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遗简介

合集下载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

历代本草著作简介历代本草著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但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或在战国时代就已有雏形。

该书是汉代以前许多医药学家的集体创作,而托名于神农。

《本经》全书四卷,其中序录简要地概括了四气、五昧、毒性、配伍应用等中药基本理论。

上中下三卷,载药365种,分别记述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

《本经》是汉代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它将药物按毒性的大小和有无及药物的补泻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是中药按药性分类之开始。

所述药物的功能主治,大部分是正确的,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它所记载的大多数药物,不但确有实效。

而且有一些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

如用水银治皮肤病,比阿拉伯和印度早500~800年。

其中大多数药物仍为现代临床所常用,是许多治法、方剂中的主药。

《本经》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以及《本草纲目》,都是在《本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本经》中出未免掺杂了一些糟粕,如称某些药物可以“久服神仙”、“不死”等等,应本着去芜存精的精神,批判地继承。

(二)《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492~500年之间。

为南北朗梁代陶弘景所编著。

自《本经》成书以来,经过魏晋的历史变迁,当时的名医如吴普、李铛之辈对其进行了增减尔后流传下来的《本经》药物品种不一,药性寒热的记载,以及主治的多少也各不相同,加以草石不分,虫兽混记,不便医家传阅。

于是陶氏搜集各种《本经》的传妙本。

并编入《名医别录》,逐条注释,定名为《本草经集注》。

全书分三卷,后作七卷抄写,收药730种,分成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有名未用七类。

这是药物第一次按自然分类法进行分类。

它创立的“诸病通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要求、用量服法、药品真伪与药物疗效的关系等,均有论述。

郁金香简介50字

郁金香简介50字

郁金香简介50字
郁金香学名(Tulipa),是属于百合科郁金香属的草本植物,是
荷兰的国花,,荷兰人民把最接近5月15日的星期三定为全国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Flower of Late Tulip ,中药名称:郁金香《本草拾遗》;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

郁金香鳞茎皮纸质,内面顶端和基部有少数伏毛,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长5-7厘米,宽2-4厘米,6枚
雄蕊等长,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期4-5月,它的确切起源已难于考证。

但在500多年前因中亚地区的人所戴的头巾与郁金香花形相似,其原名Tulipa就是土耳其语“头巾”之意。

故有的专家认为它的原产地大概是在土耳其和地中海一带。

至1863年传至
荷兰。

第1页共1页。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一、《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

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

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

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

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

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

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

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唐·甄权著。

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

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篡。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此时期出现了不少新药、外来药。

《本草拾遗》辑释

《本草拾遗》辑释

《本草拾遗》辑释《本草拾遗》共计一卷,宋嘉定元年(公元11世纪)成书。

作者王灼,是南宋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其在书中辑录了《神农本草经》以来的药学知识,并加以整理补充,其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材、药物鉴别、药性、采集、产地、调制、修治、服用、禁忌等10余项内容。

后人将《本草拾遗》誉为“本草纲目之蓝本”,甚至有学者将《本草拾遗》与《证类本草》相提并论,同为中药研究的最早文献。

卷首原有“吕”字,盖据第一版《校正医学启蒙》序中提及:此乃明道间,余求先世旧刻诸书,乃见吕氏临川老人所辑《本草》,由是始识此书为吾祖家传也。

(即吕广详《明道本草》)。

但此书现已失传。

近人顾观光考证,《本草拾遗》并非王灼自辑,而是编辑于吕广详之前。

据其自序云:余性素好古,夙嗜本草,因校诸方书,得吕临川医学《启蒙》十卷,每事细考,条分缕析,审核确当,类辑成帙,亦如《启蒙》之备。

虽未尽尽善,然余私心窃谓比之先贤,不啻千里矣。

然其中亦颇有纰缪之处,余之意不敢不自信,乃据旧本校之,又使吴门蒋思豫为详润之,复历历检视,多少更易,几经寒暑,乃定厥初。

卷四至卷十六,收载历代本草二百八十九种,将全书合为三十四类。

每类下列诸药,分上、中、下三品,后附解药,间有注释。

每种药物列述形态、采收季节、性味功效及附方,并有按语或评论。

按语部分,较为详尽,对药物的产地、采制、性味功效作了详细描述,可补《本草纲目》的不足。

解药大多取自唐宋以来诸家本草,也有少数是作者的创造。

按语内容还涉及文学、哲学、音韵、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给读者提供了关于本草学方面的史料。

卷十七到三十,列入了《神农本草经》药品之外的八百多种药物。

有些药物名称,因《神农本草经》未载而创。

卷三十一是新增加的品类,如紫菀、冬葵、毛相、远志等。

卷三十二开始收载传统经验方,分成上、中、下三品。

各条注明组成,可以参照使用。

从该卷开始,《本草拾遗》中便标明“出《证类本草》”。

此卷中收载的很多传统经验方,后来都被收录在王好古的《医垒元戎》和王执中的《证类本草》中。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野生。

全国各地均产,以山东、江苏、湖北产量最大。

原植物喜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坡、路边、田边。

喜温暖稍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肺经。

功效发汗散风祛湿、通鼻窍、止痛。

临床用名有生苍耳子、炒苍耳子。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甘,温。

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

《名医别录》:味苦。

主治膝痛,溪毒。

《本草拾遗》:叶妥,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子炒令香,捣去刺,使腹破,浸酒,去风,补益。

又烧作灰,和腊月猎脂,封丁肿,出根。

又毡中子七枚,烧作灰,投酒中饮之,勿令知,主嗜酒。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甘,无毒。

主肝家热,明目。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入药炒用。

《开宝本草》:味苦、甘,温。

膝痛,溪毒。

《本草纲目》:炒香浸酒服,去风补益。

尤治皮肤风,令人肤革清净。

善通顶门连脑,盖即苍耳也。

《本草经疏》:苍耳,得土之冲气,兼禀天之春气,故味甘温,而《别录》益之以苦。

当是无毒。

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苦以燥湿,甘以和血,温则通畅。

春气发生而升,故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恶肉死肌,膝痛,溪毒也。

祛风疗湿之药。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温。

味苦、辛,微寒。

有小毒。

最忌猪肉、米泔。

散疥癣细疮遍身瘙痒者立效,驱风湿周痹四肢挛急者殊功。

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

杀疳虫湿蛪,主恶肉死肌。

益气开聪明,强志暖腰膝。

亦堪久服,明目轻身。

《本草乘雅》:盖耳者听之官,肾之窍,肺之司,故苍形似耳,实中两仁似肾,壳皮坚韧,丛毛刚劲,从革作金之肺象也。

固入肺肾,以肾为主,肾藏志,志者肾之神也。

志强窍斯开,窍开耳斯聪,耳聪声斯入。

若以肺为主,设肾不司窍,虽有其声,不与耳接,非耳外声,声无所尔。

益气者,窍开气斯益,设有气无窍,亦填塞不输,何由宣布,亦可入肝,色苍故也。

历代本草著1

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作、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讲义编号NODE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五)《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李时珍。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前30卷为中药,收载药物8980味,后4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讲义编号NODE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讲义编号NODE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讲义编号NODE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概述中药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

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第四章 证类本草讲解

第四章 证类本草讲解
现有谢海州、马继兴等以敦煌残卷《食疗本草》(载有榆荚、 蒲公英、甜瓜、覆盆子等26个药)及《医心方》、《重修政 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书中的佚文为依据,并参考有关方 文献而成的重辑本。(1984年人卫出版)
《食疗本草》
魏晋隋唐时期,有关食疗书很多,仅《隋书》就 记载40余种,如刘休《食方》、《崔氏食经》等。 唐.孙思邈《千金方.食治》已经总结五脏所宜 食疗法,提出了用含碘的海藻、昆布及羊靥yè治 瘿瘤(缺碘性甲状腺肿),用动物肝藏治夜盲, 用谷皮熬粥治脚气病等。孟诜正是总结前人经验 写成的不朽食疗专著。
《纲目》引文注“药性”、“甄权”、“权曰”。
但近人范行准考证《药性论》为五代后周.孟贯所著。(见 《精华》174页)尚氏也认为有唐代中期药物骨碎补(开元713 -741年间皇帝始命名)、补骨脂(元和十二年始有传入记 载),也疑非甄权所著,但暂从旧而。
《药性论》
该书药物的内容有正名、性味、君臣佐使、 禁忌、功效主治、炮制、制剂及附方等。尤 注重君臣佐使及禁忌。计标明君药76种,臣 药72种,使药108种。少数药下有归经和作 用部位,如龙胆草归心,蓼实归鼻,蓝实治 络中结气,牛蒡达十二经脉等。单味药下多 列有附方,如石灰、莨菪、大麻子、苏子、 蓼实等。这些附方多这李氏《纲目》所转引。
紫苏
《药性论》
药性论云:紫 苏子无毒 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叶 可生食,与一切鱼肉作 羹良。
紫苏
《药性论》
《药性论》
药性论云:龙胆君能主 小儿惊癎,入心,壮热、 骨热,痈疽,治时疾热 黄,口疮。
3.《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 也是很有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锦。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 载:“唐同州刺史孟诜撰,鼎又补其不足。”

我国历代重要本草简介

我国历代重要本草简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
宋(1098~1108年)
唐慎微
共31卷,载药1746种,新增药500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本草,是现今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重要参考书。
《本草纲目》
明(1596年)
李时珍
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374种,附药图1109幅,附方11096条。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集明代以前本草学说之大成。17世纪初传到国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海药本草》
唐(约907~925年)
李珣
共6卷,载药124种,主为外国输入的药物。
《图经本草》
宋(1061年)
苏颂等
共21卷,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图为实地写生绘制,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原书已失传,但其药图930余幅及文字说明仍存于《证类本草》之中。重视药材的道地性。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新修本草》(《唐本草》)
唐(659年)
苏敬、李勣等22人
共54卷,载药850种,新增药114种,其中有不少外国输入药物,如安息香、血竭等。由政府组织编辑颁行,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采用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著作打下了基础。
《本草拾遗》
唐(741年)
陈藏器
共10卷,收载《新修本草》未载药物692种,各药一般记有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形态、产地及混淆品种考证等。
《本草纲目拾遗》
清(约1765年)
赵学敏
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记载的药物有716种。新增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药物。
《晶珠本草》
清(约1840年)
德玛尔.旦增彭措
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材2294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载藏药最多的典籍。

五倍子简介及鉴别方法

五倍子简介及鉴别方法

五倍子简介及鉴别方法【五倍子简介】:中药名称:药名:五倍子《本草拾遗》别名:盐麸叶上毬子《日华子》,文蛤、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漆倍子(四川),红叶桃(浙江),旱倍子、乌盐泡(湖北)。

药材基原: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青麸杨(R.potaniniiMaxim.)和红麸杨(R.punjabensisStewardvar.sinica(Diels)Rehd.etWils.)等树上寄生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后形成的虫瘿。

中药药性: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

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

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搜|索整理药材性状:角倍呈菱形或卵圆形,具不规则角状分枝,长3-8厘米,直径2-5厘米。

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灰白色软滑短绒毛较明显。

质硬而脆,破碎后中空,壁较薄,约0.1-0.2厘米,角质,内有多数黑褐色蚜虫尸体及灰色粉状排泄物。

内壁浅棕色,平滑。

剖面角质。

微有特异臭气,味涩。

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厘米,直径1.5-4厘米。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

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厘米,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

气物异,味涩。

【五倍子的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突起;小叶无柄。

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厘米,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白色,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长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无毛,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毫米,边缘具细睫毛,里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极短;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

郁金香简介

郁金香简介

郁金香的介绍目录
1 金 历 来 2 金 态 3 金 种 长条件 4 金 长条件 同颜 5 同颜 代 义 6朵数 义 7郁金香的花情花语 郁金香的花情花语 8中国的郁金香节 中国的郁金香节
1



土耳其是最早栽培郁金香的国家,在15世纪40年代就已栽培了数百个郁金香品种。 1554年,奥地利布斯拜克(Budnecp)大使在土耳其的一次旅行中发现了栽培的郁 金香并带回了种源种植在维也纳的私人花园中,从此郁金香第一次传到了欧洲。 16世纪荷兰人克鲁西(Clusius)从伊斯坦布尔经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将郁金香第 一次带入荷兰。1594年春天,美丽的郁金香第一次在荷兰的林登植物园绽放。郁 金香引种到荷兰后曾引起许多风波。1623年,人们为了要得到一个名为"Semper Augustus"的种球需要花费13000枚银币,可见其珍贵。1634--1637年被称为"郁 金香狂热期",那时一些郁金香迷,如获得一个名贵的郁金香种球比获得一颗珠宝 还高兴。更有人竟以一个酿酒厂的代价去换取一个罕见的种球。投机商借机大做 买卖,许多种球无法脱手,遭受破产,政府最后不得不出面平息这场风波。此后, 荷兰的栽培、繁殖、育种工作才逐步走入正轨,成为今天世界上商业种球生产、 销售中心。以它为国花的荷兰年产郁金香16亿头,行销世界各地。郁金香因花色 丰富多彩,早、中、晚花品种的花期能持续二个月之久,成为国际市场和春季花 坛的主花卉。如今,在欧美小说、诗歌和绘画中郁金香被视为胜利、美好、爱情 的象征。荷兰、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家将其定为国花,荷兰人民每年的5月15日 定为"郁金香节"。可见,郁金香倍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郁金香是荷兰人民与世界人民交往的友好使者。二战期间,荷兰沦陷,女王 被迫去加拿大避难,战后女王回到荷兰并代表政府将14万粒郁金香种球赠送给加 拿大人民,以表示感谢。1977年5月,女王贝亚特丽克丝访问中国时,也将荷兰 郁金香赠送给中国人民。它带来了荷兰人民炽热的友情,也带来了风靡世界的"郁 金香热"。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内容:(⼀⼗三种)鸩鸟浆藏器⽈∶⽣江南林⽊下,⾼⼀、⼆尺,叶阴紫⾊,冬不凋,有⾚⼦如珠。

味⽢,温,⽆毒。

能解诸毒,故名。

⼭⼈浸酒服,主风⾎羸⽼。

颂⽈∶鸩鸟威,⽣信州⼭野中,春⽣青叶,九⽉有花如蓬蒿菜,花淡黄⾊,不结实。

疗痈肿疖毒。

采⽆时。

七仙草藏器⽈∶⽣⼭⾜。

叶尖细长。

主杖疮,捣枝叶敷之。

吉祥草藏器⽈∶⽣西域,胡⼈将来也。

味⽢,温,⽆毒。

主明⽬强记,补⼼⼒。

时珍⽈∶今⼈种⼀种草,叶如漳兰,四时青翠,夏开紫花成穗,易繁。

亦名吉祥草。

⾮此吉祥也。

鸡脚草藏器⽈∶⽣泽畔,⾚茎对叶,如百合苗。

味苦,平,⽆毒。

主⾚⽩久痢成疳。

兔肝草藏器⽈∶初⽣细叶,软似兔肝。

⼀名鸡肝。

味⽢,平,⽆毒。

主⾦疮,⽌⾎⽣⾁,解丹⽯发热。

断罐草藏器⽈∶主疔疮。

合⽩⽛KT 菜、半夏、地⾻⽪、青苔、蜂窠、⼩⼉发、绯帛等分。

五⽉五⽇烧灰。

每汤服⼀钱。

拔根也。

KT ,⾳畜,⽺蹄根也。

千⾦镉草藏器⽈∶⽣江南,⾼⼆、三尺。

主蛇蝎⾍咬毒,捣敷疮上,⽣肌⽌痛。

⼟落草藏器⽈∶⽣岭南⼭⾕,叶细长。

味⽢,温,⽆毒。

主腹冷⽓痛癖。

酒煎服,亦捣汁温服。

倚待草藏器⽈∶⽣桂州如安⼭⾕。

叶圆,⾼⼆、三尺。

⼋⽉采。

味⽢,温,⽆毒。

主⾎⽓虚劳,腰膝疼弱,风缓羸瘦,⽆颜⾊,绝阳⽆⼦,妇⼈⽼⾎。

浸酒服,逐病极速,故名药王草藏器⽈∶苗茎青⾊,叶摘之有乳汁。

味⽢,平,⽆毒。

解⼀切毒,⽌⿐衄、吐⾎,祛烦躁。

筋⼦根藏器⽈∶⽣四明⼭,苗⾼尺余,叶圆浓光润,冬不凋,根⼤如指。

亦名根⼦。

味苦,温,⽆毒。

主⼼腹痛,不问冷热远近,恶⿁⽓注刺痛,霍乱蛊毒暴下⾎。

酒饮磨服。

颂⽈∶根⼦⽣威州⼭中。

味苦、⾟,温。

主⼼中结块,久积⽓攻脐下痛。

药藏器⽈∶⽣胡地,似⼲茅,黄⾚⾊。

味咸,温,⽆毒。

主折伤内损⾎瘀,⽣肤⽌痛,治五脏,除邪⽓,补虚损,产后⾎病。

⽔煮服之,亦捣敷伤处。

时珍⽈∶《外台秘要》∶治堕马内损,取药末⼀两,⽜乳⼀盏,煎服。

⽆风独摇草(《拾遗》)⽈∶⽣⼤秦国及岭南,五⽉五⽇采,诸⼭野亦往往有之。

第01讲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1

第01讲历代本草著作、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李时珍。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前30卷为中药,收载药物8980味,后4卷为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概述中药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是药物内在特质的外在表现。

中药性能则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药物的内在特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四气(一)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二)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历代重要本草着作简介古代记载药物学问的专着称为“本草”。

从秦、汉到清代,本草着作约有400种之多。

1.《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觉察的最早的医学方书。

其中载有247种药物。

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

着者不详,成书年月约在西汉以前,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学问。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原书早已失传,但原文收载于后代本草中,现有明代、清代的辑本。

3.《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根底编撰而成,载药730种。

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知名未用七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公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

该书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

消失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根底。

唐代个人编着的本草亦多,的有孟诜的《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五代前蜀李南的《海药本草》等。

5.《开宝本草》是在宋代开宝年间官命刘翰、马志等在唐代本草的根底上撰成《开宝新详定本草》,后又重加详定,称为《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

宋代嘉祜年间,官命掌禹锡等编辑《嘉祜补注神农本草》,简称为《嘉祜补注本草》或《嘉祜本草》,新增药物99种。

又令苏颂校注药种图说,编成《图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非常重视药材的道地性。

《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

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祜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本钱草、图经合一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抗癌特色本草简介

抗癌特色本草简介
• 《本经》治惊痫,摇头弄舌,皆肝阳肆虐、木火生风之症。
龙血竭
• 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 • 性味:味甘;咸;性平;小毒。 • 归经:心经;肝经。 • 功效: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 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
不合及痔疮。 •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敷贴。
现代药理:体内实验,对浊鼠肉瘤-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
壁虎
• 别名:天龙、守宫、檐蛇、檐蛇、盐蛇或四脚蛇 • 性味:味咸,性寒 • 归经:归肾、肝经 • 功效:祛风,活络,散结。 • 主治: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肿瘤。定惊,解毒。治中风瘫痪,历节风痛,每服1.5~2.5克;或2.5~7.5克,水煎服。
药典: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瘙痒。”
现代药理:醇提取物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并有增强机体防 御机能的作用。
巴结炎,咽喉炎。 •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药典:
《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 《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截疟。治瘰疬,肺结核。
现代药理:猫爪草皂苷及多糖对体外培养的肉瘤S180、艾氏腹水瘤EAC及人乳腺癌细胞株 MCF-7三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皂苷给药量与抑瘤率和集落 形成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 猫爪草的乙醇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有较强的诱生作用,在被筛选的36种中草药中, 猫爪草(70%的乙醇浸膏)诱生TNF作用最强。
药典:
《本草新编》:山慈姑,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姑正消痰之 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 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 《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 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本草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本草典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草典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一唐宋时期 二金元时期 三明清及民国时期
一唐以前本草 二唐宋本草 三金元本草 四明代本草 五清代本草
一唐以前本草 二唐宋本草 三金元本草 四明代本草 五清代本草
第一节 《中 华本草》简 介
第二节 《中 华本草》选 读
一葛根 二 (上庶下虫)虫
第二节 《晶珠本 草》选读
第一节民族药民间 药典籍简介
第二节 《本草纲 目》选读
第一节 《本草纲 目》简介
附:《本草纲目拾 遗》选读
二主要内容 三特色与价值 四版本流传
二黄芪(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山草类) 三三七(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山草) 四地黄(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隰草)
一浙贝 二夏草冬虫 三石打穿
第二节菊花药论选 读
第一节药论典籍简 介
第三节芍药药论选 读
一 《伤寒论》简介 二 《医学衷中参西录》简介
一桂枝汤证 二麻黄汤证 三小柴胡汤证
一石膏解 二甘草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本草典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本草典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精彩内容摘录。
一序录 二药物选读
第一节 《本 草经集注》 简介
第二节 《本 草经集注》 选读
二主要内容 三特色与价值 四版本流传
一序录 二药物选读
第二节 《新修本 草》选读
第一节 《新修本 草》简介
附:《本草拾遗》 选读
二主要内容 三特色与价值 四版本流传
一孔志约序 二石膏 三人参 四决明子 五大黄
(一)隋唐五代本草概况 (二)隋唐五代本草特色

本草拾遗_精品文档

本草拾遗_精品文档

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是一部关于中草药学的经典文献,由明代科学家、医师、草药学家陶弘景所著。

本书是陶弘景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收录了大量的中草药的信息、功效和用途,对于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草拾遗》共分为两卷,收录了约400种草药。

这些草药包括了植物中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个部分,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

陶弘景在书中对每种草药的形态特点、功效、用途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还附有草药的图片,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草药。

《本草拾遗》中收录的草药大部分都是具有药用功效的,可以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

比如,陶弘景在书中提到了当归,它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草药,对于女性调节月经、缓解经痛等问题很有效。

另外,陶弘景还收录了枸杞、冬虫夏草、人参等常见的中草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保健、滋补作用。

在《本草拾遗》的编写过程中,陶弘景注重实地观察和实践验证。

他亲自采集草药样本,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究和整理。

陶弘景对于草药的性能、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保了书中的信息准确可靠。

《本草拾遗》对于中草药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系统地收录和整理了中国古代的草药知识,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同时,陶弘景在书中表达了对中草药的敬重和崇信,呼吁大家正确使用草药,避免滥用和误用。

中草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草拾遗》作为中草药学的经典文献,在我国的中草药研究和使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无论是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来了解和学习草药知识。

总而言之,《本草拾遗》是一部对中国中草药学有重要贡献的经典文献。

它收录了大量的中草药信息,对于中草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草药的功效和用途,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学习中草药知识,让中草药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医学类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欢迎参考阅读!《本草纲目》简介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

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

当他一眼看到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

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

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

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

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还有服器部。

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

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

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鬼伞

鬼伞

4、生长环境
(1)墨汁鬼伞 生于柳及杨树 干旁的地上或道旁。 可食。 分布河北、甘 肃、青海、四川、 江苏。 (2)粪鬼伞 生于粪堆上。 分布河北、江 苏、广西等地。
5、鬼伞类杂菌
包括黑汁鬼伞、粪污鬼伞、长根鬼伞等。 影响: 鬼伞的生活周期一般比草菇早2~3天,与草菇争夺 营养,影响草菇的产量;鬼伞腐烂时,菇房气味难 闻,由此常常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发生: 鬼伞主要靠空气及堆肥的传播,培养料发酵时过湿、 过干或含氮过多均有利于鬼伞的发生,特别是培养 料中添加禽畜粪或尿素等发酵不充分时、培养料ph 值2低于6时常常会导致鬼伞的大量发生。
3、植物形态
(1)墨汁鬼伞: 菌盖卵形,灰色,有光泽, 中部褐色,有细小鳞片, 边缘往往花瓣状或有折纹; 菌肉薄,白色,可口;柄 白色,有丝状光泽,中空, 菌环生柄之下部极易消失; 菌折稠密,宽,离生,白 色,后变为黑色:孢子椭 圆形,黑色;囊状体近圆 柱形。
(2)粪鬼伞:
菌盖宽2.5~8厘米, 初期短圆柱形,白色, 有鳞片,后为圆锥形, 渐平展,灰色,中部 浅褐色,有明显棱纹, 最后变为黑色;菌肉 白,薄;柄白色,基 部较粗;菌环白色, 膜质,窄;菌折白色, 渐由粉红色变为黑色; 孢子黑色,光滑,椭 圆形;囊状体大。
辐毛鬼伞
毛头鬼伞
蕈类(簇生鬼伞)
6、鬼盖的功效
治小儿痫病,疔肿,恶疮。 ①《别录》:主小儿寒热痫。 ②《本草拾遗》:和醋敷肿毒,恶疮。 ③《纲目》:烧灰治疔肿,以针பைடு நூலகம்酿四 边,纳灰入内,经宿出根。
1、名称简介
学名:鬼盖 学名 又名:地盖(《别录》), 又名 鬼伞、朝生(陶弘景),鬼 屋(《本草拾遗》),鬼菌 (《广菌谱》)。
毛头鬼伞
褶 纹 鬼 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拾遗简介
《本草拾遗》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是陈藏器(公元741年(辛巳年),唐开元29年)所编著。

本书原著早已散佚,但从《证类本草》中看,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就有447种之多。

《本草纲目》引用诸家本草的药物,也以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为多,有368种。

陈氏认为《本经》问世以后,虽有陶弘景、苏敬等注解、修订、补充,但还有被遗漏而未载于本草的药品。

“故别为序录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曰《本草拾遗》,共十卷。


本书原著早已散佚,但从《证类本草》中看,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就有447种之多。

《本草纲目》引用诸家本草的药物,也以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为多,有368种。

本书编著成功,进一步充实了本草的内容,对医药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所以李时珍对其极为推崇,评价它说:“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本草拾遗》共10卷,分为3部分。

兼顾药学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序例1卷,相当于药物总论。

拾遗6卷,共载《新修本草》未收之药692种(一说712种)。

每药详述药名、产地、性状、采制、性味、毒性、药效、主治、禁忌等。

解纷3卷,主要是解决旧本草著作药物记载之纷乱,考证品种,订正讹误,辨析形态、性味相似易于混淆者,现知论药269种。

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既吸收了众多的民间医学成就,也勇于实践,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应用都有自己的创见。

清代全祖望因陈藏器的医学贡献,称其为“四明医学之初祖”。

《本草拾遗》的内容丰富广博,对于祖国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