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北师大)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8北师大PPT课件
增殖
T细胞
B细胞 分化
记忆B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
沉淀或细胞集团 吞噬细胞
再次
记忆T细胞 增殖
增殖分化 分化
效应T细胞
抗体 裂解死亡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主要免疫细胞
B细胞
T细胞
发挥作用的 物质或细胞
特异性抗体
效应T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中的抗原 细胞(即靶细胞)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同伴患了甲流,但我没有患病,是
因为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防卫功能
接触流感病毒后机体怎么防卫?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怎样对流感病毒 发挥作用?
联系生活,总结回顾 小伙伴患了甲流,但我没有患病, 是因为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防卫功能
接触甲流病毒后机体怎么防卫?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怎样对甲流病毒 发挥作用注射疫苗
我注射甲流疫苗数天后,同桌 患了甲流,我会传染上吗?
二次免疫
考点三:免疫异常情况
因为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防卫功能
接触流感病毒后机体怎么防卫? 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怎样对流感病毒 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
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模型
少数种类
再次
摄取 处理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6北师大教案设计
§2.4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案(新授课)永州四中林雪琪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1.知识主线: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
2.内容地位:本节为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的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内容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教材着重突出免疫系统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作用,从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这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在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传染病和免疫、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等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和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2)学生通过必修三前面部分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因此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免疫调节和前面学习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它们三者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的重要作用;3)本节课在重温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
2.能力基础:1)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但更习惯于被动学习,并不能很好地自主构建出体液免疫的过程,缺乏主动的活动体验和自主归纳提升的成就感;2)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文字讲解和示意图自主完成体液免疫过程的模型构建,从而进一步提升分析、归纳以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础:免疫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也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使得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学习免疫知识的渴望,增强学生对探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的兴趣;2)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体液免疫过程的模型构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策略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本节课主要用以下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启发式教学、讲授法和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58北师大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摘要]: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中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内容以学生已经学习了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初中有关免疫知识为基础,适当回忆免疫调节的三道防线、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重点强化体液免疫的过程。
预期目标是学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体液免疫中有关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的过程、能自学细胞免疫的过程。
[关键词]: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1教学目标:1.1.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1.1.2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资料、处理信息、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培养自我展现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和归纳概念图的能力1.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 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1.2教学重点:(1)体液免疫的过程1.3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的过程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由于学生是在八年级学习该内容的,较长时间没有再学习,因此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的过程、自学细胞免疫的过程,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高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愿望。
可以借助这些特征让学生动手合作,并展现。
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通过关于艾滋病的短片引入课程,让学生充满兴趣。
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阅读教材是能够看懂的,只是部分学生不太关注小字,因此通过设置三个判断题进行及时的巩固检测,在前两道防线讲解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之后识图,即有趣又锻炼了学生能力。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教学设计黔江中学白榆婧教材: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人体的三道防线(2)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对细胞免疫相关课件进行配音和体液免疫过程的自学,初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傅彪生病历程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免疫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傅彪肝脏移植失败的事例,引发学生对器官移植问题的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态度。
(四)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据以上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 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 体,机体自身也会不断产生 异常的细胞,但在一般情况 下它们并不对人体造成危害。 这是为什么呢?
.
非典型肺炎流行猖獗引起社 会的高度重视!但即使是流行最 严重的地区,也不是人人都会得 病!因为,冠状病毒虽然厉害, 对于免疫功能强大的人,它也是 无能为力的!
分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化 效应T淋巴细胞
效应T细胞
.
2、淋巴细胞的功能
1)T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具有杀伤作用 效应的T细胞和分泌多种淋巴因子,主要清 除被感染的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 体的移植物。
2)B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作用于体液中的抗原物质。
.
(二)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
❖目前全世界有大约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但从8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家发现,约有2%的 病毒携带者竟然终身没有发展成艾滋病,成为 “长期存活的病毒携带者”。这一现像表明, 部份人对艾滋病毒具有先天的免疫力。
津巴布韦一名6 岁的艾滋病患儿
.
一、免疫应答
保护自己、排除异已。
疫非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
TD-Ag噬 吞
巨噬细胞 提取 呈递
抗原-MHC 复合体
激活
B细胞 呈递 辅助T细胞 激活
直接激活
TI-Ag
B细胞
.
2、反应阶段——B细胞活化、增值 和分化阶段
B细胞被激活后,增值、分化成为记忆细胞和浆 细胞,浆细胞能分泌与抗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这一过程与细胞免疫有什么不同?
T细胞 激活 B细胞 激活
1、感应阶段——抗原识别阶段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
1234
解析
答案
3.科学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但是临床上不可用
于治疗
A.风湿性心脏病
√C.艾滋病
B.过敏性鼻炎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和过敏性鼻炎都属于免疫功能过高,移植器官的排 斥反应属于免疫识别排斥反应,因此临床上都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 免疫反应。艾滋病属于免疫功能过低导致的。
1234
解析
答案
4.如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免疫细胞数量 变化的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艾滋病是一种__免__疫__缺__陷__ 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 _免__疫__缺__陷__病_毒__(_H__IV__) _引起的。
1234
答案
(2)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据图回答: A.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_大__多__数__(填“大多 数”或“少数”)病毒。 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_升__高__(填“升高”或“降低”),T细胞浓度 _降__低__(填“升高”或“降低”)。 C._T_细__胞__浓__度__降__低__,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多。 D.人体免疫能力几__乎__全__部__(填“几乎全部”或“少部分”)丧失。
活学活用
1.下列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超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细胞是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超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处
解析 超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
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
生物《人体的免疫与稳态》说课稿
生物《人体的免疫与稳态》说课稿一、说教材《人体的免疫和应答》选自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2节,包括免疫应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流行病的危害和预防三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应答;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流行病的危害和预防。
今天我说明的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代谢与稳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二、说学情免疫调节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应用的相关知识。
但是对于其中的生物学知识还缺乏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有生病的经历,所以他们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
本节知识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发生在体内的免疫调节过程,我们并不能直接的感知观察到。
所以本节课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概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2.通过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总结成概念模型,体会建模的方式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3.认同免疫调节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奥妙。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难点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授课伊始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打过哪些预防针?学生可能回答:乙肝、流脑、腮腺炎等等。
我继续追问:这些预防针预防我们生病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新知的学习,导入新课《免疫调节》。
这样的导入方式体现了课堂的开放对话与动态生成,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89北师大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整节课的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首先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了解免疫功能完成所涉及到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再讲解人体的三道防线,让学生构建起免疫调节的基本意识,再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建立免疫系统整体性的概念,最后再着重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强调体液免疫中个细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将免疫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二、学情分析免疫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免疫有切身的体会,例如打疫苗预防某些疾病,患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患此病,器官移植必须是匹配的不然会出现排斥现象,某些人对酒精、花粉或是某种食物过敏等等,都是与免疫相关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
并且在初中教材中,也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免疫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学生对免疫学的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而本节内容会加深对免疫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了解自己身体的防御机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2)了解并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及功能,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构建图解模型(2)通过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各细胞的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免疫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四、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重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重难点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的内容,其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是难点。
想要突破难点,首先要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而后提出:“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的问题,引入对过程的讲解。
第二,在讲解体液免疫时,必须将抗原、抗体的概念交代清楚。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7北师大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安排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主题下,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突出免疫系统对机体稳态的调节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及机体各系统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免疫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十分必要。
二、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对艾滋病的了解,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宣传使艾滋病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但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应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免疫学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如:打疫苗防止某些传染病的发病;在人体得过某些传染病痊愈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病;有伤口的地方有炎症反应,容易感染;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等。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第一课时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及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各自的特点已有详细讲解。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联系,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相互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联系,认识生命的物质性,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对艾滋病致病机理的了解,关注这一全球问题,关爱生命;通过了解免疫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到科学发展对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并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三流行病...》265北师大教案设计
1《免疫调节》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 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3北师大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情感基础: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能力基础:高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属市级重点中学,教学设施完善,可以高效实施多媒体教学。
二、设计思路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学案引导,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堂交流讨论,动手画出过程图解来突破重难点;(3)学生自主学习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总体思路设计如下:课外查阅收集资料提出问题产生质疑资料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能力提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1北师大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 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2.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情分析学生在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活动】三、体液免疫教师活动:1、展示学生构建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2、观看体液免疫动画学生活动:交流展示、互评教学意图:展示学生课前制作的流程图,通过比较和评价,学生通过交流,找到不足,进一步对流程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a.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先由什么细胞发挥作用?吞噬细胞能否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抗原消灭掉呢?如果不能,它又将把抗原传递给什么细胞?b.最后由什么细胞感应到抗原的入侵,而它又作出怎样的反应呢?c.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它有和作用?为什么说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它能否继续分化?学生活动: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教学意图:逐步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
学案-北师大版 必修三 第二章第2节 人体的免疫和稳态(配北师大版)
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免疫应答1.免疫应答的种类(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人体的皮肤、________、体内的_________等,对各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2)特异性免疫应答:侵入机体的病原体以及体内的异常细胞,还能刺激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有________地清除这些抗原,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
2.细胞免疫应答过程(1)感应阶段——抗原识别阶段:病毒基因或肿瘤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或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________细胞吞噬后分解为小分子多肽,与MHC分子结合成________________,然后转移到细胞表面,即可被T细胞识别。
(2)反应阶段——T细胞________、________和分化阶段:T细胞识别抗原后被激活,并大量增殖。
其中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小部分细胞转入静息状态,称为________。
(3)效应阶段——抗原清除阶段:效应T细胞具有________能力,能分泌________,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
3.体液免疫应答过程(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________而发挥免疫活性的球蛋白,也叫免疫球蛋白。
(2)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________,正常情况下,补体以________形式存在。
答案:1.黏膜吞噬细胞针对性2.巨噬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活化增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特异性杀伤穿孔素3.特异性结合血浆蛋白非活化的前体知识点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超敏反应(变态反应)(1)变应原:引起________的物质叫做变应原。
(2)类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270北师大教案设计
免疫应答一、教学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落实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重点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材分析:本节为《北京师范大学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定》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的第一课时。
内容为免疫应答。
教材突出免疫系统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作用,从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这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在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传染病和免疫、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等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对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可能会有些模糊。
在高中阶段,通过必修一中艾滋病的病因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中抗体的描述对免疫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辨析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等概念3.说出各细胞的功能4.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激发科学兴趣(三)能力方面尝试运用免疫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活动现象。
五、教学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七、教学策略:本课运用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情境和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从深层次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及信息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遗传因素引起,病人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 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疾病或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 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 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8、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在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主要进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 9、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起什么作用呢?
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后,有的 会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有的会被 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叫体液免疫, 后者叫细胞免疫。
一、免疫应答 (一)细胞免疫
由T细胞分化出的效应T细胞主要清除被感 染的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物, 称为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 抗原识别阶段 过程
过敏反应 实质 免疫功能过强 自身免疫病 免疫出错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失 免疫器官如 胸腺先天性 缺失或T细 胞被攻击死 亡
①发作迅速、反应 强烈、消退较快; 自身器官表面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 的某物质与某 特点 织细胞,不会引起 一特定抗原表 组织损伤; 面抗原决定簇 ③有明显遗传倾向 相似 和个体差异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二免疫失...》266北师大教案设计
“一个艾滋病人的患病日记”微教学设计郫都四中陈瑶一、教学背景微课是以教师录制的视频为载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它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在内容选择上可偏向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课本主体内容。
这是专门提供给学生预习所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学情况,清楚了解到哪些是自己不理解的,以便于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学习。
二,学生课堂学习之后反映出来的疑难点,如:一个具体知识点、对某概念的理解、答题规律、一个易错的习题等。
这是提供给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进行巩固和解决疑难的。
但是,就本地高中学生而言,周末时间在家里自主学习,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那么,能否将微课的内涵又从课外延伸到课内呢?用录制好的微课,在课堂上使用,借此,增强课堂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微课使用的好途径。
二、教学内容分析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中,以艾滋病相关内容作为资料分析,说明病毒离不开活细胞。
必修三第二章免疫调节相关内容中,又将艾滋病人体内HIV和T细胞含量曲线作为资料分析,说明T细胞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免疫调节后,艾滋病的情况简介又作为了课后延伸内容,出现在课本中。
这说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虽然并不是考试考查的重点,但是,它是我们必须对学生普及的常识内容,并且,也经常作为考查其他知识点的载体在考试或习题中出现。
准备和艾滋病相关的微课,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1、学生能简单描述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患病进程、感染途径、避免途径。
2、学生能简单描述艾滋病人体内HIV和T细胞含量变化曲线技能:通过对艾滋病人体内HIV和T细胞含量变化的曲线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曲线含义的能力。
情感: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不容易,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远离艾滋。
同时,也学会关爱艾滋病人,不谈艾色变。
四、教学设计思路艾滋病相关知识不是考试的重难点,但又必须对学生进行普及,制作相关微课就可以放在课前作为导入使用,也可以放在资料分析前面作为说明和阐述使用,还可以放在课外作为预习内容或者补充说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非 第一道防线 特 (皮肤和黏膜) 异 性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免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疫 (体液中的杀菌物
质和吞噬细胞)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三)细胞免疫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 宿主细胞)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 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
分泌穿孔素,靶细 胞膜溶解最终裂解 死亡。
可加强巨噬细胞和 NK细胞的活性;诱 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 细胞;刺激B细胞分 化
细胞免疫的过程
吞噬细胞
抗原
感应阶段
第2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你知道 每天你的手上 有多少细菌吗?
•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各种细菌
各种病毒
免疫——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 “非己”来自两个方面: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 外来的入侵者: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 真菌、病毒、原生动物,低等生物等。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而组成 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细胞外液中 消灭
体液免疫
进入靶细胞后 被消灭
细胞免疫
(三)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呈递抗原
形成抗原MHC复合 物
T细胞
(识别)
(三)细胞免疫
2、反应阶段: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 原刺 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 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病原体无效。 (专一性)
抗原
概念: 性质: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异物性、大分子性、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 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由抗原决定簇决定
举例: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
• 抗体的定义: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 体
• 抗体的形成:
抗原
B细胞
淋巴因子
浆细胞
合成 分泌
抗体
•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抗体性质:特异性
可变区
恒 定 区
抗体
恒 定 区
抗原 抗体
抗体
抗原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胸 腺
分化
骨 髓
细 胞 免 疫
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
体 液 免 疫
T细胞
靶细胞
记忆细 胞
效应T细 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 靶细胞紧 密接触
靶细胞破裂 死亡
效应阶段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 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人 体 的 三 道 防 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 用。(非专一性)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 和吞噬细胞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细胞借助血液 只能对某一特定的 循环和淋巴循环而 病原体或异物起防 组成的 御作用,对其它的
B淋巴细胞 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结构、分泌物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 的清扫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2) “变坏了的”自身细胞:衰老、死亡、损伤、异常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 疫 系 统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吞噬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 液和淋巴结中)
免疫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 裂分化而成)
迁移到胸腺中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