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德福一致_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合集下载

国开形成性考核02031《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02031《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课程ID:02031,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试题1、()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答案:宽容试题2、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答案:价值中立试题3、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价值和利益试题4、政府以()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答案:法律制度试题5、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答案:政府权力试题6、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答案:法家试题7、公共权力具有()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答案:权威性试题8、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答案:合法方式试题9、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答案:权力试题10、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得以传播和沿袭。

答案:政治社会化试题1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答案:个人试题12、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答案:人民团体试题13、墨子的政治学说以()、“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答案:兼爱试题14、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的思想。

答案:人民权利试题1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答案:权力制约试题16、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

答案:普选制试题17、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公务员考试题

公务员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公务员必须承担的责任,一是关注公共诉求,二是赢得公众信任,三是_回应立法权威_。

2.诚信、责任、忠诚与良心是构成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础。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概括为四个方面。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 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对外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提出“十二五”时期,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将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_6_学时。

7. 中央高度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问题,一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中组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

8 公务员应当积极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这首先是基于公民义务而产生的。

9.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强调忠于国家,关键是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11. 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就是所谓的公共政策。

1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13. _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治政的一贯理念。

加强“官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来非常重视道德对治理国家的作用,并强调把“官德”作为吏治的核心。

14.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强调要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对象有两个:一个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另一个是基层一线、窗口部门的公务员。

15. 接受人民的监督是永做人民公仆的保证。

16. 公务员职业的本质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17. 公务员应当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提供均等、高效、廉价、优质的公共服务18. 公务员职责的事业观体现为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19. “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

政治合法性的定义

政治合法性的定义

政治合法性的定义"政治合法性" 英文对照political legality; of political legitimacy;"政治合法性"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政治行为能够得到社会认同并具有法律依据的基本属性。

西方现代政治学重要术语之一。

检验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不仅指具体法律规定,而且指更为宽泛的社会立法原则及其赖以产生的社会一般价值与标准体系。

传统社会政治合法性取决于统治者的世袭、暴力结果、宗教习俗及传统观念。

现代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则主要取决于?.....查看全文"政治合法性"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他认为,广义的政治合法性是指由道德、宗教、习惯、惯例和法律等构成的合法秩序.狭义的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包括神圣魅力、传统和法理型几个类型文献来源2、按照政治学家的理论,在民主政治下的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与宪法和法律上的合法性是有区别的,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行为的依据,它反映人民对政府行为的多数赞同和支持,它是动态的因而是可以随时丧失的文献来源3、合法性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治体系行使政治权力或者实施政治治理时获取社会公众认可的价值,它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权力主体为强化政治统治或政治管理而采用合法化的手段文献来源4、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在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或政治管理时何以得到社会和民众认可的问题,它是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参见马宝成,《宪政制度与现代政治合法性》,《文史哲》2002年第三期,第55页文献来源5、由上可以看出,政治合法性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体系基于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那么,社会的公正就必然是政治合法性、稳固性的首要条件文献来源6、政治合法性是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认同,或者说是自愿的服从.它是国家和政府在社会中获得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权威正当性的资源与权利,是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文献来源7、所谓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规范而得到人民的同意、支持和服从.“一个政府必须培养公民对它的尊重和自愿服从,要让人民广泛认识到政权的统治是合法的文献来源8、所谓政治合法性,就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简单而言,就是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文献来源9、政治合法性就是指“一种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威被认为是合乎正义的,从而能够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同、忠诚,并自愿服从该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威及其实施的法律和政策等”[1]文献来源10、政治合法性主要是指政治权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并通过特定时空条件下适当的决策及政策实施来塑造政治秩序和适应环境变化,保持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文献来源11、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和基础所谓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文献来源12、1环境保护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人民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在政治学上称为“政治合法性”.如果政治合法性受到削弱或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出现危机这就是为什么执政党都高度重视并不断调整其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原因。

我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我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我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作者:李赛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摘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问题伴随着任何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而出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基石。

一个国家在其建立之初,都必须说明其政治制度选择的理由,并证明其正当性。

在国家建设的其他阶段,同样有此需求。

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基础、制度规范基础、有效性基础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政治权威;合法性;意识形态;制度规范;有效性一、意识形态基础1.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能够反作用于社会现实存在,所以建构意识形态的“意义”事关重大。

自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一直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而存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具有正向支持和利益整合功能,因此是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2.领导人的人格魅力。

领导人的人格魅力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品德具有吸引人、感染人的力量,可使社会成员不自觉地引起心理上认同、肯定甚至模仿等普遍化动机,形成合法性支持的路径。

第二,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智慧型领导人是此知识和才能特质的统一。

第三,情感魅力。

情感魅力是指领导人对社会成员发自内心的情感与情绪相互合流而产生的感情联系。

除此之外,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具有聚合、内趋等社会功能。

领导人较为完美的人格能够吸引、感化社会成员,可以使社会成员在特定环境下自觉自愿听从领导人的命令而形成秩序。

二、制度规范基础上升为法的制度与规范是公众价值观念符号化的产物,它在公众普遍同意的基础上设定了程序化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准则,从而可以在稳定的制度框架内实现合法化。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国家取代传统王朝国家,人民主权观念的日益深入,遵循宪政制度已经成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根本性基础。

所谓宪政,简言之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规约政府和社会成员的行为,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安排。

《政治合法性》课件

《政治合法性》课件
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或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权力得以维 持和稳定运行的基础。
政治合法性的定义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或权力机构在面对社会成员的权力行使时,理解和承认该权力的合法性。
合法性的来源
1 宪法合法性
2 民意合法性
3 法律合法性
政权合法性的根基是宪法的 制定和实施。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 和支持。
合法性的公正性
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是否公正, 不偏不倚。
合法性的可行性
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方法是否 合理和可行。
合法性的影响因素
1
社会支持和认同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府得到社会成员的支持和认同。
3
法律和制度
4
政府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合法性的实现。
历史和传统
政权的历史和传统背景对合法性产生影响。
经济和社会福利
政府提供经济和社会福利对合法性有积极影 响。
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 律的规定。
合法性的类型
传统合法性
基于历史和传统的合法性,如君权神授。
魅力合法性
基于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的合法性,如领袖崇拜。
合理合法性
基于理性和合理性的合法性,如民主选举。
法律合法性
基于法律约束和规定的合法性,如宪法规定。
合法性的评估标准
合法性的普遍性
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是否被广 泛接受和承认。
合法性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性
政治合法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无法解决合法性问题的政府 将面临反抗和冲突。
结论和要点
1 政治合法性是政府行使权力的基础。
合法性来源于宪法、民意和法律。

第五讲-政治合法性分析

第五讲-政治合法性分析

*六.治理模式
1.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统治模式。 1.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统治模式。统治模 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 式的基本特征 政治色彩浓厚。 (1)政治色彩浓厚。 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治理方法单一。 (4)治理方法单一。
2.当代社会的治理模式:善治模式 .当代社会的治理模式:
善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善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 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 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 来实现。 来实现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 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 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 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思考练习】 思考练习】
1.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 .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 2.如何实现政治合法性? .如何实现政治合法性? 3.善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善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 C )的理解。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 的理解。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 A政治妥协 B政治治理 C政治合作 D政治斗争 政治妥协 政治治理 政治合作 政治斗争 2.社会主义将( D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社会主义将(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社会主义将 A法治原则 B三权分立 C法制原则 D议行合一 法治原则 三权分立 法制原则 议行合一 3.( C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 ( 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善治 B服务 C契约 D平等 善治 服务 契约 平等 4.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 B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 A公开性 B自愿 C责任性 D一致同意 公开性 自愿 责任性 一致同意 5.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 D )来达成目标。 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 来达成目标。 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 来达成目标 A武力 B法律 C协商 D发号施令 武力 法律 协商 发号施令 6.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 CD )认同之上的合作。 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 认同之上的合作。 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 A法律 B平等 C公共利益 D市场原则 法律 平等 公共利益 市场原则

“德福一致”: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德福一致”: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只关 注公 民对政 权统 治秩 序 的认可程 度 。 是 。 抛 于 在
希 腊 至 中世 纪 .评 价 合 法 性 的 标 准 都 奠 基 于 一 种 类
似 信 仰 的 先 验 的 永 恒 不 变 的 价 值 信 念 之 上 . 如 亚 里
弃 了对 合 法 性 价 值 追 问 之 后 .政 德 的 “ 义 ” 中 世 纪 的 “ 然 法 ” 随 着 中 世 纪 正 和 自 . 信 仰 体 系 的 崩 溃 . 这 种 合 法 性 的 基 础 受 到 了 质 疑 和
破 坏 。 代政 治学试 图 以逻辑 推演 和归纳 的方法 , 近 从
自然 状 态 及 其 自然 法 的理 论 支 点 出 发 。通 过 社 会 契
支 持 。 政 治 价 值 理 念 才 能 得 以贯 彻 执 行 . 而 也 才 其 从 能维 持其执政 地位 。 因此 , 建 合 法性价 值基础 , 构 既 是 每 一 个 政 党 必 须 认 真 对 待 的 理 论 问 题 .也 是 执 政 党 必 须 面 对 的 重 大 社 会 实 践 问题 。
约 重 建 政 治 合 法 性 标 准 — — 公 民 的 同 意 。并 且 以 宪 法 作 为 规 制 权 力 的 主 要 依 据 , 是 , 法 性 ( gt - 于 合 1 ima e i c ) 转 变 为 合 法 律 性 ( gly问题 , 以 说 , 种 转 y就 1 ai ) e t 可 这
的认 肯 。 是 , 合 法 性 理 论 发 展 的 历 史 来 看 。 合 法 但 从 “ 性 ” 内涵 存 在 着 政 治 学 、 会 学 和 伦 理 学 的不 同解 的 社
释 , 法 性 的 标 准 也 存 在 着 学 科 性 质 上 的 差 异 。 古 合 从

2208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整理)

2208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整理)

2208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三、名词解释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政治秩序: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5、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包括:政治投票、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冷漠。

6、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8、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10、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1、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12、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国开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四答案

国开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四答案

题目顺序为随机,请根据题目开头关键词查找(或按快捷键Ctrl+F输入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要输入整个题目)题目:“程序性的”正义指的是真实的(或内容的)正义,即它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通常在“定罪量刑”的思想中得到体现。

答案:错题目:“程序性的”正义指的是真实的(或内容的)正义,即它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通常在“定罪量刑”的思想中得到体现。

答案错题目:“传统学术”起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学者通常采用历史的和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讨论一些重大的道德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其研究核心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制度研究和理论研究。

答案对题目:“讲政治”,就是要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正义”的社会究竞如何构成、“正义”的社会究竞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

答案:错题目:“实质性的”正义指的是形式的正义,即产生结果的方式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

错题目:“知识就是力量”。

专业知识作为权威的力量,对于权力个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也会强化个体的社会地位作为权力的构成要素的作用。

对题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通过各国协商制定一般国际法规范的先例,各国必须遵守该规范,对不遵守该规范的国家可以实行集体制裁。

对题目: 1880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可以被视为现代政治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

答案错题目: 1903 年,斯大林对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改造,创立了革命型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答案错题目: 1965 年,派伊提出了衡量政治发展的三条标准:大众参与的扩大、政治体系能力的提升、政治结构的分化。

答案对题目: 1977 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被视为自由主义国际安全观的代表性著作。

答案对题目: 19 世纪30 年代,托克维尔访问美国以后就曾经指出,美国的社团已经成为社会行动的有力工具。

答案对题目: 19 世纪末,权力研究方法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浅谈政治合法性

浅谈政治合法性

浅谈政治合法性内容摘要:许多政治学教材中都有这种提法:权力、权威与合法性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此话不假。

合法性的确是政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的基础。

也就是说,没有合法性的政府是没有资格存在的政府,也是一个不可能长久的政府。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政治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尤为突出。

作为一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加深对政治合法性概念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知道什么是政治合法性,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为增强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广大民众认可支持政权关于政治合法性的论述,古已有之。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一个政体要达到长治久安,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民能够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愿望。

”①由此可见,政治合法性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稳定、长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政治合法性的内容也是十分深奥和丰富的。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含义,不少政治学家都对其做了深刻而简练的定义。

美国政治学者李普赛特指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有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能力。

”②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则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③也有中国学者认为:“政治合法性是指广大民众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认同和支持”④由此可见,政治合法性就是指广大民众自觉地对现存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公共权威和政权的积极支持和认可,是广大民众对统治正当性的承认和对统治的认可。

通过政治合法性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统治是否具有统治合法性,不在于统治者自己的宣称,也不在于统治者为自己的执政制定的法律依据,而在于人口占大多数的民众是否真正认同,在于广大民众是否积极支持。

国民党在大陆末期的统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期望能够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国家,可是国民政府却悍然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全然不顾人民的感受和愿望。

德与民_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之根据

德与民_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之根据

211德与民: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之根据荆 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5)摘要:政权合法性是政治权威获得服从的内在理据,是政治秩序之被认同的证明。

殷周之际政权合法性思想是在#天命∃的表面形式下对德与民的实质关注。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德与民为政权合法的终极根据,形成明德、亲民的政治传统。

#敬德保民∃政权合法性思想在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亦有其消极的方面。

关键词:敬德;保民;政权合法性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6-0211-05政权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即某人或某集团掌握国家权力进行管理、发布号令的合法性。

某人或某集团拥有合法性,意味着他或他们有权利执掌国家权力。

政权合法性是政治权威获得服从的内在理据,是政治秩序之被认同的证明。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制度的权威既有其宗教、神话、形而上学的根源,又有其对合法性的诉求。

殷周之际关于天命与正当性的观念,既揭示了正当性的实质,又提出如何保持正当性的努力方向。

一、#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殷周之际政权合法性思想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的思想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殷周之际,但其初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

据尚书%尧典!记载可知,天子之位的传承,在尧与四岳这里是非常慎重的,须依据一定的原则而定。

这种原则是什么?后世儒家称之为#唐虞之道∃:#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闻舜慈乎弟,知其能为民主也。

∃ 尧舜禅让、四岳推举遵循一种潜在的原则,即继位者必是知孝、知悌、仁慈之人,必是能#养天下之老∃,#事天下之长∃,为民做主,为民父母,为天下利益而#劳心者∃。

钱穆言:#尧禅舜,舜禅禹皆以德,不以力&&抑且禅让亦出公意。

尧禅舜,亦须岳牧咸荐。

四岳九牧,乃当时中央政府外许多地方政府之首长,代表其他地方政府,而表示其公众之意见。

政治学原理各章练习与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各章练习与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各章练习与参考答案导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填空题1、中国_______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韩非指出,政治就是____________,“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4、直到___________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__。

6、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_______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____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________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

9、政治行为研究属于_______政治研究。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______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二、选择题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A 封建B 奴隶C 资本主义D 原始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苏哥拉底D 西塞罗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 法家B 杂家C 兵家D 儒家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 韩非C庄子D 荀子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法 B势C术D 变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 B 博弈对策模式 C 制度变迁模式 D 理性选择模式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政治学原理资料答案

政治学原理资料答案

一、填空题政治学原理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安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伞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政治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在我国,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个背景下,研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以打破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瓶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

标签:政治合法性;政治体制改革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及其理论渊源政治合法性的含义洛克曾说过:“政治正当性来自被管治者的同意”;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西缪·马丁·李普赛特指出:“正当性也涉及到一个政治体系有多少能力去制造和维持一种认同现存政治机制是对该社会最适合和适当的信念。

”①虽然,古今中外的政治哲学家们并未给政治合法性下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但是他们对于政治合法都形成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即政府的统治必须基于民意以及公义的基础之上。

在道德哲学中,“ 正当性”经常被正面的解读为一种由人民授予其管治者、相关机构、职位及行为的规范性地位,其基础是人民同意现政府组成的合法性以及统治手段的正当性。

在政治科学当中,合法性又可被称为正当性、正统性,它是人民对法律或者政权作为一种的权威的认可。

简单而言,就是政府所实施的统治在多大程度上是符合公民所认为的“正义”的。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要想实现有效的统治都离不开自身统治合法性理论的支持,因此,研究政治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渊源在现代以前,为政权提供各种统治基础的意识形态一般可以归结为各种形式“天命论”和“君权神授”论。

中国古籍《左传》中记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②这里的“祀”即祭祀天神,“戎”即武力或军队。

掌握有组织的暴力,抵御外来侵略,维持国内治安,是政权得以存在的现实保障;而祭天拜祖,神道设教,则为政权提供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正当性基础。

这充分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政治的合法性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西方在中世纪更加是以“君权神授”论当做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基础。

不过,正如中国的“天命论”一样,“君权神授”也为不同的解释和利用留下了空间。

北京电大政治学原理(补修课)试题答案

北京电大政治学原理(补修课)试题答案

北京电大政治学原理(补修课)试题答案B 1、柏拉图指出一个理想国具有(ABCD)的美德。

2、比例代表制的具体计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CD )。

C 1、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一代“权利”的是(ABCD)。

A 宗教宽容 B 自由言论 C 自由选举 D免受专制逮捕2、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BCD )。

A 居住B 受教育权利C 选择职业D 保持最低生活规范3、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三代“权利”的是( ABC )。

A 少数民族语言权 B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C 民族自治权 D受教育权利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 ABC )A集权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议行合一原则 D 法治原则5、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 D )的政治行为。

A 所有社会成员B 全体党员C 政府官员D 普通公民6、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看,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主要是( A )。

A 自由主义B 社会主义C 保守主义D 共产主义7、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 BD )构成。

A政治信念 B 政治心理 C政治情感 D政治思想8、传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被认为是( AD )。

A 全能主义 B 多元主义 C 有限国家 D 一元主义9、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现代( A )制度。

A 政党B 议会C 三权分立D 选举D1、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ABCD ) A 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B 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C 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D 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德国社会学和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 AC ) A 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 B 现代型国家 C 法理型权威国家 D 传统型权威国家3、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ABD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形成任务4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题目1 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题目2 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题目3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题目4 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题目5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题目6 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题目7 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题目8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题目9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题目10 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题目11 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题目12 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题目13 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题目14 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题目15 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题目16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题目17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题目18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题目19 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题目20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摘要本文依据马克思韦伯关于合法性的三种理想类型的划分,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传统政治的合法性:从政治建构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治是一种在伦理与道德之间确立其合法性根据的“德化的统治”的政治形态,主要表现为传统型统治;从政治运行状态看,中国传统政治则表现为将伦理榜样与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魅力型统治。

循此,进一步论述了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类型的正当性和缺失,以及其与政治合法性的三个区别,指出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伦理道德建构转变为中国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法理建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这一过程则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德化的统治;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政治的合法性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政治权力得以自我辩护并可以获得认同的问题①。

人类政治生活的特性注定了不论谁掌握政治权力,都无法回避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存在,也都无法逃避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任务。

尽管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分析是一个现代政治学、尤其是政治学做出独特的贡献问题,但是以这一理论为线索审视传统政治,也是可以获知传统政治合法性建构的信息的。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建构,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简单地讲,它主要地是一种依赖于道德元素建构起来的政治合法性类型——德化的统治。

这里的“道德”一词,是泛义的。

它既包含具体人际关系层次上的伦理含义,也包含抽象规范层次上的道德含义。

从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关联性上着眼,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内蕴。

一、政治合法性类型与中国的特殊性政治合法性问题是一个古今政治统治都毫无例外地面对的问题。

它不是一个仅仅在“现代”的背景才存在于政治统治领域的问题。

之所以说古今政治统治都得面对政治合法性问题,既是因为任何的政治统治都必须为自己的统治正当性提供理由,从而获得政治统治的基本尊严。

又是因为政治统治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依赖于政治认同的状态,并就此选择适宜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方式。

“人的问题何以可能”word精品文档17页

“人的问题何以可能”word精品文档17页

“人的问题何以可能”马克思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中提出康德哲学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斯图亚特·布朗指出,康德哲学为“德国启蒙运动的终结”[1](p.358)。

黑格尔也认为,康德哲学本质上就是“在理论方面对启蒙运动的系统陈述”[2](p258),其“最后结果是启蒙思想”[2](p257)。

这指认了康德哲学与启蒙运动之间深刻的思想关联。

康德哲学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德国启蒙运动有内在关联,而且其整个思想体系都与启蒙一样,是将“人的问题”置于核心地位,延续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张。

尽管在对理性、宗教等问题的态度上,康德显示了批判性的向度,但在解答“人的问题何以可能”这一基本问题上,康德无疑是继承了启蒙精神,力图实现启蒙的根本理想,从而使得启蒙运动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完成,代表了18世纪启蒙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

一、德国启蒙运动与康德哲学的核心论题“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3](p11)康德哲学所从属的德国启蒙运动,是德国社会特殊的历史现状的产物。

18世纪的德国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封建国家。

在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获得了充分发展以至于完成了工业革命时,德国的资本主义因素才刚刚起步。

当法国已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完成了现代政治解放运动时,德国还深陷在三十年战争中。

他们的启蒙运动无法在社会政治领域推进,因此只能着力于思想上构筑自由的宫殿。

在学者巴莱特等人看来,尽管德国启蒙运动在17世纪末就已开始,但根据康德著名的启蒙定义——即“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4](p23)——真正的启蒙却应从18世纪中叶算起,因为此前敢于“不经别人引导”下自由思想的人为数极少,他们的世界观还完全受形而上学的支配[5](pp.2422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党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政治价值理念。

在现代民主社会,只有执政党的政治价值理念与社会普遍价值理念相统一,执政党才能获得合法性支持,其政治价值理念才能得以贯彻执行,从而也才能维持其执政地位。

因此,构建合法性价值基础,既是每一个政党必须认真对待的理论问题,也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实践问题。

一合法性,通俗地讲,就是指被统治者对统治权力的认肯。

但是,从合法性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合法性”的内涵存在着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不同解释,合法性的标准也存在着学科性质上的差异。

从古希腊至中世纪,评价合法性的标准都奠基于一种类似信仰的先验的永恒不变的价值信念之上,如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和中世纪的“自然法”,随着中世纪信仰体系的崩溃,这种合法性的基础受到了质疑和破坏。

近代政治学试图以逻辑推演和归纳的方法,从自然状态及其自然法的理论支点出发,通过社会契约重建政治合法性标准———公民的同意,并且以宪法作为规制权力的主要依据,于是,合法性(legitima -cy)就转变为合法律性(legality)问题,可以说,这种转变实际上是合法性从传统伦理学向政治学、社会学的转变。

这一转变虽然克服了传统伦理学标准上的抽象性的或先验性弊端,但也从此走向了形式主义,因为它不再关注合法性标准“应该是什么”的价值问题,也即是搁置对合法性价值本身的追问,而是在承认任何统治形式都是建立在合法性秩序的基础上,只关注公民对政权统治秩序的认可程度,于是,在抛弃了对合法性价值追问之后,政治的合法性问题与社会的道德价值原则之间产生了分离,从而也就不收稿日期:2010-03-25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B7100013)作者简介:张威(1967—),男,江苏徐州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从事中国伦理研究。

“德福一致”: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第27卷第4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7No.42010年7月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Jul.2010张威(东南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1170)摘要:政治与道德是人类实践哲学的两个方面,从发生学来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这也就表明了政治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而任何道德价值原则又都是奠定在一定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在于人学本体论。

从现代人学本体论出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既应坚持对个体权利的道德辩护,实现“德福一致”,又应坚持对整体的伦理关怀,实现“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其中“德福一致”是政治合法性的道德价值基础。

制度是现代政治的最集中表现,因此,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在于制度的“德福一致”即制度道德。

制度道德既在于制度制定又在于制度执行,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制度中的人。

因此,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法性;德福一致;道德人格;制度道德中图分类号:B 82-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0X (2010)04-0038-05可避免地产生了现代政治的合法性危机。

因此,在经过了从古典到近代的合法性内涵的历史辨证后,现代政党政治不得不重新考量合法性价值问题,即不得不对近代合法性的法律和社会学解释进行否定之否定,重建合法性基础。

那么,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价值来源来自于哪里?从发生学上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政治的目的和任务是以强制方式将某种道德原则扩展为公共生活的共同规范、实现某种道德规范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这也就表明了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即政治合法性的逻辑支点应当从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去寻找。

那么,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又是什么?从学理上说,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在于人学本体论。

因为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善恶的价值判断,而“道德”正如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一样:“道”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对于人而言,它指的是为人之道,也就是做人的原则和规范,“德”表示对“道”的恪守的目的和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所达到的境界,将“道”与“德”联系在一起,“道德”就是以某种善恶价值原则引导个体去成就自己的“德性”,而这种善恶价值判断只有首先回答了人是什么,才可能厘清道德价值层面的善恶与人学本体论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见,人类的善恶观念和道德原则,都是某种人学本体论的产物,即先有人学本体论上的人性判断,然后才有道德价值上的善恶之辨[1]。

因此,现代的政治合法性实际上是奠定在现代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其价值原则须符合现代人学本体论的价值诉求。

那么,现代性语境所坚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学本体论?事实上,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在东西方文明视阈中一直存在着论争。

在传统的德性伦理话语中,关于人的存在内容上,在肯定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础上或部分地承认了人的感性或完全否定人的感性需要的合理性,因此,人的本质被界定为理性;在人的存在形式之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上,它强调整体是个体存在的前提条件,人是一种整体性存在。

在这样的人学本体论上,即人是理性的整体性存在的人学本体论上推导出来的道德价值原则就是整体是个体的目的,个体放弃自身的感性服从整体性需要被视为一种道德善,政治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维护这样一种道德善。

与传统的整体主义和理性原则不同,运用唯物主义来解释“人”的存在,是近代社会时代精神展开的逻辑起点。

个体性与唯物主义原则是近代社会人学本体论的立论基础。

首先,在人的存在内容方面,它在肯定人的自然物质性前提下强调了人的理性,这就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人在根本性质上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从而在人学本体层面肯定了源于人的自然性的感性欲望的目的合理性,人性中高于动物性的理性的地位和作用只是服务于人的感性需要的工具。

其次,在人的存在形式方面,它以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整体无非是无数个体的简单相加”,因而个体优先于社会,个人是目的,社会只在工具手段上是有意义的,即社会制度规范与个体的理性只不过都是满足人的个体感性需要的工具理性。

建立在这样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现代性因此提倡个体感性合理性的道德价值原则。

显然,在上述人学本体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价值原则必然割裂人的个体与整体、感性与理性的内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存在于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并从而不断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承认外部物质世界对于人的生存意义,人类的感性需要无疑是客观和合理的,因为它是实现道德和精神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人类社会在这个意义上的善,又不过是实现更高的精神自由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人类终极意义的善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自由的善。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条件的存在对于人的价值只是作为发展手段而言有意义的,人的发展的最后境界则是人道德生活的实现,但是,这种满足不能是一部分人的满足而必须是所有人的满足,因为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坚持人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改造自己,所以,人类在这个层面的善以社会整体在这个意义上的自由为价值基准,反映在理念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更强调社会平等的意义[2]。

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本体论上的道德价值原则只能是社会平等的物质和精神自由原则。

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本体论,现代的道德价值原则应当是既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又要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的基础上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并关注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平衡,政治的价值原则与合法性必须奠定在这种价值原则之上。

第4期张威:“德福一致”: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39·众所周知,制度是社会政治的集中表现,一定的道德价值原则只有体现为制度理念才能为合法性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因为现代政治生活已经从传统的世袭型和领袖魅力型发展为法理型,法理性政治的典型特征就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所以,制度道德是政治合法性的制度基础。

那么,现代制度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本体论及其道德价值原则,即如何为政治合法性提供制度上的道德基础?现代制度的道德价值原则必须是体现现代人学本体论要求的“德福一致”。

“德福一致”是康德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其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统一。

“德福一致”的意思首先就是让有“德性”的人即有真实能力和贡献的人获得“福”的回报,也就是说,“德福一致”就是建立一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正比关系,改变传统等级社会按身份地位高低、按比例的分配方式,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分配原则。

显然“德福一致”承认人的感性需要即理论理性的合理性,而不再只肯定人的实践理性的价值合理性。

也就是说,现代性的道德价值观不再是纯粹地利他主义,现代性的“道德”不是“不让人得”,而是关于“如何得”。

从这一方面说,“德福一致”体现的是个体内在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即物质和精神的统一[3]。

另一个方面值得强调的是,“德福一致”强调了付出和应得之间的必然联系,倡导的是个体通过“道”的方式,成就自己的“德”性而获“得”。

尽管在这个方面,康德的“德福一致”主要体现了道德自由思想,也因此康德主要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而不像罗尔斯那样因强调“差别原则”而更多地表现了伦理精神,但是,从康德对于“得”的方式来看,他强调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望而放弃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即永远使自己的行动成为一个普遍的立法原则,也就是他始终强调了“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因而坚定地守护了人的精神性一面,因此,我们从康德的这种坚持中看到了人之为人的精神性。

所以,“德福一致”作为制度的道德价值原则满足了现代人的“需要的体系”,具有道德价值合理性。

更为重要的是,制度只有体现“德福一致”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信仰的形成。

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是把信仰的本体寄托于上帝,上帝扮演公正的裁判者,以上帝的存在教导个体要按照正义去行动,否则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确立一种上帝来决定的“善恶因果报应”。

康德在他的道德哲学中实际上是批判上述宗教信仰的,他把信仰奠定在人的“纯粹实践理性”基础上,即人不要依赖上帝,而只要靠自己的“善良意志”即可为自己的行为划定界限,这样,“人不但可以为自然立法,而且人可以为自我立法”,从而进入了主体性时代。

表面上看来,康德是证明了信仰的确立依赖于主体自身,但实际上,康德的道德信仰最终是确立在制度的“德福一致”基础上的,他虽然把上帝从前门赶了出去,但实际上又从后门请了进来,也就是说,虽然他论证了人的“善良意志”可以主导自己的行动,但实际上他预设了“善良意志”之先验综合判断的条件是“上帝不死”与“灵魂永存”,而后者在现实中就是正义的制度,这个正义的制度就是“德福一致”[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