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000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研究方向和动态,范围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与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催化等。
应深入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现状及发展动向,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图形绘制、编程计算及应用软件开发。
毕业后能胜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1.环境污染控制技术2.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3.环境生物技术4.清洁生产技术5.节能减排技术三、学习年限:3年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1.本专业其它未选的必修课、校内其它专业的一些必修课及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特殊需要时,可增设培养方向指导课 ( 1~2 学分),但应属于新型、交叉、边沿科学方向,并需经过学科审查、院学位分委员会批准。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系统掌握清洁生产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运作维护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环境保护、环保设施设计、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1. 学制环境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为3年,其中前两年为学术学习期,第三年为毕业设计及实习期。
2. 课程设置(1)学术学习课程1) 环境科学导论2) 环境科学原理3) 环境化学4)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5) 环境监测与评价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 水污染控制工程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 废气与废水处理工艺10)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11) 环境规划与管理12)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2)实习及毕业设计1) 实习课程2) 毕业设计三、培养方案1. 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在选择导师后,由导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训。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完成个人研究论文。
3. 实习设计学生在第三年进行实习设计,可以选择在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科研单位等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四、培养实施1.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环境工程方面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他们在环境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将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来校授课,丰富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机会。
2. 实验设备学校具有一流的环境工程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研究需求。
3. 学风建设学校将重视学风建设,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
五、质量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质量保障与监督,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设计和解决能力,能够在环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相
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2.具备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熟悉环境工程实践中的
常用技术方法;
3.具备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环境工程设计
和规划;
4.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
合作。
三、课程设置
1.环境工程学科基础课: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
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2.环境工程专业课:包括环境数学模型与计算、环境化学与生物技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监测与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法与政策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等环节,培养学
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方向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环境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应接受至少6周的企业实践训练。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式(领域代码085229)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依托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打造联合培养体。
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4.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原则上用0.75~1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专业实践和硕士学位论文。
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学分分配基本要求见表1,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学位课见表2,选修课见表3。
表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表2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表3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1)学位课学位课总学分为15学分。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
2
考试
5822042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3
环境监测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44
现代环境规划与管理
36
2
2
考试
5822045
运筹学
36
2
2
考试
5822046
遥感应用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7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8
环境学科研究前沿
36
2
2
考试
5822049
林波(教授)
董瑞斌(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
课
公
共
基
础
课
0020005
英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专
业
核
心
课
5821034
高等环境微生物
54
5822055
污染气象学
36
2
2
考试
素
质
教
育
课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以《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为标题,详细介绍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较强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学习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工作。
(3)了解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科研训练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科研训练,包括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科研训练的要求如下:(1)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撰写科学论文和技术报告。
3.实践教学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环境工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实践教学的要求如下:(1)能够熟练操作环境工程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环境工程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完成环境工程实践任务。
(3)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和实践报告撰写。
4.学位论文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环境工程领域进行一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学位论文的要求如下:(1)选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研究内容符合环境工程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论文要求等方面,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1. 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工程学基础,熟悉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具备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3. 具备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能力,能够开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4.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模式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般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每周需要参加一定的课程和实验室实验。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则可以继续工作,每周需要在周末或晚上参加一定的课程和实验室实验。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混合式培养模式,即在校外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每学期到校几次进行集中学习和实验室实验。
三、课程设置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则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决策、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方向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环境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应接受至少6周的企业实践训练。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式(领域代码085229)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依托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打造联合培养体。
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4.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原则上用0.75~1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专业实践和硕士学位论文。
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学分分配基本要求见表1,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学位课见表2,选修课见表3。
表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表2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表3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1)学位课学位课总学分为15学分。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30一、学科点简介主要介绍该学科点的发展历程、学术影响、拥有的基地(中心)平台、学科队伍、学科重点项目等。
本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环境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本学科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环境管理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从事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研究条件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的教师近年来,承担了省、部、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在化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废物资源化、环保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选矿废水的治理与回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具有环境影响评价国家乙级资质。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动向;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3、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灵活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能进行辅助教学工作;具有担任相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三、学习年限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四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3、废物资源化技术与工程4、化工清洁生产技术5、矿山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6、环境管理与规划7、环境功能材料研发五、培养方式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旳规定,本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高层次发明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遵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旳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可以纯熟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理解环境工程学科旳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旳能力,有较强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旳研究领域获得发明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纯熟旳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具有一定旳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发明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并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旳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重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有关旳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旳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旳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重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与大气环境因子旳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旳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旳大气污染物旳时空分布规律、重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重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旳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旳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重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健康旳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防止和治疗旳新技术、新措施。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规定”中规定旳尤其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政治上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业务方面具有坚实宽厚的环境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该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创新和探索。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三)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本专业设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一)污染土壤修复与利用本研究方向以农田和工矿区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及其利用为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质的类型和来源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转化与迁移规律、植物吸收和富集机理,阐明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污染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评价标准,同时研究和开发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为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环境生态建设与农业减灾本研究方向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为目标,以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重点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和信息传递规律,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技术,农业清洁生产监控体系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
为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农业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减轻农业自然灾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本研究方向以城镇和农村的水污染控制及污染源治理为研究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29)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保人才的应用专业性学位,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技术方法,在环境工程的相关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技术;B:大气污染控制技术;C: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2年时间进行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一)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强调本学科前沿知识,着重突出环境工程实践类课程。
(二)原则上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第一导师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三)在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学位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鼓励导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派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取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也可将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方式多样。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学习。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环境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实践环节的成绩由各实践基地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需要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考核合格者获得7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六、学位论文(1)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环境工程问题,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背景,主题鲜明具体,避免大而广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方案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本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主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大气环境因子的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的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要求”中规定的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环境工程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环境被更加重视,环境工程师的岗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师的需求,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方案中的环境工程专业。
1. 前提要求一般来说,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前提要求比较高,需要在本科阶段就主修环境工程或者相关专业,并获得相关学分。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考研或者其他形式的选拔,才有可能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
2. 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主要涵盖环境科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这个部分是所有学科都需要学习的。
专业课程主要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包括环境物理化学、生态学、水处理技术等等,这部分课程是深入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关键。
实践环节则是将前面两部分课程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解决问题。
实践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室工作和毕业设计等,这部分课程是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操作的关键。
3. 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环保部门、科研机构、工程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
同时,也可以在大型企业从事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 就业市场分析当前,环境保护成为整个社会的焦点之一,各个领域对环境保护人才需求迅速增长,而环境工程师是其中倍受欢迎的人才,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环境工程师的薪资待遇也非常优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专业。
总之,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环境工程专业,是以满足社会对环保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环保工程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
相信在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的支持下,未来将会有众多的环境工程师为我们的生存环境保驾护航。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一、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环保管理和环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培养特色和要求(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工作;(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环境工程的前沿技术和理论,能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工作;(3)具备从事环境规划、环保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研究等工作需要的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4)具备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相关领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二、培养计划2.1 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数值模拟、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律法规等。
(2)专业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环境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等。
(3)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调研与方案设计、环境保护专业实习、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环境管理实务等。
2.2 科研实践(1)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与和完成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深入领会环境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科研成果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并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
(3)实习实践学生要抓紧实习实践机会,深入实践,培养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检测、环保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2.3 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题,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培养模式3.1 导师制培养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安排学习指导教师。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30,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并能熟练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和相关领域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工程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固体废物处理与清洁生产
4.噪声控制与环保设备开发
5.环境材料
6.环境规划、评价与环境管理
7.环境等离子体技术
8.环境生物技术
9.环境化学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并能够胜任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环境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B、大气污染控制;C、环境监测技术;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大约用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一年半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
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29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包括六个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模拟、环境污染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工程材料、环境信息处理和新能源技术。
培养本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
校内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负责课程学习阶段。
工程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四、培养类型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计划,应在硕士生入学后20天内制定完毕。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29学分。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
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
备注
G1公共课(学位必修课,8学分)
G2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5学分)
G3公共实验课(至少选修一门公共实验课)
M2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6学分)
M1专业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4学分,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其他学分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M3专业技术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4学分,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其他学分可在全校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中选修)
L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可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所有课程应在一年内完成。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
3.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
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践可与专业实践结合进行。
4.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专业学位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包含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形式。
研究生应在双方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5.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6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
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6. 学位论文撰写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已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
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7.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七、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