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课思考题与重点
绪论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4.大学生应该怎样适应大学的生活?
大学生应该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良好的学风。
5.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大意义和方法。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
选择正确的长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绪论重点:
1.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3.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
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第一章思考题:
1.理想的含义是什么?理想有哪些类型?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什么是信念?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哪些特征?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表现为A.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B.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7.联系理想与实际,谈谈对现实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的认识。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8.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第二章思考题:
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表现在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D.爱自己的国家。
5.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在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6.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7.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8.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9.做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B.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增强国防观念;
D.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思考题:
9.怎么理解“人的品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56第二段)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10.人生的目的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人生目的实质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
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11.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为什么说,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的基础。(P64倒数1,P65.1.2.)
12.为什么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三个人生观是错误的?
A.这三种人生观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们群众的利益。
B.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
C.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某一方面需要,而忽视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1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4.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和基本尺度是什么?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和贡献。基本尺度是对根本尺度的具体化。
15.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与保持心理健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P70倒数2)
16.为什么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A.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在现代社会,人们想要维持自身及其家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社会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们只有对社会和他人进行劳动和作出一定的贡献,才能满足对于这些生活的需要。
B.从社会角度而言,社会要想不断发展和进步,就要不断地鼓励和要求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的贡献大于索取。
C.从行为的道德价值来看,人生行为的道德价值,主要表现在对自然性的超越和对自身超越。个体的人作为价值主体,只有超越对他人和社会的索取而追求对社会其他人的贡献,才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17.与他人和谐相处应该坚持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