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基础(9分)1.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22【解析】选B。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有天无日:①比喻暗无公理;②比喻肆无忌惮;③比喻无稽言行。

与“肆无忌惮”语意重复。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合语境,句中没有畏惧之意。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含贬义。

2.课时提升作业三【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D项,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3.课时提升作业十六【解析】选A。

B项,“家父”用于自称。

C项,“寄奉”谦敬不当。

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84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无中生有。

说古体诗“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于文无据。

B项,强加因果。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并无因果关系。

C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这不等于说古体诗更似绝句律诗。

5、【解析】选C。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项,曲解原意。

原文在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这并不意味着唐人古诗“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B项,分析不当。

说“本文引用……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恰当。

原文第三段有“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之句,由此可见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节奏感和韵调感很不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D(A.残羹冷炙 B.泾.jīng 销声匿迹 C.鬈.quán)2. B(流传: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自轻自贱。

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

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

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含糊。

)3.A(四句话整体上呈“总-分-总”结构,中间两句根据前后文脉和文意,应先说“简”,后说“繁”。

)4.B(A语序不当。

应为“运动、变化、发展”。

C搭配不当。

两面和一面不能呼应。

D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

发挥……的作用)5.B(是因写此序之前,已经写过自序,故称此序为“指南录后序”。

)6.D(A悲:同情 B旌:表扬 C严:尊重)7.C(不是听从诸亮的建议,而是周瑜与黄盖共同定计)二、文言文阅读(20分)8.A(鼓:弹奏)9.C(A.距-拒庭-廷 B.详-佯倍-背 D.被-披共-供)10.B(A因:于是\通过 B乃: 才 C于: 在\被 D以:因为\凭借)11.D(③是括的行为。

⑤⑥均为悼襄王的行为)12.(1)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灵活应变(随机应变)。

(4分。

“徒”1分,“书传”1分,“合变”1分,整体句意1分。

)(2)括替代廉颇后,就把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并重新安排了军官。

(4分。

“既”1分,“约束”1分,“易置”1分,整体句意1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3.①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淳朴自然的山村春晚图。

(2分,意思对即可。

)②是从自然景色、田园风光、村人生活方面来写的。

(3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前两联表达了作者对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②由前三联作者的喜爱和赞美联系到尾联的意思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山村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③在尾联中,作者由感而发,也表达了羁旅和宦游生活的沧桑之感、惆怅之情。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必修一)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必修一)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必修一)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执拗.(niù)沉浸.(jìn)装载.(zài)粗糙.(cāo)B.揣度.(duó)创.伤(chuāng)琴弦.(xián)长歌当.(dāng)哭C.彳亍.(chù)忸怩.(ní)隽.永(juàn)发酵.(xiào)D.愤懑.(mân)纤.细(qiān)枸杞.(qǐ)百舸.(gě)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九州和谐突如奇来 B.干燥提纲家俱天翻地覆C.安详雾霭讴歌绿草如茵 D.冷寞阑珊倾泻风云变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2013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各大车企都感受到“冬”的寒意。

但是,“冬天”并不可怕,可以等闲视之....。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时下某些选秀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违背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宗旨,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3分)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C、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9年。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终稿)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终稿)

封 线 级: 姓名: 考生号:封 线 内 不得 答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卷)高一 语文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 )A .拊.心(f ǔ) 寥.廓(li áo) 峥.嵘 (zh ēng ) 以药淬.之(cu ì)B .颓.圮(t í) 阙.秦(qu ē) 彷.徨(p án ɡ) 以飨.士卒(xi ǎng )C .河畔.(b àn) 漫溯.(s ù) 刀俎.(z ǔ) 星辉斑斓.(l án)D .火钵.(b ō) 瞋.目(ch ēn ) 长篙.(h āo ) 夜缒.而出(zhu 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沧茫 萧瑟 油纸伞 意气风发B .惆怅 芬芳 万户候 枯燥无味C .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D .荆棘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 .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 .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D .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 .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正确填写在第Ⅰ、第Ⅱ卷规定的地方。

选出第Ⅰ卷各题的答案后,必须将其准确填写在第Ⅱ卷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音、形、义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A.沉淀(dìng) 干瘪(biě) 纤绳(qiān) 勒(lēi)进B.屏(píng)息霉菌(jūn) 发酵(jiào) 油腻(nì)C.眷(juàn)属蔬(shū)菜绯(fēi)红迷惘(wǎng)D.稠(chóu)密憩(xī)息拥(yōng)抱沼(zhǎo)泽2、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栩栩如生针灸脍灸人口B.班驳略见一班狭隘精益求精C.幽辟避重就轻廖廓啼声哀切D.渲染宣泄情绪粘贴信手拈来3、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层层的叶子中间,__地点缀着些白花,有__地开着的,有__地打着朵儿的。

A.羞涩袅娜零星B.袅娜羞涩零星C.零星袅娜羞涩D.零星羞涩袅娜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些。

B.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

B.我摇着轮椅进入园子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太阳循着这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D.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O.5%。

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的蔓延。

医务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

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

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33)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33)

会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虽则,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

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

被称做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

然而,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诚然,以情景二者而言,情为主,而景为从。

因此,徒自描摹,为写景而写景,纵使声、光、色、态俱全,日月迭璧,山川焕绮,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不足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大谢(灵运)、小谢(眺),有时不免为后人所诟病,就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而情少。

更不必说有些摹拟之作,描绘景物,尽成堆垛,其中缺少真情实感,而窒息着诗的生命。

深情是诗歌生命之所系,诗人必得“以情会景”。

否则,“本自无意,不能融景”。

费经虞说得好:“……青山、绿水、白云、红树无诗不有,而必知所以用之,非遂以此为诗也。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

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

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记录了岁月的,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殊途同归神韵斗转星移B.异曲同工神采斗转星移神采沧海桑田D.异曲同工神韵沧海桑田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 王洛宾的歌之所以久唱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B. 近年来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踏步进军海外市场的标杆。

C.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 时至今日,为数众多的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这个喷射出了肖邦伟人音乐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2分) ( )A.世态人情,比山光水色、清风明月更有滋味,可当酒品,可当戏看,可作书读。

B.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

C. 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路连接着家和前方。

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米未出家门,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①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②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③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④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2017-2018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2017-2018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由前后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

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D 项最准确。

2.答案: B 【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 B 项属强加因果。

3.答案:C 【解析】C 项表述过于绝对。

原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

4.答案:C 【解析】A项,“这说明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不稳定、不正常”对文章的理解有偏差。

这里是“我”努力想减少离婚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并不代表目前生活不稳定、不正常。

B 项,“这说明两个孩子是非常不听话的”,属于无中生有。

D项,“意在启示我们应珍惜幸福的生活”对小说主旨理解有误,小说讲述了一位单身父亲因年幼的儿子理解自己而感到欣慰的故事,启示我们关爱亲人。

5.小说开篇以孤灯和清冷的光烘托家中冷清的氛围(2分),衬托出“我”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的痛苦心境(2分),并且引出下文对“我”的生活的具体描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篇描写孤灯及清冷的光,以此烘托出此时家中的气氛。

又根据下文的记叙可知,这样的环境描写也正反映“我”内心的情感。

从结构上看,又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6.“我”是一个离过婚的、需要抚养两个孩子的单身父亲。

①有责任心,能够尽心尽力去抚养照顾孩子;②深爱孩子,尽力给孩子营造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③坚强,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④也有脆弱的时候,一个人会偷偷流泪。

(每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记叙、描写体现出来的。

可以先概括出其身份特征,然后再结合他的表现,把其性格特点逐一概括出来,如他的责任心,他爱孩子,他的坚强等。

7. 答案:D 【解析】 A.更;B.乐师;C.竟,竟然;D.疑惑|糊涂。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17-2018学年度高一 上 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 上 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1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礞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干瘪.(biě)啮.(niè)噬自怨自艾.(ài)翘.(qiáo)首以待B. 百舸.(gě)癖.(pǐ)好引吭.(háng)高歌恪.(kè)尽职守C. 瞳.孔(tóng)休憩.(qì)战战兢兢..(cháng yáng)..(kè)徜徉D. 轻蔑.(mì)摭.(zhí)拾甫.(pǔ)建惆怅..(chóu chà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慰籍闲暇想入非非真金不怕火炼B. 时髦麻痹真知灼见不废吹灰之力C. 震撼捏造一慨而论学而不思则罔D. 疑窦骐骥按部就班青出于蓝胜于蓝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小屋 ______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

⑵我时时 _______在中国古典诗歌地天地里,体会最细微地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

⑶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A. 度过徜徉置疑B. 度过徘徊质疑C. 渡过徘徊置疑D. 渡过徜徉质疑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义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歌当(dāng)哭力能扛(káng)鼎汗流夹背桀骜不驯B.睚眦(zì)必报震聋发聩泥淖(nào)变本加厉C.畏葸(xǐ)弄堂(Iòng)绯(fēi)红屠戮D.叱咤(chà)风云剑拔弩张陨身不恤寥落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虽然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对年味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怀旧的情绪与传统的大旗下,扫房、写春联、办年货、放鞭炮、拜财神……这些仪式都被归到了年味儿的范畴。

B.夏天的仙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C.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作为学生会主管体育会的委员,他竟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址。

______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______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共22分。

丘处机传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

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

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

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

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

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

”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

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

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

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

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

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寤朕志。

”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

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

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太祖从之。

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

”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

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

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

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

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六月,浴于东溪。

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

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

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5.对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器:重视今闻购将军之首购:购买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饬:恭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踣:跌倒蚤自来谢项王谢:辞谢D.数畋猎,非宜数:数目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邻之厚,君之薄也B.故天威震动以警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C.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六月,浴于东溪若亡郑而有益于君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B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C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D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大师兄。

B.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

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C.在拒绝金、宋朝廷的征召后,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D.凭着虎符和玺书,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

其后,丘处机的祈祷使不利于燕地的煞星移位,使干旱的地区下了三天雨,造福于百姓。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

(12分)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林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的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 颈联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与“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相同,声色兼备。

1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真的猛士,,。

(2),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 __ ____ 。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 __ ____ 。

角声满天秋色里,__ __ ____ 。

(5)__ __ ____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__ __ ____ 。

五、现代文阅读(24分)与陌生人交流①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

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一入学便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

只有一门叫做“农业”的课,老师再三强调,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的。

但是这些来自书本的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真正的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的农民吧。

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②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

我要在这里吃早点。

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

③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钢丝笸箩。

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

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

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

我学着她的样子,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

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

是啊,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⑤后来我搬了家。

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

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偶然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

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

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

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

她没了昔日的愉快,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

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嘴里满不在乎地嚼着什么。

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

她从锅里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

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⑥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的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心思。

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乘坐的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了。

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

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

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

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