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合集下载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及其重大战略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确立了明确目标。

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凸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值,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6/10、1/10和1/22,人均资源量排在世界各国的第120位。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2.8万亿立方米,受开发利用、洪水,再加上生态需要等种种制约,我们实际利用的水资源大约是8000—9000多亿立方米。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定义:(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前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及其意义和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个方面着手认识这一重大战略政策。

并在最后提出大学生应当在这方面如何表现。

正文: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述(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我国资源相对紧缺,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我国资源利用问题非常突出。

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

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骑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1)我国资源相对不足。

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例如,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 5 倍,而美国是8 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

我国单位GDF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 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

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并且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二: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1、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3、1/4、1/5、1/10和1/22,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较弱,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2).我国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

(3).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4).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

如果不能在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将严重衰竭。

总之,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日益增长的人口,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已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水污染,者都令人担忧,而且这些现象正在迅速恶化。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以保护我们的环境,以走向一个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未来。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以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

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指,政府颁布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确保环境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特别是禁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一旦这些法律法规执行,就会有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宏伟目标。

为此,政府需要大力推动实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单位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遵守。

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在做出任何环境污染活动之前,必须先申请批准。

如果任何公
司有违反环保的行为,应该受到严格的处罚金。

同时,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公民意识,增强环保知识。

民众可以采取简单的行动来帮助减少环境污染,把物品回收再利用,采用节能减排,以尽
量减少人为的污染,为我们的家园做一些细小的贡献。

为了确保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有效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能源消耗,增强公众的环保素养,我们才能实现建设一个绿色环保的新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家观点
▪ 冯培恩: ▪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
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 的水污染。 ▪ 各级政府应扮演这样的角色:高度重视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各类 废旧资源的收集、运输、处置、回收利用管 理办法和规定,使各类废旧物质得到最大限 度的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和 危害的发生
▪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 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 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 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 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 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 肋”。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
世界银行看中国
▪ 世界银行公布了的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技援 项目的一篇政策建议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资源 利用效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低于国 际水平。
▪ 这篇名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点和建议 》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这种“低效”部 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尤其是生产和出 口资源密集型商品),但其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空间 还很大。另外,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其经济 结构也将发生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有助于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对环境更加友好 。
▪ 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
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 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 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 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 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 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 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 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 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 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 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使新事物的 成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 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
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比重(%)
国家的倍数
耕地 森林 淡水 矿产
钢 铁
石 油


美国
法国
日本
33.3 16.7 33.4 50 44 50 30 58 4.3 11.5 7.7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 务。(3)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 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资源的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率。 (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9)树立科学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
哲学角度分析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 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 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行绿色发展。

采取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 加强污染防治。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环境质量。

3. 增强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健康。

4. 推进环保科技创新。

鼓励环保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5. 促进全民参与。

推广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上述方针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旨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国家
(1)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 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 展循环经济,解决能源资源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查 处这类违法行为。 (4)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深化 改革,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一方面,要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 和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 因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 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 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 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 障。有利于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 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 资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 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 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要建设节约型经济就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组成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 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 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 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
• 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 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 建设活动; • 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 • 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 • 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 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环境友好型社会
• 定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 社会的和谐。 • 核心内涵: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 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核心目标: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 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 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 反馈机制,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 统的不利影响。
资源节约型体系
• 资源节约型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产业为 标准划分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重 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 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 建设体系,节水、节地、节时、节能的“二高一 优”节约型农业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节 约型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生 活服务体系;另一类是战略资源节约型体系,即 有关战略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 环节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 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 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 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 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 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 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 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 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topic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
指在生产、流通、消 费等领域,通过采取 法律、经济和行政等 综合性措施,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以最少 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 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建设资源节约 型社会,其目的在于 追求更少资源消耗、 更低环境污染、更大 经济和社会效益,实 现可持续发展
持励 传 应 生 的 高 文 社 和 进 实 续和 可 通 资 生 产 明 会 生 经 施 发引 持 过 源 产 出 消 提 态 济 可 展导 续 各 回 模 、 费 倡 环 社 持 。公 发 种 收 式 少 , 绿 境 会 续 众展形利,排倡色相与发 积的式用大污导生协人展 极观,。力、低产调口战 参念广为开可投方,、略 与,泛此展循入式在资。 可鼓宣,再环、和全源促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 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 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 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 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吗?
漂满油污的河水可以看到我们 的态度。。。我们不能以这样 只注重经济,破坏环境的方式 来求发展!
措要 提 散 化 新 能 中 油 重 中 制 施目 出 装 发 能 源 长 、 点 长 订 。标 明 水 展 源 节 期 资 编 期 和 、确泥、和约规源制开完 发的和墙可、划综节发善 展指环体再资,合电和战 方导保材生源为利、利略 向思产料能综工用节用性 和想业革源合业等水规资 政、发新产利节专、划源 策主展、业用水项节。的 、、
光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 长冯飞。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冯飞: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我国资源问题的现 状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是从中国的历史纵向看,资源应用的效果取得 了明显的提高。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不发达国家相比,中 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从单位GDP能耗变化来看,我国每 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 标准煤。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 变化看,1980年是9820立方米,2000年降到610立方米,2003年降至448 立方米,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近几年,和谐之风愈吹愈烈,机会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

在这个讲究和谐,追求和谐的年代,广大人民的意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一。

那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什么?从有关资料得知: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下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这只是字面上的说法而已,很多情况下,政府发表的条文真正落实到地方和个人,就很容易“变味”!这种“变味”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就时常发生。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等教育学府算是一个素质较高的场所。

但是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吃饭的时候,大了很多的饭菜却吃不完,最后只能倒掉;在宿舍洗衣服的时候,让装满水的水桶继续装那些装不下的水;又或者洗手后,随便地拧一下水龙头却浑然没发觉水在一滴滴流;每一次去商场的时候,都要买一个塑料袋装东西……如果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的话,情况尚且如此。

那么我们放眼到真正的社会呢?与大社会相比,大学校园的现象真可谓“小巫见大巫“。

黄河是我么中华名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近代以来,黄河的水流量越来越少,甚至多次出现断流的现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
i. 树立全社会崇俭抑奢的观念。 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制定节约规划, 完善节约的体制机制。
创建节约型城市的难关
城市发展与运行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 大,主要表现为: 规划滞后:加大了城市发展与运行的资源环 境压力。 体制障碍:影响了城市资源的循环、高效利 用。 机制缺陷:制约了城市资源节约产业的发展。 认知不足:难以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 社会氛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资源节约型左环境友好型右社会的含义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促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义
政府应改进的着力点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采取适当的综合措施,并需 要强大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1. 指导和规划应加强宏观,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2. 科技进步和创新,应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 3. 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4. 监督管理的强化,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 5. 法制建设的加强,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
• • • • • •
我国土地资源的严重流失
• 环境的代价: • 化肥的使用也是世界上最 高的,大约是5800万吨, 亩均的使用量也远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 • 农药,大约是180万吨,还 有农膜240万吨,这些在土 地里都造成了土地一定程 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 •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在南方 的一些稻米的产区,因此 当地要适当改种。
资源节约型(左)/环境友好型(右)社会的含义
• 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 个领域,采取合理、合法 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 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 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 方式进行生产 • 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 根本特征 • 一种社会体系。 • 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 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和谐。 • 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 • 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 一种社会体系。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全球性的历史任务之一。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多种途径,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

一、加强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政府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相关法律规章、政策和标准,切实保护资源,促进环境持续改善。

例如,可以通过对资源利用的上限和污染排放的下限进行严格限制,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引导企业、市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就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使得经济的发展方式更加绿色、低碳、高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和共赢。

例如,可以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置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服务产业的比重等。

三、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步骤,必须从每个个体开始,从源头治理、从生产环节开始落实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方案。

例如,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积极参与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

四、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大力推广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向节约型、低碳型、环保型转型。

例如,可以宣传环保知识,鼓励低碳消费,购买环保产品,实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用电等。

综上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社会的深层次改革,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共同建设美好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中考政治复习 专题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考政治复习 专题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形势不容乐观,能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成败。

)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2.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3.青少年怎样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节约资源: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节约每一粒粮食等。

保护环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

4、材料:2004年,能源问题成为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隐忧。

从夏季南方1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到年底电、油、煤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物质在全国许多地方告急,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屡屡遇到能源制约。

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和老百姓生活。

(1)强烈凸现的能源问题反映了我国资源方面的一个什么问题?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形势严峻)2)造成材料反映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需求量增加;资源科学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节约资源意识不强;自然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导致可利用资源减少等。

(3)我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资源意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依法加强对资源的开发管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背景材料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①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②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③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二、角度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1、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平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惩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约发展之路。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消费观念是否正确,它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市场的开拓。

这就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

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大自然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我国的资源现状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 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 难度大。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 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 失十分严重。
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
1、教室里没人,电灯开着,却无人及时关闭
2、作业本、纸张没有用完或只用了一面就废弃 3、没吃完的食品随手就扔掉 4、空调温度调置过高或过低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 关部门和公民提出合理性建议
(1)给有关部门的建议:1、制定切实可行的环 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 2、向全体社会成员广为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 3、采取科学的环境保护的措施 4、加大检查监督促和惩罚力度 (2)给公民的建议:1、不随地吐痰 2、不随手 乱扔垃圾 3、尽量使用菜篮子,少用或不用一次 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
1、积极学习、宣传资源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 增强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 2、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的行为作斗争; 3、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4、倡导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使节能、节水,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自觉行动; 5、树立责任意识,调查资源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2、人口的压力是最大的威胁 3、观念问题:重视经济而忽视生态环 保 4、生态坏境极易破坏却很难恢复
环境问题是危害是什么?
1、它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民的生 命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它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影响 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3、它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阻碍 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面对资源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做?
节能减排
资源节约型社会
节能减排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意识 2、能够帮助人们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你作为中学生 应该做什么?
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 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1、全民动员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 会 2、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 不小 3、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从总体上,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 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 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 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当你看到有人正在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1、及时制止,并告诉他
这样做的危害 2、向有关部门反映 3、向老师反映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