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15-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15-人教版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育学生不能高空抛物,培养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义
层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3、单位与功的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焦耳,符号为J。
进一步推导1J=1kg·m/s2·m=1N·m
4、标量
知道了重力势能下面应用公式计算物体重力势能。
<多媒体展示>习题
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学习:
高度总是相对某一水平面来说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因此重力势能也是相对某一水平面来说的,把这个水平面叫参考面,因此重力势能与高度一样都具有相对性。我们规定在参考面以下高度为负值。通过练习来体会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并小组讨论重力势能与参考面的选取之间的关系。
将结论写成式子表示为:
WG=mg△h=mgh1-mgh2。可见,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使一个与高度有关的物理量mgh发生变化。物理学上把这个与高度有关的能量mgh叫做重力势能。
二、对重力势能的学习
提问:如何用文字来给重力势能下个定义?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2、写成公式为:EP=mgh。
听取学生汇报,总结:
重力势能与参考面的选取有关。
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具体什么样的关系?
得出正负号的意义。
教师点评总结:
1、选取不同的参考面重力势能是不同的。
2、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4 重力势能 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7.4 重力势能 教案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再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然后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并总结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
(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具准备:
Ppt课件,课堂中的小物件(粉笔)。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重力势能》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展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力量目标1、依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同学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试验观看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ppt课件,电子教鞭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汕头的雪》,汕头也会下雪吗?汕头也会下雪,别出心裁的雪——木棉棉絮。

南方的人,对北方的雪总有一些期盼,我也不例外。

有哪些同学见过北方的雪吗?雪白无垠的雪,总让人浮想联翩,也让人憧憬,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也具有惊人的破坏力:例1: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100人失踪(附图片)例2:四川丹巴亚丁雪崩(附图片)如此秀丽的雪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雪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浩瀚夜空,点点繁星,当我们在欣赏灿烂星空的时候,绝不会想象到它们也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损害: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m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它的爆炸力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那么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附图片)陨石为何具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雪崩和陨石都有一个特点,具有肯定的高度。

学习了中学物理后,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就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试验(视频):试验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试验二: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重力势能》。

具体内容包括: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重力势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势能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重力势能的思考。

2. 概念讲解:介绍重力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4. 实例分析:分析苹果从树上落下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5. 练习环节: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与其他能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Ep=mgh3. 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4. 重力势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h=10m的地方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2kg×9.8m/s²×10m=196J2. 题目: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从山顶(高度h=500m)驶下,求汽车到达山脚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Ep=1000kg×9.8m/s²×500m=4.9×10^5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重力势能的概念,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势能的计算。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2节《重力势能》优质课教案(3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2节《重力势能》优质课教案(3课时)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复习导入。
1.师: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你认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2.生思考讨论。
3.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科学探究】对实例进行研究,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科学探究对实例进行研究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科学态度与责任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2节《重力势能》优质课教案(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重力做的功、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弹性势能。教材一开始以复习初中所学重力势能知识引入,让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紧接着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最后教材讲解了弹性势能的特点。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2.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大小影响。

人教版必修2物理:7.4 重力势能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4 重力势能  教案设计

了解数学微

分知识在物

理中的应用


= 进行总结
联系已有 知识,培 养知识迁 移能力, 思考问题 的能力, 训练逻辑 思维。
学生思考回 答。
培养学生 的运用知 识能力。
图 7 . 4-2 : 重 力 做 功

增强学生

计算例题 的社会公

德意识,

用知识改
变生活的
实例。
=mgcos
θ
计算例题
培养学生 的运用知 识能力
学生分组实 验
学生通过 发现与生 活经验不 同,引发 疑问,激 发求知 望。


活动 3【活动】课题二: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


学生板书图 1 和 2 的计算 过程
对比迁移 思考:你认为这三个哪个比较容易做呢?
图 7 . 4-1 : 重 力 做 功 学生思考回 加深印象 答问题。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
说一说,并回答上面 有关问题。 如果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有关,能量变化不能表示重力做的功 活动 5 【讲授】 课题四: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讨论歌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 不知道哪棵更高”这是说高度具有 相对性 。重力势能与高度 有关,重力势能也有 相对性。
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 参考平面 。在参考平面上, 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的, 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大;在参考平面下方物体的重 力势能为负的,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小。 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38-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38-人教版

7.4 重力势能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二)进行新课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放图片:思考(1)打桩机的重锤举高后从高处落下时,为什么重锤举高能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水力发电站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大坝?(3)在你的头顶上方, 用线悬挂一个乒乓球,你有何感觉?如果悬挂的是举重的杠铃呢?二、新课教学1、重力做功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用自己的课本做如下试验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2)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思考与讨论:请根据学过的功的知识推导这三幅图重力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是否相同?通过推导能得到什么结论?展示结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重力势能阅读教材第60页看一下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单位是什么?它是标量还是矢量?多媒体展示答案:(1)表达式:E p=mg h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2)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焦耳(J)(3)重力势能是标量,状态量。

看视频演示试验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1)与高度有关2)与质量有关思考与讨论:重力势能中的高度如何确定呢?多媒体展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强调: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为了比较势能的大小,应选同一个参考面,处在参考面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数,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数。

高中物理2 7.4重力势能 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物理2 7.4重力势能 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5.4重力势能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 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 理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4. 了解势能及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习重点: 1. 重力势能2.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学习难点: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主要内容:一、重力势能E P1.定义:通俗地说,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符号E p表示,物体的质量越大,离地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定义式:E 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E p等于物体的重量mg和它的高度h的乘积。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

4.重力势能是状态量。

5.重力势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6.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要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高度为零,重力势能为零的一个水平面)。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在确定位置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有不同的值,这就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例如:水平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方h高处,选水平桌面为参考平面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mgh;若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小球的重力势能就是mg(H+h)。

选择哪个平面做参考平面,原则上是任意的,而不是硬性规定的,因此重力势能虽是标量但却有正负之分。

比如: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上h高处,其重力势能为E P=mgh;当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h低处,其重力势能就是-mgh,重力势能的正负可表示大小,比如对同一个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有一2 J和一3 J两个值,比较其大小有一2 J>一3 J。

实际问题中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没有特别说明时)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7.重力势能是属于系统的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了,所以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的。

(重力势能的这个特点与动能不同,动能是运动物体单独具有的)通常我们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是,某物体与地球这一系统具有多少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4._重力势能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4._重力势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知识,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2)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使学生体会知识建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观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得到物理结论,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1.基本知识(1)重力功的特点只跟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重力功的表达式W G=mgh=mgh1-mgh2,其中h1、h2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3)重力势能的特点与物体相对地球的位置有关.(4)重力势能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Ep=mgh.(5)重力势能的单位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表达式:WG=E p1-E p2=-ΔE p.②两种情况:2.思考判断(1)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时,重力势能不同.(√)(2)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重力势能可以不同.(√)(3)重力做功与位移有关.(×)探究交流某物体从一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重力是否一定做功?【提示】重力不一定做功.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是否做功,主要是看运动的初、末位置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若初、末位置在同一高度上,则重力不做功;若初、末位置不在同一高度上,则重力做功.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基本知识(1)相对性①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作0.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对选定的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值,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值,负号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要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小.(2)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2.思考判断(1)重力势能E p1=2 J,E p2=-3 J,则E p1与E p2方向相反.(×)(2)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E p1=2 J,E p2=-3 J,则Ep1>E p2.(√)(3)在同一高度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同.(×)探究交流三峡大坝横跨2309 m,坝高185 m,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二.想一想三峡大坝为何修建得那么高?【提示】三峡大坝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利用水能发电,之所以将其修建得很高,是为了提高大坝的上、下水位落差,以利于使更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三、对重力势能的理解【问题导思】1.重力势能的正、负是怎样确定的?2.举例说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ΔEp的绝对性.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是怎么回事?1.重力势能的正负重力势能是标量,其数值可正可负可为零,表示的是相对大小,如图所示.物体在A、B、C三点重力势能的正负如下表所示.2.重力势能的三个性质(1)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由于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 p=mgh,高度h的相对性决定了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水平面作为零势能面,其重力势能具有不同的数值,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2)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物体在这两个高度不同的位置时,由于高度差一定,重力势能之差也是一定的,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就不会有重力,也不存在重力势能,所以重力势能是这个系统共同具有的,平时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误区警示1.零势能面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实际应用中,应以解决问题方便为原则选择零势能面.2.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中涉及多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必须选取一个统一的参考平面.例:一实心铁球与一实心木球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球的重力势能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B.铁球的重力势能等于木球的重力势能C.铁球的重力势能小于木球的重力势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审题指导】解答该题注意的条件有:(1)实心铁球和实心木球的质量相等.(2)两球的体积相等吗?(3)两球的半径相等吗?【答案】 C规律总结:重力势能与重心由于重力势能E p=mgh,所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比较重力的大小和重心高度.在重力相等的情况下,相对同一参考平面,重心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四、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问题导思】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怎么变化?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怎么变化?3.如何理解W G=-ΔE p?1.W G与ΔE p关系的理解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经过A、B两点.(1)若从B点运动到A点,则W G=-mgh,从能量角度,重力势能的增量ΔE p=mgh即W G=-ΔE p(2)若从A点运动到B点,则W G=mgh,从能量角度,重力势能的增量ΔE p=-mgh即W G=-ΔE p.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区别与联系误区警示1.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等值关系,两者均与参考面的选择无关.2.重力势能的变化只取决于物体的重力所做功的情况,与物体除重力外是否还受其他力作用以及除重力做功外是否还有其他力做功等因素均无关.例:起重机以g/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答案】3/4mgh mgh增加了mgh规律总结从本题可以看出,重力做功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判断物体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时,应根据重力做功还是克服重力做功来判断.如果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势能减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增加.五、综合解题方略——绳子、链条类物体重力势能的求法例: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一根均匀柔软的质量为m、长度为l的绳子,绳子的1/4悬于桌面下,从绳子开始下滑至绳子刚好全部离开桌面的过程中,重力对绳子做功为多少?绳子的重力势能增量为多少?(桌面离地面高度大于l)当绳子刚好全部离开桌面时,绳子的重力势能为规律总结1.由于该题的研究对象为实际物体——绳子,求解它的重力做功及重力势能的变化时,重点应是确定它的位置的变化,而绳子的位置要用它的重心位置来确定.2.由于该题的研究对象——绳子开始时呈折线放置,整体重心位置不好确定,故采用分段法,将绳子分为开始时的水平和竖直两段,分别求出两段绳子重力的功或势能变化,再将所得结果求和便是.板书第四节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重力势能【教学目标】⑴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

知道势能具有相对性。

⑵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理解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⑷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及其表达式。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理论推导、讲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可阅读课本P41)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1.重力势能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2.重力势能公式物体具有能才能做功,我们经常用物体最多能够做多少功来量度物体具有多少能。

(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

)例如一:课本P42 小球落地。

例如二: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

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

用E 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 p=mgh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单位: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

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

(功是过程量)3.零势能面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高度h如何确定?课本P42图8-30『自主活动』请学生分别写出以B和地面C为零点的苹果的重力势能:E p1=mgh1,E p2=mg(h1+h2),(h1=AB,h2=BC)可以看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及其与高度、质量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重力势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掌握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重力势能概念示意图、实例分析动画等)。

•实验器材(如斜面、小球、刻度尺等,用于演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重力势能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张高山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的照片,提问:“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是什么力在推动他前进?这个力做了功吗?运动员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新课教学1.重力势能的概念•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强调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解释各符号的含义(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40-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40-人教版

《重力势能》教学流程设计一、学习目标定位(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理论推导”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过程(1)引导探究通过前面对功和能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即: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且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越多。

定义:初中我们学了这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那么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一: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建立假设:让学生们自己先去猜想一下,建立假设。

检验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运用控制变量法。

归纳总结: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现在我们知道了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那么到底该怎样的定量计算它呢?展示学习目标引导主体自学(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练习册课堂讲义相关知识点多媒体展示问题合作探究一、重力的功思考: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呢?二、重力势能思考: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重力势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三、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三)典题演练、巩固各知识点,重难点剖析难点一:为什么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研究重力做功的特点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三种不同路径从高度是h1的位置,向下运动到高度为h2的位置,重力做功各为多少?21)1(mgh mgh mgh W G -==21cos )2(mgh mgh mghmgl W G -===θ21321321)()3(mgh mgh mgh h h h mgh mgh mg hmgW G -==⋅⋅⋅+∆+∆+∆=⋅⋅⋅+∆+∆+∆=课堂小结1.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7.4重力势能教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7.4重力势能教案

必修二第7章第4节《重力势能》教案一、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4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通过分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得出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并进一步讨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及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系统所共有;是后面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2.能力目标: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物体的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重力势能一节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制作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提出问题: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学生回答:重锤具有重力势能.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学生回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大.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引入: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重力势能》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讨论,以及得出本节课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故事导入1994年7月7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60km/s的速度,向木星飞驰而去。

第一颗彗核撞上了木星,紧接着,其余的彗核也接二连三地向木星撞击,这一壮烈的天体碰撞,持续了5天才告结束。

碰撞产生了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km,温度达到7000℃,产生的光亮在数亿千米外也能拍到,腾起的蘑菇云极为壮观,形成的尘埃云团与地球同样大小,并存在了几个月之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彗星撞击木星时会产生如此大的能量呢?2.情景导入大屏幕投影展示下面几幅图片,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

2002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参考问题:(1)一旦大量积雪从高处滑下形成雪崩,一面面白茫茫的雪墙排山倒海而来,你将感受到大雪崩所带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惧,将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带来灾难……为什么这么漂亮的雪花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发生的雪崩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能量?(2)通过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的陨石坑现象,你能说出这么大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3.实验导入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仪器:自制小桌、铁块(一大一小两个)、盛满沙的小盒,如图,先让学生猜测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教学上要注意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物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要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分析总结能力等;更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二、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4节的内容,教材本章在第1、2节介绍了能量与功的知识,未提及能量与功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学习能量、功还有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有关知识。

而本节是安排在能量、功、功率之后,弹性势能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能量以及功的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学习重力势能,以及探究学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后续学生们学习弹性势能、动能、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学习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表达式,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还有零势能面的选取。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他们在物理上都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也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学习了重力势能的概念。

但是未涉及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也未将重力势能与做功联系起来分析学习。

本节课就是从重力做功出发,结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功能的关系。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的是利用无限分割法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大小,学生前面只学习了如何求取直线运动过程中做功的大小,而对于曲线运动做功的大小未有接触。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掌握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理论探究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用“理论推导”研究问题,学会无限分割的物理思维求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的方法。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3. 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难点: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力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动画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的概念,进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转化和守恒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电站、电梯等,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 第4节《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4节《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一、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
1.提出问题:这个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
3.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1.领会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2.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烟酸,巩固所学的知识。
巩固练习、
评估、交流、
小结
出示随堂练习设计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自我完善,并在小组内交流。
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根据要求完成练习题。
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并在组内交流,小结。
听课,领会
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探究的情况在班上作发言、交流、捉奸形成共识。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师生交流讨论〕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 5.4—1、图 5.4—2、图 5.4—3,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 况下重力做的功。
2.循序渐进提出以下问题提示学生思考:
(1)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
(2)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
(3)那么这两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
〔5)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
(6)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7)说说看,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8)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9)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10〕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4.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 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26-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4重力势能26-人教版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7.4 重力势能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处理动力学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1、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相关规律;2、力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章节主要是从第二方面着手探究动力学问题。

本节强化的一个思想是从定性到定量地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同时本节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

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型:新授课(1课时)五、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雪崩;陨石坑等等。

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

生:雪,陨石等物体下落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

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表明这些物体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

因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

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探究: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 2)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 师生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
⑴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

知道势能具有相对性。

⑵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理解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⑷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及其表达式。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理论推导、讲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可阅读课本P4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物体具有能才能做功,我们经常用物体最多能够做多少功来量度物体具有多少能。

(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


例如一:课本P42 小球落地。

例如二: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

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

用E 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E p=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单位: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

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

(功是过程量)
3.零势能面
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高度h如何确定?
课本P42图8-30
『自主活动』请学生分别写出以B和地面C为零点的苹果的重力势能:E p1=mgh1,E p2=mg(h1+h2),(h1=AB,h2=BC)
可以看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

我们把重力势能为零的水平面叫做零势能面。

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对于同一物体,它的势能的数值也是不同的,在零势能面之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能面之下的物体,重力势能为负值。

例如:一个人在金茂大厦的顶楼,他的重力势能可能是负值吗?(零势能面取得再高就可能了)
『自主活动』再请学生分别写出以B和地面C为零点情况下,苹果落在B和落在地面C上时与初态的重力势能差:ΔE p1=-mgh1·ΔE p2=-mg(h1+h2),这是与零点选取无关的。

可见,不论我们如何选择参照系,对于一物理过程,重力势能的改变是一定的。

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是研究某物理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选择参照系使问题简化,而不会影响结果。

4.弹性势能
(1)什么是弹性势能
通过举例看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对外界做功,所以它也具有一种潜在的能量,称之为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以弹簧为例,引导学生得出弹性势能随弹簧劲度系数和形变量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将手中粉笔头竖直上抛,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如图,可以看出,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重力势能增加mgh;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重力势能减少mgh,(或称增加-mgh),启发学生总结出如下结论:
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

重力做多少负功(或称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若用W。

表示重力做功,E p1表示初态的重力势能,E p2表示末态的重力势能,则上述关系可表达为:
-W G=E p2-E p1=ΔE p。

(2)重力做功的特点
如图,让学生写出几种情况下,物体从A→C,重力做的功:
图A 是物体由A 做自由落体到B ,再水平运动到C ,容易得出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 ;
图B 是物体沿斜面由A 滑到C ,重力做功为:mgs ·sin θ=mgh ;
图C 是物体沿曲面由A 滑到C ,可以把曲面看成很多段小斜面组成,利用图B 的结论可以得出,重力做功也为mgh 。

还可从A 到BC 面画任意路径让学生求重力做功,可以看出结论都为mgh 。

让学生总结出规律。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拓展联想』(课本P 45)提问:其他力(比如摩擦力)做功是否与路径有关?回答是肯定的。

可见,重力做功的特点不能乱用,要视具体力而定。

同时提醒学生,今后学习中还会遇到做功具这个特点的力,让学生在今后遇到新的力时注意这个问题。

【回家作业】
课本P 45 1、3、5 (2、4、6、7、8课本上) 课课练 势能(四十)A 卷
『演示学生作品』课本P 46 9
附录:
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以弹簧为例,引导学生得出弹性势能随弹簧劲度系数和形变量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对基础好的学生,还可引导其利用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图),求出弹力的功,从而得出弹性势能的定量表达式:
E P =12
kx 2,其中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