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溢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减压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方向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的油封漏油B 机械操作的阀芯不能动作1、排油口有背压2、压下阀芯的凸块角度过大3、压力口及排油口的配管错误同上凸块的角度应在30°以上。

修正配管。

C 电磁阀的线圈烧坏1、线圈绝缘不良2、磁力线圈铁芯卡住3、电压过高或过低4、转换的压力在规定以上5、转换的流量在规定以上6、回油接口有背压更换电磁线圈。

更换电磁圈铁芯。

检查电压适切调整。

降下压力,检查压力计。

更换流量大小的控制阀低压用为1.0kgf/cm²,高压用为kgf/cm²回油口直接接回油箱,尤其是泄油(使用外部泄油)D 液控阀不会作动1、液控压力不足2、阀芯胶着,分解清理之,洗净3、灰尘进入,分解清理之,洗净液控压力为3.5kgf/cm²以上,在全开或中立回油阀须加装止回阀使形成液控压力。

分解清理之,洗净。

电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故障原因处置A 动作不良1、因弹簧不良致滑轴无法恢复至原位置2、阀芯的动作不良及动作迟缓3、螺栓上紧过度或因温度上升至本体变形4、电气系统不良更换弹簧。

1、洗净控制阀内部除去油中的混入物。

2、检查过滤器,必要时洗涤过滤器或更换液压油。

3、检查滑轴的磨耗情形,必要时须更换。

松开螺栓上紧程度(对角交互上紧) 检查插入端子部的接触状态,确认电磁线圈的动作是否正常,如果线圈断线或烧损时须更换。

B 磁力线圈噪音及烧损1、负荷电压错误2、灰尘等不纯物质进入3、电磁线圈破损,烧损4、阀芯的异常磨耗检查电压,使用适当的电磁线圈。

除去不纯物。

更换更换C 内部漏油大外部漏油1、封环损伤2、螺栓松更换再上紧液压机器其他故障及排除共振、振动及噪音故障原因处置A 弹簧与弹簧共振二组以上控制阀的弹簧的共振(如溢流阀及溢流阀、溢流阀及顺序阀、溢流阀及止回阀)1、将弹簧的设定压力错开,10kgf/cm²或10%以上。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EXCEL版)更详细哦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EXCEL版)更详细哦

1500 52.94 94.74
r/min kw
ml / r
1 250
1 0 216
275.02 275.00 1225.00 1225.00 215.98 215.98
Ton mm
mm
m/min
r/min
r/min N.M N.M m/min m/min
1 Psi = 100 Bar =
1 Hp = 1 Kw = 1 GPM = 1 LPM = 180 cc/rev
马达工况参数
卷筒转速 (Required) 卷筒扭矩(Required) 减速比 马达排量 马达输出扭矩 马达转速 系统功率
工作压力 马达流量
机械效率
容积效率
泵和电机
系统流量 系统压力
50 80 37 60 2.16 1850.00
r/min N.M
ml / r N.M r/min
0.52
kw
2.83 116.84
Bar
L/min
Eff 0.8
Eff 0.95
135 L/min
200Bar电机源自速 电机功率 泵排量钢丝卷筒
卷筒钢丝绳拉力 卷筒直径 卷筒钢丝绳层数 卷筒钢丝绳直径 卷筒钢丝绳速(第一层钢丝)

∴卷筒转速 卷筒最大扭矩(最外钢丝) 卷筒最小扭矩(第一层钢丝) 卷筒钢丝最大绳速(最外层钢丝) 卷筒钢丝最小绳速(第一层钢丝)
KW x overall efficien cy@P max / Pmax x .166 x 10-4
HP x overall efficien cy @ PSI / PSI x 0.0005 83
1 gpm ( us) = 3.785 Liter

液压系统泵马达计算公式

液压系统泵马达计算公式

液压系统泵马达计算公式液压系统中,泵和马达是关键组件,用于产生和传递液压能。

在设计和分析液压系统时,需要计算泵的流量和压力以及马达的扭矩和转速等参数。

在本文中,将介绍液压系统中泵和马达的计算公式,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

一、泵的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液压泵的流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排出的液体体积。

根据流速传递公式,液压泵的流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Q=(n*D*V)/1000其中,Q表示泵的流量(L/min),n表示泵的转速(rpm),D表示泵的排量(cm³/rev),V表示泵的工作压力(MPa)。

2.压力计算公式:液压泵的压力指的是泵能够提供的最大工作压力。

根据功率公式,液压泵的压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Q*ΔP)/600其中,P表示泵的压力(kW),Q表示泵的流量(L/min),ΔP表示泵的工作压力差(MPa)。

3.功率计算公式:液压泵的功率指的是泵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功率。

根据功率公式,液压泵的功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Pw*Q)/600其中,P表示泵的功率(kW),Pw表示泵的平均效率(%),Q表示泵的流量(L/min)。

二、马达的计算公式1.扭矩计算公式:液压马达的扭矩指的是驱动负载旋转的力矩。

根据扭矩公式,液压马达的扭矩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T=9550*P/n其中,T表示马达的扭矩(Nm),P表示马达的功率(kW),n表示马达的转速(rpm)。

2.转速计算公式:液压马达的转速指的是马达的输出转速。

根据转速公式,液压马达的转速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n=(1000*Q)/(D*V)其中,n表示马达的转速(rpm),Q表示马达的流量(L/min),D 表示马达的排量(cm³/rev),V表示马达的工作压力(MPa)。

3.功率计算公式:液压马达的功率指的是马达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功率。

根据功率公式,液压马达的功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T*n)/9550其中,P表示马达的功率(kW),T表示马达的扭矩(Nm),n表示马达的转速(rpm)。

液压常用公式计算

液压常用公式计算

液压常用公式计算液压系统是利用液体传递能量和控制力的一种技术。

在液压系统中,常用的公式主要包括压力公式、流量公式、功率公式以及压力损失公式等。

1.压力公式液压系统中,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常用的压力公式有以下几种:a.压力公式1: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施加在液体上的力,A表示受力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液体在封闭容器中的压力。

b. 压力公式2:P = ρgh其中,P表示压力,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这个公式常用于计算液体柱的压力。

2.流量公式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或孔口的液体量,常用的流量公式有以下几种:a.流量公式1:Q=A*v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管道或孔口的截面积,v表示液体的流速。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液体通过一些孔口或管道的流量。

b.流量公式2:Q=C*A*ΔP其中,Q表示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管道或孔口的截面积,ΔP表示压力差。

这个公式常用于计算液压系统中通过阀门或节流装置的流量。

3.功率公式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能量量,常用的功率公式有以下几种:a.功率公式1:P=Q*ρ*g*h其中,P表示功率,Q表示流量,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压力头。

这个公式常用于计算液压系统中液体的功率损失。

b.功率公式2:P=F*v其中,P表示功率,F表示施加在液体上的力,v表示液体的流速。

这个公式常用于计算液体在液压缸中的功率。

4.压力损失公式液压系统中,由于管道摩擦、节流装置等因素,会导致压力损失,常用的压力损失公式有以下几种:a.压力损失公式1:ΔP=f*(L/D)*(ρ*v^2)/2其中,ΔP表示压力损失,f表示摩擦系数,L表示管道长度,D表示管道直径,ρ表示液体密度,v表示液体流速。

这个公式常用于计算液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b.压力损失公式2:ΔP=K*(ρ*v^2)/2其中,ΔP表示压力损失,K表示局部阻力系数,ρ表示液体密度,v表示液体流速。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溢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减压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方向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电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3、电磁线圈破损,烧损4、阀芯的异常磨耗更换更换C 内部漏油大外部漏油1、封环损伤2、螺栓松更换再上紧液压机器其他故障及排除共振、振动及噪音故障原因处置A 弹簧与弹簧共振二组以上控制阀的弹簧的共振(如溢流阀及溢流阀、溢流阀及顺序阀、溢流阀及止回阀)1、将弹簧的设定压力错开,10kgf/cm²或10%以上。

2、改变一方弹簧的感度。

3、使用遥控溢流阀。

B 弹簧及配管共振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的共振(如排泄管露长的溢流阀,压力计内管及配管的共振)1、改变弹簧的感度2、管路的长度、大小及材质变更。

(用手捉住时,音色会改变时)3、利用适当的支持,使管路不致振动。

(用手捉住时,声音便停止时)C 弹簧与空气共振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共振(如溢流阀、阀口的空气,止回阀口的空气等)将油路的空气完全排出D 液压缸共振因有空气引起液压缸的振动将空气排出。

尤其在仅有单侧进油时油封密封必须充分上油或涂上牛脂状之二硫化铜E 油流动的声音油流动的噪音、油箱、管路的振动如(1)溢流阀的油箱接口流出的油冲到油箱的声音(2)调整阀油箱口处有L形是的声音(3)二台泵的排出侧附近行使合流时的声音更换排油管路。

管路应尽可能使用软管。

流动安定后,方可使其合流。

F 油箱共振油箱的共鸣声1、油箱顶板使用较厚的铁板。

2、顶板与泵、电机之间再铺上一层铁饼内或橡胶。

3、泵、电机不装于油箱上方,而另外以橡皮管连接。

G 阀的切换声滑轴阀的切换声1、降低引导压力。

2、加上节流阀。

H 配管冲击声控制阀变换时,因压力急激变动致配管发出冲击声更换控制阀或管路,降低压力的急激变动,使用特殊轴塞。

如闭路满油阀的油路I 液控单向阀追击声液控单向阀的二次侧产生背压时的追击声1、消除二次侧的背压2、提高液控压力3、使用外部放泄的液控单向阀流量不足、压力不足1、泵没有排油详见泵的保养及故障排除A液压缸、液压马达等不规则之连动油温显著上升。

液压机的压力计算方法及公式

液压机的压力计算方法及公式

液压机的压力计算方法及公式
1.流体力学定律计算方法:根据流体力学定律,压力可以通过流体的
力和流体受力区域的面积来计算。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F/A
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作用在流体上的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液压机中的压力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液压缸上的力和液压缸活塞面积来
计算压力。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力传感器测量液压缸上的力,然后将测
量得到的力值除以活塞面积,从而计算出液压机的压力。

2.压力计算公式及压力传递计算方法:液压机的压力会随着流体压力
传递而传递到被控制的工作部件上。

液压机的压力传递计算方法可以通过
以下公式计算:
P1×A1=P2×A2
其中,P1和P2分别代表液压机两侧的压力,A1和A2分别代表液压
机两侧的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压力传递关系,从而准
确地计算出液压机的压力。

3.流体静力学公式计算方法:液压机中的压力也可以通过流体静力学
公式来计算。

流体静力学公式为:
P=ρ×g×h
其中,P代表压力,ρ代表流体的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
液体的高度。

利用这个公式,可以根据液体的密度和液体所在位置的高度来计算液
压机的压力。

总结起来,液压机的压力计算方法及公式包括流体力学定律计算方法、压力计算公式及压力传递计算方法、流体静力学公式计算方法等。

根据不
同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液压机的压力。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公式大全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公式大全

流量系数
薄壁小孔 l<0.5d 阻尼长孔 l=(2~4)d
细长孔流量
d4
Q=
p
d4
p
128l 128l
圆环形间隙流量
d3 Q=
p(11.52)
d3
p(11.52)
12l
12l
ε- 偏心率 δ- 同心时的间隙量 e - 偏心量
ε=e/δ
平面缝隙流量
b 3
b 3
b - 缝隙宽度
Q=
p
p
12 l
金属直管长度(m)
1
层流压力损失(bar)
0.126
紊流压力损失(bar)
3.315
软管直管长度(m) 1
0.135 3.315
作用在滑阀上的稳 态液动力 系统流量Q(L/min) 滑阀通径d(mm) 射流角θ(°)
100
阀开口度x(mm)
10
压力降(bar)
69
稳态液动力(N)
2 8.237 14.259
薄壁小孔流量 小孔的直径(mm)
5 流量(L/min)
18.850
压力差(bar) 3
流量系数 0.62
细长孔流量 小孔的直径(mm)
20 流量(L/min)
958.974
压力差(bar) 0.2
油液粘度(cSt) 20
圆环形间隙流量 圆柱直径(mm)
100 压力差(bar)
100
平均间隙δ(mm) 偏心距e(mm)
压力差(bar) 100
中心孔直径(mm)
0.02
100
50
2
油液粘度(cSt)
30
流量(L/min)
0.029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
系统压力(bar) 系统流量(L/min) 10 162 压力管路内径(mm) 回油管路内径(mm) 26.241 33.876 流速(m/s) 雷诺数(Re) 3.357 3978.864 金属直管长度(m) 5 层流压力损失(bar) 0.149 紊流压力损失(bar) 0.316 作用在滑阀上的稳态液动力 系统流量Q(L/min) 100 滑阀通径d(mm) 10 射流角θ (°) 69
局部压力损失
ρ v2 △ P =ξ 2
ξ -局部阻力系数
2 Q= Cd a p ρ
Cd- 流量系数
流量系数
薄壁小孔流量
Q= Cd a
2 p ρ
a - 节流面积 ρ - 油液密度
薄壁小孔 l<0.5d 阻尼长孔 l=(2~4)d
细长孔流量
d4 d4 Q= p p 128 l 128 l
b - 缝隙宽度
平行圆盘间隙流量
Q =

3
6 ln
R r
p

3
6 ln
R r
p
R - 圆盘的外半径 r - 圆盘的中心孔半径
Cd
0.62~0.63 0.82
管路内径(mm) 32 吸油管路内径(mm) 65.601
油液粘度(cSt) 27 安全壁厚(mm)(20号钢) 0.156
软管直管长度(m) 1 0.032 0.063
阀开口度x(mm) 压力降(bar) 稳态液动力(N)
2 8.237 14.259
薄壁小孔流量 小孔的直径(mm) 5 流量(L/min) 18.850 细长孔流量 小孔的直径(mm) 20 流量(L/min) 958.974 圆环形间隙流量 圆柱直径(mm) 100 压力差(bar) 100 流量(L/min) 平面缝隙流量 缝隙宽度b(mm) 314 流量(L/min)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5、弹簧的力太弱
拆下上盖检查阀芯的孔是否有灰尘等杂物阻塞。
6、提动阀阀座、平衡活 更换弹簧。
塞座
清洗或更新。
磨耗或座上有灰尘
B 压力不安定
1、平衡活塞动作不良 2、提动阀不安定 3、提动阀异常
检查阀芯的孔是否有灰尘,阀芯的动作是否圆滑,以及弹簧 的状态。 将道梢上下压数次大都可以修好。
4、油中有空气 5、提动阀座有灰尘
1、提动阀异常
更换提动阀,检查油是否脏。 排除空气。 详见(10)项,液压油污染。
2、泄油口的空气
C 微小的压力振

3、与其它控制阀共振
(厉害时发出异 4、油箱配管不良 音)
5、流速过高
更换提动器,检查液压油污染程度。 排除空气。 详见(6)项,共振、振动及噪音。 重新配管。 更换较大的控制阀。 使用平衡活塞型。
3、油箱过滤器容量不足 清洗过滤器。
4、油的粘度过高
使用泵容量 2 倍以上的过滤器。
5、在双连泵时,吸入管 更换油种,设置加热器。
错误
修理配管。
6、由吸入管吸入空气 注油于吸入管,查出不良处并修理它。
7、由泵油封处吸入空气 检查轴心是否对准。
8、油箱内有气泡
检查回转管的配置。
9、油面过低
加油至基准油位,双连式泵不可分别使用不同油箱。
装置冷却器,更换隔板位置。
液壓缸出力(kgf)
泵或馬達流量(l/mi n)
F = p ×A F = (p × A)-(p×A) (有背壓存在時)
Q = q × n / 1000
p:壓力(kgf /cm2)
q:泵或马达的幾何排量(cc/rev) n:转速(rpm)
泵或馬達轉速(rp m)

液压系统常用计算公式

液压系统常用计算公式

液压系统常用计算公式液压系统是利用流体的力学性质来传递能量和控制运动的系统。

在设计和分析液压系统时,常常需要使用各种计算公式来预测和评估系统的性能。

以下是液压系统常用的计算公式:1.流量计算公式:液体的流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体积来表示。

液体的流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A*V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V表示液体的平均流速。

2.压力计算公式:液体的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

液体的压力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作用于液面上的力,A表示液面的面积。

3.功率计算公式:液压系统的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

液压系统的功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P=F*V其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力,V表示速度。

4.泵的效率计算公式:液压系统中的泵是用来加压液体的装置。

泵的效率表示输入能量与输出能量的比例。

泵的效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η = (Po - Pi) / Pin * 100%其中,η表示效率,Po表示输出功率,Pi表示输入功率,Pin表示输入功率的绝对值。

5.液体平均流速计算公式:液压系统中的液体平均流速表示液体通过管道的平均速度。

液体平均流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V=Q/A其中,V表示液体平均流速,Q表示流量,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

6.液体流速计算公式:液压系统中的液体流速指液体通过管道的实际速度。

液体流速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V=0.408*(P/ρ)^0.5其中,V表示液体流速,P表示液体的压力,ρ表示液体的密度。

7.泵的排量计算公式:液压系统中的泵的排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泵所能输送的液体体积。

泵的排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V*n其中,Q表示泵的排量,V表示一次泵送的体积,n表示泵的转速。

8.液力传动比计算公式:液力传动比表示输出转矩与输入转矩的比例。

液力传动比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I=T2/T1其中,I表示液力传动比,T2表示输出转矩,T1表示输入转矩。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溢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减压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方向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电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故障原因处置A 动作不良1、因弹簧不良致滑轴无法恢复至原位置2、阀芯的动作不良及动作迟缓3、螺栓上紧过度或因温度上升至本体变形4、电气系统不良更换弹簧。

1、洗净控制阀内部除去油中的混入物。

2、检查过滤器,必要时洗涤过滤器或更换液压油。

3、检查滑轴的磨耗情形,必要时须更换。

松开螺栓上紧程度(对角交互上紧)检查插入端子部的接触状态,确认电磁线圈的动作是否正常,如果线圈断线或烧损时须更换。

B 磁力线圈噪音及烧损1、负荷电压错误2、灰尘等不纯物质进入3、电磁线圈破损,烧损4、阀芯的异常磨耗检查电压,使用适当的电磁线圈。

除去不纯物。

更换更换C 内部漏油大外部漏油1、封环损伤2、螺栓松更换再上紧液压机器其他故障及排除共振、振动及噪音故障原因处置A 弹簧与弹簧共振二组以上控制阀的弹簧的共振(如溢流阀及溢流阀、溢流阀及顺序阀、溢流阀及止回阀)1、将弹簧的设定压力错开,10kgf/cm²或10%以上。

2、改变一方弹簧的感度。

3、使用遥控溢流阀。

B 弹簧及配管共振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的共振(如排泄管露长的溢流阀,压力计内管及配管的共振)1、改变弹簧的感度2、管路的长度、大小及材质变更。

(用手捉住时,音色会改变时)3、利用适当的支持,使管路不致振动。

(用手捉住时,声音便停止时)C 弹簧与空气共振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共振(如溢流阀、阀口的空气,止回阀口的空气等)将油路的空气完全排出D 液压缸共振因有空气引起液压缸的振动将空气排出。

尤其在仅有单侧进油时油封密封必须充分上油或涂上牛脂状之二硫化铜E 油流动的声音油流动的噪音、油箱、管路的振动如(1)溢流阀的油箱接口流出的油冲到油箱的声音(2)调整阀油箱口处有L形是的声音(3)二台泵的排出侧附近行使合流时的声音更换排油管路。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公式大全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公式大全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公式大全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传导压力和动力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液压系统设计和计算是液压系统工程师的一个关键任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液压系统计算公式的汇总。

1.流量公式:流量Q是液压系统中液体通过一个特定点的速度。

根据流量公式,流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Q=A×V其中,A代表流体通过的面积,V代表流体通过该面积的速度。

2.压力公式: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P=F/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作用力的面积。

3.功率公式:液压系统中的功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P=Q×ΔP其中,P代表功率,Q代表流量,ΔP代表压力差。

4.流速公式:液压系统中的流速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V=Q/A其中,V代表流速,Q代表流量,A代表流体通过的面积。

5.泵的排出量公式:液压泵的排出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Q=n×Vc其中,Q代表排出量,n代表转速,Vc代表泵的容积。

6.力的计算公式:液压系统中的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F=P×A其中,F代表力,P代表压力,A代表作用力的面积。

7.缸的承受载荷公式:液压缸承受的载荷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W=P×A其中,W代表载荷,P代表压力,A代表缸的有效面积。

8.加速时间公式:液压缸的加速时间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t=√(2h/g)其中,t代表加速时间,h代表移动的距离,g代表重力加速度。

9.液压泵的效率公式:液压泵的效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η=(流量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其中,η代表效率。

10.液压缸的速度公式:液压缸的速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V=Q/A其中,V代表速度,Q代表流量,A代表有效面积。

以上是液压系统中常见的一些计算公式的汇总。

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要求进行,这些公式可以作为基础指导,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 公式大全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汇总 公式大全

金属直管长度(m)
1
层流压力损失(bar)
0.126
紊流压力损失(bar)
3.315
软管直管长度(m) 1
0.135 3.315
作用在滑阀上的稳 态液动力 系统流量Q(L/min) 滑阀通径d(mm) 射流角θ(°)
100
阀开口度x(mm)
10
压力降(ba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9
稳态液动力(N)
2 8.237 14.259
0.02
0
孔长度(mm)
50
流量(L/min)
0.093
平面缝隙流量 缝隙宽度b(mm)
314
缝隙间隙(mm) 0.02
缝隙长度(mm) 50
流量(L/min)
0.093
平行圆盘间隙流量
缝隙间隙(mm)
压力差(bar)
圆盘直径(mm)
孔长度(mm) 273
油液粘度(cSt) 30
偏心率ε 0.000
薄壁小孔流量 小孔的直径(mm)
5 流量(L/min)
18.850
压力差(bar) 3
流量系数 0.62
细长孔流量 小孔的直径(mm)
20 流量(L/min)
958.974
压力差(bar) 0.2
油液粘度(cSt) 20
圆环形间隙流量 圆柱直径(mm)
100 压力差(bar)
100
平均间隙δ(mm) 偏心距e(mm)
压力差(bar) 100
中心孔直径(mm)
0.02
100
50
2
油液粘度(cSt)
30
流量(L/min)
0.029
理想液体伯努利方 程

完整版)液压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版)液压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版)液压常用计算公式液压常用计算公式1、齿轮泵流量(L/min):公式:q = Vnηo / 1000其中,V为泵排量,n为转速(r/min),ηo为齿轮泵容积效率,q为实际流量(L/min),单位为ml/r。

2、齿轮泵输入功率(kW):公式:Pi = 2πTn /其中,T为扭矩(N.m),n为转速(r/min),Pi为齿轮泵输入功率(kW)。

3、齿轮泵输出功率(kW):公式:Po = pq' /其中,p为输出压力(MPa),q为实际流量(L/min),Po为齿轮泵输出功率(kW)。

4、齿轮泵容积效率(%):公式:ηV = q / qo × 100其中,q为实际流量(L/min),qo为理论流量(L/min),ηV为齿轮泵容积效率(%)。

5、齿轮泵机械效率(%):公式:ηm = 1000pq / 2πTn × 100其中,p为输出压力(MPa),q为实际流量(L/min),T为扭矩(N.m),n为转速(r/min),ηm为齿轮泵机械效率(%)。

6、齿轮泵总效率(%):公式:η = ηV × ηm其中,ηV为齿轮泵容积效率(%),ηm为齿轮泵机械效率(%),η为齿轮泵总效率(%)。

7、齿轮马达扭矩(N.m):公式:Tt = ΔP × q / 2πn × ηm其中,ΔP为马达的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差(MPa),q为马达排量(ml/r),n为马达转速(r/min),ηm为马达机械效率(%),Tt为马达理论扭矩(N.m)。

8、齿轮马达的转速(r/min):公式:n = Q / (q × ηV)其中,Q为马达输入流量(ml/min),q为马达排量(ml/r),ηV为马达容积效率(%),n为马达转速(r/min)。

9、齿轮马达的输出功率(kW):公式:P = 2πnT / (360 × 10^3)其中,n为马达实际转速(r/min),T为马达实际输出扭矩(N.m),P为马达输出功率(kW)。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液压计算常用公式

溢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减压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流量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方向控制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5、转换的流量在规定以上6、回油接口有背压D 液控阀不会作动1、液控压力不足2、阀芯胶着,分解清理之,洗净3、灰尘进入,分解清理之,洗净液控压力为3.5kgf/cm²以上,在全开或中立回油阀须加装止回阀使形成液控压力。

分解清理之,洗净。

电磁阀的保养及故障排除故障原因处置A 动作不良1、因弹簧不良致滑轴无法恢复至原位置2、阀芯的动作不良及动作迟缓3、螺栓上紧过度或因温度上升至本体变形4、电气系统不良更换弹簧。

1、洗净控制阀内部除去油中的混入物。

2、检查过滤器,必要时洗涤过滤器或更换液压油。

3、检查滑轴的磨耗情形,必要时须更换。

松开螺栓上紧程度(对角交互上紧)检查插入端子部的接触状态,确认电磁线圈的动作是否正常,如果线圈断线或烧损时须更换。

B 磁力线圈噪音及烧损1、负荷电压错误2、灰尘等不纯物质进入3、电磁线圈破损,烧损4、阀芯的异常磨耗检查电压,使用适当的电磁线圈。

除去不纯物。

更换更换C 内部漏油大外部漏油1、封环损伤2、螺栓松更换再上紧液压机器其他故障及排除共振、振动及噪音故障原因处置A 弹簧与弹簧共振二组以上控制阀的弹簧的共振(如溢流阀及溢流阀、溢流阀及顺序阀、溢流阀及止回阀)1、将弹簧的设定压力错开,10kgf/cm²或10%以上。

2、改变一方弹簧的感度。

3、使用遥控溢流阀。

B 弹簧及配管共振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的共振(如排泄管露长的溢流阀,压力计内管及配管的共振)1、改变弹簧的感度2、管路的长度、大小及材质变更。

(用手捉住时,音色会改变时)3、利用适当的支持,使管路不致振动。

(用手捉住时,声音便停止时)C 弹簧与空气共振控制阀的弹簧与空气共振(如溢流阀、阀口的空气,止回阀口的空气等)将油路的空气完全排出D 液压缸共振因有空气引起液压缸的振动将空气排出。

尤其在仅有单侧进油时油封密封必须充分上油或涂上牛脂状之二硫化铜E 油流动的声音油流动的噪音、油箱、管路更换排油管路。

液压系统参数

液压系统参数

常用液压公式1. 泵和马达a.几何流量QL=q×n÷1000(L/min) q—几何排量(mL/rev n—轴转速(rev/min)b.液压功率N=QL×PS÷61.2η(KW) QL—流量(L/min)PS—压力(MPa)η—效率c.轴功率N=ML×n÷9550(KW) ML—轴扭矩(Nm)n—轴转速(rev/min)2. 油缸a. 几何流量QL=A×VL÷1000(L/min) A—有效面积(cm2)vL—活塞速度(cm/S)b.理论推力F= A×PS×100(N) A—有效面积(cm2)PS—压力(MPa)管道参数管道内油流速度流速计算V=Q/A=21.2314Q/d2(m/S) Q—流量(L/min) d—管子内径(mm)1. 吸油管道:V≤1.5~2m/S(一般常取1m/S以下)2. 压力油管道:V≤2.5~5m/S(压力高时取大值,压力低时取小值;管道长时取小值,管道短时取大值;油粘度大时取小值)。

3. 管道及局部收缩处取:V=5~7m/S4. 回油管道:V≤1.5~2.5m/S二.壁厚计算δ=Pg*d/(2「σ」)(mm) Pg—公称压力(Kg/cm2) d —管子内径(mm)「σ」—许用应力(Kgcm2)对于钢管「σ」=σb/n (n=4~8)常用液压油1.运动粘度:液体在同一温度下的动力粘度与该液体密度的比值ν。

1cSt=1mm2/S2.动力粘度:单位面积上的粘性力,即内摩擦阻力与垂直于该面上的速度变化率成比例,其比例常数μ即动力粘度。

1kgf/m2=98.066P=9.80665PaS、1P=0.1 PaS=0.1N. S/m23.粘度指数:4.温度膨胀:体积:ΔVt=V(1+αVΔt)(mL)密度:ρt=ρ(1+αVΔt)(g/mL)αV=(8.5~9.0)×10-4/℃,平均取αV=8.7×10-4/℃5.热导率:液体内热传递的难易程度:Qn=λA(t2-t1)/L(W)A—传热面积(m2)、L—与热流成直角方向的物质厚度(m)λ=0.116~0.151(W/m.K)6. 弹性模量:β=1/K=-ΔV/(V*Δp)(MPa-1)K≈(1.2~2)×103 MPa,实际(油混气)工程中取(0.7~1.4)×103 MPa 7. 比热容:。

液压泵常用计算公式

液压泵常用计算公式

液压泵常用计算公式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负责将动力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流体能量,通过传递流体来驱动液压系统中的各种执行机构。

液压泵的常见计算公式包括:流量计算公式、压力计算公式和功率计算公式。

一、流量计算公式液压泵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n*V其中,Q为液压泵的流量,单位为升/分钟(L/min);n为泵的转速,单位为转/分钟(rpm);V为泵的排量,单位为升/r(也可以用立方厘米/cm³表示)。

泵的排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排放的流体体积,是决定液压系统流量大小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泵的几何结构参数来计算泵的排量。

二、压力计算公式液压泵的压力计算公式如下:P=(P1*A1+P2*A2)/(A1+A2)其中,P为液压泵的出口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1和P2为液压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压力,单位为兆帕(MPa);A1和A2为液压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的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液压泵压力的大小决定了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和执行机构的工作效果。

在液压系统中,泵的压力是通过机械方式产生的,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和调节。

三、功率计算公式液压泵的功率计算公式如下:P=Q*p/600其中,P为液压泵的功率,单位为千瓦(kW);Q为液压泵的流量,单位为升/分钟(L/min);p为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液压泵的功率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的能量,可以通过流量和压力来计算。

液压泵的功率大小与泵的排量、工作压力和转速等因素有关。

液压泵的计算公式是液压系统设计和调整的基础,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和参数,可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泵的效率、系统的损失和压力损失等因素,以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冷计算 H=Qa*ρ k*Cp·Δ t(J/h) Qa——风扇风量(m3 / h) ρ k——空气密度(取ρ k=1.29kg/m3) Cp——空气比热容(取Cp=1008J/kg· K)
Δ t——散热温差(取Δ t=10K) 水冷计算 H=Qa*ρ k*Cp·Δ t(J/h) Qa——冷却水量(m3 / h) ρ k——水密度(取ρ k=1000kg/m3) Cp——水比热容(取Cp=4186.8J/kg· K) Δ t——进出水温差
油箱热平衡 油箱总体积V (L) 油箱传热系数 k 油比热( 1.7~2.1 KJ/(kg*K) 环境温度T0 (K) 设定油温 T (K) 油箱散热面积(m2) 系统温升(冷却时间) t(min) 系统热平衡温度(K) 风冷计算 风量(m3 / h) 散热温差t (K) 散热功率 (Kw) 水冷计算 冷却水量(m3 / h) 进出水温差t (K) 散热功率 (Kw) 温度换算 摄氏度 华氏度
2000 8 1.9 30 55 16 122.47 115.94
系统发热功率(Kw) 加热功率(Kw) 冷却功率(Kw) 油质量(kg) 油箱散热面积(m2)≈ 油箱冷却功率(Kw) 油箱壁厚(mm) 油箱重量(Kg)≈
11 0 0 1440 10.57 3.20 6.5 770.63
4000 10 14.45
通风条件 差 良好 风冷冷却 循环水冷却
系数k 8~9 15 23 110~174
24 2 55.82
204 2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氏度 ——〉摄氏度
399.20 93.33
kA t H T T0 1 e C m k A
当t →∞ 时,系统热平衡公式
Tmax T0 H kA
k- 油箱传热系数 (W/m2*K) t - 运转时间(s) C - 油比热( 1.7~2.1 KJ/(kg*K)) A - 油箱散热面积(m2) T - 油液温度(K) T0 - 环境温度(K) m - 油液质量(kg) H- 热功率(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