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考试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周学时: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学前教育的初步技能和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知识,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指导家长设计出科学的育儿方案。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研究出生至5、6岁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学习此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掌握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支持、配合、参与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述教育理论知识时,要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教学,反对从书本到书本、单调乏味地机械讲授。
2、要坚持在教学中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为核心: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基础、是中介,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思考和研究,应是本课程更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以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能力,学会自学。
4、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教育实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学前教育的初步技能和能力,以便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支持、配合、参与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5课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务,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八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 考试大纲
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除简答题外各类题目类型都可能会覆盖,尤其注意应用分析题,建议全面把握,重点复习,理解性记忆。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一)家庭教育的目的1.家庭教育的目的——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的,社会和人是构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和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社会教化一般是指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化机构及其执行者对个体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身稳定的个人意识和内在素质的过程。
★★2.家庭——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最早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获得对社会的最初认识,通过家庭教育逐步懂得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基础,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
3.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喻方式的角度研究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提出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概念。
★反向社会化,即指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的作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原则、内容和方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指导着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原则、任务、内容和方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控制、促进着学前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广义和狭义)P2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P3—5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P6—13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P14—17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审美教育(任务及要求)。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P22—37环境熏陶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活动探索法、榜样示范法(含义及其注意事项)。
第二章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1、学前儿童创造力的概念及特点;P32—342、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P34—353、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活动;P41—46游戏活动的常用形式;通过科技活动开展创造教育的要求;绘画活动、体育活动、劳动活动、想象活动、制作活动、编排活动。
第三章学前儿童家庭的情商教育1、学前儿童情商的概念P542、提升学前儿童情商的价值P54—563、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P56—59第四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1、学前儿童家长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教育素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P75—822、家长教养态度的类型及影响日本学者奥平洋子对母亲“育儿态度”的分类:细微的干预、垂直的亲爱、情动、水平的亲和。
P82—83美国学者帕特丽夏·斯普林科等人关于家长教养态度的分类:完美型家长、仆人型家长、圣人型家长、殉道型家长、补偿型家长、庇护型家长、旺盛型家长、退却型家长、懒惰型家长、特权型家长。
P83—843、家长教养态度的调整与矫正P86—894、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P89—94第五章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1、20世纪80、90年代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及影响因素P101—1052、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P106—1073、家长如何增强了解孩子的能力P109—1114、家长如何提高观察孩子的能力P111—1135、亲子游戏的涵义、价值、种类及注意事项P118—1206、幼儿家庭学习活动的种类和形式P1217、社会互动的概念;常人方法论、印象管理论、社会交换论、参照群体论、符号互动论、社会角色论创始人及其含义P147—152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1、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价值P162—1632、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原则P163—1643、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方案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结构及其内容):家园(所)合作读书活动、家园(所)合作节庆活动、家园(所)合作游览活动、家园(所)合作教学活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1]
《幼儿园课程论》模拟试题(07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__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__,还是相对更强调_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_,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2.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__游戏活动__和____教学活动__。
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_斯坦豪斯_提出的。
4. 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_作业__和____秩序__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_幼儿园工作规程__》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B)A. 蒙台梭利课程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C. 方案教学D. 直接教学模式2.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 ABC)。
A. 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B. 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C. 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下列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B)。
A. 生成性目标B. 表现性目标C. 行为目标D. 结果目标4.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AD )。
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5.( A )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 瑞吉欧教育体系B. 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C. 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 海伊斯科普课程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勃朗芬布朗纳所谓的外系统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复习提纲.doc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
2-1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2任务:优化家庭环境、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指导家长与 幼儿园合作、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
2-3对象:家长与子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不同身份的家长
A.家长主体原则B.双向互动原则
C.分类指导原则D.共同成长原则
2.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这是()
A.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B.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
C.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D.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
A.个别指导形式B.集体性指导形式C.分组指导形式D.介绍资料
6.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
4-4个别指导形式:
园内交谈、书信往来、电话联系、《家园联系册》的使用、家庭访问、专家咨询
4-5集体性指导活动:
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教育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辨析会
4-5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
4-6指导形式的推广与发展
5.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
研讨活动。
2.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的、以为主要对象的、以家 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
3.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包括的指导、社区的指导、企事业机关的指导和大
众传媒的指导。
4.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应改变单一性,提倡多样性;改变封闭式,提倡开放式;改变灌输型,
提倡家长。
5.家庭教育指导是教家长如何当孩子的教师的教育,因此带有一种的性
2-4原则:(P272-278)
双向互动原则:
家长主体原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三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1.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1-1概念: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育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1-2类型:1-2-1以教养方式因素划分:“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向度(西蒙兹,P127)“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向度(施艾弗,P128)“以接受—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向度(马丁与麦考伯,P129)1-2-2 以家长人格特点划分:专制型、溺爱性、放任型、民主型(鲍尔特温)(母亲性格)“细致的干预”型、“垂直的亲爱”型、“情动型”(森重敏)1-2-3 以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结果划分:1-2-4利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交互组成四种类型民主权威型:中等程度的关爱与限制;态度温和;接纳孩子合理意见;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平等、尊重、鼓励独立与树立个人特质。
绝对权威型:很少关爱,最大限制;控制与服从;不尊重孩子的看法;要求过高,态度粗暴。
娇惯溺爱型:较多关爱,较少限制;具有过度保护倾向;以幼儿为中心,无原则宠爱,处处袒护、事事包办。
忽视冷漠型:很少关爱,放纵孩子;缺乏交流,不予关注。
2.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2-1民主权威型的影响:儿童有独立性、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性格2-2绝对权威型的影响:儿童适应性差、神经质、依赖性强、反抗性强、情绪不稳定2-3娇惯溺爱型的影响:儿童幼稚、神经质、依赖性强2-4忽视冷漠型的影响:儿童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社会性和创造性强3.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3-1家长本身特点3-1-1夫妻关系的影响3-1-2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用溺爱型、否定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教育方式3-2孩子本身的特点3-2-1孩子性格中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孩子的自我态度——自信或自卑3-2-2影响最突出的第二方面是孩子的情绪特征3-3孩子的年龄一、选择题1.鲍尔特温将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概括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类,他划分的依据是( )A.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的相关研究B.家长的人格特点C.家长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D.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2.与绝对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相对应的教育方法多为( )A.榜样示范的方法B.训斥打骂的方法C.慈爱的形式出现的限制方法D.毫无控制的自然后3.马丁与麦考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宽松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其划分所依据的两个维度是( )A.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B.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C.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D.“关爱”和“权威”4.日本的森重敏认为,感情表现强烈,心情浮躁,情绪很不稳定,或喜或忧的母亲的教养方式类型是()A.“细致的干预”B.“垂直的亲爱”C.“情动型”D.“水平的亲和”5.日本的森重敏认为,性格一般带有阴郁性、易变性和神经质的倾向,往往过于沉湎于冥思、反思的母亲的教养方式类型是()。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一、绪论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学前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二、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 儿童发展理论1.1 杜威的启发式教育理论1.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3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 教育学理论2.1 学前教育学的关键概念解析2.2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2.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2.4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3. 教育心理学理论3.1 认知心理学理论与学前教育3.2 情感与人格心理学理论与学前教育 3.3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学前教育3.4 心理健康与学前教育管理4. 社会学理论4.1 家庭社会学与学前教育4.2 社区教育与学前教育4.3 性别与学前教育4.4 文化与学前教育5.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前教育三、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1. 学前教育学科课程1.1 学前教育的学科属性分析1.2 学前教育的学科内容构成1.3 学前教育学科间的融合与协同2.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2.1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与大纲2.1.1 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2.1.2 学前教育课程大纲的编制流程2.2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2.2.1 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统一2.2.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2.2.3 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反馈3. 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3.1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认知3.2 学前教育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3.3 学前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四、学前教育学的评价与测量1. 学前教育学评价的理论基础1.1 评价的概念与功能1.2 学前教育学评价的特点与要求2. 学前教育学评价体系的构建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2.2 评价指标的分类和编制2.3 学前教育学评价模型的选择与应用3. 学前教育学的测量方法与工具3.1 观察法在学前教育学测量中的应用3.2 测验法在学前教育学测量中的应用3.3 访谈法在学前教育学测量中的应用3.4 问卷调查法在学前教育学测量中的应用五、学前教育学的管理与政策1. 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功能1.1 学前教育管理的概念和特点1.2 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1.3 学前教育管理的主要功能2. 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1 学前教育政策的重要性和作用2.2 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流程2.3 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与监督3.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3.1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目的和意义3.2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3 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工具和应用六、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前沿与展望1. 学前教育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1.1 学前教育学与科技创新1.2 学前教育学与多元文化1.3 学前教育学与社会发展2. 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展望和挑战2.1 学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2.2 学前教育学的创新方法和技术2.3 学前教育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结语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的编制和完善对于推动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和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一)(第一、二、三章,附练习题)第一章导论1.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1-1四类对象学前儿童:0-6岁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组织管理者: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1-2四个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1-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大背景客观环境因素:物质条件;各种关系;家长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政治经济地位主观环境因素:家长品德修养;养育态度和期望;家庭的心理氛围与家庭作风。
2.研究方法2-1情报研究概念: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专题情报的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2-2调查研究概念: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过程:确定课题——判断类型——设计方案(抽样、内容、手段、统计)——实施调查——统计结果——撰写报告2-3经验总结概念: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五第十一章家庭教育指导工作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1-1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
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的家长,所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属于一种成人教育。
带有师范性质,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1-2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幼托教养机构、街道乡镇、企事业机关、大众传媒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2-1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2任务:优化家庭环境、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2-3对象:家长与子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不同身份的家长2-4原则:(P272-278)双向互动原则:家长主体原则:共同成长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3-1要求:指导内容的时代性、指导内容的阶段性、指导内容的针对性3-2类别:3-2指导内容的分年龄要求对新婚夫妇的指导内容:对孕妇及其丈夫的指导内容:对0-1岁半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对1岁半-3岁婴幼儿的家长的指导内容:对3-6岁幼儿家长的指导内容:4.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4-1概念:指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
4-2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4-3指导形式的要求:多样性、开放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4-4个别指导形式:园内交谈、书信往来、电话联系、《家园联系册》的使用、家庭访问、专家咨询4-5集体性指导活动: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教育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辨析会4-5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4-6指导形式的选择与发展选择情况影响选择的因素指导形式的推广与发展5.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5-1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评价家长的投入情况:参与率、认真程度、主动性、主体作用发挥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是否变化: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能力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是否改善:创设环境的行为、主动教育行为、被动教育行为5-2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基地、培训工作与研讨活动一、选择题1.不同类别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要求在进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时遵循()A.家长主体原则B.双向互动原则C.分类指导原则D.共同成长原则2.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这是()A.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B.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C.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D.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属于一种(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D.社区教育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考试大纲
第七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除应用分析题外各类题目类型都会覆盖,建议全面把握,重点复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类别(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家长教育能力是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
★★(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别1.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角度讲,了解孩子是学前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它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
①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基本的途径。
★②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孩子——父母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途径。
★③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孩子④在劳动活动中了解孩子2.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主要指在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能力。
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表现在评价幼儿发展的趋向和评价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两个方面。
★父母在评估孩子的社会性时,不仅要考察孩子的社会认知,而且还要考察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3.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即协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良好协调的亲子关系能显示出一种和谐的美、真诚的美、善意的美,使家庭教育充满了协调艺术的美。
4.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前儿童家长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和手段,促使孩子的思想转化,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错误,不断进步。
1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一)了解幼儿需求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了解儿童安全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孩子安全感的来源:★★★首先,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和睦。
父母不和、父母吵架是孩子最恐惧的事情,孩子在父母的敌对、争吵中,会感到极度不安,感到严重的威胁。
其次,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同伴和团体的肯定和容纳。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 导 论 考试大纲
第一章导论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题型来讲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也不排除论述题的可能。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由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四类对象组成。
学前儿童指O~6岁儿童。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是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是指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影响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不只是一种研究手段。
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往往是进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质的研究的先导。
★(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1.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黄珠红审核人:骆阳编撰日期:2008年3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的一门职业延展课,课程类型A类,课程性质选修,计划时数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1-6岁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学习此课程,有助于本专业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征,掌握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家长支持、配合、参与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本学科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这两门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是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根据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规律、途径、原则、方法对家长进行指导。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明确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别的家庭教育的特点,为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第一,能够记住、理解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术语、概念和观点。
第二,能够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理,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并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学习时间为一学期。
本课程考试以本大纲和李生兰所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为依据,以李生兰所著《幼儿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为参照。
考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对其内在关系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要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已学习的知识点,评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际情况,以及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问题的能力。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九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考试大纲
第九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题型来讲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产前保健与胎教(一)产前营养、药物与化学物质1.产前营养的意义孕妇的营养有双重意义,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孕妇应有合理的营养结构,注意摄取各种营养,以适应妊娠期母体的特殊生理和充分满足胎儿生长生育的各种营养索需要,确保母婴健康。
首先,孕妇切忌偏食。
其次,要注意少吃多餐,不要一次进食太多或太少,每天必须摄人150克以上的碳水化合物。
第三,孕妇应保持适量的户外活动,以便使自己的消化、循环系统更好地发挥功能。
2.产前营养的需要热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妊娠期需有大量钙在母体内贮留,以供给胎儿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之用)★铁、锌、碘、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3.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及化学物质妇女受孕后3个月内是胚胎发育分化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中,孕妇要尽量避免病毒感染、避免药物滥用、避免嗜烟酗酒、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噪音及有害物质。
★(二)孕妇情绪1.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研究表明,孕妇的积极情绪可以增加血液中有利健康的化学物质。
当母亲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平衡的时候,血循环、内分泌和心律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正常的母亲心律便是胎儿最动听的音乐。
在这样的子宫环境中,胎儿的身心都能得到最佳的发育。
孕妇在发怒、焦虑、紧张或忧郁时,胎儿立即表现出不安在胎镜和B超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胎儿身体活动成倍增加而且延续时间比孕妇情绪反应时间长得多。
弗瑞拉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孕妇持续而剧烈的紧张情绪使胎儿出生后多动、挑食、多吐、多哭、多腹泻、不安、体轻瘦弱。
2.影响孕妇情绪的因素★★★①夫妻关系不良不满意的婚姻关系、性关系紧张,丈夫对怀孕的冷淡态度及对孕后丈夫忠诚的疑虑等都1会影响孕妇的情绪。
②孕妇与其母亲的关系不良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孕妇一般都很容易在与胎儿的共存体验中追溯自己当年与母亲的感情联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是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必考课程,是培养和检验考生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以家庭教育现象和家庭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三足鼎立”,相辅相成,构成了教育的基本面。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方法和原则。
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懂得家庭教育的规律、内容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践指导能力,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重视家庭教育,科学实施家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指导学前儿童家长配合幼教机构的教育工作。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基本要求:(1)掌握家庭教育的内涵和性质;了解家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
(2)认识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父母遗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与个体成长的关系。
(3)熟悉家庭教育产生的过程;了解各社会阶段家庭教育的特点;理解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
(4)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掌握家庭教育的优势;明确其局限性。
(5)理解家长的期望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掌握家庭结构的类型及形式;了解不同家庭结构家庭的教育特点;掌握家庭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内容。
(6)认识家庭教育目的的客观性及确立依据;明确家庭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任务和内容。
(7)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教养态度;掌握理智施爱,爱而不娇的内涵;明确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实践意义;理解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理解态度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8)了解各种家庭教育方法的概念;明确各种家庭教育方法的实施要求和注意事项;能综合运用各种家庭教育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9)了解各种家庭教育艺术的内涵;理解其实施要求。
(10)掌握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特点;明确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403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从而提高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学好本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次重点)2、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重点)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次重点)4、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一般)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1、情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的概念、经验总结的概念、实验研究的概念、质的研究的概念、行动研究的概念(重点)2、情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经验总结的过程、实验研究的过程、质的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的过程(重点)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1、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次重点)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重点)第二章家庭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家庭的概念,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等基本知识,为学习后面学前家庭教育的有关章节提供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家庭的概述1、家庭的概念(重点)2、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重点)3、家庭的生命周期(一般)第二节家庭结构1、家庭结构的概念(重点)2、家庭结构的类型(重点)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次重点)第三节家庭关系1、家庭关系的概念、家庭关系的特点(重点)2、家庭关系的类别(重点)3、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重点)4、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次重点)第四节家庭的功能1、家庭功能的概念和类别(重点)2、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重点)3、家庭功能的变化和演变(次重点)第三章家庭教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了解现代教育体系下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家庭教育的概述1、家庭教育的概念、性质、特点(重点)2、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次重点)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重点)2、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重点)3、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的概念(重点)4、社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影响(重点)5、传播媒介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及家庭对传播媒介的选择(一般)第三节学习社会中的家庭教育1、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重点)2、实现家庭的终身教育目标需要具备的条件(一般)3、学习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概念(重点)4、学习型家庭的特征(重点)第四章家长与子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家庭中不同角色的职责特点,如父母、祖辈子女的职责,了解亲子关系的概念、形成、互动过程,及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提供依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父母的职责1、影响父母角色的因素(重点)2、父母的作用(一般)3、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重点)4、父母的角色分工及教育重任(次重点)第二节祖辈的职责1、祖辈家长的定义、家庭类型和作用(重点)2、祖辈家长的教育特点及成因(次重点)第三节子女的职责1、子女角色的地位(次重点)2、子女角色的职责和权利(次重点)3、子女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次重点)第四节亲子关系1、亲子关系、亲子互动的概念(重点)2、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特点的新发展(次重点)3、亲子间的要求及地位(次重点)4、亲子间的良性互动(重点)5、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次重点)第五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与类别,了解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初步体会如何针对家长不同的教育观念,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与类别1、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重点)2、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重点)3、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类别(重点)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不同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对教育行为的影响(重点)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1、学前儿童家长不同辈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职业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第六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理解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1、教养方式的概念、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概念(重点)2、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三种划分方法。
(重点)3、学前儿童家长主要的四种教养类型,如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重点)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1、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重点)2、绝对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重点)3、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重点)4、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重点)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1、夫妻关系、家长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重点)2、孩子的性格、年龄、性别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次重点)第七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类别,理解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其教育行为的影响,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因素,从而初步体会如何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类别1、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重点)2、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各类别名称(重点)3、家长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的途径(重点)4、家长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对应的教育行为(重点)5、家长协调亲子关系的方法(次重点)6、家长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对应的教育行为(一般)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了解幼儿需求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重点)2、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重点)3、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次重点)4、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一般)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因素1、影响学前儿童家长了解儿童需求能力的因素(次重点)2、影响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能力的因素(重点)3、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的因素(次重点)4、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儿童问题能力的因素(一般)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初步体会确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的必要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1、家庭教育的目的(重点)2、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重点)3、学前儿童教育教育目的概念(重点)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的作用(次重点)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1、健康教育的任务(重点)2、健康教育的要求(重点)3、认知教育的任务(重点)4、认知教育的要求(重点)5、品行教育的任务(重点)6、品行教育的要求(次重点)7、审美教育的任务(重点)8、审美教育的要求(次重点)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四项原则具体名称(重点)2、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注意事项(次重点)3、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相结合原则的注意问题(次重点)4、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次重点)5、教育要求一致和教育方法灵活相结合原则的注意问题(次重点)第九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了解产前保健和胎教的相关内容,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婴幼儿不同的家庭教育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产前保健与胎教1、产前营养的意义(重点)2、孕妇必须注意的营养物质(次重点)3、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及化学物质(重点)4、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重点)5、影响孕妇情绪的因素(一般)6、胎教的内容(重点)第二节乳婴儿的家庭教育内容1、身体适应的内容(次重点)2、自制行为发展的内容(重点)3、基本信任感建立的内容(次重点)4、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容(重点)5、对婴幼儿进行言语刺激的内容(重点)第三节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1、发现个人能力的途径(重点)2、建立常规,对个人行动负责的法则(重点)3、区分社会角色,学习与人相处的途径(次重点)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念、对象及作用,了解非期望行为的概念、发生原因,明确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策略和方法,初步体会如何针对学前儿童非期望行为开展家庭教育的策略、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述1、家庭教育方法的概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概念(重点)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对象(重点)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作用(次重点)第二节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方法1、非期望行为的概念(重点)2、非期望行为的发生原因(一般)3、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重点)4、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重点)第三节管教的策略1、对儿童非期望行为管教策略的各名称(重点)2、行为改变技术的含义及操作方法(重点)3、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的含义及操作方法(重点)4、沟通的策略的含义及关键点(重点)5、父母效能训练策略的含义及关键点(重点)6、比较各管教策略的异同(次重点)第十一章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的与任务,领会领导工作的原则,把握指导工作的主要对象;了解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形式、组织与管理,从而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从事该项工作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的指导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1、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缘由(重点)2、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次重点)3、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重点)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原则与对象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重点)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次重点)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次重点)4、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重点)第三节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1、指导内容的要求(次重点)2、指导内容的类别(一般)3、指导内容的分年龄要求(重点)第四节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1、指导形式的概念(重点)2、指导形式的要求(重点)3、个别指导形式(重点)4、集体性指导活动(重点)5、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次重点)6、指导形式的选择与发展(一般)第五节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与管理1、指导工作的领导体制(一般)2、管理者与指导者的队伍建设(重点)3、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重点)4、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评价(次重点)5、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研究(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