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0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0

第3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2.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3.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阳系以内航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冲出了太阳系的束缚。

在新的世纪,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彗星以及其它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的存在。

【自主预习案】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为、、、、、、、,离太阳最远的是。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一、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控制了太阳系里所有的天体,使这些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里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且又近于圆形的轨道,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和这些行星组成了行星系。

这些行星中类地行星密度最大,巨行星最小;而论大小和质量,则巨行星最大,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小。

它们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有规律的,是符合提丢-波得定则的。

多数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金星则相反,天王星和冥王星则侧向自转。

除了九大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小行星,它们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水星和大星轨道之间。

形状特殊的慧星和数量众多的流星体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

此外,行星际间还有稀疏的微小尘粒和气体,它们大都集中天黄道面附近,反射太阳光,形志黄道光。

行星际气体主要包括有离子和电子,它们是来自于太阳的粒子流,构成太阳风,对地球大气影响很大。

太阳系的诞生。

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状物形成的。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_17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_17

2. 教师提问:分子的体积很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那么原子就比分子更小,到底有多小?原子非常小,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

直观的展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H,He,Li,Be的原子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组成的。

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夸克。

3. 教师总结整理物质的组成结构:夸克是最小的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四)三态的微观模型:固态、液态、气态1. 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的体积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

2.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水除外),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水:1700倍;乙醚:250倍)。

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3. 分析推理: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类比探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结构(每个同学相当于一个分子)。

课堂上听课:同学们在固定的位置,不能自由移动,座位排列整齐,结构稳定。

相当于固态分子排列规则,结构稳定,所以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课间在教室里活动:同学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结构不稳定。

相当于液态分子排列不规则,分子没有固定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而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质量基本相等,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

而质子和中子是(填是、不)可分的。

2. 填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结构及宏观特征。

3. 如图,看了或做了下列实验能得出什么规律?答: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板书设计: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与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持续深入,增强自己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及对宇宙的了解难点:通过展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理解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相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小时候,仰望星空,我们不但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满天星星从何而来,又将向哪里去呢?遥远的星际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处在宇宙中的什么地方呢?这个节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探索宇宙。

二、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本节的学习任务)1.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持续深入。

三、新课学习1、探索的历程古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我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九重高,并根据星象制定了历法。

爱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一诗中提出了他对宇宙的疑问,在欧洲,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出示地心说宇宙图像)近代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预测天王星外还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了它的运动轨道。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发现了海王星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登上月球。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新版)沪科版
- 答案:这是扩散现象,香水分子通过空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
- 解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使得气味分子能够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传播。
3. 分子间作用力的例题:
- 例题:为什么固体分子间的距离较近,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远?
- 答案:固体分子间的距离较近,是因为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使得它们紧密排列。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远,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使得它们能够自由运动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3. 实验观察分子运动(20-30分钟):
- 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观察分子运动。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 学生:观察到实验中的分子运动情况,记录下来。
4. 扩散现象的解释(15-20分钟):
-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扩散现象。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这是因为物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它们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时,就会发生扩散。
- 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 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对分子运动和扩散现象的深入理解。
-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九.典型例题讲解
1. 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例题:
-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就分子运动和扩散现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完成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分子运动和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 参观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物理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 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3) 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 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教学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诱导【课前准备】查阅太阳系、八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二、讲授新课(一)、探索的历程1、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

中国古代的星象图在我国民间最著名的是北斗七星,位于勺头的前4颗叫斗魁,其余3颗叫斗柄。

2、地心说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观点: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的宇宙图像3、日心说1 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日心说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1543年,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观点:太阳居于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日心说”的宇宙图像4、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揭开了太阳系神秘面纱.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

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②了解原子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道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目标
③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有大致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 要性。
-3-
新 课 教 学
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 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板书:一、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探究活动二:分子的运动 (1) 各小组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第二个实验探究做),抽去中间 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 (2) 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二、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 分子间存在间隙。② 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探究活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 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2)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 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板书:三、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 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3) 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和确定的体积。 3. 小结: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 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作 业 1.完成节后 P223 练习 1、2、3。 2.完成《导学与演练》中本节内容。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一、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二、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 息作无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 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 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 分子间存在 间隙。② 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 规则运动。 三、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 力。 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走进微观》。

本节主要介绍了原子的构成、电子的发现以及原子核的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3.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构成,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理解电子云模型。

3. 掌握原子核的组成,理解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电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难点:电子云模型的理解,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原子的构成。

2. 知识讲解:(1) 讲解原子的构成,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讲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引入电子云模型。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介绍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 + 电子原子核:质子 + 中子电子的发现:汤姆生 + 电子云模型原子核的组成:质子 + 中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原子的构成,并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2. 解释电子的发现过程,并说明电子云模型的意义。

3. 描述原子核的组成,并解释质子和中子的性质。

答案: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 + 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了电子云模型,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3.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原子的构成。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沪教版(1)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沪教版(1)
小结: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问题2:分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小结:所有物质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在判断该类题目时,要抓住两个特点:一是小物体运动还是分子运动;二是有规律运动还是无规则运动.
问题3: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3
例3:【解析】有关分子动理论的题目,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开宏观和微观,排除掉宏观现象,然后再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来逐个对号入座.
变式练习3:【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物体被拉伸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表现为引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表现为斥力.
例1:【解析】对于原子的微观结构,首先我们要记住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的顺序,然后充分展开想象,在头脑中设计出一个从原子到夸克的模型.
变式练习1:【解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知识点2:扩散现象及分子的运动
问题1:什么是扩散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天体的运行轨迹,了解和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类比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
重点
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索宇宙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3节探索宇宙

第3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2.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3.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预习案】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为、、、、、、、,离太阳最远的是。

2、距离【课堂探究案】【当堂训练案】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为、、、、、、、,离太阳最远的是。

我们生活的地球离太阳约km,它绕太阳旋转一周大约需要 d(天)。

2.2004年1月,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地在太阳系某大行星表面登陆,并开始了对该行星的探索,该行星位于()A.火星和土星轨道之间B.水星和地球轨道之间C.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光的传播速度是300000km/s,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 km,称为1光年,记作1 l.y.。

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达到另一边所用的时间是100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相当于 km。

4.距离A.太阳B.比邻星C.金星D.月球5.将星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C.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动B.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宇宙中并列的两大星系C.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它比银河系小得多D.天王星、海王星都是绕太阳运动的7.下列有关黑洞的说法,错误的是()A.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B.黑洞是在恒星衰亡的过程中发生爆炸后留下的C.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处逃逸D.黑洞是科幻小说中的一种设想,实际并不存在8.孙悟空一个筋斗可翻十万八千里,即5.4×104km,织女星离地球约2.3×1014km,那么孙悟空要翻多少个筋斗才能到达织女星?如果孙悟空每秒钟翻一个筋斗,那他要连续不停地翻多少年才能到达织女星?【参考答案】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海王星 1.5×108km 365 2.C 3. 9.46×1012 9.46×1017 4.A 5.A 6.B 7.D 8.4.26×109 135。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优质课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优质课教学设计

《走进微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理解到这种探索将持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通过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讨论法、交流法【课前准备】分子组成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辽阔的宇宙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空气到底由什么物质组成?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自然的尺度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体现着,宇宙及微观领域到底有多大呢?当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例如:细胞、病毒、分子、原子……当前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1 0-15m的微观领域。

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物质的组成1、四元素说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2、五行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3、分子说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有着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命名为“分子”后来,人们又发现分子也有结构,它们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现代科技能够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交流与讨论干旱的田龟裂为土块,土块可碎成细泥,细泥又碎为沙尘,沙尘还能继续分裂吗?能继续分裂;因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还能够继续再分(三)、微观粒子大约在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组成物质的微粒叫原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科学内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全章概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

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的重点是: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探索宇宙”中体现。

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微观1课时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1课时
第三节探索宇宙l课时
章节复习l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