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博从博客发展而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从博客发展而来,相比传统的博文写作,微博更加简便,易于操作。微博不仅是社会网络服务软件,也是一种集4A (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元素为一体的新媒介形式.微博内容虽大多不成系统,文本呈碎片化,但加快了交流速度,降低了交流成本,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感.微博作为新兴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生活娱乐中,凭借其平民化与草根性吸引着普通民众及各路名人。微博快速覆盖整个社会,几乎每天都要与网络打交道的大学生,自然也成为了使用微博的主要群体之一。就当代大学生看待微博的态度以及校园对大学生的影响,校团委调研部开展了此次调研。

此次调研内容涉及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微博营造“微文化"、大学生对名人微博的态度等几个方面,主要通过采访使用微博的大学生及网络问卷进行调研,现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情况及看法

1、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

从使用频率、时间、内容和程度四个方面观察网络调研结果,在使用频率上,160份有效问卷中44.66%的大学生一天上一次微博;21。36%则两至三天上一次微博;14。56%大学生一周上一次微博;19。42%的大学生上微博的频率则更少。从中可知,大学生使用微博比较频繁。在使用时间上,58。25%的大学生每次上30分钟以下微博;24.27%的大学生使用30分钟至1小时;1至3小时的为10.68%;3小时以上的为3。68%。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时间控制相对适度.而在微博的内容上,20.2%的大学生希望与名人、资深人士进行交流,49。1%的大学生为了解最新资讯,36.4%的学生为表达自己的观点,17.3%的学生关注明星、名人的动态。由此可知,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各有不同,主要是了了解新奇事物;在使用程度上,18.1%的学生每周发1—3条微博,25%的学生每天发1-2条,每天6-10条和每天11-30条的人数分别占16%和13。8%,每天发31-100条的人数也占到4。6%.从中看出,大学生更新微博的速度相当快。

2、大学生对微博的看法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显示,69。0%的大学生关注微博,73.5%的大学生已经使用微博,14.85%的大学生正打算用。在当代高校,微博这一新生事物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并使用。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调查显示,71.84%的大学生认为微博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29.13%的大学生认为微博碎片化得传播信息,并认为这点会使其缺乏深度和逻辑;38。83%的大学生认为微博传播流言蜚语,而这样的传播情况得不到控制;31.07%的大学生认为微博是一种新的传播方法,新颖且具有吸引力;44。66%的大学生认为微博能推动民主进程,从而产生更加吸引人的言辞;47。57%的大学生认为微博能够反映民众真正关心的话题;15.56%的大学生认为微博是扩展自己社会关系的方式,13.59%的大学生持其他观点。

二、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1、微博营造“微文化”

微博是人们互动的平台,人际交流的工具.正是由于其社会身份的零限制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性,使它迅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如今,微博引领互联网新风尚,使用微博不仅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微博文化。微文化是一种鼓励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是利用文字等各种符号进行信息互动和文化共享的过程。

微文化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随时更新动态,传达自己的见闻及心情,其速度如同现场直播;其次,一句话式的微博不用花心思考虑语言逻辑关系,这也是微博拥有庞大的群众用户的原因。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学习生活深受微博影响.比如,舟曲泥石流发生后,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凯发布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甚至被各大网站转载,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养成将身边发生的事件上传至微博的习惯,形成即时信息互动、文化共享的“微文化”。

2、大学生对名人微博的态度

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名人和民众都是言论的支配者。公众人物受关注程度很高,应当做到言名一致。比如,影视演员姚晨经常会有选择的转发一些求助的微博以及希望引起人们关注的社会公共事件,从这

里可以看出她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由于在微博上发表言论没有限制,很多名人口不择言。比如,周立波前段时间在微博上与网友及众多文化名人展开了一系列的骂战,将之前时有发生的名人网络骂战推向高潮。在大学生关注的微博内容中,首先是新鲜、新奇的事物以及名人轶事,其次是社会话题;在大学生厌恶的微博内容中,最突出的就是虚假信息和名人、博友的网络谩骂,由此可见,大学生虽然关注名人微博,但仍然不愿意见到名人发布有损形象的信息。

公众人物行文和言论往往都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理应成为网络言论的理性榜样,大学生应当理性地对待名人微博,在浏览名人优秀微博的同时提升网络文化素养,增强思想道德规范。

三、微博走进大学校园

1、校内微博使用情况

微博是当今信息传递较快、涉及范围较广的言论平台。它微言大义,博采众长,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玩微博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如此强大的信息平台迅速覆盖大学校园。就上海理工大学而言,目前17个公共部门中人才培育、学科建设、合作交流等13个部门或组织都已开通微博。微博除发布招生简章、各级考试、大型活动等重大的信息外,还有各种学术论坛预告,各校公开课程视频等。通过微博,学生可及时了解学校动态,掌握一些大型活动资讯;校园微博通过运用诙谐语言、分享信息等方式增加了互动,使学生和校友可随心畅聊;学校各部门开通微博,既展现了老师们活泼年轻的一面,又展示了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自信开放的形象。

2、对校内微博的建议

微博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微博可以快速传播学校发布的信息,同时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校园微博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足,校园微博言论缺乏正确导向。对于更好的发挥微博传播优势,提升学校各部门的网络沟通意识,扩大各类学生组织的网络影响力,以及利用微博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引领校园自由开放的精神文化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鼓励学生将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维护身心健康发展;

•宣传校内官方微博,邀请同学参与讨论,推进正确舆论导向;

•就争议性话题开展辩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

•正视微博上对学校和老师的建议,引领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