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原因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不连续、开口的裂痕,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混凝土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初凝后会经历水分蒸发的过程,而且水分蒸发还会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外部补充水分的速度时,就会引起干燥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 负荷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负荷的作用,如荷载的增加或减少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如果变形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产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系数较大,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4.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维护等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质量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2.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防止太阳直射和增加覆盖物等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干燥速度,减小干燥收缩的发生。
3. 采用合理的防裂措施: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防裂缝带或者施加内部拉伸钢筋来抑制裂缝的出现,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4. 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掺合料或使用低热水泥等。
5.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等操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杜绝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施工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养护、采用防裂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以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施工要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施工要点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在市政工程当中,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时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目前状况下,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混凝土路面的塑性收缩裂缝,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机械化施工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施工要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塑性收缩裂缝;成因;防止措施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塑性收缩裂缝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 成因分析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仍然处于柔软塑性状态之下,存在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蒸发,这样一来,混凝土就会因失水而变得干燥。
除此之外,当水分蒸发时,其表面温度会有所下降,再加之水泥水化所引发的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和化学减缩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
从总体上而言,水泥混凝土路面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主要是以干缩为主,同时又存在着温缩与化学减缩为辅。
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过大的水分蒸发率是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关键。
而对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来说,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较为主要的有如下几种: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日照以及养生措施等。
而新拌混凝土抵抗塑性收缩裂缝的能力与原材料细粒含量、配合比中水泥浆和砂浆含量、新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和离析与否有关。
在促进蒸发的五个环境因素中,风速影响最大,在路面摊铺后持续4h内,平均风速若大于5m/s,即大于18km/h,路面必裂。
1.2影响因素分析1.2.1 原材料①膨胀剂。
对于膨胀剂来说,它能够对初裂蒸发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然而所起到的效果却不显著,一般情况下,只能降低初裂蒸发率10%左右。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收缩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给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本文将详细探讨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成因1、干燥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内部水分不断蒸发,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
如果这种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
干燥收缩的大小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品种、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
2、塑性收缩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还处于塑性状态时,如果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内部水分迁移补充不足,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呈现不规则的鸡爪状,深度较浅。
3、自收缩自收缩是指水泥水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降低,引起的体积收缩。
高强混凝土中由于水泥用量较大,自收缩现象较为明显。
4、温度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导致内部温度升高。
当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而内部散热较慢时,就会形成内外温差。
这种温差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5、化学收缩水泥水化过程中,化学反应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微小收缩。
虽然化学收缩本身的量不大,但它可能与其他收缩共同作用,加剧裂缝的产生。
6、约束收缩混凝土在受到外部约束(如基础、相邻构件等)的情况下,收缩变形受到限制,从而产生约束应力。
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
7、施工因素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例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浇筑速度过快、养护不当等。
二、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1、材料选择(1)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干缩率较小的水泥。
(2)合理选用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含泥量低的骨料,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优化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水灰比、砂率和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它的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易于施工等。
然而,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收缩裂缝。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理、类型和防治方法。
二、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理混凝土的收缩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或被吸收,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而引起的。
这种收缩会产生内部应力,如果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形成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是一个长期过程,通常会持续数年,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也可能在数年之后才出现。
三、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类型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干缩裂缝:干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导致的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是沿混凝土表面方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网状或多边形。
2. 基底裂缝:基底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基底的收缩引起的。
这种裂缝通常是沿混凝土基底方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细长条状。
3. 沉降裂缝:沉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基础沉降导致的。
这种裂缝通常是沿混凝土表面方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弧形或V形。
4. 热裂缝:热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受热而膨胀引起的。
这种裂缝通常是在混凝土中心附近出现的,形状呈现为弧形或V形。
四、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化学物质来减少水分的蒸发。
2.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可以通过覆盖混凝土表面来减少混凝土的热损失,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热膨胀。
3.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例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4. 使用防裂剂:防裂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定的支撑力,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在终凝前,由于表面失水过快,毛细管形成凹液面,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得混凝土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已接近硬化,失去塑性变形能力而强度极低无法抵抗体积收缩,因此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随机分布,长短不一,互不连贯。
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m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
深度一般不大,但薄板结构可能贯穿。
沉降收缩裂缝:沉降收缩指混凝土在浇筑以后,由于混凝土各组分密度不同,密度大的颗粒趋于下沉,而水则有趋于向表面上浮,造成在混凝土表面的泌水,从而使硬化混凝土体积减少。
混凝土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若有钢筋或粗集料限制收缩时,沿钢筋或集料开裂。
再大厚度构件中,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即可发生这种裂缝,其原因是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或顶部钢筋的抑制。
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混凝土置于不饱和空气中,因水分散失而引起的体积减缩。
干缩裂缝的产生原因系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不同引起;混凝土的表面暴露于干燥空气中,水分蒸发快,变形大,内部温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对表面干缩变形产生约束,形成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干缩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干缩裂缝系由外向内发展,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 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干燥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如两端固定梁、高配筋率梁或浇筑在老混凝土或坚硬岩石基上的新老混凝土,都可能产生裂缝。
干缩裂缝的宽度有时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工程干缩测试的实质内涵:理论上,干缩为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实测的变行扣除相同温度下密封试件的自缩变形。
实际上两者对工程的效应是相似的,为方便起见,观测干缩变形不在与自缩分开,故所测的结果反映了这两者的综合结果。
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以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为题,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以及混凝土收缩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塑性和可塑性,经过水化反应后会逐渐变得坚硬。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包括浇筑、凝结和干燥等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
当混凝土收缩的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裂缝。
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化反应引起的收缩:混凝土在水化反应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变化,从而产生收缩。
这种收缩称为水化收缩。
水化收缩是混凝土收缩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干燥引起的收缩: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失去部分水分,导致体积减小,从而引起收缩。
这种收缩称为干缩。
干缩是混凝土收缩裂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混凝土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会发生体积的变化,从而引起收缩。
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或遭受寒冷收缩时,都有可能产生裂缝。
4.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例不当: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指混凝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和掺入剂的配比。
如果配合比例不合理,比如水灰比偏高、砂浆中粉煤灰含量过高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不佳,容易出现裂缝。
5.施工工艺不当: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也是造成收缩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浇筑时不均匀、振捣不够充分、脱模过早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促使裂缝的形成。
6.外界力的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外,外界力的作用也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比如地震、土壤沉降、建筑物变形等都会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变形和裂缝。
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调整配合比例: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以及适当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2.控制施工工艺: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注意控制浇筑的均匀性,振捣充分,避免脱模过早等不良施工工艺。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材料,它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优点,但是混凝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由于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混凝土构件会出现裂缝,从而导致结构的负荷承受能力和使用寿命的下降,因此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成为了研究混凝土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原因。
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首先会吸水,吸水膨胀,然后会出现收缩,这种收缩会触发塑性收缩,但是由于面积及厚度的不同,塑性收缩也会出现局部收缩,最终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
此外,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及含有的气体的变化,也会触发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从而形成裂缝。
其次,塑性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
针对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一般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减少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吸水量,减少塑性收缩。
-采用低水灰比,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减弱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少裂缝的形成。
-采取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措施,延长混凝土养护期,减少表面收缩,减缓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少裂缝的形成。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混凝土的局部收缩,减少裂缝的形成。
最后,建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防裂缝的措施,比如在混凝土表面刮液,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施加适量伸缩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低水泥稀释技术,以加快混凝土的凝固收缩,减缓裂缝的形成。
总之,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是建筑界研究比较重要的问题,采用上述措施,有助于减少混凝土浇筑中的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现象:
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
二、原因分析:
1)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的倾向,亦会出现这类裂缝。
三、防治措施: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混凝土要振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
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方法来消除;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原理及防治一、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理混凝土收缩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会与水反应,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物胶凝材料。
这个过程中,水化物体积比水泥原料中的粉末体积大得多,会导致混凝土体积变大,同时也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剪应力。
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较低,这些剪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
收缩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在干燥过程中蒸发所引起的。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收缩程度不同所引起的。
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比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更快,因此混凝土表面会在干燥过程中收缩得更快。
这种收缩不均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应力大于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1.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对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有重要的影响。
选用低收缩的水泥、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分含量、使用矿物掺合料等方式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2. 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应根据混凝土所在的环境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掺水量。
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控制混凝土的水分含量,避免混凝土内部过多的水分蒸发。
3. 使用矿物掺合料使用矿物掺合料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矿物掺合料是指将矿物材料掺入到混凝土中,如粉煤灰、硅灰、矿粉等,这些材料可以填充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矿物掺合料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4.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在搅拌混凝土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冰水或使用冷却剂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在混凝土施工时,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施工,避免混凝土过早的干燥和收缩。
5. 使用收缩裂缝控制剂收缩裂缝控制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这些添加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微观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同时,收缩裂缝控制剂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理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石和水。
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裂缝的形成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会对其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理,对于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一、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1.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干燥固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这是由于水分蒸发和水泥水化反应导致的。
混凝土的收缩会对其内部产生拉力,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2.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内部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产生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
3. 荷载作用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会产生内部应力,当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时,会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的形成。
4. 施工不当混凝土的施工不当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时未能完全充实模板空隙、混凝土振捣不均匀等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机理1. 混凝土内部应力混凝土内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应力,例如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压缩应力和拉应力等。
当这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极限时,会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的形成。
2. 混凝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会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当荷载消失时,混凝土会恢复原状。
而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当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时,混凝土会发生塑性变形,并在产生裂缝的同时失去承载能力。
3.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也会对其裂缝形成产生影响。
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孔材料,其中包含着水泥石、砂石骨料和孔隙等组成部分。
当混凝土内部孔隙过大或分布不均时,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和裂缝的形成。
三、混凝土裂缝的类型1. 微裂缝微裂缝是混凝土表面或内部的细小裂缝,通常不会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微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导致的。
预拌混凝土塑性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预拌混凝土塑性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一、塑性裂缝的成因1、混凝土从浇注完毕起至终凝时止这一时段,混凝土尚处于塑性流变阶段,此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失去塑性凝固成型。
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引起失水收缩即凝缩,同时骨料与胶凝料之间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即塑性收缩,此时产生的裂缝即为塑性收缩裂缝。
2、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因拌合物各组分材料的密度差异使骨料在胶结材料浆体中产生下沉趋势,当下沉的固体颗粒遇到的水平钢筋或受到侧面膜板的摩擦阻力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因而在混凝土表面容易形成塑性沉降裂缝;同时,由于各组分材料的变形不一致,互相牵制约束,加上混凝土浇注后其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
当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迁移量跟不上表层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层混凝土约束,因而在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
3、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尤其是混凝土平面结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平面结构(如底板、楼板、地面、面层等)及薄壳等结构的混凝土,由于其表面系数较大,当遇高温、曝晒、大风天气,混凝土早期失水较快,产生早期干缩裂缝,严重时出现板面贯穿裂缝。
4、因此在遇到高温、曝晒、大风天气时发生塑性裂缝的机率最大,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5、控制混凝土塑性裂缝除了商品混凝土公司对原材料质量及生产过程进行必要控制之外,浇注现场的施工措施起着主要的作用,规范的施工措施及操作工艺能够防止混凝土塑性裂缝的发生。
二、施工原因造成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问题1、由于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大,稍加振捣即出现石子下沉,浆体上浮,时常有较多泌水,随着水分蒸发,表面出现大量塑性收缩裂缝。
2、粗钢筋和粗骨料下面,也会出现泌水层,水分蒸发后形成空隙,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也降低钢筋的握裹力。
3、如果泌水失水过多,减少楼板有效断面,将影响结构性能。
4、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有多余水量,混凝土硬结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比较容易出现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及成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众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也很多。
将裂缝按施工养护阶段产生的裂缝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混凝土拌合物处于塑性状态,此时受到温度、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表面水分散失,当水分蒸发的速率大于混凝土泌水的速率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塑性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产生的裂缝现象称为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通常是没有规则的走向,哪里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就在那个部位形成裂缝。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后,表面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失水形成的,因此这种裂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后处于塑性状态的任何时间段形成。
混凝土用水量大,水泥用量大,砂率大,浇筑后空气湿度低,水分蒸发过快,等因素都会起塑性收缩。
为了减少塑性收缩,预防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建议:(1)尽量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减少表面失水;(2)在混凝土初凝前后进行二次振捣或二次抹浆,其作用是抹去已经初步形成的裂缝,破坏毛细管结构,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3)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应选用合适的配合比和原材料,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2)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通常有三个用途,一是满足水泥水化的需要,二是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起润湿作用,三是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
一般来说,水泥完全水化仅需要其质量23%~25%的用水量,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为了获得满意的工作性,混凝土用水量往往大于水泥水化作用需要的水。
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游离水蒸发后,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很多毛细孔,使混凝土产生体积收缩。
混凝土自身水化消耗的水也会造成混凝土自身的收缩。
除此以外,混凝土硬化后由于环境因素(如大气蒸发)造成的水分散失而导致的干燥收缩也为常见,是造成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进入硬化阶段后,干燥收缩会一直进行,在有的混凝土结构中干燥收缩会持续若干年甚至几十年。
(3)塑性沉降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密度较大的骨料物质逐渐下沉,密度较小的物质产生相对上浮的运动。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类型有很多种,其中引起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包括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
(1)干燥收缩
干燥收缩是指混凝土硬化后,在干燥或外界温度很高的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引起混凝土由外向内的干缩变形裂缝。
(2)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浇注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的裂缝,这类裂缝多在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宽窄不一、呈龟裂状,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
但当轨道板是高度很小的薄板结构时,如果混凝土中掺有含泥量大的粉砂则可能被穿透。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注后3~4小时左右表面没有被覆盖,轨道结构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是被基础、模板吸水过快,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高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强度趋近于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从混凝土中蒸发和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塑性收缩裂缝越易产生。
而商品混凝土由于为了满足可泵性、流动性,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大很多,再加上夏季施工中及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其缓凝时间达10小时左右,导致
混凝土初凝时环境温度处于最高状态,表面失水严重,出现裂纹。
水泥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是指在水泥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不平衡而产生的裂缝。
这些裂缝可分布在混凝土表面上或深入混凝土内部。
水泥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如下:1.混凝土自身收缩:水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自然收缩,即水泥水化产生胶状物质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化。
这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水泥中的水分蒸发,水泥基材料会发生收缩,这种收缩会形成内部应力,并最终导致裂缝的出现。
2.低温引起的收缩:在水泥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当温度低于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会发生冷却收缩。
混凝土在冷却过程中,体积会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收缩变化,进而导致收缩应力和表面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自由水的蒸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在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中的水分会慢慢蒸发,这会导致材料体积的变化和内部应力的积累,最终导致在表面产生裂缝。
4.热循环引起的收缩:水泥混凝土在遭受热膨胀和冷缩交替作用时会发生热循环引起的收缩。
当混凝土在高温下膨胀时,随后温度下降,混凝土会发生收缩,并在表面产生裂缝。
5.混凝土表面日晒雨淋:水泥混凝土表面经过日晒和雨淋的作用,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热胀冷缩,从而形成内部的应力和表面的裂缝。
6.施工操作不当: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水浇灌过多、摊铺太薄等,也可能导致水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
例如,水量不足或太多、水浇注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水泥浆质量不均匀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品质,进而引发裂缝。
7.外部约束: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受到外部约束时,例如敲击、挖掘或重物施加压力等,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并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
总之,水泥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温度引起的收缩、混凝土自由水的蒸发、热循环引起的收缩、水泥混凝土表面日晒雨淋、施工操作不当以及外部约束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在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甚至避免水泥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分蒸发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会逐渐蒸发,造成体积缩小,从而产生收缩裂缝。
2. 混凝土中水化反应收缩:混凝土在水化反应中生成的水化产物体积较大,会引起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3. 温度变化引起收缩: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发生热胀冷缩,从而引起收缩裂缝的产生。
4. 内部约束:混凝土固化后,内部约束力和外部约束力之间的不平衡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形成。
5. 施工姿势不正确:如果混凝土施工中的操作不当,如浇注过于迅速或不均匀,也会引起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如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使用适当的水泥掺合料、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
同时,在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合理设置缝隙和预应力,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的发生。
几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
(1)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常发生在混凝土的半流态或塑性阶段,是有沉降运动、毛细管张力、早期化学收缩以及自收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混凝土体积变化。
大多数的塑性裂缝均由水平塑性收缩导致,塑性收缩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前后,此时,混凝土拌合物失去流动性,强度很低,即使是较低的收缩变形形成的应力都足以使混凝土开裂或者形成大量的微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主要产生于表层,不规则,较浅,与混凝土的表面快速失水形成拉应力有关,混凝土初凝前后如果混凝土失水较多,产生较大的塑性收缩,混凝土还没有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开裂。
因此,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初凝前后过多的失水,而导致失水的原因多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条件有关,若养护不好,风吹日晒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再者模板或垫层吸水率较大,且过于干燥,也能使得混凝土的表面较快的失水。
混凝土浇筑前,注意对模板进行湿润,减少模板对水分的吸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到不漏振,不过振,充分振捣。
加强早期保水养护是减少塑性开裂的有效办法,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保水养护,做到混凝土自身水分不流失,减少塑性收缩应力的产生。
当表面发现裂缝时,要及时采用抹压或者是振捣等手段控制裂缝。
若混凝土已经硬化,可向裂缝内填入水泥,表面喷水湿润并且覆盖养护。
(2)沉降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差,在振捣、重力等作用下,造成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产生分层现象,当粗骨料在下沉的过程中遇到钢筋、预埋件等障碍物阻挡,使得其上部的物料被滞留,而下部的物料继续下沉,在障碍物的上下两层物料之间形成缝隙,及沉降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多沿着结构的表面的钢筋方向断续出现,或者是在预埋件附近出现,深度至钢筋上表面为止,有时也形成贯穿裂缝。
此外,一些垂直高度较高,且钢筋水平布置较密的构件浇筑时,也较容易出现沉降收缩裂缝。
产生沉降裂缝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稳定性,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做到混凝土不分层、不离析具有良好的匀质性。
推荐:建筑结构知识之水利施工中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建筑结构知识之水利施工中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问题】水利施工中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逐渐散热和蒸发,这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
如果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就会自然的形成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当时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裂缝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病害,是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
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问题,而是早期的问题。
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裂缝也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混凝土结构破坏。
对于水库蓄水发电和灌溉来说,挡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直接引起渗漏,如果渗漏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直接危及工程的蓄水能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如果裂缝达到一定贯穿深度和宽度,会引起坝体扬压力的急剧增长,削弱坝体的抗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体的结构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输送泵泵送的混凝土在塑性状态时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常发生在混凝土板或比表面积较大的墙面上,从外观分为无规则网络状和稍有规则的斜纹状或反映出混凝土布筋情况和混凝土构件截面变化等规则的形状。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与塑性沉降裂缝相比,贯穿整个混凝土板的裂缝是极少的,而且塑性收缩裂缝通常延伸不到混凝土板的边缘,这一点可作为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与混凝土长期干燥收缩裂缝相区别的依据。
实际上,我们很难区别塑性收缩裂缝与塑性沉降裂缝,但如果裂缝的走向与钢筋布置的形状和混凝土构件的几何形状有关,则可以判定沉降在裂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有时这两种裂缝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以何种为主罢了。
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刚刚浇筑成型后,由于混凝土各种固体颗粒在减水剂的作用下形成了溶剂化层,导致各种固体颗粒之间存在一层水膜,在混凝土的表面处则形成凹形液面。
在一般情况下,水分挥发会使固体颗粒进一步靠近,毛细管进一步变细,增大了将水从混凝土内层提升到表面的能力,同时混凝土的泌水也有利于水上升到混凝土表面。
对于泵送混凝土而言,因其所含的水分较多,若环境温度高、风速大而且干燥,水分挥发迅速,混凝土的泌水和毛细管提升水的综合作用还低于水的挥发作用时,使混凝土表层脱水速度远大于混凝土内层提供水的速度,造成了混凝土面层体积收缩大,若这时混凝土还未产生足够的强度,则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商品混凝土因运输距离长,为防止流动性损失过大,常常加入缓凝剂、保塑剂等,更增加了形成塑性收缩裂缝的可能。
混凝土输送泵因混凝土的塌落度大,对模板的侧向压力也大,使模板容易发生变形也会形成塑性裂缝,消除塑性收缩裂缝的积极方法与消除塑性沉降裂缝的方法基本相同,也可以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所不同的是可以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施工,特别是对表面积大而厚度小的混凝土板,通过振捣使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减小而且均匀,而有的施工单位采用碾压和抹平的方法来消除塑性裂缝,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