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识别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1.学习焦虑:学生在学业上感到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2.抑郁情绪: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人际关系淡漠、自卑等。
3.自闭: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或遭受打击而产生自闭情绪,表现为不喜欢和他人交流、规避社交活动等。
4.压力过大: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学生可能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生活积极性降低等。
5.行为异常:一些学生在面临压力或情绪问题的时候,会表现出行为异常,比如冲动、攻击性行为、逃学等。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观察和识别这些问题,为接下来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当的应对压力,学会积极面对困难。
学校也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生活单一乏味。
因此,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放松和娱乐中减轻心理压力。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一、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
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
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
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小学高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局部,在实施过程中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全面与谐开展。
但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许多小学生心理问题都是潜在,很容易被无视。
如假设我们教育者与家长没有充分认识与积极态度那么许多小问题就会堆积成大问题,轻问题就变成重问题,到后来就演变成不良社会影响。
造成学校,家庭,孩子诸多烦恼与痛苦。
当我们认识到心理安康重要性就必须在生活与学习中扎扎实实把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与教育落到实处,为孩子们点亮一盏心灯,那郁结在心里锁也就自然开了。
一、小学生高年级常见心理问题:问题1:爱与喜欢困惑青春期变化让孩子们处于很紧张,兴奋,好奇…….朦胧爱如韭菜叶一样一茬一茬在心田里生长。
男孩女孩之间突然多了些莫名其妙交往,班上用手机突然也多了,课间女孩子躲藏着三三俩俩议论着什么,与外班交往多了…….孩子们大了,心思多了。
上课经常发愣出神了,成绩也下降了,脾气也大……家长担忧了。
问题2我长大了为什么会被人指责〔凭什么?〕逆反:外向形----十分自大,不管谁只要指出他问题,就大发脾气,耍混,成心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个性,要不就离校离开群体离家出走,逃学,打架,骂人成心捣乱课堂纪律。
内向型---自卑,-对教师与家长帮助不理不睬,不交流不沟通,我行我素,厌学不参与课堂学习,自己在下面看漫画玩玩具。
问题3 我需要朋友,但是他们会这样对我?人际交往困惑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需要,通过正常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社会知识经历,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支持帮助者。
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与排除,影响了孩子们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安康是有害。
由于目前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顺境〞下生活,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特点。
当他们进入一个集体中后,在集体中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制,也不想克制,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学生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及解决方法
学生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及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心理问题得到了更多关注。
在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分析一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焦虑焦虑是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在学业上的挑战、社交压力、家庭问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感到焦虑。
当学生感到焦虑时,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原因:焦虑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对未来的担忧等。
另外,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焦虑程度。
解决方法:为了缓解焦虑,学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谈话来释放内心的压力。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解任务,降低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抑郁抑郁是另一种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不顺利、人际关系不和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消极。
抑郁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减缓学习积极性,甚至引发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
原因:抑郁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因为学业压力、家庭问题、情绪失控等。
另外,抑郁也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或家庭遗传因素造成的。
解决方法:对于抑郁问题,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会通过谈话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运动、健身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自卑自卑是一种常见的自我认知问题,很多学生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过。
自卑会导致学生在社交中感到不安,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
原因:自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身的能力被低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压力等。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家庭、同学、老师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自卑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学会给自己树立自信的目标,并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坦然面对他人的评价。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
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方法1篇据有关部门研究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6%的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还大幅上升。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维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
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
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
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包括焦虑、抑郁、学习焦虑、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为了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安全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感、学习压力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学习、生活等方面,因此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活动安排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心理认知,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要指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如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等;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调节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指导,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负性事件时,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以减轻不良事件对孩子的影响。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辅导。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性暗示,以减轻学生的挫折压力。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学校应开设各种形式的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的训练,此外,还应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应对挫折、社交等能力,并通过有效的辅导、咨询,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同时,针对情绪问题严重的学生,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计划,采取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其获得帮助,减轻他们的焦虑。
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应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发现学生有不健康的情绪发泄或行为表现,学校应及时关注,主动采取专业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预防不良后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疏导策略。
一、成因分析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老师、家长甚至自身的学业压力。
学校的升学率、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压力让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在高考等重要考试时压力更是倍增。
长期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中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家庭问题家庭是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等都可能给中学生带来困扰,影响其心理健康。
3. 人际关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自我认知、自我身份的探索,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认可、好奇和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可能会遭遇同伴斗争、团体排斥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4. 自我认知中学生在青春期需要面对自我认知的问题,包括性别角色的认同、性取向的发展、自我评价、社会支持等。
对这些问题不正确的认知或者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中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二、疏导策略1. 学业压力针对学业压力过大的中学生,学校和家长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家长也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心态等方式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2. 家庭问题针对家庭问题给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家庭问题带来的压力。
家长也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等方式来减轻中学生的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负担。
3. 人际关系对于面临人际关系问题的中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友好团体活动、进行社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心理问题以及疏导策略方案
学生心理问题以及疏导策略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疏导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其疏导策略方案。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
1. 学习焦虑:在应对考试、作业等学习任务时产生的紧张、担心和不安情绪。
2. 社交焦虑:在与人交往、开口说话时产生的不安、紧张和害怕情绪。
3. 抑郁情绪:对生活感到无趣、心情低落、自卑、无助等负面情绪。
4. 心理创伤:产生于遭受意外事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不良经历后的心理问题。
5. 自闭症:不愿意与人交往,表现出沉默、孤僻、行为古怪等特点。
二、疏导策略方案
1. 倾听: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倾听,让他们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烦恼和问题。
2. 提供支持:教师应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应对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情绪管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如通过呼吸练习、放松练习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和焦虑。
4. 专业辅导: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医生处寻求帮助。
以上是学生心理问题以及疏导策略方案的简要介绍,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疏导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校园里常见的五种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式
校园里常见的五种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在校园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很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
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谈到校园中常见的五种心理问题以及该如何处理它们。
一、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学生们忙碌的生活中,压力和焦虑的愈加普遍,会导致失眠。
失眠会使人无法集中精力,影响正常的作息和学习进度。
一些有效的处理方式包括:- 规定睡眠时间,遵守睡眠时间表- 睡前不要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在晚饭后一小时内不要进行激烈的运动- 在睡前进行深呼吸和冥想等放松心理和身体的方法- 避免饮用咖啡、茶或碳酸饮料二、压力和焦虑校园生活充满了压力和焦虑,这种不良的情绪可能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有些处理方式包括:- 适当的疏导情绪,避免过度压抑- 不要让负面情绪左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避免与压力和焦虑有关的事物和人,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 通过身体锻炼来释放压力和缓解焦虑- 确定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避免过多牵扯其他无法控制的因素三、自卑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许多学生都会遇到。
自卑可能源于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不足或热潮受到挫折。
面对自卑,有些处理方式包括:- 分析导致自卑的事情和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 扩大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能力,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鼓励自己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而不是专注自己的不足四、孤独与思乡远离家乡和亲人是许多大学生将感到孤独和思乡。
一些处理方式包括:- 在课余时间寻找社交活动并加入活动群体,扩大交际圈- 经常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和快乐- 通过参加课外爱好活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 想办法去了解学校和所在城市的文化和地方特色,增加归属感五、心理障碍有一小部分学生或面对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学生心理咨询问题与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咨询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校园欺凌到学习焦虑,从情感困惑到自我认知缺失,各种心理问题不断涌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问题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心理咨询问题1.学习焦虑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但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却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学习焦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其缺乏自信心和动力,往往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2.网络成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度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网络成瘾会危及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3.情感困惑学生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群体,他们的情感经历常常较为复杂,出现情感困惑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缺乏情感的表达和管理,会引发情感问题,例如青春期情感,家庭问题等等。
4.自我认知缺失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初步的自我了解基础之上的,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往往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
二、解决方案1.学习焦虑(1)采用心理疏导辅助学习,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恢复学习动力。
(2)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正常的学习规律。
(3)设置适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个过程,不能一切都以成绩为标准。
2.网络成瘾(1)学校应该加强对网络成瘾的宣传,提高学生对此的认识和警惕性。
(2)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在线时间和内容,避免超时和违规行为。
(3)与家长密切合作,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让学生得到有效的约束和引导。
3.情感困惑(1)学校应该成立专项情感辅导机构,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基础知识,解决困惑和问题。
(2)学生应该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增强自我认同。
(3)加强家校沟通和协作,让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所了解和引导。
4.自我认知缺失(1)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特长短处。
(2)家长和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在学生成功经历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心得体会大全6篇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心得体会大全6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心得体会大全6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下面带来的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心得体会(精选篇1)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
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
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
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
高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高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高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 自卑:由于部分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原因,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看待自己和他人。
2. 焦虑:由于适应新环境和课业压力加大等原因,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焦躁不安。
3. 恋旧:一些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对过去的回忆过于执着,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4. 厌学: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课业压力过大等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5. 人际关系问题: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包括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缓解心理问题。
3. 提供个性化的支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辅导。
例如,对于自卑心理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自信心训练活动;对于焦虑心理的学生,可以提供放松训练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4. 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兴趣爱好和技能,增强自信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5.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同时,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度压力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6.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定期测评和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可以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疏导技巧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疏导技巧2023年,作为一个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各种问题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疏导技巧。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 学习压力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但是过大的学习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各种不良后果。
在追求成绩和升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如果学生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学习压力会逐渐加重,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失眠、抑郁等情绪问题,严重时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2. 人际关系问题作为一个学生,与同学、老师、家人等人际关系比较密切。
但是,由于性格、爱好等因素,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问题。
比如,同学之间存在的嫉妒、排挤、欺辱等问题,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和指责等问题,以及与家人互动时的矛盾和沟通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家庭问题家庭是每个学生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撑,但是,有些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太健康。
比如,父母经济条件差,家庭矛盾频发,父母过于严厉或过分溺爱等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学生看到自己俩位父母辛苦打拼,即使身体非常累,也要保持鲜明活力和坚定的信心来支撑家人的未来。
二、心理疏导技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心理疏导技巧。
1. 积极的心态在遭遇挫折和打击时,学生们应该考虑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一个积极的心态。
当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关注自己固有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并且寻找一些新的解决方法,积极的面对问题。
2. 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为其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因此,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去交朋友,并且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交圈子。
3.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01-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这样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接受过人学准备教育的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其他一些儿童则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的孩子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问题。
02-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学生身心因此可能受到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
如果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
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影响学生的身体状态,使其产生视力下降、食欲缺乏、精力不足等症状。
在心理方面也有可能使学生出现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思维迟缓等现象。
03-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一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画书或玩玩具,或者在课堂上打瞌睡,甚至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有些农村孩子的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
也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①逃学与厌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有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地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疲劳状态,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②过度依赖问题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一次次向父母求助,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自己做错事了,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深感不安。
③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
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
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
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④情绪方面的问题1. 羞怯。
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上课不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不积极,不敢带头或自愿做事情。
2.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3. 焦虑(分离焦虑)。
表现:不愿意上学,不愿意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外出等。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压力: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考试频繁,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压力和挫败。
2. 人际关系问题: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
3. 自尊心和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感到自卑和不满足。
4. 情绪问题:学生可能会经历悲伤、沮丧、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波动,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 依赖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手机、网络、游戏等产生过度依赖,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学业压力。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应该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帮助和支持。
3. 培养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学生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
4. 调节情绪: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采用放松技巧、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来缓解情绪波动。
5. 克服依赖: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对手机、网络、游戏等的依赖,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如果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杀倾向、精神疾病等,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导语:作为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常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习压力问题学习压力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很多学生会感到焦虑和压抑。
解决学习压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心态和合理的学习方法。
解决方案:1.调整心态:学习并非一蹴而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优势,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
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任务,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时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4.寻求帮助:及时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
二、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学校中需要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人际关系问题时常出现,如与同学的矛盾、老师的不喜欢等。
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1.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权利,不要轻易批评或嘲笑他人。
2.善于沟通: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沟通解决矛盾和冲突。
3.建立友好关系: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老师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组织活动。
4.调整心态: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三、未来规划问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选择困难,很多学生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规划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1.了解自己:通过自我评价和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做出规划。
2.咨询专业指导:向老师、辅导员或专业顾问咨询,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要求,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3.多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等,了解不同领域的工作和生活,为未来的规划提供更多的参考。
4.制定目标和计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步骤。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
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
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
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
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棋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
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
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普照遍存在的问题。
一个是自信心的培养的问题。
另一个就是注意力的培养。
其实这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圉而属于心理训练的范圉。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行,是个聪明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可爱的孩子。
让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在心里上认可自己。
就会在心理上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做这样的孩子。
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赏识教育有点象。
如果你总说一个孩子笨、是个淘气的捣乱的不关心集体的。
长了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反正也这样了,那就这样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在长期的中小学教育教育实践中,我担任过班主任,也当过普通科任教师,长期以来和学生进行交往和交流,每级学生中总会或多或少有少部分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为给他们排解烦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疏导我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中小学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某一时间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常见心理问题:学习疲劳、厌学情绪、过度考试焦虑、自卑、嫉妒、依赖、怯懦、偏激、孤僻、逆反、狭隘、暴躁、敌对、神经质、品德不良等。
二、小学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学习疲劳主要表现:长时间紧张学习后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学习疲劳的产生直接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由于长时间紧张学习,皮层的能量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大脑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兴奋性降低并且出现保护性抑制。
长期疲劳,会使学生产生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增高、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瞌睡或失眠等生理反应,而且还会产生忧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心理反应。
学习疲劳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则表现为有意的逃课,甚至辍学。
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导致学生认知能力降低,干扰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影响学习成绩,并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
嫉妒心理的主要表现:不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贬低甚至诽谤他人。
嫉妒俗称“红眼病”,是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在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占优势之后,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消极个性品质。
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对个人自理能力缺乏信心,难以独立,常企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主。
具有依赖性格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时时处于被动、依赖、消极、等待,难以立足社会。
怯懦心理的主要表现: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以及别人的饥笑和伤害。
这类学生比较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喜欢安稳,害怕创新、冒风险;遇事顾虑重重,患得患失,精神压力大。
时间一长或遇强刺激,可由焦虑、恐惧导致神经衰弱等身心疾患。
怯懦是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一种个性缺陷。
孤僻孤僻心理的主要表现: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
他们往往猜疑心重,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内心感觉孤独、寂寞和空虚。
因此,孤僻多见于内向型的学生,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偏激心理的主要表现:爱钻牛角尖。
即认识上的片面性、情绪上的冲动性和行为上的莽撞性。
狭隘心理的主要表现:俗称“小心眼”。
男女生表现不同。
女生多表现为思想上狭隘,遇到一点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男生多表现为人际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儿们义气”等。
敌对心理的主要表现:个人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态度,也是一种常见的学生消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有敌对倾向的学生,往往把教师、家长、同学的善意态度看成恶意的。
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破坏。
暴躁心理的主要表现:遇事沉不住气,好发急,不能控制情感,易激动,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
多见于性格外向且有神经质倾向的学生。
神经质倾向的主要表现:易紧张、好激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容易沮丧,并常伴有睡眠差等特点。
他们对各种刺激易产生强烈反应,情绪激动后又极难平静下来。
情绪反应的极不稳定又给他们带来适应上的困难,也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烦恼和心理冲突。
品德不良的学生主要表现: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
如偷窃、打架、斗殴等。
这类学生虽然在学生中只占极少数,但是他们危害大、影响面广,往往具有蔓延作用,给学校教育和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甚至成为社会秩序的不安全因素。
三、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1、遗传因素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
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
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
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
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
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
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
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
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
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1、社会竞争的加剧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中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中小学时期是他们心智迅速成长的发展之期,由于他们认知上的不足,心理、性格与个性处于形成和完善之期,由于在学习周期长、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习压力大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厌学情绪等心理问题,而由于学生自身缺乏目标与动机、而由于生活中缺少关注造成情感饥渴而产生孤僻、敌对、神经质、自卑、怯懦等心理问题,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情感饥渴、父母长辈的溺爱、师长望子成龙心切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
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