍敝衣(yùn)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礼愈至(到达)而君逆寡人者(违背)B.呼尔而与之(你)XXX因使XXX使于秦(出使)C.负箧曳屣(穿着)亦免冠徒跣(裸露)D.会挽雕弓如满月(终将)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B.无从致书以观C.故不错意也D.同舍生皆被绮绣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当余之从师也隶而从者B.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无从致书以观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D.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是亦不可以已乎B.长跪而XXX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鱼,我所欲也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有多种词牌,按字数多少和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不同类型。
B.《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XXX,与父亲XXX、弟弟XXX合称“三苏”,都位列“XXX”。
C.《送东阳马生序》《马说》《陋室铭》中,“序”“说”“铭”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
D.XXX的文章喜欢用比喻和对比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和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体现了这两个特点。
7.古诗文默写1) XXX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XXX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九年级上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全册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全册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e263a0975f46526d3e177.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二、现代诗背诵篇目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三、古文背诵篇目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行路难》李白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5.《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2、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3、颔联句是(含典故句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4、《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83e0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8.png)
(3)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五、《咸阳城东楼》 许浑
1.直接默写。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1.直接默写。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2.理解默Leabharlann 。(1)形成因果关系,叠句的应用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十分完整的句子是:,。
(2)表现词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词句:!
附:参考答案
2.理解默写。
(1)《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的是:,。
(2)《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
(3)《咸阳城东楼》中极目远眺,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三、《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1.直接默写。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理解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中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9635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e.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一、古诗文积累1.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2.位于南海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捷报频传,这是航天人一直心怀“,”[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坚定信念,并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的辉煌成就。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月夜忆舍弟》中,点明时令特征,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诗句是:“,。
”6.《长沙过贾谊宅》中,在无疑处设问,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 “夕贬” 的诗句是:“, 。
”8.《商山早行》中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9.《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10.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文中优美的意境。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 。
”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2.《醉翁亭记》中直接点明作者的意趣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句子是:“, 。
”13.《醉翁亭记》中作者用简练传神的语言描绘春夏季节的句子是:“,。
”14.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咏雪》中的“” 将雪比作柳絮,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则用白描全景式描写雪景,且妙用量词,同样形神兼备。
二、主题默写1.古代文人善于抒写身处逆境时的襟怀况味。
刘长卿以“汉文有道恩犹薄,①” (《长沙过贾谊宅》)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韩愈被贬途中,难抑“云横秦岭家何在?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悲慨。
刘禹锡屡遭贬谪,“③,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他面对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豁达胸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6a243e83d049649a665832.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目录:一、现代诗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二、第三单元古文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三、课内古诗(13课)1、《行路难》李白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四、课文古诗八首1、《月夜忆舍弟》杜甫2、《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4、《商山早行》温庭筠5、《咸阳城东楼》许浑6、《无题》李商隐7、《行香子》秦观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五、理解性默写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一、现代诗《沁园春·雪》毛泽东1、主旨句2、过渡句《我爱这土地》艾青1、主旨句:《乡愁》余光中1、写国愁的句子:二、第三单元古文《岳阳楼记》范仲淹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6、《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6、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9、《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醉翁亭记》欧阳修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6、《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7、《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湖心亭看雪》张岱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6、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三、课内古诗(13课)《行路难》李白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5.《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0f746bb68a98271fefa9c.png)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下列每组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长.精神(cháng) 济.沧海(jì)宫阙..(q uè)B.歧.路(qí)珍羞.(xiū)金樽.(zūn)C.琼.(qióng)楼玉宇婵娟..(hóu zhú)..(chán j uān)踌躇D.侧畔.(pàn) 烂柯.人(gē)酬.乐天(chóu)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不胜寒:不能战胜寒冷。
金樽:金酒杯。
B.柯:指斧头的柄。
酬:做诗酬谢对方的赠诗,即答诗。
C.婵娟:月宫中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踌躇:心里不安的样子,这里表示心情不愉快。
D.弃置:被朝廷贬谪,长期得不到重用。
长精神:振作精神。
3.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前有一小序,其作用是什么?5.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_________,下片问_________,归根结底问_________。
6.词的上片,是词人“_________”时的想象,描绘了一个_________的境界,表现对_________的追求。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上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1ceeff6529647d27285289.png)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与古诗词阅读练习与答案(43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与古诗词阅读练习与答案(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ae192de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a.png)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与古诗词阅读练习与答案《岳阳楼记》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嘱托我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③.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④.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的政绩,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为下文做铺垫。
⑤.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努力处理政事,表现他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①.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②.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⑤.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
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1b83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5.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ea1786700abb68a882fb67.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九上古诗文目录(一)现代诗1 沁园春·雪2 我爱这土地3 乡愁(余光中)(二)文言文10 岳阳楼记11 醉翁亭记12* 湖心亭看雪(三)古诗词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一)现代诗《沁园春·雪》毛泽东1、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爱这土地》艾青1、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乡愁》余光中1、写国愁的句子: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文言文《岳阳楼记》范仲淹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c02b3b90d6c85ed3ac635.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解析】A这;这。
B穷尽;到。
C动词,看;名词,景象。
D有时;或许。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助词,的。
C助词,的。
D助词,的。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解析】例句是因为。
A连词,来。
B因为。
C因为。
D因为。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解析】古今异义,古义:荣耀;今义:恩宠。
A古今异义,古义:国都。
B古今异义,古义:停息。
C古今异义,古义:日光。
D连词,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解析】A同“缺”,中断;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B都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C连续;同“嘱”,嘱托。
D美好;承受。
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C. 把.酒临风(举)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解析】B离开。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267fe3f111f18582d05a76.png)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北宋)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
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
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
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3)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be04e8d116fc700aba68fc17.png)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______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答案】(1)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2)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
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解析】【分析】(1)分析诗歌内容,提取笛声的特点。
李诗: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杨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可知笛声的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
米诗: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
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
可知笛声轻柔、清脆。
(2)第一首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首诗人由于思人怀旧而难以入睡,因了笛声而更加伤悲,却有意拓开,说自己的断肠与笛声无关,就使伤心的程度更为加深,蕴含着无尽的辛酸之泪。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⑵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人触景生情。
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1641df6137ee06eff91837.png)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1 公输《墨子》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公输盘不说:②请说之:③知而不争:④不可谓知类:⑤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⑥子墨子起,再拜 ⑦吾义固不杀人 ⑧夫子何命焉为 ⑨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⑩愿借子杀之⑾然胡不已乎⑿胡不见我于王⒀吾义固不杀人⒁子墨子起,再拜⒂义不杀少而杀众⒃请说之⒄方五千里⒅为与此同类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⒇子墨子之守圉有余(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2)虽杀臣,不能绝也(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4)子墨子九距之二、翻译下面句子①夫子何命焉为?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③请献十金。
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⑤宋何罪之有? ⑥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⑦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⑨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为何若人?B、将以攻宋臣以王之攻宋也C、请说之公输盘不说D、子墨子起,再拜寓逆旅主人,日再食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奇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荆之地/ 水陆草木之花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动心忍性D.子墨子解带为城/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内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内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8705fa5e9856a5712603a.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
(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乙文作者为______文学家___________。
(4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9.教材将甲诗和乙文编入同一单元,意在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种种_________________,对此,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地面对。
(3分)(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6.唐李白北宋欧阳修7.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8.B9.艰难险阻乐观豁达(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12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组合练习:古诗+古文+现代文(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组合练习:古诗+古文+现代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9181b9a8956bec0875e361.png)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组合练习:古诗+古文+现代文(附答案)一、古诗词阅读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苍莽,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释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分)2.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二、文言文阅读钟繇学书魏钟繇,字元常。
少随刘胜②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遂得之。
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⑤,最妙者八分⑥。
(选自《笔阵图》,有删改)注释①钟繇: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
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
③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书法造诣很高。
⑤三色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⑥八分:汉字书体名,隶书的一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繇善三色书/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诞惜不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C.及诞死/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皆书象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三处)(3分)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2)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6.根据选文,评价钟繇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三、现代文阅读抒情散文[《我爱这土地》类文拓展:自然风光](一)云端的日子高鸿小时候喜欢看云。
我躺在峁的草坪上,世界便成了一个圆。
这个圆变换着色彩,忽明忽暗,恍若宝镜初砺,湛蓝而深邃。
镜的边缘忽明忽暗,云雾丝丝缕缕挤了进来,色彩渐渐浓烈,组成团儿,幻成一地的羊群或棉朵,悠悠从镜中穿过。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 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499ec5022aaea988f0f21.png)
【九下】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
“雁去”紧承“秋来”,“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
“四面边声连声起”写四处回荡的音响。
“千蟑里”点明“孤城”的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长烟”“落日”写“孤城”的景色;一个“闭”字写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
这三句围绕着“孤城”描绘了一幅迥异于中原乡土的“塞下秋来”的荒凉画面。
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句转入抒情。
在羌笛悠悠、寒霜满地的边塞,人们夜不能寐,将军头发白了,战士流下思乡的眼泪。
全词苍凉悲壮,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鉴赏】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
1.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返。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7.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f23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8.png)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和考题(Word版含答案)【九上】《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作者以姜尚、伊尹自比,表达了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二.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初三语文组合练习:古诗+古文+现代文(附答案)一、古诗词阅读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苍莽,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释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2分)2.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二、文言文阅读钟繇学书魏钟繇,字元常。
少随刘胜②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遂得之。
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⑤,最妙者八分⑥。
(选自《笔阵图》,有删改)注释①钟繇: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
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
③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书法造诣很高。
⑤三色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⑥八分:汉字书体名,隶书的一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繇善三色书/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诞惜不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C.及诞死/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皆书象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三处)(3分)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2)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6.根据选文,评价钟繇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三、现代文阅读抒情散文[《我爱这土地》类文拓展:自然风光](一)云端的日子高鸿小时候喜欢看云。
我躺在峁的草坪上,世界便成了一个圆。
这个圆变换着色彩,忽明忽暗,恍若宝镜初砺,湛蓝而深邃。
镜的边缘忽明忽暗,云雾丝丝缕缕挤了进来,色彩渐渐浓烈,组成团儿,幻成一地的羊群或棉朵,悠悠从镜中穿过。
宝镜又恢复了本来面目,波澜不惊。
闭上眼假寐了一会儿,见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尾巴冲了进,在镜中耕出一条白线。
白线尚未完全散去,刚才赶出去的羊群“呼啦啦”又蹚了回来。
羊吃饱了便挤成一团,只剩下一片白,分不清是羊还是云了。
云的上面是什么?是不是有天宫?天宫里该是住着神仙,整日被云浸润着,过着虚无缥缈的日子。
参加工作后的某个时段,我就职于一家合资企业,频繁地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
我有一个习惯,坐飞机喜欢靠窗户,一路观赏下面的景致。
当然,看到最多的是云,形状各异、变幻莫测的云。
厚厚的云层密密匝匝地铺陈着,感觉即使跳下去也能把你托住,像一张广袤的大床,暖暖地拥着你。
都说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那么如果不小心在床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今夕何夕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深圳,下面的云层积得很厚,一望无际,突然在中间露出一个洞,令人为之骇然-感觉我们的飞机是被云托着的。
定住神往下看,下面是人间烟火,虚无缥缈,似乎都不像是人间了。
飞机再往前飞,一条大河浩浩荡荡、逶迤磅礴,夹岸积雪,浪過飞舟······另一次在记忆中留下烙印的云景是从青岛去沈阳。
那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空中飘忽着一些闲散的云朵,形单影只,懒洋洋的。
进入渤海上空后,云层渐积渐浓,渐厚渐沉,色彩立体,形状突兀。
这些云朵不断长大,形成连绵不断的城池。
城池的中央有高耸的城堡,巍然傲视,形状不凡。
城堡的周围怪石林立,状人状物,惟妙惟肖,如一群兵勇摇旗呐喊,横冲直撞。
城堡摇摇欲坠,突然幻化成一只怪兽,面目狰狞,张牙舞爪。
这令我想起了《渔夫和魔鬼》中的那个怪物,内心掠过一丝寒意。
正自端详,妖怪已幻化成若干小兽,奔腾跳跃,憨态可掬。
我猜想这云端之上一定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着这一切,一幕幕大戏次第拉开,与人间一样演绎着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远处,一山逶迤起伏,云雾缭绕。
山中有泉,淙淙潺潺。
泉水倾巢而泻,奔向远处,终成一片浩瀚的海。
再远处,海天一色,于是就分不清哪儿是云、哪儿是天了。
每次回西安,飞机飞越秦岭的时候,我的心情都会莫名兴奋。
因为我曾多次攀爬这座山,熟悉它的许多沟壑、许多河流。
然而从天上往下看,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呢。
莽莽苍苍的大秦岭葱葱茏茏,一望无际。
许多平日难以企及的高峰就在脚下,硕大的花岗岩状若莲花,肆意绽放。
山脊上闪着银色的斑点,那是尚未消融的积雪。
山间有银带飘舞,小河流淌。
水库像一面镜子把阳光反射上来,令人炫目。
远处,山峦重重叠叠,在薄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妩媚。
偶有一两朵闲云飘过,在山间留下缓缓的脚印。
然而更多的时候,舱外茫茫一片,状若混沌世界。
想那盘古未开天地之前,世界是否就是这番景象-浑浑噩噩、混沌未开?几十亿年过去,我们的星球有了水,有了气层,有了风云雷电,因此也诞生了最初的生命。
也许在茫茫宇宙中,有许多像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也孕育着生命-甚至是比我们更加高级的生命,这有谁知道呢?此刻,舱外阳光灿烂。
刚才还厚厚的雾霾已烟消云散,逃遁得无影无踪。
天蓝得让人陶醉,瓦亮空灵,云的下面,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8.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6分)(1)镜的边缘忽明忽暗,云雾丝丝缕缕挤了进来。
(赏析加点词的妙处)(3分)(2)偶有一两朵闲云飘过,在山间留下缓缓的脚印。
(加点词喻指什么?)(3分)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小时候仰望云天,想象云端里有天宫,天宫里住着神仙,令人向往,引起下文作者对云端日子的描写。
B.文章中间部分变换视角,写去深圳和经渤海上空的两次印象深刻的航行经历,扣住题目,间接描写了云端的日子。
C.作者经常坐飞机回故乡西安,在秦岭上空,俯视山川大地的景象,感觉美不胜收,渗入了深厚的故乡情结。
D.最后一段写作者看到舱外阳光灿烂,俯视云端下面生机勃勃的景象,升华主旨,抒发积极美好的情感。
10.宇宙间是否真的存在其他的生命?下面两个句子的作者都在对此发问,联系各自所在的文本,思考他们这样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A.也许在茫茫宇宙中,有许多像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也孕育着生命-甚至是比我们更加高级的生命,这有谁知道呢?B.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友好问候吗?(严春《敬畏自然》)(二)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
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
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为什么有的植物会在严寒面前败下阵来,而另外一些植物的耐寒抗冻本领却异乎寻常的高强呢?它们耐寒抗冻的秘籍是什么?②植物的生长发育、传宗接代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
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
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
③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
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能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
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冻害是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可导致细胞和组织受伤,甚至死亡。
植物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
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⑥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
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⑦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植物就需要练就更高强的本领。
⑧多年生植物进入休眠期后,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并未停止,营养物质、酶的活性和内源激素都在发生变化。
植物们会在身体中积蓄起盐类物质和能变为糖的淀粉,盐类和含糖溶液有很强的抗寒能力;有的植物还能通过增加体内不饱和脂肪酸或抗冻蛋白等,避免细胞内部结冰。
如果说,粗大的树木不怕冻可以用寒气不易侵入来解释;那么,细小的植物枝叶、娇嫩的蔬菜等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11.耐寒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有哪些?(3分)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植物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13.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抗冻能力较弱;秋季,植物进入休眠状态,不再消耗物质和能量,植物体也停止生长。
B同一种植物,虽然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不一样,但它们生长发育、传宗按代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C.为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植物体内的自由水会减少,结合水的含量增加,进而提高细胞液浓度。
D.细小的植物不易冻死的主要原因在于植物们会积蓄盐类物质和能变为糖的淀粉。
组合训练11.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飘浮在天空之上。
(2分)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分)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日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结合诗句分析,2分)[诗歌鉴赏]首联,“垂苍莽”“浮太清”描写了秋夜星空的高远;领联,“百虫鸣”以声衬静,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颈联,写出诗人的自身状态;尾联,“还思”“驿”点明诗人对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向往。
3.B 解析:A.擅长,善于;B给,借给/和;C.到了,等到;D.模拟。
(4分)4.繇精思学书/饮食手书桌上/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处1分)5.(1)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他才得以活命。
(关键词语“以”“活”1分,向意1分)(2)每次看到世间万物,都将它们的样子书写、描摹下来。
(关键词语“每”“书”1分,向意1分)6.①钟繇酷爱书法并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名家,值得我们学习和颂扬。
(2分)②钟繇钦羡他人有蔡伯喈的书法真迹,借而不得气急攻心,气量狭小,有失君子之范,这一点应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