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填空:1.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903年桑代克写成《教学心理学》。

3.认知学派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4.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5.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在1901年进行一系列知觉训练迁移的实验,其中“形状知觉”实验是相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6.支持概括原理说的依据是贾德1908年做的“击水下靶实验".7.自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①生理自我,指一个人的肉体的存在和身体特征,②社会自我,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③精神自我(心理自我),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8.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9.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①自我中心时期②客观化时期③主观化时期。

10.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遵循的模式有别):心理咨询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前者重点在于找出存在于来访者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

后者的重点在于治病救人,重建病人的人格。

11.就教师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力实际就是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效应。

名解:1.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说的是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2.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学习:是指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强化:在行为之后发生的能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的措施。

5.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阳性强化或正强化.6.消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消极强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词解释1.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心理规律的规律3.人的心理现象分类: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个性心理论述题1.学习高等心理学的意义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二章教师心理概述名词解释1.教师角色从广义说凡有威望的、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正面影响的人,狭义则某某门学科讲授者2.教师角色分类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学生知识传播者角色、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创新创业指导者、关系协调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教学科研工作者角色。

3.教学效能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P344.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P365.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P436.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

P457.教学监控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8 .教师期望效应P32 教师对学生关爱、表扬会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会达到教师期望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厌恶学生,还恰当批评,学生就会以消极态度对待老师,学生学习就会变差,这种师生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简述题 1. 教师监控能力表现方面P39答:(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2)教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论述题1.教师角色影响与作用答:(1)教师管理(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5)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2. 高校教师专业要求答:(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教师胜任力3.教学效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答:对教师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情绪对学生影响(1)效能感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收获大(2)效能感高,能找到解决教学问题方法多,能掌握课堂气氛(3)效能感高能区别对待学生,因材施教3专家教师特征答:(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善于进行“课程思政”4.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成长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师资教育培训新教师,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专家教师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课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第四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上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过程广义上讲,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第1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1、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给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察觉活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心理发展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挫折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个人认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5、归因寻找行为的原因。

6、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具备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7、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提倡发现学习,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8、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需要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0、从众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

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11、定势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2、案例教学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重具体轻抽象,强调个人从经验中构建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个人理解中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第1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1、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给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察觉活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心理发展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挫折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个人认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5、归因寻找行为的原因。

6、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具备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7、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提倡发现学习,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8、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需要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0、从众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

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11、定势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2、案例教学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重具体轻抽象,强调个人从经验中构建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个人理解中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与心理学.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7一、心理学与教育的早期结合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8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8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p1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p17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的发展课题p20第二节大学生的生理发展p2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p26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和稳定第四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p35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p38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述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p42第三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p43巴布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p4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p4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P47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1第五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8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2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p66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p71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p76第三节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p85第一节迁移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迁移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96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第四节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p103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p103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的结构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p106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 自我教育的定义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p119 第一节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p119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集体心理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第二节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p129什么是人际交往p129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p13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132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p1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p135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p139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的主观因素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p143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14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p146第四节高校学校的心理咨询p148心理咨询的实质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p152第五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p15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领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指导第六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p170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第二节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4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威信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p184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p191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作用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及其能力的培养p205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的培养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p223第一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概论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第二节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模拟与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网络团体心理网络人格网络情色网络拼凑抄袭网络成瘾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p248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什么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第二节正确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p251效度信度难度第三节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p256教学测验的类型学绩测验的编制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 阶段: (一)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 一角色形成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 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二)认同阶段:角色认同是指教师亲身体验接 受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 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三)信念形成阶段:将高校教师角色中的社会 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需要。 • 要促进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首先要使从 事高校教师职业的人在正式成为高校教师 之前就对高校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全面客观 的认识。树立榜样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 职业角色。要促进教师角色形成,还需通 过教育实践。
综合应用: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p63-66)
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威信
• 领会:威信的心理分析——影响力(p67-69) 威信的实际是人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相互影响。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和 改变其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叫做影响力。 (一)强制性影响力。又称为权力性影响力,简称权力。 它是“威”的实质。这种影响力的特点是,它以外 力推进的形式进行,具有不可抗拒性,被影响者不 得不接受影响。 (二)自然性的影响力。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是 “信”的实质。这种影响力的特点是,被影响者自 愿地接受影响,它是一种由于个人品质而产生的内 在吸引力。
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 识记: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p51-57) • 教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教 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一般认为,教 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包括:(1)全面掌握和善 于运用教材的能力;(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 能力;(4)敏锐、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5) 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6)独立思考和 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7)因材施教 的能力;(8)教育机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培养和激发人类创新能力,以 更高效的方式管理和配置人力 资源。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反思实践
通过情境的安排,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理解、 应用和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强化学习和教学 环节中的合作、互动。
对教学、学习等实践体验进行定性、客观地梳 理评价与反思。
自我效能理论
2
境中得到开发和体现。
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感。
3
成就动机理论
人类在追求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中
心理资本理论
4
产生的动机。
个体积极品质、学习体验和社会人力 资本的聚集状态。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学应用
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师 生互动和学生学业成就。
职业指导
人力资源
重视个体职业成就和个人发展, 助力个体职业成长和生涯规划。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心理特征、个体差异、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等,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个体发展水平。
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的作用
提供个体与社会互动、学习、 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有效指导 思路和手段。
心理学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大脑和行为的机制, 帮助人们实现个体和社会生活 的完美结合。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学科建设
以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核 心,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科体 系和学科建设计划。
前沿技术
把握新兴技术的机遇,发展 数字化教育、大数据和在线 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进入全 球高等教育系统,与国外高 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机构和专 家保持紧密联系。
总结与展望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前景。 通过深刻的理论探索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体学习能力,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即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

3.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4.个体的心理,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5.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6.标志性事件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7.标志性事件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 Waston)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诞生。

他认为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美国心理学家斯基纳发展行为主义,成为“新行为主义”。

8.标志性事件3:1967年,奈塞尔(U. 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9.标志性事件4: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由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 R. Rogers)等人创立。

10.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1.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12.解释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13.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全)

第一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4、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揭示了因果规律的方法。

第二章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

2、认知学派的皮亚杰以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其中(6、7-11、12)为具体运算阶段。

3、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哪些新特点?①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②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④情绪、情感的内隐性;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第三章1、学习定义为: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3、4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联结-认知派的、人本主义。

4、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程序。

5、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6、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7、认知派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③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④提倡发现学习;9、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机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生理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和其观点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7.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6.奥苏伯尔认知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含义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5.动机期望理论5.成败归因理论7.自我实现理论8.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2.教学直观类型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3.大学生理解与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5.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6.影响信息编码和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7.遗忘曲线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9.知识应用的基本环节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和其特征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的涵义和其构成2.学习策略的含义和其构成3.记忆(编码、保持、回忆)策略4.阅读策略5.解题策略6.学习迁移的含义和其类型7.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8.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性2.创造的心理过程3.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5.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6.创造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7.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8.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教学策略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1.品德和其心理结构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3.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4.品德不良的心理因素5.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三方面分析)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化、矛盾、统一、稳定)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5.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和其影响因素2.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和其产生原因3.从众、模仿、感染和其影响因素4.大学班集体的特点与形成阶段5.大学班集体目标的确立与实现6.集体凝聚力和其培养7.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其协调8.人际吸引的因素9.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0.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4.大学生环境适应教育5.大学生智力发展教育6.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教育7.大学生健康恋爱观教育8.大学生择业求职教育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的含义2.能力与智力的含义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4.能力的个别差异5.气质类型和其特征6.性格的含义和其影响因素7.性格的特征分析8.能力、气质、性格与因材施教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和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主义D. 认知心理学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A.发展法B.实验法C.系统法D.观察法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A.发展法B.观察法C.系统法D.实验法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系统法D.发展法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系统法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19.通过对被试者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 0C.活动产品分析法D.个案法20. 通过被试者对已拟定的问题的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21.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这些学生就易取得如老师期望的效果.这种效应被称为( ).A. 皮格马利翁效应B. 罗森塔尔效应C. 教师期望效应D.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均可.22.(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A. 教学效能感B. 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23.(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A. 教学效能感B. 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24.(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A. 教学反思B. 教学监控C. 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25.(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A. 教学反思B. 教学监控C. 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26.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A.操作性条件反射B.遗传性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非理性条件反射27.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A.操作性条件反射B.遗传性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非理性条件反射28.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理性条件反射29.学习是( )的建立.A.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理性条件反射30. 无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由先天与后天共同形成的B.后天形成的C.先天固有的D.部分是先天固有的31. 人主要的无条件反射有( ).A.食物性反射B.防御性反射C.性反射D.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32.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由先天与后天共同形成的B.后天形成的C.先天固有的D.部分是先天固有的33. 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自我强化D. 间接强化34. 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自我强化D. 间接强化35. 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主人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推持学生的学习行为.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自我强化D.间接强化36.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7. 按照迁移的层次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8. 按照迁移的先后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9. 按照迁移的内容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40.( )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1.( )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2.( )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3.( )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4.( )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5.( )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6.( )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和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7.( )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8.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和( ).A.自我社会B. 现实自我C. 投射自我D. 理想自我49.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 心理自我B. 现实自我C. 投射自我D. 自我调控50. 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和( ).A. 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 理想自我51.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52. 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 使能目标B. 行为目标C. 系统目标D. 表现性目标53.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A. 内驱力B. 凝聚力C. 内心力D. 吸引力54. 在简单活动中,社会助长作用产生的原因在于( ).A.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竞争与评价意识B.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恐惧感C.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功名意识D.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成就意识55.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分析思维B. 发散思维C. 辐合思维D. 抽象思维5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自我意识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智力水平57.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A. 教学效能感B. 教学监控能力C. 教学反思能力D. 教学责任感58.哲学与心理学家( )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A. 艾宾浩斯(Ebbinghaus)B. 缪勒(E. Muller)C. 费希纳(Fechner)D. 冯特(W. Wundt)59. 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B. 知觉过程,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与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60.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61.( )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A. 教育心理学B. 理论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普通心理学62.( )是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心理活动和其规律的心理学.A. 社会心理学B. 理论心理学C. 应用心理学D. 普通心理学63.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 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 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 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 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64.( )年,冯特(W. 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A. 1789B. 1879C. 1798D. 189765.( )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A. 冯特B. 洛克C. 笛卡儿D. 缪勒66.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 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 信息的识别C. 信息的选择D. 信息的储存和提取67. 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 眼睛B. 耳朵C. 鼻子D. 舌68. 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 大小恒常B. 形状恒常C. 颜色恒常D. 亮度恒常69.(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A. 感觉B. 注意C. 记忆D. 思维70.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称为( ).A. 注意广度B. 注意稳定性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转移71. 以动作. 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 形象记忆B. 情绪记忆C. 运动记忆D. 语词逻辑记忆72. 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 需要B. 动机C. 兴趣D. 理想73.( )是在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 气质B. 性格C. 兴趣D. 能力74.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 认知能力B. 操作能力C. 社交能力D. 模仿能力75. 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B. 知识信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C. 言语信息,动作技能与认知策略D. 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与认知策略76.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 发现法C. 掌握学习法D. 头脑风暴法77. 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 遵从阶段,认同阶段与内化阶段B.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与自新阶段C. 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与原则阶段D.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与公正阶段78. 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A. 桑代克B. 斯金纳C. 加涅D. 金布尔79.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可以分为( ).A. 自然强化和人为强化B. 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C. 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D. 强化和惩罚80. 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注意力B. 动机C. 情感D. 意志81. 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 观察力B. 记忆力C. 意志力D. 思维力82. 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 概括, 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称之为(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83. 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能力B. 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 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 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84. 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A. 熟悉性和临近性B. 相似性与互补性C. 外貌D. 对等性或互惠性85. 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 服从B. 从众C. 模仿D. 暗示86.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 社会促进B. 社会抑制C. 社会进步D. 社会退步87.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孟子88.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 "仁"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点出自( ).A. 儒家学派B. 道家学派C. 中立派学者荀子D. 韩非子90.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统治阶层立场的是( ).A. 儒家学派B. 道家学派C. 荀子D. 韩非子91.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孟子92. 墨子不相信"命",认为富贫,贵贱,寿夭,都不是命中注定的,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这观点属于(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中立派学 D.现代道家学派93. 儒家与道家之间的中立派学者是( ).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孟子94.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被统治阶层立场的是(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荀子 D. 韩非子9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上述学习观出自( )所作的《劝学篇》.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孟子96. 古代学者( )在《老子》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含义为,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孟子97."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出自( ).A. 孔子B. 老子C. 荀子D. 孟子98. 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型的特征,属于( )气质类型.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99.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注意力与兴趣容易转移,具有外向型的特征,属于( )气质类型.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00. 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善于忍耐,具有内向型的特征,属于( )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101. 行动迟缓,不强烈,孤僻,情绪谈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观察细节,具有内向型的特征,属于( ) 气质类型.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102. 主要表现为过分的抱负,过节奏,高效率,好冲动,固执,个性急躁,匆匆忙忙,大声说话,富含敌意,竞争意识特强,善于进取,求成心切,好争辩,好争胜属于( ).A. B型性格(type B personality)B. A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C. D型性格(type D personality)D. C型性格(type C personality)103. 主要表现为沉默,沉思,音调低,生活较为悠闲,节奏慢,对工作要求较为宽松,缺乏主见,个性随和,顺从,抱负少,对成败得失看得较为淡薄等属于( ).A. B型性格(type B personality)B. A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C. D型性格(type D personality)D. C型性格(type C personality)104."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属于( )的思想.A. 信息管理B. 环境管理C. 目标管理D. 时间管理105. 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 ).A. 需要B. 动机C. 兴趣D. 信念106. 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A. 正式群体B. 非正式群体C. 参照群体D. 实属群众107. 信息从接受者返回信息源的过程称为( ).A. 编码B. 传输C. 解码D. 反馈108. 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 ).A. 编码B. 传送C. 解码D. 反馈109.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中,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之为( ).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调查法110.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A. 马斯洛B. 弗鲁姆C. 洛克D. 斯金纳111. 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一般应首先改变一个人的( ).A.知识B.情感C.价值观D.行为112. 一位同学失恋后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考研上,并最终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这属于挫折防卫中的哪一种 ( )A.补偿作用B.代替作用C.压抑作用D.投射作用113."唯小人与女子难养",这句话反应的是(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第一印象114. 让受挫者给他造成挫折的人写信,这属于什么挫折管理方式( ).A.精神发泄法B.心理治疗法C.主体知觉重组D.宽容115. 军人的迷彩服利用了知觉( )规律.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116. "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就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17."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独立性C.稳定性D.倾向性118. 奖励应当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体现了强化的( ).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原则B.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原则C.奖人所需原则D.和时强化原则119."个人能力主义"是下列哪种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A. 美国组织文化B. 日本组织文化C. 中国组织文化D. 澳洲组织文化120. 亚里士多德说:"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这说明在人际关系中( )因素的重要性.A.外貌吸引B.语言吸引C.才华吸引D. 名望吸引二. 多项选择题1. 心理过程包括( ).A. 意志过程B. 行为过程C. 认识过程D. 情感过程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 认知B. 能力C. 气质D. 性格3. 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B.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4. 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 )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 自变量B. 因变量C. 人脑D. 客观世界5. 实验法可分为( ).A. 实验室实验法B. 情景实验法C. 参与实验法D. 自然实验法6.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 ).A. 教育任务不同B. 教育对象不同C. 社会职能不同D. 地位作用不同和培养方式不同7.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 ).A. 孕育阶段B. 转折阶段C. 确立阶段D. 发展阶段8.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 意识B. 前意识C. 潜意识D. 后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肖少北专题一:绪论一、心理学概论(一)心理系统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与行为(三)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二、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一)对象观点之一: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观点之二: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体系认知学习绪论——学习心理——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外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三、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专题二:学习心理一、学习概述(一)学习实质1、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心理和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现象)。

2、次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狭义:指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分类:p84—87二、学习理论(一)联结派1、桑代克的试误说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1、G estalt的完形说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基本观点;(2)教学论思想;(3)对我们的启示3、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1)基本观点;(2)对发现法的评价;(3)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4)有意义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三、学习动机(一)概述1、概念;2、分类;3、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的关系(二)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6、自我价值理论;(三)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四、学习迁移(一)概述1、概念;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二)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元素说;3、概括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三)如何促迁移进1、科学精选教学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材呈现方式;4、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专题三:认知学习一、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知识(广义)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一)习得过程: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打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打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打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第一篇:打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基本概念与知识一、自我意识(红)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他是一种具有一种意识性的自我觉察活动,这种意识性不仅表现在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二、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出这样一些特征:1、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着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着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着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着稳定演变。

三、挫折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和一切社会性行为都有出现挫折的可能。

作者从可能转变为现实有三个条件:1、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行为动机是强烈的。

2、个人认为目标原本是可能达成的。

3、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个人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四、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最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成就动机包含三点含义: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

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

3、指个人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分离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五、归因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的原因。

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时,一般会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指环境因素,内部原因指个人本身的因素。

六、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讲授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绪论1.心理过程p2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p4-5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7-84.最近发展区理论p65*.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p12-136*.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p17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p29-30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31-32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32-334.自然恢复、泛化与分化p34-35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36-386*.奥苏伯尔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39-41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4-45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含义p51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p54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p56-7 4.成就动机理论p615.成败归因理论p626.自我实现理论p62-3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p702.教学直观类型p72-73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p73-74 4.变式p775*.记忆的三个系统p79-806.组块p797*.遗忘曲线、干扰说p82\83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p849.知识应用的基本环节p85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p86-88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的涵义及其构成p942*.学习策略的含义p963.记忆术p100-1044.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p118\119-120 5.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p120-121 6.认知结构说p122-1237*.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23-4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问题、创造性、创造p126\1282.创造的心理过程p1293.创造性的心理特性p1294*.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131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3-135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p146\146-1502.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研究p151-152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154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57-1615.过矫正、防范协约p165\166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p169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p169-170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p180-184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p188 2.去个性化p1893.从众、集体舆论、集体凝聚力p192\196 4*.人际吸引的因素p2065.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p210-2116*.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211-213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1.健康的涵义p215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17-218 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冲突p220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p221-237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能力与智力的含义p241\244\245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p2484.能力的个别差异p249-2504*.气质类型及其特征p254-2555*.性格的含义p2576*.性格的特征分析p260。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简答题(一)、为什么心理学家强调发展学生的内部归因,如何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P119-120)答: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当前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不足和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和承认学生的努力,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努力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仍旧达不到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时,要防止学生因挫折和失败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只要是努力了,虽败犹荣。

(二)、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69-70页)在教育上如何使用强化理论?(P70-71页,综合(二)、(三)、(四)作答)。

[第三章]答: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要点是:1、如果一个操作过程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运用强化理论,区别对待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处理好强化的质与量的关系,强化的时间安排等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准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4、精讲多练、排疑解难;5、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三)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有哪些?如何理解?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积极的自我观念、环境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情绪调控能力较强、行为较合理、人格较完整。

在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

(四)、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要点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答:1、个体对于人、事、物都有一种追求成功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成就动机;2、理论中的成就情绪,都需要技巧与能力来完成;3、个体在从事或选择某项工作时,会同时产生两种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4、成就动机的强弱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5、个体面对成就情绪,会根据以往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以及个人具备的条件来决定追求或放弃。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4、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5、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6、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7、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8、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9、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0、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11、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2、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13、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4、学习动机: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
'、心理发展及其特点
)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
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
一)大学生的需要特征(二)大学生的动机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7\)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大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及其理论(二)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六、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二)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七、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性别及其差异(二)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专题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一)高校教师角色与角色期待(二)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压力与调适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二)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三)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三、高校教师的威信
一)影响高校教师威信的因素(二)高校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
四、高校教师的成长
(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 (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及专家型教师的基本 特
(三)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专题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 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一)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
(二)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二、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 总的特点: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二) 其他特点: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特点
三、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 (三) 桑代克的 联结一试误说”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
件反射理论
四、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四)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五、 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专题四“认知心理与知识学习”
专题五“德育与心理健康”
德育概论
(一)品德概述
(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心理健康概论 一、 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一)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
(三)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
二、 大学生的知识获得
(一)大学生知识的表征
(三)大学生知识的保持
三、 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大学生思维的特点
(三)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二)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黃金期 (四)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四)大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大学生问题解决的特点
(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
专题六“激励与管理”
一、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二)激励的作用
二、需要与动机
(一)激励的基础一人的需要(二)激励机制一人的动机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三、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三)状态型激励理论
四、激励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一)按需激励(二)目标激励(三)强化激励
(四)成功激励(五)公平激励(六)归因激励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
(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
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心理发展挫折: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4、成就动机
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5、归因
6、问题解决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

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7、认知-发现说
8、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或称人格疾患、人格异常、人格违常、人格异常疾患(英文:Person ality
Disorder)。

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

指对于一群特定拥有长期而僵化思想及行为病患的分类。

这类疾患常可因其人格和行为的问题而导致社会功能的障碍。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
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0、从众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

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

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11、定势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
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1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
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

教学
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
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
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13、心理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14、动机斗争
15、气质类型学
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属于气质类型的差异。

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理论。

最早对气质加以分类并给予细致的描述,其分类被后人接受认可的,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的分类。

一、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
16、激励的要素需求动机行为目标
1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8、创造性的心理结构认知动机人格
19、搞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改变观念教学反馈现场指挥
20、知识的分类主观客观陈述程序
2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2、人格的基本特征
独特社会性稳定性功能性整体性
23、记忆的分类
①、形象记忆型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类型。

②、抽象记忆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

它是以
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

③、情绪记忆型,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

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

④、动作记忆型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

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2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25、教师威信的变化
教师威信具有相对稳定性。

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教师威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在其他因素作用下,教师威信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或继续发展或提高,就是教师威信的变化。

客观因素:社会
变迁、学生发展等,主观因素:教师的知识面、生活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等。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知欲弱。

2.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3、随年龄增加教育观念变得消极,教育态度变得冷淡。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或降低,决定教师威信的变化方向。

如果教师不经常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行为表现不合乎教师角色要求,威信就有可能降低或丧失。

教师想要恢复已经失去的威信,要比最初获得威信困难得多。

因此,教师需要注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

26、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27、有效教学的理念
28、教学反思的作用效果氛围促进
第二部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及培养。

2、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3、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及道德行为的培养。

4、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大学生激励中的应用。

5、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6、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7、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

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