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与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与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对比

一、2014年宏观经济情况简介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1.7万亿元,折合美元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这是重要的规模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内,GDP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1%,实现了年初预期的目标。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向新常态转换,今年的变化是房地产结束了长达15年的超级繁荣期,进入调整期,这也是导致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的主要因素,由之带动投资增长明显下滑。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而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变化、发展方式变化和体制变化。而结构、方式和体制的变化不断推进、显现,正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所在,机遇所在。

与此同时,新的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逐步成型,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活力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新一届政府坚持去年以来的探索,继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在经济增速稳中缓降的同时,结构优化效应增强。

二、2017年宏观经济情况预测

中国经济在2016年企稳,此种趋势会在2017年延续。随着需求的提升,通缩压力将继续缓解,通货再膨胀将持续。价格的改善将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减轻债务负担,并使民间投资企稳甚至适度复苏。尽管房地产市场增速似乎会在未来几个月放缓,但预期其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是可控的。

与国内的稳定形势不同,外部经济环境更具挑战性。预计中美将就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国企改革等问题继续展开一系列艰难的谈判,不会爆发全面的贸易战。2016年,在国企去杠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去杠杆会提速,将有更多僵尸企业被关闭、重工业将继续去产能,坏账处理将加快。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通缩压力的缓解应为改革提供支持。

三、总体经济状况对比

1、2014年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和就业仍在下限之上。前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7.4%、7.5%和7.3%,波动不大,全年预计GDP将达61.7万亿,增长7.3%,比上年

回落0.4个百分点,实现了7.5%左右的预期目标。就业形势较好,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比上年同期多增16万人),提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总量将超过1300万人。物价增长小幅回落,持续保持在上限之下。1-10月累计,CPI同比增长2.1%,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CPI增长2.1%,明显低于3.5%的调控目标。

2、2017年

设定2017年财政赤字率为3%,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7,则预测得出2017年上半

年GDP增速为6.8%,2017年全年GDP增速6.7%,与去年持平。

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向好态势,由于国内宏观经

济政策与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双重叠加,且今年下半年这一国际因素还将获得较强支撑,宏观经济在底部趋稳已是一个基本判断。当前国内经济问题的核心是,中短期内传统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失灵,外生政策难以有效激起全面的总需求上升,以及长期生产率持续下降。而两个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加强。而要真正启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周期,还需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构建新动能,使其成为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

四、经济下行因素的对比

1、2014年

工业、房地产、投资构成今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一组经济指标,尽管调整时间先后上有差异性,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这一组指标的持续下行是经济向新常态转换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结构调整优化必然经过的阵痛。

首先,工业调整先行,继续呈逐年下降态势。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2014年继续有所下降,前10个月累计,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其次,投资增长调整紧随工业之后,调整力度加大,2014年前10个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

投资(不含农户)达50.5万亿元,增长15.8%,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

其三,房地产出现长周期调整的“拐点”。对今年经济下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房地产,房市进入长周期“拐点”,拉动投资增长加快下行。1-10月累计,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这直接拉动投资回落1.5个百分点。

房地产“拐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流入房地产资金流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持续多年的房地产“牛市”正是由于大量过剩流动性高强度流入房地产市场所致,但现在完全不同了,资金流发生了逆转,同时,人们对房价上涨预期开始下降,甚至不少人看跌,从而使房地产出现了拐点性变化。2014年房地产资金流发生了重大逆转,一季度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仅增

长6.6%,远低于同期房地产投资的增幅(为16.8%),1-10月累计房地产到位资金仅增长

3.1%,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正是资金供给不足与房地产供给的明显过剩共同作用,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拐点”的形成。

2、2017年

首先,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仍处萎靡不振状态,要恢复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仍需较长时间,这无疑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使中国经济在“内困”与世界经济外忧相互交织下变得独木难支。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质没有改变;尤其拥有巨大消费市场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趋势尚未改观,但由于经济体自身存在系列问题的拖累,发展疲态已露端倪。如国企改革推进缓慢、“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推进,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力度加大,对经济带来较大副作用也不可低估,如房地产调控趋严,虽然有可能使房地产非理性上涨态势得到控制,房地产泡沫有可能被挤出,但有可能导致房地产“硬着陆”,尤其会导致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如钢铁、水泥等行业都将陷入更大产能过剩状态,加大了去产能压力,让中国经济陷入了“两难选择”怪圈,更有可能导致经济势头下掉。

其次,国际金融形势有所逆转,所有以美元计价汇率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中国都存在资本外流风险,整体朝着有利于美国经济方向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巨大障碍。美联储去年12月中旬已加息一次,预计2017年还会有2-3次加息,这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是导致更多资本外流,引发人民币汇率更大、更频繁波动;又反过来诱发中国金融市场潜在危机发生,如资本市场可能会受到重挫,更加损伤广大投资都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同理也会让不少上市企业融资陷入困局,影响实体经济进一步成长。

二是资本外流也有可能引发国内金融业不稳定,使国内银行业信贷投放更加缺乏可靠的投资项目,“资产荒”现象更严重,也更会加剧金融资源要素向虚拟经济领域聚集,更会削弱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三是目前银行不良贷款高企,据银监会资料,截至2016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达1.4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6%,这一数据可能还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尤其银行经营利润在下降、资本金受到严重侵蚀、抗风险能力有所降低情况下,一旦受到来之国际金融市场的风波,原来靠贷款掩盖的企业信贷资金危机会很快暴露,则国内银行业资产坏账会大幅增长。而银行这个经济的“晴雨表”出了问题,则必然成为中国经济的巨大隐患。

目前实体经济生存环境尚未得到真正改观,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仅没得到根本解决,甚至有些负担可能还在加大,中小微实体经济普遍困难。

五、经济企稳或上行因素的对比

1、201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