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雷达资料-第5章__固态发射机

合集下载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分析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分析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分析摘要随着电子元器件的不断升级发展与应用,我们已经使用了大量的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凭借它的众多优点取代了真空管雷达发射机。

同时随着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与工艺等方面的发展,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将继续进一步发展。

本文简单介绍了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组成及其特点,并对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故障监控、故障检测、信号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全固态雷达发射机;故障维修;电子元器件引言雷达发射机是为雷达系统提供射频发射信号,并将低频交流能量转换成高频率和大功率射频信号,然后经天馈线系统传输到天线并辐射到空间的设备。

其一般由调制器、荡源和功率放大器等组成。

在真空管雷达发射机中,主要器件都是由磁控管、真空管、闸流管等电子器件组成的。

随着晶体管电路的发展和应用,组成发射机的这些真空管器件逐步被晶体管代替。

因晶体管又被称为全固态器件,所以当发射机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微波振荡源和放大器等组成发射机电路时,就被称为全固态雷达发射机。

由于发射机是雷达系统中最难实现全固态化的子系统,因此,雷达发射机全固态化以后,便实现了使整个雷达系统的全固态化,这样便减轻了系统的体积与重量,可大大提高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与机动性。

1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介绍早期的全固态雷达发射机主要在HF、VHF和UHF波段工作。

但随着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成熟应用和雷达系统的实际使用需求,其工作频段已逐步扩展至L波段和S波段。

全固態雷达发射机一般由前级放大器、末级功率放大器、功率分配器/合成器、电源、控保、冷却和监测指示电路等部分组成。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目前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高功率的、集中放大式的雷达发射机;第二类是采用分布式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

前者一般用于要求具有高功率输出的单一天线发射的雷达系统;后者主要用于新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此类雷达发射机的广泛应用,使雷达系统获得了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可靠性,同时大大降低了雷达设备的维护、维修成本。

雷达发射机基础知识

雷达发射机基础知识

雷达发射机是雷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满足要求的大功率射频发射信号,经馈线系统再由天线辐射出去,从而照射远处目标。

典型脉冲雷达框图如下,其中发射机(Transmitter)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高压电源,脉冲调制器和射频放大器。

发射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雷达整机的性能和质量,首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必须具备一定的发射功率,对于不同体制和不同任务的雷达,发射机功率量级差别很大,例如,脉冲雷达的峰值功率可达到兆瓦级,而连续波雷达功率几十瓦就已经很高了。

雷达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雷达的探测威力,通常可分为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

通常规定发射机送至天线输入端的功率为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峰值功率指脉冲期间射频振荡的平均功率,用Pt 表示;而平均功率则是脉冲重复周期(PRI)输出功率的平均值,常用Pav 表示。

对于简单的矩形脉冲列来说,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有如下关系:av t t P P P PRF Tττ=⋅=⋅⋅其中T 表示脉冲重复周期,τ表示脉冲宽度。

由于平均功率是决定雷达潜在探测距离的一个关键因素,雷达发射总能量等于平均功率乘以时间。

之前有人问:对于相参雷达,在不改变雷达设备硬件的基础下,怎么提高探测距离?这里从雷达发射机的角度给出几个方法:不改变雷达设备,说明峰值功率功率也已调制最高了,那么可以做的一种方法是:提高雷达的占空比D ,也就是要么增大脉冲宽度,要么增大PRF ;另外,多个脉冲积累会有效提高信噪比,从而改善雷达对目标的发现能力,也就是提高积累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发射能量。

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雷达和修正后的雷达方程来分析哪些参数是不能变的,哪些参数是方便改变的。

修正的雷达方程相关知识可见:对于发射电磁波信号的另一个特点是载波受到了调制,简单的如矩形脉冲,线性调频矩形脉冲,复杂的如相位编码信号,复杂的脉内和脉间调制信号等。

雷达的许多性能是与信号形式相关的。

例如早期的雷达发射的是载频固定的矩形调制脉冲,信号的时宽和带宽的乘积等于1,这就使增加时宽或带宽来获得速度或距离分辨率成为了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而采用大时宽带宽积的复杂发射信号的脉冲压缩技术则解决了这对矛盾。

雷达发射机基础知识概述(完美版)

雷达发射机基础知识概述(完美版)
为何如此大的功率
发射机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消耗功率大,原因是它需产生大功率射频输出,而这 种要求来自雷达系统设计的综合考虑。
搜索雷达作用距离的4次方与平均射频功率、天线孔径面积(确定天线增益) 、扫描需 要覆盖立体角的时间(限制了每个方向上收集信号及为提高信噪比而积累信号的时间长短) 成正比,即
宽宽得多的带宽内产生相当可观的电磁干扰(EMI)(同轴线磁控管稍好一些);
磁控管特性
在磁控管适用的场合,其工作特性与早期比较有相当大的改善。
调谐器
大功率磁控管的机械调谐范围一般为频率的5%〜10%,在某些情况下可达25%。
旋转调谐
在1960年左右研制出旋转调谐(自旋调谐)的磁控管[5][6]。阳极腔体上悬挂了一个带槽
接收机灵敏度未在式(4.1)中出现,这是由于热噪声对接收机的灵敏度有明确的限制, 在这个简单距离方程中,默认接收机总是工作在最高的灵敏度状态。
平均发射功率仅仅是雷达距离方程中的一个因子。而且成本又很高,为何还要求如此之 高的功率?用减小功率但增加天线孔径或扫描时间的办法来补偿是否为较好的办法?回答是 天线孔径增加使成本增加得更快。这是因为天线的重量、结构的复杂程度、尺寸误差以及对
(1)需要对频率进行精确控制,而要求的精度在考虑到齿轮间隙、热漂移、频推和频牵
等因素后,超过磁控管调谐所能达到的程度;
(2)需要精确的频率跳变,或在脉间或脉组内的频率跳变;
(3) 需要极高的频率稳定度。磁控管的稳定性不适于输出宽脉冲(如100Ms),起始抖动
又限制它们在极窄脉冲中的应用(如0.1 4s),这个弱点在大功率时和低频段尤为突出;
对消。很了不起的是,磁控管对MTI工作居然有足够的稳定性,如果考虑到脉间自激磁控管

固态发射机模块名词解释

固态发射机模块名词解释

固态发射机模块名词解释
固态发射机模块是指多个微波功率器件和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基本的功能模块。

这种模块广泛应用于相控阵雷达和机载雷达。

固态发射机模块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由于采用了半导体器件,固态发射机模块的体
积和重量大大减小,有利于雷达系统的便携性和灵活性。

2.高效率:固态发射机模块采用了高效的功率合成技术,具有较高
的功率合成效率,能够降低能耗,提高雷达系统的续航能力。

3.高可靠性:固态发射机模块的半导体器件具有较长的寿命和较高
的可靠性,能够保证雷达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高稳定性:固态发射机模块采用了先进的温度补偿技术,能够在
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性能,提高了雷达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5.高适应性:固态发射机模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
工作环境和要求,提高了雷达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6.易于维护:固态发射机模块的半导体器件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同
时模块化的设计使得故障排查和维修更加方便快捷。

总之,固态发射机模块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雷达系统的需求,是现代雷达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雷达技术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15-20

雷达技术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15-20
最大作用距离方程 用信噪比表示
Rmax PG t 3 (4 ) Si min
2 2 1/4
PG t 3 (4 ) kT0 Bn Fn S N o min
2 2
1/4
最大作用距离方程 用检测因子表示
Rmax PG t t Gr 3 (4 ) kT0 Bn Fn D0
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
5.1 雷达方程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5.3 脉冲积累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5.4 目标截面积及其起伏特性
5.5 系统损耗
5.6 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5.7 雷达方程的几种形式
1
研究雷达作用距离的实际意义

1.雷达方程能表示当雷达参数或环境特性发生
变化时对雷达作用距离变化的规律;
Er S D0 N 0 o min N o min
定义:Do是在接收机匹配滤波器输出端(=检波器输入端)单个脉 冲达到所需检测性能的最小信号噪声功率比值。
发现概率Pd 虚警概率Pfa 单脉冲和多脉冲 信噪比哪个大?
5.3脉冲积累
17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Rmax
PG t t Gr 3 (4 ) kT B F D 0 n n 0
2 1/4
1/4
, D0
1/4
Pd 50%, Pfa 106 , D01 11dB Rmax1 1 D02 , Rmax 2 2 D01 Pd 90%, Pfa 1012 , D02 15.5dB Rmax1 300km, 1 2, 2 40,
5.1 雷达方程
P2 点目标 S1

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1. 连续波雷达发射机呀,就像不知疲倦的小蜜蜂,持续不断地发送信号。

比如汽车上的倒车雷达不就是这样嘛!
2. 脉冲雷达发射机呢,如同有节奏的鼓手,一下一下地发出信号。

你想想那些用于探测飞机的雷达不就是这样工作的咯!
3. 频率捷变雷达发射机呀,简直就是个机灵的小猴子,能快速灵活地改变频率。

这不就像玩游戏时快速变换战术的我们嘛!
4. 相位编码雷达发射机,宛如一个擅长加密的神秘高手,让信号变得特别神秘。

这跟我们设置复杂密码来保护自己的东西很像呢!
5. 多模雷达发射机呢,那可真是个全能选手,多种模式都能驾驭。

就好像一个人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还会演戏一样厉害!
6. 固体雷达发射机,如同坚固的磐石,稳定可靠。

这不就像家里那个从来不出故障的老电器嘛!
7. 真空管雷达发射机,好像一位老当益壮的前辈,虽然有点年纪了但依然有它的用处。

是不是很像我们敬重的那些老一辈呀!
8. 分布式雷达发射机,就如同一张大网,分布在各个地方发挥作用。

这和我们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大事不是很像吗!我觉得呀,这些不同类型的雷达发射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用途,真是太神奇啦!。

雷达原理--第5章

雷达原理--第5章
1/ 4
4、跟踪雷达方程
1/ 4
Rmax
M=1
M=5
M=10
M=20
M=50
M=100
M=200
M=1000
§5.4 系统损耗
雷达方程:
Rmax = [ ( 4π )3 KT B F D C L ]
0 n n 0 B
Pt Gt G r σλ 2
1 4
其中,L表示雷达个部分损耗引入的损失 系数,L大于1,用正分贝数来表示。 引起损耗的因素包括:波导传输损耗、接 收机失配损耗、天线波束形状损耗、 操纵 员损耗、设备工作不完善损耗。
1:存在目标时判为有目标,这是一 种正确判断,称为发现,其概率称为发现 概率 2:存在目标时判为无目标,这是错 误判断,称为漏报,其概率称为漏报概率 3:不存在目标时判为无目标,称为 正确不发现,其概率称为正确不发现概率 4:不存在目标时判为有目标,称为 虚警,这也是错误判断,其概率称为虚警 概率
§5.3 脉冲积累 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二 地面或水面反射 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地面或水面的反射是雷达电波在非自由 空间传播时的一个最主要影响。
作业一 某雷达系统,已知: Pt=100Kw,τ=2μS,fr=400Hz,fc=10GHz,φA=1.2m, θ0.5=2°,收发共用天线,天线扫描速度νt=6转/分钟, Simin=-107dBm , 噪 声 系 数 Fn=1.5 , 接 收 机 失 配 损 失 Cb=0.56dB,雷达总的损耗L=3.5+1.6+2=7.1dB,求: 〈1〉理想无耗最大作用距离; 〈2〉当雷达仰角为5°时,最多可能的脉冲积累数; 〈3〉考虑失配损失和损耗时,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 〈4〉当电波衰减系数δ=0.01dB/km时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 ,并估计现在大约是什么样的气象条件? 〈5〉当Pf=10e-3时,检测概率Pd=? 〈6〉计算M=20个脉冲相参积累后的检测性能; 〈7〉当Pf=10e-8,Pd=0.999,M=20,距离可增大到多少;

40kW L波段全固态雷达发射机word资料6页

40kW L波段全固态雷达发射机word资料6页

40kW L波段全固态雷达发射机1.概述固态雷达发射机应用广泛,对发射机而言其具有功率大、电压高、电流和热耗大等特点,又多以脉冲形式工作,因此发射机是雷达系统中可靠性较低的一种系统,是制约雷达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高大功率雷达发射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性,特别是设备故障时具备在线维修功能对一套雷达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研制成功的L波段40kW全固态发射机。

该种发射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双机监控、双通道互为冗余热备份和同类发射机相比具有输出峰值功率大,工作脉宽较宽,设备维护方便、简单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在线维修功能。

2.发射机的指标和系统构成2.1发射机的主要指标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工作频率:f0±100MHz(L波段);(2)发射机输入功率:16±2dBmW;(3)发射机输出功率:≥40kW(4)顶部起伏:≤1dB(5)工作占空比:8.8%(最大)(6)冷却方式:强制风冷2.2发射机的构成发射机由2个前级组件和16个固态组件实现输入功率14dBmW ~18dBmW,输出脉冲功率达到要求大于40KW。

具体为:两个前级组件输出的500W功率经过双工开关,由发射监控控制双工开关选通一个前级组件的输出功率送至一个1:4分配器再送到四个1:4分配器,共分成16路,驱动16个末级组件,16个末级组件输出的3.8KW功率先通过一个8:1空气板线合成器,再通过一个2:1波导魔T合成输出达到大于40KW的脉冲功率输出。

具体组成框如图1所示图1 发射机组成框图3.关键技术3.1双监控系统为提高发射机的可靠性,对可靠性较为薄弱的前级组件和监控系统采用双机系统冗余方案。

即采用两套一样的前级组件和监控系统,一套共用的末级放大组件。

通过备份前级组件和监控系统的方式来提供系统的可靠性。

监控系统对两套前级采用单独控制的方式,即一套控制系统对应控制一套前级和共同控制共同的末级放大组件。

第5讲 雷达技术与系统-雷达接收机

第5讲 雷达技术与系统-雷达接收机

稳定本振电压 fL=NiF
Nk F
采用频率合成技术的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2.1.3 雷达发射机基本形式
图中是采用频率合成技术的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的原理
方框图, 图中基准频率振荡器输出的基准信号频率为F。在
这里 , 发射信号 ( 频率 f0=NiF+MF) 、稳定本振电压 ( 频率
fL=NiF) 、相参振荡电压 ( 频率 fc=MF) 和定时器的触发脉冲
器, 对数放大器能提供大于80 dB的有效动态范围。
2.2.1 雷达接收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对于相干处理, 中频放大和中频滤波之后有二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
是经过线性放大器(对数放大器)后进行同步检波, 同步检波器输出的同相(I)
和正交(Q)的基带多普勒信号提供了回波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第二种方 法是经过硬限幅放大(幅度恒定)后进行相位检波, 此时正交相位检波器只能保 留回波信号的相位信息。
如果信号功率低于此值, 信号将被淹没在噪声干扰之中, 不能被可靠地检测出来。 由于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受噪声电平的限制, 因此要想提高它的灵敏度, 就必须 尽力减小噪声电平, 同时还应使接收机有足够的增益。 目前,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一般约为(10-12~10-14)W, 保证这个灵敏 度所需增益约为106~108(120 dB~160 dB), 这一增益主要由中频放大器来完成。
2.2.1 雷达接收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典型非相参脉冲雷达的超外差式接收机简化方框图
2.2.1 雷达接收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2.1 雷达接收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组成可以分为三部分:接收机前段、中频接收机和频率源。 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首先,发射机发出射频信号,用St(t)表示

雷达原理复习提纲大全

雷达原理复习提纲大全

雷达原理复习提纲大全发射机自激振荡式发射机(电真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电真空发射机、全固态发射机)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简单、经济、轻便。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频率稳定性高、发射信号相位相参、波形灵活。

雷达数据的录取方式:半自动录取和全自动录取固态发射机的优点:不需要阴极加热、寿命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效率高:系统设计和运用灵活:维护方便,成本较低。

雷达原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雷达概念(Radar):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原意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在空间的位置。

2、雷达工作原理:发射机在定时器控制下,产生高频大功率的脉冲串,通过收发开关到达定向天线,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

在天线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天线波束按照指定方向在空间扫描,当电磁波照射到目标上,二次散射电磁波的一部分到达雷达天线,经收发开关至接收机,进行放大、混频和检波处理后,送到雷达终端设备,能判断目标的存在、方位、距离、速度等。

3、雷达的任务: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任务不仅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且还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

4、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方位角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俯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5、雷达工作方式连续波和脉冲波6、雷达测距原理R=(C∆t)/2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t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7、影响雷达性能指标脉冲宽度(窄),天线尺寸(大),波束(窄),方向性。

固态发射机原理

固态发射机原理

•全固态电视发射机的技术特点1\模块化的设计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最明显的特点是实行模块化设计,采用多个功放模块合成放大状态工作,不仅功放模块的设计裕量大,而且具有防止过电压、过电流、过温度和高VSWR的保护电路,因此,一般情况下,模块不会出现故障。

即使其中一块模块发生故障,只会使整机功率降低,不会造成停播。

•2\电脑控制技术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拥有PC控制装置,时刻监视工作状态,状态显示器可浏览各单元的工作数据,捕捉故障点。

此外,它还带有多种接口,可连接打印机,连接数据网,通过外部计算机接口进行遥控遥测。

发射机监控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检测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后,对电视发射机实施本地和远程遥控,可以实时掌握发射机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并能进行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传递等,实现自动化的电视节目发射工作。

这一优势无疑可以大大减少因值班人员疏忽而造成延误开机的事故。

•寿命长,节省维护费用,备件少;•工作电压低,一般不易造成人身伤害,安全系数大;•电控系统简单,采用微机控制,可实现无人值守;•固态功放的并联冗余技术、双激励器技术,可不用备机;功放损坏可以降功率工作;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降低了发射机的停播率;•效率高,节省能源;•缺点,防雷性能较差;特别是发射机受到来自天线的雷电袭击时,极易造成功放管损坏。

在高山台使用时,这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1 工作原理1.1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我台GEM1133型全固态电视发射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先进、接口齐全、指标质量高、性能稳定、维护方便。

该发射机主要由8个部分组成:激励器、功率分配器、功率放大模块、功率合成器、控制系统、滤波器、冷却系统、电源•发射机采用了双激励器配置。

信号源送来的视音频信号送到电视激励器形成合成射频信号。

通过附加器进行双激励器的自动切换,功率分配器将激励器来的高频信号分成8路送到功放单元中。

高频信号经功放单元放大后,采用功率合成技术输出3kW射频功率。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分析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分析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分析首先,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由于采用了固态电子元件,全固态雷达发射机不需要加热时间,启动速度更快。

与此同时,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故障率更低,寿命更长。

这使得它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下的长期使用,并且可以减少雷达系统的维护和修理成本。

其次,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具有更低的功耗。

相对来说,固态电子元件工作时的功耗要低于管式雷达发射机,这可以减少雷达系统的总功耗。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场景,如长时间监测和探测任务,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低功耗特性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再次,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具有更小的体积。

与传统的管式雷达发射机相比,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

这使得它可以在更为紧凑的空间中安装,适用于一些对体积和重量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无人机、车载雷达等。

此外,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小尺寸也有利于其集成到复杂雷达系统中,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全固态雷达发射机的使用还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

首先是频率的选择。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可以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工作,但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

其次是输出功率的控制。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可以通过调整电压和电流来控制输出功率,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节。

此外,全固态雷达发射机还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工作温度过高、潮湿环境导致电子元件的性能下降。

综上所述,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体积。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在未来的雷达发射机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在使用全固态雷达发射机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控制输出功率,并注意环境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

雷达对抗原理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

雷达对抗原理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

U s1 2U n U n s K 2 cU n e U n se
(5-7)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信号功率与其电压具有如下关系:
U U
n se
ne
R V Pn s R V Pn

U s R V Ps
代入式(5-7),转换成功率关系, 可得
视放输出的信号功率Ps为
Ps

2
4RV
Ps20
(5-5)
噪声电压峰值与有效值之比为常数Kc(峰值系数)。假设有、 无信号时的噪声电压峰值分别为Un+s、Un,则噪声峰值与有 效值U(n+s)e、Une的关系分别为
Uns KcUnse
Un

KcUne
(5-6)
在切线灵敏度状态下的信号电压Us为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图5-5 单个脉冲线性检波时检测概率和所需信噪比的关系曲线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5.2 侦察作用距离
5.2.1 侦察方程
在忽略大气传播衰减、系统损耗、地面和海面反射等因
素影响的情况下,假设雷达与雷达侦察机的相对位置和空间
波束互指,如图5-6所示,则经过侦察接收天线输出的雷达
图5-1 切线灵敏度示意图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5.1.2 P TSS的分析计算 侦察接收机对雷达信号的接收处理大部分是处于非匹配处理
状态,许多侦察接收机在检波前的带宽ΔfR远大于检波后的带宽 ΔfV,而且有些侦察接收机在检波前的增益严重不足,以至于视 频放大器的噪声对系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不能直接采用窄带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计算,需要另外推演侦察接收机在上述情况 下的PTSS,再将结果推广到其它情况。

雷达发射机

雷达发射机

Radar principles
发射机的分类与组成
按调制方式: 连续波发射机、脉冲发射机; 按工作波段: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按功率放大使用器件: 真空管发射机、固态发射机; 按产生信号方式 :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
Radar principles
发射机的分类与组成
①单级振荡式
Radar principles
10 000 4 100 4 PF 2 100
功 率 / MW
O型管
M型管
微波 管 边界
1000
平 均 功 率 /kW
10 3 5 2
3பைடு நூலகம்1
2
微波发射管功率 与带宽能力现状
10
1.0
5
1 1 0.1 1 10 100 1000
0.1
6
0.01
0.1
1.0
10 频率 /GHz
Radar principles
Radar principles
内容提要:
任务和基本组成
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固态发射机
Radar principles
发射机的任务
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 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 射出去。
发射机的特点: • 高频、高压、大功率。 • 雷达系统中最大、最重和最昂贵的部分。
电 源
③中间放大器:在微波源 脉冲到达后很短时间内处 于放大状态,在微波脉冲 结束后退出放大状态,受 脉冲调制器控制。 ④输出功率放大器:产生 大功率的脉冲射频信号, 受脉冲调制器控制。
触发脉冲
优点:复杂波形,稳定度高,相干处理 缺点:系统复杂、昂贵

(整理)经典雷达资料-第5章 固态发射机1

(整理)经典雷达资料-第5章  固态发射机1

第5章固态发射机Michael T. Borkowski5.1 引言在逻辑电路和其他小功率电路,甚至在像电源和低于1MHz的能量转换器这样的大功率应用系统中,固态器件已广泛代替了真空器件。

惟一的例外是阴极射线管(CRT),原因是它比等离子体显示器便宜得多。

由于单个固态器件的输出功率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在雷达发射机中,从高功率的速调管、行波管(TWT)、正交场放大管(CFA)和磁控管到固态器件的过渡是渐进的。

然而,与真空管相比,固态器件有许多优点。

(1)不需要热阴极。

因此,不存在预热延迟、灯丝功率浪费,且使用寿命几乎无限期。

(2)器件工作在低得多的电压环境下。

因此,要求的电源电压是伏特级而不是千伏级,这样就避免了大空间、充油或密封的要求,从而,节省了电源的体积和重量,使电源和微波放大器获得较高的可靠性。

(3)用固态器件设计的发射机与真空管发射机相比,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得以提高。

已经测过的放大模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00000 h。

(4)不需要脉冲调制器。

用于雷达的固态微波器件通常采用C类工作方式,当射频驱动开和关时,它是自触发的。

(5)模块故障时,系统具有故障弱化功能。

这是因为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是由大量的固态器件合成提供的,而且当个别单元故障时,其他单元能很容易地重新组合以弱化故障。

若以分贝表示,输出的总功率仅降低20lg r,其中r为工作的放大器与放大器总数之比。

(6)可获得很宽的带宽。

一般高功率的微波真空管能获得10%~20%的带宽,而固态发射模块可获得50%或更大的带宽,并具有好的效率。

(7)在相控阵雷达应用中,可获得很好的灵活性。

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每个天线单元可以与单个有源收发组件相连接,这样就可消除通常存在于真空管系统中,位于点源管放大器与天线阵列表面之间的射频分配损耗。

另外,用于波束控制的相位移动可在低电平上,在有源阵列单元的输入馈电端实现。

这样就避免了辐射单元移相器高功率损耗,并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经典雷达资料-第5章__固态发射机

经典雷达资料-第5章__固态发射机

第5章固态发射机Michael T. Borkowski5.1引言在逻辑电路和其他小功率电路,甚至在像电源和低于1 MHz的能量转换器这样的大功率应用系统中,固态器件已广泛代替了真空器件。

惟一的例外是阴极射线管(CRT),原因是它比等离子体显示器便宜得多。

由于单个固态器件的输出功率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在雷达发射机中,从髙功率的速调管、行波管(TWT)、正交场放大管(CFA)和磁控管到固态器件的过渡是渐进的。

然而,与真空管相比,固态器件有许多优点。

(1)不需要热阴极。

因此,不存在预热延迟、灯丝功率浪费,且使用寿命几乎无限期。

(2)器件工作在低得多的电压环境下。

因此,要求的电源电压是伏特级而不是千伏级,这样就避免了大空间、充汕或密封的要求,从而,肖省了电源的体积和重量,使电源和微波放大器获得较高的可靠性。

(3)用固态器件设讣的发射机与真空管发射机相比,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得以提高。

已经测过的放大模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00000 ho(4)不需要脉冲调制器。

用于雷达的固态微波器件通常采用C类工作方式,当射频驱动开和关时,它是自触发的。

(5)模块故障时,系统具有故障弱化功能。

这是因为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是由大量的固态器件合成提供的,而且当个别单元故障时,其他单元能很容易地重新组合以弱化故障。

若以分贝表示,输岀的总功率仅降低201g r,英中/•为工作的放大器与放大器总数之比。

(6)可获得很宽的带宽。

一般高功率的微波真空管能获得10%〜20%的带宽,而固态发射模块可获得50%或更大的带宽,并具有好的效率。

(7)在相控阵雷达应用中,可获得很好的灵活性。

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每个天线单元可以与单个有源收发组件相连接,这样就可消除通常存在于真空管系统中,位于点源管放大器与天线阵列表而之间的射频分配损耗。

另外,用于波束控制的相位移动可在低电平上,在有源阵列单元的输入馈电端实现。

这样就避免了辐射单元移相器高功率损耗,并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精选浅谈雷达固态发射机组件功率测量 地面雷达固态发射机通用规范

精选浅谈雷达固态发射机组件功率测量 地面雷达固态发射机通用规范

【摘要】现代雷达系统中固态发射机的设计和使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发射组件。

功率是表征发射组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获得有效、精确的功率值对发射机乃至雷达整机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就发射组件的功率测量加以介绍,供其他测试人员参考。

【关键词】发射组件;精确;功率测量1、引言由于固态发射机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阴极加热,寿命长。

(2)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3)体积小,质量轻。

(4)工作频带宽、效率高。

(5)系统设计和运用灵活。

(6)维护方便,成本较低。

所以在雷达系统中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常规的微波电子管发射机,成为目前国内外发射机设计中的主流趋势。

而发射组件是固态发射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功率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发射机乃至雷达整机的工作性能,因此如何有效、精确的对发射组件功率进行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某型号S波段雷达固态发射机组件为例(输入峰值功率14W,输出峰值功率2.5~3KW,脉宽100μS,工作比≤10%),对功率测量进行介绍。

2、测量范围测算2.1测量仪表的选择微波测量仪表均有其计量范围,如频带范围、耐直流值、耐功率值等,超出计量范围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甚至损坏仪表,功率测量仪器微波峰值功率计也不例外,所以合理的测算所要测量指标是否在仪表额定标称值范围之内是每位测试人员必须重视和掌握的。

以Agilent公司的N1912A型功率计为例,与其配套的功率计探头标称频带范围为50M~18GHz,最小脉冲宽度50nS,耐功率值200mW,因此我们所要测量的发射组件频带范围和脉宽是在该功率计的测量范围之内的,但是无论是输入功率还是输出功率都是远远超过200mW的,这时我们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将所要测量的功率衰减到功率计探头标称值以下。

2.2测量仪器的选择将大功率信号衰减成小功率信号常见的仪器有耦合器和衰减器,为了不影响功率的传输且方便对功率进行测量,在发射组件功率实际测量中常采用耦合度为30dB的单定向耦合器,本文中亦将选择此耦合度的耦合器,因为30dB的耦合度可以将信号强度衰减1000倍,所以输入功率通过耦合器的耦合口后衰减为14mW,已经处于功率计的测量范围之内,但是输出功率衰减后为2.5~3W,仍然超出功率计的测量范围,这时可以在耦合口上再加一个固定衰减器继续对信号进行衰减,为了方便测算,直接选用衰减度为20dB的固定衰减器再对信号进行衰减100倍,这时输出功率信号最终衰减为25~30mW,满足功率计的量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固态发射机Michael T. Borkowski5.1 引言在逻辑电路和其他小功率电路,甚至在像电源和低于1MHz的能量转换器这样的大功率应用系统中,固态器件已广泛代替了真空器件。

惟一的例外是阴极射线管(CRT),原因是它比等离子体显示器便宜得多。

由于单个固态器件的输出功率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在雷达发射机中,从高功率的速调管、行波管(TWT)、正交场放大管(CFA)和磁控管到固态器件的过渡是渐进的。

然而,与真空管相比,固态器件有许多优点。

(1)不需要热阴极。

因此,不存在预热延迟、灯丝功率浪费,且使用寿命几乎无限期。

(2)器件工作在低得多的电压环境下。

因此,要求的电源电压是伏特级而不是千伏级,这样就避免了大空间、充油或密封的要求,从而,节省了电源的体积和重量,使电源和微波放大器获得较高的可靠性。

(3)用固态器件设计的发射机与真空管发射机相比,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得以提高。

已经测过的放大模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00000 h。

(4)不需要脉冲调制器。

用于雷达的固态微波器件通常采用C类工作方式,当射频驱动开和关时,它是自触发的。

(5)模块故障时,系统具有故障弱化功能。

这是因为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是由大量的固态器件合成提供的,而且当个别单元故障时,其他单元能很容易地重新组合以弱化故障。

若以分贝表示,输出的总功率仅降低20lg r,其中r为工作的放大器与放大器总数之比。

(6)可获得很宽的带宽。

一般高功率的微波真空管能获得10%~20%的带宽,而固态发射模块可获得50%或更大的带宽,并具有好的效率。

(7)在相控阵雷达应用中,可获得很好的灵活性。

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每个天线单元可以与单个有源收发组件相连接,这样就可消除通常存在于真空管系统中,位于点源管放大器与天线阵列表面之间的射频分配损耗。

另外,用于波束控制的相位移动可在低电平上,在有源阵列单元的输入馈电端实现。

这样就避免了辐射单元移相器高功率损耗,并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因输出功率是在空间合成的,从而任一点的峰值射频功率相当低。

另外,输出幅度锥削可通过关断或减弱单个的有源放大器来实现。

高功率真空管被固态器件取代的进程比以前预想的要缓慢得多。

事后分析,其原因是,在相同的峰值功率和占空比条件下,直接用固态器件取代脉冲工作的射频真空管过于昂贵且无法进行。

与射频真空管相比,微波半导体器件的热时间常数短得多(是毫秒级,而不是秒级)。

结果使平均功率为50W的微波晶体管在脉冲期间不过热的前提下,不能承受比100~200W更大的脉冲功率。

具有窄脉冲宽度和低占空比的真空管式老雷达只能非常低效地利用微波晶体管的平均功率能力。

例如,要取代L波段平均射频功率为500W、占空比第5章固态发射机·161·的典型值为0.1%的磁控管5J26,需要上面提到的50W的晶体管2500~5000个。

换句话说,若在较高占空比的条件下以较低的峰值功率提供所需的雷达平均功率时,微波晶体管的效费比将大得多。

因此,很少直接用固态发射机取代低占空比的老发射机,对于这一规则AN/SPS—40雷达是一个例外,以后将会讨论。

对于新的雷达系统,这些认识已经启发了系统设计师尽可能地选择高的占空比,这不但减少了峰值功率的要求,而且也可在合适的价位上使用固态器件。

例如,若占空比为10%,本节前面提到的500W的平均功率可仅由25~50个50W的晶体管来提供。

决定使用高发射占空比对雷达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工作在较高占空比的雷达系统,通常要求使用脉冲压缩技术以同时获得所要求的无模糊距离覆盖和高距离分辨力。

另外影响是,使用脉冲压缩技术的宽发射脉冲会使雷达在近距离产生盲区。

因此,需发射和处理一个插入在宽脉冲之前的窄脉冲。

为了防止强点杂波掩盖弱动目标信号,信号处理器必须获得低脉压时间副瓣和高杂波对消比。

因此,设计一个固态发射机作为一个新雷达系统中的一部分,比用一个固态发射机改造一个不具有这些特性的老系统要容易得多。

高功率的微波晶体管在HF~L波段比在更高频段发展更快,固态发射机的最广泛应用是在这些较低频段,见表5.1。

也注意到,那些在UHF或低于此频段的固态发射机通常比L频段的固态发射机有更高的峰值和平均功率。

表5.1 已投入使用的固态发射机* 固态发射机代替真空管发射机;** 每个阵列表面的参数;***用峰值功率为100 W的模块升级。

△原文似有误。

若700W正确,则模块数应为42或43。

固态器件的使用并没有消除发射机设计的所有问题。

射频合成网络必须运用高技术周密地设计,以最小化合成损失,保持发射机的高效性。

必须与过大的驻波比合理地相隔离以保护微波晶体管,并且必须适当地滤除晶体管的谐波输出以满足MIL—STD—469和其他有关射频频谱质量规范的要求。

由于大多微波晶体管工作于C类工作方式,所以不需要脉冲调制器。

但是,C类工作对频谱控制而言,它使控制射频上升、下降沿时间波形变得更困难。

同时,正像真空管发射机一样,能量管理仍然很关键。

每一个电源必须有一个足够大容量的电容组以储存能量,用来在整个脉冲期间供给固态模块,而且能在脉间平滑地给电容组再充电以避免在供电线上汲取过大的电流波动。

因而,虽然所要求的电源通常不是货架产品,但有雷达手册·162·大量固态器件和电路来满足这些要求。

由于许多固态器件的输出功率合成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损耗,又因为空间合成基本上无损耗,设计中更倾向于避免辐射之前的合成。

因此,许多固态发射机由模块组成,它们向阵列天线的行、列或单个阵元馈电。

特别是最后一种情况,需要把模块(也可能还将其电源)加装到天线结构体系中,把模块放于天线上可以避免长波导的传输损耗。

然而,将设备的重量放到天线上,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希望的。

这就可能迫使设计者停留在传统的合成模式中。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船载雷达,它的天线总是架在船上尽可能高的地方,必须最小化天线的重量以保持转动的稳定性,而且到天线塔进行维修也很困难[1]。

由于一个典型的固态发射机是由许多模块组成的,因此,一个或少数几个模块故障对整机的性能影响很小。

然而,模块的输出是以电压矢量的形式合成的,若10个模块中的2个(或1000个中的20%)故障将导致输出电压降为80%,而输出功率降为64%。

这仅是2dB的损失(80%和64%功率之差出现在合成器负载中或副瓣中,如果在空间合成的话)。

故障弱化的结果使固态发射机的整机可靠性非常高,甚至维修工作可推迟到方便的规定时间。

但这一优势不应被滥用。

试举一例,当输出功率满足要求时,1000个模块中的20%可允许故障,而且假定维修工作计划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

在此例中,只要求模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22000 h便可对发射机在少于3个月内无故障提供90%的可信度。

但是,模块更换和人工劳动的费用是不令人满意的,原因是每年发射机的40%不得不被更换。

为了确保固态发射机可用,并用得起,较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证明固态模块的可靠性甚至好于MIL—HDBK—217的预言。

例如,AN/FPS—115(即Pave Paws)雷达的收发模块实际平均无故障时间(包括接收机收发开关、移相器和功率放大器)已提高到141000h,这是预言值的2.3倍。

实际上,功率输出晶体管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100000h[2]。

5.2 固态微波功率的产生相对于雷达发射机总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而言,单个固态器件产生功率的能力很小,但是,固态器件可被很高效地使用,将成百上千的固态放大器输出功率合成可获得大的峰值和平均功率。

一个特定器件的功率输出值是准确的工作频率与工作条件(即脉冲宽度和占空比)的函数。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功率在50~500W之间。

正如表5.1所列,这些器件已成功用于UHF~L频段的设计中,双极型器件满足系统可靠性、电气性能、密封、冷却、可用性和可维修性的要求。

实际上,在较低频段上,这些器件成为真空发射管的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在较高频段,特别是在微波相控阵应用系统中,具有发射和接收功能的单个小物理模块是必要的,可使用砷化镓场效应管(GaAs FET)和与之有关的批处理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

砷化镓FET在高达60GHz的频率上可很好地用做低噪声器件[3],加上单元合成技术[4]砷化镓FET可在1~20GHz频段内用做功率放大器。

通常,砷化镓技术吸引人的原因在于,砷化镓FET可与提供偏压、加载、滤波和开关功能的无源电路集成,这对多级收发模块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器件本质上的限制,对于输出功率超过25~30W模块设计,用这种方法进行替换的费效比并不可取。

第5章固态发射机·163·对于固态微波频谱的上端,即毫米波段,单端微波二极管可用于低功率振荡器。

不幸的是,通常这些器件的功率输出和效率是很低的。

实际上,比那些对应的真空管部件效率低许多。

然而,在高达300GHz的频段,连续波和脉冲功率的输出是可以实现的。

耿氏效应(Gunn)和雪崩(IMPATT)二极管就是这样的器件,它们在固态毫米波应用中大有前景。

这些器件类型和相关的技术将在下面分别加以简要叙述。

微波双极功率晶体管在固态系统中,硅双极晶体管是常见的器件选择。

在较低频段,特别是低于3GHz的频段,这种器件能在众多的固态技术竞争对手中以最低的费用提供足够的性能。

频段升到S波段时,放大器的设计仍是可以实现的,但在此频段器件性能和系统费用之间的折中开始达到利润逐渐降低的转折点。

硅双极型晶体管技术是成熟的。

随着器件处理、封装和电路设计技术的继续发展,生产者应能持续推出输出功率、带宽和可靠性提高了的晶体管。

另外,作为一个相对质量指标,由于生产合格产品量的改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组装技术的发展,器件每瓦特输出功率的费用正在降低。

微波功率晶体管可看做是复杂的混合电路,通常是单片或多片器件。

对于高功率输出器件,多个晶体管的衬底总是平行组合在一个密封的陶瓷封装中。

另外,某些内部阻抗匹配电路也包括其中,以保持半导体器件固有的大带宽和易于与外部匹配。

内匹配也使封装器件的终端阻抗增加,从而使外部电路到晶体管的器件损耗不再重要。

对于多个生产厂家,这些片子的生产和平面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已标准化,图5.1示出一典型微波双极晶体管晶片横截面的一部分。

此结构是一个带有垂直扩散轮廓图的NPN硅器件,集电极连接器件的底层。

P型基极区扩散或植入集电极,N型发射极扩散或植入基极,从片子的顶层表面均可触及发射极和基极。

集电极区包括掺有N型杂质的低电阻率外延层,该层生成在极低电阻率的硅基底上。

外延层的特性,如厚度和电阻率,决定器件性能的上限,如强度、效率和饱和功率输出。

图5.1 微波双极晶体管芯片的截面图高频晶体管性能的基本限制是集电极到发射极的总延迟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