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3. 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功能2. 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3.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和功能2.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3. 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具体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众传播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具体案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大众传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2. 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2. 比较法:比较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

3. 比较:分析不同媒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媒介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大众传播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众传播内容的种类和特点。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要点: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但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

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

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二、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四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2、传播学与心理学3、传播学与人类学4、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5、传播学与历史学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绪论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解释概念并分别说明其创建者的主要贡献: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本章补充资料]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扎斯菲尔德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一、绪论复习提示本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异这几个大问题。

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知识,知识点比较多,较偏重理论。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上。

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会偏重学派理论上,同时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较容易结合实践题考察。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研究学派上,同时其中的代表人物一类的名词也极易出现,还要研究范式等这类直接给出概念的名词。

其次是清楚记忆研究方法步骤,能够在分析实际案例问题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再次是宏观的记忆,如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异同,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总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绪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批判研究方法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步骤传播学研究的步骤西方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研究风格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绪论考点与解析(一)总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等,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复习概要

大众传播学复习概要

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传播的结构1、结构:构成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过程: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3、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第二节传播的基本模式1、模式: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组织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2、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5W模式贡献:①第一次较为详细的、科学的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②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成就:①“信息”与“讯息”的区别②“媒介”这一概念的出现③“效果”概念的登场缺陷:①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模式,它似乎把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项传送信息、并呈直线形态的过程②它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③作为要素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化,这里没有表达出来④“效果”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只表现为一个环节而非“要素”(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成就:①媒介被一分为三②讯息被区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③噪音的出现缺陷:①噪音不足以构成要素②依然忽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3、控制论模式(1)M•德弗勒模式①明确地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②引入“反馈”的机制(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概念→发信方、符号化方、受信方、符号读解方、讯息、媒介、(反馈)缺陷:①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认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②循环性的表述容易产生误解③仍未清楚得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第四节正负功能1、一、三功能说(1)授予地位(正)(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正)(3)麻醉精神(负)第三章传播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媒介比较(1)报纸优点:报道较为详尽,解说较为深刻;可供读者反复阅读、思考;容易保存缺点:读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2)杂志优点:不仅能提供信息和娱乐,还具有较强的指导、解释功能。

出版周期长,所以观察问题和局势更为细致、深刻。

主要注意力在于把事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说明。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五、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信息?3、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4、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信号与象征符有什么区别?4、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及作用5、什么是象征行为?6、什么是象征性社会互动?7、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2、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拉斯韦尔5W、香农-韦弗)3、循环模式的结构特征(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德弗勒)4、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赖利夫妇、马莱兹克)5、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2、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3、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包括其负功能)4、大众报纸的特点是什么?5、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6、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简述电视的媒介特性。

8、简述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革命性意义。

9、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10、简述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12、什么是“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2、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3、简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第3章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第3章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线形模式的共同缺陷: (1)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 没有信息的反馈; (2)将传播过程视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内部 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传播所生存的 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3)直线模式在阐述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之际容易把 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二)传播过程的构成因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施拉姆的观点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 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解码者(decoder):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 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 接受者(receiver):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
反馈(feedback):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 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
噪音(noise):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附加、减损、失真或错误。
较为通行的看法是把传播过程看作由六个要素组成:
信息 源
传播 者 受传 者
讯息 媒介 反馈
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这六个要素,而任何一次完整的传 播活动也都必然是由这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
1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1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The Osgood-Schramm Circular Model ) 奥斯古德首创,施拉姆提出,是一个高度循环的 模式。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一文中,提出的过程模式,又称为循环模式。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一、信息传播中的信号和符号 (一)信号活动 (二)信号与符号的区别 最明显的区别,信号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所掌握,而符号却 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符号是人类独有的,只有 人类才能理解符号的意义,符号可以表达抽象概念。 信号不能跳过表象或感觉,而人的语言符号却可以。 △从生物进化和人进化的角度来理解,完全可以说,信号和符 号的区别是本能和文化的区别。 △信号出现于较特殊的情境,各信号之间缺乏联系,无固定 规则,符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符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组 合有固定文法规则。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
三、一致之处:信息量大的事件,通常发生的可能 性比较小,而越是不常发生的事越具有新闻的新鲜 性,所以信息量越大,越具有新闻报道的可能,新 闻传播中所含的信息量越大,消除受传者,不确定 性越多,就越能得到受传者的欢迎。
藏头诗与密码
《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 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取玉麒麟”的故事 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 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 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 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
内容提要 1、信息的含义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2、信息的传递 3、信息源与信息量 4、信息与新闻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
一、信息的含义 维纳定义: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 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 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 申农定义: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 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较典型观点:信息的含义应包括①消除不确定性 ②事物的有序性、组织性形式③事物的表认为,信息应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 广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狭义:研究信息量、信息源的统计结构以及信息 的编码问题(是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 二、信息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尤其是媒介传播中的信息是狭义信息。 3超创意可口可乐广告.flv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复习章节:1――12章主要题型:1、填空题4个共15分2、连线题5个共 10分3、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4、简答共2个共30分 5、论述题1个共25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是信息的形式,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所处的群体、组织、社会,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反馈行为的总称。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传播)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知道信息与讯息的区别讯息:有一组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的信息。

信息:信息是对环境中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亮度、无规则的测定。

比较:信息包括讯息在内,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讯息指向具体的事物,信息时讯息的本质,讯息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的定义: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表达和传播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P50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 H.拉斯韦尔①“5W”模式或者“拉斯韦尔程式”:②香农―韦弗模式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①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3、掌握系统模式P55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与人际传播主要的传播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分清属于哪类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传播学教程 第三章

传播学教程   第三章

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2、象征符——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象征符 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 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象征符的性质: 象征符的性质: • 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 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 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 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 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 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象征符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 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 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 性。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符号是信息的 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 符号是传播者为表达意义采用或创造的形式 和手段,如语言、文字、表情、动作、图片、 和手段,如语言、文字、表情、动作、图片、 影像等等。 影像等等。
杯具、餐具、童鞋、神马、浮云(双关语) 杯具、餐具、童鞋、神马、浮云(双关语) 女生双关语女生爱说的33句双关语 女生爱说的33句双关语. 女生双关语女生爱说的33句双关语.doc
• 双关语的广告正在成为主流。 许多的广告公司和 双关语的广告正在成为主流。 广告主以能产生双关语的广告为荣。 广告主以能产生双关语的广告为荣。 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 好久( 不见(轩尼诗XO XO) 1、好久(酒)不见(轩尼诗XO) 两面真( 两面针牙膏) 2、两面真(针)好(两面针牙膏) ),你好吗?(斯达舒胶囊 你好吗?(斯达舒胶囊) 3、喂(胃),你好吗?(斯达舒胶囊) 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 4、六神有主 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 有痔不在年高(痔疮药) 5、有痔不在年高(痔疮药) 牙口无炎(牙膏) 6、牙口无炎(牙膏) 随心所浴(热水器) 7、随心所浴(热水器) 意义双关 华达电梯助君高升。(华达电梯) 。(华达电梯 8、华达电梯助君高升。(华达电梯) 9、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联想电脑 评价: 评价:广告效应 语言污染

大众传播模式论

大众传播模式论

• 一个传播者的参照系已为另一个所吸收或接过来,在角色 的行动和价值上无任何区别。 • 这个模式可以容纳任一方向的同化过程。实际上,由于信 息提供者在这种关系中通常处于较强的地位,因而对同化 的压力几乎总是在另一方向。
• 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 缺点:①未考虑抑制和引导这一过程的组织因素,而它却有 助于对正在研究的行为作相当个人化的解释。②认为只有一 个主要的“门区”。③就新闻的流动而言,这一模式意味着 一种颇为被动的活动。
• 一个相当弱的商业部分,几乎是只有来自直接销售的收入。 在自由主义模式中直做多少被商业同化,而在苏维埃模式 中公共部分往往同化制作。这个模式的总体性质十分异常, 但在内容的分发方面还是可能看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在 内容的供给上,甚至可能很少考虑受众的直接消费要求, 而是比社会责任模式更多地受选择标准的支配。(基于这 样一种假设:应用该模式将使内容的制作甚至更多地偏重 于文化的、教育的和信息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被归入 “高级趣味”这一类) • 评价: 优点:对比较分析或批评分析是一个有用的起点 缺点:①高中低级趣味之间的差别是按惯例主观划分的, 不明确,如果将它们用于说明实际的媒介产品的多样性, 便毫无意义。 ②要了解或说出受众真正需要什么并非易
《大众传播模式论》 —— 丹尼斯· 麦奎尔 斯文·温德尔
硕655 褚惠娟 3106078006
第二章基本模式
2.1拉斯韦尔公式
• 2.2香农—韦佛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丹斯模式
第三章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 对个体的影响
• 3.1刺激—反应模式及其修正
康 斯 托 克 的 电 理视 学对 模个 式体 行 为 之 影 响 的 心
3.2
• 3.3卡茨—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两极传播 模式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三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三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符号-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日-永井成男-X和Y之间的指代或表述关系奥地利-动物学家-罗仑兹-动物的符号是种释放因,不超过条件反射原理的范畴二.信号与象征符美-符号学倡始人-皮尔士-符号分为十类符号-信号/象征符德-卡西尔-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具有人类语义性质兰格尔-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表象的载体信号特点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象征符特点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失误,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英-霍克斯-语言是典型的象征符体系莫里斯-象征符是符号的符号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副语言-音调、高低、速度、字体等体态符号,形成语境物化、?疃??⒊绦蚧?姆?牛??叨懒⑿院湍芏?裕?鞘交蛳肮叻缢椎?BR>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表述和理解功能-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只有借助符号才能理解意义传达功能-意义转换为符号得到传播和保存思考功能-思考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中建立联系的过程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衣服好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二.符号意义的分类1.诗学和语义学分类明确性意义-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意义的核心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适用范围大暗示性意义-符号的引申意义,是意义的外围部分,容易发生变化,适用范围小2.逻辑学分类外延意义-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意义-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3.符号学分类指示性意义-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的异同的意义,通过分析符号间关系来显示语言符号的暧昧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2.语言符号的多义性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传递意义,这和符号的意义不一定相同2.受传者的意义-和接收到的符号的意义也不一定相同:时代发展/个人经验3.情境意义-雅各布森:交流所得有相当部分来自语境语境-传播情境符号本身具有意义,但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传播的全过程和环节中1.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胚芽2.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意义具有多变性3.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4.情境意义是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行为的特点-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转化具有智慧性、社会性和约定性;也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机制象征性互动理论人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象征活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倡始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精神、社会和自我》发展人-美-布鲁默、西布塔尼、特纳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基本前提人是根据意义创邮滦卸??BR>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符号互动/意义互动: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具有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意义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语言符号共通/经验背景接近库利-意义交换是人们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米德-意义交换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人的?晕乙馐队纱诵纬?BR>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美-伯德利亚尔-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服务中所蕴涵的意义的消费。

大众传播学通论的复习笔记

大众传播学通论的复习笔记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讲解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讲解

《大众传播学》
•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 社会过程(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而互动的介 质就是所谓的“有意义的象征符” (significant symbol)。
• “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 米德认为,“有意义的象征符”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 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人内传播的 思考活动,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来进行的。
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 联系包括: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想象。
《大众传播学》
库利认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 它的出 现有三个阶段 :
首先, 觉察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 领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 第三, 基于对他人行为的理解, 自己评价自己的 行为。
• 这个模式突出了人类传播活动的系统性、联系性及整体性。
2.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 德国学者马莱茨克于1963年提出。这一模式更全面、 系统、具有社会性。
• 这个有条理地、经过周密考虑建立起来的模式,显示 出大众传播是一个心理学上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 提出许多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因素,指出大众传播的 社会制约性和心理变量,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形象是相 当复杂的,他们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数。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5W模式的缺陷:
※ 将传播视为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 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 忽略反馈。 ※ 忽略外部环境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 将传播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将

大众传播学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大众传播学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语言(7%) ——爱伯特·梅热比
2021/1/1
非语言符号—表情与眼神
2021/1/1
非语言符号—姿态动作
2021/1/1
非语言符号—物化符号
2021/1/1
2021/1/1
2021/1/1
2021/1/1
* 著名设计师霍尔兰德在 为IBM公司设计商标时, 用一种和儿童字谜游戏一 样久远的形状符号的创意, 分别用眼睛、蜜蜂和字母 “M”等元素组合,来代 替缩写字母组成的IBM单 词:眼睛的含义是交流 (interflow),蜜蜂(bee)寓 意着辛勤和努力,在两个 具象图形之后的“M”则 传递着公司理念中的多重 含意。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
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可称为符
号互动、意义互动。 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 意义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 义空间
A
AB
B
2021/1/1
传播双方的意义空间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文化可以作为符号体 系来把握,其定义为: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 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 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它强调的是文 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休闲文化
2021/1/1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文字)
符号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副语言:声 音大小、语速快慢
非语言 体态符号:动作、手势、表情、视线、 符号 姿势等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徽章、 旗帜、服装、建筑等
2021/1/1
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 例如: 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众传播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绪论课时:2周,共6课时研究流派一、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又称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行为。

二、传播学的起源1、传播学在美国的起源2、传播学五大先驱:拉斯韦尔(Lasswell):5W、三功能说。

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随机抽样,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代表作《人民的选择》卢因(勒温)(Lewin)把关人理论霍夫兰(Hovland):耶鲁学派代表人物,控制实验法,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

施拉姆(宣韦伯)(Schramm):集大成者,1949年编辑《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3、传播学的研究历史4、“新三论”与传播学A、系统论: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B、控制论:对系统中的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其重点是反馈C、信息论:研究系统中的传播,包括由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信号的研究三:研究流派1、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时间,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明显的经验色彩,故又称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流派纷呈,主要有6大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2政治经济学派、3思想统治理论学派、4文化学派、5社会科学学派、6多伦多学派其共同特征是反对美国传统学派以量化为主的微观传播研究;多援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以及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历史最为悠久的批判学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大、最主要的一个派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香农—韦弗模式 • 《传播的数学理论》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 WHO • Says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谁(传播者) • 说什么(讯息) • 通过什么渠道(媒介)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t
• 对谁说(受传者)
• 有什么效果(效果)
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

人际传播的动机、目的和功能最终都要 落实在人际关系上。 • 人际关系P90
(二)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身势语的传播功能
• • • • • 强调语言 补充语言 代替语言 控制语言 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外观形象既包括身高、体形、脸型、 发型等身体特征,也包括通过服装、饰物、 随身携带品的使用等形成的氛围特征。
三、人际传播与库利 的“镜中我”
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自我”概 念: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 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镜中我包括三层意思:
• 1、我们想象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个人形象。 • 2、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认识进行解释。 • 3、由此形成自我和自我意识。
感受器: 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 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效应器: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人体有: 信息接收装臵——感官系统 信息传输装臵——神经系统 记忆和处理装臵——大脑 输出装臵——发声等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 器官的肌肉神经
人内传播的特性(P85)


我是史铁生——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话有点怪,好像我 除了是我还可以是别的什么。这感觉一直不能消灭,独处时尤为 挥之不去,终于想懂: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 生。

多数情况下,我被史铁生减化和美化着。减化在所难免。美 化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我的伪装,还可能出于某种文体的 积习——中国人喜爱赞歌。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 更为浑沌的我。这样的我,连我也常看他是个谜团。我肯定他在, 但要把他全部捉拿归案却非易事。总之,他远非坐在轮椅上、边 缘清晰齐整的那一个中年男人。白昼有一种魔力,常使人为了一 个姓名的牵挂而拘谨、犹豫,甚至于慌不择路。一俟白昼的魔法 遁去,夜的自由到来,姓名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剩下的东西 才渐渐与我重合,虽似朦胧缥缈了,却真实起来。这无论对于独 处,还是对于写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环境。
三、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概念
•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的“群体”概念 • 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 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提出的“群体的本质特征” •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群体的概念
• 社会群体,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所结成 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稳定集体。
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两种人际传播: 面对面的传播 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 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 2、信息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复杂 • 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 4、属于非制度化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功能
• 沟通信息 • 联络感情 • 协调关系
a 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 化,不能发生角色的转换; 忽略了反馈,把传播理解为单向的过程,缺乏 互动; 忽略了外部环境,把传播理解为孤立而不是系统 的过程。
b
c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人际传播是个人 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 播活动。是一种最典 型的社会传播活动, 也是人与社会最直接 的体现。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的多样性
• 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 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人际传播的范畴: 二人谈话、书信往来、打电话、通过 因特网互送电子邮件等。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 • • • •
1、传播者(信源) 2、受传者(信宿) 3、讯息 4、媒介 5、反馈
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 的)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 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 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 中提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self interaction)”。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媒介组织 大量的受众 每个接收者都 扮演译码释码 和编码的角色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可能的反馈
个体从属于群体、 在群体内讯息得 到再次解释或加工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
噪音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控制论模式和系统论模式的区别
• 控制模式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 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控制论 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微观、单 一,注重传播内部机制。 • • 系统模式:更多的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 系统环境,更多地认识到传播过程是整个社会运 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宏观、综合、注重传播 外部因素。 • 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有: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 克模式
• 基本特征: • 持续的交往 • 稳定的结构 • 明确的认同
• 统计上按某种共同特征归类的人群体也不叫 社会群体。 男人女人、工人、年轻人
内聚力:隐性群体意识、显性群体规范。
群体意识
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感情(我们)
群体合意(目标和规范)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体在群体 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也包括群 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好坏的判 断标准。
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具有双向互动性
(一)“主我与客我”理论(“符号互动理 论”)
• • • • • •
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象征互动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作《精神、自我与社 会》(1934年)等。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1)它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 (2)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社会性和实践性; (3)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 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 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4)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 传播相互链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W模式对应的5种分析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讯息 信源 发射器 信号
接收到 的信号 接收器
讯息 信宿
噪源
特点: 1、技术特征,描述电子通信过程。 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程。 3、揭示了编码与译码这对相反相成的传播因素和功能。 4、设臵“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论传播过程中的信 息损失。
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三)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系统论的传播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1959《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基本群体
基本群体
讯息
基本群体
更大的 社会结构
C
讯息
R
基本群体
更大的 社会结构
社会总系统
传播者的 自我印象 传播者的 人格结构 传播者的 人员群体 传播者的 社会环境 传播者的 组织 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
• “主我” I——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 • “客我”Me——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 期待之代表的我,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 的体现。 • 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 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 化。

著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米德指出“人的 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以 客我的身份打量、校正主我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默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 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 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 • 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 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 取行动。
二、 人际传播 (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一)什么是人际传播
传播过程的特点
•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模式,就是对现实事物的结构、关系和 功能所做的一种直观而简洁的理论描述。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 的方式阐述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没有一个模式能概括一切,如果它能做 到这一点的话,那它就反而违背模式的宗 旨——简单地再现现实了。”
——塞弗林与坦卡德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一、 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什么是人内传播?
•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 是个人在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 息处理的活动。 • 人内传播是各种人类传播的基础。
讯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