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山中杂诗》

合集下载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全诗原文及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全诗原文及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出自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写翻译写赏析分享相关翻译写翻译山中杂诗译文及注释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注释⑴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⑵烟:此指烟霭。

...相关赏析写赏析山中杂诗鉴赏诗作主题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借幽居时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

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作者介绍吴均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juview_4431.h tml绿叶紫裹,丹茎白蒂。

出HH56F>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

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风止雨霁,云无所处。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

”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

广矣普矣,万物祖矣。

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善诗文。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二、三行对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净,消散。

共色,共同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风完全停了,烟雾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都是共同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缥碧,青白色。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奔,奔驰的骏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奔驰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比高远。

指,向上。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激,冲击。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韵,和谐的声音。

穷,停止。

绝,停止。

【译文】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儿互相鸣叫,形成和谐动听的声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断地叫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戾,至,到达。

息,平息。

经纶,治理、筹划。

世务,国家大事。

反,同“返”,返回。

蔽,遮蔽。

犹,还。

昏,昏暗。

疏条,稀疏的枝条。

交映,交相掩映。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 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 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 “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 “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 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 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 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 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 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 吴均的摹(mó)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华子冈 王维 飞鸟去不穷, 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 惆怅情何极?
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 复如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吴兴 故鄣(今浙江安 吉县)人。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 提倡"骈(pián)体文"。
山际见来烟——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落竹 下林 夕的 阳缝 的隙 余里 晖洒
竹 中 窥 落 日
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云从窗里出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 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 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 闲适的心情。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 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 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 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 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 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 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卷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苜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吴均《山中杂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

吴均《山中杂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

吴均《山中杂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山中杂诗》原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注释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竹中:竹林丛中。

窥(kuī):从缝隙中看。

檐(yán):房檐。

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鉴赏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

“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

“见”、“窥”两字用得很恰当:烟来则举目可见;日落则是透过竹子间的空隙所见,所以用“窥”字。

“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三、四句说,鸟儿向着屋檐上飞翔,白云从窗户里轻轻流出。

这两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处地势的高峻。

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屋宇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原文、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原文、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出自南北朝吴均的《山中杂诗》原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创作背景:赏析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

”“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

“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

”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

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

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

”“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

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

”“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

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诗写得十分精炼。

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作者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吴均生平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可惜已亡佚。

二.文史成就《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家事寒微, 好学有才,工诗文,颇受沈约赏识。官奉 朝请。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 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 “吴均”体。明人辑有《无朝请集》。另 有小说《续齐谐记》。尚有其他史学著作。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 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 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 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 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 即去世。
《山中杂诗》
山际:山与天 相接的地方。
窥(kuī): 从缝隙中看。 檐:房檐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小知识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 出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属于五言绝句。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 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 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 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 神往。文中句式齐整,以四言为主,多用工 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 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细细品读, 韵味十足。
赏析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 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 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 “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 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 见。 “鸟向檐上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 “云从窗里出”一句,写出了诗人居住的地势之高峻,连云 都从窗户里出来了。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 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山中杂诗》赏析吴均是南朝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文风清新,音韵和谐,大部分反映了社会现实,在当时很有影响。

南朝文学家吴均简介吴均生于469年,卒于520年,是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

他开创的吴均体,文风清新,用典贴切,影响深远。

吴均出身寒门,但勤奋好学,学以致才,颇受赞扬。

吴均虽满身才华,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他做过的官职都是些没有实权的小官,不能在官场上有什么大作为。

他在仕途上坎坷,与他耿直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吴均曾奉命撰写齐史,他时刻谨记作为一个史官的职责,尊重历史,据实记载。

于是为了尊重史实,他向梁武帝借阅关于齐帝和当时群臣的行为记录,但是梁武帝告诉他,关于齐国的故事,民间有很多的流传,你可以自己去搜集访问。

于是吴均就开始写齐史,他写的时候,从来没有什么忌讳可言,按照事实如实撰写,但他历经艰辛,呕心沥血而成的齐史,却触怒了梁武帝,梁武帝的一句不实,就下令将所成书籍全部焚毁,吴均也被免职。

一代帝王总希望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并不见得就会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为他国帝王扬名。

史官的职责是记录事实,但真相总是掌握在掌权者的手里。

吴均性格耿直,不会变通,他这样的性子最适合做史官,也最不应该做史官。

他的仕途不顺也是可以预见的。

后来,梁武帝又命他撰写通史,但是吴均还没有写完就病逝了,时年52岁。

吴均在官场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在诗文上却影响深远。

他喜欢描写山水景物,诗文文风清透隽永,广受赞扬。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这首诗将一片幽静淡然的山村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形成的特殊环境给了人们一种新鲜的感觉。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山中悠闲自得的生活,全诗虽然简洁,但是都没有离开山中的主题。

通过对种种景物的描写,来体现山中生活的淡然,远离尘嚣的宁静。

这不同于传统的借景抒情,四句中虽然没有写到人,但每处景色都是人之所见,暗示了诗人淡然的的心态。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叔庠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叔庠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叔庠吴均。

吴均。

字叔庠。

南朝梁文学家。

吴兴故鄣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

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

吴均好学有俊才。

其诗文清新。

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文工于写景。

诗文自成一家。

常描写山水景物。

称为“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

本名,吴均。

字号,叔庠。

所处时代,南朝梁。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吴兴故鄣。

出生时间,469年。

去世时间,520年。

主要作品,《与朱元思书》。

《与施从事书》。

《与顾章书》。

《续齐谐记》。

主要成就,开创“吴均体”。

生平简介。

吴均。

字叔庠。

吴兴故鄣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

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

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其诗清新。

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

诗文自成一家。

常描写山水景物。

称为“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

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

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

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欲撰《齐书》。

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武帝不许。

于是私撰《齐春秋》。

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

触犯武帝。

书焚。

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

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

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既是历史学家。

著《齐春秋》三十卷。

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有《吴均集》二十卷。

惜皆已亡佚。

文史成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

在当时颇有影响。

自其文风清拔。

而有“古”气。

自称“吴均体”。

其诗今存140余首。

多为友人赠答。

赠别之作。

音韵和谐。

风格清丽。

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

用典贴切。

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

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

幕雨檐中息。

白云时去来。

青峰复负侧。

踯躅牛羊下。

晦昧崦嵫色”。

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

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

又如“轻云纫远岫。

细雨沐山衣”。

“白日辽川暗。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品味感情 感受意境
景:幽静 冷清 情:孤独 寂寞 画面: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自 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诗人一边 着弹琴,有时仰天长啸,似乎是在抒发内心 的孤独和苦闷。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在陪 伴着他。
朗 诵 诗 歌
要求:
节奏要舒缓,语气要低沉。
作者:王维
字摩 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 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 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 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 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 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 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 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 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 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意境明朗 诗歌特色 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
竹 中 窥 落 日
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云从窗里出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
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

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
竹中窥落日。

朗 诵 诗 歌 理 解 诗 意
竹林中能看到落日的余辉。
鸟向檐上飞,

鸟儿在房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
思亮但 念总在 不被从 已两清 。岸溪 的到 高渝 山洲 挡的 住途 ,中 使, 我月
朋月 友影 一映 样在 ,江 陪水 伴之 着中 我, 。像 一 个 好
顺夜在 流里一 而,个 下我秋 。乘高 着气 小爽 船、 ,月 从色 清明 溪朗 驿的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吴均山中杂诗赏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吴均的《山中杂诗》
请同学们跟着我读一遍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好。

我们先来介绍作者,作者名叫吴均,字叔庠(xiáng)【同
描写山水景物见长;他的书法自成一体,被当时很多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这首诗通过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居傍晚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第一句“山际见来烟”,我们可以翻译成“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雾气云烟”。

我们仿佛看到云雾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suì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第二句:“竹中窥落日”我们可以翻译成“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前两句诗中已娓娓道来。

第三、四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我们可以翻译成“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我们仿佛又可以看到: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的景象,这些也说明了诗人居住之处地势很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全诗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qiè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但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从全诗来看,虽然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房屋主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xiāo,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作者背景】
吴均(469 ~ 520)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

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

【注词释义】
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烟:此指云雾。

窥:从缝隙中偷看。

檐:屋檐。

【古诗今译】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名句赏析】——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吴均(469~ 吴均(469~520) (469 南朝梁文学家 梁文学家。 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 字叔庠。吴兴 故鄣( 故鄣(今浙江安 吉县) 吉县)人。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 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 提倡" pián 体文" 提倡"骈(pi n)体文"。
山际见来烟—— 山际见来烟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 林 的 缝 隙 里 洒 落 下 夕 阳 的 余 晖
竹 中 窥 落 日
鸟向檐上飞——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 白描的手法 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 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 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 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 的三首之一。 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 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 格”。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 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 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 竹木茂盛, 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 檐上飞, 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 飘出来。 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 间的尘滓, 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 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 情。

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搜狗百科

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搜狗百科

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搜狗百科《梁书》本传吴均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

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

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

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

还除奉朝请。

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

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

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

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梁书》卷四十九)[3]《南史》本传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

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

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

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

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

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

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

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

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南史》卷七十二)。

《山中杂诗》解析

《山中杂诗》解析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诗人介绍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

《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

家事寒微,好学有才,工诗文,颇受沈约赏识。

官奉朝请。

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

明人辑有《无朝请集》。

另有小说《续齐谐记》。

尚有其他史学著作。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作品注释
⑴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⑵烟:此指烟霭。

⑶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⑷檐(yán):房檐。

作品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可以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吴均三书是哪三书

吴均三书是哪三书

吴均三书是哪三书
吴均三书指——《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呜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竹中窥落日。
竹林的缝隙里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夕阳的余晖。
鸟向檐上飞,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云从窗里出,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山中杂诗赏析
•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 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 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 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 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 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 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 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山中杂诗
吴均
吴均
• 吴均(469~520年),又名吴筠,字叔庠(xiáng),吴 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 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好 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其诗清新,且多 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 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 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 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 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 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 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 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 《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他又 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描绘富春江的景色很有层次,第一段总 山水之美 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 写_________, 形状、光线、声响、人的感受 等方面展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高、树多、景美 __________________ 。 5、比较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在写 景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一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些山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争着爬得高, 伸得远。争着向高处笔直的生长,形成无数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 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写水急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 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山高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文中找出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奔: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轩: 形容词作动词,爬得高 邈: 形容词作动词,伸得远
乘奔御风
转: 通“啭”,鸟叫声 反: 通“返”,返回
省略句: (1)(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
(2)急湍甚(于)箭。
省略介词
1、作者乘船观赏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时获得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体印象:
2、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全文的主旨句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在表达效 果上有什么好处?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2、本文的结构、写景的顺序、作者的立足点 分别是什么?
总分;先山后水;江面上。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 退隐的高洁志趣。
(2)表现水清澈的句子______,写水急的句子_______。 (3)写山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 (4)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字词:
(1)从流飘荡
(2)一百许里 (3)水皆缥碧
(4)直视无碍
(7)负势竞上
(5)急湍甚箭(6)皆生寒树
(8)互相轩邈(9)争高直指
(8)争高直指
(9)千转不穷
(12)鸢飞戾天者 (13)经纶世务者
一种凶猛的鸟 筹划 通“返” 树木的枝干 白天 ;好像 一样的颜色 形成无数山峰 形容水声的清越 互相和鸣

(14)窥谷忘反
(15)横柯上蔽
(16)在昼犹昏
(17)天山共色
(18)千百成峰
(19) 泠泠作响 (20)好鸟相鸣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xuān 轩 bì 蔽
miǎo yīng
(1)从流飘荡 (2)一百许里 (3)水皆缥碧 (4)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 (6)皆生寒树
顺,随 左右 青白色 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比箭还快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树绿而密 形容词作动词,爬得高,伸得远 笔直地向天,直插云天 通“啭”,鸟叫声; 停止
(7)互相轩邈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枝干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 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交映,有时能看见太阳。
绝(1)天下独绝 (2)百叫无绝
形 (2)横柯上蔽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10)千转不穷
(11)鸢飞戾天者(12)横柯上蔽
(13)经纶世务者 (14)在昼犹昏 (15)天山共色
(16)千百成峰
(18)好鸟 相鸣
(17) 泠泠作响
5、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课文理解: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是什么?在表 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 (2)本文的结构______,写景的顺序________, 作者的立足点__________。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山中杂 诗》
“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与朱 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述说旅行所见。 本文生动的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的一段 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
lí ng 泠 邈
piǎo tuān 缥 湍 嘤 lún 纶
yuān lì 鸢 戾 kuī 窥 kē 柯
(1)都做到了动静结合 (2)都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听觉、视觉),给人 如临其境的感觉。
1、本文作者______,字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我们学过他的诗_____________。 2、《与朱元思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1)作者乘船观赏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的印象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