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北京课改版

《藤野先生》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

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3.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国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

藏讲义爱

怀念付诸行动——挂照片

写文章国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并明确词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

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

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沦争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四、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五、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领会感情

语文:第13课《伟大的发现》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伟大的发现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猝至()染渍()沉淀() 冶锅()残渣()荧光()扰乱()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简l?u___ zào___热冻jiāng___ 烟xūn___ jiǎo___动 蒸liú___ lì___青领yù____ 3.给下列词语找出同义词和反义词。 快乐____ _____ 希望_____ ______ 立刻______ _____ 英勇_____ _____ 美丽_____ ______ 辛苦______ 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伟大的发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居里夫妇的次女。 5.简答: 居里夫妇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点击思维 1.注意“猝”不要拼写成“cuì”,“冶”和“治”读音是不同的。 2.注意“简陋”不要误写为“简露”,“蒸馏”不要写成了“蒸溜”。 3.通过找同义词和反义词区别、辨析词语的具体含义。 4. 艾芙·居里,法国人,是居里夫人的次女。本文的译者是左明彻。 5.初步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提炼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工作环境的艰苦 提取工作的艰苦 收获的喜悦 2.语言特色: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突出特点是生动细致的描写。对残破的顶阁小屋的描写: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简陋的设备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条件艰苦,衬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做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3.把握重点: 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全文以极端的艰苦“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形象地表现居里夫人对镭的爱恋,以及由这种爱恋所带来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的工作热忱。 (一)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在艰苦的环境中,她却能体会到“微妙的快乐”。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

六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13 林海 _北京课改版

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 林海同步试题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俏.丽(xiào qiào) 酿.成(niàng liáng) 伐.木(fá gě) 综.合(zóng zōng) 2.规范书写词语。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单独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 ) 2.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 ) 3.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 ) 4.许许多多的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 ) 5.国家兴盛安定。 ( )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 ) 2.看,那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 ( ) 3.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 ) 5.按要求写句子。 1.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用加点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写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景色。 2.文中画横线处运用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衫”指_________,“裙”指_________,“绣花鞋”指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守林人 守林人带着猎枪和他的猎狗,日夜巡视着森林。他一步一步地走着,走一步,就要听一听那突然的灾害,是不是意外地来了…… 他负责发出风灾和火警的信号!他还负责不让一切可疑的阴谋从这里通过,在森林里躲藏。 守林人在森林里生活久了,年老了还是跟青年人一样。他脸上的皱纹,是那树木的皱纹,经历过万年的风霜,不断地增加,却又不断地成长。他那坚强的双腿,是那坚强的树干。他那不知疲倦的双脚,是那伸遍山中的树根。有树根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 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守林人就停下来听,他能听懂它们的话。 下雪了,厚厚的雪铺遍了森林,压在所有的树枝上,也压在守林人的身上。于是,他知道积雪的重量,把那些幼小的树枝压断了。 寒冷的夜晚,整个森林都冰冻了,也冰冻了守林人。他从自己的眉毛和胡须上的冰霜,知道了树木的寒冷…… 1 / 3

2021年北京课改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开学复习练习卷1

2021年北京课改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开学复习练习卷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并选出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选择题 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脸颊.(jiājiá)过瘾.(yǐn yǐnɡ)召.见(zhào zhāo) 纤.弱(qiān xiān)绊.倒(pàn bàn)沼.泽(zhǎo zhāo) 3.选字填空。 棉绵()纱连()()软()花糖 攻功()关()课()绩()克 4.选词填空。 无论……总是……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是……还是…… 1.()周总理是国家的领导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2.这座大桥()美观()坚固。 3.周总理审阅文件()浏览一遍就算了,()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4.()工作量有多大,总理()那样一丝不苟。 三、填空题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爱惜——()聪颖——()渴望——()

反义词:胆怯——()慌忙——()脆弱——() 6.古诗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2.等闲识得东风面,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4. _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四、排序题 7.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远远望去,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溪水慢慢地流着。 ()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 ()蓝蓝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云。 ()不远处还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着一朵朵火红的野花。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 五、句型转换 8.句子乐园。 1. 秋天那美好的景象,怎能不让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的战友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王老师说:“你离校前把教室的门窗关好。”(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草在风中摇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9.口语交际 据天气预报,明天晴间多云,最高气温38℃。请想象并描写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第一单元 【体现课标思想】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产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知道我们的生活充满爱;懂得不要因为没有人监督就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等。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等。 【教学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等。 1、我们爱你,中国 【教学目标】学会本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语言。通过默读课文,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以吟诵、感悟、抓词语展开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感情,激发爱国之情,同时积累词汇,学习归纳方法。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背诵方法:“一个基础(熟读)”、“一条线索(抓住顺序)”、“一把(关键)词语”背诵课文1-4小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可通过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能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理解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积累语汇。 【教具准备】课件:地图、图片、歌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初步理解诗歌语言。通过默读课文,简单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歌颂祖国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习归纳,初步体会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第17课《女娲造人》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7课《女娲造人》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 doc初中语文 主干知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开创〔〕阿戋〔〕傈僳〔〕 佤族〔〕景颇〔〕相仿〔〕和泥〔〕 2.依照拼音写汉字。 绵yán___ 繁yǎn___ 后yì___ yí___族dǎi___族 jì___寞mú___样suǒ___性 3.讲明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那声音整齐划一,是我们最熟悉的声音:〝妈妈!〞 整齐划一: ⑵在中华民族各支系的传奇中,都把各民族讲成是兄弟姐妹,差不多上女娲的后裔。 后裔: ⑶早在我们远古的传奇中确实是一母同胞,差不多上女娲妈妈的子孙,差不多上手足兄弟。手足: 4.文学常识填空。 ?女娲造人?作者___,小讲家、剧作家,作品有剧本___等。 5.给你周围的人讲一讲女娲造人的故事吧! 点击思维 1.注意〝和〞是多音字,共有五种不同的读法,此处应读作什么? 2.注意〝繁育〞不要误写为〝繁延〞,〝干脆〞不要写成了〝所性〞。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估量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手足〞,那个地点比喻弟兄。 4.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讲?故土?。 5.学习本文,应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表现的要紧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女娲造人用泥造人:捏人—泥点〔制造生命〕男女相配:繁育子孙 女娲造人中华民族 〔手足兄弟〕兄弟民族是女娲后裔 56个民族是〝一母同胞〞 2.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清新、纯朴,充满着一种天确实新奇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体会世界和想象世界,能专门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3.把握重点:

2014—201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析-北京课改版

( ) ( ) ( ) ( ) ( ) ( ) 2014—201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北京版)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b ō lán xié dài w ān yán mi ǎn qi ǎng yu ān w ǎng cu ǐ càn w ǔ r ǔ ji ǎo huá 四、看我七十二变:给字加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并组词。(6分) 末 肖 宛 五、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一个写一句话。(8分) ( )忧( )虑 变化( )( ) 心花( )( ) 难以( )( ) 奄奄( )( ) 两败( )( ) 神采( )( ) ( )( )乐业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猎人打死了凶恶的狼。(改写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生产零件。(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没有考出好成绩。小明没有灰心丧气。(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一)课文片段

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立在店门前,然后便低头算账。 “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老板抬起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一百块钱一只。”老板回答说。 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二分。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老板回过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黄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几只毛茸茸的“小肉球”。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瘸一拐的。 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是个瘸子了。” “我就要这只小狗儿。”男孩说。 “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了。”老板大方地说。 男孩子扬起头,涨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块六角二分作定金,以后一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 男孩子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 1.文章第6然段中的“小肉球”指的是?(2分) 2. 文章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描写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板认为瘸腿的小狗可以不要钱送给小男孩是因为(4分) 4. 从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二)把烦恼挂在外面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北京课改版小学生五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24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2份) 2.第二单元使用(2份) 3.第三单元使用(2份) 4.第四单元使用(2份) 5.第五单元使用(2份) 6.第六单元使用(1份) 7.期中检测卷(2份) 8.期末检测卷(2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50×0.04= 80×0.3= 1.1×9= 二、填空题。 1.13.65乘()是1365;6.8除以()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中有()位小数,5.2×4.76的积中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0.13×0.28=() 13×2.8=()0.013×28=() 0.13×2.8=() 1.3×0.028=()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03与0.04的积是0.12。()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3.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63)=4.8×37+4.8×63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五、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 6.3 2.3×010.58×5.5 5.5×2 0.23×10.230.23×1.1 2.3×0.11

初一下册语文字词a

初一下册语文字词 第一单元 一《春》朱自清(字佩弦,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 朗l?ng润(明朗、润泽)水涨zh?ng嗡嗡wēng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抚f?摸酝酿(yùn niàng)发酵ji?o卖弄(有意显示、炫耀)呼朋引伴黄晕yùn 烘托嘹亮 宛转应和ha披蓑戴笠(suōlì)稀稀疏疏精神抖擞(d?us?u形容精神振奋) 花枝招展舒活(舒展、活动) 二《听潮》鲁彦yàn(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 游览观光幽静静寂领略(认识、体会、感受)露lù台窗棂líng腥xīng气 鉴jiàn赏蒙眬(醉眼~)朦胧(月色~)神秘宽廓ku?深黯àn 云汀tīng 慵yōng懒眼睑ji?n偎依暮mù烟(傍晚的烟霭?i)酣hān梦壁垒lěi汩汩g? 战栗lì(亦作颤栗)罅隙(xiàxì)似shì的血xua腥泼溅溺nì爱 三《春风》林斤澜 呼啸xiào 褒贬(bāo bi?n)群莺yīng乱飞飘拂fú(轻柔的飘动)体贴漫过 背篓(bēil?u)呼哧(hūchī极速呼吸的声音)捎shāo带乍暖还huán寒 四《老北京的老胡同t?ng》萧乾qián 漂泊俘虏(f?l?)萦yíng绕动人心弦xián 蛤蟆(hámá)螺蛳sī(田螺) 黏糊(nián hú)饽饽bō熏xūn鱼模mú子发怵chù麦秸ji?芦苇(lúw?i) 弄l?ng堂 [综合学习一]——阅读(读“花”悟情);口语交际(即席发言);语言运用(汉语组合简便、灵活)乍zhà开空暇xiá花圃p?(花园)锦缎(j?n duàn)藤t?ng蔓叶柄b?ng 花蕾lěi裁cái剪末梢(m?shāo)斑痕h?n 斑驳b?默契qì锲qia而不舍 莫衷一是破土而出密密麻麻绿茵困倦一株缤纷五彩回旋 赞不绝口适可而止福寿绵长行色匆匆 第二单元 五《丑石》贾平凹āo(陕西人,1953年生,当代作家。) 蕴涵(yùn hán)摹m?写托物言志高傲飞翔棱角(l?ngji?o)枝蔓màn 绿苔tái模样mú黑黝黝y?u翘qiáo首陨y?n石庇覆(bìfù:掩盖)遗憾 咒骂(zh?u mà)膝xī盖憧憬(chōngj?ng)细腻nì无可奈何凿záo冰 讥讽(jīfěng)寂寞 六《海燕》苏联、高尔基(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及长篇小说《母亲》) 苍茫海鸥ōu 呻吟(shēn yín)翡fěi翠掩y?n藏轰隆隆胆怯qia震怒 蜿蜒(wān yán)飞窜cuàn 暴风雨暴发户蠢笨 七《群鹤翔空》日本、江口涣 飓jù风轻盈飞扬漩xuán涡wō惊心动魄p?春光和煦xù暖烘烘hōng 脊j?背络绎不绝翌yì日(次日)汗津津jīn 警戒jia苍穹cāng qi?ng 伫zhù立白鹭lù翱áo翔不可言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绮q?丽(鲜艳美丽) 悠哉游哉(从容不迫、闲适自得的样子)剽悍(piāo hàn:敏捷而勇猛)束shù手无策 搏击峰峦luán 螺旋精疲力竭ji?下坠zhuì引吭háng高歌(放开喉咙高声鸣叫)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于事情没有帮助)凝眸m?u 崩溃kuì寡gu?不敌众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3.1平行四边形 项目内容 1.思考:长方形木框两边拉一拉就会变形,变成的形状还是长方形吗? 2.例:量一量,折一折。 分析与解答: (1)测量。 ①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AB=(),AD=()。 ②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角的关系:∠A=(),∠B=()。 (2)平行四边形的高。 按以上方法对折后,发现底边完全(),折痕所在的线和底边(),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即平行四边形的()是和底边垂直的线段。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和底边垂直的()。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厘米,一边长为16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边、角的概念。学具准备:5根木条。

1.不是长方形。 2.(1)①DC BC②∠C∠D (2)重合垂直高高 3.线段 4.16厘米47厘米47厘米 3.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由它的()和高共同决定。 5.我还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6.填表。 底/cm2118 高/cm389.8 面积/cm2210.793.6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长是5米,高是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剪刀。 知识准备:长方形面积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相关知识。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学奕》《奕秋败奕》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册《学奕》《奕秋败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通国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目标: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

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 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 6.齐读。 三、整体感悟大意。 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 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 5.译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

第四单元 复习学情调研 (北京课改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学情调研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所谓活着的人,是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雨果 2.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媲.美(pì) 魁.梧(kuí) 别墅.(shù) 凝.视(níng) B、勉强.(qiǎng) 瞬.间(shùn) 须臾.(yú) 主宰.(zǎi) C、秘诀.(jué) 殴.斗(ōu) 巍.然(wēi) 深渊.(yuān) D、蓦.地(mù) 炽.热(chì) 虔.诚(qián) 须髯.(rán)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分) 惊慌失错巍然屹立井然有序失魂落破小心翼翼镇定自若相题并论势不可挡煞费苦心刮目相看言简意骇盛气凌人 4.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序的样子。 B、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C、不速之客:应邀而前来的客人。 D、永垂不朽: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5.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梧 (魁梧) 悟 (感悟) B、抒 (抒情) 舒 (舒服) C、欧 (欧洲) 殴 (殴打) D、慨 (大慨) 概 (感概) 6.加线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2分) A、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B、“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C、他本身的纯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D、我想,这可是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 7.对本单元课文理解有误的是()(2分)

A、《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B、《“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刻画了一位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英雄形象——哈尔威船长,他之所以慷慨赴死,是因为他对此次海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文语言幽默生动,妙趣横生。 D、《伽利略不轻信权威》一文表现了伽利略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8.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王秘书的中文传呼机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有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根据提示,标出标点。 ①李科长生气了: ②张局长生气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课内语段,回答9-13题。(11分) ⑴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 ⑵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恐怕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儿吃饭吧。” ⑶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 ⑷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⑸“这是我的近作。”他说着,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黏土美好地塑成的。“这已完工了。”我想。 ⑥他退后一步,仔细,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⑺但是在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⑻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的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

部编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北京的春节》,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4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并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一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一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都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好”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参考实用]北京课改版2018年最新五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一、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1āi qi% ○2lǐn liè○3huījìn ○4fùɡài ○5hǎi ōu 2.根据字典义项填空。 小明写“爸爸希望我青出于蓝而sh-ng于蓝”时,不知“sh-ng”怎样写。根据字典义项,小明应写。 3.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在括号内画“√”。有错别字的,改正在括号里。 ○1正襟危坐拨地而起随即豪叫() ○2忧心冲冲玲珑惕透瞄准陕西() ○3严阵以待窃窃私语桅杆拂拭() 4.下面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错误读音的序号填入括号。 ○1A调.虎离山(diào)B应.声(y#ng )C挣.脱(zh8ng)()○2A土豪劣.绅(li- )B哺.乳(p^ )C潜.水(qi1n )()5.用带有“望”字的不同词语填空,使句子完整、通顺。 去现场观看“诗词大会”的比赛,是同学们()已久的活动,没想到学校满足了我们的()。校长说,()这次活动能促使我们积累更多的诗词,将经典传承下去。 6.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为下面2句话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不()言笑○3波澜()阔○5水平如()○7脱口()出 ○2返()归真○4德高()重○6不拘一()○8漫不()心 第1句:居民们一致推选的陈爷爷作为业主委员会首席发言人。 第2句:这次读书会,老师说交流形式可以,就看哪组的介绍最吸引人。 二、句段 7.下面4句中,与“会场垃圾满地,我们有责任。”意思相同的有()(多选)。 A.会场垃圾满地,我们有没有责任? C.会场垃圾满地,我们没有责任。 B.会场垃圾满地,我们怎能没责任? D.会场垃圾满地,难道我们没有责任吗? 8.下面这段话有3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修改过来。 我们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我用了整整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把《乌拉波拉故事集》看完了。读书真好,不仅能愉悦身心,但是能增长见识。 9.根据积累的谚语或诗文填空。 ○1人生总要有目标,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 ○2妹妹不想把巧克力给大家吃,我告诉她:“融四岁,,弟于长,。” ○3我们荡舟漓江,沉醉于美景中,就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人在!” 难怪人们都说:“桂林山水。” 10.欣赏右侧的篆书书法作品《望洞庭》,用正楷字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三、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综合练习一(共2页第1页)【检测时长:120分钟】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英语 Unit 7 单元知识点小结

Unit 7 What will you do in Chengdu? 一、核心词汇 1.名词:panda熊猫cousin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driver驾驶员breakfast早餐dinner晚餐;正餐 2.动词:forget忘记 3.形容词:fast快速的brave勇敢的tall高的busy忙碌的 4.副词:early早 二、了解词汇 1.交通工具名词:train火车plane飞机car小汽车subway地铁bus公共汽车taxi出租汽车 2.景点名词:Du-jiang-yan都江堰the Bird’s Nest鸟巢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Mount Tai泰山the Mogao Caves莫高窟the Potala Palace布达拉宫Taipei 101台北101大楼the Sun Moon Lake日月潭Ali Mountain阿里山 3.名词:uncle叔叔lunch午餐cinema电影院 4.动词:travel旅行visit参观;看望see看pick …up接……leave for动身去meet见面getup起床have breakfast吃早餐have lunch吃午餐have dinner吃晚餐get back返回 三、核心句型

1.— Are you going there by train?你们打算乘火车去那儿吗? — No, we are going by plane.不,我们打算乘飞机去。 解读:询问某人怎样去某地的句型及答语。“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是一般将来时的一种表达方式,表示“计划、打算做某事”。 举一反三:— Are you going to the cinema by bike?你打算骑自行车去电影院吗? — No. I’m going on foot. 不。我打算步行去。 — Are you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by taxi?你们打算乘出租车去超市吗? — No. We are going by bus. 不。我们打算乘公共汽车去。 2.Don’t forget to see Du-jiang-yan. 别忘了去看都江堰。 解读:这是祈使句的否定表达,意为“不要做某事/不能做某事/禁止做某事”。 举一反三: Don’t read in bed. 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Don’t play puter games long. 不要长时间玩电脑游戏。 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你想喝点什么? — Orange juice, please. 请来杯橙汁。 解读:这是询问某人想吃点或喝点什么的句型及答语。would like to意为“愿意;想要”, to后接动词原形。 举一反三:—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你想吃点什么? —I’d like some potato chips. 我想吃点薯片。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上)doc 初中语文 一、文章资讯 ?渔家傲? 范伸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孤贫,能刻苦自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宝元三年(1040),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对巩固边防颇有奉献。康定元年(1043)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推行政治革新,因保守势力抵抗而失败,被贬为地点官。后死于赴颍州途中。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简练,风格豪迈。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 晏殊,字同叔,北宋时期闻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闻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判。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要。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相伴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水调歌头?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闻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现在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因此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因此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诉衷情?

六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8 为学_北京课改版(无答案)

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 为学同步试题1.《为学》,选自《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是作者写给_________看的,是针对_________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这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_(谁);“为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文中借用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不逮人也(dǎi dài) 语于富者曰(yǔ yù) 钵(bō běn) 怠慢(tái dài) 3.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古今意思的不同。 吾:__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___ 逮:______________ 岂:___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带线的词。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 (2)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 ) (3)吾欲之.南海,何如? ( ) (4)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 ) 5.补充语句,并做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______________;不为,______________。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______________;不学,______________。 (1)画“______”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句。翻译画“_______”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课文,回答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____________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_____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容作为弥补自然缺憾的一种方式,成为当今的一大时尚。作为一个不怎么注意打扮的须眉,我想介绍的是另一种美容之法——读书。 读书增补感知的不足,使人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倾心交流,知无穷,击浮躁。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野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小长工高玉宝,靠着书籍的滋润,写出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圆了同代人不敢奢求的梦想。卓文君、李清照,虽无西施之貌,都留下了千古美文,字字句句,感动后世。 知识可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矮个的鲁迅、残腿的张海迪都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写就了( )的篇章。知识使人从落魄的境遇中解脱,苏东坡面对荒蛮 1 / 3

2020北京课改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UNIT WHICHDOYOULIKEBETTER?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得分: 听力部分 一、听录音,选出单词。(10分) ()1.A.chicken B.fish C.meat ()2.A.water B.juice C.yogurt ()3.A.science B.Chinese C.English ()4.A.art B.PE C.calligraphy ()5.A.swimming B.skating C.singing 二、听录音,给下列图片排序。(10分) 三、听录音,选出句子。(10分) ()1.A.Whatareyoudoing? B.What’sinthepicture? ()2.A.Ilikesciencefictionbetter. B.Ilikefairytalebetter. ()3.A.Mathsismyfavouritesubject. B.ChineseisLingling’sfavouritesubject. ()4.A.Look!Mikeisdrawingoverthere.

B.Look!Mikeisreadingoverthere. ()5.A.Ilikefishbetter. B.Ilikemeatbetter. 笔试部分四、给下列单词选择相应的图片。(10分) ()1.chicken A. B. ()2.English A. B. ()3.science A. B. ()4.minute A. B. ()5.art A. B. 五、给下列句子选择相应的图片。(10分) ()1.Ilikeplantingflowersbetter. ()2.IdobestinEnglish. ()3.Ilikechickenbest. ()4.Welikethrowingbeanbags. ()5.Linglinglikesdonutsbest. 六、根据图片,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