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一、“十一五”全省旅游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会议,制定出台了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2009年5月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旅游业发展.2006到2008年,省财政共投入4。46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和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我省开始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多数市县都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一五"全省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超过500亿元。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A级景区212家、星级酒店512家、旅行社1158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3家、124家、87家、229家。三是旅游惠民富民效应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涌现出“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以旅兴农富民的典型,在全国旅游界影响广泛。2009—2010年,全省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门票打折、对特定人群优惠等各种措施,为游客让利价值达170亿元。2010年以来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支持128个村和10000户农家乐发展旅游,共计提供了10万个农村就业岗位.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形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以及《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室内舞台剧目取得良好效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
五是旅游开放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次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年会,3次组织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等大型活动;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定旅游合作协议。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9+10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客源互送。
二、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成效
2011年,全省旅游系统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省政府贯彻41号文件责任分工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注重开拓创新和务实发展,全力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旅游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 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旅游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0。06%,实现了旅游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的“两个高于"和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
个统一"目标,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构建大旅游格局,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注重行业融合、省市联合、力量整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构建多业共生、多方互动的发展大格局。一是与一产融合,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继续把发展乡村旅游列为十件民生工程的机遇,加强组织,加大投入,狠抓落实。省旅游局与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省政府扶贫办等部门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先后两次召开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和工作会议,组织项目观摩,交流工作经验。会同省财政厅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1500万元对30个特色旅游村进行重点扶持,推动85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拉动乡村旅游投资7。02亿元。制订下发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规范》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标准》,新增就业人数4万余人.联合媒体推出并宣传了12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全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270万人次,创收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二是与二产融合,着力培育旅游要素市场。省旅游局与省工信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旅游设备制造业、旅游用品、旅游商品的发展.多次组织参加旅游商品博览会和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召开旅游商品研讨会,组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并筹建了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带动了地方各级各类旅游产业经济活动,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用品先后投放市场.三是与三产融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省旅游局与省文化厅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共同打造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提升一批高端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辟一批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上市企业、确定一批重点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创办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平台、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坚持与金融部门合作,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融合发展。省旅游局与省农信社签定了授信额度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省银监局召开了河南旅游与金融深度合作对接会,组织10家金融机构及29家分支机构,与50多家旅游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云台山、丰乐农庄等28家旅游企业单位共得到66。17亿元的资金支持。四是与重点旅游市融合,共同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品牌。省旅游局先后与洛阳、焦作、许昌、信阳、平顶山、济源等市政府分别签订了局市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局、市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责任和重点,形成了共同打造旅游品牌的合力。全省特别是与省旅游局签订合作协议的市发展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支持旅游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6市每年增加旅游专项资金2.1亿元。
(二)突出大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着力对接大企业、引进大资金、建设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全年全省完成旅游招商项目67个,引资356.01亿元.在建旅游项目393个,年度完成旅游投资248.57亿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旅游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投资双双超过200亿元的目标任务。一是做好项目策划和招商。策划了总投资1900亿元的27个招商项目,组织全省旅游系统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和香港、德国等地集中推介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在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旅游专项活动中就签约旅游项目8个,资金额度达75亿元。同时,在豫港招商活动中,少林寺武术馆引入港资1亿元人民币,打造《禅意少林》旅游演艺节目。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先后组织3次现场观摩、项目点评活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郑州华强文化基地、云台山综合旅游项目、嵖岈山旅游小镇、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小浪底游客服务中心、许昌市游客中心基本建成。全省10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共完成旅游投资约77。6亿元,占全省完成旅游投资总额的31.2%。三是实施精品景区、酒店上档升级工程。争取中央、省级旅游发展基金和项目资金2。285亿元补助75个景区.全面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全年共创建3A级以上景区26家,其中5A级景区3家。全省新评星级饭店43家,90%以上的县(区)都有了星级饭店,实现了四星级(含四星以上)饭店18个地市全覆盖。四是创新体制机制。龙门文化旅游区实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云台山完成了对峰林峡、青龙峡的资源整合,鸡公山文化旅游示范园区迈出了新的步伐,小浪底旅游区体制改革方案已经提出,中旅集团正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