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氢及硫化氢
磷化氢PH3
可能出现血尿 蛋白尿和急性肾衰
可能的后遗症
尽管急性磷化氢暴露的大多数幸存者都没有表现永久的残疾 但是由于血供不足引起的 心 肾损害可见报道 暴露数天的亚急性中毒 可在数月后引起反应性气道功能紊乱综合征 (RADS)
慢性暴露
慢性暴露于磷化氢可引起心 肝 肾的功能紊乱
致癌性
美国环保署 EPA 没有将磷化氢列为人类致癌物
配伍禁忌
磷化氢与空气 氧化剂 氯气 酸 潮湿空气 卤化碳氢化合物和铜起反应
对健康的影响
z 磷化氢具有细胞毒性 并可引起高需氧器官如肺 脑 肾 心和肝的严重病变 z 磷化氢中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功能衰竭的各个阶段
急性暴露
磷化氢干扰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作用部位在心肺细胞中的线粒体 心肌细胞中的代 谢改变引起阳离子紊乱 改变跨膜电压 最后 可引发心脏停搏以及外周血管的衰竭
急诊部门的处理
z 仅暴露于磷化氢气体的受害者对污染区以外的人没有二次污染的危险 但是受害者的皮
肤 衣服 头发上沾染的固态磷化氢 会与湿气反应释放出磷化氢气体 有引起二次污 染的危险 z 磷化氢是一种多系统毒物 可以引起急性肺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心血管功能衰竭 在最初的 24 小时之后常由于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病人死亡 z 磷化氢中毒没有解毒剂 治疗由支持疗法组成
入院前的处理
z 仅暴露于磷化氢气体的受害者对污染区以外的人没有二次污染的危险 如果暴露固态磷 化氢的受害者的皮肤 衣服 头发上沾染有固态磷化氢 则固态磷化氢暴露潮湿的空气 会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引起二次污染
z 磷化氢是一种多系统毒物 可以引起肺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心血管功能衰退
z 磷化氢中毒没有解毒剂 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
磷化氢代谢生成亚磷酸盐和次磷酸盐 由尿排出体外 虽然 在急诊分析这些代谢产物 没有多少临床意义 但可收集 冷冻尿样用于以后的分析 尤其在对暴露的性质及程度有所 怀疑时非常有帮助
电石中硫化氢,磷化氢检测的优化[1]
电石中硫化氢、磷化氢检测方法优化技术背景:电石是生产乙炔的重要原料。
在生产乙炔的过程中,因电石中混有硫化钙(CaS)和磷化钙(Ca3P2),遇水分别反应生成H2S和PH3,反应式如下:CaS+H2O——Ca(OH)2+H2SCa3P2+H2O——Ca(OH)2+ PH3硫化氢和磷化氢均是有毒无色气体,其中硫化氢的活泼的化学性质不仅会对金属管道造成腐蚀,也会对工业反应中的金属催化剂产生影响,造成催化剂中毒。
在普通的湿法制乙炔中,硫化氢极易被水解的氢氧化钙吸附,所以检测的意义不大。
而精细化工采用的干法制乙炔,干法制乙炔是一种新型环保方法,但同时也会带来硫化氢和磷化氢的完全释放,对后续的处理要求严格,同时对管道和反应催化剂会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降低乙炔发生气中的硫化氢、磷化氢,对原料电石的检测和把关十分重要。
原有的乙炔气体收集方法是在电石发生气装置中进行,其原理和湿法制乙炔一致,所以检测结果对精细化工的指导效果有很大的偏差。
为了更好的针对干法制乙炔工艺,特将乙炔收集方法改进为干法制乙炔,同时对原料电石进行把关,不合格的电石退回,降低乙炔发生气中硫化氢超标的风险。
该方法对原料电石的检测、降低硫化氢超标风险、提高装置管道及催化剂运行时间、提高生产效益有很大的意义。
改进方法:图一为原有的电石发生气装置,该装置操作复杂,收集乙炔气体麻烦,气体排放量大,对分析工有一定的危害,且为湿法制乙炔方法,对精细化工干法制乙炔工艺装置指导意义微乎其微。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
极其简单,但实用性极大,操作方便,可以有效控制乙炔发生气体的速率、体积,危害小,与干法制乙炔工艺装置相似,对工艺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操作方法:改进后的电石发生气装置如下:操作步骤:1.取30-50g破碎后的电石,放入锥形瓶内,用橡皮塞拧紧。
2.将气球套入乙炔收集口处。
3.通过长颈漏斗缓慢加入10%的硫酸水溶液,待气球充满后停止加液。
置换一次即可。
加稀硫酸的目的是防止产生的硫化氢被氢氧化钙吸附。
一种用于脱除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氨气的活性炭纤维基吸附剂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244466.8(22)申请日 2020.11.10(71)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地址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昆明理工大学(72)发明人 宁平 杨薪玉 李凯 王驰 王飞 孙鑫 宋辛 马懿星 李坤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代理人 赵琪(51)Int.Cl.B01J 20/20(2006.01)B01J 20/30(2006.01)B01D 53/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脱除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氨气的活性炭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脱除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氨气的活性炭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对活性炭纤维进行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之后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超声浸渍,能使活性炭纤维表面的酚羟基、内酯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数量显著增加;通过将改性活性炭纤维与硝酸铜溶液混合并进行旋蒸,使铜盐负载于活性炭纤维表面,经微波马弗炉焙烧后铜盐转化为氧化铜,能够作为脱除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和氨气的活性组分,从而提高有害气体的脱除效率;通过对焙烧后的活性炭纤维进行远程氧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增强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并提高活性炭纤维基吸附剂的抗污染性能,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112371087 A 2021.02.19C N 112371087A1.一种用于脱除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氨气的活性炭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活性炭纤维进行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得到预处理活性炭纤维;(2)将所述预处理活性炭纤维在过氧化氢溶液中超声浸渍,之后洗涤至中性,得到改性活性炭纤维;(3)将所述改性活性炭纤维与硝酸铜溶液混合,进行旋蒸,得到负载铜盐的活性炭纤维;(4)将所述负载铜盐的活性炭纤维依次进行微波马弗炉焙烧和远程氧等离子体处理,得到用于脱除硫化氢、磷化氢、砷化氢、氨气的活性炭纤维基吸附剂。
磷化氢 危险、有害识别表
稳定性:稳定
爆炸物质级别、组别:
禁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发生激烈反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标
识
中文名:磷化氢;磷化三氢;膦
英文名:hydrogen phosphide;phosphine
危规号:23005
分子式:PH3
分子量:34.00
UN号:2199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
CAS号:7803-51-2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133
临界温度/℃:52
相对密度(水=1):0.8
沸点/℃:-87.7
临界压力/MPa:6.58
相对密度(空气=1):1.17
最小引燃能量/mJ:
饱和蒸汽压/kPa:53.32(-98.3℃)
燃烧热/(kJ·mol-1):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闪点/℃:-88
聚合危害:不聚合
引燃温度/℃:100~150
急
救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窒息性毒物—硫化氢中毒
窒息性毒物—硫化氢中毒窒息性毒物中毒一般包括:CO中毒、氰化物中毒、H2S中毒、火灾烟雾中的有毒气体中毒。
据统计,H2S中毒居我国急性化学中毒发病人数的第四位(位于CO 、有机磷、氯气之后),死亡人数的第二位(CO 为第一位)。
毒理学简介:H2S为无色、带鸡蛋样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H2S是一种神经毒物。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接触途径:1.工业生产(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造纸、橡胶、石油开采等)中排放的废气。
2.有机物腐败产生。
有机物腐败接触H2S最多见于处理污水池、污水井、疏通阴沟、下水道、清掏人工沼气池及挖掘河渠等作业,这些地方发生的中毒,有相当部分系由H2S引起。
吸收、分布、排出: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快被吸收,皮肤吸收意义不大。
H2S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部分以原形随呼气排出,大部分则被氧化生成无毒的硫化物、硫代硫酸钠及硫酸盐等经尿排出体外,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中毒机制: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是来不及代谢和排出的游离H2S,它进入血液后可先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过量的游离H2S ,随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发挥致毒作用。
H2S主要与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强抑制剂)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过程,造成组织细胞内窒息缺氧。
血中高浓度H2S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致反射性呼吸抑制,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以上两种作用发生快,均可引起呼吸骤停,造成电击样死亡。
在发病初如能及时停止接触,则许多病例可迅速和完全恢复。
H2S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抑制。
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故最易受损。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中文名:磷化氢;磷化三氢;磷
S号:7803-51-2
分子式:PH3
分子量:34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熔点(℃)
-133
相对密度(水=1)
0.8
相对密度(空气=1)
1.17
沸点(℃)
-87.7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接触空气易自燃。
燃烧分解物
氧化磷
闪点(℃)
-88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100-150
爆炸下限(v%)
1.8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稳定性
/
聚合危害
/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暴霧在空气中能自燃.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健康危害
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开脏.10mg/m3接触6h,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台性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筹: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描、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皮肤直接接触液态本品,可引起冻伤.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储运条件
常用气体(乙炔,氧气,液化石油气LPG)安全规范
常用气体(乙炔,氧气,液化石油气LPG )安全规范一、乙炔乙炔属于碳氢化合物,又名电石气,化学分子式为C 2H 2,在常温和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工业用乙炔因含有硫化氢(H 2S)、磷化氢(PH 3)和氨(NH 3)等杂质,故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和一定的毒性。
在标准状态下,乙炔的密度为1.17kg /m 3,易与空气均匀?昆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乙炔的液化温度为-82.4~-83.6℃,液态和固态乙炔,受摩擦或冲击会发生爆炸。
乙炔微溶于水,能溶于苯、汽油,易溶于丙酮。
其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与乙炔的压力和温度有关,如在1MPa 、10℃时溶解度为293g /kg 。
1.乙炔的燃烧特性乙炔是可燃气体,它与空气混合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2350℃,乙炔与氧气混合燃烧温度可达3000~3300℃。
(1)乙炔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2C 2H 2+5O 2=4CO 2+2H 2O +Q乙炔的高热值(在0℃和0.1MPa 下)为Q =58520kJ /m 3;低热值(换算到20℃和0.1MPa)为Q =52668kJ /m 3;(2)乙炔的自燃点为335℃,易受热自燃。
(3)火焰传播速度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最高速度为2.87m /s ,在氧气中为13.5m /s 。
(4)点火能量小,仅0.019mJ ,容易发火。
由此可见,乙炔是一种具有爆炸性危险的气体。
乙炔分子不稳定,很易分解,随着乙炔的分解即放出它在生成时所吸收的全部热量。
2.乙炔的爆炸特性乙炔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可发生分解反应和聚合反应,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乙炔的爆炸性首先取决于乙炔在一瞬间的压力和温度,同时,乙炔爆炸的可能性也决定于其中含有的杂质、水分、催化剂以及火源的性质、形状和散热的条件等。
一般来说,当温度超过200~300℃时,就开始聚合反应,形成其他更复杂的化合物,如苯(C 6H 6)、苯乙烯(C 8H 8)、甲苯(C 6H 5CH 3)等。
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气体温度越高,聚合反应越大,放出的热量会促使更进一步聚合。
硫化氢危害与防护
硫化氢中毒与防护全世界硫化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在我国,硫化氢中毒排职业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
理化性质: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
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有臭鸡蛋味,但极高浓度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
相对密度1.189(气体),比空气重,易挥发。
职业接触:硫化氢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以及某些天然物的成分和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如采矿和有色金属冶炼。
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开采、提炼,橡胶、制革、染料、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
有机物腐败场所如沼泽地、阴沟、化粪池、污物沉淀池、城市下水道内等处作业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逸出,作业工人在以上地方作业时,应特别警惕硫化氢中毒。
还有天然气、火山喷气、矿泉中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MAC(最高容许浓度)---10 mg/ m3毒作用机理: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硫化氢吸收后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
临床表现: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全身作用较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
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1000mg/m3以上)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氢化物中毒的机制
氢化物中毒的机制一、引言氢化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症状,其发生机理与氢化物对人体的影响有关。
本文将从氢化物的种类、作用机理及中毒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氢化物的种类1. 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种强力毒剂,常见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呼吸链,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代谢活动,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死亡。
2. 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具有高度的毒性。
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导致组织缺氧和死亡。
3.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味。
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抑制线粒体内酶的活性,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组织缺血缺氧。
三、作用机理1. 氰化物作用机理氰化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呼吸链中的第四复合物来发挥作用。
第四复合物是线粒体内的一个重要酶,参与细胞内能量代谢。
氰化物结合在第四复合物上,阻碍其正常功能,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代谢活动。
2. 磷化氢作用机理磷化氢主要通过阻断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能够将氧输送到组织中。
磷化氢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阻碍其对氧的结合和释放。
3. 硫化氢作用机理硫化氢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内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生命活动。
硫化氢会与线粒体内的酶结合,导致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和组织缺血缺氧。
四、中毒表现1. 氰化物中毒表现氰化物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严重的氰化物中毒还会导致昏迷、抽搐和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
2. 磷化氢中毒表现磷化氢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和恶心等症状。
严重的磷化氢中毒还会导致肺水肿和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
3. 硫化氢中毒表现硫化氢中毒主要表现为眼部刺激、喉咙灼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硫化氢中毒还会导致昏迷和死亡等危急情况。
五、治疗方法1. 氰化物治疗方法对于轻度的氰化物中毒,可采取口服活性碳或注射亚甲蓝进行解毒处理。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与辨识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与辨识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1.1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类别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
在某些环境下,上述风险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1.2中毒有限空间内存在或积聚有毒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化学性中毒,甚至死亡。
有限空间中有毒气体可能的来源包括: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物质的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进行焊接、涂装等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如图2-1 所示。
有毒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及肝脏、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
图2-1 有限空间中有毒气体可能的来源引发有限空间作业中毒风险的典型物质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苯和苯系物、氰化氢、磷化氢等。
1.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硫化氢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等点火源将引发燃烧爆炸。
硫化氢易存在于污水管道、污水池、炼油池、纸浆池、发酵池、酱腌菜池、化粪池等富含有机物并易于发酵的场所。
低浓度的硫化氢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可被人敏感地发觉;浓度增高时,人会产生嗅觉疲劳或嗅神经麻痹而不能觉察硫化氢的存在;当浓度超过1000mg/m3 时,数秒内即可致人闪电型死亡。
2.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重与空气相当。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 倍,因此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甚至导致人员死亡。
一氧化碳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等点火源将引发燃烧爆炸。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焊接作业是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3.苯和苯系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无色透明、有芬芳气味、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中学化学常见有毒气体
中学化学常见有毒气体1、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
密度1.291。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74%,有爆炸的危险。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一氧化碳中毒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10%—20%。
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30%—40%。
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50%。
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方法一般为:迅速移至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有条件者应给予吸氧治疗,并注意保暖。
昏迷不醒者立即手掐人中穴,同时呼救并转送有高压氧舱或光量子治疗的医院。
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同时迅速转院抢救。
2、二氧化硫(SO2):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551g/L。
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人吸入二氧化硫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3、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一氧化氮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产生刺激作用。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
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磷化氢安全救援预案
一、背景磷化氢(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味。
它对人体有极强的毒性,吸入后可导致呼吸系统损伤、中毒甚至死亡。
磷化氢广泛应用于化工、农药、医药等行业,但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不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磷化氢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2. 最大限度地减少磷化氢事故造成的损失;3. 确保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救援指挥部(1)指挥长:负责全面指挥救援工作;(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3)成员:包括应急管理部门、公安、消防、环保、卫生、交通等部门负责人。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3)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4)通讯保障组:负责现场通讯保障;(5)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供应。
四、救援流程1. 事故报告(1)事故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2)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响应(1)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2)现场指挥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3)医疗救护组、现场处置组、通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按照救援方案开展工作。
3. 现场处置(1)切断事故源:迅速切断事故源,防止磷化氢泄漏;(2)隔离事故区域:设立警戒线,隔离事故区域,防止人员进入;(3)人员疏散:组织事故区域周边人员迅速疏散;(4)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并及时转运至医院;(5)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4. 救援结束(1)现场指挥组确认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救援结束,组织救援队伍撤离现场;(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磷化氢-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7.5
饱和蒸气压(kPa)
53.32(-98.3℃)
溶解性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11ppm,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急性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表
标识
中文名:磷化氢;磷化三氢;膦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266
英文名:hydrogen phosphide
UN编号:2199
分子式:PH3
分子量:34.04
CAS号:7803-51-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熔点(℃)
-132.5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
2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氧化磷
磷化氢及硫化氢
(三十)磷化氢1、CAS号:7803-51-22、中文名称:磷化氢别名:膦;三氢化磷3、英文名称:Phosphine 分子式:PH34、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蒜臭味。
相对分子质量34,熔点-133℃,沸点-87.7℃。
微溶于乙醇、乙醚。
相对密度0.75,相对蒸气密度1.2。
自燃点100~150℃。
易燃,与空气接触可自燃,生成有毒的磷的氧化物。
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卤素、氧化剂、氧等发生剧烈反应。
5、职业接触:磷化锌与磷化铝的制造、包装、运输及使用磷化锌、磷化铝熏蒸的粮食、中草药、毛皮时均可接触较高浓度的磷化氢。
乙炔制造及原料中的磷化钙与水或被空气潮解也会产生磷化氢。
镁粉制备、黄磷制备、黄磷遇水、含磷酸钙的水泥遇水、半导体砷化镓扩磷遇酸、饲料发酵等作业工人在一定条件下均有可能接触较高浓度的磷化氢。
此外,含有磷的锌、锡、铝、镁遇弱酸或水也可发生磷化氢。
6、进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7、健康影响:主要损害神经、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轻者可有头痛、乏力、恶心、咳嗽、轻度意识障碍,也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周围炎,重者上述症状加重,并可出现肺水肿、昏迷、抽搐、休克,伴有心肌、肝肾损害。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状,及嗅觉、鼻咽部干、咽部充血、胸闷、气短、咳嗽等。
8、职业接触限值:MAC 0.3mg/m3。
9、工作场所检测和评价:每月至少检测一次,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10、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严加密闭,提供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设施。
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高浓度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和安全防护眼镜。
提供淋浴和洗眼设施。
IDLH浓度为280 mg/m3,嗅阈接近卫生标准,超过IDLH浓度时,需专用滤毒罐,或选用供气式呼吸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磷化氢与硫化氢反应
磷化氢与硫化氢反应
1 磷化氢与硫化氢的反应
磷化氢和硫化氢是两种重要而有毒的气体,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
反应。
磷化氢是一种淡黄色,散发腐臭味的气体,而硫化氢是一种臭
味很浓的气体,是一种蓝绿色的气体。
磷化氢和硫化氢之间的反应是
安全性问题,因为它们会产生严重的气态毒物,而有些人可能会不知
道这些反应。
据说,磷化氢和硫化氢之间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是氯
醛反应,其产物是一种有毒的氯醛物质;第二种反应是磷硫酸的反应,该反应产物是一种有毒的磷硫酸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暴露在
空气、水和污染物中都可能产生危害。
磷化氢和硫化氢的反应可能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这种反应可能
会发生在气体相容容器中,包括反应釜、消防罐、燃烧室和储罐中。
比如反应釜内同时存有磷化氢和硫化氢,当达到反应条件时,他们就
会以气体的形式发生反应。
此外,为了确保安全,可以利用吸收剂或吸收剂混合,使能够与
磷化氢和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的其它有毒物质被有效净化,从而保护
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另外,应避免将这些有毒气体混合在一起,因为
它们的反应可能导致物质的爆炸或自燃。
总之,磷化氢和硫化氢之间的反应非常危险。
必须做好安全防护,避免这些物质混合,并确保生产和储存过程正确。
如果任何异常情况
出现,请立即停止相关生产。
盐酸和硫化氢和磷化氢
盐酸和硫化氢和磷化氢
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由氯化钠和氢氧化钾组成。
它能够与其他物质形成盐,同时也可以抑制氧化剂的作用。
它通常用于工业、农业中的各种应用,也是最常用的去除金属表面污垢的腐蚀性清洗剂之一。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在湿热的环境中能够显示出强大的腐蚀性。
由于它的腐蚀性很强,硫化氢通常被用来制造化学药剂或是清洗金属和玻璃表面。
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无色的有毒气体,它的腐蚀性很强,是实验室中最近期使用的腐蚀剂。
它能够腐蚀金属、玻璃和其他材料,通常用于清洗金属表面和去除油污。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硫化氢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无机硫化物,还用作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可发生爆炸。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要设监护人员做好互保,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
安全技术/化工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硫化氢
特别警示
强烈的神经毒物,高浓度吸入可发生猝死,谨慎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取样点、化粪池、密闭容器,下敞开式、半敞开式坑、槽、罐、沟等危险场所;极易燃气体。
理
化
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磷化氢
1、CAS号:7803-51-2
2、中文名称:磷化氢别名:膦;三氢化磷
3、英文名称:Phosphine 分子式:PH3
4、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蒜臭味。
相对分子质量34,熔点-133℃,沸点-87.7℃。
微溶于乙醇、乙醚。
相对密度0.75,相对蒸气密度1.2。
自燃点100~150℃。
易燃,与空气接触可自燃,生成有毒的磷的氧化物。
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卤素、氧化剂、氧等发生剧烈反应。
5、职业接触:磷化锌与磷化铝的制造、包装、运输及使用磷化锌、磷化铝熏蒸的粮食、中草药、毛皮时均可接触较高浓度的磷化氢。
乙炔制造及原料中的磷化钙与水或被空气潮解也会产生磷化氢。
镁粉制备、黄磷制备、黄磷遇水、含磷酸钙的水泥遇水、半导体砷化镓扩磷遇酸、饲料发酵等作业工人在一定条件下均有可能接触较高浓度的磷化氢。
此外,含有磷的锌、锡、铝、镁遇弱酸或水也可发生磷化氢。
6、进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7、健康影响:主要损害神经、呼吸系统。
急性中毒:轻者可有头痛、乏力、恶心、咳嗽、轻度意识障碍,也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周围炎,重者上述症状加重,并可出现肺水肿、昏迷、抽搐、休克,伴有心肌、肝肾损害。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状,及嗅觉、鼻咽部干、咽部充血、胸闷、气短、咳嗽等。
8、职业接触限值:MAC 0.3mg/m3。
9、工作场所检测和评价:每月至少检测一次,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10、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严加密闭,提供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设施。
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高浓度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和安全防护眼镜。
提供淋浴和洗眼设施。
IDLH浓度为280 mg/m3,嗅阈接近卫生标准,超过IDLH浓度时,需专用滤毒罐,或选用供气式呼吸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及时换洗工作服。
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配戴空气呼吸器。
11、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禁止入内、注意防护、小心中毒。
12、体检项目
上岗前:常规项目。
在岗期间:内科常规检查,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血常规,肝脾B超。
13、体检周期:1年;在作业工人中,有多人同时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检查。
14、职业禁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严重的细血管、肝、肾疾病。
15、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急性磷化氢中毒.
16、急救和治疗
抢救人员必须配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无空气呼吸器,可用碳酸氢钠稀释溶液浸湿的毛巾掩口鼻短时间进入现场。
立即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分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吸入高浓度者,要卧床休息,至少观察24~48小时,以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尤其是迟发性肺水肿。
及早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纠正电解质紊乱,重点防治心、肝、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三十一)硫化氢
1、CAS号:7783-06-4
2、中文名称:硫化氢别名:氢硫酸;氢化硫
3、英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分子式:H2S
4、理化性质:无色带有臭鸡蛋味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34,熔点-85℃,沸点-60℃。
溶于水生成氢硫酸,可溶于乙醇。
相对密度1.5(0℃),相对蒸气密度1.2。
易燃,自燃点260℃。
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高热发生爆炸。
5、职业接触: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及在疏通阴沟、粪池时。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采矿中;制造镍、铊、锑等多种金属过程中与金属反应;制造硫黑、硫蓝、硫棕等染料时或使用这些硫化染料染色;粘胶纤维的纺丝过程中;精练硫酸,制造二硫化碳、硫化胺、硫化钠,制造对硫磷、乐果等农药,或制造含硫的药品;未经分离的粗煤气中含有硫化氢;橡胶的硫化过程、造纸、制糖、皮革鞣制、食品等原料腐败产生的硫化氢。
鱼仓内鱼腐烂产生的硫化氢。
6、进入途径: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7、健康影响: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刺激黏膜。
急性中毒:出现眼刺激、羞明、流泪、结膜充血、咽部灼热感、咳嗽等,继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或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
重者出现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甚至昏迷、多脏器衰竭。
高浓度可引起“电击样”死亡。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状,及多汗、手掌潮湿、皮肤划痕征阳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8、职业接触限值:MAC 10mg/m3。
9、工作场所检测和评价:每月至少检测一次,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应安装报警器。
10、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严加密闭,提供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设施。
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高浓度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提供淋浴和洗眼设施。
IDLH浓度为430mg/m3,属于酸性气体,由于引起嗅觉疲劳,警示性低。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及时换洗工作服。
进入密闭空间或其他高浓度作业区,要有专人监护,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浓度超标时,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配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11、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禁止入内、注意防护、小心中毒。
12、体检项目
上岗前:常规项目。
在岗期间:内科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肺功能,肝脾B超,胸部X射线摄片。
13、体检周期:1年;在作业工人中,有多人同时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检查。
14、职业禁忌: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和精神疾患;明显器质性心、肝、肾疾患。
15、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急性硫化氢中毒.
16、急救和治疗
抢救人员必须配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无空气呼吸器,可用碳酸氢钠稀释溶液浸湿的毛巾掩口鼻短时间进入现场。
立即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分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注意病情变化。
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高压氧治疗,防治脑水肿和心肝损害,宜早期、足量、短程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