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12篇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1活动目标: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过转椅、旋转木马的经验;玩过“迷迷转”的游戏。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绳子、小碗、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水彩笔、彩色纸等。
3.学具:陀螺、电风扇、发条玩具、录音机、磁带、转椅、钟表等。
过程实录与分析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请幼儿猜谜,引起幼儿兴趣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
猜猜是什么?”幼:“我知道,是风车。
”出示风车。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幼:“我玩过风车的,风一吹,它会转的。
”2.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师:“除了风车能转,你能想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起来吗?”(幼儿操作时,幼儿显得很兴奋,许许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产生,他们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还想到了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
)(2)交流,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是怎么玩的?”幼A:“我用筷子穿过木条,用手一拨,长木条就转了。
”幼B:“我用牙签穿过纸条,用手一捻牙签,纸条就转起来了。
”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转得很快。
”(3)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起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轴、转轮的概念,掌握物体在转动中的运动规律;2.发展观察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要素介绍:轴、转轮的概念;2.视频展示:展示不同的转轮运动;3.实践体验:让学生亲手制作并测试转轮;4.转动实践:给学生展示各种转动的示例,并请其进行商讨分析。
三、教学环节安排1. 热身环节(5分钟)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向学生们介绍轴和转轮的概念,比如车轴、脚踏车轮、万字轮等。
2. 视频展示环节(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不同转轮的运动视频并进行简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转轮的运动规律。
3. 实践体验环节(25分钟)让学生自己制作转轮并进行测试,老师进行实时检查和指导。
测试内容包括转动是否顺畅、转速是否匀速等。
通过测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转轮的运动规律。
4. 转动实践环节(20分钟)通过展示各种转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商讨、分析及。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互相问答来发掘问题并解决问题。
此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5. 环节(5分钟)回顾本次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轴和转轮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师反思此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实践体验和商讨分析环节。
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但是,在实践体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实验准备和注意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我后续需加强对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安全教育。
五、《有趣的转动》这个主题的大班科学公开课,通过元素介绍、视频展示、实践体验和转动实践四个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轴和转轮的概念和运动规律,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同时,在商讨分析环节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发表见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转动教案5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转动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转动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转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转动教案1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
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1、提出问题: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2、幼儿猜想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4、结果与讨论: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二节《有趣的转动》。
主要内容涉及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转动现象,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转动的原理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转动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简单的转动装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转动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转动玩具、风扇、齿轮模型、教学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如瓶盖、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转动玩具,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玩具是如何转动的。
2. 讲解转动现象(10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如风扇、汽车轮子等,让幼儿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3. 动手实践(10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个齿轮模型和废旧物品,引导幼儿用这些物品设计一个转动装置。
4. 交流分享(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设计思路,大家共同讨论、评价。
5.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齿轮模型,讲解简单转动原理,让幼儿理解齿轮之间的相互协作。
6.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通过转动实现运动的。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是通过转动实现运动的,画下来并描述它们的转动原理。
答案:例如:时钟、电风扇、洗衣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鼓励他们尝试用转动原理解决问题,如制作简单的风力发电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公开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发现,了解转动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敢于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发现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原理。
2.难点:设计并制作转动玩具,掌握转动的基本技巧。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转动玩具、图片、视频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安全设施齐全。
四、活动过程1.导入(1)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关注转动现象。
(2)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2.探索发现(1)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转动玩具,观察并讨论玩具的转动原理。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转动玩具(1)师:请小朋友们发挥创意,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转动玩具。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和转动原理。
(1)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发现了转动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小朋友们举例说明。
(3)师:转动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转动现象,如搭建转动装置、制作转动玩具等。
2.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寻找并记录转动现象,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3.主题活动:开展“转动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六、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2.教师在指导幼儿制作转动玩具时,是否关注幼儿的安全?4.活动延伸部分,教师是否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5.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认真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有益的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2篇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精选2篇(一)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转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转动现象;2. 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转动方式;3.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体验物体的转动过程。
教学准备:1. PPT2.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3. 实验工具:旋转台、转轴。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的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物体的运动方式,特别是转动的方式。
Step 2:观察物体的转动现象(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转动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转动方式有旋转、滚动等。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将实验材料准备在桌上,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选取一种物体,将物体放在旋转台上,用转轴固定物体,并让物体转动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转动的方式,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转动过程。
Step 4:总结(10分钟)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的转动方式有哪些?2. 物体的形状对转动方式有影响吗?为什么?3. 你觉得这节课实验有趣吗?为什么?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这节科学课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转动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转动方式。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转动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的来说,这节科学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体的转动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有趣的转动》。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转动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
2.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原理。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转动玩具、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各种废旧材料(如瓶盖、纸杯、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各种转动玩具,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玩具的共同特点——都会转动。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忆生活中遇到的转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风车为例,讲解风车转动的原理。
让幼儿了解到:风车的转动是由于风的吹动,使得叶片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转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如瓶盖陀螺、纸杯旋转木马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内容:转动现象:生活中的转动、转动玩具转动原理:力的作用转动的应用: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户外的一个转动物体,描述它的转动现象。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转动原理。
2. 答案:描述转动现象的答案示例:“我观察到了一个电风扇,它的叶片在转动。
当电风扇开启时,叶片受到电机的驱动,产生转动。
”解释转动原理的答案示例:“转动是由于力的作用。
电风扇的叶片受到电机的驱动,就像风车的叶片受到风的吹动一样,产生了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和转动原理。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轮和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轮子和轴的模型,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物品(如风扇、自行车等)的图片或实物。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轮子和一个轴,以及一些颜色纸。
三、活动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如风扇、自行车等,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轮子和轴。
2. 讲解:向幼儿讲解轮子和轴的关系,让他们了解转动是如何产生的。
3. 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轮子和轴,观察和记录转动的现象。
4. 创作:让幼儿用颜色纸装饰自己的轮子和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 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活动延伸1. 让幼儿家长参与活动,一起制作轮子和轴的模型,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自行车店或工厂,让他们亲身体验转动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轮子和轴的主题创意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六、活动步骤1. 展示轮子和轴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 讲解轮子和轴的关系,解释转动是如何产生的。
3. 分发学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轮子和轴,观察和记录转动的现象。
4. 组织幼儿进行创作,用颜色纸装饰自己的轮子和轴。
七、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讲解轮子和轴的关系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
3. 在创作环节,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不要限制他们的创作空间。
八、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轮子和轴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优秀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优秀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转动的物理原理。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有趣的转动》,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物体的转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台2.物品样本:玩具车轮子、陀螺、风扇叶片、各种大小的转轮等物品。
3.教具:放大镜、万用表。
4.配置手绘板书或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先给幼儿展示一些转动物品的样本,并问幼儿,这些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点?等待幼儿回答。
然后老师介绍物体的转动规律,并把这些规律用手绘板书或PPT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看图说规律。
2. 观察环节老师会给幼儿展示一些不同的物品,分别有风扇叶片、各种大小的转轮、玩具车轮子等,然后让幼儿仔细观察。
幼儿需要注意观察这些物品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运转的。
接着,老师会提问,这些转动的物品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会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了解物体的转动规律。
3. 实验环节老师会为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幼儿对物体转动规律的理解。
例如,老师可以用一个陀螺或是一只旋转的风扇叶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观和旋转规律;再比如,利用手动旋转的转轮,让幼儿机械地旋转,帮助幼儿加深对物体转动规律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老师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利用万用表测量。
4. 总结环节幼儿完成实验后,老师会带领幼儿回顾课堂内容,快速复习物体的转动规律、实验内容和结果。
最后,老师点评幼儿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肯定幼儿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科学课,幼儿不仅能了解物体的转动规律,更能加深对科学实验的认识,提高对观察和实验的技能。
针对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究转动物体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提升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最后,需要阐明的是,这份优秀教案的核心在于让幼儿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只是引导者、监督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二节《有趣的转动》。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原理,完成简单机械的制作。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齿轮组合等。
学具:彩泥、吸管、剪刀、胶带、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转动现象,如车轮、电风扇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以风车为例,讲解转动原理,引导幼儿了解风车各部分的作用。
(2)出示齿轮组合,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其工作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转动物体。
(2)小组合作,用彩泥、吸管等制作一个简单的转动玩具。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解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转动玩具转得更快?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现象: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转动原理:力矩、齿轮传动等制作转动玩具:彩泥、吸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转动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及其原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转动玩具。
2.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幼儿讲解更复杂的机械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优质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二节《有趣的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转动的概念,探究转动的原理,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转动是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转动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动手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实物,以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彩泥、吸管、纸杯、图钉、小木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旋转玩具、风车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转动”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转动的基本原理,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利用学具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让幼儿判断哪些是转动,哪些不是,并说出理由。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转动玩具,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的概念转动原理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制作转动玩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2. 答案示例:风车转动是因为风的力量使叶片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转动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分享,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有趣的转动》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力,陀螺是因为重力作用在支点上产生旋转等。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
转动的科学原理。
05
游戏活动:体验不同类型 的转动
游戏一:疯狂转盘
游戏目标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物体围 绕中心点转动的原理,并锻炼他们的 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材料
一个带有图案的转盘,可以手动旋转 。
游戏二:旋转舞者
游戏目标
通过模仿舞者的旋转动作,让幼儿感受身体转动的感觉,并培养他 们的音乐节奏感。
情感目标
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索的乐 趣,培养其热爱科学和自 然的情感。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教具
风车、陀螺、发条玩具等可转动 的物品;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 装置。
多媒体资源
与转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互动式课件或教学软件。
02
导入环节:引发幼儿对转 动的兴趣
游戏导入:旋转木马
游戏规则介绍
邀请幼儿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模 仿旋转木马的动作,边转边唱儿歌, 如“旋转木马,转呀转,带我们飞向 梦幻天堂”。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汽车轮子、自 行车脚踏板等,解释它们是如何通 过转动来实现运动的。
自然界中的转动
引导孩子们回忆或观察自然界中的 转动现象,如旋转的地球、风车的 转动等,让他们理解转动在自然界 中的普遍存在。
互动问答加深理解
鼓励思考
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 全班分享的方式来进行。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
介绍了什么是转动,以及转动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 了不同物体转动的特点和原理 。
引导幼儿思考转动与力、速度 等物理概念的关系,培养了他 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小朋友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好玩的转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探究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觉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活动中,让小朋友体验胜利的喜悦,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好玩的转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的1.发觉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探究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小朋友体验胜利的喜悦。
4.进展小朋友的观看力、想象力。
活动预备1.玩具汽车一辆。
2.小朋友操作材料若干:风车、陀螺、哗啦圈、绳子、光盘、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数量要多于小朋友总数)。
3.课件;各种能转动物体图片,如:洗衣机、风扇、直升机等。
活动过程1.出示玩具汽车引起小朋友爱好: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那你知道汽车上哪一部分会转动吗?引出主题。
2.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发觉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的?请小朋友用身体仿照物体转动的样子。
用课件出示生活中能转动的物体,并请小朋友说说这些能转动的东西的用处。
如:风扇转动能使人感觉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洁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钟表转动能让人知道时间等。
小结: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3.小朋友第一次尝摸索索:让简单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1)请小朋友观看老师供应的风车、呼啦圈、矿泉水瓶、陀螺、绳子等材料,猜猜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小朋友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方法让某种东西转起来。
(3)请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4.其次次尝试操作:想方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方法让它也转动起来?鼓舞小朋友想方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如:用勺子搅动碗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有趣的转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转动现象,了解转动的原理,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物体,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转动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动手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转动玩具、旋转图片、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为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 讲解:通过课件和教具,讲解转动的原理。
3.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制作转动玩具的活动。
4. 随堂练习:让幼儿找出教室内的转动物体,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现象:生活中的转动物体转动原理: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旋转制作转动玩具: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转动物体,并描述其转动原理。
2. 答案示例:家里的电风扇,它通过电机驱动叶片旋转,产生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转动现象有较高的兴趣,但在理解转动原理方面还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转动原理。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物理现象,如浮力、光的反射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家庭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转动原理的理解。
2.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制作转动玩具的活动。
3. 作业设计:找出家里的转动物体,并描述其转动原理。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加强引导幼儿理解转动原理,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物理现象。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三节《转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转动现象,探索物体转动的方式,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转动的概念,知道转动是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旋转的运动。
2. 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不同物体转动的方式,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的方式和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操作物体转动,了解转动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可转动的玩具、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各种形状的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各种可转动的玩具,引导他们关注转动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转动现象?它们是怎么转动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转动的概念和方式。
举例讲解:地球自转、风扇转动、自行车轮子转动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可转动的物体,观察并描述它的转动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转动现象的特点。
4.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学具制作一个可转动的玩具或装置。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帮助他们掌握转动的方式。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转动的方式和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的概念转动的方式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一个可转动物体,描述它的转动方式和原理。
2. 答案:以幼儿实际观察的物体为例,描述其转动方式和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但部分幼儿对转动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转动》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转动》教学目标•能够观察、描述转动物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动作等特征•能够学习、掌握简单的物体转动实验方法,形成想象和探究能力•能够学习、掌握用简单语言描述物体转动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方法教学内容•物体的转动形态、大小、颜色、动作等特征的观察和描述•物体转动实验:转轮、转杆、转盘和转珠教学步骤及教学重点教学前的准备•准备相关的物料或器材,如转轮、转杆、转盘和转珠•查询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预备教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步骤1:引入介绍实验名称,播放与实验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步骤2: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转动形态、大小、颜色、动作等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转动形态、大小、颜色、动作等特征,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
通过对比不同物体间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物理感知能力。
步骤3:学生进行物体转动实验,形成想象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物体转动实验,询问学生实验前预测的结果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实验中注意观察不同物体及其变化,记录有关实验的笔记,并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的理解。
步骤4: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物体转动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讲述实验数据的背后物理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步骤5:回顾与总结通过对实验的回顾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回应和解决学生在实验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疑惑。
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转动?转动的物体有哪些特征?•对物体转动实验前,你是否对实验结果有预测?•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和变化?通过这些现象和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本次实验,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小结通过本次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对物体的转动形态、大小、颜色、动作等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同时掌握了简单的物体转动实验方法和物理现象背后的简单原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转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转动》1.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围绕“有趣的转动”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旋转的影响因素,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2.1 旋转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给学生展示各种旋转现象,以便学生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
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玩具转动、手表摆轮等。
让学生感受旋转的特点和规律。
2.2 旋转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影响因素,如转速、转轴、转动方向、物体重量等。
每项因素都让学生自己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3 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用教具(如转轮、转筒、陀螺等)自行探究不同的旋转规律,并记录下来。
老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各种旋转现象。
3.教学步骤3.1 导入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和实物,引导他们认识旋转现象。
3.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如自转、公转、转速、转轴、转动方向等。
3.3 实验探究老师现场进行一些旋转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感受旋转的影响因素,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
3.4 学生自我探究教师将一些教具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各种旋转规律,并进行记录。
3.5 总结教师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4.教学评价4.1 学生操作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基本操作能力。
4.2 学生观察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对各种旋转现象的观察能力,评判他们对旋转物体的观察程度和对旋转规律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评价评判学生对旋转实验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自主探究和记录实验结果。
5.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对旋转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旋转的影响因素理解还不够深,对实验探究和观察能力也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大班科学优质课有趣的转动精品教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有趣的转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轮子及其转动原理,探索不同物体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轮子的构造,掌握转动原理。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转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轮子,了解转动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子模型、各种轮子、旋转木马、风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旋转木马、风车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邀请孩子们分享生活中见到的转动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轮子的构造,让孩子们了解轮子的组成部分。
讲解转动原理,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轮子可以转动。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何让一张纸转动起来?引导孩子们思考,分享自己的想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转动装置。
孩子们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各组展示自己的转动装置,并介绍设计思路。
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6. 知识拓展介绍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汽车、风扇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六、板书设计1. 轮子的构造2. 转动原理3. 转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转动玩具。
答案要求:能转动,具有创意,美观。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要求:至少记录3个转动现象,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社区中寻找转动现象,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转动》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物体的转动与平移运动有什么不同。
2.能够理解力臂概念,知道力臂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
3.能够在课外生活中发现物体的转动现象。
二、教学准备•PPT:《有趣的转动》•白板、白板笔、橡皮•小球、板凳、木棍、竹棍等物品三、教学过程1. 热身用小球或其他物品展示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
让学生自己可以手动进行摩擦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实验。
2. 引出通过展示“芝麻开门”和“水门”等示例,引出旋转运动并让学生自己感性认识旋转运动中的力臂。
3. 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的区别,较为生动形象的解释了什么是力臂和力对物体角加速度的影响。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尝试摩擦轮旋转和平移运动的实验,感受力臂对于力的放大作用。
5. 总结对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力臂、方向的关系进行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大班幼儿进行的科学课程,针对的是旋转运动的概念与相关原理。
在教学中通过引出示例和展示PPT等,让学生了解旋转和平移运动的区别以及了解力臂的概念。
但是,在实验操作的环节,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老师严格控制学生的实验行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
此外,教师还需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更加清晰地向学生解析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以及相关原理。
总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需要在教师自己科学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上进一步提高,深入地阐述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加强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与控制,从而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的差异化效应。
大班科学优质课有趣的转动教案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1.标题:《有趣的转动》
2.内容:
-转动现象:生活中的转动、玩具中的转动
-转动原理:轮轴、齿轮的作用
-创作环节:动手操作,体验转动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设计一个转动玩具
-要求:运用轮轴、齿轮原理,创作一个具有创意的转动玩具。
2.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并发现简单机械中的轮轴、齿轮等在转动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探索并发现简单机械中的轮轴、齿轮等在转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例题讲解
(1)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实物演示,讲解轮轴、齿轮在转动中的作用。
(2)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幼儿对转动原理的理解程度。
3.随堂练习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操作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分组讨论
(1)设置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转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轮轴、齿轮模型,各种含有轮轴、齿轮的玩具,教学PPT。
2.学具:轮轴、齿轮组合玩具,彩泥,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播放生活中各种转动现象的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转动现象。
2.例题讲解(10分钟)
-演示轮轴、齿轮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
赛讲课获奖教案
有趣的“转动”_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齐鲁石化幼教中心稷北幼儿园徐彩霞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
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
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
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
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
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
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
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
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