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 寻求新的思想体系。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 和改造人的本性。
荀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中庸》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了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避免过度极端的行为和思想。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圈,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等 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
教育制度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
书院教育等。
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 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忠诚、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 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 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 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获得人民的信
任和支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泰州学派:心学异端
阳明之后,王学发生分化,王艮 发展为泰州学派,成为王学左派, 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肯定饮食男 女之性。李贽师王艮之子,倡“童 心说”和“自然人性论”。
三、儒教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1,仁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际之间 的亲善关系,在此基础上孔子将 “仁”提升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 范畴。 如何达到“仁”?孔子提出了两 个根本标准:忠恕。
三礼与五礼
•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
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
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 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 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 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孔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 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 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 同乐。
孟子
孟子,名柯, 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生卒 年不详,据《孟 子》一书推断, 约生于周安王十 七年,卒于周赧 王十一年(前 385-前304)。
孟子提出了“性善”理论。 “尽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矣” 。并提出了“仁政”学说和
“民本”思想,作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还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孔子出生于我国春秋时代,关于孔子的生年, 后世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 前552年)。持此说法的是《春秋公羊传》和 《春秋谷梁传》。
一种说法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持此说的是《史记》。
匡亚明先生曾参考以上两种说法,对孔子出生 年月作了详细推算:
(今)孔子生年,从《史记·孔子世家》: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月日从《谷梁 传》:“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周时历法比 夏历早两个月,故十月庚子后世推算为鲁襄公 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2 日)。(匡亚明:《孔子评传·生平概略》)
“今谓孔子生前一年 或后一年,此仅属孔子 私人之寿,与世运之升 降,史迹之转换,人物 之进退,学术之流变, 无足轻重如毫发。而后 人于此,月之、日之, 考证不厌其详”,是 “劳而且拙”。
——国学大师 钱穆
传说中的那句话 没有错,孔子一生 的使命便是“继衰 周而素王”。
因为当时的社会 现实已经预示了孔 子一生所应经受的 一切。
整个世界杀伐不断,礼崩乐坏,纲常 殆废,百姓流离,人们需要一种道德政 治,社会需要一种道德政治。于是,为 这种道德政治提供一种理论乃至实践规 范的使命就落在了孔子身上。历史上真 实的孔子,是一位悲天悯人,坚持理想, 百折不挠,积极用世,空前绝后的杰出 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分化和演变
所谓真孔子和假孔子常常在历史上被 混淆不清。因此,理清孔子儒家思想分化 和演变的历史脉络,还孔子儒家思想的本 来面目,就显得十分重要。
1.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和不同学派的形 成
孔子弟子出身不同、阅历不同、造诣不同, 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甚至各执己见、 各立门户,相互指责的情况屡见不鲜。逐步形 成了一些打着孔子儒家招牌而相互对立的派别。
儒家思想 ppt课件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 佛。
2、三教合一,却以儒家的影响最大。 3、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成为中
华民族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 《诗经》、《尚书》、《仪礼》、
《乐经》、《周易》、《春秋》。 《论语》、《孝经》,《周礼》、 《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 榖梁传》、《尔雅》、《孟子》
1、天与命
在承认人生“有命”的基础上如何 认知人之为人的天命、确立人之为 人的正命,则是儒家传统中最具有 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的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儒家思想对做人的规范
2、孝、慈、悌 是儒家关于人在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角色中承
担的不同责任的规范 孝,指孩子还报父母的爱; 慈,是指父亲对孩子的慈爱; 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
。 “克己复礼”积淀成为中国“节俭”、 “秩序”、“修身内省”的优良品格
二、儒家思想的内容
2、“仁”的第二个内容是“爱人” 三个方面的的基本涵义: ①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 ② “泛爱众” 、“仁者爱人” ③ “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
实施仁政和德政 。
“爱人” 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以人为本”、 “德治”等管理理念。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只是百家思想中之一。核心是“仁”“礼”)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结合
(“仁政”、 “民贵君轻”)
秦始皇时期,儒家思想遭到 第一次劫难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33页PPT
• 另一种说法,认为儒是以六艺教民者。所谓六艺 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具体的技能。 “礼”、“乐”这两个问题,我下面很多地方会 讲到;“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射箭;“御”就 是驾驭车驾;“书”,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书写或 书法;“数”就是计数、算数了。儒者就是教授 六艺的人。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论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以恢复礼制。启发人
们道德的自觉性,也就是要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 么样的等级克己了 以后,人们才能够自觉地恢复这个礼、维护这个 礼,能做到这点就是“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 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但是他基本上教导的都是规范性的东西,并没有 什么理论的说明 。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君主要“以德 配天”,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 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告 诫成王要“疾敬德”,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这就开创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根本”的人文精神。
• 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 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中庸》 评价孔子时,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 点,是它的思想的根源。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大儒董仲舒,他就极力地把《春秋》说成是孔子 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 纲领。
•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局面。
• 董仲舒特别强调阴阳学。而阴阳学是把德和刑都 容纳了的,阳就是德,阴就是刑,阴阳要平衡, 要并用,那么刑、德也要并用。所以在他的学说 里实际上已经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了。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论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以恢复礼制。启发人
们道德的自觉性,也就是要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 么样的等级克己了 以后,人们才能够自觉地恢复这个礼、维护这个 礼,能做到这点就是“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 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但是他基本上教导的都是规范性的东西,并没有 什么理论的说明 。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君主要“以德 配天”,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 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告 诫成王要“疾敬德”,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这就开创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根本”的人文精神。
• 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 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中庸》 评价孔子时,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 点,是它的思想的根源。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大儒董仲舒,他就极力地把《春秋》说成是孔子 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 纲领。
•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局面。
• 董仲舒特别强调阴阳学。而阴阳学是把德和刑都 容纳了的,阳就是德,阴就是刑,阴阳要平衡, 要并用,那么刑、德也要并用。所以在他的学说 里实际上已经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了。
儒家文化与四书五经概述(PPT 51张)
历史背景:夏桀
历史背景:商汤
商汤,即成汤,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 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 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朝的方国 韦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等,十一征而无敌 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 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 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定国号为“商”,成 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文化渊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文化渊源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杜甫
文化渊源
“杜甫情结” 为什么大诗人总是要怀才不遇?总是要忧国忧民 ?总是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当官?
历史背景:夏启
历史背景:夏桀
桀: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 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 名的暴君。 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在名 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桀的党羽豕 韦、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直逼夏朝重镇鸣条 。后被汤追上俘获,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数 年后死于南巢。 “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 “妺喜”
先秦儒家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 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 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古典中国风国学文化孔子儒家文化介绍PPT
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对于提升 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 要意义;
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 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XXX演示
古典中国风国学文化
XXX演示
肆 叁 贰 壹
国学概念
国学经典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 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
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 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 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 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 华六艺五术范畴。
子部
国学经典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 “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 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 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 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 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 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 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 家”。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荡纷乱之中。 2、经济: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 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形成 3、文化: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孔子(前551-前479 ) 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五礼 吉礼 凶礼 宾礼 军礼 嘉礼
在各种典礼、仪式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 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 亲疏、贵贱、贤愚等社会范畴,是周代礼制的基本精神。
孔子之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2.“礼” :“克己复礼” 3. “德治”: “为政以德”
孔子之伦理思想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 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3、荀子
1)伦理观:性恶论 主 要 2)主张“礼”“法”并用,更注重外在的社 思 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 想
3)政治主张: 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君 舟民水”
评价: 荀子的思想强化了孔子的“礼治”观念, 并融合了法家思想, 在后世也有不少影响。
第一阶段:先秦儒学(孔孟之道) 第二阶段:两汉经学 第三阶段:宋明理学
对内
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君 主专制制度相辅相成,对古代中国 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 法律制度等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影响
对外
东亚 传入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
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西方
明末以来,儒学远播西方, 在西方引起了很大反响。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
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政治: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董仲舒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两 汉
新儒学 体系
伦理观: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思想上: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 学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Fra bibliotek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 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③义:孔子还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含义: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左传·桓公二年》: “古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 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八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2.孟子
主要思想
仁政: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 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 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 是儒家道德 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评价: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⑴孔孟之道 【C】 ⑵儒学经学化【B】 第2课:宋明理学 ⑴.朱熹的理学【B】 ⑵王守仁的致良知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 ⑴. 辐射东亚
第一 单元 中国 古代 儒家 文化
发展演 变过程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 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 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忠。
——《论语·八佾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孔子
①礼:他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 目的: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 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 紊乱的时弊。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背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景
社会动荡不安。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先
文化: 思想自由、社交频繁、私学兴盛
秦
主要思想 “礼”:“仁”:“义”: 孔子
儒 代表
评价:
家
人物 及思 想
孟子
主要思想 伦理观: 仁政: 民本: 评价:
主要思想 伦理观: 政治:
(1)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影响:(2)对后世:①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历史背景
1、政治:
(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诸侯纷争,战争不断,整个社会处于动
荀子
评价:
1、孔子
①礼: 含义:孔子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 目的: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
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 乱的时弊。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 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 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 含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 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 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 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 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形成 3、文化: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孔子(前551-前479 ) 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五礼 吉礼 凶礼 宾礼 军礼 嘉礼
在各种典礼、仪式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 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 亲疏、贵贱、贤愚等社会范畴,是周代礼制的基本精神。
孔子之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2.“礼” :“克己复礼” 3. “德治”: “为政以德”
孔子之伦理思想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 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3、荀子
1)伦理观:性恶论 主 要 2)主张“礼”“法”并用,更注重外在的社 思 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 想
3)政治主张: 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君 舟民水”
评价: 荀子的思想强化了孔子的“礼治”观念, 并融合了法家思想, 在后世也有不少影响。
第一阶段:先秦儒学(孔孟之道) 第二阶段:两汉经学 第三阶段:宋明理学
对内
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君 主专制制度相辅相成,对古代中国 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 法律制度等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影响
对外
东亚 传入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
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西方
明末以来,儒学远播西方, 在西方引起了很大反响。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
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政治: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董仲舒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两 汉
新儒学 体系
伦理观: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思想上: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 学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Fra bibliotek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 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③义:孔子还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含义: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左传·桓公二年》: “古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 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八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2.孟子
主要思想
仁政: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 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 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 是儒家道德 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评价: 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⑴孔孟之道 【C】 ⑵儒学经学化【B】 第2课:宋明理学 ⑴.朱熹的理学【B】 ⑵王守仁的致良知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 ⑴. 辐射东亚
第一 单元 中国 古代 儒家 文化
发展演 变过程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 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 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
忠。
——《论语·八佾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孔子
①礼:他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 目的: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 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 紊乱的时弊。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背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景
社会动荡不安。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先
文化: 思想自由、社交频繁、私学兴盛
秦
主要思想 “礼”:“仁”:“义”: 孔子
儒 代表
评价:
家
人物 及思 想
孟子
主要思想 伦理观: 仁政: 民本: 评价:
主要思想 伦理观: 政治:
(1)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具有进步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影响:(2)对后世:①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历史背景
1、政治:
(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诸侯纷争,战争不断,整个社会处于动
荀子
评价:
1、孔子
①礼: 含义:孔子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 目的: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
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 乱的时弊。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 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 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 含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 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 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 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