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雷达实测数据处理与判释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案隧道2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案(隧道) 1检测目的:检测隧道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 筋等分布,评价隧道衬砌施工质量。
2检测仪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用美国SIR-4000型地质雷达系统(见下图), 其特点与路基挡墙检测雷达相同。
2.1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 ;模/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可选择;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 5ns ;SIR-4000便携式高性能I S 地质透视仪I美国SIR-20型地质雷达系统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2. 2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o3检测方法及原理: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经目标体反射或透射,被接受天线所接收。
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地质雷达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现场检测时地质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密贴于待检表面,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混凝土以及相应介质中,遇到钢筋、钢质拱架、材质有差别的混凝土、混凝土中间的不连续面、混凝土与空气分界面、混凝土与岩石分界面等产生反射,接收天线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就可以算出反射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D。
D= V ×∆t∕2式中:D——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V一一雷达波的行走速度;∆t一一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ns计。
隧道检测中的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
隧道检测中的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摘要:隧道施工是公路、铁路建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重、难点问题,其隐蔽工程量大、作业空间狭窄,部分地区受天然地质条件制约,还可能出现泥石流、滑坡等状况,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实时监控拱顶下沉、围岩支撑等参数,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聚焦隧道检测必要性及难点问题,引入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其原理、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展开论述。
关键词:隧道检测;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前言:雷达技术具有显著的高效性、精准性特征,最早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并衍生出了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等多种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探测需求。
当前伴随科技手段的进步,雷达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与激光、红外光等探测方案相互协同,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展,地质雷达的出现,更是为交通基建无损检测提供了较为可行、高效的思路,有必要就其应用要点进行深入探究。
1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工作原理概述隧道工程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拱顶、围岩等构造随时可能在不可预见因素的干扰下,出现坍塌、松动等状况,所以实践操作时,通常会结合超前支护、超前灌浆等方法技进行术辅助加固,施工结束后也要经过严谨、细致的检查验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在这一过程中,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尤为关键,它可以在106至109Hz无线电的帮助下,对地下介质分布状况进行客观描述,为超前支护、二次衬砌等的质量、强度分析提供依据,方便后续施工的开展,也为验收工作提供依据。
从检测原理上看,电磁波是地质雷达探测的主要依托,当天线完成定向发射操作后,电磁波会在目标体、地层中,发生投射、反射作用,进而返回接收天线,在滤波器、解码器等的作用下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直接转化、显示为波形结构,技术人员通过波幅、传播时间等,就可以快速获知相关信息,实现参数采集。
需要注意的是,电磁波本身是存在衰减问题的,目标体埋深、电性差异等,均会对其传送过程造成影响,电位差越大,相关界面就会越清晰,分析准确性也就更有保障。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运用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运用摘要: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是工程投入使用前的重要环节,可及时了解隧道内部施工质量,方便后续处理。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应用,在不会对隧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快速获得探测结果,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可得到保障,并能够将隧道内部实际情况直观展现出来,与以往的使用的探测技术相比,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是当前隧道工程质量建设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法,能满足多部位的探测需求。
关键词:隧道检测;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主要通过雷达信号强弱来判断隧道内部质量,根据信号数据,可快速了解隧道结构的实际状态,具有无损检测、效率高和获得数据直观性强的特点,在隧道工程建设和改造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该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为隧道工程质量完善,以及后续投入使用期间的安全稳定提供技术保障,整体的服务能力比较强,可以为隧道工程的维修养护提供可靠数据。
1.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检测方法1.1地质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主要通过雷达主机发射专门频段的电磁波,电磁波传播期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存在差异,在电性差异条件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信号状态,根据反射信号和信号接收时间对隧道工程内部质量进行分析和判断。
地质雷达检测设备主要分为主机和天线两部分,前者进行信号控制,后者收发电磁波,在遇到结构开裂、空洞、围岩和达到隧道探测边界后,会出现信号反射情况,地质雷达天线会及时接收反射信号,并传递到雷达主机,整个过程可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示。
根据反射信号数据可以了解发生隧道内部发生反射的具体位置和具体性质,在不会破坏隧道工程结构的基础上,实现高分辨无损检测。
1.2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及物理条件使用这种技术方法进行隧道工程探测时,信号传递时间的长短对反射信号时间有着正比例影响,在隧道内部结构没有出现质量缺陷问题时,反射信号也会越强,根据信号反射时间和信号强弱,也能够对隧道内部结构质量和整体状态进行了解和判断,确定衬砌工程中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对于存在较大缺陷的部位,也能可以快速定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高。
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探地雷达是一种有效的非破坏性检测仪器,可以用来检测隧道内部的物理参数。
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应用广泛,可以深入地检测隧道内部结构,诊断隧道结构的强度健壮性,同时还可以识别出隧道内部的裂缝、水位变化、地下河流等信息,从而帮助科学的评估隧道安全性。
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脉冲电磁波并测量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探测地下深处的地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图形化的地下深度分布图。
隧道内部各种结构物的返回信号强弱及其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隧道内部的结构特征。
同时,探地雷达可以对隧道内部的结构特征进行三维重构,可以清楚地了解隧道内部的结构形态。
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校正、数据分析处理等步骤。
首先,必须采集到大量的原始数据,探地雷达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校正,以便更准确地反映隧道内部的物理特征。
一般来说,校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离散数据校正,即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拆分成较小的数据块,然后对每个数据块进行校正,以消除不同数据块之间的差异;另一种是连续数据校正,即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存在的噪声和不确定性。
其次,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取隧道内部的结构特征。
探地雷达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主要通过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数据,以便更深入地对隧道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和诊断。
最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评估隧道的安全性。
根据获取的结构特征,可以结合工程经验,对隧道内部的结构特征进行评估,从而获得准确的安全性评估结果。
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可以更深入地检测隧道内部的结构特征,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隧道的安全性。
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校正、数据分析处理等步骤,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数据,从而获得准确的安全性评估结果。
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摘要:近些年,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对交通的需求以及要求显著提高,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我国不断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在此背景下,公路隧道的数量持续增多,但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显著,为保障隧道的建设质量,有关建设部门在其中积极采用了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能够为隧道建设提供相应的助益。
但受到部分客观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检测中会遇到部分问题,影响检测质量。
本文就针对这一检测技术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雷达;隧道检测;技术问题;解决办法引言综合实际的应用检测能够发现,地质雷达应用在隧道检测中能够对其中的衬砌混凝土厚度、密实性、脱空等问题进行快速检测,这一方法不但可以规避以往目测或者打孔抽查等检测中不规范、不全面的现象,还可以借助高科技设备以及手段,利用其高分辨率、高准确率优势快速、高效地进行无损检测,因此该项检测技术在隧道建设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客观以及主观因素影响会产生部分问题,影响检测有效性。
下面就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1.地质雷达天线频率选择问题1.1问题分析综合实际的检测会发现,在隧道的建设运营中受到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隧道衬砌结构中会产生水害、冰害、化学或者物理耦合侵蚀等现象,会严重影响隧道的安全性。
结合实际的检测会发现,其中频率高的雷达天线发射雷达波主频高,有着精确度高、分辨率强等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导致相应的检测效率降低,不利于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
具体来说,由于雷达发射界面为电性界面,与地层分界面会产生差异,例如相近的波阻抗、同一岩层中的含水带界面、多个薄层的地质界面组合等。
同时雷达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的精度,分辨率的限制,旁侧界面反射波的影响等因素,给雷达资料带来很多假象,使雷达剖面解释存在多解性。
1.2解决策略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会发现,在进行天线的选择时需要对实际的隧道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其中的实际情况,由此选择天线频率高低[1]。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与数据解译技巧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与数据解译技巧隧道施工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工程,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及数据解译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知识。
一、地质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质雷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地下勘探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对地下构造进行探测。
它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往返时间和强度,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为隧道施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来确定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厚度、检测断层和裂隙、评估地下水位和水文条件等。
这些信息对于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合理规划和安全进行施工工作。
二、地质雷达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地质雷达数据的采集是地下探测的第一步。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一台携带式地质雷达设备,通过手持式探测器对地下进行扫描。
扫描的区域包括隧道的侧墙和底部,以及周边地表。
采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解译,以得到有用的信息。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地面平面化处理,消除杂波和地形对数据的影响。
然后,进行数据解译,将地下结构以图像或剖面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地质雷达在岩层勘探中的应用隧道施工过程中,岩层的性质是关键因素之一。
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获取关于岩层的重要信息,如岩性、层理、裂隙等。
这些信息对于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方案的制定都非常重要。
地质雷达技术在岩层勘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界限和变化,评估岩体的组成和结构,检测岩层中的裂隙和变形等。
这些信息对于隧道的钻孔、爆破和支护等工作非常关键,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四、地质雷达技术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断层是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它对于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及时地发现和了解断层的存在和性质,以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探地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喇. 8 I :
6 2 . 4 —
4 9 . 2
6 0 . 1
6 3 . 3
6 3 . 9
e r , 选项 F o c u s 选择 L ay e r l , 选项 P i c k P o l a r i t y选 择
P o s i t i v e , 选项 S e a r c h Wi d t h设 置 为 9 , 选项 D i s p l a y
n i t e s / m a r k , s c a n s / u n i t —} P r o c e s s e s — } A d j u s t S c a n s — }
g a i n 一 ÷ g a i n t y p e 选择 E x p o n e n t i a l , 设 置 值 选 择
c e s s i n g - - + i f l t e r s - - -  ̄ F I R, F I R F i l t e r s _ + h o r i z o n t a l _ ÷ t y p e
一选 择 B K G R R E MO V A L - - -  ̄ L e n g t h , 设 置其值 . ( 6 ) 垂 直滤 波
( 8 ) 利用电子表格 E x c e l 绘制地质图件 ( 9 ) 处 理结 果
4 图像判 定
测线 检测里程
D Kl 舛+ 44 0  ̄ 4 8 0 - '
F
设计厚度. 实测厚度( c m ) 《 c n 1 ) 平均值 最厚度 最大厚度
6 5 6 0 . 1 6 5 - 】
D Kl 0 4 +鸺 O 一 6 4 O D K1 0 4 . 4 40 + - - , 4 8 0 , . ' DK1 0 4 卅 8 1 6 0 4 o ‘ j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型地质雷达 , 选用 50MH 屏 0 z
段所进行 的目测 、 钻孔 取芯 、 压水测试 和钻孔 声波等 方法 已不能 蔽 天线 。测试参数如下 : 采样频率 : 0 70 5Ⅲ z采样点数 :8 ; 4 3点 ; 满足实际工程的需 要… 地质 雷达作 为一种新 的无损检 测方 法 , 叠加次数 : 次 ; 口时间:5n; 1, 8 窗 6 s触发方式 : 时间触发。 以其操作简便 、 高分辨率在近年来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 中得到 了 2 2 地质 雷达 资料 处理 .
二 次衬砌 、 一次衬砌与 围岩之 间由于物质 成分及 物理性 质存 原理设计施工 , 采用复合式衬砌形式 。为及时 发现施 工中存在 的 在着很 大的差别 , 电常数差异 明显 , 介 特别是衬砌与 围岩之 间 , 电 问题 , 保证施 工质量 , 受业 主委 托 , 对全 线隧道 喷射} 凝 土厚 度 、 磁 波从 混凝 土进入 围岩时 , 昆 反射波形振 幅显著增大 , 视频率降低 。 钢构架规格和分布 、 初期 支护挂 网钢筋 和二 次衬 砌钢筋 分布 、 二 并对隧道施工质量进行 分析评价 。 隧道结构层混凝土 的厚度 是根据 电磁 脉冲在各 结构层交 界 检测 的关键是确定 电磁波在隧道各结构层 中的传 播时 间, 然后根 据电磁波在混凝 土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结构层 的厚度。当一次衬 次衬砌厚度 以及隧道衬砌背后 的脱空 区等项 目进行 了质量 抽测 , 面的反射 时间和各结构层 中电磁波 的传播速 度计 算得到 的, 厚度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论析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论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一般情况下较为复杂,其施工难度大、环境恶劣,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要求较为严格,一旦卡控不严就很容易导致隧道质量缺陷。
铁路建设单位为保证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视隧道的施工质量,由于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雷达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隧道施工、检测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几种常见的隧道衬砌缺陷类型,并从施工角度分析了衬砌缺陷的形成原因,同时针对每种缺陷类型给出了对应的典型的地质雷达检测图像,分析了缺陷图像特征,为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工作提供指导,最后给出了地质雷达应用于隧道衬砌检测的实例。
1 地质雷达缺陷检测的基本原理1.1 地质雷达隧道检测理论基础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是利用工程介质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来实现的。
地质雷达系统将高频电磁波向工程介质发射,当电磁波穿透工程介质时,由于不同的工程介质或者工程介质与缺陷介质存在着电性差异,电磁波将在电性不同的介质界面发生反射。
地质雷达就是根据介质的反射波特性以及电磁学性质来揭示工程介质内部结构和缺陷的,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2 电磁波在衬砌不同介质中的反射特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遵循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一般雷达电磁波被认为是近垂直入射,对于非磁性介质而言(如混凝土等),反射系数R可简化为:式中,、为反射界面两侧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由式(1)可知,相邻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则反射信号超强烈。
而对于金属良导体(如钢筋、钢架等),反射系数R则简化为另一种形式:式中,为电磁波的角频率;为金属的电导率。
从式(2)可以看出,由于金属的电导率趋于,即当电磁波传播至钢筋、钢架时,电磁波将发生全反射。
2 衬砌缺陷的形成机制及雷达图像形态特征分析隧道衬砌缺陷形成原因,研究不同缺陷在地质雷达图像中的形态特征,对于隧道衬砌缺陷的辨识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四种常见的隧道缺陷进行分析:2.1 各种衬砌空洞衬砌空洞可能存在于隧道衬砌的任何部位,衬砌空洞不仅会造成衬砌混凝土开裂,严重者还会使衬砌产生掉块,危及行车安全,更有甚者会使围岩失稳。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
地质勘探中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地质雷达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工具,它可以通过发送电磁波并测量其反射信号来获取地下物质的信息。
在地质雷达数据解释中,为了准确地分析和识别地下特征,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雷达数据解释方法。
一、地质雷达数据采集与处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阶段是整个数据解释过程的基础。
在野外勘探中,需要将地质雷达设备沿特定路径移动,通过不断发射和接收信号,采集地下反射信号。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和滤波等。
二、直接波去除与覆盖剖面提取在地质雷达数据中,直接波是由雷达信号直接穿透地下并返回接收器的波。
在解释数据时,需要将直接波从数据中去除,以便更好地分析反射波。
直接波去除的方法包括基于时域分析的滤波和基于相对位置的波形相加法。
另外,覆盖剖面提取是解释地质雷达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相邻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提取出覆盖面的位置和特征。
覆盖剖面提取有助于识别地下的人工结构和地下管线等信息。
该方法通常结合其他地质数据进行分析,以提高数据解释的准确性。
三、反射波解读与地下介质分析反射波是地质雷达数据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解读反射波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反射波解读通常包括波形解读和振幅解读两个方面。
波形解读是指通过分析波形的特征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
地质雷达数据波形反映了地下界面的反射特征,通过分析波形的形状、频率和振幅等信息,可以判断地下介质的类型、深度和形态。
振幅解读是指通过分析反射波的振幅变化来推测地下介质的性质。
地质雷达数据中,反射波的振幅受到地下介质的电导率、介电常数以及反射界面的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振幅解读,可以推测地下介质的含水量、密度以及岩性变化等信息。
四、层析成像与全波形反演地质雷达数据的层析成像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解释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数学反演,根据地下介质对雷达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重建地质边界的几何形态和电性参数。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基于地质雷达数据的正演模拟和观测数据拟合的方法。
概述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应用
概述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应用雷达检测技术的使用大大节约了隧道质量检测的时间,雷达检测技术是一种物理探测方法,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来分析隧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在运营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表面出现裂纹、渗漏等一些问题,这样会给铁路运行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施工人员要定期对隧道进行检测维护,保证铁路安全的运营。
1、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概述据近几年我国的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公路、铁路等各种设施的数量增加速度也非常快,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其质量的问题。
传统的隧道开发模式通常采用直接爆破,这样给隧道后期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衬砌层内往往会形成较大的空洞,造成内侧的厚度不达标,为隧道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1.1地质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发射和接收是需要通过高频电磁波来实现的,目前隧道施工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采取光面爆破的技术,在这种灌木爆破技术的运用下大大提高了开发隧道的质量,有效的改善了隧道后期加工的环境。
由于复杂地理环境的原因,施工后的隧道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用地质雷达来进行高效、全面的检测,为隧道后期的加工提供有效的数据。
地质雷达主要是由控制主机和天线两部分组成,主机主要的任务是提供控制的信号,天线则负责高频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当天线发出电磁波后,在隧道内壁的衬砌和围岩内进行传播,当遇到衬砌边界、内部空洞等这些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天线再负责将这些反射的信号接收回来,记录全程的信号波段,主机通过记录这些反射回来波段的数据,判断隧道内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1.2地质雷达检测方法的概述及物理条件在地质雷达无损探测的过程中,天线发出的信号在隧道的时间越长,接受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当信号在隧道里没有遇到隧道内壁出现的裂纹、空洞等边界时,反射回来的信号就比较强,通过这些反射回来信号强弱等一些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对隧道内壁的情况进行判断,了解隧道衬砌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隧道内部相应的结构状态来判断出现缺陷的大体位置,从而实现了检测无损的目的。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严格依据规范,适用于各种地质雷达的操作规程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 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严格依据规范,适用于各种地质雷达的操作规程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地质调查行业中的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使用技巧
地质调查行业中的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使用技巧地质雷达勘探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高效地质调查技术,其在地质调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质雷达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技巧。
一、地质雷达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勘探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与地下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下信息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地下发送高频电磁波,然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分析信号的强度、时间和频率等特征来确定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二、选择适当的频率和天线在使用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勘探目的和地质背景选择适当的频率和天线。
不同的频率和天线对地下介质的穿透能力和分辨率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需要较高的分辨率和浅层勘探的情况,通常选择高频率的地质雷达和短距离的天线;对于需要较好的穿透能力和深部勘探的情况,通常选择低频率的地质雷达和长距离的天线。
三、数据采集和处理技巧在进行地质雷达勘探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使用技巧:1. 采集时保持稳定:在采集数据时应尽量保持雷达的稳定,避免晃动以及不必要的震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集时密集布点:为了获取较为真实、完整的地下信息,应将采集点尽量密集布置,特别是在需要较高分辨率的勘探情况下。
3. 合理选择采集方向:根据具体勘探的目标和需求,合理选择雷达数据的采集方向,以获取最优质的数据。
4. 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去噪、纠偏、反褶积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解释性。
四、应用技巧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在地质调查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应用技巧:1. 地下管线勘探: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可用于地下管线勘探,可以帮助准确定位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和走向,提高勘探效率和安全性。
2. 地下水资源勘探: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通过分析地下水对电磁波的响应,可以识别地下水的含量、分布和运动方向。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1 前言1.1工艺概况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1.2工艺原理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
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H V T=∙∆2 (1)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V C =ε (2)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2121εεεε+-=r (3)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
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0.5m ~2.0m 左右。
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 ,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3)通过专业的RADAN 6.0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雷达检测结果解译方法探讨
12.57 x 10_7 H /m ,位移电流比传导电流更加占优势(即 1),所以电磁波速度为〃=|=+,可简化为:« v V其中,a > 分别为角频率、电导率、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磁导率、介质的雷达波传播速度。
再通过速度和传播时间计算深度。
对于病害公路隧道,采用地质雷达检测,可充分利用地质雷 达的特点,通过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了解衬砌内部的结 构组成,找出结构缺陷及病害位置。
一般选取中心频率为400 MHz ~900 M H z 的雷达天线,可检测隧道二次衬砌、初期支护 及背后围岩内部结构及密实情况等。
隧道衬砲现场检测时,由于隧道结构的特殊性,一般布置3条~9条纵向测线(特殊情况下布置环形测线),检测时,利用检测车或门式脚手架以3 k m /h ~ 5 km /h 的车速进行检测。
雷达现 场检测方式与测线布置示意图见图2,图3。
引g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衬砌病害问题也随 之而来。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也被广泛的应用到隧道建设运营过 程中去,如隧道运营中二次衬砲空洞造成的渗漏水、衬砲密实情 况和钢筋分布情况的检测验收等等,并且随着地质雷达无损检 测方法的日趋成熟,该项方法也已经被列人规范中去。
但是地 质雷达作为一种方法,检测结果提供的是一种数据,提供的是雷 达图像,数据经过处理后很多病害问题需要有经验并且了解隧 道衬砲结构的人员进行解释、解译。
怎样尽量将大量的检测数 据和图像呈现出来,指导隧道衬砲病害的处置及设计是非常重 要的。
本文将探讨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的地质雷达检测结果 的解译方法。
1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原理及应用情况地质雷达法通常是一种甚高频至微波段电磁波反射探测法, 它利用发射器通过发射天线向隧道衬砌与中定向发射电磁波,工 作时天线密贴在衬砲表面,仪器与工作人员均在高空作业车上或 汽车内,共同随汽车的匀速行驶向前移动。
传播的电磁波当遇到 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时即发生反射,通过反射情况计算深度,再根 据反射波的形状、线度及其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组合特征和变化情 况,结合检测对象的结构特征,判断目标性质即进行目标识别,进 行地质解释,如衬砲厚度、空洞和钢筋分布等(见图1)。
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J IAN SHE YAN JIU技术应用130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Di zhi lei da wu sun tan ce ji shuzai sui dao jian ce zhong de ying yong杨小波在隧道施工应用中,工程质量检测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地质雷达就是一种简单方便而且对施工损伤最小的方法,在隧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对提高地质雷达检测探测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因自身具有快速、无损、解释直观等特点,在修建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项技术运用物理方法,大大节省了隧道质量检测的时间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性的保障。
但在检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而且这些问题会大大降低隧道的服务质量,因此,施工人要定期对隧道进行维护,确保隧道安全运营。
工程概况:某县绕城段公路改建工程隧道施工项目,位于分离式路基段,为小净距隧道,左右线设计线净间距16m,左右线长度均为294m,左线桩号ZK18+920.5~ZK19+214.5,右线桩号YK18+919~YK19+213,隧道净宽10.75m,净高5m,设计围岩均为Ⅴ级。
隧道主要穿越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及砾岩,属极软岩至软岩类,隧道埋深较浅,风化层厚度大,围岩条件一般。
一、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1.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根据我国近几年交通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各类交通设施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其中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在以往的隧道建设中,传统隧道开发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开发模式主以直接爆破为主要开发技术,这使隧道的后期施工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后期的施工。
2.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物理条件地质雷达无损技术是靠天线反射回来的信号的强弱来判断隧道内是否出现裂痕、空洞等现象。
隧道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
隧道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隧道工程是一项涉及复杂的巨大工程项目,需要精确的工程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在隧道工程的测绘过程中,常用的测绘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和地下雷达测量等。
其中,全站仪测量是一种基础测量技术,通过记录隧道开挖前后的地表坐标和高程信息,可以准确地确定隧道的位置和形状。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则可以利用激光束对隧道进行三维扫描,获取高精度的隧道几何信息。
地下雷达测量技术则可以通过发送电磁波到地下,利用波的反射和传播原理来获取隧道内部的地质信息。
在隧道工程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多边形拟合、模型拟合和数据拟合等。
多边形拟合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将测量得到的离散点云数据拟合成平面多边形,从而实现对隧道表面进行精确建模。
模型拟合则是一种更加精细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数据与模型进行拟合,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隧道形状和尺寸信息。
数据拟合是一种将测量数据与标准或理论曲线进行比对,进而得到误差或偏差的方法。
除了传统的测绘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隧道工程测量领域。
例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隧道内部的点云数据,实现对隧道内部的空间结构进行精确建模和分析。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实现对隧道施工的智能监控和预测。
然而,隧道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隧道工程的环境复杂且危险,需要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工程人员的安全。
其次,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紧张,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和处理数据。
此外,隧道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需要采用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应对不同的地质情况。
综上所述,隧道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用地质雷达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流程与方法研究
应用地质雷达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流程与方法研究【摘要】地质雷达是一种重要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及方法。
地质雷达原理及应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概述、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地应用案例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在正文中详细介绍。
通过对地质雷达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隧道工程中的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将提供未来研究方向的参考。
研究的结果将对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工程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质雷达、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原理、应用、案例分析、数据处理、分析、优势、问题、改进措施、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隧道工程的质量检测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地质情况,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地质雷达能够通过电磁波的回波信号来反映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为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结合地质雷达的原理及应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概述、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实地应用案例分析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探讨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提高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的流程与方法,从而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研究地质雷达原理及应用,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2)概述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3)探讨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和技术难点;(4)通过实地应用案例分析,验证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深入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提出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文旨在为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隧道地质雷达实测数据处理与判释
隧道检测缺陷处理对比图像
隧道检测缺陷处理对比图像
6-8
55-112
4-6
110-150
正演模型
子波叠加
依据振幅、主波峰及 相位,同时考虑子波 叠加等效果,结合设 计文件,综合推断确 定异常体性质
隧道模型雷达图像
隧道两层钢筋检测图像
钢拱架 信号
二衬钢筋混凝土隧道检测要点: 1、具有适宜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检测行走速度宜慢不宜快; 3、调增益时增益点数设多一点(不易 超过5个); 4、尽量压缩入射波波幅,同时压缩钢 筋位置反射波波幅,目的减少钢筋反 射波产生的多次反射; 5、二衬厚度较为均匀,变化不大。 6、尽量增大钢拱架位置增益值,放大 钢拱架反射波。 7、反复多次调增益并测试,选用较理 想增益值。 8、测试数据突变或异常时,保存测试 数据,并重新调整增益。 9、尝试采用反卷积及滤波工具使得钢 拱架信号更清楚。 以上操作产生的弊端: 1、增益点增多,具体设置不易把控, 容易引起人为假缺陷,人为分层。
图1 典型误判/表述有问题雷达图像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中对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划 分为密实、不密实、空洞。其雷达信号特征如下:当界面反射信号较弱甚至没有界 面反射信号时为密实;当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 分散时不密实;当雷达检测数据中衬砌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仍 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时为空洞。
不匀速
增益调的较好
隧道仰拱检测
纵 向 测 线
仰拱纵
向测线
仰拱横
向测线
横 向 测 线
设 置 干 扰 物 雷 达 检 测 图 像
隧道仰拱检测图像点评
仰拱表面 异常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腰测线偏下, 应该再偏上一些
测线布置示意图
现场检测照片
钢筋
雷达显示 钢筋图像
单层钢筋雷达示意
钢筋 钢筋
雷达显示 钢筋图像
双层钢筋雷达示意
物质
空气 水
干砂 湿砂 湿粉砂 干黏土 湿粘土 橡胶
冰
常见材料的相关介电常数表
介电常数
1 81 3-6 25-30 10 3 8-15 3 3.2
电磁波波速 (mm/ns)
物质
300 33 120-170 55-60 95 173 86-110 173 167
土壤(干) 土壤(含水
20%) 沥青
玄武岩
花岗岩 石灰岩 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介电常数
电磁波波速 (mm/ns)
3-5
130-180
4-40
50-150
3-5
134-173Leabharlann 41505-8
106-120
7-9
100-113
图1 典型误判/表述有问题雷达图像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中对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划 分为密实、不密实、空洞。其雷达信号特征如下:当界面反射信号较弱甚至没有界 面反射信号时为密实;当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 分散时不密实;当雷达检测数据中衬砌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仍 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时为空洞。
二、 隧道衬砌背后缺陷原因分析
(1)光面爆破效果是造成隧道二衬背后脱空的重要因素。对于初支不设钢架,无 论是否设计有初喷工序,光爆效果不好,由于防水板硬度的原因很难使得防水板与 岩面密贴。
(2)因初支钢架间初喷混凝土欠缺,使得初支表面不平整,造成起伏现象,同时 防水板铺设松弛度难以掌握或固定点数量不足等原因,在防水板与喷砼面之间形成 规则的被钢拱架断开的连续小空腔,防水板局部紧绷在防水板与喷砼面之间形成空 腔,或铺设松弛度过大形成褶皱,造成二衬背后不密实。
/ DK**+059 4 -063
无/
表2同样为铁路总公司质监总站带队的B检测单位对左拱腰纵向长度4.0 m范围内 缺陷的描述,也无法准确确定缺陷的严重性。
两个表都是检测发现隧道衬砌背后缺陷的描述,其缺点是不能准确描述问题的严 重性,无法根据描述判断是否需要处理。如果是一个联通的较薄的空腔可以通过注浆 消除该问题,如果是密集的多个的相对封闭的小的空腔那么注浆很难消除,同时其是 否存在处理的必要性也待进一步商榷。如果是一个大的空洞,那么通过简单的注浆能 否消除问题隐患或者是否需要整段落返工是问题的关键。
标段
工 单
监理 单位
位
计 单 位
单测
线米
不合格情 况简述
长度
不合格情况简述
长 不合格情 长 度 况简述 度
1
**二线铁 **隧 路道
**标 段
中 铁 * 局
**建 铁 设监 * 理院
600
/
拱顶:
/
DK**+861.0~DK**+8 11. 72.0二衬与初支之间 0 m
无
/
不密贴
表1为铁路总公司质监总站带队A检测单位描述在拱顶部位二衬与初支之间纵向长度 11.0 m范围内不密贴,这种不密贴到底是由一个联通的较薄的空腔引起的还是由密集 的多个的相对封闭的小的空腔引起的,或者是有一个大的空洞(由于空腔厚度较高引 起二衬厚度不足),这是问题的关键。
表2 B检测单位二衬背后缺陷典型描述
设单
二衬厚度
二衬不密实或背 二衬钢筋布
后空洞
置
序 号
建设 项目
隧道 名称
标段
施工 单位
监理 计 测 单位 单 线
位
米 不合格情 况简述
长度
不合格 情况简述
长度
不合格情 况简述
长 度
1
** 客专
**隧道
***标 段
中铁* 局
**建 铁 设监 * 理院
800
无
拱顶:
地质雷达隧道衬砌检测 实测数据处理与判释
马为功 高级工程师 -------------------------------------------中铁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硕士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隧道方向) 手机:18193159172 E-mail:370523730@
中铁科学研究院
2018-05-20
汇报提纲
一、隧道衬砌无损检测简介 二、 隧道衬砌背后缺陷原因分析 三、隧道衬砌检测判识标准 四、现场实测分析 五、隧道衬砌检测缺陷验证及处理 六、相关建议
一、隧道衬砌无损检测简介
隧道二衬无损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或 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经目标体反射或 透射,被接受天线所接收。
(3)难以精确掌握混凝土用量及冲顶时混凝土泵的压力,或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未振捣密实和混凝土本身发生收缩和徐变的特性,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受自重下沉, 导致拱部混凝土灌注量不足而形成拱部局部空腔。
(4)混凝土浇筑时没有严格落实分层逐窗浇筑工艺,仅利用个别窗口,导致混凝 土流动距离过长,由于输送距离过大,压力不足而造成二衬端头处存在空腔。
(5)没有严格落实带模注浆工艺,衬砌背后缺陷没有被及时消除。或者注浆材料 与二衬混凝土物理特性差异较大,虽然已经注浆,但在检测时地质雷达显示仍然异 常。
三、隧道衬砌检测判识标准
1、检测判识现状
表1 A检测单位二衬背后缺陷典型描述
施
设
二衬厚度 二衬不密实或背后空洞 二衬钢筋 布置
序 号
建设项目
隧道 名称
6-8
55-112
4-6
110-150
正演模型
子波叠加
依据振幅、主波峰及 相位,同时考虑子波 叠加等效果,结合设 计文件,综合推断确 定异常体性质
隧道模型雷达图像
隧道两层钢筋检测图像
钢拱架 信号
二衬钢筋混凝土隧道检测要点: 1、具有适宜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检测行走速度宜慢不宜快; 3、调增益时增益点数设多一点(不易 超过5个); 4、尽量压缩入射波波幅,同时压缩钢 筋位置反射波波幅,目的减少钢筋反 射波产生的多次反射; 5、二衬厚度较为均匀,变化不大。 6、尽量增大钢拱架位置增益值,放大 钢拱架反射波。 7、反复多次调增益并测试,选用较理 想增益值。 8、测试数据突变或异常时,保存测试 数据,并重新调整增益。 9、尝试采用反卷积及滤波工具使得钢 拱架信号更清楚。 以上操作产生的弊端: 1、增益点增多,具体设置不易把控, 容易引起人为假缺陷,人为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