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简史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一、会计电算化概念1.产生: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发展:(1)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是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会计核算业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成本核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等。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3)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生产决策、销售决策、财务决策等。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种种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能够选择到最佳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4)网络财务,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
它的功能有: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支持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兑、网上报关等。
二、会计电算化作用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一、会计电算化概念1.产生: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发展:(1)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是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会计核算业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成本核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等。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生产决策、销售决策、财务决策等。
决 (3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种种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能够选择到最佳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4)网络财务,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
它的功能有: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支持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兑、网上报关等。
二、会计电算化作用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会计业务处理和信息管理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高效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阶段。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会计领域,取代了手工会计的繁琐操作。
主要采用的是批处理技术,即将一批相关数据集中处理,再生成会计报表。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解决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计电算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单机应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通过单台计算机完成。
会计人员通过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生成报表。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上有了明显提升。
进入21世纪,会计电算化进入了网络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会计信息实现了网络化共享。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信息对接和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会计信息,提高了数据的整合和比对能力。
目前,会计电算化正处于智能化的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软件和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决策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分析会计数据、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决策支持。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更加注重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然而,会计电算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系统稳定性和用户培训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计算机技术引入、单机应用、网络化和智能化等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会计电算化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知识
3.普及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 快速进入普及和深化阶段,这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大发展的十年。 (二)会计信息化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国民经济、社 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概念日益为大众熟悉。 1999年4月,在 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会计信息 化”这一名词。
(三)会计软件的发展
(先)1.专用会计软件:自行开发,缺点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后)2.通用会计软件:从市场上购买,解决了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 发的问题 3.会计软件产业(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考题:(单选) 关于会计软件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早期主要是专用软件的发展 B.通用会计软件发展阶中已经提出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变 C.会计软件产业发展阶段我国会计软件高速发展、数量增加、质 量提升阶段 D.早期会计软件可以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功能 (四)制度建设(2点比较重要) 考题:(单选) 《关于会计软件核算评审问题补充规定》是( D )年颁布 A.1999 B.2011 C.1980 D.1990 (五)人才培训 a.学历教育(大专、本科)1996—建立博士点 b.继续教育(电算化培训班)
(二)会计职能得以更好发挥,从而推进会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发 展 1.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 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2.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 进一步发展
判断:
1.1988年,财政部发布《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 B ) A、正确 B、错误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具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技术支持 平台,就连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B ) A、正确 B、错误 3.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
我国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2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3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还可以分为会计数据处理阶段、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二、简述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科目,会计基础信息设置的内容和编码规则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各种身份进入企业门户后选择“设置菜单中的基础设置找到会计科目,可对会计科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会计基础信息设置,可在系统管理中进行设置,在建账时直接启用系统进行会计基础信息设置或进入企业门户选择设置菜单中的基础设置点击系统启用可设置基础信息。
编码规则:企业会计科目编码规则为422,则科目级次为三级,一级科目编码为4位长。
二三级科目编码为2位长,建完帐后,系统即弹出编码方案窗口或选择基础信息中的分类编码方案。
三、什么是账套,如何建立账套账套是指一个独立完整的数据集合,这个数据集合包括一整套独立的系统编制参数。
用户权限,基本档案,会计信息,帐表查询等,就是一个独立数据库。
进入系统管理账户从admin身份进入,点击系统里面注册点击账套菜里面的新建,即可建立新的账套。
四、论述系统管理与企业门户的关系系统管理是一个编制平台功能1对账套进行统一的管理2对操作员及其功能权限统一管理3记录工作日志,备份账套4对年度帐进行统一管理。
系统管理是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搭建的一个平台,在做帐之前必须在系统管理中设置账套及操作人员的权限才能在企业门户以各种角色进入处理账务,企业门户才是企业真正的做帐的场所,所有的账务处理都在企业门户中进行核算。
五、论述如何进行门户和权限的设置和分配以系统管理的身份进入系统,在权限菜单下选择用户分别设置不同的用户编码或姓名,然后在权限菜单下选择权限为设置好的用户权限相应的权限。
六、用户及角色的管理:用户是指有权限登录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角色是指企业管理中拥有某一类职能的组织,这个角色组织可以是实际的部门,也可以是由拥有同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进入系统管理,在权限菜单下选择角色,进入角色管理对话框,点击增加,录入01软件操作员代表该角色的编码是01,用户管理操作步骤,在系统管理窗口下选择权限菜单,点击用户进入用户管理,在用户管理窗口中点增加,用户修改和删除的步骤同增加基本相同,但用户一旦已经进入系统进行过操作则不允许删除。
试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运用
试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运用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概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详述。
第一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是1982年之前,早在1980年,国家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第二年八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人民大学一起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的电子计算机讨论会,在本次讨论会上决定要在会计中是用计算机并称之为会计电算化,这个决议标志中国的电算化会计开始起步[1]。
第二个阶段大概是在1983年至1988年,这个阶段对于会计电算化老说应该是应用和推广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特别缓慢。
第三个阶段是在1989年到1996年,这是创新化和制度化的阶段。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同时,计算机不断迅速发展,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在大力发展。
二、如何促进会计电算化更好发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计算机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增强会计电话化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将会计电算化运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笔者仅以自己的经验列举以下观点:(一)要增强电算化的意识,树立起竞争的观念,积极推进会计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领导应当树立起市场观念,树立竞争的意识,重视会计的电算化发展[2]。
虽然说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但是企业也要使用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发展,企业应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的方法,对目前的会计的电算化进行系统的更新。
对于软禁的开发和供应商来说,当然,所开发的软件应该无条件服从中国的会计法,这是我国法律的要求,软件开发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侵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并且在符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更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再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相互结合,使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能够更多的服务企业。
(二)要规范和统一会计软件的标准,不断提升会计软件的质量就目前来说,我国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件不是很多,但是市面上呈现的却是众多的开发商和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产品,所以企业在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困难,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款才是最适合自己,最真实好用的,而国家对于这一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行业管理和对质量的监控,以至于我国国产的软件格式和数据都是不统一的,模式和使用方法以及数据接口都是不同的形式,不能够兼容,这样混杂的局面给我国的软件行业的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1( 国外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国外电算化会计的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就在某些会计领域开始代替手工操作。
主要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核算等。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软件工作者设计出各种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了较为先进的会计业务处理软件,形成了以账务处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共享系统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算化会计出现了普及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系统资源能够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计算和资料处理的能力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凭借领先技术和雄厚实力较早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
2.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发展我国电算化会计的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 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在这一发展阶段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电算化会计只在少数企业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管理等。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9年)这期间,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处理具备了物质基础。
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
1988年全国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电算化工作,开发项目最多的是工资核算(占58(5,),其次是会计报表编制(占31(4,)和账务处理(占23(8,)。
这一发展阶段宏观上仍缺乏理论指导和统一的规划管理,开发的会计软件通用性弱、实用性差,实施电算化核算的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合。
但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已开始了对电算化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3.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标志着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电算化会计宏观管理体系的形成。
会计软件的开发向着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开发和经营会计软件的公司,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1994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1994年6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制度和规章,1997年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答: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再0世纪50年代起被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用于会计领域。
1954年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变革。
起初的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又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它通过模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某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效率。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逐渐被电算会计化信息系统而取代.这个时代的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
这一时期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为基层和中层管理提供了信息,但各种功能之间还未实现共享.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微型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小型企业的青睐。
它促进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取代了大型计算机。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以”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中心议题的第十三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成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普及的重要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广泛普及。
美国在这一领域步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美国的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的普及,有关材料显示,美国由00-400中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市场上流通,会计软件产业已成为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我国的会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缓慢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普及提高阶段和“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的方法和工具,它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描述。
第一阶段:会计机械化
会计机械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前身,它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
种使用机械设备辅助进行会计工作的方法。
这一阶段主要使用的机械设备包括会计机、打印机、打孔机等,可以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账目记录、报表生成等工作。
第二阶段:会计电子化
会计电子化是指会计工作开始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储存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会计人员开始使用电子设备如电子计算器、电子表格软件等,进行数据计算、账目记录等工作。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子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的会计工作仍然是手工进行,只是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完成部分工作。
第三阶段: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会计人员通过电子设备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账目记录和报表生成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如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等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阶段: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共享、协同处理以及智能化管理的阶段。
会计信息化将
会计工作与其他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决策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结晶,为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实现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的方式。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会计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
一下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机械化辅助期(1960年代-1970年代)此阶段主要是机械辅助的会计工作,如使用会计计算器和会计机械式记账机。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简化会计工作的操作,但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
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期(1980年代-1990年代)进入计算机技术应用期,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让会计电算化得以快速发展。
会计系统开始由主机计算机和终端设备构成,主机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终端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第三阶段:网络化办公期(200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进入网络化办公期。
会计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地点的人员可以实时共享数据和协同工作。
第四阶段:云计算时代(2010年至今)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提升。
云计算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安全。
不仅如此,云计算还为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功能选择。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和应用,如ERP系统、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更加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等。
因此,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解决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机械辅助、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化办公和云计算时代四个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将会继续发展,为会计工作提供更多创新和效能。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9-2008年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1、1998年以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 段。 这阶段,会计电算化走出了就会计而会计,就财务而 财务。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财务也从财务的 供应商,进入了全面企业管理的供应商。 2、发展了10年,在另外一个程度上,应该深化的会计 电算化的发展,电算化进入信息化阶段。 3、融到了整个企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也就更 大。
第二阶段:1989-1998年
用友软件公司1988年成立 4、财务软件开始正式走向市场化,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正式推向市场; 5、政府也在这个时候介入管理,从此,我国会 计电算化工作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 6、1994年开始,政府开始做培训—会计电算化 培训工作(至今),贡献极大;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79-1988年,自主研发阶段 2、第二阶段:1989-1998年 , 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9-2008年 ,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4、第四个阶段:2009—— ,标准化和国际化
第三阶段:1999-2008年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单一的财务核算软件——管理信息化
2008年会计算化电信息化会议的召开; 我们会计电算化走向了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2009——
标准化和国际化 1、我们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跟国际的标准 一起,推进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发展。 2、因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会计电 算化的国际化。 3、从财务部门应用、企业管理应用,现在走向 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二阶段:1989-1998年
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阶段 ,也是政府在这 个管理规范、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 1、1989年12月9日,财政部颁发了《会计核算 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3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会计电算化可靠的财务数据分析,以及准确的财务信息揭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提高管理水平
财务主管可以实时了解财务数据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 减少纳税风险
会计电算化可协调内部会计管理,配合税务管理,有效控制财税合规风险。
电子凭证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
定义
电子凭证是指用电子载体记录、保存、传递会计凭证、票据和其他相关单证,并具有等同 于纸质凭证的法律效力的凭证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共享信息化、大 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推动将逐渐加强。
会计电算化的分类
按业务环节分类
• 凭证处理类 • 账务处理类 • 财务报表处理类
按应用软件分类
• 基础级应用软件 • 专业级应用软件 • 行业应用软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场景
企业的财务管理
可完成通用模块、应用性质模块、自定义输入模 块、报表管理、核算管理等财务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将其 应用于财务领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信息 处理质量。
会计工作的需求
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使得计算机技术开 始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
资金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资金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进步,要求企业需要 更加高效、精确、实时反映的财务管理工具。
会计人员准确、及时的记录并提取数据,以保证 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和总结阶段
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从大 量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预 测和决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2.数据处理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 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采用小 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出现了能 随机存储的外存储设备——磁盘;操作系统日趋成熟,具有处理 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信息定时 处理功能的通用操作系统问世。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会计数据的处 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 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并打破了手工 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更好地为 分析、预测、决策和日常管理服务。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 使用UNIAC-1型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 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 50多年以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 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 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 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 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以单项实用为主的自发发展阶段
• 这一阶段大致在1983—1987年。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 组,从此我国电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全国掀 起了一个应用计算机的热潮,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得 到广泛的应用。不少单位自主开发一些单项会计电算化软件并应用于具 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 (1)我国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微机数量大幅度增加,计算机硬件软件技 术逐渐成熟,性能价格比不断上升。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在这阶段有了 重大突破并走向实用,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电子信息处理的语言障碍。 这一切都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2)全国掀起的应用计算机热潮,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过 程,各大专院校纷纷开始培养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为今后会计电算化 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受到重视。1987年11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 会计电算化研究小组,为有组织地开展理论研究作了准备。 (4)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意义 1、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2、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3、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 念更新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模块(以T3软件为例) (1)系统管理 权限设置、多账套复制及综合查询、分析,财务人 员门户中心。 (2)总账 凭证录入和审核,登记账簿,结账等。 (3)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标准财务报表 及个性,自动生成增值税、所得税预缴、 消费税、营业税等纳税申报表。对历史纳税申报进行查询、 比对、统计和分析。 (5)工资管理 工资录入、工资计算、所得税计提、银行代发工资、工资 分摊处理等。 (6)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资产增减变动、转移、折旧计提、 折旧分配。 (7)采购(8)销售(9)库存(10)核算 (11)财务分析(12)老板通(13)简单生产加工管理
(四)T3软件的业务流程 T3软件业务模块的业务流程及供销存模型图如下:
三、小结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与意义 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模块 3、T3软件的业务流程
时间回到了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 财务人员饶有兴致地围着一台笨重的计算机,黑 白的屏幕上显示着“请录入会计科目:”一行文 字,光标在冒号后闪烁着。 这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财务人员在操作我国 最早的财务软件的情形。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程
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 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但无法实现最 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源的浪费。
2、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电算 化,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3、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2006-2008) 完成由单机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瞻望;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瞻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行业的一种趋势和方向。
电算化会计是指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会计工作的一种会计方式,旨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我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分析、问题评述及瞻望四个方面来论述会计电算化。
一、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始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计算机技术还很落后,电子计算机只能通过穿孔卡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商用计算机,逐渐向电算化会计的方向发展。
90年代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环境的成熟,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
以财务信息化全面推广为标志的会计电算化时代已经到来。
二、现状分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会计行业的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现行的会计法规、准则等规定仍然难以追上电算化的发展步伐,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其次,许多会计工作仍然是人工操作,缺乏标准化,造成了繁琐、耗时的情况,并且存在操作员的错误率;再次,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电算化设备和电算化专业人才,导致了电算化的普及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问题评述在发展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和法规的滞后问题。
会计法规、准则的制定和更新速度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电算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2.标准化问题。
制定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科目表和财务报表格式。
建立起完善的资料库,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方便信息查找和使用。
3.人才问题。
培养和引进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水平和素质。
将会计电算化嵌入自身岗位工作中,提高电算化应用的实效性。
四、瞻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会计报表自动识别、财务决策辅助等都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再造能力和丰富智慧下载,以更加科学和技术的方法来进行会计管理,更好地为国家信息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对账、报账等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监督和控制。
它是核算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并通过对比和分析等方法,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回顾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则在不断改变会计数据的处理手段和技术。
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是指在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加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与方法。
初级会计电算化
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即手工方式、机械化方式和电算化(计算机处理)方式。
1.手工方式。
手工方式是指靠人工处理会计数据,利用算盘、计算器等简单工具,对已收集和分类好的会计数据,进行汇总、核算、手工制证、记账、算账、结账、报表编制等。
在会计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手工方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和安全性强等优点,但财会人员需耗费大量精力放在日常繁琐的抄写与计算方面,重复劳动多、速度慢、效率低、出错率高,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且不太适应现代管理与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机械化方式。
机械化方式是指用机械替代人工处理会计数据,利用穿孔机、验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及制表机等机械设备,组成一个机械化的处理系统,完成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由于会计工作中采用了多种新的核算和管理方法,使得会计数据处理量增大,而且要求计算精确、反应及时,对更高层次的处理手段需求日增。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机械化数据处理技术趋于成熟,从客观上产生了改革会计手工处理方式的需要,从而把穿孔卡片计算系统应用到会计数据处理上,最大限度地用机械操作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
这是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首次打破了手工处理长期垄断的局面。
但这种机械化的处理方式,后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缺点在于这种体系结构笨重、体积庞大,成本过高、操作困难,而且稳定性差。
在使用机械化操作方式时,数据一次穿孔,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重复抄写,能代替人工进行计算、分类和制表。
但是,整个过程需要人工干预,而且不能存储数据和程序。
事实上,我国并未真正进入过会计数据的机械化处理阶段,而是跨越了这一步,直接进入到
会计电算化处理阶段。
3.电算化方式。
电算化方式是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会计法律法规等一系列会计规范等,组成的一个人机系统。
它以电子计算机取代传统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会计工作方法的变革和人的解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计算机真正应用于会计领域之后,便产生了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