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共六大类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涵盖了个人品德、法律法规、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汇总、归纳与总结。
一、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部分。
它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 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质:正直诚实、勤奋努力、自律守纪、友善宽容、诚信守约等。
2. 团队合作与公平竞争: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尊重他人,合理利用个人能力为集体贡献,而不是争夺个人利益。
3. 学生权益: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应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二、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内容。
初中阶段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1. 宪法和法律: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宪法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例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的保护对象等。
2. 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学生应了解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和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比如遵守交通规则、防火安全等。
3.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保护措施,例如禁止殴打虐待、禁止让未成年人从事危险劳动等。
三、社会伦理社会伦理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应用与实践层面,它是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1. 公共道德行为: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公共道德行为,比如礼貌待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保护环境等。
2. 社会责任与义务: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道德决策与判断: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判断各种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明智的道德决策。
四、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育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分析。
1. 针对严重违纪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校规校纪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思考违纪行为的后果和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2. 针对社会经典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让学生明白合理的社会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全)初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初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 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1)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5.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 网络的特点:(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 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初中道德与法治各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初中分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2020年3月备考关键词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备考关键词:梦想、学习、认识自己、做更好自己)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备考关键词:朋友、网上交往)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备考关键词:师生交往、孝敬父母、亲子冲突)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备考关键词: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挫折、生命的精彩)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备考关键词:心理矛盾、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异性交往、自强)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备考关键词:情绪)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备考关键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美好集体)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备考关键词: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特殊保护、法律信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备考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合理利用网络)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备考关键词:文明有礼、诚信、一般违法、犯罪)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备考关键词: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人、服务和奉献社会)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备考关键词: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实干创造未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备考关键词: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宪法)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备考关键词:基本权利、基本义务、依法行使权利、权利义务关系、履行法定义务)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备考关键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备考关键词: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备考关键词:改革开放、共享发展成果、创新、科技现状、)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备考关键词:新型民主、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依法治国)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备考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备考关键词:民族政策、一国两制、中国梦、两个百年~十五年目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备考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备考关键词:中国担当、文明交流互鉴、机遇与挑战、谋求发展、共享机遇)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备考关键词:敬业精神、畅想未来)分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人的价值和人生目标1.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是社会的一员,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人的价值体现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
2.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人生的目标是追求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幸福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二、道德和法律1.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的判断和评价。
-道德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约束性。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有相同的社会功能,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道德是自觉遵守的,法律是强制性的。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前提。
三、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1.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尊重宪法和法律。
-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团结合作的品质。
2.公民的基本民主义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保护环境和资源。
四、法律与法治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护的。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性。
2.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的原则。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国家和人民共同参与的过程。
五、我国的法律制度1.我国的法律层级-宪法是最高法律。
-法律是具有一定范围和效力的规范。
-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管理规定。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律。
2.我国的法律保障-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
-法律保护公民的平等、自由、尊严。
六、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1.平等的道德观念-人人生而平等,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不仅有人的平等,还有法律的平等、机会的平等等。
2.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方法-提高法制观念,了解权利保障法律法规。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维护自己的权益。
-倡导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课中学时代1-1 中学序曲1.初中新生活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①跨进中学校园,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②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如何认识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生命的进阶体现在哪里?)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识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4.中学时代带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中学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③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自我新形象。
★5.怎样塑造自我新形象?(理想中的“我”是什么样的?)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6.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或:怎样适应初中新生活?或:如何度过中学时光?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1-2 少年有梦1.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或:少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梦想?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我们为什么从小要有梦想?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大全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并理解一些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
一、道德知识点1. 道德的定义和特征:道德是一种准则,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道德规范指引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原则和规则。
2. 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真、善、美、爱等。
3. 道德规范的来源:主要有宗教、家庭、学校、社会等。
4. 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勤劳守时等。
5. 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要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劳动关系、公民关系等。
6. 道德典型人物:如孔子、孟子等。
7. 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自我约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等。
二、法治知识点1. 法治的定义和特征: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治理社会的原则。
法治要求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等。
2.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法律的产生源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社会规范化的体现。
3. 法律的重要性:法律是社会的保障,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规范公民行为等。
4. 主要的法律法规:初中阶段学习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5. 法律规定的例子:如未成年人的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等。
6.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民主选举、纳税义务等。
7. 法律与公平正义:法律要求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不分种族、性别、宗教等条件。
8. 法制观念的培养: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内核,法律是道德的外在体现。
道德要求高于法律,法律要求基于道德。
2. 道德与法律的统一:道德与法律是共同的道义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 道德与法律的衔接:人们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触犯法律,做到合法与合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20大类)
中考道法核心必背知识点一、经济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5.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理念。
7.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关于政治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
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定文化自信。
2.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用表达: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9.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10.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分类归纳(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分类归纳一、含义类知识点1.集体: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小团体主义: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3.集体愿景的含义:美好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4.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5.法治的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二、要求类知识点6.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7.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8.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
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9.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
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三、原因类知识点10.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原因: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中考道法必背知识点(全覆盖)
中考道法必背知识点(全覆盖)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基本、基础、基石”类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0.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1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15.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初中全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全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道德与法治概念1. 道德的定义和特点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道德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 法治的概念和作用法治是指国家依法治国,政府和公民一律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力,依法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公正的一种治理方式。
法治的作用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1. 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包括尊敬他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内容。
社会公德的遵守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2. 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意义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员在从事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忠诚、专业、谨慎、守法等要求。
职业道德的遵守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1. 法律意识的培养和作用法律意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和维护的意识,是依法行事、依法维权的自觉意识。
培养法律意识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2. 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法律知识是指公民对法律规定和相关法律常识的了解和掌握。
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法律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违法行为。
四、预防违法和犯罪行为1. 预防违法的主要途径(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2)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治安;(3)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2. 预防犯罪的主要途径(1) 加强犯罪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知识和犯罪意识;(2) 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救助,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3) 完善刑事法律体系,严惩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
五、维护自身权益和维权方式1. 维护自身权益的意义维护自身权益是公民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需要。
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
2. 维权的方式和途径(1) 依法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2) 和解调解,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矛盾和纠纷;(3) 监督举报,通过监督和举报揭露不法行为,维护公共利益。
《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全册知识点(含思维导图)
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或重要性(KPI8-19))对个人: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溢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袤、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变更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实力和才智: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假如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对社会:④在学习中,我们共享生命阅历,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华资生活奠基。
6 .如何学会学习?(Kp22-23)①学会学习,须要发觉并保持对学习的爱好。
有了学习爱好,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非常快乐的探究之旅。
②学会学习,须嘤驾驭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意味着要擅长从生活中吸取养料,驾驭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支配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实力。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擅长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第三课 发觉自己I :中考考纲】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相识自我,主动接纲自我。
【思维导图】‘相识自己仇贵自知一相识自己的缘由多把尺子量自己(相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I 自我评价的方法接纳与观赏自己/接纳自己的it 由]接纳自己的方法〔观赏自己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我要飞得更司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改正缺点的方法 7 .我们为什么要相织自己?(Kp27)①正确相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相识到自己的票赋和独特性,有助丁我们增加对自己的信念,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实力。
②正确相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相识自己,有助于我们相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主动互动.8.相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Kp29) ①通过自我评价相识自己。
最新《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全册知识点(含思维导图)
最新《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全册知识点(含思维导图)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为人生的成长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适应新环境、认识新人,同时也需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除了熟悉学校环境和人际环境,我们还要积极交往,结交良朋益友。
2.学生时代是编织人生梦想的重要时期。
少年的梦想是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与个人的人生目标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要实现梦想,需要立志、坚持努力和合理规划时间,同时学会科学用脑,珍视团队合作。
3.研究是人生必备技能,不仅可以让我们生存,更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研究可以打开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也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研究还可以为幸福生活奠基,同时也为社会服务。
4.学会研究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研究的重要性,享受研究的过程,体味研究中的苦与乐。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研究兴趣与个人研究目的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规划时间。
通过学会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实现自我发展。
研究需要保持兴趣,这样才能让研究成为一次快乐的探索之旅。
同时,也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基本研究策略、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形成良好的研究惯,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而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还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如合作研究、探究研究等,以达成自己的研究目标。
正确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和与他人的交往。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积极互动。
的途径包括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或集体)。
自我评价的方法包括自我观察和分析以及与他人比较,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更好地。
要悦纳自己、欣赏自己,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优点和不完美、性格和外貌、现在和过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根据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在行为和思想上选择正确与错误的行为和态度。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等。
-公民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正义、保护环境等。
3.法律的作用与意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遵守道德准则。
4.国家机关与宪法:-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5.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一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态度。
-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法律教育、新闻宣传、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6.犯罪与法律:-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社会危害性较大的行为。
-法律通过制定刑事法律来对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和制约。
7.公正与正义:-公正是指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事,不偏袒任何一方。
-正义是指公正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8.文明礼仪与法律的关系:-文明礼仪是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
-法律是国家法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为规范。
9.道德与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渠道,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观念和意识。
10.公民的民主参与:-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表决、集会、示威等方式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公民的民主参与是实现民主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11.值得推崇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体现了社会的信任和和谐。
-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能够勇敢面对,承担责任。
-正直公正:正直公正是指坚持真理和公平,遵循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指对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保持尊重和关怀。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是作为初中生必修的学科,其内容涉及了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公共事务、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针对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与汇总,以便初中生对这一学科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1. 政治与道德1.1 政治学概念与基本理论政治是指国家政权组织与运作的规律和原理。
学习政治学概念与基本理论,可以了解国家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等重要内容。
1.2 国家的组织与运作国家是指一个独立的、有人民和领土的政治实体。
国家的组织与运作包括政党的组织、选举与权力制衡等重要内容。
1.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是指属于某一国家并享有该国家权利与承担义务的人。
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可以了解公民在法律法规约束下的权利与义务。
1.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了解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作用。
2. 法治2.1 法治概念与原则法治是指在国家权力的制约下,以法律规范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原则。
学习法治概念与原则可以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2.2 宪法与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
学习宪法与法律体系,可以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相关法律的实施。
2.3 法律的作用与权威法律的作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权威是法律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尊重和执行的原则。
学习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可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4 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遵守和维护的观念。
公民的法律素养是指公民在法治社会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修养。
学习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可以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能力。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活动时需要遵循的准则,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总称。
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道德与法律的知识点。
以下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包括尊重他人、守时守礼、待人有礼、帮助他人等。
这些都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
2.国家法律与法治:国家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的原则和理念。
作为公民,我们要遵守国家法律,不违法乱纪。
4.公民权利与义务:作为公民,我们享有一些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
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公民义务,如遵守国家法律、缴纳税款、履行公民责任等。
5.家庭伦理与家庭法律:家庭伦理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如互相关心、尊重、帮助等。
家庭法律是指国家法律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行为的规定,如婚姻法、继承法等。
6.学校公德与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公德是指在学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尊重师长、诚实守信、集体互助等。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管理和维护学校秩序而制定的具体规定。
7.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是指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不发布不当言论、不侵犯他人隐私等。
网络安全是指在互联网使用中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避免网络攻击的措施。
上述只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与法律法规。
同时,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也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社会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道德与法治是九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素养。
以下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宪法和法律1. 宪法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公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正义。
3. 法律的特征与分类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平等性、稳定性等特征。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公民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等。
3. 公民的法定义务公民的法定义务主要包括尊重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等。
第三章:法律与生活1. 法治意识与法律意识法治意识是指尊重法律、依法行事的意识和观念;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2.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遵纪守法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底线,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3.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
第四章:法律与安全1. 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安全知识是人们了解和掌握的有关安全预防、救护和自救知识。
2. 预防犯罪与保障安全预防犯罪是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犯罪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安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安全保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7.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提升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
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五、“最”类
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主体”、“主导力量”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