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序》15页PPT

合集下载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欧阳永叔曰:“《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又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

”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

胡元瑞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三者学而已。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至当。

然其得失异同,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

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已耳。

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

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

”《诗》曰:“出言有章。

”曰“有序”,曰“有章”,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宜而著为文者也。

《传》曰:“物相杂故曰文。

”《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如文绣然也。

”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者,则古无传焉。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而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之,先辨其句读也。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28页PPT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28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 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 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 塾师固昧然也[20]。而一二 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 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 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21]。 噫嘻!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 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 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马氏文通序
126班15--28号整理制作 (第二组)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述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后序 感想总结
作品简介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是中 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 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 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 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 基石。《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 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 树立了一个典范。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 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 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天说着“伊伊吾吾”的话;等到 长大后,当了私塾先生,也只能 就其经文推衍义理。对于逐字住 句批区分词性及词在句中的词法 成分,字与词之间相匹配形成的 语义;对于一个字,有的时候放 在句首,有时批在句尾,句读间 的先后顺序完全参差不齐 ,形成 这样的原因 是私塾先生的愚昧无 知。那些以经师自命的人研究经 文、古文词汇,言之如何通晓, 没有一个不说是在于凭心灵来体 会明白,无人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唉,这和那些知道道路却不知道 理如何推晓有什么区别?后来的 人,又将如何探求语法学问?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的,句子意思清楚,字不会有错。用 一个语法规律可以驾驭千万类语句。 话说回来,刘氏并没有发现振本知以 的道理。
❖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经,使是习之,先辨其句读也。”徐
音豆[17]。皇甫茂正云:“读书 未知句度,下视服杜。”[18]度, 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 学,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 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 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
邈说郑注中的“读”字音“豆”,皇 甫茂正说;“读书却不知道句度,对不 起郑玄”。度,就是读,所说的是句 心,如此说来,那么古代小学就必定 行讲解经书语句关系,断绝句读,就 是明白无疑的了。哪里知道所说的断 绝句读,必定要先知晓集字成句成读
如文绣然也。”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
文章,古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
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
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
者,则古无传焉[12]。
❖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 ❖ 儒生们现在不读书就做文章也就罢了,
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
儒生们现在读书了做文章,将能够学
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 能,其道奚从哉[13]?《学记》 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14]其《疏》云: “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 绝也。”[15]《通雅》引作“离
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
明未变的形与声,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已经
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 已耳[8]。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 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 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 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 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共39张PPT)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共39张PPT)

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 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 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 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 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 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 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 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 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 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 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 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 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的悲惨命运。
“祇”“骈”两句可以交换位置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定语后置
吃一次 有时 吃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顺承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转折
所以 即使
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 “只”,被动用法,
仅仅 被辱。

一并 在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著称
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两者对举。 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结论) 不 知 马
策之不以其道 (表现一)
辱于奴隶 人之手
食之不能尽其材 (表现二)
力不足, 才美不 外见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现三)
骈死于 槽枥之 间
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 得(被埋 没)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有才能的人
愚昧无知、埋没 人才的统治者
揭露了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昏庸无能,表现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愤懑。
第一个被成为伯乐的人,本 名叫孙阳,春秋时期郜国(今山 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春秋时 著名畜牧兽医。善相马,写出了 中国历史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 乐相马经》(《相马经》),并 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汗马功劳。 他在相马过程中,学会了给马看 病,并写出了兽医第一部针灸书 《伯乐针经》,成为民间兽医用 针之重要依据。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词本位代表-马氏文通(xiugai) - 副本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词本位代表-马氏文通(xiugai) - 副本

第五章 词组本位——《语法答 问》、《语法讲义》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 二、词类 三、句法成分和特殊句式 四、句法分析方法 五、语法体系 六、语法研究的原则 —— 形式与意义的 结合 七、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点——词组

第六章 语法分析方法的集大 成——《八十年代的中国语法 研究》




6、止词:凡名代之字,后乎外动而为其行所及者, 曰止词(25页)。 7、 表词:静字为语词者,曰表词。(26页) 8 、次:凡名代诸字在句读中所序之位,曰次。 (27页)实字卷之三详论“次”。 9、主次:凡名代诸字为句读之起词者,其所处位 曰主次。 10 、宾次:凡名代诸字为句读之止词者,其所处 位曰宾次。 11 、正次:凡数名连用而意有偏正者,则正意位 后,谓之正次。

5、 语词:凡以言起词所有之动静者,曰语 词。(24页) 字之为语词者,动字居多,而动即行也。既 曰行矣,则行必有所自发者,亦必有所止。 (25页) 内动:凡动之行仍存乎发者之内着,曰内动 字,省曰内动(25页)。 外动:凡动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 省曰外动(25页)。


1、刘叔新词汇学理论 2、符淮青词汇学理论 3、张志毅词汇学理论 3、其他青年学者词汇学理论

第十二章 辞书学
辞书学基本理论 辞书编纂现代化

二、学习方法
1、深入钻研原著,搞清楚原著的理论来 源,以及与汉语研究结合后的发展,以 及前后的继承关系。 2、联系实际进行研究,用事实说明原 著的贡献及不足,以及对现在研究的影 响。
(6)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三个平面理
论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立 足革新,不断探索”的结果,既来源 于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又吸取了传 统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和 格语法的长处,并充分利用了现代语 义和语用学的成果,更是基于汉语缺 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特点提出 的,三个平面理论,是新时期语法学 中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范例。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不足
1. 概念混乱。一方面袭用旧名, 一方面又赋予新 的含义, 却未作严格定义,导致新旧概念混为一谈,使读 者无所适从。 2.“削足适履”。马建忠自己说这本书是模仿葛朗 玛而作,不免以拉丁语法来描绘汉语语法, 所以常常拿汉 语来比附拉丁语。不免有照搬照抄之嫌。 3. 缺乏对句子结构成分的层次认识。《马氏文通》 对汉语中词组的重要性的认识极为不足, 并不适当地扩大 了“读”的范围, 把“读”和“句”放在一个平面上分析, 因而不能准确地认识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 如许多复 句也被塞进了“句读”相连的结构。
《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
一、字类
(一)字分两大类 《文通》把“字”先划分为“实字”和“虚字”两类。 (二)实字分五类 “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 (三)虚字分四类 “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二、句子成分
(一)起词和语词 (二)止词和表词 (三)司词和加词 (四)转词 (五)前词和后词 (六)断词和状词
1
三、位次 (一)“次”有两个要点:( 1 )是名字、代 字的位次;(2)是它们在句读中的位次。 (二)主次与宾次 (三)正次和偏次 四、句读 所谓句就是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所谓读大致 是主谓结构的词组和主谓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 语法著作。尝试运用更加规范的术语来解释 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首次建立了一个比较 全面系统的语法体系。 优点: 1. 行文内容的安排符合逻辑。比如先 讲实字,次讲虚字,再讲句读,合乎科学知 识的逻辑程序。 2. 运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先 提出界说,再举例说明,这是演绎法的运用; 在列举大量例证之后,再加以概括,这是归 3 纳法的应用。
4

《马氏文通序》17页PPT

《马氏文通序》17页PPT
《马氏文通序》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END
1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马说ppt课件完整版

马说ppt课件完整版
马说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引言 • 马的历史与文化 • 《马说》全文解析 • 《马说》的主题与思想 • 《马说》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背景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 篇杂文,通过对马的描述,表达 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以及 对英才的渴望。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揭 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千里马 常有,伯乐不常有”的现象,呼 吁社会重视和发掘人才。
当代评价与解读
命运观反思
当代学者认为,《马说》反映了 韩愈对命运的深刻反思,这种反 思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
人生观启示
韩愈在《马说》中提出的人生观 ,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宝 贵的启示,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生
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文学价值
当代文学评论家认为,《马说》 的文学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 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国文
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06
结语
对《马说》的总结
韩愈通过《马说》一文,表达了 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和无奈,以 及对人才渴望得到应有赏识的愿
望。
文章以马为载体,通过比喻和象 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
中的问题。
韩愈在文中提出的“伯乐相马” 的观点,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对现实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 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限制了 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 会的进步。
分析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文章深入探讨了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主题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培养、发掘和利用人才成为关注的焦点。 《马说》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马氏文通》课件

《马氏文通》课件

古今比較二 ——和《古代漢語》教材的比較 和 古代漢語》
古代 漢語 馬氏 文通 (語法 語法 關係) 關係 聯合 結構 偏正 結構 主謂 結構
動字、 狀字 動字、 介字 名字與 動靜 與動 與動 動靜諸字 諸字 靜諸字 靜諸字 詢問代字 與動靜諸 字
歸納如下: 歸納如下:
第一,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第一 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用在聯合結構裏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表示兩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 表示兩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可用於順接或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 可用於順接或 逆接) 逆接 第二,用在偏正結構裏 用在偏正結構裏,連接狀語和謂語 第二 用在偏正結構裏 連接狀語和謂語 動詞。 前後語義相承 前後語義相承) 動詞。(前後語義相承 第三,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用在主謂結構裏,連接主語和謂語 第三 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逆接 逆接) 逆接
古今比較一 ——和《漢語大字典》的比較 和 漢語大字典》
副詞。 《漢語大字典》而:副詞。 漢語大字典》 副詞 1、表示時間 相當於“才”。 相當於“ 、表示時間,相當於 2、表示範圍 相當於“只”、“唯獨”。 相當於“ 唯獨” 、表示範圍,相當於 3、表示繼續 相當於“猶”、“還。” 相當於“ 、表示繼續,相當於
能力有限 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授課結束 謝謝收看
承接連字而821例183193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語例222228822229245246260261291292307能力有限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氏文通》( 》(讀 《馬氏文通》(讀本)本用法是連接動字或靜字 1、“而”連接動字(例70—118) 連接動字( 、 ) 2、“而”連接動、靜諸字(例119—148) 連接動、靜諸字( 、 ) 3、“而”連接狀字與動、靜字(例149—178) 連接狀字與動、靜字( 、 ) 4、“而”連接介字與動、靜字;“而”連接介 連接介字與動、靜字; 、 字與動字 (例183—193) ) 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 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 、 ) 或用如狀字(狀語)( )(例 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 ) 6、“而”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表 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 、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 實際上連靜字(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而”實際上連靜字(或狀 )(例 語)(例222—228) )

最新马氏文通备课讲稿

最新马氏文通备课讲稿

读《马氏文通》札记《马氏文通》是清人马建忠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汉语语法的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诞生,它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氏文通》全书共十卷,有两篇序言和一篇例言。

该书可以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卷)正名,对文中出现的语法术语进行定义,明确它们的概念;第二部分(第二卷至第六卷)实字,马氏将名字分为五卷,它们分别是名字,代字,静字,动字和状字;第三部分(第七卷至第九卷)虚字,他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和叹字,其中介字和连字各一卷,助字和叹字合为一卷;第四部分(第十卷)句读,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句子系统,它包括顿,读和句。

作者马建忠称《文通》是“古今来特创之书”,作者在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的背景下,愈发感到本国教育制度的滞后性,他在序言里提到“汉文典籍难掌握”“孩童入学,终日伊吾,结绳而后,积四千余载之智慧财力,无不一一消磨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因而他试图归纳出汉语的语法规律,“童蒙入塾能循是而学文焉,其成就之速必不逊于西人”,作者希望通过缩短孩童学习汉语时间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他的这种救国图强的责任意识让人钦佩。

我,们将在文中具体分析《马氏文通》的语言学观,语法体系及其优缺点。

一.马氏的基本语言学观1.语言都有一套特定的语法规律,通过把握这些具体的语法规则来了解和学习这门语言。

马建忠试图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当时汉语语言构成规律的语法系统,在序言中,他提到“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他的这种朴素的语法意识对于中国以小学为主导的语文学思想来说是一种挑战。

早期对虚词的用法解释仍停留在训诂阶段,而语法体系的初步形成也标志着中国语法学从传统的训诂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语言之间是有共性的,通过中西语言共性和差异的观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汉语的语法体系。

《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褒贬不一,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他对西文文法的模仿。

马麻兰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马麻兰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此碑立于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171) 蔡邕《独断》说:“四代狱之别名,唐虞曰士官,史记曰:‘皋陶为
理’” 蔡邕死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
以上都是见于汉末的文字记载
《史记》记事的年限
• 上起于黄帝 • 下截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 • 黄帝———(公元前104—前101) • 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五行志》:“后楚有白公之乱,陈乘而侵之,卒为楚所灭,史 记夏后氏之衰,有二龙止于夏廷”
韩兆琦:认为开始于东汉后期 根据:
∵《东海庙碑》:“阙者,秦始皇所立,名秦之东门阙,事在史记”
此碑立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 《执金吾丞武荣碑》:“阙绩专讲《孝经》、《论语》、《汉书》、 《史记》、《左氏》、《国语》,广学甄微,靡不贯综。”
《史记》研究
• 六种《史记》注本 1:《史记》三家注 【刘宋】裴骃《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2:凌稚隆:《史记评林》 3: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4: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 5:刘起于等《全注全释史记》 6:韩兆琦《史记笺证》
• ②《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余载,诸侯相 兼,史记放绝。”
• ③晋朝杜预《春秋序》:“《春秋》者,鲁史记之名 也”
• “史记”的含义略同于今天所谓的史籍。
《史记》的初名
• 西汉——东汉中期
• 都称作《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太史公》 • 《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篇目 字数(个)
三代世表 建元以来 候着年表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梁孝王世 家
810 3052
953 1180 1153
滑稽列传
汉兴以来 名臣将相
年表

《马说》ppt课件完美版

《马说》ppt课件完美版
样的遭遇?
析 简析:
文段一告诉我们,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
课 乐时它的遭遇只能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分 考考你: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

原因。
简析: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句子是
课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文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 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 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 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 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 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 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 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第二段
一食:吃一顿。
食sì:通“饲”,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或:有时
是:这样
食:吃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虽然
外现: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安:怎么
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犹,尚且。 等:相等
其:他,代千里马
第一段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故:因此
:只是。
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虽:即使
奴隶人:仆役
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 死在槽枥之间。骈,

马说(共15张PPT)

马说(共15张PPT)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 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呢?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 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层 层 递 进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 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说马 吗?
• 要准确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 就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如《爱莲说》
听 读 欣 赏
听节奏,悟语速。
(在书上作出标注)
读准字音 o 槽枥 cá lìLeabharlann n 骈 piá策 cè
shí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sì s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归纳整理:
通假字: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 之,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 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 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 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 很受压抑。在文学上, 与柳 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提倡刚健质朴,言之有物的 秦汉古文。是我国文学史上 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人 才 赏识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 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 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 古人?说出原因。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的评价自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马氏文通》问世以后,不少人对它作过评论和估价,毁誉不一。

但经过一个世纪,回顾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的历程,重新认识《马氏文通》,评价可能会客观些。

首先《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这是中国语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宣告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诞生,意义价值重大。

表现在:第一,《马氏文通》建立了汉语第一个词类系统和句子成分系统,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正式诞生。

马氏的贡献,是使我国语法学同世界接轨。

《马氏文通》首创了“字”“词”等语法分析单位,首先把汉语的词分成实字和虚字两大类,虽然也是从意义上进行分类,但与传统的语文学中的实字虚字已有本质的不同,这已经是语法学的研究了。

无论怎么说《马氏文通》是第一个建立了汉语的词类系统,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

同时,《马氏文通》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句子成分系统,马建忠把句子成分叫做“词”,分为起词、语词等。

《马氏文通》对古汉语词类的划分,句子成分的设立以及古汉语语法体系的总体构建目前看来是大体合理的,这样的分析研究,是植根于古汉语事实而对前人成说的一种发展。

第二,发现了汉语的一些特点及许多文言文的结构规律。

在建构语法框架时,充分注意汉语的特点。

1.发现了汉语特有的虚词--助字这一字类。

助字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表达语气,而语气是形成句子的必要条件。

印欧语可以通过形态变化来实现句子的语气,汉语则常常借助于助词(语气词)。

马建忠能发现汉语所特有的助字这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2.发现汉语“介字”与西方介词的区别。

印欧语以“格”来表现实词与实词的关系,介词的有无有时并不重要,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在实现实词与实词的关系时,介词就必不可少。

另外汉语中的动字和介字可以互相转换,汉语中的多数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中国文字无变化,乃以介字济无穷。

”3.指出古汉语中的无主句,汉语的主语不是必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