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最终版

世界经济概论最终版

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金银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外贸是财富增值的源泉,国家应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实现贸易顺差。

2.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3.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国民经济的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数量和服务数量的增加。

4.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持续高级化与人均实际福利不断提高的过程。

5.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

当社会发展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冲破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

6.世界市场:世界各国商品的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7.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生产或经营,并掌握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8.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把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9.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外在的客观事物在方位上和距离上的空间关系。

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10.资源本身条件:是一国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种、分布状况、开采价值和开发成本。

11.法律制度:指规范行为和法律行使过程中的法律和法规。

12.最适度人口: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减使得必然存在一个最佳的人口规模。

13.所有权优势: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外国企业的在所有权方面的优势。

14.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15.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重大变革。

16.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7.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2.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3.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以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一般由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价值指标,也就是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5.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农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6.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

7.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制度下,货币数量的增长持续地快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因此,伴随着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或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的两大标志,一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必须过快增长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所必须的货币总量;二是整个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8.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课程介绍1.2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3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4 世界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分类2.2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2.3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2.4 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功能3.2 国际金融市场的体系与机构3.3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业务3.4 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管理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4.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类型4.2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与影响4.3 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与调控4.4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五章:国际经济合作5.1 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与类型5.2 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5.3 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与组织5.4 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与挑战第六章: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6.1 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6.2 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6.3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6.4 中国在全球经济政策协调中的角色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7.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7.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7.3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特点7.4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第八章: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8.1 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互动8.2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经济领域的体现8.3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4 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第九章:世界经济趋势与挑战9.1 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9.2 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与影响9.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9.4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展望第十章: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与战略10.1 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变化与影响10.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10.3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合作10.4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难点解析:理解世界经济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背景、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第4章 世界经济概论

第4章 世界经济概论

• 新自由主义自身学派纷呈,如伦敦学派、芝 加哥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货币主 义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 制度经济学派等等。
• 货币学派;
• 现代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新 自由主义学派(也称新保守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以 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 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 预为主要政策主张,强调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 政策。
• 具体来说, 造成市场经济体制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 第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 第二, 经济制度的差别。 • 第三, 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差别。 • 第四, 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
• 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多样性是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差异性, 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政治和社会文化传 统的特殊性, 具有客观必然性。
• 最后, 以相互持股的垄断竞争型集团为 主要形式的日本企业, 和以主办银行、企业 内工会、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等为特
• 4. 瑞典福利国家市场经济体制
• 首先, 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 私有 制企业是经济微观运行主体。
• 其次, 致力于福利国家建设, 国家对经济 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 最后, 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目标下,劳动者 地位相对较高。
主办银行是指为企业提供信贷、结算、现金 收付、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与企业建立较 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 上签有《银企合作协议》的中资商业银行。
• 3.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 首先,以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为导向的政府干 预。
• 其次, 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 观调控。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政治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a、政治经济学以人类各种不同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世界经济
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生 形成关系后的世界生产关系为主要对
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象;
b、在研究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对世界经济整体内部关系进行分析。 时不考虑国内和国外的区分,以 一 将种其类本型质的和国规家律为上典升型 为进 一行 般剖 和析 普,理论抽象层次较低、应用性较强 遍的本质和规律。
另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 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2)劳动对象的变革。
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 学纤维等新型材料。
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 业和化学工业等。
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 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
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科学技术 - 第一位的、根本性的 2、资本的扩张性 3、体制创新
什么是科技革命?
科学 - 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技术 - 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
科技革命
产业革命
3次伟大的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 - 18世纪中叶
背景 -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起点 - 纺织机械的变革 标志 - 蒸气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2、第二次科技革命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80%以上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即指围绕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在社会生产和再 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 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长。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主要经济组织1.2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经济组织的作用和案例1.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组织等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世界经济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2.2 教学内容国际分工的概念和特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市场理论等国际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分工的概念、特点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实例和影响2.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等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国际金融体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3.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实例和影响3.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等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国际经济合作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和领域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4.2 教学内容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双边经济合作、多边经济合作等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贸易、投资、金融、技术等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洲联盟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领域和机构和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的实例和影响4.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领域和机构和机制等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世界经济政策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5.2 教学内容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等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世界经济政策的目标:国家利益、国际协调、全球稳定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经济政策的实例和影响5.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各国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世界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等5.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世界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认识第六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困境让学生掌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6.2 教学内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资源贫乏、人口负担、产业结构失衡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内向型、外向型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例和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等6.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全球经济治理与可持续发展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和机制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7.2 教学内容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战略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案例分析法: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实例和影响7.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路径等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8.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8.2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际金融投资等国际投资的特点:风险与收益、跨国公司角色、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的实例和影响8.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等8.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的理解和认识第九章: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9.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9.2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贸易政策等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法院、仲裁机构等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欧洲难民危机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经济争端和热点问题的实例和影响9.4 教学资源教材:《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机制等9.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第十章:未来世界经济趋势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0.2 教学内容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等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政治关系等我国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策略: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例和影响10.4 教学资源教材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名为《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共分为十个章节。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2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3 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1.4 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形式2.2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2.3 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2.4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3.2 国际货币体系3.3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3.4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监管第四章:国际经济组织4.1 国际经济组织的概述4.2 世界贸易组织(WTO)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4 世界银行集团(WBG)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5.2 欧洲联盟(EU)5.3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5.4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六章:全球产业分布与跨国公司6.1 全球产业分布的特点与趋势6.2 跨国公司的角色与影响6.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策略6.4 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七章:国际转移定价与税收7.1 转移定价的概念与方法7.2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策略7.3 国际税收体系与税收协定7.4 转移定价对国家税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八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8.1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8.2 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8.3 国际冲突与经济制裁8.4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9.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9.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9.3 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9.4 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第十章:世界经济前景与挑战10.1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0.2 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风险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10.4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策略与展望第十一章:国际金融市场与衍生品1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11.2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11.3 利率、汇率和股票市场的衍生品11.4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管理第十二章:国际能源市场12.1 世界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12.2 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机制12.3 能源价格的决定因素12.4 能源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三章:国际劳动力流动13.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与原因13.2 劳动力流动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的影响13.3 国际移民政策与管理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力市场第十四章:国际旅游产业14.1 国际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14.2 旅游需求、供给与国际旅游市场14.3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4.4 旅游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五章:世界经济与中国15.1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5.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15.3 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15.4 中国与世界经济未来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重点: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国际分工)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国际分工)

4.国际分工体系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了资本主义国
形成
伴随第二次科技革命 际分工体系
5.国际分工格局发 生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工业国之间的分工为主导; 各国间部门内部分工增强; 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混合
型分工发展
一 国际分工的一般知识
(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 2.自然条件 3.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 4.政府\各种国际机构组织的影响 5.跨国公司
完全? 3.当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4.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是什么?
知识背景资料
世界市场 自然资源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协议分工理论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附1
分工的理论基础:
自然资源禀赋理论(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之一)
特点:
分工层次最浅,但稳定性最高.
资源进\出口国贸易行为的具体分析: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9 21:39 :1021 :39N ov-20 19-No 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21:39:1021: 39:10 21:39 Thurs day, November 19,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 1920. 11.19 21:39: 1021: 39:10 Nove mber 19, 2020
A国 (出口)
B国(进口)
①有某种资源
无某种资源
②有某种资源,且开采
有某种资源,不开采
③有某种资源,开采,开采成本小 有某种资源,开采,开采成本大
④有某种资源,开采,且供 ﹥ 求 有某种资源,开采,且供﹤求
附2
分工的理论基础: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古典国际分工理论之一)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知识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知识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1.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2.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

3.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

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一)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重大变化。

(二)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四)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和各国、各地区间以及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展,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也迭创新纪录。

在经济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起来并开展活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批崛起,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和产业结构传递浪潮逐步推向全球。

多极化趋势、在经济国际化加强基础上的地区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扩散。

成因:⏹(一)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二)科技革命的大发展(三)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正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篇一: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

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2 稀缺性假定3 国际无政府状态4 不确定性3. 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5 金融全球化6 科技全球化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

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 17世纪末各国农业和人口下降,荷兰的 商业地位受到打击,依靠商业建立起来 的霸主地位丧失,让位于工业强国—英 国。
(二)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大约300年时间里,英 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 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准备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 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渡到机
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
• (1)经济增长缓慢 • 世界战争12年。一战使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12.3%;二战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4.76%,但 国民收入的60-70%用于军费开支。 • 危机和萧条12年,其中1929—1933年的危机, 使世界工业下降了37.2%,主要工业国至少倒 退10年,多则几十年, • 1924—1929年经济高涨,世界工业生产较战 前增长了45%。
• 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 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享有特权。它垄 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拥有东南亚的种 植园,将东方产品---香料、火兰、蓝靛、 棉花、蔗糖和木材销往欧洲
• 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进行欺诈性贸 易、海盗抢掠和奴隶贸易。
• 17世纪中叶,荷兰的海外势力超过了西 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最大的殖民强 国。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 工业超过其他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 世界经济中心和国际信贷中心。
器大工业准备了物质条件 •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 战胜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取得海外霸权 • 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处于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地位。
• 1870年工业生产占世界32% • 1870年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第一位。 • 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向欧美和殖民地资本输出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
17
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
18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 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 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和地区都 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初步形成 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 互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1卷,第255页)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和亚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 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也随之更加频繁。
11
15世纪郑和下西洋及东方亚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
12
3.地理大发现
左图为 1545年制作的 画有麦哲伦探险航线 的地图。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 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 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 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 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大家好
1
第一章 绪 论
2
绪论作为世界经济学科研究的逻辑和历史的起 点,是对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和学科的内容体系做出界定和阐述。在这里,我 们从分析世界经济的内涵、形成和发展入手,试图 对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学科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做 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为后面各章内容的展开提供铺 垫。
32
(四)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统治的加强 和资本主义矛盾加深,除了加强对国内的经济干预 外,还促使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的、长期 的干预。在这方面主要包括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 相互签订各种国际经济协定等。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原为关税贸易总协定, GATT)、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的各 种协定、各种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组 织(包括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十国集团等)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习题及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 盾有何变化

要点:冷战结束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 超级大国解体,但社会主义作为影响世界 经济的重要力量仍然存在。冷战前,资本 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的核心体现是美苏 争霸;冷战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 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融入南北矛盾更广阔的视野 中,成为南北矛盾重要的部分。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 关系是什么


要点: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 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2)世界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 和世界市场的发展。(3)国际分工为世 界市场上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供 了基础,世界市场为国际分工生产提供了 价值实现的环境。
试述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 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



要点(4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 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 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 历史的顶峰。 (2)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 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 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 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 期。

(1)国际分工以水平化为主,并不断深化。 (2)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3)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 场也一一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世界市 场体系。(4)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 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5)发展中国家成 为独立经济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6) 在水平化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对外经济关 系以全球为对象。(7)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 步伐加快。(8)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世界经济意义上理解生产要素和经典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1)增加全球化和国际性;2)增加知识经济相关内容;3)不仅从生产过程中理解生产要素,而是从全产业链角度认识生产要素,从而把管理、销售环节中能够使商品增值的要素都包括进去。

但是:上述10项并非是完善的,同时也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认为:生产要素不论是世界经济意义上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都应该是能够使价值增值并且可以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否则就不能算是生产要素。

故此,上述第5条:各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应该不能算作生产要素,仅仅是一种经济环境或者经济要素。

而其它几种经济要素(信息、市场网络、组织体系等)尽管也是环境因素,但可以作价交易或者说内含明确的价值。

对“差异是差异的原因”的判断很有意义:要改变一国的贫穷落后状况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改变要素的禀赋,缺什么补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前劳动力丰裕,但资本短缺,那就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换取资本,慢慢地劳动力价格上升了,资本也逐渐丰裕了,资本的价格也下降了。

接下来就是补技术、管理、市场网络等短板,把其他缺的要素通过交换补上来。

国际交换(包括商品和要素)使得要素价格均等化,各国经济差距缩小。

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即:不一定要通过国际交换提升要素质量和增加要素数量,也可以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达到丰衣足食,这就是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所走过的道路。

事实证明其效率是低下的,代价是昂贵的。

问答题:有的国家贫穷而有的国家富有,请运用生产要素理论进行解释,并讨论缩小国与国贫富差距的经济途径。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差异和流动特点
不同的生产要素存在显著的流动性差异
✓资本、技术、管理流动性高;高素质劳动力具有高流动性;普通劳动力流动性低;土地、自然资源无流动性
生产要素流动的方向特征与价格变动
✓流动的方向:流动性强的要素向流动性弱的要素所在地流动
✓要素的价格变动:流动性高的要素的国际价格会趋同
当代跨国投资转向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领域的特点充分说明了一国要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居于领先地位,在战略上应该放弃旧有的通过FDI 转移落后产业的思想,而应该是从需求的角度把全球市场看作一个统一的市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通过FDI扩大市场,同时通过FDI连结生产,形成跨过产业链。

全球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对于污染环境的落后产业和技术全球都抵制,而不是通过转移出去“眼不见为净”。

那些新兴的产业由于其发展之初就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更有优势进行跨国投资,像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类的案例仅仅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开始,未来,中国的企业还会有更多的先进制造业通过FDI开拓世界市场。

经济全球化
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主要内容:1.贸易自由化2.生产国际化3.金融全球化 4.科技全球化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一)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二)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走向深层次
❝(三)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3条)
❝(四)技术进步在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
❝(五)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矛盾与不平等结构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矛盾及产生原因
推进速度与安全保障机制间的矛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二)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平等
决策参与权、利益分配、成本分担、国家地位四个方面
(三)经济全球化中的结构性不均衡
分工结构: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
资源结构:金融产业、信息产业
动力结构:不同利益集团驱动下的复杂性
经济规模:?
问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是弱化了还是强化了?为什么?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主权让渡、主权弱化及主权转移
核心主权与非核心主权?
“以主权换发展”
主权向上转移--如向国际经济组织
主权向下转移--如向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主权强化
国家经济主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加强。

(5点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
改善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要求更高水平的政府宏观调节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政府的关键经济职能之一。

四个方面的安全性分析、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有所减弱
❝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化在加剧
❝反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在加强
❝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壁垒(讨论)
如何理解“要素流动是当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
世界经济增长中要素流动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
◆要素流动改变了要素禀赋
为什么说:在要素流动情形下,一个劳动力风雨的国家可能生产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流动改变了比较优势
为什么说:要素流动成为当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
◆要素流动战略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习效应、技术进步政策和产业政策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分析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