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的意义第一节政治的缘由1、政治是人类的创造。
政治是由人用智慧创造的,人之所以伟大,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创造了政治。
如中国、美国等。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体制不变,美国二百年一部宪法,单单是政治体制,就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历史的时空中,可以说政治是人类的创造,而且政治依靠人类的智慧而完善。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人最初是由自然规则支配的,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慢慢给自己制定社会规则,从而慢慢走上了超越自然的道路。
自然规则由自然力(如弱肉强食)来维持,社会规则由社会力量来维持,这种社会力量可称之为公共权力。
由公共权力产生了政治。
而人由最初状态的自然规则向社会规则跨越的重要点是人类在生产。
当然,动物也在生产,但人的生产的最大特点是人在进行有意识的生产,可形成有意识的生产组织。
人类最初的生产是共产共有的,而不是对立的(与自然对立,与他人对立)自然力自然规则生产社会规则超越社会力量公共权力有意识的生产有意识的生产组织自然规则社会规则公产共有私有公有之间的冲突公共秩序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政治共同体自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产生两种不同后果。
第一种后果是私人利益冲破公共利益,产生了阶级冲突,从而建立新公共权力,建立新国家。
(西方古希腊)第二种后果公共利益胜于私人利益,那么公共权力会被放大,在旧公共权力基础上建立国家。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古希腊有多种成帮制度,而政治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先于国家就萌芽了,它萌芽于公共权力和社会规则,它只是随国家的产生而逐渐走向成熟。
政治也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失,因为即使国家消亡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类而存在时,人类仍需要一个只需,便会有政治。
2、政治的人性基础:人有逐利性,而这种逐利性分为两方面:欲望、求善。
人区别于动物,人类创造了三中生活。
欲望经济生活劳动获得财富逐利政治生活逐利发展求善精神生活认知认识自我理性本质目的逐利人的逐利性中欲望的一面使人不断扩大劳动,以获得更多的财富,也使人有了为获财富而追求权力的冲动;而求善的一面使人对只需产生需求,设立规则以约束自我。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名词:1.政治P92.氏族、胞族P11简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P62.政治的定义的三个基本点P93.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和机关的特点P11第二章政治学名词:1.政治学P18;2.简答:1.政治学定义的三个基本点P182.政治学原理就其内容来看的三个特征P223.政治学原理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P22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P285.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P336.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P347.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P34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名词:1.利益P47;2.利益关系P53;3.共同利益P54;4.利益矛盾P58;5.横向利益矛盾、纵向利益矛盾;简答:1.利益关系与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的关系P442.利益定义的构成因素P473.利益的内在矛盾P494.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P545.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P616.政治权力的基本功能P627.政治权利的基本功能——实现共同利益,解决矛盾获得的资格P628.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P62第二章政治权力1.简答:1.政治权力的本质P67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P673.政治权力的特性P714.政治权力的类型P755.不同类型政治权力的关系P806.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P847.政治权力的作用P88第三章政治权利名词:1.权利P94;2.政治权利P96;简答:1.对政治权利定义的理解P962.政治权利的特性P97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P103——P1074.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P1075.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P1096.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P111第三篇政治行为第一章政治统治名词:1.政治统治P118;2.政治统治的方式P129;简答:1.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不等于政治权力关系P1162.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驱使政治权力主体发生政治统治行为P1173.对政治统治定义的理解P1184.政治统治的特点P1195.政治统治的基础P1236.政治权力强大取决于的因素P1237.社会基础决定的因素P1248.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意义P1259.心理基础的关键;政治认同和合法性取决因素P12510.政治认同的三个指向P12611.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P12612.马克思关于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的理解P12713.政治统治的方式P12914.政治统治的作用P132第二章政治管理1. 政治管理P136;2.自然经济P152;3.市场经济P154;简答:1.对政治管理定义的理解(内含与政治统治的比较)P1362.政治管理的特征P1373.政治管理的职能(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P1404.政治管理的类型P1485.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行为方式、管理行为方式)P1526.自然经济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的特点P1537.市场经济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的特点P1558.从管理行为方式分析政治管理的不同方式及特点P1569.政治规划与政治决策的特点P15710.政治管理的作用P16111.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在作用上的比较P163第三章政治参与名词:1.政治参与P166;简答:1.政治参与定义的基本特点P1662.政治参与的类型(自动、动员、消极)含义、特点及评价P1683.马克思划分政治参与(比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参与)P1694.政治参与的方式P1715.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的异同P1716.解析公民个人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直接或者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P1757.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P1758.政治社会学对于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研究主要有三点结论P1779.政治学研究将政治参与动机归纳为六个方面P17710.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P17911.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P18012.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P18213.如何促进政治参与的发展P183第四篇政治体系第一章国家名词:1.政治体系P184;2.国家P192;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P197;4.国体P197;5.君主政体P198;6.共和政体P198;7.国家结构形式P201;8.单一制P201;9.复合制(联邦制、邦联制)P201;10.君合国、政合国P202;11.国家机构P203;12.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P203;13.民主集中制P204;14.国家元首P205;简答:1.对国家定义的理解P1902.国家作为暴力机器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P1913.法西斯国家特点P1954.福利国家发展趋势P1965.政体与国体关系P1976.国家机构的特征P2037.国家机构设置原则考虑因素及三种类型P2038.分权制衡原则是资产阶级设立不同的国家机构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的原则P2049.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形式、产生方式及职权P205第二章政党名词:1.政党P209;2.政党制度P216;3.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P217;4.两党制P217;5.多党制P219;6.一党制P220;7.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P221;简答:1.政党具有的基本特征P2102.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可是,并非有阶级就有政党存在P2103.区分政党阶级的标准P2124.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方式及特点P2125.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P2136.政党的作用P2147.无产阶级政党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的基本方式P2148.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在获得政权前后的区别P2159.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P21610.政党制度的特点P21711.比较英美两国的两党制(异同)P21812.资本主义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P21813.多党制形成原因及类型P21914.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的基本特点P21915.法西斯主义与当代民族主义国家P22016.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有以下因素决定P22117.无产阶级领导制及特点P22118.无产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及特点P22219.我国政党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影响P223第三章政治社团名词:1.政治社团P224;2.压力集团P230;简答:1.政治社团不同于利益、压力、院外集团P2242.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P2253.政治社团的特征P2264.政治社团与社会团体和政党的区别P2275.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P2286.压力集团的产生原因、特点、及评价P2307.社会主义政治社团产生原因和性质作用P2308.资与社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P2349.政治社团的功能P23710.政治社团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影响(资、社)P238第五篇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名词:1.政治心理P244;2.社会环境P248;3.物质环境P248;3.政治心理的物质环境P248;4.政治心理的思想文化环境P251;5.政治心里的客观基础、主观基础P248/252;6、气质P252;7.个体心理背景P253;8、政治认知(政治知觉、政治印象、政治认知判断)P253;9、政治情感P254;10、政治动机P254;11、政治态度P255;12个体政治心理P256;13政治领袖P256;14群体政治心理P257;15阶级政治心理P258;16.民族政治心理P259;17.集团政治心理P259;简答:1.对政治心理定义的理解P2452.政治心理的特点P2463.社会环境是政治心理的特点P2484.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发达程度决定人们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发展水平P2495.物质环境作用政治心理的途径P2496.社会关系和利益对政治心理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P2507.政治制度作用政治心理的表现P2518.政治态度的特点P2559.群体政治心理的特点P25810.阶级政治心理体现的三个水平层次P25811.阶级政治心理特点P25812.民族政治心理的基本特征P25913.民族政治心理的基本内容P25914.集团政治心理的特点P25915.政治心理的作用P25916.政治心理对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P261第二章政治思想名词:1.政治思想P263;2.事实判断(政治现实的事实判断)P271;3.政治现实的因果分析P272;4.政治现实的价值判断P272;5.单一性、专门性、综合性政治理论P273;6.政治哲学P274;7.政治科学P275;简答:1.对政治思想定义的理解P2632.政治思想的特性P2643.政治思想的内容结构(人、人所赖以存在的现实政治体系、政治发展的研究)P2684.马克思政治思想对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P2695.政治思想的思维结构(政治现实的事实判断、因果分析、价值判断)P2716.政治思想的理论层次结构(单一性、专门性、综合性政治理论)及基本特点P2737.政治哲学的特点及主题P2758.政治科学符合的标准P2759.中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表明P27710.政治思想的作用P278第三章政治社会化名词:1.政治社会化P281;简答: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P2812.政治社会化的媒介P2843.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P2864.政治社会化类型P2895.政治社会化作用P293第六篇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革命名词:1.政治革命P300;2.政治革命战略P308;3.政治革命策略P308;4.政治妥协P309;5.暴力革命P310;6.非暴力革命P311;简答:1.马克思对政治革命定义的观点P2982.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政治革命的含义P2993.政治革命的特征P3014.比较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P3035.比较政治革命与政治密谋和政治恐怖活动P3036.农民革命自发性的表现P3057.农民是一个阶级又不是一个阶级P3068.评价农民革命P3069.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评价P30610.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P30711.政治革命的战略与策略的异同P30812.制定正确政治革命战略和策略的要求P30913.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革命都采用暴力方式P31014.暴力革命方式P31115.非暴力革命的方式和条件P31216.比较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异:含义、形式、条件;同一性)P31317.政治革命的作用P313第二章政治改革名词:1.政治改革P316;2。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学科,是理解和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份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帮助您系统地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国家与政府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政府的定义和职能3. 政府形式和制度的分类4.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概念5. 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体系与政治行为1. 政治体系的概念和要素2.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互动关系4.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类型5. 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关系三、政治理论与思想1. 传统政治理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2. 现代政治理论:民主主义、多元主义、社会正义3. 政治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鸠、马克思4. 概念性政治理论:权力、正义、自由、平等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体系与国际关系理论2. 主权、领土和国际法的概念3. 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4. 全球化与跨国治理的挑战5. 国际冲突与国际安全的问题五、政府决策与公共政策1. 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过程2. 利益集团和政策制定的影响3. 公共政策领域的典型问题:经济、环境、教育4. 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5. 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的重要性六、选举与政治代表1. 选举制度与选举类型2. 政治党派和政党竞争3. 选民投票行为和选举结果的解读4. 政治代表的职责和责任5. 公民参与与政治权利的实现七、公民社会与民主发展1. 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概念2. 公民社会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3. 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平衡4. 公民社会参与与社会变革5. 公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以上所列知识点是政治学的基础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您将能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学知识框架。
当然,政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仍然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希望这份基础知识点清单能够为您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政治学基础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三、政党理论
1.要求考生理解政党的概念以及比较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政治团体的含义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四、政治文化
1.要求考生理解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2.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政治社会化的一般理论.
五 政治发展
1. 要求考生了解政治发展的实质内容.
2.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以及未来趋势.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考试题型: 简答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分)
论述题(40分)
考试科目名称: 政治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1)
考试内容范围:
一、政治学的学科基础知识
1.要求考生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2.要求考生了解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二、国家理论
1.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国家与阶级理论以及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规律.
2.要求考生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道德政治观分析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
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
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
韦伯,哈罗得。
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政治学基础
目录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政治的定义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的社会地位第二章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含义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绵延几千年。
在当今世界上,它在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社会成员。
由于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人们观察分析政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差异,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于政治的含义有着迥然相异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按照这一观点,可以把政治定义为: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使人类对于政治的认识实现了革命性飞跃,按照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原则,可以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政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丰富,领域大大拓展,方法途径多样,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导下,分析,吸收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政治展开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多方法研究,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1,政治的概念(1)最早出现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
《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政治不悔”等说法。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内涵)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它由三方面因素构成,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利益的内在矛盾:第一,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第二,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第三,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第四,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利益关系: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它不过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共同利益: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第一,具有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公共性;第二,非市场买卖性;第三,单一性;第四,相对独立支配性;第五,多重价值复合性等。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它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
它包括两个方向的矛盾:横向利益矛盾与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第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一、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政治是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与国家联系的特殊公共权力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政治有特定的发展规律,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2.政治学原理的基本特性。
抽象性:政治学原理不是对于政治现象和具体形态的一般简单描绘和陈述,而是对于政治及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的理论论述,是“科学的抽象”。
一般性:政治学原理是对于一切同类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且是力图阐明一切特点和规律的共相。
所以,政治学原理的一般性主要体现为其理论内容的普遍性。
基础性: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训练的理论起点,同时,政治学原理的变化,既是政治学科体系和各分支学科变化的结果,又为其提供了理论前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主要途径。
历史分析方法。
不仅要把政治现象和政治事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和研究,还要求从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经济分析方法。
它把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政治现象。
阶级分析方法。
运用阶级学说说明政治现象,在分析阶级社会中阶级力量的构成状况、各阶级的基本特性、政治要求和主张等的基础上,把握社会政治的走向和规律。
利益分析方法。
从利益角度分析人们结成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动因和现实体现,分析政治的内容和特性,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社会阶级、社会群体、社会集团乃至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4.利益的构成因素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
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利益是人们企图借助于生产来满足的需要,是需要和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是人们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标尺。
利益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任何利益的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政治学是对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政治现象是指涉及到权力、决策、行政等方面的事件和现象。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旨在了解政治的本质,理解政治的运作机制。
政治学的目的是提供解决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政治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政策,为公共利益服务。
政治学研究范围广泛,涉及社会、历史、法律、哲学、经济等多个方面。
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理论以及政治行为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权力是政治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政治权力是指实现意志和控制行动的能力,是政治行为的内核和核心。
政治制度是指规范政治结构与行为的组织体系,包括宪法、制度、法律等。
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哲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等。
政治行为是指个人或集体出于政治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例如投票、游行示威等。
政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自身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利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技巧进行事实调查和数据统计,从而找到政治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规范研究方法则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评价和理论构建,探讨应该如何实现政治上的价值观和理想目标。
在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学派和流派。
现代政治学主要有自由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行为学派和制度主义学派等。
这些学派不同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政治哲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特点。
同时,这些学派之间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对于政治现象的解释和评价也存在争议。
在当今社会,政治现象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政治学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
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分析框架和决策依据,指导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运作。
政治学也可以为普通人提供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行使公民权利,并监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政治学基础》课件
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 对比
民主制度强调公民参与、权 力制衡、法制建设,而专制 制度则倾向于权力集中、统 一领导。
政治参与与民主
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可能是投票、示威、请愿、意见反馈、参议等多种形式。
民主的本质和种类
民主体现了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包括直接民主、代议民主、共识民主等多种形式。
象和规律的跨学科学科,方法包括
经验研究、理性分析、制度研究等
3
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和影响
多种方法。
国际政治体系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和
演变,目前主要体系包括联合国体
系、西方体系、非西方体系等多个
体系,对全球政治、文化、经济等
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政治学基础
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是理解政治现象、参与政治生活以及掌握国际关系的 基础,让我们开始这个风景如画的学习之旅。
什么是政治学
1 政治学的定义和性质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包括政治权力、决策、政府、选举、社会运 动等方面。
2 政治现象的特征和类型
政治现象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政治 文化、政治意识等多个方面。育 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但也可能面临多种因素 威胁,如外部干扰、内 部冲突等。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
1
国际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和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范畴和 方法
2
协调,其理论基础包括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等多种流派。
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关系现
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和挑战
民主化的推动和实现会面临来自既得利益者、文化差异、社会矛盾等因素的挑战。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权力的分配和运用、决策过程等问题。
政治学帮助我们理解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政治学的起源和发展政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时期,但直到18世纪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当代,政治学分为多个分支,包括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政府与公共事务管理等。
主要概念与理论1. 国家与政府国家是指一个拥有权力和管辖范围的地域单位,政府是国家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和运行国家事务。
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指的是人们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评价和观点。
常见的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
3.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国家的权力组织和运行方式,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威权主义等。
4.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行为,包括选举投票、示威抗议等。
5. 权力和权威权力是指实现意愿的能力,权威是指被广泛认可的权力来源。
政治学方法与研究政治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分析等。
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政治现象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将不同国家或政治体系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以发现共性和差异。
3.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政治现象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解释来深入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
政治学的应用领域1. 政府治理政治学可以帮助政府改善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合理的政策。
2. 国际关系政治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3. 政治决策政治学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政策,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效果。
4. 公共政策政治学可以帮助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结论政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国家政府运作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基础知识要点
政治学基础知识要点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政府、权力、国家和公共事务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政治学的基础知识要点,以帮助读者对政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学的定义与目的政治学是研究权力分配和利益协调的社会科学。
它的目的是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本质,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权力的行使、政府组织和政府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二、政治体制与政府形式1.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治组织的基本形式和制度安排。
常见的政治体制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君主制度和议会制度等。
2. 政府形式:政府形式指政府组织的形态,包括总统制、议会制、内阁制等。
这些形式决定了政府权力的行使方式和程序。
三、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与政府是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有限的领土和主权。
政府则是国家的管理机构,负责行使国家的权力。
四、政治参与与选举1.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行为。
它可以通过选举、示威、抗议和民意调查等形式表达。
2. 选举: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举代表或领导人的过程。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机制,能够体现公民的意愿和政治选择。
五、政党与利益集团1. 政党:政党是代表特定政治利益的组织,通过竞选和组织活动来争取政权。
政党在政治体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民众利益、组织选民和参与政府决策。
2.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为追求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团体。
它们通过游说、示威和集体行动等方式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
六、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1.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从社会学习政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媒体和社会团体等。
2.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形成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和信仰,对公民参与政治和政府运作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存在差异。
七、政治理论与思潮政治理论是指为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知识点大纲总结及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学基础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和发展规律等内容。
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第4版作为国内政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综合了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成果,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下面是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的知识点大纲总结:第一章: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1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1.2 政治学研究的方法1.3 政治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2.1 政治、政治学和政治体系2.2 国家和政府2.3 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2.4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2.5 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第三章:政治学的基本理论3.1 政治学的理论取向和流派3.2 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3.3 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3.4 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第四章: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4.1 国家和政府4.2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4.3 政治形式和政治内容4.4 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第五章:现代政治体系的发展规律5.1 政治制度的发展5.2 政治文化的变迁5.3 政治变革的动力5.4 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此外,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第4版还涵盖了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前沿议题,如现代化、全球化、政治经济学、公民社会、政治跨国化和政治民族主义等。
该书不仅对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广大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深入的理解。
此外,如果你正在为政治学考研而烦恼,可以结合该教材的知识点和内容,增加自己的基础和深度。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研真题的详解:1.《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所讨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答:《政治学原理》第一章讨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
2.现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宪政体制与专制体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现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指政治权力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宪政体制和专制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宪政体制强调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平衡,而专制体制则强调个人统治和绝对控制。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政治学基础》是一本政治学专业的经典教材,由王浦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而成。
第四版涵盖了政治理论、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多个领域,并且强调了政治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治现象和政治文化等方面。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政治形式的演变和政治变革的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
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政治学对政治世界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政治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政治理论、西方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等。
现代政治理论则解决了关于权力和权威的问题;西方政治思想则包括由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公民权开始的政治哲学、政治思辨和政治体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出了如何进行革命。
此外,政治学还研究了政治决策、政治文化、政治结构、政治行为等内容。
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各种动机和利益进行的行动。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宏观政治行为和微观政治行为。
宏观政治行为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如政治运动、政党竞选、国际关系等;微观政治行为指的是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就某些问题进行的政治行动,如签字运动、抗议游行等。
政治制度则是指规范政治行为和权力行使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国家体制、政治行政管理制度、法律体系等等。
政治制度受国情、民族、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的政治制度存在着相互的差异。
在国际政治方面,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现象。
国际政治是以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为主角进行的政治活动,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国际安全、环境问题、贸易问题等。
国际组织则是用于管理和规范国际政治事务的机构,包括联合国、国际法庭、世界银行等。
而国际法是国家间、国际组织间和个人与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行为所适用的法律制度。
本书强调政治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和和政治决策,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政治学基础》讲授提纲
《政治学基础》讲授提纲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 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定义。
政治学研究分类。
中国政治学研究状况。
3.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引起了政治学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二篇政治关系4 .什么是利益极其基本内在矛盾?利益的形成。
利益的基本内在矛盾。
5.利益关系包括什么内容?利益关系极其构成。
共同利益与利益矛盾。
第三篇政治行为6.什么是政治斗争及其主要方式?当代西方主要政治冲突理论及其局限。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斗争本质的分析。
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
主要政治斗争方式。
7.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如何?阶级斗争及其形式。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不只是在阶级之间进行。
8.政治斗争中经常采用的斗争策略有哪些?战略与策略的区别联系。
经常使用的主要斗争策略。
9. 如何认识政治斗争的作用?政治斗争增强政治主体自觉意识。
政治斗争改变社会分配结构。
10. 阶级社会里政治统治的本质和基础是什么?非科学的政治统治理论及其局限。
政治统治的本质。
政治统治的基础。
11. 为什么统治不等于专政?实施政治统治的方式是多样的。
统治与专政是不同层次的概念。
第四篇政治体系12. -如何认识国家的本质?几种非科学的国家观及其局限。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与氏族社会公共权利的区别。
国家的发展与消亡13. 如何科学划分国家历史类型?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科学依据。
四种国家历史类型。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础和原因。
14. 怎样认识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概念。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5. 剥削阶级国家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科学划分政体类型的标准。
剥削阶级国家形式有君主制,共和制两类。
16.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共和制?实行民主共和制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形式上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批判继承。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版一、导论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政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王浦劬教授的《政治学基础》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我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是指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
政治学,则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方面。
2.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指国家和社会中掌握政治资源的能力。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权利。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中政治活动的规则和程序。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和社会中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了政治现象的根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2. 西方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学理论,主要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和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些理论在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对政治现象的探讨和解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我国政治现象及其规律,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政治学的基本方法1. 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性质、特点、规律的分析,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另一种基本方法。
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数量、比例、趋势的分析,揭示政治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
①【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三个基本点:第一、概括了政治现象特征:社会政治关系式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
第二、避免政治范畴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
第三、揭示政治的本质内容:政治关系。
②【政治学】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的的学科,因此是研究这种特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的科学。
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关系;研究目标:探求政治关系发展规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
③【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本质内容,一切其他政治现象都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全部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④【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
它是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⑤【政治权利】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定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现实政治生活中体现为个人政治权利和集体权利。
马克思对政治权利的理解:第一、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第二、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力量;第三、体现着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第四、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第一章:政治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现代,政治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等。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等,这些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纵断面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和政权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领土、人民、主权等特征。
而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
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执政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包括宪法、政府机构、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政治行为的表现。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对于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权力的来源、运行和制约等方面。
政治决策则是政治权力的表现,它涉及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的决策模式和效果。
第七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它对于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
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社会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社会既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国家权力的社会公共权力既自行消亡,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亦不复存在。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
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仍然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认识的深化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兴起,宗教与政治的联系已逐渐分离。
服务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政治学说逐渐取代了宗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
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尽管如此宗教对于政治仍然有重要的影响。
4.政治与道德。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含义——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按不同的原则可分为:1、按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政治学。
4、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5、按照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6、按照政治学研究的领域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若干内容结构。
我国的政治学无疑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我国的政治学主要有七方面的研究领域: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国际政治,政治学方法论。
我国政治学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大体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具体包括见书21)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在西方政治思想进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政治学)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
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君主论》主要观点是将国家划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
博丹:法国,《共和六论》认为国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联合在一起的,产生的主要方式是暴力,真正阐述主权的第一人(国家主权理论),明确区分了国体和政体。
马基雅弗利和博丹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论述政治问题,以政治权力而不是道德伦理价值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到了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主义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以产阶级革命提上日程。
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美产生一大批思想家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物在欧美已经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变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因此,西方政治学的主题转向资产阶级个人利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形成了以边沁《政治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穆勒《论自由》《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学说,强调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私人活动;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系统创立了实证主义的政治有机体学说,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渐趋向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秩序。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对于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的研究成为垄断资本维护统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880年,由美国政治学者伯吉斯倡议,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形成了政治学科体系,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了现代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政治学大体有两个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它是当时社会矛盾运动和政治斗争发展的理论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思批判和吸收前人政治学说,尤其是法国启蒙政治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中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思想革命成就。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五大阶段: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
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
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
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中过人民在它的指引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书31)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辨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四个途径。
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调查研究基本程序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即客观的观察事物,以客观事实为唯一依据。
科学性,即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进行调查和研究;全面性,即不是根据个别现象,而是从“事实的整体上……去掌握事实”。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1.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它包括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等。
2.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主要有社会学分析途径、经济学分析途径、心理学分析途径、政治系统分析模型、政治沟通分析模型、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