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加煤装置设计

合集下载

GB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pdf

GB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pdf

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基本规定 (3)第三章燃烧的设施 (5)第一节燃煤的设施 (5)第二节燃油的设施 (6)第三节燃气的设施 (8)第四章供热热水制备 (9)第一节热水锅炉及附属设施 (9)第二节热水制备设施 (10)第五章锅炉房的布置 (11)第一节位置的选择 (11)第二节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布置 (12)第三节锅炉间、辅助间和生活间的布置 (12)第四节工艺布置 (12)第六章锅炉通风、除尘和噪声防治 (13)第一节锅炉通风 (13)第二节除尘 (14)第三节噪声防治 (14)第七章锅炉给水设备和水处理 (15)第一节锅炉给水设备 (15)第二节水处理 (16)第八章燃料和灰渣的贮运 (19)第一节煤和灰渣的贮运 (19)第二节燃油的贮存 (22)第九章热工监测和控制 (22)第一节热工监测 (22)第二节热工控制 (27)第十章化验和检修设施 (28)第一节化验 (28)第二节检修 (28)第十一章汽水管道 (29)第十二章保温和防腐 (30)第一节保温 (30)第二节防腐 (31)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31)第一节土建 (31)第二节电气 (33)第三节采暖通风 (34)第四节给水排水 (35)第十四章室外热力管道 (36)第一节供热介质及其参数 (36)第二节管道的设计流量 (36)第三节管道系统 (36)第四节管道布置和敷设 (38)第五节管道和附件 (40)GB 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锅炉房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安全规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达到安全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工业、民用、区域锅炉房和室外热力管道设计:一、以水为介质蒸汽锅炉房,其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1~6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3.82MPa 表压、额定出口蒸汽温度小于或等于450℃;二、热水锅炉的锅炉房,其锅炉的额定出力为0.7~58MW、额定出口水压为0.1~2.5MPa表压、额定出口水温小于或等于180℃;三、符合本条第一、二款的参数的室外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和闭式循环热水系统。

锅炉省煤器安装施工方案

锅炉省煤器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施工机具、材料及作业人员.......................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施工程序和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质量标准及质量目标和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安装强制性条文及安全强制性条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锅炉危险源、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施工方案安全及技术交底记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编制依据1.1.武汉锅炉厂提供的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1.2.施工组织设计1.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5210.2-20091.4.《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5190.2-20121.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DL5009.1-2014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7部分:焊接》DL/T5210.7-20101.7.《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12年版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实施指南2013版1.9.《电力建设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中国电力出版社)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作量2.1.工程概况华能罗源电厂一期2×660MW机组工程,锅炉为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四角切圆燃烧,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塔式锅炉。

基于PLC控制的锅炉自动输煤系统设计[整理]

基于PLC控制的锅炉自动输煤系统设计[整理]

摘要本论文主要是以锅炉的自动输煤系统为研究对象,自动输煤系统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在锅炉输煤过程中只能使用人力的现状,也解决了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

论文首先简述了锅炉概况,对自动输煤系统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设计,然后对输入输出点进行分配,设计了主电路,对PLC进行分析选择,最后画出梯形图。

通过对原有锅炉输煤系统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PLC控制系统选用日本三菱F1-30MR型PLC,通过硬件选取,软件调试,实现整体控制系统结构合理,运转良好的目的。

个机械之间均涉及安全连锁保护控制共嫩:系统的输煤电机启停有严格控制顺序,彼此间有相应的联锁互动关系,当启停某台输煤系统设备时。

从该设备下面流程的最终输煤设备开始向上逐级启用,最后才能使该台设备启动;当停止某台输煤设备或某台设备故障时,从该设备上面流程的源头给煤设备开始向下逐级停机,左后才能使该台设备停止。

这样就保证了上煤传输的正常运行在线控制煤流量,避免了皮带上煤的堆积,也保护了皮带。

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布局合理,工作可靠,操作,维护方便,工作良好。

用PLC输煤程控系统。

用PLC来对锅炉输煤系统进行控制。

锅炉输煤系统,是指从卸煤开始,一直到将合格的煤块送到煤仓的整个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卸煤生产线、煤场、输煤系统、破碎与筛分、配煤系统以及一些辅助生产环节。

本设计中主要研究的是其中的输煤系统部分,即煤块从给煤机传输到原煤仓的过程。

采用了顺序控制的方法。

不但实现了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因此PLC电气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引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PLC;自动输煤系统;煤料自动控制目录绪论 (4)第1章输煤电控系统的概况 (5)1.1锅炉的概述 (5)1.2自动输煤系统的工艺过程 (5)第2章输煤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7)2.1输入和输出点地址分配及设备选择 (7)2.2 主电路设计 (10)2.3 PLC控制电路设计 (11)第3章输煤系统软件控制设计 (12)3.1系统控制流程图 (12)3.2梯形图 (13)3.3指令表 (16)总结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绪论锅炉自动输煤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对煤料的输送、除杂、破碎、提升等工作过程,以达到按时保质保量为机组(原煤仓)提供原煤的目的。

输煤系统流程图如下图

输煤系统流程图如下图

4.4 输煤系统流程图如下图4.5 输煤系统设备的接线如上图根据实际安全需要,启动,停止,急停掉电每一项均并联两个按钮,一个为集中控制室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另一个为实际现场控制面板上的按钮。

即集中控制室面板上位机现场控制面板启动按钮SB2 启动按钮SB5 停止按钮SB3 停止按钮SB6 急停掉电SB1 急停掉电SB4此外,每台设备均有热保护装置以防止过载,过电流过电压等,在集中控制室的控制面板上对系统运行情况是否异常均有相应显示,即系统中有设备运行异常时,系统立即自动停车,集中控制室控制面板上显示正常运行的绿灯L1迅速熄灭发出报警,提示工作人员该系统中设备发生异常属于故障停机。

指示灯L1在正常运行时为常亮,它受PLC输出继电器控制,外部电源经变压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36V,变压器TC采用型号BK-100,整流器VC采用型号QL5A,100V。

接线图如下: 集中控制室中输煤系统控制面板设计简图如下上位机现场控制面板设计简图如下:本设计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对照,完成对PLC及输煤机,破碎机等的选择。

4.6 应用程序根据流程图设计的输煤系统梯形图:4.7 主接线图及继电控制控制设计接线图:设备名称对应接触器皮带机M5 KM5破碎机M4 KM4除铁器M0 KM0皮带机M3 KM3给煤机M2 KM2电磁铁门M6 KM6堵煤振动器M1 KM1KT1~KT6,KT1’~KT5’为通电延时继电器。

针对具体实际设计,由上面继电器系统接线图与PLC控制系统接线图对比再次证明,继电器控制系统接线复杂在频繁工作中可靠性低易误动作,验证了PLC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先进性发展潜力巨大。

第五章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一、故障现象:锅炉运行时水箱喷水或有开锅现象故障原因: 1、系统缺水2、管道设计不合理3、锅炉冻结或有堵塞现象4、锅炉供热过剩,暖气片温度高。

解决排除方法:1、及时补水,保持膨胀水箱有1/2以上的水。

2、重新设计管道,并选择合适的管径。

循环流化床锅炉TG—75 3.82—M54落煤管防堵煤改造

循环流化床锅炉TG—75 3.82—M54落煤管防堵煤改造

循环流化床锅炉TG—75 3.82—M54落煤管防堵煤改造摘要:我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给煤装置由于设计不合理,经常出现堵塞现象,直接导致产出蒸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的生产。

通过对锅炉现场落煤管设计勘查、安装等问题以及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对落煤管进行改进,以解决落煤管堵塞问题。

关键词:给煤装置;堵煤;落煤管改进1 引言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工业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高效胶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低,燃烧强度高,负荷调节性能好和易于实现灰渣综合利用等优点。

其中炉前给煤装置是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煤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锅炉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落煤管发生堵煤是司炉工最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堵煤问题造成停炉,不但影响公司的后续生产,降低效益,还会对锅炉造成危害,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

2 锅炉结构及给煤装置介绍我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设计燃料为烟煤,并可掺烧一定比例的煤气及驰放气。

锅炉掺烧气体燃料量为总燃料量的30%(按热量计算)。

半露天布置,运转层标高为7米,采用由旋风分离器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高、低二级过热器,中间设喷水减温器,尾部烟道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在炉膛后墙对称置两个燃烧器。

锅炉型式:中温中压、单炉筒、自然循环、Π型布置的燃煤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煤由炉前煤仓经3台给煤机进入三个DN250的落煤管中落入炉膛,炉膛落煤口下方布置来自一次风机的播煤风(DN50),在落煤管倾斜段上部布置来自二次风机的送料风(DN250)。

3 落煤管堵煤产生的原因分析3.1 煤种影响进入炉膛的动力煤水分偏大,75t/h锅炉用动力煤的水分设计值为9%,而进入炉膛的动力煤水分偏大,造成煤的粘度升高,流动性变差,容易在有阻碍的位置堆积,造成下煤不畅。

3.2 给煤机下料口不合理给煤机下料口漏斗状结构太短,通径变化快,大量的动力煤瞬间进入通径稍小的落煤管,易发生堆积,造成堵煤。

钢铁厂自备电站煤粉+煤气混烧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钢铁厂自备电站煤粉+煤气混烧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程 控 制 、逻 辑 联 锁 功 能 。
钢铁 企业在 高炉炼铁 生产过 程 中,会 产生 大量高炉 煤气 。 若高炉煤气对 空排放 ,不仅会污染 环境且浪费能源 。 目前,冶 金行业 中越来越 多的钢铁厂筹建 白备热 电站 ,利用高炉煤 气作 为锅炉 的燃料 ,所产生 的蒸汽 可推 动汽轮发 电机组发 电也可推
t r o l s y s t e m u s e d M ACS s e ie r s DCS , he t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c a n me e t t h e p r o c e s s r e q u i r e me n t s ,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wh o l e p r o c e s s o f a u t o ma t i c d e t e c t i o n , c o n ro t 1 . Ke y wo r d s : Bo i l e r ; DCS ; F S S S
在 每 个 燃 料 喷 口 处 均 设 置 火 焰 检 测 仪 以 监 视 该 燃 料 喷 口 处燃 烧
图 1 控制系统 网络结构
3 主要控制功能
3 . 1 汽 包水 位 控 制
状 态 ,每 角设置 5 台火焰检 测仪 ,全炉 共设 3 0 台 。每角 设置 3
汽包水位控 制,是保证锅炉安全正常运行 的重要控制功能 之 一 。汽 包水 位反 映 了蒸 汽管 网 负荷与给 水量 之 间的平衡 关 系 ,汽包水位 与蒸汽管网负荷变化 、给水流量 波动及汽包排污 等 因素有关 。汽 包水位控制 的 目的是使给水量 与汽 包的蒸发量
动 汽 动 鼓 风 机 组 为 高 炉 鼓 风 还 可 为 工 厂 工 艺 设 备 或 生 活 区 提 供

锅炉直流煤粉燃烧器的设计

锅炉直流煤粉燃烧器的设计

锅炉直流煤粉燃烧器的设计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题目:2000T/h锅炉直流煤粉燃烧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 (2)1.1直流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发展 (2)1.2新型燃烧器的发展 (3)1.3燃烧器设计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4)第二章燃料性质和燃烧计算 (6)2.1基本资料和燃料分析 (6)2.2燃料的燃烧计算 (8)2.3小结 (12)第三章炉膛型式及燃烧方式的确定 (13)3.1锅炉本体布置 (13)3.2炉膛的容积和截面积计算 (15)3.3炉膛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 (16)3.4炉膛校核热力计算 (21)3.5小结 (27)第四章燃烧器的选型和计算 (28)4.1燃烧器选型和布置方式确定 (28)4.2燃烧器制粉系统的选择 (29)4.3燃烧器出力和风量计算 (30)4.4燃烧器尺寸计算 (33)4.5小结 (38)第五章总结 (39)参考文献 (41)致谢 (43)附表 (44)附图 (47)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前言改革开放30年来,电力行业走过了一条辉煌的改革发展之路,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保持每年新增1亿千瓦的迅猛势头。

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配风改造

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配风改造

到1 k P a , 至辅助播煤风 风门前压力达 0 . 4 k P a 。总管为  ̄ 3 7 7 × 4 , 截 面积 1 0 7 4 6 6 . 5 m n ] 2 。从总管分别引出 6 根  ̄ 1 3 3 X 6 管连 接至 各个上 播煤 风及 辅助播 煤风 , 其 截面 积总 和为 1 2 6 6 1 X 6 —7 5 9 6 6 I - n I  ̄ 2 。而 上 播 煤 风 喷 口 面 积 为 7 O X 3 0 0— 2 1 0 0 0 mm 2 , 辅 助播煤风喷 口面 积为 2 8 0 x 2 0 —5 6 0 0 mm2 , 播
检修工作量大 、 时间长 。

播 煤

辅 助 播 煤
. .

图 1 给煤 装 置 配 风 示 意 图
图中上播煤风 、 辅 助播煤 风 皆来 自一 次风 机 出 口风箱 , 额
定 负 荷 时 一 次 风 机 出 口压 力 达 8 k P a , 至 上 播 煤 风 风 门前 处 减
s n e b e i g u a v u G a z a 。 鱼 要 堡 主 鏊 鎏 釜
循 环 流 化 床 锅 炉给 煤 装置 配 风 改 造
雷 火英
( 福 建省 南纸 股份 有 限公司 , 福建 南平 3 5 3 0 0 0 ) 摘 要: 首先对 现有 循环 流化 床 锅炉 给煤特 点及 运行 中存 在 高温烟 气反 窜造 成皮 带烧 损等 问题作 了阐述 , 随后 从 锅炉 实 际运 行参 数 、
2 我公 司锅炉 给煤机运行存在 问题
我公 司 2 O l O年 安装 1台循 环 流 化 床 锅炉 , 型 号 为 UG 1 3 o / 9 . 8 - M。采 用高温蜗壳式 汽冷 旋风分 离器 , 循 环倍率 2 O ~ 2 5 。炉前布置 3台密封皮 带给 煤机 。给煤 机运 行存 在 以下 问

锅炉系统课程设计——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系统

锅炉系统课程设计——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系统

锅炉系统课程设计——600MW等级超临
界压力煤粉锅炉系统
引言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之一,在电力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系统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锅炉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火力发电厂中。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系统的概述
2. 该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3. 煤粉燃烧及其调节
4. 蒸汽发生器的参数控制
5. 空气预热器及其作用
6. 烟气脱硫及除尘
7. 安全装置
结论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能够深入了解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代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系统的认识,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世荣, 康涛, 刘广义. 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运行调整技术.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4(1): 30-32.
[2] 梁华峰, 刘韶辉, 肖俊波. 超临界火电机组高低温再热中低压缸凝汽器能力提升技术. 电力建设, 2012(7): 66-70.。

(完整word版)8锅炉房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8锅炉房设计规范

8、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4.3.7 锅炉房出入口的设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l 出入口不应少子2个。

但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2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2 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3 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其各层的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楼层上的人员出入口,应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楼梯。

4.3.8 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室外开启,锅炉房内的工作间或生活间直通锅炉间的门应向锅炉间内开启。

5.1 燃煤设施5.1.5 煤粉锅炉磨煤机型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燃用无烟煤,低挥发分贫煤、磨损性很强的煤或煤种,煤质难固定时,宜选用钢球磨煤机;2 燃用磨损性不强、水分较高、灰分较低及挥发分较高的褐煤时,宜选用风扇磨煤机;3 煤质适宜时,宜选用中速磨煤机。

5.1.6 给煤机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 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1台给煤机发生故障时,其余给煤机的总出力,应能满足锅炉额定蒸发量100%的给煤量;2 制粉系统给煤机的型式,应根据设备的布置、给煤机的调节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等要求进行选择,并应与磨煤机型式匹配;3 制粉系统给煤机的台数,应与磨煤机的台数相同。

其计算出力,埋刮板式、刮板式、胶带式给煤机不应小于磨煤机计算出力的110%,振动式给煤机不应小于磨煤机计算出力的120%。

5.1.7 煤粉锅炉给粉机的台数和最大出力,宜符合下列要求:1 给粉机的台数应与锅炉燃烧器一次风口的接口数相同;2 每台给粉机最大出力不宜小于与其连接的燃烧器最大出力的130%。

7.0.4 锅炉房燃气质量、贮配、净化、调压站、调压装置和计量装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当燃气质量不符合燃烧要求时,应在调压装置前或在燃气母管的总关闭阀前设置除尘器、油水分离器和排水管。

7.0.5 燃气调压装置应设置在有围护的露天场地上或地上独立的建、构筑物内,不应设置在地下建、构筑物内。

自制分层给煤装置在10t/h管式锅炉中的使用效果

自制分层给煤装置在10t/h管式锅炉中的使用效果

3 自制 分层 给煤装 置结 构特 点
() 1 采用 35m 8=1 厚壁 无缝管 作 为给 2 m、 2mm
4 分层 给煤器 的原理及使用效果
() 经过煤 仓 进入 给煤滚 筒 上部 , 1煤 调节 闸板 控
维普资讯
20 0 7正


无需更 换风 机 。 () 3 升温 快 , 烧 充 分 , 鹰 铁 处 无 明火 和 红 碳 , 要 , 燃 老
炉渣含碳量明显降低 , 热效率明显提高。 6 () 4 煤炭消耗及风机电耗 明显降低 , 一个供暖期 节能费用等于设备投资费用 , 降低生产成本 , 可谓是

经济效益
( 按煤耗减少量 ( 1 ) 每班 ) . , 0 8t每天 3个班 , 平
后移 , 排 面 上 形 成 “ 舌 ” 象 。造 成 炉 排 局 部 烧 炉 火 现 结, 老鹰铁 烧 坏 。
图 1 分 层 给 煤 装 置 结 构
1 流煤斗 ; . . 2 装置外壳 ; . 节煤层度 闸板 ; 、 3调 4 前拱 ; . 5 冷却水箱 ; 6 刮煤板 ; . . 7 给煤滚筒 ; . 8 筛分器 ; . 9 炉排前挡煤板.
过挤压后的煤层密实 , 而且颗粒 不 同的煤参杂在一 起, 块煤间隙被煤末充填 , 煤层通风性能差 , 通风阻力 大。进人炉膛后第一阶段的逸出挥发物受到抑制 , 汽 化 反应 减 弱 , 大 地降低 了燃 烧速 率 。 极
() 斗 供煤 的弊 端 是 大煤 溜边 , 中 间末 煤 过 2煤 而 多, 造成 送风 阻 力 两侧 小 , 供风 量 过 大 。 中 间送 风 阻 力大 , 出现供 风 量不 足 , 两侧 穿风 , 层 中 间高 温 区 使 煤

(完整版)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录1锅炉⼯艺简介 (1)1.1锅炉的基本结构 (1)1.2⼯艺流程 (2)1.2煤粉制备常⽤系统 (3)2 锅炉燃烧控制 (4)2.1燃烧控制系统简介 (4)2.2燃料控制 (4)2.2.1燃料燃烧的调整 (4)2.2.2燃烧调节的⽬的 (5)2.2.3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的燃料量的调节 (5)2.2.4影响炉内燃烧的因素 (6)2.3锅炉燃烧的控制要求 (11)2.3.1 锅炉汽压的调整 (11)3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14)3.1锅炉燃烧系统蒸汽压⼒控制 (14)3.1.1该⽅案采⽤串级控制来完成对锅炉蒸汽压⼒的控制 (14)3.2燃烧过程中烟⽓氧含量闭环控制 (17)3.2.1 锅炉的热效率 (18)3.2.2反作⽤及控制阀的开闭形式选择 (20)3.2.3 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20)3.3炉膛的负压控制与有关安全保护保护系统 (21)3.3.1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22)3.3.2防⽌回⽕的连锁控制系统 (23)3.3.3防⽌脱⽕的选择控制系统 (24)3.4控制系统单元元件的选择(选型) (24)3.4.1蒸汽压⼒变送器选择 (24)3.4.2 燃料流量变送器的选⽤ (24)4 DCS控制系统控制锅炉燃烧 (26)4.1DCS集散控制系统 (26)4.2基本构成 (27)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4.3锅炉⾃动燃烧控制系统 (31)总结 (33)致谢 (34)参考⽂献 (35)1锅炉⼯艺简介1.1锅炉的基本结构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部分。

1、锅炉本体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产蒸汽的核⼼部分,称为锅炉本体。

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

炉膛⼜称燃烧室,是供燃料燃烧的空间。

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上进⾏⽕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称⽕床炉;将液体、⽓体或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称⽕室炉;空⽓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为沸腾炉,⼜称流化床炉;利⽤空⽓流使煤粒⾼速旋转并强烈⽕烧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的设计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的设计

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的设计洪波长沙锅炉厂摘要:本文从设计、结构、运行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三回程、三级分离回送、碟型布风独特燃烧系统和几个辅助设备。

关键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三回程;三级分离回送;碟型布风;鼓、引风机;燃料粒径;给煤设备1 前言长沙锅炉厂多年来致力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与设计制造工作,自1997年第一台稀相区采用三回程及一级分离回送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以来,不断对这项技术进行追踪调查与完善,取得了许多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稀相区采用三回程及三级分离回送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产品的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设计特点。

2 锅炉设计基本条件2.1 锅炉设计规范额定蒸发量35 t/h额定蒸汽压力 3.82 MPa额定蒸汽温度249 ℃给水温度104 ℃2.2燃用煤种造气炉渣、劣质烟煤、无烟煤末、焦碳末。

3 锅炉及辅助设备结构介绍从国内已投运锅炉来看,由于多种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般难达到满负荷,运行周期短,事故频繁,分离效率低,埋管与尾部等受热面磨损快,分离器及炉墙磨损、变形、密封性能不好,漏灰严重等,严重影响锅炉的连速稳定运行,不适用化肥行业生产连续性和用汽量大要求。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设计问题,也有制造、安装、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有锅炉本体的问题,也有辅助设备方面的问题。

稀相区采用三回程及三级分离回送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是我厂结合中小型化肥行业实际,为大力提高锅炉运行可靠性,而研制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该锅炉设计为双锅筒、自然循环、分散下降管,适用于室内和半露天布置。

3.1 锅炉的基本尺寸上锅筒中心标高18,100 mm锅炉运转层标高7,500 mm锅炉点火平台标高4,200 mm3.2 锅炉燃烧系统该锅炉稀相区采用三回程及三级分离回送以及碟型布风板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

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那些一次通过炉膛时没有燃尽,而循环次数又不多的颗粒的燃尽度,因此稀相区设计成三回程,烟气经过三回程后,停留时间达到5.8秒,从而使烟气中循环次数又不多的颗粒有足够停留时间燃烧尽,提高炉膛出口温度(达到900~950度),降低飞灰含碳量(为6~8%),降低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提高锅炉效率,降低锅炉耗煤量,特别是目前,煤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起到节能降耗作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燃煤与掺烧高炉气锅炉的设计与运行

燃煤与掺烧高炉气锅炉的设计与运行
paty rl . Ke r s: e in; u g s o e a in y wo d d sg f e a ; p r t l o
1 锅 炉设 计 情 况 简介
30 W 煤气 掺烧 锅炉 为我公 司开 发 的煤 、 0M 高 炉煤气 、 焦炉 气混烧 的新 型锅炉 , 设计燃 用结 焦性 极强 的神华 煤 (0 % 负荷 ) 8 % 煤 +2 % 高 炉 10 ;0 0 气( 高炉 气 的最 大参烧 比 3 % ) 还能在 燃 煤和 油 0 ,
考虑燃 用多 种燃 料 和 燃料 的燃 烧特 性 , 烧 燃
器设 计成 角 式 布置 直 流形 式 , 分成 上 、 二组 , 下 有 5层一次 风 喷 口, 中下 组 燃 烧 器 有 三层 一 次 风 其
17 / 7 4一Y 10 1 . M1锅 炉 , 额定 出 力 的 发 电 负 其
喷 口, 其余 布置在 上组燃 烧器 , 上组燃 烧器带 有燃 尽风 , 额定 负荷 时 4层 运 行 , 备 用 , 设 有 高 l层 还 炉气 和焦炉 气 喷 口。高炉 气 布 置在 最 下层 , 炉 焦
中 图分 类 号 :K 2 T 23 文 献标 识码 : A
De i n & Ope a i n o i r Fii g Co la d Fl e a sg r to fBo l r n a n u g s e
We h iJa ig u n u , ioJn g i
( 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 司,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4 ) 5 0为国内首次设计 , 实际运行参数 和设 计值相 吻合 , 行后的锅炉 达到 了 30 其 运
预期设计 目标 , 为大容量锅炉掺烧 高炉煤气 打下基础 , 超过 了国外进 口锅炉的性能。 关键词 : 设计 ; 高炉煤气 ; 运行

综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

综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
1 1 皮 带给料 机 .
皮带 给料 机一 般 采 , 宽度可选用 40一 0 l。它的特 0 l 0 n 0 m
点是 : 结构 简单 , 料易 于控制 , 比较均 匀 , 常 加 也 通 用插 板调 节胶 带上 的料 层 厚 度来 控 制 加 料 量 , 也
胶 带烧坏 。
21 0 1年第 1 ( 第 16期 ) O期 总 6
1 2 圆盘给料 机 .
应 用能 源技术
l 7
有运行稳定 、 不易卡塞 、 密封严密 , 可调性能好等
优 点 。而且 它不 受 长 度 的 限制 , 果 与 冲板 式 等 如 计 量仪 器 配合 , 以 制 成 带 计 量 的 刮 板 给 料 机 。 可 若 采用 特殊工 艺 埋刮板 给料 机亦 可制成 一定 弯曲
床电站在雨季中普遍 出现给煤不畅、 给煤堵塞问
题 。 了解 和 正 确 选 用 及 使 用 给煤 装 置 是 至 关 重
要的。
1 常用 给 煤 装 置 的种 类
文 中所述 给煤 装 置 指 的是 : 经破 碎 后 的煤 将 和脱硫 剂送 人 流化 床 的装 置 。通 常包 括 皮 带 、 链
可采 用变 速 电动机 转速来 改变 胶带运 行 速度 以控 制加 料量 , 电动 机 通 过 变速 箱 将 胶 带运 行 速 度 控 制在 0 0 0 2m s .4~ . / 。
已有大量 5万 ~ 0万 K 等级的循环 流化床锅 3 W
炉 投入 了商业 运行 , 整体运 行情 况看 , 炉本体 从 锅 的设 计 与运行 基本 可 以达到设 计要 求 。而辅 机 系 统 的运行 情 况却存 在很 多 问题 。其 中给煤装 置 的 故 障是 影 响电厂 安全运 行 的主要 因素 。循 环流化

锅炉上煤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锅炉上煤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CTX2—12
数 量
1 1

4 信息 系 统T 程 I 2018.6.20
EXCL{ANGE OF EXPERI ENCE 经验交流 >
热 继 电 器 时 间 继 乜嚣
行 程 开 关 按 钮
指 示 灯
Il<36-2《)

Js14P

YBLX一19/(…1 来自3 LAY37(I’l3( 1
EXCHANGE OF EXPE ̄ENCE 经 验交流
锅炉上煤 机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杨正祥
摘要 :将煤 运送 到锅 炉加 热 器 中需要 用到锅 炉上煤机 。在 需 求分析 的基础上 ,本 文设 计 了一种 方
便 可靠的 小型锅 炉上煤机 ,能 实现 自动上煤 和下煤 ,如 果上煤 出现故 障能 自动降 下煤斗检修 。 关 键 词 :锅 炉上 煤 机 ; 电 气 控 制 ;主 电 路 ; 辅 助 电路
2.2辅 助 电路设 计 图 1中 ,SB1、SB2、SB3分 别为 停止 按钮 、上 煤 启动按 钮 、下 煤 启 动按 钮 ,SQ1、SQ2分 别 为 上煤 行 程 开 关 和 下煤 行 程 开关 ,SQ3为能 耗 制动 控制 按钮 ,HL1为 电源 指 示灯 , HL2、 HL3分 别为上 煤和 下煤指示 灯 。 (1)上煤过 程设计 按钮 SB2被 按下后 ,电流通过 KM1线 圈 ,使 电动机正转 , 同时 KM1的常 开辅助触 点会 闭合 ,形成 自锁 ,进入 上煤 过程 。 当到 达相应 位 置 时 ,煤 斗撞 击上 煤行 程开 关 SQl,使 电动机 失 电 ,结 束上煤 过程 。 (2)下煤过程 设计 按 钮 SB3被 按 下后 ,电流 通 过 KM2线 圈 ,使 电动 机 反 转 ,同时 KM2的常开辅 助触点会 闭合 ,形 成 自锁 ,开始下煤 。 当到达 指定 位置 时 ,煤 斗撞 击下 煤行 程开 关 SQ2,使 电动机 失 电 ,结束 下煤 过程 。 (3)能耗制 动设计 下 煤 到 相 应 位 置 时 ,煤 斗 会 撞 击 制 动 行 程 开 关 SQ3, SQ3闭合 使 电流通 过 线 圈 KM3,时 间继 电器 KT得 电 ,启动 能 耗 制 动。 同 时 KM3常 开辅 助 触 点 会 闭合 ,形成 自锁 。达 到设 定时 间后 ,KT延时继 电器 断开其 常闭触 点 ,完成 制动 .. (4)指 示灯设 计 当电源 接 通 时 ,电源 指示 灯 HL1亮 。 当 KM1线 圈得 电 上煤 时 ,KM1辅助 触点 吸合 ,上 煤指示 灯 HL2亮 ,上煤结 束 时 , KM1辅 助触 点 断 开 ,HL2灯 熄 。 当 KM2线 圈得 电下 煤 时 , KM2辅 助触 点吸合 ,下煤 指示灯 HL3亮 ,下 煤结 束时 ,KM2 辅助 触点 断开 ,HL3灯熄 。

锅炉燃料煤系统改造的设计、制作、安装及应用

锅炉燃料煤系统改造的设计、制作、安装及应用

锅炉燃料煤系统改造的设计、制作、安装及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暖科燃料煤由原煤改烧中煤的原因及改造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煤方案设计安装应用经济效益龙煤七台河分公司桃山选煤厂水暖科锅炉原来用的原料煤是原煤,并且必须烧桃山矿、新立矿、新兴矿运来发热量高的上等原煤来保证全厂各单位冬季供暖。

上煤之前必须先和调运司衡员联系,经常因为没有好煤而停炉,上煤时必须先开110#皮带,在皮带中段下料槽处落煤,如果遇到煤块多或有大的冻块时候,经常发生堵溜槽现象。

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水暖科每个采暖期计划用煤1.8万吨左右,每吨原煤价格按500元计算,1.8万吨原煤为900万元。

但如果改用中煤后,原煤中的精煤被提取,是一个很大的效益增长点。

经上述论证,提出锅炉燃料用煤由原来的原煤改为中煤方案。

这种方案就是将原先的原煤通过110#皮带运至水暖科锅炉908#上煤皮带,改为由原煤通过110#皮带运至洗选系统后得到的中煤,通过电煤皮带运至闲置的901#下料1号煤仓、2号煤仓,将煤仓口处重新安设平板闸门及仓下溜槽,在其下面增设一条20m转载皮带,同时将水暖锅炉908#上煤皮带向下延伸65m,这样煤仓下来的中煤通过转载皮带运至水暖锅炉908#延长后的皮带上,达到了锅炉由原煤改烧中煤的目的。

其具体方案是:一、将原908#上煤皮带延长至901#下料1号煤仓处,总长度65m,倾角11度。

二、在901#下料1号煤仓、2号煤仓、3号煤仓,长度约20m,倾角10度,增设一条转载皮带,将1号、2号煤仓的中煤通过转载皮带运至908延长后的皮带上。

三、在901下料1、2号煤仓口处各设置一平板闸门,由于原仓口基础预埋件多年闲置,已腐蚀严重,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固定平板闸门很不安全,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原预埋件不牢固的去掉重新加槽钢,在和基础预埋件焊接牢固,另一种方法是采用159管支撑其槽钢框架进行加固,确保平板闸门运行的安全可靠。

简述煤气冷却余热锅炉的设计

简述煤气冷却余热锅炉的设计

简述煤气冷却余热锅炉的设计前言新型煤气化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开发新一代煤炭气化技术,不仅是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气流床粉煤气化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之一,其煤种适应性强,原料消耗低,煤炭转化率高,代表了煤气化技术的发展主流,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整个煤气化系统中,余热锅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饱和水变成饱和汽,降低煤气的温度。

由于煤气化出来的煤气含尘量大,细粉灰掉落难以冷却而且容易引起自燃,而且因为介质是煤气,锅炉整体密封复杂且易存在泄露,余热锅炉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因而降低了蒸汽器的经济效益。

本锅炉克服了以上缺点,设计出保证了连续、稳定、安全运行的余热锅炉,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

此类锅炉适用于对密封性要求高的余热烟气,立式布置全膜式壁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着重解决了泄露问题。

1.设计参数1.1原始参数入口煤气量50000Nm3,入口煤气温度700℃,设计出口煤气温度220℃煤气成分N249.66﹪,H213.94﹪,CO27.56﹪,CO21.17﹪,CH4 1.89﹪,H2S0.47﹪,H2O5.31﹪,Ash(烟气含灰量)45g/Nm3。

1.2锅炉参数额定蒸发量13.1t/h,饱和蒸汽压力0.8MPa,饱和蒸汽温度175℃,锅筒工作压力0.8MPa,给水温度30℃。

2.锅炉结构特点该锅炉的简图如图1所示.本锅炉是锅筒立式布置形式、自然循环、钢结构、下部支撑、中间对流管束。

煤气入口在余热炉的前、上部,然后经过对流管束横纵向冲刷到出口烟道,出口烟道在锅炉的后、下侧。

煤气冲刷对流管束掉落的细粉灰经过灰斗里的蛇形管束冷却到200℃以下,在经过气力输送运走。

本余热锅炉结构紧凑简单、占地小,全膜式壁结构密封性好,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锅炉最大外形尺寸为(长×宽×高):7500mm×9600mm×140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 我国锅炉现状中国锅炉量大面广,平均容量小,且以燃煤为主,年耗燃料约4亿t标准煤,约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1/4强。

由于锅炉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相当严重,每年多耗用燃煤约6000万t,节能潜力巨大。

另外由于工业锅炉排放大量烟尘以及SO2和NOX等污染物,成为我国大气主要煤烟型污染源之一。

我国每年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约为:烟尘排放:280万t/a;SO2:900万t/a;CO2:12.5亿t/a。

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0%,通过节能改造和完善管理,仅燃煤锅炉节省煤炭潜力可达7000万吨标准煤。

根据收集到的有关省市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数据(广州、南京、西安、甘肃、辽宁、上海)统计计算:(1)20t/h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的加权平均热效率为68.72%。

(2)20t/h及以下燃油(气)工业锅炉的加权平均热效率为82.61%。

锅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自动化程度低,仪表简单落后,煤种不固定,操作依靠压力表、负压、流量等参数,手动操作调节挡风板和炉排速度来满足蒸汽量的变化,且负荷变化波动较大,常常为满足生产,一味加大鼓风和炉排速度,造成漏风系数、烟气量、排烟温度、灰渣含碳量等升高,同时锅炉设计过程中,根据固定的煤种,按照负荷计算好使用的风机,都要打出设计安全系数等等,这些因素造成锅炉不在最佳状态运行,浪费能源。

同时由于生产的需要,改造的时间紧。

我国节能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从那时起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有关能源、节能管理方面的法规、办法,并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节能管理方式和机制,从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加强和规范节能工作的管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采用的节能政策、措施已相当丰富,国外采用的节能机制、政策和手段我国已基本采用和尝试采用,以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其后相关配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我国的节能管理工作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

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努力,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锅炉是供热设备中最普遍的动力设备之一,其任务是供给合格稳定的蒸汽,以满足负荷的需要。

为此,锅炉生产过程的各个主要参数都必须严格控制。

锅炉设备是一个复杂的控制对象,主要输入变量是负荷、锅炉给水、燃料量、减温水、送风和引风量。

主要输出变量包括汽包水位、过热蒸汽温度及压力、烟气氧量和炉膛负压等。

因此锅炉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且相互关联的复杂控制对象。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锅炉加煤系统,提高供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二、设计内容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成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开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GSQ81-I型锅炉上煤机就是这样一种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的设备。

类似GSQ81-I型上煤机这样的小型锅炉上煤设备在大型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但在人们的生活作业中却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型供暖系统、食堂的生产过程等都跟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业生产中用的锅炉上煤机要比这种小型上煤机先进的多,然而却不能替代它。

工业用上煤机系统较庞大,功能多、效率高。

但是设备的选用也要因地制宜,小型的锅炉设备在生活作业中已足以满足要求,如若先进的上煤设备取代了它,就显得“大材小用”了,虽然优点很多,可是结构复杂,而且费用较高。

在本次毕业设计开始之初,我便搜集了一些关于GSQ81-I型锅炉上煤机的资料和图片以及它的安装尺寸,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工地上看到了一台上料设备,虽然跟GSQ81-I型锅炉上煤机的结构不同,但却有相似之处,我细心留意了它的工作过程,着重是翻斗的提升过程。

翻斗的结构形式跟我的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为我后来的设计作了良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GSQ81-I型锅炉上煤机是一种能适宜人们生活需要、结构简单、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的小型上煤设备。

1.考察现有锅炉上煤系统,选出三种典型上煤方案,确定一种方案2.技术参数计算3.垂直提升机选型、水平输送机选型、动力选型4.各接口设计5.上煤流程图绘制6.整体装配图设计三、设计方案锅炉安装时为了排渣、通风等需要一般安装在二层楼面。

而锅炉进煤口则在三楼位置。

因此为锅炉加煤需要垂直提升,水平输送。

目前国内此类设备很多,性能各异。

本设计在于优化、改进、创新。

图1-2总装配图1-减速器;2-支架;3-电动机;4-钢丝绳;5-联轴器;6-卷筒;7-支架本课题主要研究:通过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将运动与动力传递给执行装置,而提升装置沿怎样的运动轨迹使煤斗运动并将煤斗中的煤到入炉膛中,然后煤斗返回到运动起始点。

其中煤斗的运动是靠钢丝绳的拉力和连杆支承的共同作用下运动的,如何使煤斗倾斜一定角度而将煤倒出是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煤斗沿怎样的轨迹运动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本课题主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颖的、小巧玲珑的锅炉上煤设备。

使它能大大减轻司炉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并且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特别是炉前无需操作位置,保持锅炉房整洁美观。

由于锅炉房的粉尘较多,上煤的工作量较大,司炉工不堪重负。

因此减轻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GSQ81-I型锅炉上煤机就是这样一种设备。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一种装置使翻斗中的煤到入锅炉炉膛中,以达到减轻工作强度的目的。

本次设计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执行装置。

动力装置选用电动机;传动装置采用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需要确定总的传动比、各级传动比、齿轮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等;执行装置的设计要确定卷筒、连杆、支架和轴等的结构尺寸。

GSQ81-1型锅炉上煤机是一种新颖的、小巧玲珑的锅炉用上煤设备。

它能大大减轻司炉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特别是炉前无需操作位置,保持锅炉房整洁美观整个工作过程原理是: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带动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齿轮减速器末级大齿轮带动输出轴转动,再通过联轴器驱动卷筒转动,在两个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的拉力作用下通过摇臂提升翻斗,当翻斗运行至导杆位置时,导杆抵住翻斗内壁,这时连杆不再运动,而卷筒继续旋转,在钢丝绳的作用下翻斗开始旋转运动,当翻斗倾斜一定角度后,将翻斗中的煤倒入炉膛后通过开关控制使电机反转并使煤斗返回原位。

在本设计中,小车的主要作用是在人力作用下将煤斗往返于煤炭储存地与锅炉上煤机之间,为了增加小车的平稳性采用两轮式小车,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使煤斗在小车中保持平稳,小车的外形按照煤斗的轮廓设计,并且比煤斗的尺寸稍大一些。

轮胎的内径为300mm,外径为340mm。

图1-1锅炉上煤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图1-1型锅炉上煤机的主要组成部件1-电动机;2-减速器;3-联轴器;4-卷筒支架;5-卷筒;6-导杆;7-轴承支架;8-连杆;9-煤斗图1-3减速器装配图1-箱座;2-通气器;3-油标;4-六角螺塞;5-键;6-轴I;7-轴承端盖;8-轴II;9-轴III;10-齿轮;11-轴承6207;12-键;13-轴承6204;14-齿轮;15-轴承6203四、参考文献[1] 冯嘉花. 变频调速改造锅炉房55 kW循环水泵[J].电气时代,2007,26(5):94~95[2] 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试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8[3] 吕景泉.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l,6[4] 刘法治.模糊控制技术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应用[J].微机算机信息,2005,(7):21~23[5] 赵明,许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6]刘星平.基于PLC及其网络的智能炉温控制系统[J].电气应用,2006.3 20-22[7] 裘旭东,徐健丰.基于PLC的XA62W型万能升降台铣床的技术改造[J].煤矿机械,2007,28(12):150~152[8]李明,徐向东.用容错技术提高锅炉控制系统的可靠性[J].清华大学学报,1999,(39)3,88-91[9] 9]王永平,陈建华.基于S7—200PLC的高性能电热锅炉控制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3)26-28[10]吴春旺,陈霞.锅炉汽包水位调节控制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2006,3,71-72[11]. 《工业锅炉上煤机通用技术条件》,JB/T 6521—1992,上海工业锅炉所,1993[12]. Torsten cegrell.Power System Control Technology,1986[13]. Theodore H.Meltzer.High Purity Water Preparation.Tall Oaks Publishing,1996[14].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奚士光,吴味隆,蒋君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5]. 《机械设计》,郑江,许英,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设计手册》,叶伟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 《机械原理》,朱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宋书中,葛玻.通用型工业过程控制器及在温控中的应用[J].电气自动验化,2000,6,34-36[18].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王大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 《机械设计》,徐锦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五、指导教师评语六、审核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