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博从博客发展而来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2011-12-20
• 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 •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碾 压, 18个路人无一相救。 最后,是一位拾垃圾的老 人把她救起。该事件被曝 光后引爆微博舆论,是什 么让路人如此冷漠?“微 博小秘书”发布的“停止 冷漠”的单条微博被转发 了20多万次。小悦悦的死 让更多国人开始审视自己 的道夺冠 • 李娜的夺冠激起新浪微博 网友极大热情。夺冠后5分 钟内,新浪微博网友发布 的祝贺微博超过30万条, 平均每秒发布1000条,李 娜夺冠后也第一时间通过 微博分享喜悦,该条微博 10分钟内转发超过5万次, 刷新单条微博转发速度纪 录。
2011-12-20
• 微博打拐 • 微博打拐源于“随手拍照 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微博 活动。这一行动在兔年伊 始迅速发酵,从各级公安 机关、知名学者、媒体人、 律师、明星和公益组织, 席卷到随手拍照发微博的 普通网友,每一个孩子的 回家都牵动人心,微博讨 论量超过300万条。微博打 拐成为2011年标志性的公 益事件。
2011-12-20
• 微博在壮大之后产生的新问题,管理部门的对策是,让权威部门占领 微博,让政府的信息源具有微博名人一样的媒体影响力,通过“辟谣” 手段,删去和官方权威不同的解释。另外加强政法部门对微博言论行 动化、微博矛盾网下化的阻击,例如近日因为对“吴法天”微博约架, 网友“健崔”被行政拘留五天。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开始陆陆续续在微 博上注册自己的官方微博,据新浪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初, 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00家, 其中政府机构微博9960家,个人官员微博8628个,覆盖全国3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家政府机构、 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 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在其官方微博“政务微博观察”中提到: “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 自言自语。”同时,在网友的注视与研判下,某些政务微博渐渐为网 友们所诟病,理由可谓“五花八门”。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1 微博的概述“微博”这一概念于2009年8月随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而进入广大中国网民的视野,随之而来的便是微博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微博现象”。
微博,即所谓“微型博客”,其最大的特点便在于简洁便利和迅速,人们只需要在门户网站、通讯软件或SNS社区等微博平台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发表不超过140个字的博客,当然,如果你的人气高,你的微博便能在几分钟内被成百上千的人转发和评论。
正是由于其身份等级的零限制和简单方便的操作,使它迅速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甚至突破了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门槛和界限,在明星中也风靡一时,成为积攒和衡量人气的极佳平台。
博客带来了媒体的一次大转变,在博客之前,大家得到的信息大都从新闻媒体上获取,这些是经过二次加工后的信息。
而博客诞生之后,人们可以从关注的博客(主要是名人博客,例如作家、明星等)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
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
而微博诞生后,它比博客更近一步,比博客短小精悍、更快捷和及时。
微博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微博的很多功能其实都在博客上有相似功能,例如“转播”对应“转载”,博客也早就有“关注”和“评论”的功能,不过微博强化了“听众”和“收听”的概念。
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的限制,微博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大信息量的"直播",尤其是微博更新不再局限于在电脑前,用手机便能完成操作。
与博客相比,微博的“语录体”更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语境要求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2 微博的发展历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新浪微博是一家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微博、博客、相册、视频分享等功能,并允许用户互动交流。
以下是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推出,成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微博平台
之一。
当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网站发布文字、图片和链接等信息,并关注其他用户的动态。
2010年,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迅速增加,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
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相比于其他平台,新浪微博更加注重用户互动和实时性,用户可以即时回复、转发和评论他人的微博。
2011年,新浪微博上线了认证系统,允许公众人物和机构通
过官方认证获得认证标志,提高信息真实性和权威性。
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对新浪微博的信任度。
2012年,新浪微博上线了个人账号积分系统,鼓励用户活跃
参与平台,并根据积分提供一些特殊功能。
同时,新浪微博开始与各界合作,举办线下活动、推出品牌合作等,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2013年,新浪微博进行了全面的界面升级,使其更加简洁、
易用。
在这一年,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
2014年,新浪微博开始大力发展短视频功能,鼓励用户发布、
观看和分享短视频。
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对新浪微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做出的回应,也使平台更加多元化。
2020年,新浪微博推出了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内容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互动行为提供精准的内容推送。
同时,新浪微博继续加强与品牌、名人和媒体等的合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从成立至今,新浪微博积极创新,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的重要一员。
对微博的一些个人看法
对微博的一些个人看法
工程管理一班026120128 陈柏旭
微博可以说是由博客发展过来的,从英文名称上就体现出来了,微博的全称叫微型微博,所以微博可以拿来发表一些事件,抒发感情,分享经验,见解。
微博重点在于分享机制,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也就是所谓的社交网站。
1.首先是它的时代化,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社交网站它的功能信息反映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同时加速了网络媒体的发展进程。
2.它的平民化,大众化也是一大特色。
微博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大家可以在微博上互相关注,相互交流,每个人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同时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权利,同时在微博上可以分享一些好的事情,当然还有不好的事情,例如上海黄浦江飘死猪事件被发到微博,大家可以转发,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总之它的出现带给了大家便利,它以140字的灵感带给了大家快乐。
3.但是媒体是不断发展的,微博虽然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所展现的个人信息并非十分完整还有待完善,同时一些人传播一些不符合事实的消息损害了他人的名誉,所以开发软件者应该防范这个方面,还有微博需要不断的创新以更加简洁的网页方便使用者的应用。
4.总之,事物都有两面性,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微博的使用有利有弊,在我看来利大于弊,它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减少了彼此间的代沟,淡化了人们的冷漠。
微博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一、微博得定义微博,即微博客,就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及时更新简短得话题,并以公开得方式进行发布。
微博就是web3、0新兴起得一类开放因特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得微博网站就是推特,目前推特得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人,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FBI、Google、HTC等很多国际知名个人与组织在Twitter上进行营销与用户交互。
国内著名得微博有:新浪微博、腾讯说说、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
二、微博得特点:微博虽然火热,但就是风格与Twitter完全不同。
国人不爱隐私爱热闹,微博与其说就是朋友圈,不如说就是粉丝厂。
正好又由于众所周知得原因,微博又变成网民集体娱乐广场与讨伐得战场,知识分子启蒙得公共课堂。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与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与随意性。
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得思想与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得所见、所闻、所感。
1、便捷性。
微博有140个字符得长度限制,对于西文,以英文为例,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而中文以双字词为主流,这样每条Twitter能够传达得信息量,就只有一条中文微博得1/3左右。
2、创新交互性。
与博客得交互方式不同,微博实际上就是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您关注一个子集感兴趣得人时,两三天就会形成习惯地关注,移动终端提供得便利性与多媒体化,就是得微博用户体验得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
微博网站得即时通信功能非常强大,通过与MSN就可以直接发布,在没有网络得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以及时更新微博得内容,哪怕您就在事发现场。
如一些大得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得大事,如果您当时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布,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三、微博发展史最早也就是最著名得微博就是美国twitter。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得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
第五讲 从博客到微博
微博的冷思考
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面临管理的困境
博客营销
博客的出现,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 一大步,人们开始分享内容,建立自己的网上 品牌形象。
博客营销一般是指通过博客网站或博客论坛接 触博客作者和浏览者,请有影响力的博客作者 借助个人的知识、兴趣和生活体验写出能帮助 进行商品品牌或活动传播的营销活动。
(二)、国内博客的发展历程
2002年,博客引入中国 2003年,中国博客发展年 2003年,木子美曝光日记 2004年,博客商业化年 2005年,博客大众化元年 2006年,中国互联网的博客年 2007年,中国博客数量接近1个亿
(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博客网站
(1)博客营销的针对性强 每个博客都有其特 定的目标受众,不同的目标受众,其关注点是 不一样的。
(2)博客营销的性价比高 企业从建博客到利 用博客进行营销,不仅投入相对较少,往往也 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营销效果。
(3)博客营销更能够抓住目标群体的“眼球 ”博客表现形式多样,与单一的软文传播相比 ,博客可读、可视、可听,在内容写作上,博 客也更加灵活,因此目标群体更愿意去读博客 ,也容易接受博客上所传递的信息
微博——人人都是自媒体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社交 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 以通过微博平台组建个人社区,以简短的文字 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属于博客的一种类型。
讨论
打开手机新浪微博,总结微博的特点
微博兴起
微博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 (顺应移动终端的特性) 智能手机出现后,人们可以利用PC、手机等各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博客营销是站在“巨人 ”肩膀上进行的营销。因为博客一般是建在大 型门户网站的平台上或博客网、中国博客网登 专业的博客平台上。首先,这些平台本身就增 加了网民对企业博客的信赖感。其次,一旦企 业博客的内容被推荐到网站首页或博客频道的 首页,企业就会被更多的网民所关注。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分享信息、获取新闻、表达思想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微博平台之一,其发展历程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研究新浪微博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在中国社交媒体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新浪微博的起源与初期发展新浪微博于2009年推出,上线之初仅是一个简单的微博服务平台。
在微博平台推出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博客或论坛来分享信息和交流互动。
然而,这些传统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较慢,难以满足人们对实时信息的需求。
新浪微博的推出填补了这一空白,其轻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新浪微博在初期发展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对微博这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形式还缺乏认知,用户接纳度较低。
其次,早期的新浪微博功能单一,缺乏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同质化程度较高。
最后,新浪微博在安全和隐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限制了其用户规模的扩大。
二、新浪微博的关键转折点新浪微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对新浪微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增加个性化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浪微博在初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化功能。
用户可以自定义主题、设置头像和背景图片等,从而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引入明星和机构账号为了扩大用户基础和提高平台影响力,新浪微博积极引入明星和机构账号。
明星账号以明星本人或其团队的名义发布内容,从而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这些明星账号的出现不仅带动了粉丝经济的兴起,还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
3. 推出广告和付费服务为了实现商业化运作,新浪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广告和付费服务。
这些服务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推广和变现渠道。
广告和付费服务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平台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新浪微博的快速发展。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概要
新浪微博创始人
姓名:王志东 出生年月:1967年 籍贯:广东省东莞市人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98年, 他领导四通利方收购美国最 大华人社区——华渊资讯, 并创建新浪网,2000年,他 带领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成 功上市并一举使得新浪成为 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2001年,他从新浪离职,之 后创办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 司。
时代科技的结合 web2.0 天生的“传播欲”与 879,952 时尚经典语录 3,831,891 李开复 10 939,238 创意工坊 3,863,149 杨幂 9 1,067,862 生活小智慧 3,936,907 李冰冰 8 1,086,192 001 星座爱情 3,979,329 黄健翔 7 日 月 年 2011 注:数据截止 新浪微博人气排行榜 星座秘语 4,444,154 何炅 6 1,169,047 我们都爱冷笑话 4,795,221 谢娜 5 1,450,347 微博搞笑排行榜 4,980,508 蔡康永 4 1,839,683 精彩语录 5,384,714 赵薇 3 2,396,820 (王菲) veggieg 5,797,677 S) 小 ( 徐熙娣 2 2,418,736 冷笑话精选 6,486,549 姚晨 1 粉丝数 草根排行榜 粉丝数量 名人排行榜 名次 00 : 02 1,087,746 人的生活都深深的被知识浪潮所影响。
微博的功能
发布: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
工具一样发布信息 ,每条信息不 能超过140个字符。
转发: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
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 功能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 被篡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 的评论。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 户(也就是自己的粉丝),能看见 这条微博,他们也可以选择再转发 ,加入自己的评论,如此无限循环 ,信息就实现了传播。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自其诞生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让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变得更为迅速和便捷,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传播模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博的历史发展、当前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微博的本质和影响,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我们将从微博的起源开始,逐步解析其发展历程,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和社会推动力。
我们也将关注微博的当前现状,包括其用户规模、内容类型、商业模式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微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如何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社交媒体发展潮流。
二、微博的历史发展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发布简短文本信息的社交媒体平台。
自其诞生以来,微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形式。
微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Twitter在美国上线,标志着微博时代的开始。
Twitter以其独特的短文本形式和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迅速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随后,微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平台。
在中国,微博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上线,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微博平台之一。
随后,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平台也相继上线,形成了微博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这些平台的推动下,微博在中国迅速普及,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形式。
在微博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值得一提。
首先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Twitter的广泛应用使得微博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
其次是2010年,新浪微博推出了“话题”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些功能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微博的社交属性,使得微博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微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浪微博发展历程及趋势
微博说...... Microblog tells ......
微博简介
Web2.0时代,新的媒体形态层出不穷,每一个新媒体形式的出现都意味着 Web2.0的普及和进步。进入2010年,Web2.0更是狂飙突进,中国网民的参与度 和活跃性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一种新媒体形态的诞生不无 关系——微博。
新浪微博未来将会成为最有影响力和参与度的“源”,如果 开放协作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新浪微博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商业平 台的母体,大量的应用与商业模式将从这一平台衍生出来。
新浪微博市场调查-用户行为分析
演进方向
DCCI预计,微博技术产品的演进有4个比较重要的方向: Ⅰ.通过网站与网站之间的开放Connect,微博由一站之内走向多站之间的分布 式服务,微博作为一种标配服务将变得无所不在,甚至成为服务之中的“嵌入式” 服务; Ⅱ.基于开放平台、Open API,微博成为孕育各种Apps的最佳平台之一,用户在 各个地方均可得到丰富多样的应用服务,而微博服务商与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形成为 互联网上最大的生态协作群落之一; Ⅲ.微博与包括社区、新闻资讯在内的互联网其他各个网站,通过挂件、窗体、 按钮,形成打通、互联的信息网络,互联网上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微博信息提 交的发起地点; Ⅳ.通过与LBS、社区、电子商务等服务的结合,微博不仅更充分的向PC里的 Web渗透,而且最主要的将充分向各类移动终端渗透,在“平台+Apps”和“OS+浏览 器”两大格局之中,微博都将通过融合、嵌入占有重要的地位。 DCCI业内人士觉得,企业的官网未来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而消亡,“欧美现 在已经有这种趋势,就是Facebook上的官网流量在上升,企业官方网站的流量在下 降”。
我国微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我国微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闫德利2007年5月,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开始出现,在至今三年多的时间内,我国微博发展经历了引入期、沉寂期和成长期等三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
我国微博的发展历程(1)引入期(2007年5月-2008年初)2006年,Twitter的横空出世把世人引入了一个叫“微博”的世界。
在国外大红大紫的Twitter也成为国内企业效仿的对象。
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了饭否网,开启了中国的微博时代。
随后不久,叽歪网、做啥网相继上线,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也于2007年8月13日推出了腾讯滔滔。
从2007年5月到2008年初,是我国微博发展的引入期。
这一时期的微博以独立微博网站为主体。
(2)沉寂期(2008年初-2009年2月)从2008年初开始,国内微博客发展进入了一年的沉寂期。
期间,没有新的微博服务商出现,用户规模增幅也不大。
(3)成长期(2009年2月-至今)经过一年的沉寂,从2009年2月开始,国内微博焕发出新的活力。
大量微博网站相继上线,用户规模激增,微博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的热点。
国内微博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又分为独立微博二次崛起和全面成长期两个阶段。
①独立微博二次崛起(2009年2月-8月)在这半年时间内,嘀咕网、即时客、Fexion网、9911微博客、同学网、我烧叨叨、贫嘴、Follow5、雷猴等一大批微博网站上线。
这些微博网站以独立微博网站为主体。
②全面成长期(2009年8月至今)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
在新浪微博的带动下,综合门户网站微博、垂直门户微博、新闻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独立微博客网站纷纷成立,甚至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
中国真正进入微博时代。
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我国微博将向工具化、细分化、移动化和开放化等方向发展。
如下图所示。
中国微博的发展趋势(1)工具化微博已成为门户网站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将成为门户网站继博客之后的又一标配。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自2006年Twitter的诞生,这一社交媒体平台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开来。
短短几年间,已经成为了数亿用户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的历史: Twitter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博客的逐渐流行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为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Twitter的创始人Jack Dorsey在2006年3月推出了这款产品,允许用户通过短信发送140个字符以内的信息。
这一功能迅速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并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社交媒体形式。
的现状:以其简单易用、信息更新快速以及强大的社交功能迅速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功。
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数亿活跃用户。
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改进。
以下是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短视频和直播功能:已经引入了短视频和直播功能,允许用户分享和观看短视频和直播内容。
未来,这一功能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强,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形式。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社交电商:已经开始尝试社交电商模式,允许用户在发布内容时直接推广和销售商品。
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实现社交媒体与电子商务的更紧密结合。
全球化拓展:尽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但仍有很大的全球化拓展空间。
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内容和服务。
社区化和垂直化发展:已经开始尝试社区化和垂直化发展策略,通过建立不同的兴趣社区和推出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品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隐私与安全:随着用户数据的日益丰富,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
社交媒体发展历程
社交媒体发展历程社交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互联网爆发时期。
以下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1. 博客:在互联网兴起初期,人们开始使用个人博客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博客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个人可以发布内容并与读者互动。
2. 论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论坛成为人们交流观点、讨论特定话题的流行方式。
论坛通过分类讨论和回复帖子的方式,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互动。
3.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兴起是社交媒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MySpace于2003年成为首个大规模社交网络,随后Facebook于2004年成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获得用户的喜爱和参与。
4. 微博和微型博客:微博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发展。
用户可以通过发布短文本、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与其他用户分享信息。
类似的平台还包括Twitter和Tumblr等。
5. 社交分享网站: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分享网站如Instagram和Pinterest因其注重图片和视觉内容的特点而吸引了大量用户。
用户可以在这些网站上上传和分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6. 即时通讯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即时通讯应用如WhatsApp、WeChat和Line等迅速崛起。
这些应用提供了即时通讯、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等功能,成为用户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工具。
7. 视频分享平台: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视频分享平台如YouTube和TikTok等成为用户分享和观看视频内容的主要选择。
这些平台通过用户上传和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内容,丰富了社交媒体的形式。
8. 虚拟社区和游戏社交:虚拟社区和游戏社交平台如Second Life和Fortnite等提供了在线游戏和虚拟社交的体验。
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创建角色、与其他玩家互动并分享游戏内的经验。
总的来说,社交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人博客到社交网络、微博、社交分享网站、即时通讯应用、视频分享平台,以及虚拟社区和游戏社交的演变。
这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社交选择,丰富了数字时代的社交体验。
社交媒体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一、社交媒体发展简史社交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用户之间交流、互动和共享的平台。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互联网时代。
以下是社交媒体发展的简史:1. 个人博客时代(2000年-2004年):个人博客是社交媒体的起源之一,它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站并发布个人观点、经验和信息。
著名的个人博客平台包括Blogger和WordPress。
2. 社交网络时代(2004年-至今):2004年,Facebook成立,标志着社交网络的兴起。
随后,Twitter、LinkedIn、Instagram等社交网络平台相继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社交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资料、添加好友、发布动态、分享照片和视频等。
3. 微博时代(2009年-至今):微博是一种基于实时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社交媒体形式。
2009年,新浪微博在中国推出,引领了微博时代的到来。
微博平台允许用户发布短文本、图片和视频,并与其他用户互动,成为新闻、娱乐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渠道。
4. 视频分享时代(2005年-至今):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视频分享成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YouTube是最早的视频分享平台,用户可以上传、观看和分享视频。
其他类似的平台如抖音、TikTok等也获得了广泛的用户认可。
二、社交媒体发展趋势社交媒体的发展仍在不断演变,以下是一些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因此,社交媒体平台需要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
2. 视频内容:视频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用户更倾向于观看视频而不是阅读长篇文字,因此社交媒体平台需要加强对视频内容的支持和推广。
3. 实时互动:用户对实时互动的需求越来越高。
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提供更多的实时互动功能,如直播、实时聊天和语音通话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新浪微博现状分析
(一)成功启示 1、名人效应 2、事件运作 3、简单操作性 (二)发展趋势 1、发展情况 20011年微博会有持久的繁荣吗?微博又会 不会如开心网和人人网等国 内SNS在Twitter和 Facebook未达鼎盛之时而提早衰退呢?只有本质性 地 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持久地繁荣。如果如新浪曹国伟 所言,新浪微 博是走在Twitter和Facebook中间的产品, 这项产品会比SNS本身更好 地适应中国的用户,又或者 如腾讯马化腾所言“中国的SNS就是微 博”,所以可以相 信微博在未来的发展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微博之路 • 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向会有两个出路:一是类 Twitter的新闻媒体;二是 中国版的SNS,作为超越社交 网站的载体而存在。但如果是后者,微 博可能要做好几 件事情。一是内容的丰富,二是客户端的发展:就现在 而 言,微博相对国内SNS的客户端是领先的,保持易用和 舒适的用户 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用户获取信息方 式的升级。 • 现在的微博饱受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青睐,四家门 户 都争抢去做,越是集中性地看好,也就越容易产生 泡沫。 而微博最终的形态关系了垂直产业的生态发展, 如果是
微博衍生产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搜索服 务、地图 位置服务以及其他增值业务。 五、技术模式 新浪微博的技术核心包括3个方面: • 能够实现微博发布和转发等功能的网站。 • 海量信息 的精确搜索。 • 基于手机微博应用的客户端开发。 六、管理模式 (一)用户管理 新浪微博根据用户自添加的标签为用户分类,,这样, 用 户可以根据分类,去寻找自己需要关注的领域的人, 而 新浪微博也能更好的管理用户和粉丝分类。 (二)内容 管理 新浪微博采用给信息索引的方法,将用户分为有效 用 户和无效用户转发。大大的降低了推送的信息量,提 高了信息推送的效率,减少了成本。 七、资本模式 2010年10月11日,新浪为微博注册成立独立公司, 名 为微梦创科网络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2000万 美元,法人代表为曹国伟,此前,新浪微博一 直靠总公 司新浪的资金支持,成为独立公司之后,新 浪微博将依 靠自身的营收来支撑公司运转,当然,新 浪也会出资支 持。 八、总结和建议
从博客到微博_过程特征_意义建构与挑战
从博客到微博:过程特征、意义建构与挑战随着2007年美国Twitter的出现,互联网的即时传播形式立即引起全球的关注,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2009年,微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如今,以新浪为代表的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通微型博客,微博刚刚发力,便迅速掀起一股“围脖”热潮。
一、微博:博客中衍生的时尚文化微博,也被网民亲切地称为“围脖”,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之所以叫微型博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博客的一种类型,是博客的衍生产品。
微博文化实质上是博客衍生的一种新的时尚文化。
前几年,博客也曾风靡一时,名人、明星们纷纷开博,新浪博客、腾讯空间等迅速成为网民竞相言论、发表感悟的交流平台,它让无数网民找到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话语的空间。
从QQ、MSN到Facebook,再到开心网、人人网,网络社交几经变迁,然而,微博的出现让人们的网络生存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博客已经偃旗息鼓,不再更新,取而代之的微博开始成为了一些人时尚的生活方式。
人们通过微博获得最新最近的新闻资讯,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最初就是通过Twitter 得知的,此时报道还未获得证实;通过微博与名人、明星交流互动,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展虚拟的社交空间;除了扩大人际圈之外,微博还是一个生活服务信息的平台,不少年轻人通过微博的“@”功能,进行网上订餐、网购电影票等活动,简便快捷。
时尚的微博文化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引领着一个更高层次、更先进的传播文化的发展,带领人们进入了另一个零距离的沟通时代。
二、微博的新特征微博开始成为许多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2011年“两会”期间,微博成为代表委员网络互动的一大亮点,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
“两会”代表委员们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促使微博问政成为两会的新风景,并开创了民众议政问政的新渠道。
微博的历程ppt
普通网民与公安部门、 从 普通网民与公安部门、媒体等社会力量 结合一起的微博“打拐” 结合一起的微博“打拐”,到对长江中下游旱 情的微博援助;从高晓松醉驾案、 情的微博援助;从高晓松醉驾案、药家鑫案的 微博关注,到对火灾、 微博关注,到对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微博 直播;从娱乐八卦到“咆哮体” 丹丹体” 直播;从娱乐八卦到“咆哮体”、“丹丹体”、 私奔体”的一夜走红…… ……无不显现微博的传 “私奔体”的一夜走红……无不显现微博的传 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 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
微博不是生活的全部, 微博不是生活的全部,微博只是 你的生活的外化。 你的生活的外化。没有日常生活的支 你的微博也不会有质感。 撑,你的微博也不会有质感。
谢谢
新浪微博掘金名人效应
韩寒的一个字“ 韩寒的一个字“喂”为内容的微博,就吸引了 为内容的微博, 万名粉丝。而通过微博能与姚晨、李开复、 万名粉丝。而通过微博能与姚晨、李开复、黄健翔 等名人“近距离接触” 等名人“近距离接触”,更是千千万万粉丝随时登 更新微博的动力, 录、更新微博的动力,对于这种上微博成瘾的现象 甚至有网友开玩笑称之为微博症候群。 ,甚至有网友开玩笑称之为微博症候群。 新浪在名人博客上的资源优势, 新浪在名人博客上的资源优势,也再度被 迁移到微博中来, 迁移到微博中来,并顺理成章地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据新浪网负责人透露, ,据新浪网负责人透露,李宇春在新浪聊天室进行 访谈期间,用手机发的一篇微博,粉丝反响惊人, 访谈期间,用手机发的一篇微博,粉丝反响惊人, 该微博被转发8699 8699次 共有12508 12508位粉丝对于该微博 该微博被转发8699次,共有12508位粉丝对于该微博 进行评论。 进行评论。
把微博上的信息线索化, 事例 : ( 把微博上的信息线索化,是 纸媒首先可以做的) 纸媒首先可以做的)
微博发展史 简明中国微博发展历史
微博发展史简明中国微博发展历史微博(MicroBlog),原意为微型博客,现已发展为多媒体网络交互传播形式。
2006年3月,美国人威廉姆斯发布了Twitter(推特)网站,它支持手机、即时通信、网页等多种客户端来发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
由于推特的形式一改以往,它可以迅捷地进行多媒体交互传播,很快抄袭风起,2007年全球就有上百家仿推特网站上线。
这一年,在中国也出现了饭否、腾讯滔滔、叽歪等网站,以及首款时称迷你博客的iShuo微博程序。
不过,直到2009年国内也没有认识到微博的变革意义,甚至还没有具体的“微博”概念,仍将其作为博客的一个变种对待。
因此,这年7月,国内几乎所有微博网站包括腾讯滔滔停止运营。
当然,这也与当局管制不无关系。
2009年8月,新浪微博试探性上线。
次年,新浪采用此前经营博客的成功经验——拉名人入伙——开始全力打造微博,点燃了微博在中国的第二把星星之火。
2011年,由于新浪微博的存活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希望,加之记事狗等微博代码的开源和微博网站经营成本的低廉,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开始介入微博。
腾讯置刚刚上线的“朋友”同质经营不顾大肆地与新浪争夺微博领地,在当年春节的央视多套频道疯狂砸广告,并将QQ用户强行带入腾讯微博。
不久,新浪买下了和等几个相关域名。
这一年由于郭MM、动车事故等事件,微博大显身手,让所有的网民都感受到了微博这种多媒体多渠道迅捷传播和人际间互动的力量。
2011年9月16日,记事狗微博系统发布,开创性地发展了微博,不仅吸纳了SNS、BBS的分类、多图、签名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将传统微博发表140字的限制进行了可选择性突破。
其时,ThinkSNS和ThinkSAAS也对微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前者在SNS的基础上转向了微博,后者起初模仿豆瓣小组,逐渐加入了微博的元素。
互联网的上帝——代码设计者不断创新、千百万热爱网络的站长们不断建设、每一个网民平权参与,微博这个“形式决定内容”经典案例、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方才刚刚起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从博客发展而来,相比传统的博文写作,微博更加简便,易于操作。
微博不仅是社会网络服务软件,也是一种集4A (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元素为一体的新媒介形式.微博内容虽大多不成系统,文本呈碎片化,但加快了交流速度,降低了交流成本,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感.微博作为新兴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生活娱乐中,凭借其平民化与草根性吸引着普通民众及各路名人。
微博快速覆盖整个社会,几乎每天都要与网络打交道的大学生,自然也成为了使用微博的主要群体之一。
就当代大学生看待微博的态度以及校园对大学生的影响,校团委调研部开展了此次调研。
此次调研内容涉及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微博营造“微文化"、大学生对名人微博的态度等几个方面,主要通过采访使用微博的大学生及网络问卷进行调研,现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情况及看法
1、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
从使用频率、时间、内容和程度四个方面观察网络调研结果,在使用频率上,160份有效问卷中44.66%的大学生一天上一次微博;21。
36%则两至三天上一次微博;14。
56%大学生一周上一次微博;19。
42%的大学生上微博的频率则更少。
从中可知,大学生使用微博比较频繁。
在使用时间上,58。
25%的大学生每次上30分钟以下微博;24.27%的大学生使用30分钟至1小时;1至3小时的为10.68%;3小时以上的为3。
68%。
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时间控制相对适度.而在微博的内容上,20.2%的大学生希望与名人、资深人士进行交流,49。
1%的大学生为了解最新资讯,36.4%的学生为表达自己的观点,17.3%的学生关注明星、名人的动态。
由此可知,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各有不同,主要是了了解新奇事物;在使用程度上,18.1%的学生每周发1—3条微博,25%的学生每天发1-2条,每天6-10条和每天11-30条的人数分别占16%和13。
8%,每天发31-100条的人数也占到4。
6%.从中看出,大学生更新微博的速度相当快。
2、大学生对微博的看法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显示,69。
0%的大学生关注微博,73.5%的大学生已经使用微博,14.85%的大学生正打算用。
在当代高校,微博这一新生事物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并使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调查显示,71.84%的大学生认为微博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29.13%的大学生认为微博碎片化得传播信息,并认为这点会使其缺乏深度和逻辑;38。
83%的大学生认为微博传播流言蜚语,而这样的传播情况得不到控制;31.07%的大学生认为微博是一种新的传播方法,新颖且具有吸引力;44。
66%的大学生认为微博能推动民主进程,从而产生更加吸引人的言辞;47。
57%的大学生认为微博能够反映民众真正关心的话题;15.56%的大学生认为微博是扩展自己社会关系的方式,13.59%的大学生持其他观点。
二、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1、微博营造“微文化”
微博是人们互动的平台,人际交流的工具.正是由于其社会身份的零限制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性,使它迅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如今,微博引领互联网新风尚,使用微博不仅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微博文化。
微文化是一种鼓励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是利用文字等各种符号进行信息互动和文化共享的过程。
微文化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随时更新动态,传达自己的见闻及心情,其速度如同现场直播;其次,一句话式的微博不用花心思考虑语言逻辑关系,这也是微博拥有庞大的群众用户的原因。
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学习生活深受微博影响.比如,舟曲泥石流发生后,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凯发布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甚至被各大网站转载,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养成将身边发生的事件上传至微博的习惯,形成即时信息互动、文化共享的“微文化”。
2、大学生对名人微博的态度
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名人和民众都是言论的支配者。
公众人物受关注程度很高,应当做到言名一致。
比如,影视演员姚晨经常会有选择的转发一些求助的微博以及希望引起人们关注的社会公共事件,从这
里可以看出她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由于在微博上发表言论没有限制,很多名人口不择言。
比如,周立波前段时间在微博上与网友及众多文化名人展开了一系列的骂战,将之前时有发生的名人网络骂战推向高潮。
在大学生关注的微博内容中,首先是新鲜、新奇的事物以及名人轶事,其次是社会话题;在大学生厌恶的微博内容中,最突出的就是虚假信息和名人、博友的网络谩骂,由此可见,大学生虽然关注名人微博,但仍然不愿意见到名人发布有损形象的信息。
公众人物行文和言论往往都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理应成为网络言论的理性榜样,大学生应当理性地对待名人微博,在浏览名人优秀微博的同时提升网络文化素养,增强思想道德规范。
三、微博走进大学校园
1、校内微博使用情况
微博是当今信息传递较快、涉及范围较广的言论平台。
它微言大义,博采众长,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玩微博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生活。
如此强大的信息平台迅速覆盖大学校园。
就上海理工大学而言,目前17个公共部门中人才培育、学科建设、合作交流等13个部门或组织都已开通微博。
微博除发布招生简章、各级考试、大型活动等重大的信息外,还有各种学术论坛预告,各校公开课程视频等。
通过微博,学生可及时了解学校动态,掌握一些大型活动资讯;校园微博通过运用诙谐语言、分享信息等方式增加了互动,使学生和校友可随心畅聊;学校各部门开通微博,既展现了老师们活泼年轻的一面,又展示了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自信开放的形象。
2、对校内微博的建议
微博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一方面,微博可以快速传播学校发布的信息,同时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校园微博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足,校园微博言论缺乏正确导向。
对于更好的发挥微博传播优势,提升学校各部门的网络沟通意识,扩大各类学生组织的网络影响力,以及利用微博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引领校园自由开放的精神文化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鼓励学生将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维护身心健康发展;
•宣传校内官方微博,邀请同学参与讨论,推进正确舆论导向;
•就争议性话题开展辩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
•正视微博上对学校和老师的建议,引领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