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水中的动物》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
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问题情境式,直接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蜗牛,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是很陌生,有时会在青菜叶子上见到,潮湿的地方也会见到,有首歌曲这么唱“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往上爬”,所以即使没见过,我们也知道它有个壳,那么,它属于哪一类水生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以一种与蜗牛同类的动物,来认识和学习它们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河蚌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河蚌的外形图片,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6页关于观察河蚌的实验步骤和过程,并结合图10-4、10-5初步认识河蚌的外形、部分结构,并仔细思考课本每一步骤中的问题。(学生认真阅读观察实验的步骤,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小组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最明显的就是它的贝壳,起到保护作用;运动的时候是依靠斧足,只有一个,并且受到惊扰就会停止运动;用身体前端的口滤食水中食物,唇瓣呈三角形,有消化系统;用鳃呼吸,在斧足两侧各有一对瓣鳃;还有外套膜,其分泌物形成了贝壳和内面的珍珠层,随着身体生长而生长,它分泌的珍珠质包被异物形成珍珠。
三、课堂小结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水生动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课题
水中的动物
教学
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水中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尝试通过视频实验完成“观察河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让学生关注我国水生动物资源的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苏科版
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通过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能够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对河蚌进行观察,能够说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概述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实验;观察河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实验所需材料:鱼缸、鲫鱼、河蚌、放大镜、剪刀、解剖刀、纱布、橡皮筋、红墨水等;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中动物的资料,预习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
【教学内容】(1)怎样判断河蚌的前端、后端?贝壳有什么作用?(2)河蚌是怎样运动的?在什么环境中才运动?(3)河蚌的鳃有几片?斧足有几个?2.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两片贝壳的内面,也就是河蚌身体的最外层,是不是各有一片柔软的膜,这两片膜有什么作用?3.出示其它软体动物的图片,请学生总结它们与河蚌有哪些相似的基本特征?并能说出一两种知道的软体动物。
(1)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2片对称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2)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斧足是运动器官;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3)鳃有4片,只有1个斧足。
2.两片贝壳内面各贴着的一片柔软的膜,包裹着蚌的身体,犹如外套,叫外套膜。
在它的外层能看到的一条条的环纹,叫生长线,就是由外套膜形成的。
所以贝壳能不断生长。
3.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大多用鳃呼吸。
如蜗牛、乌贼等。
5.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吃到哪些淡水鱼类?介绍:我国的海洋和江河、湖泊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动物教案
《水中的动物》【知识与能力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字。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鲫鱼的观察,让学生充分理解水中动物。
探究鲫鱼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思考、交流和讨论,了解水中的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中动物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界水中生物的种类,从而更好的保护水中的动物。
观察鱼类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观察河蚌的活动及习性。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新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打开课件第2页。
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一、观察分析教师:你对水中的生物了解多少?水中的生物你能叫出名字的有多少种?学生:平常见的基本都知道。
教师:你知道水中动物分为哪几种吗?学生;只知道鱼类。
教师:水中的动物分为七种,有扁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鱼类。
二、知识迁移教师:观察这一组图片认识扁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涡虫、螃蟹、树蛙、章鱼。
学生:涡虫看着好恶心。
教师:观察这一组图片认识腔肠动物、哺乳动物、鱼类,水母、鲸鱼、鲫鱼。
学生:这些我都知道。
教师: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游泳呢?我们以鲫鱼为例来观察。
学生:我们知道鲫鱼。
教师:1、仔细观察鲫鱼说出鲫鱼外部结构的名称。
2、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身体呈现什么形状?3、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用什么呼吸?学生:鲫鱼有背鳍、尾鳍、鳞片、臀鳍、腹鳍、胸鳍、鳃盖、侧线。
教师:外形、呼吸、运动、反应都是靠什么?学生:认真思考。
学生:体型梭形;鲫鱼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用腮呼吸靠鳍运动,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教师:非常好!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认真听课的程度,继续加油。
教师:鲫鱼的体色特征: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白色,这种体色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是一种保护色。
生物:10.1《水中的动物》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下)
生物:10.1《水中的动物》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下)一、教学目标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1、种类2、生活环境3、运动方式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四人一组,根据观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乌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乌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初中水中的动物教案
初中水中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中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水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对水中动物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1. 水中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水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水中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水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水中动物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动物有哪些。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水中动物,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水中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讲解水中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水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观点和思考。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水中动物的图画,并写上该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互动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水中动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了水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环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水中动物的认知水平。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苏科版生物七下《第1节 水中的动物》公开课(教案) (6)
10.1 水中的动物教案1课题10.1 水中的动物1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学与检测一、出示目标二、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课本P43-45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活动一:认识常见的水中动物。
1.水中的动物多种多样,除了鱼类意外,还有和等腔肠动物,虾、蟹等动物、河蚌、螺蛳等动物,青蛙等动物,鲸等哺乳动物。
2.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两栖动物的许多种类成体能在陆地上,但和的发育必需在水中进行。
活动二:探究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通过观察吗,你发现鲫鱼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各局部应如何区分?2、鲫鱼在水中生活,它的形态和结构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请从体型、体表和体色等方面分析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符合学生实验规则的一项为哪一项〔〕A.学生进实验室前无须进行任何准备,进实验室后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B.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进实验室后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C.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进实验室后自主操作、完成实验,不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D.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意外事故,尽量不要麻烦老师,要学会自行处理2.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3.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构成一直线的是〔〕A.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B.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极薄或透明的,其原因是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C.不宜污染物镜 D.易染色二、填空题1.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写出显微镜主要局部的名称。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0.1 水中的动物14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0.1 水中的动物9-苏科版
第10章第1节水中的动物(1)1.知识目标: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尝试完成“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活动。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海底世界视频,介绍丰富的水生动物。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结合生活常识,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熟悉或比较感兴趣的水生动物,说说它的主要特点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师简单补充、归纳学生介绍的水中动物特点、分类。
设计意图:精彩的视频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性认知,使学生更易获得信息。
通过思考和介绍,学生在大脑中对相关相信进行了初步的搜集和整理,为探究活动作好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同时对“水生动物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产生质疑的意识和探究的欲望,推动探究的进一步落实。
2 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回放海底世界中鱼类在水中活动的视频片段,聚焦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以具体的问题为索引,诱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通过多感官重式体验,展开对“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
2.1 观察分析初步探究教师展示鲫鱼外形图片和索引问题:1.鲫鱼的身体颜色有什么特点?身体表面有何结构?体型呈什么形状?这些特征对水中生活有什么作用,如何验证?2.仔细观察,鲫鱼是怎么进行呼吸的?3.鲫鱼是怎么进行运动的?引导学生对照图片,观察实验桌上水槽中的鲫鱼,初步探究,思考、回答索引问题。
学生根据索引,经过观察,发现体型、体色、鳞片等结构特征,并尝试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进行探究。
如对体色的作用,学生通过从水槽上方和下方不同角度观察的角色模拟试验,体验鱼体色的保护作用;流线型的体型减少阻力,通过以折叠的不同形状的纸飞机的飞行来验证探究。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1 水中的动物 教案
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水中的动物是第十章水中的生物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学习要点有,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以人类生活的关系,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要点一鱼类的主要特征则是通过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来实现的,所以本节课的实施方式,是以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主题,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是七年级生物下册一个很重要的探究活动,鱼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且实验材料容易获得,组织好本次的探究活动将是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也是落实教材专题探究活动的体现,二、教学内容分析水中的动物,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水中动物的种类,二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三,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本章的第一个学期要点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将在本节课中得以体现,而且这个,而且学习要点,将通过探究活动予以体现。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鉴于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水中的动物有哪些种类?2、知道水中的动物是多姿多彩的3、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四、教学重点的确定鉴于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以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五、教学难点的确定鉴于对教学重点的分析,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我个人认为应该按照探究活动的五个环节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如何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如何做出假设;根据假设如何制定计划;根据计划,如何实施计划;根据探究的结果如何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探究活动是很严谨的科学思维,本节探究活动的难点在于: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问题,所做的假设并不是单一的假设,围绕问题将要作出多种假设,这才是本节课的难点。
多种假设如果顺利给出,本节的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多种假设不能顺利提出,则会影响学生制定计划的过程,计划不能很好的制定,后面的实施计划也无从谈起,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重要,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则只能是引导的作用,以前这种类型的课上的较少,本次探究活动成功与否,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考验。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节 水中的动物教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3页所有内容,并通过信息库53-55页课外知识,初步了解水中动物的分类和特点,说一说常见水中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类别?每一个类别都包含哪些常见动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和课外材料,小组内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我们发现,水中除了常见的鱼类,还有很多其他类别的生物,这都是根据它们的结构特征进行归类的,同时每一种水中动物的生存都是它们适应环境的表现。
<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课本51页信息库关于鲫鱼的课外知识材料,然后观察44页图10-2鲫鱼的外形,说一说:
1、鲫鱼的外形?
2、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呼吸器官是什么?
3、各个鳍的作用?
4、如何在水中保持平衡?
5、哪些特点有利于鲫鱼在水中向前迅速游动?
6、身体颜色如何?有什么意义?(学生仔细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相互讨论探究,全班交流)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鱼类终身生活在水里,身体呈纺锤形,用腮呼吸,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测线感知水流方向和准确定位,体表鳞片保护作用,同时分泌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三、课堂小结
1、常见水中动物的种类和正确归类。
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题水中的动物教学
目标
1、正确判断水中常见生物的类别;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体会珍爱生物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重点:水中常见生物的分类,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看外形、结构,然后探究这些结构的功能,然后联系起来就是鱼的运动、呼吸、感觉、避敌等的有利特征,然后我们再来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证明我们所得出的结论。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水中的动物》教案苏科版
2. 水中动物的分类
- 鱼类:鳃呼吸、鳍游泳
- 两栖类:肺呼吸、皮肤呼吸、变态发育
- 甲壳类:硬壳保护,如虾、蟹
- 其他类群:软体动物、腔肠动物等
3. 水中动物与水环境的关系
- 生物适应环境:身体结构、呼吸方式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水温、水质
-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保护水中动物的重要性
- 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 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 保障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板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紧扣教学内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突出重点,准确精炼地概括了水中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水中动物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答案:
保护水中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a. 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b. 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c. 保障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保护方法:
a.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b.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和贩卖;
c. 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染;
d.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 认识保护水中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水中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水中动物的分类
3. 水中动物与水环境的关系
4. 保护水中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水中动物的呼吸方式
2. 水中动物的分类依据
3. 水中动物与水环境的关系
【板书设计】
1. 水中动物的主要特征
- 适应水生生活的身体结构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1 水中的动物 教案
第10章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鲫鱼若干条,透明鱼缸,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滴管,滴瓶(内装红墨水)。
教学过程:[引言]:在自然界里,有许多的动物就选择在水中安家。
它们有的生活在池塘小溪里,有的徜徉在河流湖泊里,还有的畅游在辽阔神秘的大海里…[新授]: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海底世界的录像。
在湛蓝的大海里生活着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动物,其中有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些我们从未见过。
你熟悉的或是最感兴趣的水中的动物是什么呢?你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两种呢?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水中动物多。
学生:积极踊跃地介绍各种水中动物。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增长了知识,觉得大开眼界。
同学们刚才讲到的海葵、海蜇、珊瑚是生活在海水中的腔肠动物,书本上提到的水螅也是腔肠动物,但它生活在淡水中。
它们的结构都非常简单。
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是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
虾、蟹的体表有甲壳,是水中的甲壳动物。
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善于跳跃、生活在水边,是捕食农业害虫的能手,属于两栖类动物。
鲸是生活在海中的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四肢已经退化演变成鳍。
教师:在水中的动物中,最常见的、我们接触最多的是鱼,我们吃的水产品中,数量最多的也是鱼。
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或游动嬉戏,或静伫停留。
最新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水中的动物》教案.doc
我国长长的海岸线上有着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其中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海洋鱼类有200多种。常见的有鲳鱼、比目鱼、带鱼、黄鱼、鲨鱼等。
比目鱼——比目鱼又叫鲽鱼,身体扁平,在海底进行底栖生活。其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很一致,有些能随环境而改变体色;身体朝下的一侧为白色。其实刚孵化出的幼鱼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它们漂浮生活在水的上层,大约经过20多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其奥秘在于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眼睛开始移动时,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与此同时它也由漂浮生活,变为横卧海底了。
3、鳐鱼——蝠鲼是世界上最大的鳐鱼,身体呈菱形,宽6-7米,重2-3吨。蝠鲼虽然身体很大,但行动敏捷,可在水的表层快速游动,也可在刹那间潜到水底,有时还会像飞机一样在水面上划行甚至碰翻渔船,人们又叫它“鬼鳐”。
4、弹涂鱼——生活在红树林沼泽地和泥泞的海岸上。它们的胸鳍能形成吸盘,这可以帮助它们在寻找猎物的时候爬上红树的根。弹涂鱼之所以离开了水也能呼吸,是因为它们鳃盖内侧的皮肤上密布着微血管,可以摄取空气中的氧气。
5、刺魨鱼——刺魨鱼的全身长满了硬刺,平时这些刺紧贴在身体表面,一旦遇到敌害,刺魨鱼就大口地吞咽海水或空气,使身体迅速膨胀,全身的刺都竖起来,以此来威胁敌人。
6、鳗鱼——鳗鱼的身体呈长长的圆筒形,与一般的鱼差别很大。鳗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江河里,但在繁殖季节要洄游到海里产卵。每到繁殖季节,江河中成年的鳗鱼就开始长途旅行,向大海游去。在长途旅行中不进食,生命力及其顽强。到了产卵地后,雌雄鳗鱼交配产卵,而后大批死去。幼鱼孵化出来后,要游回江河,在旅行中逐渐成长,在2-3年内发育成幼鳗。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二、填一填
1、鱼的体色,是一种。2、鱼的身体呈,表面覆盖有鳞片,鳞片表面有,游泳时可以减少。
3、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
4、用呼吸。
5、鲫鱼的能感知水流变化。
板书设计
水中的生物
一、水中的动物
鱼类、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
二、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体形:梭形
2.体色:背深腹浅
3.体表:鳞片、黏液
4.运动器官:鳍
5.感觉器官:侧线
6.呼吸器官:鳃
7.内脏:鳔
三、鱼类的特征
水生、鳍运动、鳃呼吸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言导入水中丰富多彩的生物类群,激发兴趣
1分钟
教师介绍
学生倾听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活动一:
认识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
多种水中生物类群
课堂反馈
一、选一选
1.控制鲫鱼身体前进方向的器官是()
A.腹鳍B.背鳍C.胸鳍D.尾鳍
2.夏天的早晨,在乡村,常常可看见养鱼人用水泵抽水,将水喷入鱼塘,其目的是( )
A.搅动水体,使饵料分散
B.促使鱼多运动,不生病
C.振动水面和空气,增加水体含氧量
D.驱赶鱼群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
3.在鱼的一侧投入一块小石子,鱼能立即向另一方向逃走,鱼灵敏的感觉来自( )
1.学生观察并触摸鱼,得出体表相关特征;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5.10第1节水中的动物word教案(4)
5.10.1 水中的动物【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和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通过对“鱼鳍作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小动物、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态度。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对“鱼鳍作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小动物、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态度。
②认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中生活的动物类群有哪些,并能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第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1. 自学内容一:多姿多彩的水中生物自学方法:1.播放CAI:多姿多彩的生物2.问题:你熟悉的或最感兴趣的水中的动物是什么?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水中动物最多。
3.教师小结:刚才学生介绍的动物:海葵、海蜇、珊瑚、水螅是腔肠动物,它们的结构都非常简单;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是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虾、蟹的体表有甲壳,是水中的甲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鲸是生活在海中的哺乳动物。
自学内容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自学方法:1.想一想: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水中呢?像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请学生分组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装在鱼缸内的活鲫鱼。
(2)让学生阅读信息库中有关鲫鱼的知识。
(3)提出问题: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提示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时,可先侧重观察体色、体形、体表、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并用手抓一下,看看有什么感觉。
2。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1)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假设:(2)在学生设计方案基础上完善实验方案:(3)观察学生实验方案,进行总结评价3.引导学生将各小组的探究综合起来,归纳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四)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1. 以小组为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水中的动物班级:初一(9)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展示“多姿多彩地水中动物”,(图片和简单介绍),建立水中动物多样性的概念,激发对水中生命的喜爱之情,为增强保护水中生物的意识设下伏笔。
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活鲫鱼、水槽、固定鱼鳍的材料(三角板、橡皮圈、纱布、细线)、滴瓶(红墨水)学生准备:收集“千姿百态的水生动物”图片、资料;分组;教学重点:制定探究计划并实施计划教学难点:探究活动如何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2分钟)师: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一段话,就请咱们班朗诵最好的同学吧?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不息的小生命在生生不息。
”师:同学们说,她朗诵的好不好?鼓掌状。
生:好,鼓掌。
师:是啊,在自然界里,有许多的动物就选择在水中安家。
他们有的生活在池塘小溪里,有的徜徉在江河湖泊里,还有的畅游在辽阔神秘的大海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水中,拜访一下我们水中生活的朋友吧!(板书:水中的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生:有。
2.认识水中动物(5分钟)师:好,下面就请欣赏一段精彩的海底世界的影像!同学们不妨拿出笔和纸来记一记,看完之后我们要来比一比,看哪一组认识的水中动物最多哦!好不好?生:好。
师:播放录像,板书: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
师:在湛蓝的大海里生活着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动物,其中有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些我们从未见过。
你熟悉的或是最感兴趣的水中的动物是什么呢?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两种呢?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知道的水中动物最多。
生:积极踊跃地介绍各种水中动物。
师:同学们说哪一组同学知道的最多啊?为他们小组鼓鼓掌好吗?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增长了知识。
同学们刚才讲到的海葵、海蜇、珊瑚是生活在海水中的腔肠动物,它们最大的特点特别有意思,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想。
师:我说了大家可别笑哦,是有口无肛门,它们的结构简单吧!有同学说到的章鱼虽然有鱼却不是鱼,它和乌贼、扇贝、河蚌一样身体都非常的——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还有同学说到的虾、蟹,它们的体表都有坚硬的——甲壳,是水中的甲壳动物。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它们生活在——水中,成体善于跳跃、生活在水边,属于两栖动物。
而鳄鱼、甲鱼同样虽然有鱼却不是鱼,和海龟一样都属于爬行动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水中还有鲸这样的哺乳动物。
3.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师:同学们刚才说的最多的水中动物还是——鱼。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呢?今天就让我们以鲫鱼为代表,来研究一下它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吧。
(板书: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1)观察外形(4分钟)师:同学们说我们怎么去研究它呢?生:解剖。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知道它的内部结构怎么适应水中生活,可未免有点太血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实验一下。
我们还是先来研究一下它的外部结构吧,看一个人还得由表及里吗。
那么我们研究鱼外形的哪些方面呢?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课本78页的信息库来看一看。
生1:身体分为三个部分。
师:那么鱼分为哪三部分啊?生:头、躯干、尾。
师:非常好,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观察的呢?生2:颜色。
师:好的,大家就来看一看它的颜色全身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那是怎样的。
生:背深腹浅。
师:这样的颜色有什么用呢?生:保护色。
师:它能帮助鱼逃避敌害,非常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第一个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还有吗?生3:形状。
师:鲫鱼什么形状?生:流线型。
师:这又有什么用呢?生:减少水的阻力。
师:同学们说这是不是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生:是的。
师:太棒了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还有吗?生4:体表。
师: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的摸鱼了,就请你来说一说,摸上去什么感觉?生:非常光滑。
师:请其他同学也来摸一摸吧。
为什么那么光滑呢?生:黏液。
师:太好了,鱼的体表啊覆盖着鳞片,还有黏液分泌出来,这有什么用呢?生:减少水的阻力。
师:这是我们发现的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第几个特征啊?生:第三个。
生5:侧线。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鲫鱼两侧中央的鳞片上都有一个小孔,它们连接成了一条?生:侧线。
师:侧线是与神经相连的,有什么用呢?哪位同学知道?生:感知水流。
师:原来它是鱼的感觉器官。
这与水中生活有没有关系。
生:有。
师:至此呢,我们总结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四点特征。
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2)鱼靠什么呼吸(6分钟)师:那就是,像我们人要想在水中游泳,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啊? 生:呼吸。
师:人能在水中呼吸吗?生:必须换气。
师:可鱼儿却能在水中呼吸,它们怎么呼吸呢?生:用鳃呼吸。
师:非常好。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们怎么用鳃呼吸啊? 生:想。
师:好的,请看大屏幕。
滴的是红墨水,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生: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
师:能不能滴很多的红墨水啊?生:不能,对鱼有伤害。
师:非常好,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
生:想。
师:好,给同学们半分钟时间尝试一下,看哪一组最先看到实验现象。
生:我们看到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实验热情都非常的高,可我们还有更精彩的探究在后面呢!让我们抓紧时间吧。
我们来看一下鳃的结构,由很多的鳃丝构成,鳃丝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课前,我请一位同学做了一个鳃的模型,请哪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鳃丝在水中全部展开,而在空气中吸附在了一起。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有什么好处呢?生:增大了毛细血管与水的接触面积。
师:非常好!同学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自己的发现鼓鼓掌啊?(3)鱼靠什么运动(21分钟)引入探究:(2分钟)师:呼吸的问题解决了,鱼就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了吗?生:不能。
师:我们还得知道——它靠什么运动?生:鳍。
师:鲫鱼有哪些鳍呢?生: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各种鱼鳍的摆动情况吗?生:介绍。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并不一致。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鲫鱼是靠各种鳍共同协调运动的。
我们仅靠观察能够知道每种鳍各有什么作用、鱼靠什么部位产生动力吗?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实验去探究!提出问题:(1分钟)师:上学期我们就学习过,科学探究有哪些步骤呢?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师:很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那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探究什么问题呢?生:略。
师:由于时间关系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探究完。
请1、2两组探究一下胸鳍的作用,3、4两组探究一下背鳍的作用,5、6两组探究一下尾鳍的作用,7、8两组探究一下鱼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
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到课后去探究。
作出假设:(1分钟)师:问题有了,根据你的观察,可以给我们作出假设么?生:略。
师:假设是不是一定要正确啊?生:不是。
制定计划:(4分钟)七嘴八舌想办法师:我们的假设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下面就请同学们七嘴八舌想办法吧。
你准备怎么办呢?生1:用剪刀剪。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实验现象非常的明显。
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做的,可我们现在提倡爱护小动物,鲫鱼虽是一道家常菜,但也不能残害它。
对不对?生:对。
师:不能剪,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什么方法不让它动呢?可以看一看我们提供给大家的实验材料,能不能有所启发。
生2:固定鱼鳍。
师:非常好,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它固定起来,不让它动。
你们小组探究的是什么?准备怎么固定呢?生3:胸鳍,用橡皮筋固定。
师:用橡皮筋固定一定很牢固,可你有没有想过鱼的感受呢?我们能不能再温柔一点呢?生:用纱布。
师:非常好,这样既固定了,鱼也不会特别的难受。
那么其他的鱼鳍我们要不要固定啊?生:不用。
师:你们小组探究的是什么?准备怎么固定呢?生4:尾鳍,用三角板,橡皮筋。
生5:动力,用三角板,橡皮筋。
师:看来我们实验的第一步已经有了,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干嘛提供两条鲫鱼呢?生:对照实验。
师:那么另一条鲫鱼怎么办?用来干什么?生:不作任何处理,进行对照。
师:你真聪明。
这是探究实验最关键的一步,一定要进行对照哦。
师:我们是不是固定好了就能观察了呢?要不要等一两分钟呢?为什么?生:不是,让鱼平静一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同学们刚刚形成的一个初步方案,各组还应结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一下。
注意事项(1分钟)师:同学们觉得在操作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生:略。
师:比方说,我们能不能把鱼长时间拿出水面固定啊?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生:鱼要在水中呼吸。
师:我们动作要怎么样啊?生:动作温柔一点。
师:如果一次没有固定好,我们是不是还拿这一条继续呢?生:交替实验。
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的注意事项了。
实施计划:(6分钟)师:看的出来,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请做好的小组派一位同学到前面把实验结果写在卡片纸上,以便我们的交流。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自己的探究吧。
得出结论:(5分钟)师:看的出来,同学们意犹未尽啊!还没有做完的小组也请停下来,我们课后再继续完成吧。
现在到了最精彩的,汇报我们实验结果的时间了。
请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简要的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计划和结论。
时间有限,我们每个问题只能请一个小组汇报。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胸鳍的作用,两组同学都得出了一样的结论。
请最先得出结论的第组来汇报一下?生:略。
师:背鳍的现象应该最明显了。
生:略。
师:尾鳍作用可能比较难发现。
你们做的怎么样?生:略。
师:鱼靠什么部位提供动力呢?生:略。
(师:为什么会失败呢?你们小组有没有思考一下。
老师刚才看到你们小组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大家都在那儿做,却不知道怎么做。
下次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好好坐下来先考虑再动手,好吗?)师:事实上,要在水中运动主要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动力、平衡和方向。
下面,请没有能够发言的小组给我们总结一下。
生:略。
师:看来鱼能够在水中游泳是肌肉、鱼鳍的共同协调作用。
经验交流:(半分钟)师: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都非常的认真,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小组代表进行即兴发言。
师:科学就是这样,有成功也有失败,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和探索,成功就会在前面等着我们。
4. 知识拓展(半分钟)师:就像设计师一样,他们就从鱼鳍获得了灵感,尝试成功了。
你看大运村公寓楼的楼顶就是鱼鳍状,被赤、橙、黄、绿、蓝,五彩的灯光映衬着,远远望去,犹如一排欢快跃起的彩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