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

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

中 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 。
牧 人
(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 学院 ,辽宁 大连 16 2 ) 1 09 [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 隐现 了中央政府 与地 方政府权 力配置 的矛盾 以及 出现 了地方政 府的
内部有很 多不符合社会 和国家政 治发展 的弊端。解决经济发展 的 同时提 高政 治发展 的步伐是 国家综合 国力 发展 的必备条件 。要想更好 的解 决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 府 中出现 的问题就得从政府 权力配置入 手分析 内在 的 因果 关系。分析 、 解决地 方政 府 内部的权力配置是 关乎整个 国家政 治权 力运行 良好的根 本所在 。
与运行 中则表现 为 : 一是 , 地方 政府 的积极性受 到 限制 , 从而
中国政治体制是 以中国共产党 为领导核心 , 以人 民代 表 大会 制和民主集 中制 为基础 的国家权力 结构 , 以共产党领 导
的多党 合作 为 内容 的政 党 体制 , 中央 、 ( 以 省 直辖 市 、 自治
区)市 、 ( 、 县 自治县 ) 乡 ( 、 民族 乡) 五级 政府为 主 的分 层管理 和上下统一 相结 合的行政管理体制 , 以党管 干部 为主要原则 的干部 人事管理 体制 , 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结 合起来 的司 法体制 等。中国政府分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两个层 级 , 而
中国地 方政 府基本上 又分为省 、 、 、 市 县 乡几个层 级 , 每个层

办 的事情 繁多复杂 。这样的配置是 毫无科学 和规范 的, 长期 这样运作下去会导致 中央政府的职能低下 , 会导致 地方政府 贪污腐败现象频繁 出现 。 从地方政府 内部权力配置关系来看 , 内部权力 设置有很 多不协调的地方 。例如 , 目前各级政府 中的各工作 部门权力 职能相互交叉重合 , 权力 与责任 相互不 能统 一 , 力与 责任 权 之间分划的不清晰。在从 地方 政府 职能部 门的内部来看 , 权 力的集 中现象非常严重 , 每一个职能部 门把决策权 、 执行权 、 监督权 溶为一体 , 自己定 规则 , 自己去 执行 , 自己监 督 自己, 这样必然会 出现权力的垄断 , 从而促生腐败现象的出现。

社会资源配置与权力结构

社会资源配置与权力结构

社会资源配置与权力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资源配置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人类社会中,资源的分配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资源的分配往往受到权力结构的支配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源配置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剖析这种关系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社会资源的含义和类型社会资源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

它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财富和信息资源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二、权力结构的定义和分类权力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种力量和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分配方式。

权力结构可以分为政治权力结构和经济权力结构两个层面。

政治权力结构主要指政府和行政机构的权力分配,而经济权力结构则指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中的资源分配方式。

三、资源配置与政治权力结构在资源配置中,政治权力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公正性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政治权力结构的科学与合理性,决定了社会资源能否公平分配并满足各方的需求。

例如,一些国家政府将财政资源投入到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然而,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往往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偏差。

权力垄断、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资源的流失和私有化。

这就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确保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是提高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四、资源配置与经济权力结构在经济领域,企业组织和市场机制起着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配置逐渐从政府的计划调配转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经济权力结构的垄断和不公平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垄断企业的存在,使得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和公平。

此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分化,也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功能、身份与政治———人民法院党组的治理机制

功能、身份与政治———人民法院党组的治理机制

交大法学SJTULawReviewNo.3(2018)功能、身份与政治———人民法院党组的治理机制张文波目次 一、法院党组的组织特征与权力架构 (一)法院党组的组织生成史 (二)法院党组的人员构成 (三)法院党组组成人员的党内地位二、法院党组的运作方式与权力逻辑 (一)党管政法模式 (二)法院党组的归口管理模式三、法院党组的功能形态与治理技术 (一)精英吸纳功能 (二)政治动员功能 (三)权力整合功能四、结语摘要 人民法院党组是司法场域中最重要的权力资本。

通过考察人民法院党组六十余年来在组织特征和权力架构方面的变迁,指出人民法院党组在治理技术上日臻成熟、在组织体系上愈加严密的现状。

以一整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治理策略为支撑,法院党组的运作方式呈现为党管政法与归口管理两种模式,并由此建构出精致的权力支配关系和权力网络。

在此过程中,人民法院党组充分发挥精英吸纳、政治动员和权力整合功能,成功将政党话语体系与权力意志嵌入司法场域,使党组政治成为理解当代中国司法逻辑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法院党组 党管政法 司法场域 权力关系人民法院党组是法院机关中政党权威的制度载体,承担决策部署、组织嵌入、政治动员等职能。

法院党组并非正式的法律概念,却深刻影响着法官群体的日常行动,主导着人民法院的权力运行范式和总体精神气质。

法官可以只服从法律,但作为党员却必须接受所在党组的领导;法院院长、副院长由民意代表机关任免,其选任过程却深受上级法院党组的影响。

如果忽视党组这一蕴含丰富政治信息的概念,想要获得当代中国司法实践的全部真相将是十分困难的。

换句话说,真实的司法世界正是产生于党组政治匿名性的创造活动中。

嵌入司法场域中的政党权力,在议题设置、功能发挥、治理技术、话语表达和行动方式等方面,与司法审判的程序性、合法性和终局性都·9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博士研究生。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甚至可以说,作为人民法院内部最重要的政治组织,法院党组不仅是政党权力的践行者,同时也是政治权力的生产者,〔2〕并为法官以政治精英的身份扮演“管理家”“政治家”等社会角色提供了广阔平台。

政治学中的国家治理与权力机构

政治学中的国家治理与权力机构

政治学中的国家治理与权力机构国家治理与权力机构在政治学中,国家治理与权力机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国家治理指的是一个国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作,以实现国家的目标和利益。

而权力机构则是指在国家治理中承担决策和执行职能的各种机构和组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治理与权力机构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国家治理的定义与特点国家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国家治理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是指国家机关和各级政府如何协调和管理社会事务,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是指政府如何与民众进行互动,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

国家治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国家治理也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

其次,国家治理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社会各界也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

再次,国家治理是一个协调和整合的过程。

政府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利益,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

最后,国家治理是一个透明和负责任的过程。

政府需要向民众公开信息,接受监督,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二、权力机构的分类与功能权力机构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决策和执行职能。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权力机构可以分为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行政机构是国家治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权力机构。

它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种政府部门。

行政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机构在国家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负责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等。

立法机构是国家治理中的另一种重要权力机构。

它包括国家立法机构和地方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制定法律和法规,监督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利。

立法机构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平衡和监督作用,它们通过立法程序来制约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益。

政治学概论(00003)

政治学概论(00003)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二章 第一节
• (2)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 •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是国家层次性权力相互关系和运 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在国家组织和机构方面体现为 中央政权机关和地方政权机关的相互关系结构。它包括: • 纵向权力的划分和配置 • 纵向权力的协调和制约
第二章 第一节
• 四、政治权力的腐败和制约
第二章 第一节
• 3、权力的本质
• (1)权力的本质 • A.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 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B.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都带有 一定的阶级性,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关系。简言之,权力所 反映的阶级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阶级对立关系、阶级合 作关系、阶级团结关系。 • C.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首先,权力关系的形成必须有 其共同的利益作基础,只有对权力关系范围内所有的人都 有利,权力关系才能成立。当然,其次,权力关系的形成 必须对权力行使者有利,如果对行使权力的人都没有任何 利益,那么,就很难有人去行使权力了。再次,权力关系 的形成必须对权力支配者有利,如果对权力支配的人没有 利益,谁都不会服从权力的指挥。
第二章 第一节 • (2)权力的属性 • A.人性与非人性。 • B.阶级性与非阶级性。 • C.科学性与非科学性。 • D.主观性与客观性。
第二章 第一节
• 二、政治权力
• 1、政治权力定义 • 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力主要涉及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
权力所形成的支配和控制关系。 • 政治权力就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主体依 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和原则,在政治运 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这里包含 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即:由谁来行使政治权力?(主 体:国家政府)政治权力所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强制力)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达到什么目的?(利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而对其作出分类的一种方法。

【国家形式(政府类型)】指国家权力在横、纵两个方面的配置、组合的形式。

包括(一)国家横向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配和相互关系;(二)国家纵向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整体权力与部分权力的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所谓“政治体制”。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主要涉及中央权力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国体】政府的性质,即在国家中,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政体类型】按照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具体样式的一般特定,对政体作出的分类,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最高国家权力的抵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最高国家权力抵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

按照此标准,通常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区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类。

【专制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立宪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

立宪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规定设置。

按照立宪君主制国家权力中心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一方面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和钦定宪法权等权力。

议会君主制是指只有议会一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大饥荒: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也是人类历史承平年代的空前悲剧。 思考:大饥荒时的中国,农民为何沉默?

2、国家内部权力配置

党的权力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处 于从属和摇摆的地位。
(1)在权力结构中,行政管理系统的地位一直不 稳固。 (2)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是在战争中发 展起来的。 (3)政治控制的能力很强,但实施政策的能力却 有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化。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的计算,是2158万人— —《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2期李成瑞文《“大 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从进著《曲折发展的岁月》中说:“按照 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2%的人口净增长率 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 年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 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 万人左右。” 金辉著《“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见 《风云庐山》,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 364页)一文中说:“全国在1960-1961年的 两年中,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4319万。


在既定的奖惩制度下,两人都不交代罪行, 只判1年; 两人都交代,根据数罪并罚和坦白从宽原 则,两人被判5年;


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根据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原则,检举有功的将被免于起 诉,另一方被判8年。
囚犯乙 囚 犯 甲 交代 交代 A(-5,-5) 不交代 B(0,-8)
不交代 C(-8,0)




[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1)专断性权力:国家精英可以在不必与市民社
会各集团进行例行化、制度化讨价还价的前提下 自行行动的范围。

政治制度的作用

政治制度的作用

政治制度的作用政治制度是指一国政治组织和管理上的基本规则和体制。

它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的表达和组织方式。

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来源、行使和制约方式,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代表制度等机制保证权力来源于人民,通过分权、制衡等原则保证政府权力的合理行使,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府权力的边界和制约。

政治制度的存在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秩序,使国家能够有序运行。

其次,政治制度对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有序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治制度通过建立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等方式,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它规定了公共事务的决策方式和决策程序,保证了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治制度的规范和运作对社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护人民的权益。

此外,政治制度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和提升国内企业的信心,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制度通过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保护产权等方式,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政治制度的开放和改革,能够吸收外部经验和技术,推动国家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政治制度对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政治制度通过选举和民主参与机制等方式,加强了人民的参与和政治表达权利,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和公民意识的提升。

政治制度的改革和进步,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有效地减少了政府的滥权和腐败现象。

政治制度的发展不仅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稳定和发展机会,也为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总之,政治制度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行使和制约,保障了社会公平和公正,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个健全和有效的政治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受到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

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

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

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与政治行为的学科,涉及到众多概念和理论。

其中两个核心概念就是“国家”和“政府”。

在政治学中,国家和政府被视为两个相互依存又有所区别的实体。

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国家与政府的定义、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国家的定义和功能国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广受关注的政治概念。

简单来说,国家是一个拥有特定领土、人民以及政权的政治实体。

国家通常拥有主权,并通过制定和实施特定的政策和规则来管理和统治国内事务。

国家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国家通过建立法律和法规来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保障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2.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保健等,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3. 经济管理和调控:国家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财政管理,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4. 外交和国际关系: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利益。

二、政府的定义和功能政府是国家的管理和代表机构,负责制定并实施国家政策。

政府由一群被选举或被任命的人组成,代表国家权力,并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能。

政府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管理:政府负责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包括制定和实施政策、监督行政机构等。

2. 经济管理: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经济调控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经济活动。

3. 社会公共服务:政府负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4. 法律与执法: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执法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保护公民的权益。

三、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和政府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国家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强调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和特征。

政府则是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事务的机构,强调国家组织和运作的一种方式。

国家是政府的基础和依托,政府是国家的具体实现和表现。

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一、政治体制与国家机构1. 国家机构的概念与功能- 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形式。

- 其主要功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2. 政治体制的类型- 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

- 每种体制有其特点和适用的国家环境。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实践1.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民主政治强调人民主权、法治、政治参与和政治平等。

2. 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 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和实践。

3. 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 基层民主建设。

- 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三、政治权力的运行与监督1. 政治权力的配置- 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

2. 政治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 决策参与和决策透明度。

3. 政治监督的机制- 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 监督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政治文化与公民参与1. 政治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政治文化影响公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

- 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公民参与的途径与意义- 选举、公共参与和社会运动。

- 公民参与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3. 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 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五、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多极化、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

-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2. 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

-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的构建。

3. 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贡献。

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1. 政治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 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政治稳定的条件与维护- 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政治学三

政治学三

3、以社会制约权力 、
⑴制约形式:制衡、监督 制约形式:制衡、 优越性: 为其他两种形式提供合法性支持; ⑵优越性: ①为其他两种形式提供合法性支持; 范围广泛、社会基础好; ②范围广泛、社会基础好; 弹性好可避免对峙; ③弹性好可避免对峙; 保障公民权利避免“暴民”政治; ④保障公民权利避免“暴民”政治; ⑤符合社会制度和环境变化趋势。 符合社会制度和环境变化趋势。 易陷入理想化境地; ⑶缺陷 : ①易陷入理想化境地; 缺乏制度和文化的保证; ②缺乏制度和文化的保证; 对主观和客观条件要求高,易走向面; ③对主观和客观条件要求高,易走向面; 易造成社会力量“泛滥” 对抗”国家。 ④易造成社会力量“泛滥”和“对抗”国家。
正义的实现以权力公有为前提。只有权力公有, 正义的实现以权力公有为前提。只有权力公有,人与人之 间的平等才是可能的, 间的平等才是可能的,因为此时才会有个人对私人事务的 自主性与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只有权力公有, 自主性与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只有权力公有,每个人 的需要才能被同等地考虑并给予最大的满足, 的需要才能被同等地考虑并给予最大的满足,否则独占权 力者必鱼肉百姓而穷奢极欲。 力者必鱼肉百姓而穷奢极欲。权力的公有决定 了要求资 源配置的效率化, 源配置的效率化,尤其是作为特殊资源的权力配置的效率 化。只有权力公有,人才能被作为目的,否则公共权力不 只有权力公有,人才能被作为目的, 仅无以作为防范暴虐的屏障,反而作为施行暴政的工具。 仅无以作为防范暴虐的屏障,反而作为施行暴政的工具。 因此,权力公有并不是目的本身, 因此,权力公有并不是目的本身,人的发展与人性的完善 才是政治的终极目标。 才是政治的终极目标。 公共权力是形成秩序与实现正义的手段 手段, 公共权力是形成秩序与实现正义的手段,这只是问题的一 个方面。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也可能破坏秩序和践踏正义。 个方面。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也可能破坏秩序和践踏正义。 如果公共权力的运行是破坏秩序和践踏正义的, 如果公共权力的运行是破坏秩序和践踏正义的,那么这一 运行及公共权力本身就应被评判为不正当的。于是, 运行及公共权力本身就应被评判为不正当的。于是,秩序 与正义不仅是公共权力的目标,而且作为公共权力的评判 与正义不仅是公共权力的目标,而且作为公共权力的评判 尺度。 尺度。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内涵以及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内涵以及

权利与权力分析一、权力与权利的概念;权力与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政治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法律上的概念。

前一个权力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

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相统一。

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而第二个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

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的权利。

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

第二种权利是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二、权力和权利的关系;(1)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一)相互依存。

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相互作用。

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的保障。

(三)相互冲突。

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力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利。

(2)两者之间的区别;(一)行使主体不同。

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人民,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处分方式不同。

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三)推定规则不同。

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

”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四)社会功能不同。

权利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体现公共利益。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权利的冲突和矛盾,主要集中在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冲突。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不协调。

从一般的理论上讲,公权力来自私权利,是为私权利服务的,离开私权利的公权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政治学原理 国家权力

政治学原理 国家权力
二、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1.什么是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 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国家权力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 政治权力;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2.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是国家功能性权力 相互关系和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上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在当代,资本主 义国家奉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社会主义国 家则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三)国家权力的结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 级力量;
第三,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 公共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最高统治权和决定 权,即国家权力意志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任 何其他意志都不能与国家权力意志相抵触。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 独立性(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 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一国与他国之间的主权 平等性(一个国家在主权意义上与其他国家具 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2.强制性
国家权力之所以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就在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是国家权力有 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3.普遍性
国家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种社会权力之上, 其效力施于一国全体居民。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
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通常包括两种权力: 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功能分工划分的不 同功能性权力。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 组成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另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层级配置划分的 不同层级的权力。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一、本文概述《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一文,旨在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深入解析我国国家权力的配置原则及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影响。

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功能,以及这些部分如何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国家权力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通过分析其内部各权力机关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揭示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文章首先对国家权力配置原则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相关规定,阐述我国国家权力配置的基本框架和特点。

接着,文章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章还将探讨在实际运作中,国家权力配置原则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权力冲突、权力滥用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内在逻辑和实践价值,为完善国家权力配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功能主义理论概述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起源于生物学领域的功能主义思想,后经过社会学家如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发展,成为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功能主义理论主张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依赖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整合性。

在功能主义视角下,国家权力配置原则不仅仅是一系列制度规则,而是整个政治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存在和运作旨在实现特定的社会功能。

功能主义理论将国家权力配置视为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其中不同权力机关在各自领域内发挥着独特作用,共同维护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种配置原则不仅关注权力的分配和制衡,更重视权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

因此,功能主义理论在解释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时,强调其对于维护国家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政治学原理名解终极版

政治学原理名解终极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公共权力:国家的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社会整体代表,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一种强制力力量,具体指军队警察以及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设置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设置表明,由于阶级的出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维持社会秩序和解决人们之间的冲突,再用那种毫无强制力的氏族组织已经不管用了,必须需要一种具有刚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

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结果。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亦即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其产生是因为社会成分的复杂化,社会关系的非均衡状态,人们为了获得利益和生存资源而引发的阶级矛盾日益频繁和激烈。

原来靠血缘纽带来维持考习俗为主要手段来调整的社会整合机制已经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了,为了防止激烈的矛盾毁灭社会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来维持,于是有了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与社会权利相分离的表现为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和赋税制度的建立。

具有强制力的垄断性,普遍约束力和主权性。

3,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以行为主义方法即行为科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政治学流派的总称。

是20世纪以来西方研究政治的主要的方法,其特征是主要采用现代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用于行为科学研究地方法来探究影响人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规律。

它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二战后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达到全盛,70年代开始衰落。

他认为传统制度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看到表面不能研究政治现象中的心理文化因素。

只有行为主义才能触及到真正原因。

认为政治有规律性可言可以被经验证明,政治行为包括个人团体领导活动,及心理情感因素,和影响动机的其他因素。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详版课资]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详版课资]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堂优质
15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 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 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 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 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 看,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 的行使方式及其组成形式
课堂优质
17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我才是 老大---
特蕾莎
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 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 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统而 不治
相同性质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比如英国、美国同为资产阶级国家,英国采取 立宪君主制度课,堂优美质 国则实行总统共和制; 18
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 政治发展的产物
课堂优质
11
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原则 通常体现为:
第一,由不同的机关分 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 法权
第二,每一个机关在行 使其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 他机关的协助
第三,每一个机关都拥 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 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课堂优质
12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①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②联邦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集体做出决定
③联邦委员会主席兼任政府首脑和国家元 首
④联邦议会不得解散联邦委员会
政治部 内政部 军事部 司法警察部
财政海关部 公共经济部 交通动力部
课堂优质
38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堂优质
16
2. 政体与国体
任何国家都是国体与政体的辩证统一,是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要点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要点

第二章 第一节
• (1)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是国家功能性权力相互关系和运 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上 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 • 不同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 • 奴隶与封建制国家 集权制原则 • 资本主义国家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集中制原则
• (一)权力腐败的实质
•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 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人 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概念一般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仅《牛津英 语词典》就下了9个 定义,至于专家学者见仁见智的论断 那就不可胜数了。 • 但不管人们从什么角度去认识腐败,我们都可以看出 这样一些带共同性的东西:第一,腐败的基础是利用公众 和社会赋予的公共权力,没有公共权力,就不可能有巧取 豪夺的机会和条件。第二,腐败是对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 的侵占或损害,否则就不会引起公众的愤恨和不满。第三, 腐败必定是对社会制度、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违反和亵渎, 是对他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否则,就不会出现反腐败的 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 以上两种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 “权力” 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权力看成是 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 即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性。 他们皆指出了权力 影响力过控制力,但未揭示权力的来源、基础,不过在一 定程度上触及到了权力的本质。 • 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 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 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 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 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试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试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

政治权力就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赖一定得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得一种政治力量。

形式上就是特定得公共权力,本质上就是力量制约关系。

政治权利就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从而得以在社会得政治生活领域达到自我实现得权利,就是人权得重要组成,就是公民参与与影响社会政治生活以获取自身利益得资格。

上述可以瞧出,二者得区别主要体现在:含义不同:政治权力乃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利指政治生活资格。

行使主体不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民。

处分方式不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而权利可以放弃与转让。

推定规则不同: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

社会功能不同: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联系主要体现在:相互依存: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民众对权利得让渡;将自然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离不开权力相互作用:以权利控制权力;权力在法定权利得实现、救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互矛盾:权力就是保障权利必不可少得力量;权力又可能会侵犯权力,所以为保护权利必须限制权力二者就是对立统一得,具体表现为: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得对立性(一)权力与权利相互矛盾在社会权力总量不变情况下,如果国家行使得政治权力越大,则公民行使得政治权利就越小,反之,则相反。

这一权力数量划分与配置上得反比例关系就是由利益上得反比例关系决定得。

这就是因为,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都就是实现其主体利益得手段。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产生对立不就是自己得目得,最终目得就是实现各自利益。

(二)权力与权利相互制约(1)“权力制约权利”。

第一,对政治权利行使目得制约。

法律确认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与自由,就就是赋予她获得合法利益、谋取个人幸福得手段。

但法律就是站在客观正义得立场上,通过对社会整体利益得权衡来设定公民政治权利。

所以,政治权力在赋予公民政治权利得同时,又限制了政治权利。

这样就可以避免个人政治权利得任意行使损及她人得合法权益与社会得整体利益。

第二,对政治权利行使程度得制约。

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权力既是政治上的强制力,又是职责围的支配力,掌握权力、运用权力、支配权力,绝不仅是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

正确行使权力,它便是为社会、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错误行使权力,它便成了侵害人民利益、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

近年来,权力运行规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从曝光出来的一些典型案件看,都与之有关。

一、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体制、机制和人的素质等众多因素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

1、从权力配置看,公共权力过于集中。

目前,权力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一方面部门之间配置不均衡,据统计,公、检、法、工商、税务、电力、电信和政府要害部门等控制着社会的财权、物权、人事、法权、资源所有权等一大批公共权力,约占整个公共权力的70%以上。

而其他诸如教育、农林、水利、科研、社会福利等一批社会服务部门享有的权力只占公共权力的30%。

另一方面,单位部权力配置也不均衡。

“一把手”往往就是一个部门单位的“土皇帝”。

在“一把手”和副职之间,副职分工负责的一般都是业务上的容,而敏感的财权、人事权等往往由“一把手”自己直接分管,“一支笔”审批。

有的部门“一把手”借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将“一把捏”、“一把抓”、“一言堂”当作顺理成章的事。

2、从运行主体看,私利性驾驭着权力运行。

一些掌握着权力的部门单位在行使权力时,往往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淡化了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俘获人心、争取拥戴的手段,把服务人民的职责作为谋取小集团利益的资本,把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意愿置之度外,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单位小集体和个人名利问题上,不能从人民长远利益和大局出发,难以跳出自身利益的小圈子。

如环保、交警等单位为部门创收,以罚款代替对排污企业、违规车辆的处理。

私利性成为驾驭权力运行方向的主导因素,其结果只能是腐败。

思想蜕变,私欲膨胀,利令智昏,千方百计去满足个人需要,在经济上贪污受贿,在利益上不能处理好集体、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在用人上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等,都是权力在私利性驾驭运行下腐败的典型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家代替地方控制社会最重要的稀缺 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生存发展的机会及 信息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就业机会和得 到生活必需品配给的机会。
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细胞。
——城市的单位制与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是改革前 ——户籍制度固化了城乡结构

(2)国家禁止民间力量的整合、凝聚,禁止任何 独立的、不受国家控制的社会组织的出现。
人口》,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大佛的“眼泪”
关键词



浮夸风 大炼钢铁 公社食堂 苏联“逼”债?<对外援助 粮食出口 密植、深耕 信息封锁 “反右倾”斗争
1958年9月,安徽繁昌, 女孩坐在稻穗上。报 道称:五亿农民创造 了惊人的奇迹,粮食 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 古今中外没有的纪录。 坐在密铺的稻穗上, 就像坐在厚厚的地毯 上一样。
D(-1,-1)

罪犯的攻守同盟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 为单方面交代的诱惑总是存在的。 都不交代(D)是一种公共物品,其收益是 平分的,此时就有人搭便车,希望不付出 相应的代价就获得共同创造的收益。这样, 另一方必将遭受重大损失,这恰恰是因为 他采取了合作的策略。


在隔离拘禁的情况下,囚犯之间难以进行 沟通。警察的暗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选择D,两人必须有一种强迫性的患难与共 关系,或者双方此前曾反复多次选择。 A是公害物品,如果不采取合作的策略去避 免,两人都会遭殃。
一、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任何人的福利增加均不以其他人的福利减 少为代价,而是以他人的福利增加为条件, 人们就会和平地在一起合作。

通过公共权力克服不合作
(一)理论界定

权力:Power, 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 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韦伯)
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 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 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 约能力。

大饥荒: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也是人类历史承平年代的空前悲剧。 思考:大饥荒时的中国,农民为何沉默?

2、国家内部权力配置

党的权力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处 于从属和摇摆的地位。
(1)在权力结构中,行政管理系统的地位一直不 稳固。 (2)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是在战争中发 展起来的。 (3)政治控制的能力很强,但实施政策的能力却 有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政治化。


在既定的奖惩制度下,两人都不交代罪行, 只判1年; 两人都交代,根据数罪并罚和坦白从宽原 则,两人被判5年;


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根据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原则,检举有功的将被免于起 诉,另一方被判8年。
囚犯乙 囚 犯 甲 交代 交代 A(-5,-5) 不交代 B(0,-8)
不交代 C(-8,0)
1958年,湖北孝感 县号称亩产早稻2 万斤的试验成功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和饥荒研究专家阿马 蒂亚•森认为,绝大多数饥荒的起因不仅是 因为食物产量下降,也因为不合理或者是 低效的食物分配,而且通常结合着对于问 题严重程度认识的信息匮乏或者干脆是有 意的误导信息。 在大饥荒中,城镇居民享有定量的口粮。 在农村,因为新的集体经济,农村的下级 官员因抢着虚报他们公社收获产量,而留 给当地农民远少的剩余。




[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
(1)专断性权力:国家精英可以在不必与市民社
会各集团进行例行化、制度化讨价还价的前提下 自行行动的范围。

(2)基础性权力:国家实际上渗透市民社会、在 其领域内有效贯彻其政治决策的能力。



类型: (1)两种权力均弱型:中世纪的西欧国家。 (2)强专制权力弱基础性权力型:中华帝 国、罗马帝国。 (3)弱专制权力强基础性权力型:西方近 代以来的官僚制国家。 (4)两种权力均强型:当代的极权国家。
按照叶剑英的说法,“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 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高屹:《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武汉出版社, 1999年8月版,第36页。)

大饥荒(1959-196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 年》载:“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人口减少一千 万” 美国学者麦克法夸尔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说:“据估计,这几年增加的超过正常死亡率的 死亡人数为1600万至2700万。”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 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 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 在市场交易中的启示是,合作共赢。


如何打破囚徒困境: 1、理论上博弈的无限次 2、建立公共权力机构解决合作难题。 公共权力机构有两个特性: (1)公共性:可以代表一定范围的人的公共利益, 并以促进公共利益之名,协调各政治势力之间的 冲突和矛盾。 (2)强制性:可以强制地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 博弈结构,消除政治势力不合作的根源。

(二)现实分析



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人口与资源 的矛盾?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市场性的资源配置方式: 1、经济市场 “看不见的手”、互惠自愿公平的交易 =“我不负人,人不负我” 特征:有福同享 理论结果: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人能够 通过损害他人而改善自己的处境)

2、政治市场 自由的、非制度化的、随机的却可能是强 制的或欺骗性的交易 “霍布斯状态”—“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 我” 特征:用权力掠夺资源

“原子化”的民众,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独立的中
介环节完全消失。单位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的派出 机构,因此国家与社会之间是直接互动的,并且 这种互动往往是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民众虽然能 够通过组织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但却鲜有效果。

但是,这种权力配置并非铁板一块,从属 于国家的各种组织并非只是简单地执行上 级命令,他们也经常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 量的变通和博弈。
(1)国家组织之内的配置 横向:立法、行政、司法 —掌权者人数的多少 纵向:中央与地方关系 —封建制 —中央集权制

四、当代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

(一)改革之前的结构
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稀缺资源高度垄 断,低水平的科层化,组织运作方式上强 调彻底动员式的群众运动。
1、国家与社会之间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 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 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几个数字

据统计,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干部中,被立案审 查的占干部总数的17.5%。中共中央、国务院副部 长以上、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的 占这一级干部总数的75%。(马立诚、凌志军著: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今日中国出版 社,1998年3月版。第91-92。)

中国政治权力结构实际并非高度集权的金 字塔结构,而是“蜂窝状”的权力结构。
认识“文革”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 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 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 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 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 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征税能力比较:晚清帝国与同期的英国


集权政府与强政府不是一个概念。
传统的君主官僚制国家是一种自主性强的 国家,但是国家能力较为虚弱,在面临内 外压力时不能有效动员相关资源来贯彻自 己的意志,从而走向解体。 首先需要扩大权力,才能谈得上限制权力。

饥荒最为严重的省份四川更是风调雨顺,然而错误的 分配政策,使四川省大部分粮食用于调配往安徽等灾
情严重省份,而本省留存粮食尚不足四川省总产出的
10%,使得四川发生了惊人的饥荒。(夏明方:20世 纪中国灾变图史(上下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

非正常死亡人口为940.2万,占灾前人口(7191.5万) 的13.07%——曹树基:《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
——铲除宗族、宗教、秘密会社等组织,铲除了传 统的民间社会势力。
——家庭在强大的公共权力面前也具有了公共性质。
——各种组织、派别被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地主、
资本家、知识分子;民主派别、工会、妇联、青
年团、学联)

这样,任何社会力量都被纳入国家控制的轨道, 整个社会政治权力结构变成了国家、单位(公社) 和民众三层结构。 国家面对着可以通过单位等基层组织直接控制的


在政治市场中,由于互害性行为的交易成 本非常高,所以人们往往组成特定组织, 从而增强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抵制他人或组 织害己的能力,同时也增强自己损人利己 的能力。
二、政治权力的功能

(一)“囚徒困境”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 不同的屋子里单独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 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如果两个人均不 交代,那么,警察只能根据现有的证据判 处1年监禁。 为了使罪犯得到应有惩罚,警察把两人隔 离审查,并告诉他们:抗拒从严,坦白从 宽,揭发有功。两个囚犯就陷入了困境。


国家政治权力 (1)个人很难选择国家 (2)国家合法地垄断使用暴力的权力 特点:(1)强制且无偿征税 (2)禁止或允许的优势 (3)节约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 (4)克服搭便车

悖论:政治秩序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权力, 而强有力的政治权力很可能因被滥用而损 害公共利益。
三、政治权力的配置


蛇:凡事最重要的是摆姿态。这些年,我虽然本性不 够,但关键时候我一蜕皮,人们就不好说三道四了。
乌贼:要我说,当领导最大的法宝就是遇到麻烦,要 善于把水搅浑。 喜鹊:俺的心得最简单不过,就是把报喜不报忧当成 汇报工作的唯一准则。 Nhomakorab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