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劳动市场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南京市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就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而言,总体的情况处于较好的局势,但另一方面又有着一些隐含的问题;同时,城乡就业也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困扰人民生活的问题,需要对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做一个调查,以便找到合适的方法。该报告结合南京市各城乡的具体情况,利用具体的数据真实的反映南京劳动力的市场情况。

一、南京市劳动力供求的基本情况

1、供求基本情况

2010年南京市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态势仍会持续。南京市中国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就业人口总是处于过度饱和的情况,但今年由于经济恢复的较好,以及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得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近日,我市2010年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进入四季度,全市企业缺工人数持续增加,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人员、技术人员成为三大最为紧缺的工种,后勤总务、文员等劳动强度低、劳动环境优越的岗位成为求职者竞争比较激烈的岗位。

2、产业需求状况

第一产业需求比重为0.45%,第二产业需求比重为24.01%,第三产业需求比重为75.5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效应释放,我市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劳动力在三个产业间的分布更趋合理。从业结构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单位与劳动力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见表1)

表1.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需求人数

(人)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9760.45

第二产业5189624.01

第三产业16323275.53

合计216104100.00从具体行业看,本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排在前三位。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需求人数为1.23万人,占总需求的22.83%;制造业需求人数1.16万人,占总需求的

21.46%;住宿和餐饮业需求人数1.02万人,占总需求的18.95%。

3、用人单位需求状况

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需求仍占主体地位,占总需求的78.37%,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用人需求占总需求人数的前两位,分别为57.43%、13.12%。近年来,我市优化投资环境,简政放权,筑巢引凤,在租金、税收、工商收费与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了内外资企业来我市落户、开业、生产经营,吸纳了较多劳动力。而非企业单位中的事业单位等由于受到机构改革、编制、财政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其劳动力需求明显低于企业单位。

4、不同年龄段上的需求情况

从年龄分组来看,45岁以上求职人员求人倍率最高,达3.04,其次为35-44岁年龄组,求人倍率达1.97。本季度报表显示16-24岁年龄组求人倍率最低,仅0.10。这部分人群主要为毕业生,毕业生总量上供过于求。一方面企业提供的适合毕业生的岗位总量相对较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偏爱“往届”毕业生,认为应届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和技能、欠缺一定的职场历练等,造成用人单位不太愿意使用他们。从毕业生自身分析,存在着有的毕业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没有能够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步入社会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值却过高,脱离了现实水平,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虽然2009届毕业生的期望值开始有所改观,但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南京市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重组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失业率上升,同时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而且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日益非正规化,引起对城市职工福利的担忧;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始终是减少贫困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城市的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农民工及其家庭如何融入城市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难题。

农村人口与劳动力数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人力资本积累情况。表1显示,全市户籍总人口由1996年525.4万人增加到2006年607.2万人,增加81.8万人,年均递增1.5%。其中农村家庭户籍人口由1996年254.7万人减少到2006年204.4万人,减少50.3万人,相应地,农村家庭户籍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重由1996年48.5%下降到2006年33.7%,降低14.8个百分点。随着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农村劳动力由1996年172.6万人减少到2006年135.5万人,减少37.1万人。同时,农村家庭户均劳动力规模也呈缩小的趋势,农村家庭户均劳动力由1996年每户3.74人减少到2006年每户2.07人。作为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载体,我市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数量主要集中在五区县。2006年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的农村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

91.5%,相应地,五区县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市的比重为91.8%。

2、就业结构性的冲突

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有日益突出的趋势,首先就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安置难度越来越大,40—59岁人员失业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重明显偏高。“这些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技能单一,再就业的难度比较大。”还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加上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集中在劳动力的总量过剩与岗位结构的不平衡,劳动力需求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岗位。其中,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设立了性别、年龄、技能等三大“关卡”。

从性别看,48.25%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性别有明确要求,男性的求人倍率为0.57,女性的求人倍率为0.39,男性求职人员就业环境相对较为宽松;从年龄看,用人单位对25-44岁之间的需求指数最高,占

84.57%,其中,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就占52.22%,低年龄者找工作更容易些。从具体职位上看,供不应求的职位主要有纺织、针织、印染工、缝纫工、饭店服务员、推销展销人员、电子器件制造工、保险业务人员、保安等。而供过于求的职位

三、对改善和提高南京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1、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推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规模联动机制,科学规划和适当调整学科与专业结构;二是加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提高见习能力、确保见习留用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增加工作经验,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三是开展创业实训,扩大实训规模。给予高校毕业生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培养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2、优化政策环境,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竭力推进南京市委、市政府(宁委发[2006]4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分别拟制了《关于设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和培训费补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市人才办的统一协调下,市委组织部、财政、总工会、人事、劳动、团市委等各部门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工作,构建了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全力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促进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