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 复习要点
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本文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4.体会课文质朴而又真挚的语言,体会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母亲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教学重点:分析母亲的形象;认识本文选材的典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情境导入】同学们,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的第一位老师。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什么叫回忆录?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并加以适当抒情和评论。
2.让学生默读课文,在生字词处标上记号,思考课文的段落层次。
明确: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段):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对上面的分法,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分歧主要是14、15两段到底归到第二部分还是最后部分。
从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看,这两段应是紧承上文做总结;从表达方式的运用看,应和最后两段组合在一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一学时四、教学过程(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1.看幻灯片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
”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
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
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
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
(幻灯片:作者像)(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2.听录音配乐范读。
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
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
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
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梳理

回忆我的母亲【原文】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

知知识识点点归归纳纳一、应掌握的词语:佃农祖籍威胁溺死劳碌私塾勉强妯娌和睦周济豪绅衙门聊叙不辍劳作任劳任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为富不仁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好劳动:劳动好手。
祖籍:原先的籍贯。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聊叙:姑且谈谈。
聊,姑且。
溺死:淹死。
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人的人。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
泛指节俭。
宽厚仁慈: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1、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传记体回忆录《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追述朱母钟太夫人的事迹。
2、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四、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 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如第四段,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第六段,写母亲用自家生产的棉花,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上颜色,给孩子做新衣服;第十三段,写母亲八十多岁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都表现了母亲勤劳的品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导语】《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篇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重点)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
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钟太夫人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
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佃农(diàn)祖籍(jí)溺死(nì)私塾(shú)衙门(yá)劳碌(lù)妯娌(zhóu)和睦(mù)差役(chāiyì)横蛮(hèngmán)不辍劳作(chuò)3.理解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
不仁,不同情别人。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2课时)

第三件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为“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自然段中写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2.提问: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美德?
指名回答: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等美德。
教师引出新课:作为一位好母亲,对儿子的革命事业,她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讨课文内容。
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选材、组材的方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那为什么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呢?
3.教师小结。
(1)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如果说母亲送子读书是为了支撑门户,这还比较狭隘的话,那么到后来她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这正是她的伟大所在。这样一位好母亲,怎不使儿子敬重,使儿子感激呢?
(2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第2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重点、难点)2.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重点)3.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及优秀品质,掌握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和文章的感情基调。
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回忆录这种体裁的特点,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水平。
二、自主学习(1)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明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
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
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表格版教案

6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朱德同志的之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第三部分: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四、揣摩语言,发现美点
赏析精彩词语和句子。
教师适时引导,选点精讲
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交流其他歌颂母爱的作品
总结: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十、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小作文:母亲二三事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⑤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4.标明段落序号,理清文章的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6《回忆我的母亲》

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
2.掌握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无论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二、感知课文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2.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忠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
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
3.速读全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字音字形韶.关(sháo)仪陇.(lǒng)祖籍.(jí)妯娌..(zhóuli)溺.水(nì) 私塾.(shú) 佃.农(diàn) 外甥.(sheng) 和蔼.(ǎi) 不辍.(chuò)词语解释(1)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作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修辞手法来写作。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作文的教材和学生练习册。
2.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学生的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母亲的记忆和感受,为今天的课题做一个铺垫。
2. 展示一些和母亲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步骤二:导读课文1. 展示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概括主题和大意。
2. 逐段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抒情和议论等修辞手法,并讨论这些手法的作用。
步骤三:理解课文1.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汇报给全班。
3. 提醒学生留意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步骤四:写作训练1. 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回忆,鼓励他们用写作表达出来。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引导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修辞手法来写作。
3. 分组互评作文,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步骤五:课堂总结1. 回顾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总结学习的要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作文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3. 鼓励学生用母亲的形象来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对作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 邀请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发表在班级或学校的刊物上,让更多人欣赏和借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的导读和理解,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内容和主题,并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感受作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写作训练中,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夏暮,树木葱笼,芳草连天。
山坡上,星星点点的山丹丹花灿若红霞,在悠闷的风中摇曳。
落日的余辉依恋地洒在西边老牛山的山头,天边一朵透着青色的白云悠悠地飘着,徘徊着,寻觅着,像是母亲寻觅的身影,她在寻觅着她百般怜爱、贴心贴肝的孩子们……我忽地想起了那生我养我、疼我怜我、想我念我而今已与我阴阳相隔、生死两茫茫的母亲;那令我潸然泪下、肝肠寸断、欲思欲痛的母亲。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行文思路,概括主要事件,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梳理行文思路,概括主要事件,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一、导入朱德同志自投身革命以来,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在任何困难时刻,他始终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我们再读《回忆我的母亲》,追随着朱德去开启一场精神寻根之旅。
二、读文本忆品质回顾第一课时第2—8段的内容,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思考:从平凡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三、赏语言悟情感浏览课文2—13段,品味质朴平实的语言,感悟母亲对“我”的影响,品味“我”对母亲的情感。
思考: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回忆母亲的?提示:可以找直接点明母亲给“我”影响的句子。
也可以找母亲的一言一行,分析其对“我”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1)组内交流、讨论(2)班级展示成果。
派组代表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交流。
1、初步感知母亲对“我”的影响,关注文中直接点明母亲给“我”影响的句子。
2、深入分析,感悟母亲的言行对“我”的滋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文本解读

《回忆我的母亲》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朱德同志的身上,有着艰苦朴素、坚忍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忠诚事业等许多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
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
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同时他的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也是离不开的。
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
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革命事业。
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
1944年3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母亲的传略。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2.文题诠释《回忆我的母亲》点明这是一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了写作范围、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3.主旨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4.内容解读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母亲勤劳简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人民和民族,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文章开门见山,高度概括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其中“我爱我母亲”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勤劳”总领全文,是叙事线索,“回忆”点明主旨。
(第1段)文章的主题部分(第2-13段),以时间为线索,详尽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母亲的美德。
一方面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母亲是个好劳动”是第四段的中心句。
交代了母亲在家里的劳动状况:她是一个好劳动。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 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 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 人民的衷心爱戴,这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 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太夫人钟厚仁慈、 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 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 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 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 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 叙事散文。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停地劳动(耕作)。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2、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3、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宽厚仁慈
4、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为富不仁
5、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吃大户 东挪西借 聊叙
6、到处向人家借钱。
7、姑且谈谈。聊,姑且,略微。叙, 谈。
整体感知
倒叙—顺叙—倒叙(或“总---分---总”)
(一) (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寄其哀
(二) (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述其功 颂其德
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 (三) (16-17) 表达自己的决心。
报深恩,表决心
思想感情
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 念”、“歌颂”、“赞扬”、“感谢”
动,一直到最后。(11段)
•D、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 钟还在灶上煮饭。(13段) •E、外甥来信,母亲年老了,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13段)
2、作者通过选取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一位勤劳的母亲, 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具 体的事例谈一谈。 •聪明能干:母亲用桐子榨油来点灯,榨菜籽油做调料拌饭。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 初读全文,或许有人会感到平淡,但反复诵读,就会感到情深意切, 感人至深。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本文所表现 的艺术上的美,大致属于这一类型。真挚的情感,永远是文章最打动 人心的力量,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要讲究真诚。
探究二:全文以记叙为主,但情到深处,作者的情绪也自然喷涌,非 常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①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思考: 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的 。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感受母亲的高尚品德,使学 生了解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消息的特征, 本课将从消息的基本知识入手,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 消息的语言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新闻这种体裁,并能写出简 短的消息。结合学情和生本教育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保护学生 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到合作探究当中去,勇敢地说、大 胆地写。
板块二、知识加油站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 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 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劳,受到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热爱。
②.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 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讨论明确: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 寻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 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 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 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 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 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全)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

八年级上册「07《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字词+批注第06课回忆我的母亲文|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批注]后面也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
[批注]点出回忆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勤劳一生”。
[批注]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平实中见真情!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批注]特殊时期的身份、地位。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批注]母亲一生的苦痛!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批注]这是苦难的典型事例。
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批注]一个“好”字,精炼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好”在哪里。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批注]此处的逗号如果改成顿号,可以吗?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批注]母亲对我的影响,从四五岁就开始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批注]家境这样的贫苦,还在念“私塾”,为什么?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批注]主动的分担,对母亲的理解。
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批注]两个“整日”反应生活的常态。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批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批注]苦中有乐[批注]有滋味的饭菜,“家织布”证明了母亲的“聪明能干”,“聪明”是前提,证明是勤俭持家的能手。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06 回忆我的母亲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佃(diàn)农韶(sháo)关溺(nì)死劳碌(lù)私塾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不辍(chuò)任劳任怨为富不仁二、文学常识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主要作品被收录在《朱德选集》中。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病逝,朱德作此文寄托哀思。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同时表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深深地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知识点1、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
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她“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到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都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
母亲把本来不好吃的东西做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都很和睦”,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品质。
2、借助广阔的社会背景来烘托人物形象本文是1944年作则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
作者没有孤立地回忆母亲,而是把母亲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写,如文章第8段中展示了1900年前后四川的社会背景:连年受灾,豪绅地主加紧剥削,农民走投无路,起来造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结果遭反动政府镇压,“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作者在这个大背景下,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把母亲当成“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来写:母亲的不幸遭遇,正是千百万穷苦人的不幸遭遇;对母亲勤劳简朴的品质、朴素的阶级意识和支持革命的行为的歌颂,也正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

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一、应掌握的词语:佃农 祖籍 威胁 溺死 劳碌 私塾 勉强 妯娌 和睦 周济 豪绅衙门 聊叙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好劳动:劳动好手。
祖籍:原先的籍贯。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聊叙:姑且谈谈。
聊,姑且。
溺死:淹死。
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人的人。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
泛指节俭。
宽厚仁慈: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1、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传记体回忆录《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追述朱母钟太夫人的事迹。
2、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四、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 -- 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 “勤劳” 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如第四段,母亲 “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 “挑水挑粪”;第六段,写母亲用自家生产的棉花,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上颜色,给孩子做新衣服;第十三段,写母亲八十多岁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都表现了母亲勤劳的品质。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回忆我的母亲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考试导复提纲一、考试范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二、考试内容(知识点的罗列及知识网络图)知识点①:《回忆我的母亲》基本生字词知识点②:课文内容结构和作者的情怀三、考点解析了解文章故事梗概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根据课外阅读训练掌握记叙文答题技巧第一单元《回忆我的母亲》知识点1 基础知识1.主要内容:熟记重点生字词2.理解(应用)注意事项:正确识记字音字形和重点词语释义【例题1】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óu li)B.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 miǎn)C.溺.死(lì) 衙.门(yá) 私塾.(shú)D.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厚管束聊叙B.祖藉简朴红薯C.悲衰仁慈遭遇D.毫绅同盟亲戚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在田间辛勤地工作着。
B.我梦见了去世的爷爷和奶奶,这两个给过我无可奈何....的疼爱的人。
C.他是个很有钱的人,但也是个为富不仁....的人。
D.她的父母节衣缩食....,终于凑足了钱供她上大学。
3.针对训练:9月12号限时训练题第二题第1、2、3、4、5、6、7小题复习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 理解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1.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故事情节2.理解(应用)注意事项:学会分析文章主旨【例题1】课内精读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回答下列问题。
8.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9.选文第①②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0.“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11.“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文化积累

《回忆我的母亲》文化积累1.作家作品: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
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2.文体知识: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任务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回忆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第二,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第三,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 回忆我的母亲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佃(diàn)农韶(sháo)关溺(nì)死劳碌(lù)私塾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不辍(chuò)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二、文学常识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主要作品被收录在《朱德选集》中。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病逝,朱德作此文寄托哀思。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同时表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深深地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知识点
1、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
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
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她“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到晚年
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些都揭示了母亲勤劳的性格。
母亲把本来不好吃的东西做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都很和睦”,从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品质。
2、借助广阔的社会背景来烘托人物形象
本文是1944年作则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
作者没有孤立地回忆母亲,而是把母亲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写,如文章第8段中展示了1900年前后四川的社会背景:连年受灾,豪绅地主加紧剥削,农民走投无路,起来造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结果遭反动政府镇压,“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作者在这个大背景下,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把母亲当成“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来写:母亲的不幸遭遇,正是千百万穷苦人的不幸遭遇;对母亲勤劳简朴的品质、朴素的阶级意识和支持革命的行为的歌颂,也正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
3、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全文紧扣母亲的特点来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后进行概括,兼以议论、抒情。
文章第1段交代写作的缘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中间部分,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了母亲多方面的特点,各层之间相互照应,衔接自然。
最后几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全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4、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或慷慨激昂的语调去叙写、去歌颂,只用了“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等平淡、朴实的语言,而正是这些肺腑之言,读来才让人感觉情真意切。
再如“木琴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这些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
5、母亲的事迹及品质
(1)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
勤劳简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2)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宽厚仁慈。
(3)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4)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5)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热爱劳动。
(6)1927-1937年
独力支持一家人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6、在记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的作用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
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及其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