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长相思_山一程》拼音及解释整理
长相思拼音版古诗
长相思拼音版古诗1. 请问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带声调的全文1、拼音及全文《cháng xiāng sī》-nà lán xìng dé《长相思》-纳兰性德shān yì chéng, shuǐ yì chéng ,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g,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fēng yì gēng , xuě yì gēng, guō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 gù yuán wú cǐshēng.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平仄关系:中中平,仄中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中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3、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扩展资料赏析:上片写行程之劳。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
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
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
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
“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长相思的注释和译文
长相思的注释和译文
《长相思》是一首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以下是一首《长相思》的注释和译文:
1、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形容旅程的艰难曲折,漫长无尽。
榆关:即山海关,古代在今河北与辽宁间的交界处。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帐篷,千帐灯指夜深人静时,帐篷中灯光闪烁,此为作者在塞外夜宿时所见。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指整夜风雪交加。
聒碎:声音嘈杂扰人。
乡心:思乡之心。
故园:故乡家园,此为作者家乡。
3、译文:
我身在行军途中,穿越崇山峻岭、河流溪涧,向着山海关前进。
夜深人静时,只见千万个帐篷中灯光闪烁。
整夜风雪交加,嘈杂的声音扰人清梦,思念故乡的心绪难以平静。
因为远离家乡,听不到故园那宁静的声音。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2.【榆关】即今山海关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故园】故乡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 赏析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2]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标签婉约、写景、思乡、羁旅、小学古诗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由我国清代纳兰性德所作,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相思·山一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长相思·山一程》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长相思·山一程体裁:词题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名字:纳兰性德年代:清代描述: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翻译: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入夜后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原文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夜深后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我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尤见词人对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
赏析二:思想内容《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翻译赏析
古诗长相思·山一程翻译赏析《长相思·山一程》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前言】《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词牌名,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⑹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翻译】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1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古诗简介《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翻译/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⑴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鉴赏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长相思 山一程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句注释】1.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
2.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程:道路、路程。
3.榆(yú)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4.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5.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6.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7.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8.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9.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原文释义】一路上跋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已经深了,只见无数座营帐中都亮起了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在我的故乡,几曾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风雪声?”【创作背景】《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
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纳兰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得思念亲人朋友,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的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
【作品赏析】《长相思》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
”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长相思的意思全诗
长相思的意思全诗一、《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5、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7、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诗意: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诗意:山水情深风雪意浓--------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译文二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小学古诗《长相思》注释、译文
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拼音版注音+注释+译文+赏析长相思cháng xiāng sī【清】·纳兰性德山一程,shān yīchéng水一程,shuǐyīchéng ,身向榆关那畔行,shēn xiàng yúguān nàpàn xíng夜深千帐灯。
yèshēn qiān zhàng dēng风一更,fēng yīgēng雪一更,Xuěyīgēng聒碎乡心梦不成,guōsuìxiāng xīn mèng bùchéng故园无此声。
gùyuán wú cǐshēng【注释】:①程:道程,路程。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
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
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也能诗。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
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
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并不是我们的大榆树!“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意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意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意思是: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古诗原文如下:
《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
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诗句解释
长相思诗句解释原文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经深,帐篷外面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诗人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那么烦乱的声音呢?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赏析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让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抒发了纳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该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y e sh en qi amh a n g e n g 夜深千帐灯
ch a n g xi a n g s 1 长相思
sh an y 1 ch e n g
山一程
n d l an x i n g d e
兰性德
sh an y 1 ch e n g shu 1 y 1 ch e n g 山
一程,水一程。
sh en xi a n gy u g u an n a p dn x i n g 身向榆关那畔行,
f e n
g y 1 ge n g xu e y 1 ge n g 风一更,雪一更。
g u o su i xi a n g x 1n m e n g b u ch e n g
聒碎乡心梦不成,
gu yu an w u c1 sh e n g 故园无此声
一、词句解释
⑴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6)聒(gU O):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二、原文译文
山一程,水一程。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风一更,雪一更。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我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三、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 《长相思?山一程》作品别名: 《长相思》
创作年代: 清文学体裁: 词
作者: 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
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